第一篇:《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第17课《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身边的人和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2.能够把遇到的烦恼变为快乐。3.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
设计意图
1.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体系。教师设计的活动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情趣;教师准备的活动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活动内容紧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烦恼。课的结尾的升华增强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自己(或别人)烦恼的意识,使学生把这种乐于、善于帮助自己和别人找快乐的良好行为延伸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去。
2.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完全服务于教学目标。
3.活动主线为“想快乐事──说快乐事──辨真假快乐事──找快乐事”,教学上的设计是在游戏活动中融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行为,为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这类情况提供帮助和引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快乐鸟形状的手偶、图片;烦恼袋;欢乐球;幸福花;课件;录音机(备有欢快的音乐);快乐小勋章;表扬信等。
2.学生准备:“我烦恼的事情”的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感受身边的人和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1.老师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想见见它吗? 2.学生带着欢喜和好奇的心情迎接这位神秘的朋友。
3.老师:(舞动快乐鸟的手偶,老师以快乐鸟的口吻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我是快乐鸟,我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小勋章,只有自己快乐并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孩子才能够佩带,有信心做这样的孩子吗?
4.请同学小组结合,回忆让自己感到特别高兴的事情,互相说一说。然后在班级里把自己的快乐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如:喜欢唱歌的同学在现场给同学们唱一唱,喜欢朗诵的同学诵读一段诗歌等等。)
设计思路:以揭开新朋友的神秘面纱为导语,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争得快乐小勋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快乐的事情,再在班级里进行展示,旨在让学生充分的去回味曾经发生过的快乐事,去感受快乐。
二、能够把自己或别人遇到的烦恼变成快乐的事情
把烦恼变成快乐即用有效的办法帮助自己或别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困难。
1.老师过渡:真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多的欢乐事,真是比快乐鸟还要快乐!在上一节课当中,我们把烦恼的事情全部装在烦恼袋里(老师出示烦恼袋)。今天,让我们在快乐的游戏当中解决这些烦恼好吗?
2.老师讲述游戏规则:同学听音乐传欢乐球,音乐停止时,欢乐球落到谁的手里,就请谁从烦恼袋里抽出一个写有同学烦恼的纸条,请大家帮助这位同学解决烦恼。
3.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传欢乐球,开始游戏。在帮助同学解决烦恼和困难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多想些有效的办法。
设计思路:这项活动是整节课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活动,也是最有意思的。所以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个环节。老师和同学们要解决的这些烦恼袋里的烦恼是每个学生烦恼的调查总合。这些烦恼统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我想买小汽车,可妈妈不给买;我的妈妈是卖菜的,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我太胖了,不想跑步,可体育课又必须跑;我以前爱打人,现在改了,可还是没有人跟我玩儿等。同学们正是在自己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老师从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用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那么这个听音乐传欢乐球的游戏类似过去的击鼓传花,只因为鼓声不如欢快的音乐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音乐更能够调动孩子们 的心情,所以在设计游戏时有所改动。学生在他们相互解决问题中,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能够深刻地领会到自己该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变困难为毅力。几轮游戏下来,能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困扰着孩子学习、生活的烦心事。
三、正确判断出解决烦恼方法的对与错
1.老师过渡: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同时,这样、那样的烦恼也不少,我们要学会像现在这样把自己遇到的不愉快变成高兴、快乐的事,那才是最聪明、最健康的孩子。
2.通过观察课件上几个小朋友的做法(三段录像),讨论他们这种把烦恼变成快乐的方法对不对。
3.说一说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用过不太好的办法获取一时的快乐。现在的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师小结。
设计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知道欺骗、逃避等行为都不是正确的方法,都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四、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做一个能经常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孩子 1.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帮助家人、朋友排遣烦恼、获得快乐的故事。
2.老师小结:正是因为你们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别人的心田,所以有那么多来信表扬我们,老师给你们读一读。
3.老师(手拿烦恼袋):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烦恼和快乐是并存的。遇到烦恼的事情,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把烦恼变成快乐,那么我们这一大袋子烦恼将会变成无限的欢乐与喜悦。那样的话,我们的身心是健康的,脸上的笑容都是美丽的!老师将快乐鸟送来的幸福花送给每一位快乐的同学。
4.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幸福花后面的寄语。(如:扶老奶奶过马路,你会快乐无比;认真刻苦的学习,爸爸高兴,老师高兴,你更高兴;把你甜美的歌喉展示给大家,快乐将充满整个教室等。)
设计思路:此环节目的在于升华学生的情感,以情育行。老师读的信当中,有妈妈写给女儿的,有同学写给小伙伴的,有老师写给学生的。老师每读完一封信,就给信中提到的那位同学佩带上快乐小勋章。以此鼓励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
样。最后赠送幸福花,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快乐,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给别人送去温暖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第二篇: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儿童喜欢的小动物为题材,利用陶泥或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揉、搓、捏、压、剪、插等基本技法进行“动物”造型的学习和表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到圆雕的独特魅力。
泥土是万物之根,亲近热爱泥土是人类美好的品质。泥巴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东西,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它。玩泥巴是童年最率真的娱乐活动。通过用橡皮泥塑小动物,让学生体验自然事物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3.体验玩泥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作品。教学难点:
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课件欣赏,泥塑小动物过程课件,情景展示台。学生用具准备:橡皮泥、剪刀、牙签、火柴棍、小树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大家唱的可真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幻王国,那里有一座巨大的城堡和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城堡里有吃的有玩的可以说应有尽有,可是他却没有人陪伴,为此他感到非常的寂寞。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先看老师手里这个像什么?小蜗牛。想一想这个小蜗牛是怎么做出来的?用什么做出来?和你的同桌小伙伴一起讨论讨论,然后同桌两人合作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教师活动:你是怎么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出步骤,说出基本形状等。
三、感受特征,树立形象。
师:大家用集体的力量制作出这么多的小蜗牛,小精灵高兴极了,要是再多些别的小动物那该多热闹啊,可是他只有一双手,他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你想帮他塑什么小动物呢?
教师活动:要想把这些小动物塑得活灵活现,你就要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课件出示真实的小动物图片,感受小动物的外形和特征。)提问:你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吗?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征。
教师活动:想不想看看用橡皮泥塑的小动物呢?(课件欣赏--泥塑过程动画)考一考:如果我要塑一只小象怎么塑呢?
教师随机演示小象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
想不想也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呢?为了让同学们塑的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小建议:
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b.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四、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集体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故事情景展板)原来这座城堡里只有小精灵一个人住,他特别寂寞,特别孤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么些小动物都送给小精灵,他高兴极了,你们看,一群自由的小鸟正向他飞去,小鲤鱼也游来了,小蜗牛,小狗、小白兔、小青蛙也都来了,此时,你想对小精灵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有了这么多的小动物的陪伴,小精灵还会孤单吗?我也相信,小精灵在大家的帮助下再也不会孤单了,他一定特别地高兴。我也祝愿大家能想小精灵一样自由快乐的成长。
六、回味体验。
小精灵有了那么多的小动物,你呢,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
《动物乐园》说课稿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新教材第三册第17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主要是利用橡皮泥或泥巴(根据所处地理环境和条件选择)利用揉、压、搓、剪、等方法和手段,做出各种有趣和生动的动物形象。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本课中充分利用游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与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动物的特征并能夸张的表现。教材组织上体现合作学习与独立作业结合的特点,加强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把握。学习目标: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塑造立体形象。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3.体验玩泥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习重点:
1、搓、揉、捏、插等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作品。学习难点:各部分的插接与组合,动态的表现与形体的稳定。教学准备:
教具:橡皮泥、情景展示台、剪刀等。学具:橡皮泥、剪刀等。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 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在在茂密的丛林里有这样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幻王国,那里有巨大的城堡和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但是小精灵特别的不开心,提问:他为什么不开心?观察小精灵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时小精灵想要是能有些小动物来给他做伙伴那该多好啊,可是他现在没有魔法不能变出那么多的小动物给他做伙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他吗?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我们把书达到28页看看有没有你想做的小动物然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动手制作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活动:要想把这些小动物塑得活灵活现,你就要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提问:你能看出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吗?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征。考一考:如果我要塑一只小象怎么塑呢?
教师随机演示小象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物的外形特征及塑造过程。
想不想也塑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呢?为了让同学们塑的更好看些,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小建议:
a.两个人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b.先做出基本形,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加工。c.注意插接部分的稳定,使作品形象美观。
二、自由创造,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多鼓励、启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集体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故事情景展板)原来这座城堡里只有小精灵一个人住,他特别寂寞,特别孤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么些小动物都送给小精灵,他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那此时,你想对小精灵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有了这么多的小动物的陪伴,小精灵还会孤单吗?我也相信,小精灵在大家的帮助下再也不会孤单了,他一定特别地高兴。我也祝愿大家能想小精灵一样自由快乐的成长。
四、回味体验。
小精灵有了那么多的小动物,你呢,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呢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兴趣导入,以小故事的形式,一边讲一边问问题,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恰恰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应用小故事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而这节课由于紧张问题在语言的表述上不够连贯,有些应该是启发式的语言还不够,有些自问自答,反而束缚了孩子们的想法,使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课效果,从美术作品的创作指导来说,特别是从二年级“设计 应用”美术课来说,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是最主要的。扎实的基本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有了这次经验相信下次我的课堂会进一步完善。
第三篇:《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谢淑芬
<教学目标> 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个数。
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认识符号:“<” “>” “=”并理解其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来描述十以内数的大小。 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培养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会听、会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
难点:准确使用“>、<、=”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准备> 课本12页主题图,1-10数字方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第一节课一起去参观动物园的开学吗?今天呀,老师要再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看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
2、示图:出示书本12页“动物乐园”情景图。
二、认识“>、<、=”
1、找一找:大家一起找一找看,现在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数数方法进行查找,避免学生无顺序地数。)学生回答。(4只小鹿,3只小猴,5只小兔,4只小熊,2只小鸟)
2、演一演:现在,老师想请一些同学来扮演我们的小动物们。谁愿意呢?
(教师分配角色,小鹿,小兔,小鸟都请女生来扮演,小猴和小熊请男生扮演,方便后面进行比较)
3、比一比:好,我们先请美丽的小鹿和英俊的小熊上来。大家数一数小鹿和小熊各有几个?谁比较多呢? 学生回答。(4只小鹿,4只小熊,一样多)
3、验证:小鹿和小熊真的是一样多的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现在请我们的小熊各找一只小鹿来握手。看看有没有小鹿或小熊没有找到伙伴握手的?(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向学生,二者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4、等于号:小鹿和小熊是一样多的,那我们可以怎么样表示呢?(引入等于号,板书“4=4”,在田字格上教学生怎么书写等于号,然后请同学读出来:4等于4。)学生朗读,然后再请学生举例,还能说出几等于几。(2=2,5=5,„„)
5、大于号、小于号: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符号。
6、区分“>、<”:小朋友们,我们的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不是长得很像呢?我们该怎么来认清它们呢,才不会把他们的名字念错呢?(口诀:大嘴在前是大于号,小嘴在前是小于号。教学生熟练口诀,并解释大嘴和小嘴分别是指什么。)
7、正确使用“>、<”:同学们,大于号和小于号两个兄弟我们该怎么使用呢?(顺口溜:尖尖小嘴对小数,大嘴对着是大数,向学生解释小数和大数分别指什么。)
8、练一练:按照书本13页和14页的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巩固知识。
三、课堂小结
总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啊?新认识了哪些符号朋友啊? 今天我们了解了“比较”,知道了要想比较数的大小,最少有2个数,而且知道了“>、<、=”的用法。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今后一定可以更好地表达身边的事物。
第四篇: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16—17页“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掌握比多少的方法,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
重点:1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区分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你们的心真善良,那你们希望小动物生活的怎么样?大家说得对。为了让小动物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人类不仅制定了动物保护法,还在世界各地为小动物修建了动物乐园。听说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我们去看看谁来了。(出示动物乐园挂图一)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谁来了?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我看见图中有4只小鹿,有5只小白兔,有4只小熊,2只小鸭还有 3只小猴子。)2.你们数得这么快,是怎么数的?
3.集体交流:我是用铅笔点着一个一个数小兔子的。我数的也是小兔子,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用铅笔在数过的小兔子旁做个记号,这样就不会重复了。我用手点着小鹿一个一个地数。远处有1只小熊,近处有 3只小熊,一共有4只小熊。天上还飞着2只小鸟。
教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每种小动物的只数,真不错。学数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思考。
3、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师板书:比一比)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进行比较?(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以动物乐园这一熟悉、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并根据孩子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择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认识“同样多”和“=”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进行比较,那么两种动物谁多?谁少?请同学们想一想,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作业纸上画一画、比一比,好吗?(温馨提示:比如用你喜欢的图形△、○来代替小动物,画的时候要让老师和同学们看的清楚明白。)
1、学生边数边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时指导。
2、请学生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想法。(投影展示)
3、师:还有其它不同的方法吗?(生可能直接数出来的方法。)
4、师小结:像这种把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并用线连起来进行比较,这样很快就能比较出来,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就叫“排排队”好吗?以后的学习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师边讲边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画出了不同的方法,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5、师: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 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1)认识“=”: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相等的关系呢?谁知道?谁会写“=”板书:4=4,读作:4等于4。
(2)指导书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规范的书写“=”。
(3)举例:除了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
(二)认识“>”和“<”。
1、认识“>”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生说,师板书:小兔和小猴)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找一同学到黑板前摆,边摆边说。(把小猴和小兔比,小兔有5只,小猴有3只,所以小兔比小猴子多。)
师:5比3多,在5和3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表示呢?等号行吗?我们能把这个符号变一变吗?自己试着写一写。(个别学生展示,教师板书:5>3)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5大于3,师板书:读作5大于3)
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
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3比5少)。那么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板书:3<5﹚。
师:“<”的名字就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小于5,师 板书)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三、写一写
教师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四、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和“<”。(1)、其他的动物比较结果怎么样?小朋友能不能自己完成过?请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出示课件)
生说,师板书:2<3、3>2、3<4、4>3、4<5、5>4„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等用等号。
2、课件出示13页填一填。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3、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4、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可以和哪些东西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 < = 4=4 读作:4等于4。5>3 读作:5大于3。3< 5 读作:3小于5。
第五篇:《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舟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教材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校状况: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学生分析:《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动物乐园图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2.汇报交流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3.动手操作(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4.设疑激趣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5.探究方法(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谁会写“=”?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③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B.独立思考C.小组交流D.全班交流①怎么比?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2)、认识“”、“”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 3怎么读?(5大于3);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3 5怎么读?(3小于5)。C.指导书写:“”、“”D.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最多 最少(5)填一填: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2 □ 6 □ 6 = □ □ = 8 □ 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我在开课处,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案点评:(点评人:实验二小教导主任 高文兴)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事物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学问题生活化。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注重运用新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以及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合作伙伴,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