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从图画入手,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复述课文故事情节。通过本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通过播放歌曲,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习课文,发挥想象,说说他们今后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
二、教学结构
本课由谈话导入,听音乐——引导质疑,交流点拨——引导发现,合作学习——明白事理。
三、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此我拟定出第一个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又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的这一理念,我拟定出第二个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我拟定出第三个教学目标: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这个目标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同时也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说”的能力培养。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读生字词语,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为什么?小朋友读了故事,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会与人合作。这个故事共有五段,第一段主要写古时候,一个和尚勤快地挑水。第二段主要写两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一起抬水。第三段主要写三个和尚谁也不愿意多挑水。第四段写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三个和尚一起努力扑灭了大火,第五段主要写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道理。本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很具有教育意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得到学会与人合作的启迪和教育。
五、学情分析
喜欢读故事、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教材收编这篇课文,是满足孩子们的这一愿望,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很多孩子都听过《三个和尚》这首歌曲,有的孩子还会唱,所以对文章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对这个故事有阅历的兴趣并能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道理。
六、教学重点
让学生精读课文,积累和运用词语。读中感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七、教学难点:
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八、教学方法
1、课前激趣:通过听音乐、讲故事把学生带入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兴趣。
2、引导发现:对于这个故事中的深刻道理,采取逐步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
3、合作学习:采用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分析写作特点,积累词句。
九、教学资源
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自己弄懂不明白的地方。
2.教具准备:歌曲《三个和尚》,多媒体课件(寺庙,和尚,挑水,救火等图片以及音乐)
十、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跟以往不大一样哦。发现了吗?(有新老师来听课)。紧张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放歌曲《三个和尚》。)
2.好听吗?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谁听出来了?这就奇怪了,不是说人多力量大吗?怎么三个人还没有水喝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教读。和尚的尚念轻声。见过和尚吗?男的剃发修行的出家人,就叫——和尚,女的就叫——尼姑。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新词。
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没有?都会读了吗?再给你们点时间,大概看看,把不怎么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把不怎么会的,不能确定的勾画出来,可以问我。师巡视问学生有没有不怎么会念的地方。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出示第一组词语,“寺庙
和尚
喝水
打盹儿 ”
指生读,错了就教,先请同学订正,再老师订正。小组(每个同学读完这组)开火车读。见过寺庙没有?一般寺庙里住的就是和尚。读喝水。看这个喝字,你们发现了没有?(与我们前面学的渴非常相似。)喝,渴。你们都记住了吗?来试试。老师出字,学生齐读。开火车读。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教打盹儿。强调儿化音。
⑵考第二组。“菩萨
净瓶
柳枝生意盎然
枯萎
亭亭玉立”
教法同上。见过菩萨没有?在哪儿见过的?它的名字叫净瓶。净瓶里还插有柳枝。齐读上面一排。倒着读。同学们观察下面三个词,看看,都是描写上面哪种事物的?都是形容柳枝的。四字的两个都是形容柳枝长得好的,他们叫近义词。看看我们身边,哪些可以用这两个词形容?
(三)、精读,读中感悟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 那就坐好了。老师讲故事了。故事是这样开头的:古时候,一个小和尚来到了一座寺庙。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指读活泼伶俐。猜猜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是一个怎样的和尚?你发现我们身边谁比较活泼伶俐呢?为什么?学生说师板书。读课件中的句子。区别两个“地,的”的用法,谁来把这段故事读给我们听听?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愿意再来展示一下?谁能够把这一段讲给我们听听?
2.下面我们接着讲故事。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看瘦字。要是查字典,我们应该查什么部?不认识,看书上最后两页——汉字部首名称表。猜猜为什么是病字旁部?人病了就瘦了。瘦和尚与小和尚一起住进了寺庙。这里有个生字娃娃,出示“与”字。老师想请同学们猜猜,它的笔顺是什么?你能写好它吗?写给老师看看。指导生写“写”字。他们在挑水上发生了争执。指生读。看这个争字,还可以怎么组词?生字开花。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那横写长点。写给老师看看。你记住了吗?闭上眼睛写给老师瞧瞧?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加个两点水就是净瓶的净。会写净瓶的净了吗?试试。猜猜什么是争执?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同学们会讲了吗?不会讲就看看书。男同学齐读故事。谁愿意来讲给大家听。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谁知道?谁愿意来讲讲?生讲完。这次,是来了一个胖和尚,书写 “胖”,观察,什么旁,这个旁与什么有关?与瘦是反义词。继续讲故事……
(四)、再次体会,明白事理 你们会讲了吗?不会的再看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学生小组合作讲故事。指生讲。集体评议。谁还愿意来讲?(此环节视情况而定,看时间)
同学们还记得课前老师的疑问吗?不是说人多力量大吗?为什么三个人还没有水喝了?知道了吗?
五、拓展训练
1.说说: 你想对三个和尚说些什么?
2.写课后的生字 板书
22.三个和尚
一个
挑水喝
22.三个和尚
两个
抬水喝
齐心协力
三个
没水喝
十一、教学评价
这是一篇小朋友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富于教育意义。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同时让他们通过学习故事,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道理。
第二篇:《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学生探索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热爱劳动、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
2.通过体验法,让学生体验音乐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3.能够分辨音乐中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学生表演《三个和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演奏和听辨堂鼓、木鱼、小钹三种不同的打击乐器。2.体验音乐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1.准确听辨三种打击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感受不同乐器音色,演奏的快慢和强弱,对表现音乐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设问:动画城的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随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断。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 ”
主题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与小和尚打招呼,积极地打扫寺庙,打坐,念经„„”音乐到此为止。
教师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4.请学生为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三个和尚》的故事,就请学生直接告诉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乐器
1.再次聆听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音乐。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动画片中的音乐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是配合故事的„„
2.教师讲解《三个和尚》音乐创作背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3.教师提问: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故事情节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4.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
教师示范并指导:教师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5.再次聆听乐曲前奏。
教师聆听要求:请学生聆听乐曲前奏,并分辨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乐曲主题
1.教师播放第一段主题旋律,并出示第一段主题旋律谱例。
(1)教师指导: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性格。
(2)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第一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播放第二段主题旋律,并出示第二段主题旋律谱例。3.教师提问:说一说第二段与第一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学生如果回答不上来,可让学生用连线方式选择与两段音乐相应的答案。)
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
教师引导:学生可从音乐的速度、主奏乐器的音色想象两个和尚的性格:勤快与懒惰等。
4.聆听乐曲主题旋律。
教师提问: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奏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两种乐器演奏的主题„„
教师讲解: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明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5.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教师要求: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聆听全曲
1.教师播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教师聆听要求: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2.教师播放《三个和尚》无声动画片段: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
教师提问:能够表现上述片段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3.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三个和尚》音乐剧)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通过欣赏音乐让同学们了解了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也最终使同学们知道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聆听中同学们对音乐进行了想象,并用语言说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孙
剑
超
英 林 学
校
第三篇:三个和尚教学设计(精选)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渝北农业园区实验小学
田梅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学会与他人合作。4.默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点点它们的名字。
2.抽读、齐读词语卡片
(过程评价: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教学重点。为此开课前先让孩子复习生字、词语,加深对孩子对字词的巩固。本环节中复习生字、词语采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请看大屏幕。(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你看到了什么?
(过程评价:在阅读开始时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枯燥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像,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刚才我们说的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读吧!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段说的是哪个和尚?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怎么样?生答到勤快。你是从哪儿看出小和尚勤快的?
(2)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瞧,柳枝长得怎么样?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
(3)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勤快的小和尚。
(4)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过程评价:第一自然段抓住“活泼伶俐、勤快”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来夸奖这位活泼、聪明又勤快的和尚。但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上做的不足。)
4.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
(2)他们是怎么争执的?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过程评价:学生对“争执”这个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5.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他们还有水喝吗?为什么?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抽生读后回答。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枯萎。(3)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过程评价:本环节侧重于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有水喝?展开讨论。但学生的意见没能充分表达。)
6.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1)请看书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2)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请你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3)课件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指名读,读后评。指导:读时加快语速。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4)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来救火,谁也不愿意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朗读体会情况当时的危急。让学生勾画描写起火原因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危急的语气。)
7.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1)三个和尚到底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儿的“亭亭玉立”也是说柳枝长得好。
(4)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5)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过程评价:重点指导是学生明理。学生的明理不能只局限于和尚吃水,而应让他们领会到生活中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三、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评价:在讲述故事这一个环节时,我先请学生默读课文,识记内容,然后让他们像演电影一样把这个故事在脑子里演一演,最后才请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由于引导不足,学生参与不高)
四、课外作业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 三个小和尚
一个和尚 两个和尚 三个和尚 挑水 抬水 没水 生意盎然 枯萎 亭亭玉立
齐心协力
课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参与面不广,有时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体会的不深入,“争执”一词也体会得不好。主要原因是老师引导不够。
2.“生意盎然、枯萎、亭亭玉立”这几个词直接反映着柳枝长势,与和尚的勤劳合作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有欠缺,没能做到因势利导。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虽然重视了朗读,但朗读的形式单一,技巧也指导得不够细致。
第四篇:三个和尚 教学设计
《三个和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学习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读课文,讲讲《三个和尚》的故事。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朗读课文,初步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2、Flash歌曲《三个和尚》
3、柳枝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三个和尚》,认识了许多汉字娃娃。现在我们来点点它们的名字吧。(齐读生字)
2、读词语(开小火车读)(及时给与学生鼓励)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三个和尚》是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它已经流传了很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和尚》的歌曲。(播放歌曲《三个和尚》)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2、那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3、(刚才读得好,老师还想听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孩子来读)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课文中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和尚?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小朋友在这个词语的下面打上横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生答到活泼伶俐。伶俐是聪明的意思,那“活泼伶俐”就是说小和尚(引读……怎么样?)(贴出,并请学生三遍)
(2)生答到勤快。(读这一句话)你是从哪儿知道小和尚勤快的?(贴出,并请孩子读三遍)
(3)正是因为他的勤快,所以柳枝生意盎然(出示生意盎然,读三遍)
生意盎然的柳枝是怎么样的呢?(出示图片)师小结:柳枝“生意盎然”就是说柳枝长得绿油油的,绿得发亮。(指黑板结实)
(4)正是因为小和尚勤快,不仅他自己有水喝,连净瓶里的柳枝也长得生意盎然。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夸夸这位活泼伶俐勤快的小和尚。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和尚——挑水喝。(板书)
4、不久,来了一位瘦和尚。这两个和尚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发生了什么事?=》争执(能不能换一个词)争吵
(2)想象两个和尚是怎么争吵的呢?说些什么呢?(请孩子上台)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小和尚,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瘦和尚上台来表演表演。老师点拨:他们为喝水和挑水的问题争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这就叫“争执”
于是两个和尚就商量……(引读:一起抬水喝)
(3)于是,两个人商量一起——抬水喝。(板书:两个抬水喝)
5、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那3个和尚还有水喝吗?请男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读后回答。有水喝吗?
(2)那净瓶里的柳枝怎么样了?“没过两天,缸里没水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而开始……”
(3)正因为3个和尚都不愿意挑水,结果……(结果怎么?3个和尚有水喝吗?)
这个段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板书)
6、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夜里,寺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1)火是怎么烧起来的?自读第四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寺庙起火了。
寺庙起火了,情况怎么样?(非常危急。)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把当时危急的情况表现出来?指导:读时加快语速。(先说,再自由练习,指名读
(3)危急之中,三个和尚是怎么做的?
(4)创设情景,理解“争先恐后”:(出示,读)现在我们想象讲台就是寺庙。寺庙起火了,大火熊熊燃烧着,大家赶快来救火吧!(学生表演)刚才小朋友都争着跑在前面来救火,生怕自己落在后边,这就是课文里说的“争先恐后”
7、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些什么。
(1)三个和尚究竟明白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2)从此他们怎么做呢?孩子们看书上的图。
(3)师叙述“从此(老师引渡读),水缸里的……又亭亭玉立了。”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亭亭玉立”。教师点拨:这就是亭亭玉立的柳枝
(4)故事学到这儿,孩子们你懂得了什么?
(5)教师总结:是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板书:齐心协力)
(6)这个故事有趣吗?再来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三、积累词语
读黑板上面的词语。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很多词语……
四、拓展延伸
说说在生活中你和别人合作干过什么事情?怎样合作的?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从故事中懂得了道理。以后你们要多读书,多看报,这样你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三个和尚一个 挑水喝
二个 抬水喝 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
三个 没水喝
第五篇:《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学生探索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热爱劳动、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
2.通过体验法,让学生体验音乐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3.能够分辨音乐中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学生表演《三个和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演奏和听辨堂鼓、木鱼、小钹三种不同的打击乐器。2.体验音乐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1.准确听辨三种打击乐器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感受不同乐器音色,演奏的快慢和强弱,对表现音乐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分析 《三个和尚》这首音乐作品选自幽默讽刺动画片《三个和尚》。这部20世纪80年代初的动画片,巧妙地借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民间谚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关系的思考,辛辣地讽刺了推卸责任、吃大锅饭的社会现象。动画片中和尚念经与和尚挑水两个事物交替出现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看似无意,却蕴含着很深的寓意:讲求念经成佛,对自己身边的小事情却不加关注和理会,揭示了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际的行为的严重后果。这部动画片没有一句对话,全凭音乐效果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烘托环境气氛。
全曲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为:
引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尾声
||:a + a ' + b :|| c d e f a + a ' + b
板鼓由慢渐快的节奏和一声钹的敲击引出前奏,木鱼不紧不慢地由弱渐强,间或穿插几下钹声,一座高山上的寺庙由远而近展现在人们眼前。一声小锣的长音之后,坠胡演奏出一个滑奏的长音,把主题音乐引出。
主题音乐为A + A' 的二段体结构。A段节奏紧凑,情绪轻快,坠胡的音色轻巧、纤细,木鱼与钹穿插在其中与主奏乐器相映成趣,仿佛是小和尚连跑带跳、欢欢喜喜来到庙中,一切都那么新鲜美好。A' 段由A段拉宽节奏变化而来,由二胡演奏,音色稍暗,节奏舒缓,仿佛小和尚在庙中舒适安逸地唱经念佛。在短小的经过句之后,三弦由低向高的长音滑奏,引出主题音乐第二次再现。
三弦演奏的主题音乐的A段,仿佛是另一个和尚来到庙中,勤快地挑水的情形。二胡演奏A' 音乐,慵懒而和平,预示着潜在的危机。
展开部,板胡紧敲密击,二胡、扬琴等乐器演奏一段由二度音程反复构成的上行经过句,随着筝等其它乐器的加入,声部逐渐加厚,节奏越来越急促。一声锣响之后,笛子吹出由主题发展而来的问句,二胡与堂鼓等其它乐器齐奏作答。几次问答之后,乐句越来越短促,仿佛几个和尚相互推脱不愿挑水,争执不休。接着在上方五度调上,坠胡在高音区奏出一段新的音乐因素,锣、钹点缀其中,反复两次之后,主题因素再一次出现,锣鼓点紧密,乐器齐奏,节奏加快,音量逐渐加强,一时之下情形紧急,形成全曲高潮,仿佛寺庙突然起火,众人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在三弦与坠胡齐奏下,主题音乐A + A' 第三次再现,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乐器声部加厚,情绪更为舒展,最后乐曲在几声木鱼的敲击声中结束。
这首乐曲运用乐器音色变化刻画出不同人物形象。这种不改变旋律、改变音色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十分简朴有效,易为儿童接受。段落与段落衔接处,或是几声打击乐器的敲奏,或是一件独奏乐器简短的经过句,手法简洁,音乐流畅,浑然一体。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设问:动画城的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随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断。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 ”
主题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与小和尚打招呼,积极地打扫寺庙,打坐,念经„„”音乐到此为止。
教师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4.请学生为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三个和尚》的故事,就请学生直接告诉教师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乐器
1.再次聆听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音乐。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动画片中的音乐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是配合故事的„„
2.教师讲解《三个和尚》音乐创作背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3.教师提问: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故事情节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4.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
教师示范并指导:教师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5.再次聆听乐曲前奏。
教师聆听要求:请学生聆听乐曲前奏,并分辨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乐曲主题
1.教师播放第一段主题旋律,并出示第一段主题旋律谱例。
(1)教师指导: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性格。
(2)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第一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播放第二段主题旋律,并出示第二段主题旋律谱例。3.教师提问:说一说第二段与第一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学生如果回答不上来,可让学生用连线方式选择与两段音乐相应的答案。)
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
教师引导:学生可从音乐的速度、主奏乐器的音色想象两个和尚的性格:勤快与懒惰等。4.聆听乐曲主题旋律。
教师提问: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奏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两种乐器演奏的主题„„
教师讲解: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明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5.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教师要求: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四、聆听全曲
1.教师播放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教师聆听要求: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2.教师播放《三个和尚》无声动画片段: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教师提问:能够表现上述片段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3.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三个和尚》音乐剧)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民乐合奏《三个和尚》,通过欣赏音乐让同学们了解了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也最终使同学们知道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聆听中同学们对音乐进行了想象,并用语言说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