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常长令
202_年3月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内容:
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质疑、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0+34=()+()
64+()=36+()79+()=45+()A+700=()+()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30+270=300+300
48+d=d+48
60+80+40=60+40+80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
二、讲授新课
1、计算37+26+63和26+(37+63)
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
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 验证
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42+45+55和45+(45+55)125+48+52和(48+52)+125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
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
合猜想的式题。(学生自由举例)
能够证明猜想的,除了我们刚举的例子,也还有生活中的实例。
3、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例2.出示题目条件、问题(王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①读题。
②了解题中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③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相同吗?(2)引导列出算式。(88+104)+96和88+(104+96)
以上两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样的规律来吗?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②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同时加以肯定。
③在数学上,为了方便和美观,一般统一成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a+b)+c=a+(b+c)
5、揭题并板书(同学们补充):加法结合律
三、使用规律、巩固知识
1、口头回答□里填几。
(15+12)+5=15+(12+ □)
37+65+135=37+(□+ □)348+427+73=(73+ □)+348
a+(b+c)=(a+□)+c 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畅谈)加强记忆
三个数(),先把()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不变。这就是加法()
五、作业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面填上适当的数。
(1)278+129+118=287+(□+118)
(2)(32+47)+65=32+(□+□)
(3)183+(46+a)=(183+□)+□
(4)(75+36)+64=75+(□+□)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1)a+(30+5)=(a+30)+5()
(2)△+(□+○)=(△+□)+○()
(3)(10+20)+30+40=(10+40)+(20+30)()
(4)a+b+c)=a+(b+c)()
板书 加法结合律
例2: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88千米
104千米
96千米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88+104)+96=88+(104+96)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 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 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第二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重点: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欣赏美丽的风景吗?如何去欣赏呢?坐游览车或步行是不错的选择。在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解答。这节课你能做到这三点吗?
二、探究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30+40+50(30+40)+50 30+(40+50)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说:“位置不变,运算顺序改变了。
2、出示生活情境
问:你能知道买这三件物品需要多少元? 生:20+23+6(20+23)+6 20+(23+6)那你发现了什么?
生:位置不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师板书:算式
用等号连接算式。你能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算式的特点吗/ 生;三个数想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做加法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4、尝试写这样的两组算式可以吗?
三、巩固与应用 1、57+288+43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填空。
3、怎样计算简便呢?
4、生活中简便计算的应用及拓展。(四个数相加)
四、拓展延伸。
100-24-36=100-(24+36)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30+40+50写成(30+40)+50=30+(40+50)用字母表示:(a+b)+c=a+(b+c)
第三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导入题:口算下面两题0+70+30
240+10+9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9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题:加法结合律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
一、认识加法结合律
、任务呈现:
(1)、出示算式
+96=288
88+(104+96)=288(千米)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96
88+(104+96)
(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
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
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93+68
(2)14+46+79+121
B、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60+(140+70)=(+)+
()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36)+64=4+(36+□)
(72+20)+□=72+(20+8)
60+(140+70)=(60+□)+□
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72+16
A、(7+2)+48
⑵4+(88+12)
B、16+72
⑶7+(48+2)
、(4+88)+12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96=88+(104+96)
+=a+
第四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说教材内容
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8页的内容。例2同样是以情境图的形式,将李叔叔笔记本中的内容放大,从中看出李叔叔记录了三天各行了多少千米,并提出求这三天所行路程的和的问题。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一个加法结合律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例、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加法结合律。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说已学知识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用“凑十法”进行加法计算。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概括和建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说教法和学法
1.把握知识的前后承接,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例如,学生通过10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及100以内加法中小括号的学习,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定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定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定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知规律。先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运算的灵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教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李维娥
授课时间:3.20 课题:加法结合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概括和建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叫——加法交换律,谁来说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加法运算定律
先看几道口算题:
25+75 36+64 58+42 77+23 86+14 18+82
二、探究规律,总结定律。
1.出示例2情境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巡视,找两名列式不同的学生回答)
生;尝试独立列式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提问:○里应该填什么符号?(88+104)+96○88+(104+96)
生:计算结果,发现并回答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里应该填“=”。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三个加数相同,前后位置相同,得数也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第一道算式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算式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5.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69+176)+28○69+(176+28)155+(145+207)○(155+145)+207.计算两组算式,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发现: 三个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a+b)+c =a+(b+c)] 生:观察等式,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课件出示: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课件: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课件:填表 4.课件:连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的价值意义——它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a+b)+c = 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董道玉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9~50页例3、4、5,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计算完了,要求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新课
(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先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
那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
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再观察下面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比较这两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现在观察这两个等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先让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三点:
①这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两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吗?
②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再看等号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那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呢? 现在谁能把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看书中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整数)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4)做一做。
第50页的“做一做”,填在书上。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5)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出示例4,480+325+75,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
┊ =480+(325+75)┊←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可以不写。
┈┈┈┈┈┈┈┈┈┈┈
=480+400
=880
出示例5,325+480+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325+480+7
5┈┈┈┈┈┈┈┈┈┈┈┊ =325+75+480┊←指出应用加法交换律。┊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400+480=880
比较例
4、例5,让学生说一说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学生如想不出,再提出:口算加法是怎样应用的? 如9+8怎么想?9+8=9+(1+7)
17=(9+1)+7
36+48怎么想?36+(40+8)=(36+40)+8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订正“做一做”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3.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4.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十一第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