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69-1001484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19 21:45: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爱绿护绿优秀事迹。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导入:[出示6幅图片]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这样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 生:青山不老

师相机出示第7幅图片

师板书课题

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学生自由读“阅读要求”,归纳并明确学习要求: 教师再次出示梳理后的“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联系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作者为什么说“青山不老的”?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听写 2)理解词语意思

抽生谈理解,师相机出示解释 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 3)说说课文大意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读课文思考: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交流点:(穿插方法指导)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1)“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师:这样险恶的地方,就是这个手端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出了这块绿洲。他为什么能创造出绿洲? 2)“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2)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5、拓展延伸

1)介绍老人——马永顺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 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2)抒怀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世界__________

6、小练笔

1)介绍那些像马永顺一样的人 2)写下你的读后感

3)整理搜集素材,模仿课文写成一篇人物通讯稿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精神永存

第二篇: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么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环境下创造的。

2、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3、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么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难点】

知道“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奇迹”的文章。齐读——“奇迹”(意思?)——是“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们常常会用抓住主要人物、找准关键字词、理清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⑵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用了1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片绿洲,造福了子孙后代。)

(3)字词正音(指名读,纠正或表扬——齐读。)

二、合作探究

1、预习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就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请大家默读链接导语,划出其中问题,课件出示:(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创造奇迹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独立思考2分钟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

三、交流反馈

了解奇迹

(一)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树却顶住了它的凶猛。

变色字词——重读

读读这些数字,你体会到什么?(15——时间长,8/7/3700——树多)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这片奇迹!

(二)“奇迹”实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样的画面大家熟悉吗?”在外面眼里随处可见的景色却被称之为“奇迹”,的确令人费解。——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老人实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奇迹”。——老人所居住的地方是_中国的晋西北_那里的环境怎样?)(1)课件出示句子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中国晋西北的大环境,(课件出示图片)这里长年被干旱笼罩,河水干涸,植物枯竭;严寒来临的时候,冰霜封锁了大地;更可恶的是那沙尘暴,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村庄周围肆意弥漫。——所以,作者在这里用来两个词来形容,一块说——“肆虐,盘踞”。

“肆虐”是什么意思?(恶劣的自然灾害在这里任意破坏)“盘踞”是什么意思?(它们岂止肆意破坏,它们还赖着不走)是啊!在中国的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灾害来势凶猛。请用你的声音读出它的凶猛,老师读“这是中国的晋西北”,同学读句子——

(3)过去的晋西北,在老人长满老茧的双手改造之下,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体会到什么?——奇迹

对比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这片奇迹。

(三)创造奇迹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①过去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如今成为绿洲,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谁创造的?

②瘦小老头,年过花甲开始种树,老伴和同事相继去世,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老人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多媒体出示句子)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老人与他所过的生活。

他是一位瘦小的老头。/他65岁开始治理这条沟。他已经81岁。

他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抽袋烟睡觉。/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去世了。

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③就是这样一位孤单的、瘦弱的老农,用了15年的时间,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创造了“奇迹”。此时此刻,这奇迹还是普通的奇迹吗?如果让你在这奇迹前面加一个形容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奇迹?(了不起

无人能及)

④请怀着对老人的敬意,用温柔的、缓慢的声音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奇迹”。

四、体会“青山不老”

1、女儿多次来接他,这位老农为什么不去城里享清福,而要坚持植树呢?

书上那些句子能回答“老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植树”?

2、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分组朗读老人的执着。

老人把自己的生命转化为什么东西了?——树——谁是真正与山川共存?——老人——老人的什么?——精神——什么精神?——执着种树的精神——完整说出来——老人执着种树的精神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4、同学们,你们看,此时这青山仅仅代表了这葱郁的树吗?——还代表了老人执着的精神,老人的生命已化作绿树、精神化作树根,深深扎进泥土,守护这片土地,所以作者说“这青山是不会老的”。

5、让我们饱含着对老人的敬意、对青山的感叹,齐读课题两遍。

五、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第三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设计者:廖海蓝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了《只有一个地球》,知道了地球美丽易碎,明白了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学了《鹿和狼的故事》,懂得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

肆虐

盘踞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三番五次 日月同辉

2、自读课文,想一想: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句子。(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找句子,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预设交流点:

生:“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谁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生: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

生:这句话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生:我找的句子是:“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师:同学们,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生:老汉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真令人佩服。生:他太了不起了,3700亩林网将是多大的一片绿洲啊!

生:我找的句子是:“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生:他所处的“大环境”——险恶。(板书)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生读文中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在我国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一说。在我们内蒙地区,大家也能感受到,每年春季三四月份的时候,基本都会有沙尘暴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请两位同学回答)

师:然而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这位老人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真是了不起,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人感到惊叹!生:他所处的“小环境”——艰苦(板书)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生读文中第3自然段。

师:面对五位同伴相继离去和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的突然离去,他没有被压倒,仍一如既往地在艰苦的条件下植树造林,读到这儿我们对这位老人的感情已有最初的惊叹转为敬佩。

师:让我们再一起带着对老人的惊叹和敬佩之情读一读他创造的奇迹吧!(生再读上文中的三句话。)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作者不由得想到了—— 出示句子: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师:同学们,“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辉。

师:一位普通的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那作者为什么还这样说? 生:精神。

师:“另一种东西”是什么意思?

生:表面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无私精神和宽厚胸怀,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一起再读一读作者感受的话。

学生再读作者感受的话。

4、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与老人的接触,认识了这位老人,了解了这位老人。“情到深处不自已。”什么语言都表达不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文章最后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字结束。你们理解“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吗? 生:“青山不老”其实是指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生:“青山不老”实际是说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能造福子子孙孙,世代相传。生:“青山不老”指老人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三、小结

师:是啊,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是将永远随着青山永垂不朽的,这位老人永远不老,青山永远不老。

四、写作特色

这篇课文,以作者看到老人院内的山林景观引入全文,接着描写了老人改造山林的背景状况以及所做的贡献,最后在结尾以作者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种写法叫做篇末点题法。同学们在平时的循环日记或者作文中也可以多多借鉴运用。

五、小练笔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六、板书

大环境——险恶

16*青山不老

创造奇迹

精神永存

小环境——艰苦

第四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了解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

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文

.认识本的4个生字。

2.通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会写本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第五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方法与过程:把握阅读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造林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

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阅读,勾画。

同桌交流。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