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模版)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69-979877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4-29 10:10: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导语:《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欢迎查看。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生”,激发学生的疑问。

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清楚了。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

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2、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第四种好处学生可能讲不清楚/soft/)

3、在这么多好处中,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自由朗读,你读出花生的可贵了吗?(学生读句子或说花生的特点)

(2)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读到这儿,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板书: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便宜,人人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此时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这就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父亲用什么办法让我们读懂这一点的呢?(对比)

5、读着父亲的话,想着花生可贵的品质,我们不禁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谁愿意来表达?指名朗读这段话。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2、抄写第十段话。

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文字:抓住“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重点词语,联系文本,渗透汉字文化教学,注意“爱慕、印”等有形有色的构词特点。

2、文章:此文浅显易懂,文章层次富有条理,详略分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全文以“落花生”为线索,重点围绕“议花生”展开了论述,使人读后便明白一种道理,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结构的文章,便于引导学生学习围绕重点内容选材。

3、文化:借物喻人,借落花生的好处多,喻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抓住如此的人文,更利于学生将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字词的教学,体会文章虽浅显的文字,和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达到识字词习文,习文促进字词的理解。

2、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搞懂“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做有用的人,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这只是第一层面的理解。做讲体面,石榴、苹果、桃这样的人,这是第二个层面的理解。明白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即,做又要讲体面而又对他人有好处的人,这是第三个层面的理解。理解许地山的父亲为啥希望他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是第四层面的理解。

教学预设: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ǔ)[拼音]、吩咐(fēnfù)[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谁吩咐谁]、榨(zhà)油[字型结构]、石榴(liú)[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

2)巩固字词(思维体操)。

(二)文章

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渔”。]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点便抓住了。

2、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学生很可能在迅速的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10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背诵。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接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做这样的人,这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要做桃、石榴、苹果一样的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不对。]

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回答即要做一个即要做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⑥为何文章中,作者的父亲希望作者只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外面不好看而有用的人?

为了给学生解惑,一是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说明作者一生也在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一样品格的人。二是,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许地山的父亲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反而希望孩子们做花生那样的人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来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二十世纪初叶,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的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的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个有用的人。其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殷殷期望之中,父亲之所以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参加“收获节”,父亲之所以拿花生与苹果石榴对比来揭示花生得最可贵的品质,许地山之所以将自己的笔名确定为“落华生”,就不难理解了。

2、有感情的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在边吃边谈中,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理解这一印字。牢记在心中,一生受用的意识。

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了解许地山

许地山生于1893年—1941年,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当天,香港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

2、谈做一个有用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一 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哪两个同学能够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将你们的名字介绍给后面的那么多老师?

两个学生上台板写并介绍名字

师:同学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代表着你们父母对你们的希望,今天老师就布置你们回去问问你们父母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好不好?

生:(齐)好!

2、有位作家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名字,作家许地山有一个笔名叫落花生。师板书:落华生

师: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1:我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生2:这个人也许很喜欢吃花生。

……

3、板书课题,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师:那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5课,学完后就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做笔名了。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生读完后生反馈。

生:我觉得是从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去写的。(师板书)

3、师:对,作者写了四个方面,那是如何写这几个方面的呢?

生:我认为前面三部分是略写的,而议花生是详细写的。

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过渡: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默读3—15自然段,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

(一)“赞花生”

1、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四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的说话,其他人读旁白

师:你们的朗读就像文中的一家人一样融洽。

2、讨论交流,父亲第一次议论。

⑴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

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⑶师: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

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落花生:其实这次选美我要本不想来,因为我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只想对别人有好处,可不想跟别人比美。

⑷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⑸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2: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⑹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1: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2: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3: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⑺师:你们也想读一读吗?

生:(齐声说)想。

⑻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0自然段。

(二)“学花生”

1、讨论交流,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⑴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1: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2: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3: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⑵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一生读。

生1: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2: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⑶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⑴师: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1: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2: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3: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4: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⑵师小结: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⑶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生1: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2: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生3: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生4: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生5: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⑷师小结: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3、理解重点字词。

⑴过渡: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吃完了,可父亲说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生:老师,不是记。而是印。

⑵师:这样不可以吗?

生1:“记”的东西会忘记,而“印”是深深地印在心里。

生2:还可以用“刻”字啊!

生3:正是因为“印”得深刻,作者才将名字改为“落华生”吧?

⑶师:对,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可真强。相信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第一段中也有一个用得好的词。

生:居然

⑷师:是什么意思呢?

生1:不可思议

生2:意想不到的,说明他们很高兴。

⑸师:谁能用这个词造句?

生:小明的成绩很差,可这次考试居然考得很好。

4、拓展延伸。

⑴师: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再回到收获节上,读我的体会地句子。课件出示句子“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指名读。

⑵师: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⑴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⑵师: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①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②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

2、感悟写法——详略。

⑴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1: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生2: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⑵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1: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2: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3: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4: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5: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6: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略)(详)

借物-----------喻-------------------------------有用的人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15落花生

学路导航:

课前一首歌(国歌)→今日经典(四时之风)→导入新课(解题)→展示读课文(分组)→学习生字词(读,组课本上的词,组课外的词,对子读、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结→作业。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些内容。

一、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

(1)我有个谜语谁会猜

[认真→聆听](青藤藤,开黄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那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课题(15 落花生)。

(2)“花生”又叫长果、长生果,那我们这篇课文为什么叫“落花生”呢?(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荚,所以又叫落花生。)课件:(花生图)。

(3)简介作者。

2.展示读课文。(1)小组展示。(2)学生补充。(3)提高。3.学习生字词。(1)指名展示。

亩 尝 吩 咐 茅 榨 榴(读,组课本上的词,组课外的词,对子读、指名读。学生补充。)

重点指导:

茅下半部不要少撇。

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以词引词。)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交流,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些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些内容。)

二.小结。

学生小结,学生补充。

三、作业。

1、我能行。(看拼音写词语)

zhà yóu

fēn fù máo tǐng

ài mù

pǐng chāng xiān hóng nèn lǚ()()()

()

()()

fēi biàn

mái zài

pián yi()

()

()

2、我会做。(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茅()

腊()

慕()

榨()

矛()

惜()

暮()

窄()

3、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些内容。

四、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议 花

花 生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

1、多音字;

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附件一:课文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落花生》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从“研究”学生开始

——《落花生》教学反思

时间已经过半,我的学生跟我的默契大部分已经找回来了,我很高兴他们这么快又接受了我这种既严厉又滑稽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很欣慰他们能吸收我所传授的知识。看到他们一点一点进步,我每天上课都充满动力与激情。

今天,是开始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落花生》。在开始第四单元之前,我都会跟学生一起解读单元首页的单元标语,让他们理解整个单元的主要主题,然后每次进入新课我都会带领他们回忆单元主题,然后根据主题一起学习课文。今天这节课也不例外。第四单元的主题主要是“生活启示”,而《落花生》这篇文章就是取材于生活,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之前在第二单元的《梅花魂》中,学生已经对“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在讲解问题和主要内容的时候,不会很困难。《落花生》这课的重难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和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以及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这节课,从开始就很容易地进入了我备课的路线,我也讲得很“吐沫横飞”“口水四溅”,突然我看见一个平时爱捣乱的学生在与同桌窃窃私语,我就立刻停止了我那抑扬顿挫的讲解,厉声责骂那学生。那学生也被我制止开小差的行为,看到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讲课的激情又回来了。谁知道,这下又有几位学生在交头接耳地说小话,有些还是我的“得意门生”呢。一度又被迫停止讲课,我心情立刻有点不好,就点了那位得意门生,问她在讨论什么“国家大事”。部分学生被我的话逗笑了,但碍于我“黑黑”的脸,都在捂嘴、咬唇偷笑。那位学生也被逗笑,但还是有点畏惧我的眼神,于是小声地说:“老师,我们在谈论什么是落花生?”我一听,我脑子一轰,更生气了。他们都五年级了,怎么连落花生是什么都不知道呢?难道他们的常识这么跟不上时代?越想我就越生气,但碍于我是一位老师,于是我就板着一张黑脸跟他们解释落花生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生的别称,一边解释一边责怪他们应该要多看看课外书,以增加课外知识,拓展视野。由于刚刚的小插曲,我又浪费时间“教训”那班小家伙。就这样,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只讲完生字词和熟悉课文,还剩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只完成三分之二,下课铃声就响了。理想中的一节好的语文课就被这样毁了,我愤愤地回到办公室。回到办公室之后,跟同事说起这事,语气中还不免责骂那班孩子连这个知识点都不知道。但是还没等我说完,一同事就插嘴进来说她其实也不知道花生还叫落花生,说着说着很多同事都附和说不知道。听完后,我脑子便一片空白。脑子一片空白之后似乎也想起自己之前也是不知道的,也是学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告诉自己的。

原来,这节语文课错不在学生,而是在我自己,或许很多节不成功的课堂都是错在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带有一种想法:这么简单的知识点,这么常见的东西,学生应该知道的,学生应该懂的。然而学生一旦不懂时,老师都直接责怪学生之前没有好好听课,或责怪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不及时进行复习,接着就埋怨这些很难教,很笨,又懒······之前的我,也是被这种想法充斥着,所以当学生听不懂我讲的新知识的时候我就很着急,又是责怪又是埋怨。但是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道理:有时候,并不是学生难教,而是我们老师都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总觉得这个知识点学生应该以前学过,那个知识点这么简单应该不用详细讲解。所以,最后学生都学到不多,尤其是那些经常被忽略的中层生。因此,上课前了解学生的学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老师要备好课是最基本的,但最好也不要忽略用心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能力这个环节,它会影响着你这节课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你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度。至少我在这节课之后是这么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很少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总觉得我们需要的就是他们需要,所以经常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道理强加于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到厌倦、无趣,就这样课堂就开始沉闷,开始乱。所以,在下一节课,我在我班学生面前做了深深的检讨,并要求学生原谅我这粗鲁的行为,学生也被我幽默滑稽的语言感染了,很好地“配合”我完成那节课的内容,那节课,教学目标超标完成,学生也掌握得很好。

那节课后,我便开始“研究”他们。“研究”他们的字,“研究”他们的声音,“研究”他们的动作······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5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