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诉衷情教学设计罗
经 典 诵 读
——《诉衷情》教学设计 阳逻街第三小学:罗琳莉
一、范读导入,揭示词牌。
1、师:你喜欢哪位诗人?来朗诵一首他写的诗词吧!生:我喜欢岳飞,我朗诵他写的《满江红》。师:我听出了一份深深的爱国情怀。
生:我喜欢杨万里,我想朗诵他写的《舟过安仁》
师:读的轻快活泼,真好。(此环节生说到哪首师点评哪首)我喜欢陆游,(CAI2出示课题)我来读一首他写的词。(CAI3出示诗词)教师配乐范读。
2、板书课题,解题:诉衷情。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有的词牌名只是规定了词的格式,但有的词牌名像“诉衷情”却能传情达意。谁来读【读】?(指名读,读得平淡。)
师:诉衷情,是把心中全部的感情倾吐出来该怎么读?你再试试。(指名再读。嗯,有进步,读出了感情。)
师:全班读。(齐读词牌名)师:我听出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词意。
1、诉衷情,陆游倾诉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2遍,前一遍读准确,读通顺,后一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来。(指名朗读。)请大家注意听他是否读准了?是否读出了节奏?
2、师:诉衷情,陆游究竟要诉说什么样的情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词,边读边用心体会,可以借助插图和注解以及导读来了解词的内容。
师问: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此处学生说的时候,说到哪一句内容就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词句来)(学生反馈,根据反馈教师进行梳理,聚焦难点“关河梦断何处”。)
生:我知道了陆游当年身赴边疆保卫梁州。
师:哦,词人在诉说当年边疆英勇杀敌的豪情。你从那句读出来的?(生读)还有谁能接着说?
生:陆游年纪已老,但他不能再上战场,心里却牵挂着战场,很感伤。(读句子)师:体会得好。我们从上阕中了解到陆游曾驰骋沙场、单枪匹马保卫边关,从下 阕中了解到金兵未灭,词人已老,他两鬓斑白仍心系战场。大家说的真好。但这一句大家说得比较少(板书:“关河梦断何处”。)理解好像有困难。我们读读。(CAI4学生说哪个词点击哪个词变红)
4、师指向板书:关河,什么地方? 生:是边疆。
师:词中出现过几个地名,有的也是指的边关,读读找找看?
生:梁州。
师:匹马戍梁州。还有吗? 生:天山。师:心在天山。
师:梁州、天山、关河都指边疆,边疆、边疆时时入梦来。(这梦里究竟有什么呢?)
三、想象比读,体悟词情。
【学习上阕】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一)体会梦境: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创设情境,配乐范读上阕第一句,(CAI5)生闭眼想象感受梦境。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得豪情满怀)边听边想象,驰骋沙场的陆游当时是怎样的?(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陆游?)
2、学生想象后言说。
生1:我看到陆游不远万里,前往战场,奋勇杀敌。
师:【你仿佛看到了他奔赴万里疆场,寻求杀敌报国的机会。】(那时的陆游,真是意气风发,壮志满怀)万里觅封侯。(CAI5点红“觅”)(那时的陆游可真是意气风发,壮志满怀)请你读,该生读。
师:多么雄姿英发!你们还看到什么了? 生2:陆游骑着战马,在战场杀敌,保卫着梁州。
师:我仿佛看到他挥戈跃马,戍守边关。匹马戍梁州!(CAI5点红“戍”)(那时的陆游可真是骁勇善战、豪情万丈)你来读这句,该生读。师:挥戈杀敌,多么英姿飒爽。男生齐读这句话!
师小结:好一群英姿飒爽的将士啊!这样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陆游为何梦断关河?咱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生活的那个年代:
3、(CAI6)播放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民不聊生的画面,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点2生说,是相机点评)
教师解说:同学们,这就是南宋前期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时金兵占领了中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三岁起,陆游便跟着父母颠沛流离,过着逃难的生活。驻守边关、征战沙场、收复中原是陆游一生的梦想。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CAI7)引入陆游相关诗句,学生齐读。
20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30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48岁——“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65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师:这个梦萦绕了陆游一生啊!让我们来读出他的心声吧。齐读上阕第一句。(CAI8变色第一句)
(二)体会梦断: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师:如今,一梦醒来,不知何处。(CAI8还原上阕第一句,第二句变深蓝)(点生读,请你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CAI8“断”标红)
2、师:曾跟随陆游前线冲锋陷阵的貂裘。如今却——
生:满是灰尘
师:布满尘土。
生:失去了原来的颜色(暗淡无光)。
师:同学们,暗淡的仅仅是那件貂裘吗?还有什么?(还有陆游那颗心)他的心又是怎样的?(伤感的)貂裘旧了、暗了,陆游的心也伤了,碎了。师:尘暗旧貂裘(CAI8“暗”标红。)
3、对比读:(CAI9出示对比句)师:梦当年—— 师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师:梦当年—— 男生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师:可如今—— 女生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师小结:关河梦断了,这收复中原的梦真的能断吗?(师配乐深情读下阕)(CAI10全下阕)【学习下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范读下阕,学生想象练笔。
过渡:如今,陆游轻轻抚着旧貂裘,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用心默读,静静地想(体会)他会想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配乐,学生写。){·体会“人老体衰之悲”:
1、生:陆游独坐在床前,抚摸着曾经跟随他多年的貂裘,他在想,当年的我是多么威武啊,如今的我满头白发,路都走不动了,再也上不了战场杀金兵了。
2、师:我问问你,他多少岁了?70岁的老人风烛残年,还能披上貂裘上阵杀敌吗?
3、众生摇头答:不能
师:想到这,他是悲从中来啊!遥想当年,读——生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师:意气风发,英姿勃勃!可如今,读:——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青丝变白发,无可奈何!(板书:人老体衰)他还会想什么? ·体会“山河破碎之悲”:
1、生:70岁的陆游抚摸着这旧貂裘,老泪纵横,金兵还未消灭啊,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再也不能奔赴疆场杀敌了。
2、师:他一生的梦想是——灭胡,可直到人迈体衰,胡人依旧未灭,这满腔悲愤啊,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他一生的梦想是——收复山河,可直到人迈体衰,这山河依旧——破碎。(板书:山河破碎)
·体会“壮志未酬之悲”:
生:我多么想再披上貂裘在前线作战,我多么想消灭胡人不许他们践踏我的国家,而是我已经老了,不可能再上战场了。}
(此环节灵活处理,点2生说,反复读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相机点评)
2、(CAI11对比句)师: 忆我当年啊,——生读: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可如今——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他一生的梦想是——收复山河(板书:收复河山)
可如今---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他多么想再回战场英勇杀敌啊,可如今---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看来你们与陆游同呼吸,你完全明白他的心意,问问你,他的心在哪—— 生:天山,就是边疆。师:那他的身又在哪——。生:沧洲,是他的老家。
师:他心系边疆,身却在故园随着岁月老去。身心分离啊,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生:他很绝望。
3、师:说得好!任由着胡骑的马蹄响彻中原大地,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这股悲愤绝望啊,请你读出来!(CAI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变红色)
师:梦里,我看到了“匹马戍梁州”,梦醒,【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身老沧州”)。齐读。(我听出了陆游那份绝望的心情)师:陆游的报国梦,就这样一直萦绕着他。(板书:壮志未酬)
3、这是何等的——生答:痛苦
何等的——生答:无奈 何等的——生答:绝望 何等的——生答:悲愤
4、师:难怪他要这样问。(指板书“关河梦断何处”生齐读)
5、引入《示儿》。85岁,陆游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留下了这首《示儿》(CAI13),我们一起读(齐读)。师:他到死都牵挂着祖国的统一,为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
四、整体回读,品诵词韵。(CAI14)
1、师:梦里原想——生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此生谁料——生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此生谁料——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生读: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师:这无尽的悲怆,一腔悲情都融入了这千古绝唱中,让我们站起来诵出他的心声吧。全班配乐(CAI14音乐)齐诵。下课!板书设计:
诉
衷
情
南宋
陆游
关河梦断何处 收复河山 壮志未酬
第二篇:《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茂名市第十五中学
作者姓名:郑小丽
联系电话:***
《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情感熏陶法 【教学准备】
⑴ 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了解陆游生平,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以及古代其他 诗词作家的爱国作品。⑵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
是的,陆游一生写了96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怀的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读词 感悟情感
1、首先预设问题:这首词作的大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
① 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同桌之间互相点评、纠正字词读音。(自由散读及互评)
② 请2个同学朗读,请2个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在书上。戍(shù)貂裘(diāo qiú)鬓(bìn)
③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点评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读音、节奏、感情、语速等。
④ 同学齐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的情感。
2、同学回答、归纳这首词作的大意内容。
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三、品读词句 入境悟情
1、播放录音朗读,学生认真聆听,然后思考:
① 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
② 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
③ 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片紧密联系起来。
2、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词,然后分成10个小组讨论词人悲苦的原因。
3、再读词作,品读词句,学生分组交流感悟、畅所欲言: ① 哪些词语表达了词人当年报国的雄心壮志?哪些词语突出了词人 当年作战的英勇气概?
② 哪些地方运用了典故,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
设计意图:词往往是用字简练、含义深远,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关键字词的意思的基础上意会,根据词人的思路展开想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能品味词的佳句,在思维上多加引导和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宜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主动探究,畅所欲言,训练并培养他们对词句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4、教师小结全词的内涵:
词人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被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万般无奈,这首词正是表达了年迈苍老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统治者越是昏庸无能,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越是难抑,词人越是难抑悲愤,就越能体现词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伟大形象。
四、拓展思维 情感升华
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为酬的壮志,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诗词呢?或者从我们已学过的古诗词中,我们还能找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 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这首词出发,拓展思维,联想我国古代忧国忧民、誓要收复失地、却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无论时代、国家在风雨中如何飘摇,仁人志士担忧黎民百姓、盼望国家统一的心,依然顽强地律动,他们也许壮志难酬、抑郁而终,但他们唱出了时代最强音,他们高大的爱国形象直至今天依然屹立不倒。此环节,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民热情,让你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感得到升华。
五、课堂练习:
师生共同背诵《诉衷情》。
设计意图:古诗词强调朗读、背诵,此环节能巩固学生对词组的理解、记忆。
六、课后作业:
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学习后必要的外延,此环节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联想、归纳,既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视野从书本走出来,走进社会,进入人生这个大语文舞台。
七、板书
诉衷情
陆游
爱国情
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7
第三篇:诉衷情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诉衷情》教学设计
镇赉县实验小学校 韩立平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教学重点:
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以诗解词,读中感悟,悟中促读,达到对词的最佳品读效果。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诗句导入: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早年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只可惜直到垂暮之年也未能如愿,只留下千古遗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猜到这位诗人是谁了吗?(陆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游的一首词“诉衷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了解诗人,解题。
1.对于陆游你有那些了解?(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资料)2.对于此你又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
3.师:“诉衷情”是词牌。词牌可以确定词的感情基调。那么怎样来理解“诉衷情”的意思呢?(诉说词人内心的感受)
4.师:那么作者陆游究竟要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这首词。
三、初读感悟,理解词意。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做到准确、流利。2.指生朗读。
3.师范读,指导词的读法。4.全班齐读。
5.小组内再读词,结合注释和资料自学词意。6.全班汇报交流上阕和下阕的意思。
四、品读词句,深度开掘。
1.陆游写这首词时已年近七旬,他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他的梦里可能会出现自己在沙场冲锋陷阵,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场景)2.师;这个“梦”,仅仅指词人夜里做的梦吗?(不是)那指什么?(梦想)词人的梦想是什么?(梦想自己能报效祖国,梦想祖国能够统一,人民过上好日子。)
3.师:是呀,无论何时诗人不变的是报国之梦啊!端起书,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的报国之梦吧!齐读词的上阕。4.师:学习一首诗或词最重要的是透过诗作或词作体会作者所蕴涵的感情,那么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找一找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词人所要诉说的情感。(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5.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此时你能想象到词人已经老泪纵横了吗?那滴滴泪是为谁而流啊!(为自己、为老百姓、为国家)这又是怎样的泪?(同情的泪、痛苦的泪、失望的泪、气愤的泪)师:同学们在那个时代里,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我们再来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你有看到了谁的泪?(遗民的泪,也是沦陷区老百姓的泪)师:同学们,看到老百姓的泪、看到陆游的泪,我们就能够理解陆游的心了,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呢?(悲愤、无奈、痛苦、失望、遗憾)
师:诗人的感情是多么的强烈呀,请你再来读读诗的下阕。胡未灭——
6.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师:同学们,这个“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白白)师:也就是说眼泪流了也白流!
师: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是67岁,他活了85岁,这空流的泪整整18年。临死之前,他给儿子留下这首千古绝唱《示儿》。齐读古诗。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报国理想,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4.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 板书:
诉衷情
陆游
梦 泪 空
第四篇:诉衷情教学设计
查解读议悟用六步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的古诗文教学模式探索202_-08-10 18:20
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我认为: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在古诗文教学中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的尝试,这种模式以学生有组织有步骤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
质量。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
--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
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用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
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从诗中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句
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联系诗句、结合生活实际、向别人请教……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的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老师的提问:请你们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受到作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琅琅上口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去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另外,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古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唱一唱,画一画,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诉衷情》教学设计
学校:仙霞高级中学
班级:初二(4)
执教者:邱友发
时间:202_.11.19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词句,鉴赏词作中的人物形象。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在我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陆游)哪一位同学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
学生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学生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学生三:《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种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情感在陆游的词作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下面打开课文朗读《诉衷情》。
(二)先听范读,再朗读全词:
戊(wù戊戌变法)
戍(shù戍边)
戌(xū)戎(róng投笔从戎)
戒(jiè戒严)
(三)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明确: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四)再读全词,思考问题:
1、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鉴赏诗词作品?
引导学生:从作品背景、分析字词、分析语句、作者思想感情等等角度入手。
2、师:我们还可以从分析诗词的形象入手。例如,前三首诗刻画一个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诗人形象。
★诗词的形象:是指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景、人或事件等。
(1)人的形象。例如,《石壕吏》中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
(2)物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形象,诗人用梅花的特性来比喻个人品格的高尚、节操的坚贞和爱国之心至死不变。
3、那么,本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全词刻画了一位胸怀报国之志,却壮志未酬的抗金英雄形象。(1)“报国之志”主要体现在哪些词句中?
明确:“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再现了词人往日壮志凌云,奔赴前线抗敌的勃勃英姿。
①“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48岁的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②“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何等自负、自信。③一个“觅”字表现了词人当年的自负、自信的雄心壮志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而“觅封侯”则是词人借班固投笔从戎,建立功业的典故表明自己当年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可是好景不长,陆游抗金才半年就被调离了,壮志终不得实现,雄心无人能理解。这种“悲凉”的心情主要体现在以下词句中。(2)“壮志未酬”主要体现在哪些词句中?
明确:
①“壮志未酬”体现在“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两句,一个“断”字明言杀敌梦想破灭,一个“暗”字,写出了词人看到当年战袍积满灰尘,不由地感慨万分的心情;这里还借用苏秦典故,表现了词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悲愤之情。
小结: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使用典故能够增加诗词表达的内涵,增添语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见文本P89页)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中运用了“八百里駮”的典故,反映军队给养充足,抒发了词人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准备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还借用了“的卢”马、“霹雳”弓两个典故,生动地描绘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英雄形象。
②“壮志未酬”还体现在“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三句直抒胸臆,金兵还在,壮士已老,一个“未”,一个“先”,一个“空”,时间上的对比,写出了词人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群臣尽醉,苟且偷生,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准备的失望和悲痛之情。
③而“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句对比强烈,“心”在抗金前线——想以身报国,收复失地,以洗国耻;“身”在绍兴三山——66岁时的陆游被人弹劾罢官,归隐故乡绍兴,报国之志未能实现,这对曾经是一位踌躇满志,驰骋疆场的将领陆游来说是何等的痛苦。不仅如此,陆游至死都念念不忘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直至85岁临终时还吟出《示儿》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明证。他虽然被贬后的20年闲居山阴,再也不能过问政治但壮心不已,依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谆谆教诲子孙不忘北定中原的大事。
4、全班集体朗读全词。
5、小结:
总之,理想中渴望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遭冷落闲置,被迫退隐山中,导致身心分离的矛盾,只能万般无奈,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词塑造了一位一生都不忘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的爱国形象。
(五)鉴赏人物形象
1、诗词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景、人或事件等。
形象(意象):
①人——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③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2、那么,在试题中又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事件或人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诗词展现的形象;
(2)结合语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表达诗词中形象所寄寓的情感。
例如,简析下面这首宋词陆游《诉衷情》的人物形象。
• 词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
• 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
• 词作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
3、课堂练习:从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和《青玉案·元夕》、张孝祥《西江月·皇陵庙》、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之仪《卜算子》、李清照《如梦令》等词作中选择一首分析词作中的人物形象。
4、小结:这一类诗词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个角度去鉴赏,当然鉴赏诗词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诗词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词,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陆游。这首词是词人晚年闲居山阴所作。他 一直坚持抗金主张,但屡遭当权投降派的打击,不能施展雄图,晚年虽退居乡里,仍然壮志未衰。这首词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慨。本词语言晓畅平易,化典灵脱,不事斧凿。前人评为“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风格苍凉悲壮,慷慨沉郁。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阅读,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 慨。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了解陆游生平,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 情怀的作品。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字需要注意:“衷”要和“哀、衰”等字区别清楚;“侯” 和“候”要区分清楚。2.朗读指导
本词的朗读注意体现两种情感,即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尤其是诗词 的后一小节,诗人满怀报国之志,要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收复失地,但却被罢 了官,壮志难酬。而如今入侵的胡人还没有被消灭,自己却已衰老,只能对天长 叹。这悲凉的感慨要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后再进行深情地朗读,从而进一步体会作 者的爱国情怀。3.阅读教学
(1)了解了陆游的生平,就能够体会到这首词所蕴涵的情感。“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以作为理解和学习这首词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介绍词人的 生平,然后出示上述的3个句子,从而引出对整首词的理解。
(2)陆游45岁之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46岁入蜀从 军,65岁被弹劾罢官,66岁以后在山阴隐居20年。这首词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作者首先追忆往昔,描绘了一幅早年征战的场面,踌躇满志,抱着为国效力的远 大志向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多么豪壮的青壮年时代啊!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愿 意为国捐躯。如今年事已高,在梦里常回边关,醒来以后,看见的是跟随自己多 年的貂裘,它由新变旧,落满了尘土,可是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北伐事业,还是 没能实现,胡人没有被消灭。再看看自己,鬓发早已斑白脱落,回想一生的志向,到头来只落得一场空,闲居为民,纵然想为国杀敌也没有机会了,伤心落泪也 是徒然。最后,老人发出一声悲凉的感慨:“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没有想到,心里一直想要报效祖国,可是只能在山阴闲居到死了。收复中原是 陆游一生的情结,在这一声感慨中蕴涵了他多少遗憾,多少对于南宋王朝的失望,多少对于闲居为民的无奈啊!
这首词之所以动人,首先是词人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早就有“上马草军 书,下马击狂胡”的壮志,他参加科举考试,遭到秦桧的嫉恨,直到秦桧死才得 以走上仕途,后来又因为两次力主抗金而被免职。绍兴议和之后,很多人都已经 对收复中原失去信心,而陆游始终坚持复国夙愿。写这首词时,陆游已经被罢了 官,他心愿未了,壮志未酬,从他的满腔遗憾中也可以读出他不灭的希望。词中的对比颇为成功。青壮年时代驰骋疆场,老来闲居为民;过去有力杀敌而不 能实现夙愿,如今夙愿还在却无力杀敌,只能隐居。对于理想的执著追求和这种
理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在陆游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悲剧烙印,这种崇高 的人格力量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开头两句暗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写自己当年壮志与戍守边防的情形。“ 万里觅封侯”见《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少有大志,曾经投笔叹息说,“大丈 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来投笔从戎,在西域立了大功,封定远侯。此处词人借以表达了自己要像班超 那样为国平定外患,建功立业的志愿。“匹马戍梁州”,指词人48岁时在南郑川 陕宣抚使王炎手下任“干办公事”时的生活,他曾单枪匹马地往来前线。“匹马 ”一词,描绘出当年雄姿勃勃的形象。“梁州”,此处指陕西南郑一带地区,治 所在今陕西汉中市。“戍梁州”不仅写了他当年从军戍守边城,而且也写出了他 的雄图大略。他曾在《平戎策》里指出,要恢复中原,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制金人 于死命的军事根据地。他计划在川陕打下一个稳固的政治、军事基础,这样不仅 可以取得和金人斗争中在长江上游的优势,而且可以恢复关中,进一步收复中原,实现中兴宋室的壮举。在戍梁州时,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则攻,无则守”。可是这 个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因此,怎不使他悲叹“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呢? 自己的雄图大略不能实现,驻守边塞的往事也像梦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闲 居山阴,当年裘皮征衣也已积满灰尘而显得陈旧了。这两句借眼前衣物来书写长 期被投降派打击罢黜闲居的情况,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慨。
下阕继续抒发报国无方的郁愤情怀。“胡未灭”三句,写自己时时思念报国,完 成统一大业,然而壮志难酬,令人无限悲愤。“胡”字,指占领中原的金人。“ 鬓先秋”指白发早如秋霜,颇有“一事无成两鬓斑”之慨。“泪空流”,一个“ 空”字,带出多少感慨与悲痛。
结句概括了词人晚年生活与思想的矛盾。“心在天山”的“天山”,亦即祁连山,古战场,这里借指前方。陆游《新年》诗:“稽山剡曲虽堪乐,终忆祁连古战 场。”《秋思》诗:“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可见他总是惦念着 边防战事。“身老沧洲”中的“沧洲”,犹言江湖,喻高士隐居之地。扬雄《檄 灵赋》:“世有黄公者,起于沧洲,怡神养性,与道浮游。”此处写他被黜家乡,老于山野,对国事无能为力的愤慨,这是一位爱国者的血泪之歌,令人难以卒 读。
(3)古诗大意: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 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 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4.活动提示(1)思考与交流
觅:寻找。
戍:(军队)防守。
暗:光线不足,黑暗。
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再选词填空。填完后再从词中找到能表现所填词 语情感的内容。(2)拓展与运用
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再指导学生用一段话写出自己对陆游的印象。不要写得千 篇一律,要有个性特点。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首词感情沉郁,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无奈。其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是 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从“空”突破,体会情感,引发学生对 全词的情感的体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理解文本内容,紧扣文眼感受春色秀丽的水乡风光,体会词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生活之情。
3、改写练笔,丰满文本。
教学重点:紧扣词眼,整合资源,体会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基础板块——朗读背诵,理解词句。
1、背诵朗读:学习首先是自己的事,要自己学。通过预习,这短短的27个字的《渔歌子》一词能背下来吗?
(背诵——指导——朗读)
2、了解词牌:
古时候,词作为一种文体,以词牌为曲填词,可以歌唱。《渔歌子》又名《渔父歌》,顾名思义,应该是歌唱谁的歌?(渔夫的歌)
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可了不起,说起张志和就该想起《渔歌子》,说起《渔歌子》就会想到张志和。此词吟成后,影响深远不仅大词人苏轼、黄庭坚等用《渔歌子》填词,唱和者甚众,还流传到日本,当时的蹉峨天皇仿作5首《渔歌子》。
3、整体理解:这么著名的《渔歌子》究竟讲了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渔翁在一个秀丽春日里垂钓。)
4、理解词句: 字词:箬笠、蓑衣
句子:连起来说说意思
【设计意图:直接从检查预习背诵入手,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适当追问、指点,直接理解诗句的意思。因为古诗短小,学生一般在课前就能背下来,教学没必要从零起点开始。再朗读、背诵。】
二、核心板块——紧扣词眼,体景悟情。
1、找眼:古诗词一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最精彩的字词,或表达情感,或意味深长,叫着“眼”。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不须归)
2、扣眼,入画,感受春色美。
(1)什么情况下还“不须归”的?(斜风细雨,该避雨而归却说不须归,说明喜欢雨,与风为友,与雨为伴。)
(2)仅仅是因为喜欢春风春雨吗?(秀丽的春色:青山、绿水、白鹭、桃花、鳜鱼)入画:这是一幅美丽如画的春色图,那画中该画些什么?怎样着色?
题名:着秀丽春色图该题一个什么名字呢?(秀丽春色、水乡春色、春)(3)小结:爱春光,不须归。(板书)
3、抓“垂钓”,入情,感悟自由情。
(1)白鹭:春山、春水、春花、春风、春雨入画很自然、平常,张志和为什么将白鹭、鳜鱼入画呢?(自由、快乐)
(2)生平:赐名“志和”,心志平和之意;隐者,自号“烟波钓徒”,可见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
(3)小结:爱自由,不须归。
(4)命名:又该给这幅画题什么名呢?
(5)类比:可见张志和钓的是自由快乐。说到垂钓图还让你不由地谁在钓? 儿童垂钓图:钓的是乐趣、专注。寒江垂钓图:钓的是高洁、志趣。姜子牙垂钓:钓的是志向
4、感情朗读:读出春色的秀丽、作者的快乐。
【设计意图:感悟诗情,体会诗意是古诗教学的灵魂所在,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所在。教学中,可以或抓“诗眼”,或抓细节,或抓关键,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韵,使古诗教学充满魅力。】
三、发展板块——指导练笔,丰满文本。
1、分组描写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
2、交流,合起来就是一篇改写版的《渔歌子》
渔歌子(改写版)
春天到了,唐代著名的诗人张志和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来到了西塞山前观赏美丽的景色。
白鹭:你看,远处一只只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绕着西塞山自由飞行,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它们仿佛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游戏。
第五篇:诉衷情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
《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者:李晓威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对比陆游的其它三篇诗作,以诗解词,读中感悟,悟中促读,达到对词的最佳品读效果。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诗句导入: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早年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只可惜指导垂暮之年也未能如愿,只留下千古遗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猜到这位诗人是谁了吗?(陆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游的一首词“诉衷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了解诗人,解题。
1、对于陆游你有那些了解?(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对于此你又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
3、师:“诉衷情”是词牌。词牌可以确定词的感情基调。那么怎样来理解“诉衷情”的意思呢?(诉说词人内心的感受)
4、师:那么作者陆游究竟要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这首词。
三、初读感悟,理解词意。1、2、3、4、5、6、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指生朗读。师范读,指导词的读法。全班齐读。小组内再读词,结合注释和资料自学词意。全班汇报交流上阕和下阕的意思。
四、品读词句,深度开掘。1.陆游写这首词时已年近七旬,他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他的梦里可能会出现自己在沙场冲锋陷阵,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场景)
2、师;这个“梦”,仅仅指词人夜里做的梦吗?(不是)那指什么?(梦想)
词人的梦想是什么?(梦想自己能报效祖国,梦想祖国能够统一,人民过上好日子。)
3、师:是呀,无论何时诗人不变的是报国之梦啊!端起书,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的报国之梦吧!齐读词的上阕。
4、师:学习一首诗或词最重要的是透过诗作或词作体会作者所蕴涵的感情,那么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找一找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词人所要诉说的情感。(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5、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此时你能想象到词人已经老泪纵横了吗?那滴滴泪是为谁而流啊!(为自己、为老百姓、为国家)
这又是怎样的泪?(同情的泪、痛苦的泪、失望的泪、气愤的泪)师:同学们在那个时代里,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我们再来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你有看到了谁的泪?(遗民的泪,也是沦陷区老百姓的泪)
师:同学们,看到老百姓的泪、看到陆游的泪,我们就能够理解陆游的心了,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呢?(悲愤、无奈、痛苦、失望、遗憾)师:诗人的感情是多么的强烈呀,请你再来读读诗的下阕。胡未灭——
6、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师:同学们,这个“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白白)
师:也就是说眼泪流了也白流!
师: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是67岁,他活了85岁,这空流的泪整整他临死之前,他给儿子留下这首千古绝唱《示儿》。齐读古诗。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报国理想,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4.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
板书:
诉衷情
陆游
梦 泪 空
爱国情感 壮志难酬篇二: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学校 : 城子街中心学校
教者:贾艳梅 篇三:《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茂名市第十五中学
作者姓名:郑小丽
联系电话:*** 《诉衷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态度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教学难点的设计主要是根据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联想想象法 情感熏陶法 【教学准备】
⑴ 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了解陆游生平,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了解陆游的其他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以及古代其他
诗词作家的爱国作品。
⑵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
是的,陆游一生写了9600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怀的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读词 感悟情感
1、首先预设问题:这首词作的大意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① 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同桌之间互相点评、纠正字词读音。(自由散读及互评)② 请2个同学朗读,请2个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在书上。
戍(shù)貂裘(diāo qiú)鬓(bìn)
③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点评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读音、节奏、感情、语速等。
④ 同学齐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的情感。
2、同学回答、归纳这首词作的大意内容。
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三、品读词句 入境悟情
1、播放录音朗读,学生认真聆听,然后思考:
① 词牌名为《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
② 哪些地方、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
③ 多媒体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话,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设计意图:先让同学想象词人的愁苦、悲痛的形象,再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推知词人愁苦的原因,把词的上片、下片紧密联系起来。
2、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这首词,然后分成10个小组讨论词人悲苦的原因。
3、再读词作,品读词句,学生分组交流感悟、畅所欲言:
① 哪些词语表达了词人当年报国的雄心壮志?哪些词语突出了词人篇四: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素”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诉衷情》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篇五:诉衷情教学设计罗
经 典 诵 读
——《诉衷情》教学设计
阳逻街第三小学:罗琳莉
一、范读导入,揭示词牌。
1、师:你喜欢哪位诗人?来朗诵一首他写的诗词吧!
生:我喜欢岳飞,我朗诵他写的《满江红》。
师:我听出了一份深深的爱国情怀。
生:我喜欢杨万里,我想朗诵他写的《舟过安仁》
师:读的轻快活泼,真好。(此环节生说到哪首师点评哪首)我喜欢陆游,(cai2出示课题)我来读一首他写的词。(cai3出示诗词)教师配乐范读。
2、板书课题,解题:诉衷情。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有的词牌名只是规定了词的格式,但有的词牌名像“诉衷情”却能传情达意。谁来读【读】?(指名读,读得平淡。)
师:诉衷情,是把心中全部的感情倾吐出来该怎么读?你再试试。(指名再读。嗯,有进步,读出了感情。)
师:全班读。(齐读词牌名)师:我听出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词意。
1、诉衷情,陆游倾诉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2遍,前一遍读准确,读通顺,后一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来。(指名朗读。)请大家注意听他是否读准了?是否读出了节奏?
2、师:诉衷情,陆游究竟要诉说什么样的情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词,边读边用心体会,可以借助插图和注解以及导读来了解词的内容。
师问: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此处学生说的时候,说到哪一句内容就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词句来)(学生反馈,根据反馈教师进行梳理,聚焦难点“关河梦断何处”。)生:我知道了陆游当年身赴边疆保卫梁州。
师:哦,词人在诉说当年边疆英勇杀敌的豪情。你从那句读出来的?(生读)还有谁能接着说?
生:陆游年纪已老,但他不能再上战场,心里却牵挂着战场,很感伤。(读句子)师:体会得好。我们从上阕中了解到陆游曾驰骋沙场、单枪匹马保卫边关,从下
阕中了解到金兵未灭,词人已老,他两鬓斑白仍心系战场。大家说的真好。但这一句大家说得比较少(板书:“关河梦断何处”。)理解好像有困难。我们读读。(cai4学生说哪个词点击哪个词变红)
4、师指向板书:关河,什么地方?
生:是边疆。
师:词中出现过几个地名,有的也是指的边关,读读找找看?
生:梁州。
师:匹马戍梁州。还有吗?
生:天山。
师:心在天山。
师:梁州、天山、关河都指边疆,边疆、边疆时时入梦来。(这梦里究竟有什么呢?)
三、想象比读,体悟词情。
【学习上阕】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一)体会梦境: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创设情境,配乐范读上阕第一句,(cai5)生闭眼想象感受梦境。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得豪情满怀)边听边想象,驰骋沙场的陆游当时是怎样的?(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陆游?)
2、学生想象后言说。
生1:我看到陆游不远万里,前往战场,奋勇杀敌。师:【你仿佛看到了他奔赴万里疆场,寻求杀敌报国的机会。】(那时的陆游,真是意气风发,壮志满怀)万里觅封侯。(cai5点红“觅”)(那时的陆游可真是意气风发,壮志满怀)请你读,该生读。
师:多么雄姿英发!你们还看到什么了? 生2:陆游骑着战马,在战场杀敌,保卫着梁州。
师:我仿佛看到他挥戈跃马,戍守边关。匹马戍梁州!(cai5点红“戍”)(那时的陆游可真是骁勇善战、豪情万丈)你来读这句,该生读。
师:挥戈杀敌,多么英姿飒爽。男生齐读这句话!
师小结:好一群英姿飒爽的将士啊!这样壮志满怀、豪情万丈的陆游为何梦断关河?咱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生活的那个年代:
3、(cai6)播放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民不聊生的画面,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点2生说,是相机点评)
教师解说:同学们,这就是南宋前期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时金兵占领了中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三岁起,陆游便跟着父母颠沛流离,过着逃难的生活。驻守边关、征战沙场、收复中原是陆游一生的梦想。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cai7)引入陆游相关诗句,学生齐读。20岁——“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30岁——“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48岁——“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65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师:这个梦萦绕了陆游一生啊!让我们来读出他的心声吧。
齐读上阕第一句。(cai8变色第一句)
(二)体会梦断: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师:如今,一梦醒来,不知何处。(cai8还原上阕第一句,第二句变深蓝)(点生读,请你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cai8“断”标红)
2、师:曾跟随陆游前线冲锋陷阵的貂裘。如今却——
生:满是灰尘
师:布满尘土。
生:失去了原来的颜色(暗淡无光)。
师:同学们,暗淡的仅仅是那件貂裘吗?还有什么?(还有陆游那颗心)他的心又是怎样的?(伤感的)貂裘旧了、暗了,陆游的心也伤了,碎了。
师:尘暗旧貂裘(cai8“暗”标红。)
3、对比读:(cai9出示对比句)师:梦当年—— 师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师:梦当年—— 男生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师:可如今—— 女生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师小结:关河梦断了,这收复中原的梦真的能断吗?(师配乐深情读下阕)(cai10全下阕)【学习下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范读下阕,学生想象练笔。
过渡:如今,陆游轻轻抚着旧貂裘,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用心默读,静静地想(体会)他会想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配乐,学生写。){·体会“人老体衰之悲”:
1、生:陆游独坐在床前,抚摸着曾经跟随他多年的貂裘,他在想,当年的我是多么威武啊,如今的我满头白发,路都走不动了,再也上不了战场杀金兵了。
2、师:我问问你,他多少岁了?70岁的老人风烛残年,还能披上貂裘上阵杀敌吗?
3、众生摇头答:不能
师:想到这,他是悲从中来啊!遥想当年,读——生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师:意气风发,英姿勃勃!可如今,读:——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青丝变白发,无可奈何!(板书:人老体衰)他还会想什么?
·体会“山河破碎之悲”:
1、生:70岁的陆游抚摸着这旧貂裘,老泪纵横,金兵还未消灭啊,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再也不能奔赴疆场杀敌了。
2、师:他一生的梦想是——灭胡,可直到人迈体衰,胡人依旧未灭,这满腔悲愤啊,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他一生的梦想是——收复山河,可直到人迈体衰,这山河依旧——破碎。(板书:山河破碎)
·体会“壮志未酬之悲”:
生:我多么想再披上貂裘在前线作战,我多么想消灭胡人不许他们践踏我的国家,而是我已经老了,不可能再上战场了。}(此环节灵活处理,点2生说,反复读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相机点评)
2、(cai11对比句)师: 忆我当年啊,——生读: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可如今——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师:他一生的梦想是——收复山河(板书:收复河山)
可如今---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那他的身又在哪——。
生:沧洲,是他的老家。
师:他心系边疆,身却在故园随着岁月老去。身心分离啊,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生:他很绝望。
3、师:说得好!任由着胡骑的马蹄响彻中原大地,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这股悲愤绝望啊,请你读出来!(cai1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变红色)
师:梦里,我看到了“匹马戍梁州”,梦醒,【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身老沧州”)。齐读。(我听出了陆游那份绝望的心情)
师:陆游的报国梦,就这样一直萦绕着他。(板书:壮志未酬)
3、这是何等的——生答:痛苦
何等的——生答:无奈
何等的——生答:绝望
何等的——生答:悲愤
4、师:难怪他要这样问。(指板书“关河梦断何处”生齐读)
5、引入《示儿》。85岁,陆游离开人世,弥留之际,他留下了这首《示儿》(cai13),我们一起读(齐读)。师:他到死都牵挂着祖国的统一,为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
四、整体回读,品诵词韵。(cai14)
1、师:梦里原想——生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此生谁料——生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此生谁料——生读: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生读: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师:这无尽的悲怆,一腔悲情都融入了这千古绝唱中,让我们站起来诵出他的心声吧。全班配乐(cai14音乐)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