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69-975288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4-25 16:19: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202_年4月校本研修资料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海港区东山小学 秦凤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根 茎和叶 养分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海港区东山小学 秦凤君

《种子的萌发》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学生自己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学生参与度高。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学生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教材突出表现在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了像蚕豆这样的种子的结构,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了解了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我们的科学课应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科学”。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习科学知识,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认识生命的可贵。

随笔:科学兴趣在活动中生成

海港区东山小学 秦凤君

一、案例描述

一天下午,阳光斜照在一楼架空层的地板上,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光线不断发生着变化,我带着我班的学生在那里上了一节《美丽的彩虹》,我们在欢快地氛围中制造彩虹。学生原以为雨过天晴时才有可能出现彩虹,没有想到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够制造出彩虹,学生不时发出惊叹。

实验开始之前,我只要求学生先看书,再进行实验,合作研究,仔细观察并分析注意事项。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快乐的,不时传来学生的声音:“老师,我制造的彩虹好长哦,你过来看看”、“我的彩虹好漂亮哦”、“我的彩虹不远处还有一块白亮的”,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不时给予学生肯定,但突然一边有一学生说:“老师,怎么我的彩虹总是看不到呢?”,我走过去发现这位同学总是在挪动盒子,我蹲在那位同学的旁边,稍稍帮忙把盒子向着阳光挪动一下,说:“你看看天花板,哪一块是你制造的彩虹?”“还会动的是我的。”“那就对了,你知道刚才为什么没有看到彩虹吗?”我问。学生说:“知道了,刚才我总是在动来动去,还没有看到就给我又挪走了,有时太阳光线给我挡住了那就对了,你真聪明!”看到老师给予他信任的目光,他也自信了。其他小组成员一直在兴奋之中,我一直活动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不时鼓励和指导,我还要求学生比一比看谁制造的彩虹更长或更粗,鼓励两个小组合作玩一玩彩虹看有什么新发现,同时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制造彩虹还要注意什么。临近下课我预留5分钟给学生汇报观察的情况和应注意的事项,每个小组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每个组的汇报都很精彩。

下课后,有几位同学帮我收拾材料,一位同学说:“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

我笑着反问:“真的吗?以后我们多一点机会到室外上课怎样?”他们说:“好呀!”一节活跃有意思的课就这样结束了,我也收获了不少成功的喜悦。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内容源于生活而又实践于生活,科学教学不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本节课教师还原了科学教学本身,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放手给学生去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及时鼓励和指导,给学生予自信,使其兴趣不减,使学生思维一直在活跃,一直处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氛围之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学生整个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机会教师就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探究过程的教学才是真正科学教学,有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生探究的欲望,科学素养才能慢慢形成。

第二篇: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运用感观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各类种子、发芽不同时期的蚕豆、镊子、小刀、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相关课件。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的各种植物的种子,但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不了解,他们可能对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小猫种鱼的图片)听过这个故事吗? 小猫很有趣,农民伯伯种的是植物的„„

2、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讨论不同点。

3、每一种种子都有自已独一无二的特征,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如果条件合适,他们就会发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秘密,(板书课题)到种子的内部去探个究竟。

4、这里的“萌发”是什么意思?(发芽)

二、研究种子外部结构

1、那么,种子的外表有什么地方是相似的?

2、交流:都有一层皮,上面有一个月芽形的痕迹。

3、讲解:种子最外面这层皮叫种皮,想想它对种子有什么作用?(保护)在种皮上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哪儿?

它是种子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叫种脐,在种脐一端有个小孔,叫种孔。猜猜种孔有什么作用?(水分容易从种孔进入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三、研究浸泡的种子

1、刚才直接用眼观察,得到了许多科学信息,你们想不想知道种皮保护着怎样的生命呢?试着分一下,怎么样?

2、引导——浸泡

3、这三个烧杯是老师提前一天浸泡的10粒花生、油菜、黄豆的种子,当初这三个烧杯里分别放了200毫升水,现在你发现了什么?

4、这水到哪儿去了?(种子吸收了。)

5、种子吸收了水分有什么变化吗?(胖胖的,软软的,种皮像要涨破似的)

三、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1、这些可爱的种子,现在我们可以和它们亲密接触了!

2、你准备怎么观察?

(请一生上前示范剥去种皮的过程)提问要注意什么?(简介镊子的使用)

3、观察剥去种皮的种子。

4、继续观察: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在这两片豆瓣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5、画图记录种子的内部。

4、各组操作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5、你能展示一下你的发现吗?

6、将这些种子的种皮剥开后,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些共同点,是什么?(都能分成两半;都有一个小芽等。)几片子叶?(两片)凡是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所以蚕豆是双子叶植物。还有,„„是双子叶植物,„„也是双子叶植物。这个“小芽”是什么?(板书:胚根、胚芽)下面大家在你手中的种子里找一找胚根、胚芽。课件材料中指出胚根、胚芽。

8、找到了吗?在你画的图中标出胚根、胚芽、子叶各部分。

9、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观察发芽的蚕豆

1、你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胚根、胚芽、子叶这些结构以后长成什么?各部分有什么作用?谁能猜猜看?

2、学生猜测。

3、大家的猜测很丰富!但要想知道结果,有什么好方法?

4、实验其实很简单。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只要垫上一些棉花,并保持棉花湿润,然后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上面就可以了。会做吗?

5、重点记录内容的讨论。

6、实验操作记录:

1)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2)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3)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7、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8、讨论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9、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种子萌发长成一棵植物的情景?

五、课堂小结。

第三篇: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再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一般是绿色开花植物,具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殖。绿色植物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能有这么广泛的生存空间和用种子繁殖有很大联系。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种子的萌发,如果要研究植物种子的萌发就要先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主要有胚和种皮,胚又是由胚根、胚胚芽和子叶组成,它们各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学习植物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当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种子就能安装一定的过程进行生长。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2)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2.能力方面

(1)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难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性问题,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若要识记种子的结构,必须让学生亲自实验,动手动脑,解剖、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归纳对比获得。这样既符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探究生物体结构的实验方法。

2.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容易观察。

教具准备

1.课前1~2天,浸泡粒大完整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大豆、蚕豆、花生)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小麦)。注意,若天气较热,浸泡一天后要及时换水,以防腐烂。2.材料用具:培养皿、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滴管。

3.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的剪贴图(或CAI课件)。

4.准备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5.课前将学生分成5组,根据家乡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课上使用。

6.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浸湿后以备课上使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从形形色色的 植物引到被子 植物,然后提 通过学生做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分组讨论: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

课后让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既出种子萌发后 → 使学生识记种子→ 构,并自己设→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能发育成一株 新的植物体。的结构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计表格,书面表达并交流汇报。

2.教学过程说明:

(1)本节课题的引入,可以从复习形形色色的植物引到被子植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人类若想保护大自然,更好地利用被子植物。首先就要了解被子植物的生

奠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教师提出: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通过学生观察所收集的和教师准备的各种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然后提出:不同种子的结构是否也不同呢?

(3)关于观察菜豆种子的实验。

①分发给学生干燥的、软的和刚萌发的(胚根刚钻出种皮)的菜豆种子各一粒。学生往往因种子小且常见,只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种子结构的细心观察,教师应指出要进行探索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步骤,不能急于一刀切开无目标的先睹为快。

②通过观察刚萌发的菜豆种子,发现种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种皮;再观察浸软的种子种皮上的细小结构及作用,其中种孔的观察较困难,可以让学生用力捏一下泡透的种子,注意观察种脐附近的现象——有水流出,水流出处即种孔;然后剥下种皮,感觉种皮的坚韧性,理解其功能。

③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个豆瓣(否则易将两片子叶掰断),指导学生认识两个豆瓣即两片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提醒学生动作要轻,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分,已钻出种皮的一端是胚根,另一端有两片幼叶的是胚芽,中间连结胚根及胚芽的是胚轴。用镊子夹住胚根井轻轻抬起,观察清楚胚根、胚轴、胚芽与子叶的关系,明确与子叶相连的部分是胚轴,为以后种子萌发时子叶通过胚轴输送营养物质给胚根、胚芽打下基础。然后讲述胚各部分的作用。最后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4)关于观察玉米种子的实验。

①在解剖种子时,正确掌握解剖的切面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当用种子的模型或挂图讲清什么是横切面和纵切面,这对以后的生物课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②分发玉米种子后,讲清玉米的种子实际是果实,即其果皮和种皮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很难分开,应细心观察。

③学生按课本第44页图III—3的提示,沿着隆起的一侧切开种子。选与挂图一致的那半粒种子,以利于学生结合挂图进行观察。在切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果皮和种皮之内,呈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贮存营养物质(淀粉是其中的一种,遇碘变蓝,所以胚乳呈蓝色);呈黄褐色的部分是胚。用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解剖针轻轻地挑起胚的两端: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这片子叶紧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所以不储存营养物质。玉米子叶的观察是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以自制一张剪贴图来讲胚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有的王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与胚根、胚芽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或设计CAl课件(在玉米种子结构上各部分可各自闪动,利于学生识别。可以去掉胚根和胚芽,显示胚轴与子叶相连及子叶的位置。最后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明确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5)让学生对照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6)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组讨论并列表比较(自己设计表格)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在班级交流。

(7)课后实验——分发给学生菜豆和玉米种子若干粒和“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报告,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准备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实验报告中的讨论题。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对实验的思路、方法和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采用先让学生按要求做,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这样做的原因;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实践,找出解决的办法,改进实验(即创新)。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增强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 胚根:发育成幼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提供营养,最终消失

胚乳: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

种皮: 种子的最外层结构,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第四篇: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3.2.1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新疆石河子市第十中学 王娣英

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①、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交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二、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引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来进行的。由于本次探究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三个探究活动,在前两次的探究中,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们会再次尝试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入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在接下来的对探究实验过程的处理上,教师想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还不太熟悉,尤其对探究过程中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此外,如果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无法预知和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将探究实验的过程放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制定计划、评价计划、完善计划、实施计划的一部分”这一流程进行教学,把观察记录放在课后进行,而探究结论的汇报与交流则在下一课时进行,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由于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是无法亲自观察到种子萌发的连续过程的,所以在本课结束前,教师设计了为学生播放种子萌发瞬间过程的录像片段这一环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悸动与神奇,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大好时机。

三、组织形式

七年级的学生,有好奇心强,动手能力一般的特点。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两周前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等工作;再在本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四、学生分析

城市里的初中生往往是从电视、报刊或课本等途径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情况,真正亲手实验或亲眼观察植物种子萌发的学生不多。至于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虽然能说出几句但又不敢肯定。能利用实验总结出科学理论的同学更少。让几个学生一起亲手设计实验又寻找种子萌发条件,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要的外界条件,初步学会如何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总结,当然也是他们乐意去做的事。实验探究方法合作拟订及合作实验在以前学习的课程里已有一定基础,这节课对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可以起到进步深化。

五、教学方法、理念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合作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六、教学步骤

对于本节课教学步骤设计了以下八个活动:

活动一:课前准备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发给学生一些绿豆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活动二:情境引入

教师播放风景优美的图片。

师:他们从哪里来?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 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把目光锁定在“种子萌发”的话题,一起来探讨“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的问题。

活动三: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亲身播种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在大脑中迅速搜索,学生作出假设。

生:我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份、空气、温度和土壤等。

活动四:汇报交流,我想探究

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十天前动手培养的实验作课堂交流,来探究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小组根据实验现象描述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记录和结果,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活动五:书中探求

出示“大豆种皮把胚包,两片子叶贮营养,胚根胚芽连胚轴,种子萌发都需要。”

能说明什么?学生从课本92页学习获得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活动六:欣赏感悟

分别播放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的动画。学生 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感叹生命的伟大。

活动七:学以致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探讨,用下列农业生产常识学以致用,加强效果。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种子吸水膨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和()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和()。

2、农民在播种前为什么要翻地松土?

3、早春播种农作物时,为什么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4、一粒花生种子的胚被虫咬了一个小洞,它能萌发成幼苗吗?为什么?

5、农民买了一批小麦种子,播种后发现发芽的种子很少,试分析其原因。

活动八:情感提升

学生谈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爱护小生命的认识

老师总结: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会让老师想起你们,在座的同学们,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粒粒的种子,是父母的一粒种子。在家里,父母会批评你,在学校,老师也会教育你,同学们会帮助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快点萌发,茁壮成长。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设想

教师播放风景优美的图片。

师:他们从哪里来?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季播种呢?

学生欣赏

从种子来

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谈论如:水分充足、温度比较适宜等

生1: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合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2:我觉得春天的雨水也比较多,适合植物的生长。

让学生从诗情画意中寻找生物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兴奋起来。

我想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对,俗话说“眼见为实”,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

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十天前动手培养的实验来探究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小组根据实验现象描述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记录和结果,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假设阳光、土壤、肥料等外界条件的同学不会很少。要准备教同学们排除这些因素。

学生实验过程会有很多问题,会发现自己设计缺陷。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吗?

种子要想萌发不仅满足外界条件,自身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出示“大豆种皮把胚包,两片子叶贮营养,胚根胚芽连胚轴,种子萌发都需要。”能说明什么?

学生谈论 :

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此外,种子成熟后大豆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教师引导得出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等外界环境条件外,种子自身结构完整、活的胚储藏丰富营养、度过休眠期直接影响萌发率。

学生上台交流会积极,但表述可能不会很清楚。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声音会小)。要多给学生鼓励。

欣赏

感悟

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有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后,就可以萌发成为幼苗。那么,幼苗又是如何发育形成的呢?

播放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的动画。

学生 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感叹生命的伟大。

谈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爱护小生命的认识

谈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爱护小生命的认识

1、种子萌发的过程是:种子吸水膨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和()的部分,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和()。

2、农民在播种前为什么要翻地松土?

3、早春播种农作物时,为什么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4、一粒花生种子的胚被虫咬了一个小洞,它能萌发成幼苗吗?为什么?

5、农民买了一批小麦种子,播种后发现发芽的种子很少,试分析其原因。

情感

提升

小结

师:对,它是科学工作者们用特殊的手段拍摄下来的,是一个被放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由衷地感谢他们,正是由于他们,我们才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欣赏到这生命的瞬间。

其实,每次看到这个画面,都会让老师想起你们,在座的同学们,在老师眼里,你们也是一粒粒的种子,是父母的一粒种子。在家里,父母会批评你,在学校,老师也会教育你,同学们会帮助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快点萌发,茁壮成长。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真谛

第五篇:《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

茎和叶

养分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