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划船曲》教学设计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69-947576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3-14 21:52: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划船曲》教学设计

《划船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弱起小节演唱方法,知道了解印尼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绪。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最早和我国建交的美丽国度印度尼西亚的相关知识。

2、了解歌曲的来源、体裁形式及背景思想。

二、导入新课:

听《划船曲》模仿划船的动作。

第一乐段 弱起:拍手 反复:弱起拍手。后两拍两个人对拍手。第二乐段 拍手 | x o | 再现句同第一乐段。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谁能说说歌曲情绪?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印尼民歌《划船曲》。(出示歌篇)

三、新授歌曲:

1、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分析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学唱第一乐段。

(1)第一乐段有什么特点。(弱起、#记号)(2)讲解弱起小节。(3)演唱旋律,弱起出现几次。

(4)唱歌词,体会弱起的作用。(上下起伏摇荡感觉)(5)在声音力度上弱起地方表现上下起伏,再次演唱。

3、学唱第二乐段。

(1)降低难度我们用(lu)来唱。(纠正#2和八分休止符)(2)再现部分(强调弱起)

4、完整演唱全曲。

5、分析歌曲情感、速度和力度,并演唱歌曲。

四、拓展:

教师播放视频,关于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学生反馈: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相关知识。

五、表演:

1、播放一段印度尼西亚的舞蹈,让学生模仿学习,边听音乐边学做动作。体会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

2、学生展示。

六、教师总结:

七、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第二篇:《划船》教学反思

《划船》课堂教学反思

《划船》是本学期最后一课要求演唱的歌曲二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一年级音乐知识的综合练习,如结合上一课的音乐游戏及本课歌曲学习的需要进行了节奏类型的变化拍读练习。这一环节的课堂练习效果较好,但出现了有的学生节奏感不够强,强弱规律不够明显,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练习。

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会鉴赏和评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训练。在鉴赏评价中提升音乐表现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存在的评价语言不够准确的缺点。

歌曲的轮唱教学是本课的重点难点。通过教学发现,诸如本课比较简单的歌曲对于学生来说听唱学习演唱歌曲已经没有了多大难度,根据各班学习情况,听过范唱,感受了歌曲的整体形象后再听琴哼唱歌曲旋律,演唱歌词,三到五遍足够熟练。而本课安排的轮唱练习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1.学生分组后准确熟练演唱歌曲,不被老师或其他声音的干扰。2.学生轮唱前先作师生轮唱,学生先起,老师加入,然后学生分组练习。3

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声音的不和谐,企图盖过另一声部,抢拍的现象,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和谐均衡,不能大声嘶喊、变调,而是要学会表现一种音乐的美感。

歌曲的情绪和配乐处理也是本课的练习重点。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划船的开心快乐的心情以及赛龙舟用力划船时的场景,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更好地演唱好这首歌。学生能够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演唱,较好地表现了歌曲的欢快活泼情绪,同时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歌曲,增强了歌曲的热闹气氛。但在配器学生对节奏类型的把握不够熟练,不能自主配乐,今后需加强练习。

第三篇:采莲曲教学设计

《采莲曲》(其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采莲曲》(其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采莲曲》(其二)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采莲曲: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一色裁:同一种颜色剪裁而成。乱入:混为一起。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

2、作品译文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简直就象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采莲女们争先恐一进入莲池后,再也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2.同桌互背。3.小组展示背诵。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第四篇:《采莲曲》教学设计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等。

二、注释

1.采莲曲:东府旧题,《江南异》七曲之一,内容描写江南水乡风光,采莲妇女的生活。2.罗: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3.芙蓉:荷花。4.向脸:对着脸。

5.闻歌:听到采莲女的歌声。

6、一色:同一种颜色。

7、裁:裁剪缝制。

8、乱入:杂入,混入。

9、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三、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四、赏析

1、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___,因而被称为”___”. 参考答案:七言绝句“七绝圣手”

2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_____.性格差别是_____

参考答案: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3这首七绝从()、()的角度,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但又不是()描绘采莲的动作,而是以(),刻画采莲女的形象,表现采莲场面。参考答案:这首七绝从(衣服颜色)、(歌声)的角度,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但又不是(正面)描绘采莲的动作,而是以(衬托手法),刻画采莲女的形象,表现采莲场面。4全诗()结合,生动表现出()的意境.参考答案:全诗(客观描写、主观感受)结合,生动表现出(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意境 5写出含有花的古诗 梨花: 桃花: 杏花: 荷花: 桂花: 菊花: 参考答案:

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6、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赏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参考答案: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河蟹统一的整体。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虽说是个普通的比喻;却写出了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无限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样描写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8赏析“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参考答案:“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9王昌龄《采莲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写出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10、体会动词“裁、开、乱、入”的妙用。

参考答案: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李菊芬

第五篇:教学设计(飞飞曲)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飞飞曲》是我国作曲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曲,2/4拍,大调式,曲调流畅、活泼而又轻快,巧妙地运用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的交替来表现小雀的活泼与可爱。明亮的大凋色彩和主音的终止,给人以稳定坚强的感觉。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节奏知识掌握较好,有一定的视唱基础。他们知道拍号,能够准确表现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但对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准确运用还有一些困难,需要重点练习。本课锻炼学生自己打节奏、视唱,并让学生尝试分角色表演唱。大多数应该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飞飞曲》,并通过歌曲表现,尝试分角色演唱的表演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同时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节拍、节奏和旋律的表现,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雀的活泼与可爱,感受老雀的自然亲切,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勇于克服困难。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的分角色表演歌曲。

四、教学难点:准确表现小鸟的可爱与轻盈。(节奏(x 0)准确表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钢琴、响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声音和气息练习1、2、3、4、学生检查自己的坐姿。呼吸和面部表情准备。上下行音节练习。

发生练习。“Li”(跳音练习)

二、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故事:在一个树林里,住着许多小鸟,其中有小麻雀和它的妈妈,小麻雀每天看到许多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做游戏,心想我要是会飞该有多好呀,于是小麻雀 就让妈妈教它飞的本领,你们谁能代替雀妈妈给小麻雀示范一下飞的动作?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看一看小麻雀飞翔的图片

观看两张图片,学生模仿麻雀飞翔的动作。

三、学习歌曲

1、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练习歌曲中出现的节奏。

x x – x x x 0

3、节奏创编

(1)用以上节奏创编两小节2/4拍节奏。(1-2人)(我从歌曲中找了两条节奏,看看你们谁能读出了。)

4、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学生说出歌曲拍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歌曲中的两句旋律。

5、难点旋律练习。

(1)老师带学生打节奏视唱。(1遍)(2)学生打节奏,读歌词。(1遍)

(3)学生跟琴打节奏视唱歌谱、并演唱歌词。

6、听老师演唱歌曲

7、学生用响板打节奏,视唱旋律。

8、学生用响板打节奏,演唱歌词。

9、教师指导演唱。

“小麻雀的身体很小,它飞起来的动作特别可爱、轻盈,你听听,那种唱法最能表现小麻雀可爱、轻盈的样子。”

教师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演唱方式更好。“老雀教小雀学飞时特别的耐心、细心,一点一点地教小麻雀学会了飞行,老雀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1)教师总结:

小雀用轻巧地、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老雀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分角色表演歌曲,一组扮演小麻雀,一组扮演老麻雀。我看看,哪一组演的小麻雀最可爱,哪一组演的老麻雀最温柔。

10、学生创编动作。并加入动作表现歌曲。

1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唱。

(1)演唱要求:

1、声音优美宏亮。

2、节奏、音高准确。

3、有表情。(2)小组评议,小组长代表小组给喜欢的歌手投票。最后根据歌手拿到的小贴画数量,评出大家喜欢的小歌手,并颁发小歌手奖章。

四、课堂小节:

在这愉快的四十分钟里,小麻雀在妈妈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认真努力学到了本领,希望我们也像小麻雀一样,努力学习,勇于克服困难。

《划船曲》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