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设计回忆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王帅
审核:周静
课题:《回忆》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
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导学重点】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导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
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再听一遍《回忆》。)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
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
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
教学感悟:
第二篇:回忆教学设计
《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教材分析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剧情,表演,音乐,舞蹈是构成音乐剧的四大要素。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频率最高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我们常听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该剧作曲家是英国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其中一曲《记忆》,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
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再听一遍《回忆》。)
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
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篇二:欣赏《回忆》教案
题:艺术欣赏——《回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对音乐剧中的角色进行对比性欣赏;
2、学会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音乐剧中角色的特点;
3、逐步提高对音乐剧中的人物与音乐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出角色的特点;
2、运用分析法总结出歌曲的特点;
3、运用音乐制作软件对歌曲进行改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载于:回忆教学设计)
1、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从音乐剧艺术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2、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欣赏音乐剧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难点:对音乐剧中的音乐、人物造型进行二度创作。
三、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介绍歌曲《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
·演唱者们
1)《回忆》这首歌是由剧中的 “格里泽贝拉”演唱的。2)伊莲.佩吉在扮演了“格里泽贝拉猫”后大红特红,被认为是音乐剧舞台上的第 一夫人。3)至今,已有250位艺术家录制了《回忆》,包括芭芭拉.史翠珊,巴里.马尼洛 和帕拉契奥.多明戈等。·旋律的由来 1)据说在首演已经临近的时候,导演努恩依然对剧中这个部分的音乐不够满意。韦伯不得不听从导演的要求重写。2)第二天早上,韦伯在钢琴上给努恩弹奏了他整晚熬夜写作的音乐。努恩听完后,对旁边的人说:“请你们记住这一刻,因为你们听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称为传奇的乐曲。” ·歌词的由来 1)同其他《猫》中的歌曲不同,《回忆》并不是根据艾略特的诗作编写的,也没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诗。2)努恩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重读艾略特的诗集,写出了这首《回忆》。
3、请同学表演他们眼中“格里泽贝拉”这只猫的经历;得出“格里泽贝拉”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肮脏的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
4、欣赏歌曲《回忆》,回答问题: 1)演员运用了什么唱法演绎这首歌曲? 2)歌曲运用那些乐器进行配器,表现出怎样的音乐感觉?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你们来配器的话,会选择那些乐器呢?
5、各小组对音乐进行改编并展示。
6、观看两组图片,将格里泽贝拉与其他猫进行对比,回答问题: 1)格里泽贝拉与其他猫的脸部化妆有什么差别?
格里则贝拉
其他猫
眉毛
稀疏
浓密
眼睛
向下,线条晦涩
向上,线条细致流畅 嘴唇
向下,轮廓模糊
向上,轮廓清晰
皱纹
有
无
头发
卷发,用人发做假发
直发,用牦牛的毛做假发
总体
难看,暗淡无光
好看,神采奕奕 2)格里泽贝拉与其他猫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格里则贝拉
其他猫
颜色
灰色、黑色相间
清晰明朗
款式、质地
晚礼服短裙外加灰色皮衣
柔韧贴身而易于移动
特点
不适合舞蹈
带有强烈的舞蹈特质
7、指出细节部分,总结格里泽贝拉的形象。
她的手指甲涂着红色的指甲油,脚上穿着高跟鞋,突出了她在整部音乐剧中的特殊形象:她最像人,是一个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
8、请同学分组对“格里泽贝拉”进行化妆设计或服装设计并交流。
9、那么为什么最初遭人唾弃的格里泽贝拉最后能够升入天堂?请回顾音乐剧《猫》的简要情节,思考歌曲《memory》在整部音乐剧中的作用。
10、结束语:这首歌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高潮点。在这节课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演唱《回忆》,体会这首歌曲的无限魅力吧!
四、学生反馈: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创作音乐和人物造型,掌握了选择乐器与设计人物的原则,并且立即反映出成果,他们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意图,气氛活跃但主体明确。
课后对于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音乐剧的喜爱也更进一步。
五、教学总结:
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目标,本节课着重突出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艺术学习活动,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能力,并在艺术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相互启迪、共同进步。本节课通过组织4次学生自主创造的活动来实现这个目标:
1、根据“格里泽贝拉”的经历编排小品进行表演;
2、根据《回忆》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感觉自由选择乐器为其伴奏;
3、为“格里择贝拉”设计脸部化妆;
4、为“格里择贝拉”设计服装。
在听、看、唱、演、画、设计等艺术教育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剧带来的美的享受......篇三:音乐教学设计回忆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王帅 审核:周静 课题:《回忆》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导学重点】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
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再听一遍《回忆》。)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
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
教学感悟:篇四:《快乐的回忆》教学设计
《快乐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6课《快乐的回忆》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用吹塑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能从中感受特殊的纸版画材作品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质地较薄的纸,及硬卡纸,画笔,小铁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让学生对生活片段进行回忆,并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自主探究:
1、欣赏版画作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教师示范:
(1)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
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四、讲评作业:
1、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2、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并展示上节课的优秀作业,回忆纸版画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课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作业步骤: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设计。
2.制版。
3.添加背景。
4.剪、刻、拼、贴。
三、学生作业:
1、放轻音乐。
2、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五、总结拓展: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教学反思:
传统的版画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没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学到的东西留于表面,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照葫芦画瓢的多,有创意的少。多媒体、电脑等等高科技,实际上那只是手段之一,关键我们要搞清楚新理念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切实可行地用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新理念的应用才不会留于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为教育教学服务。作为青年教师,我要促使自己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搞好课堂教学,并通过实践,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的提高,扎实工作,才能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不必要的内容上!应该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和作业练习,这样也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作业展评!
利用现有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什么呢?想做什么?这一环节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直观的范例,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这样有一个弊端,可能会框住学生的思维,只会模仿范例。反而会形成反效果。
怎么做?此课件里播放的内容不够精彩,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制作纸版画教师示范用时过长,如果课前准备充分,把制作的纸版画范例的步骤过程用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下来,再制作进课件中。让学生在制作综合纸版画前观看。这样制作步骤就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学生理解的时间,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到制作过程中去。
教学拓展方面。没有必要把以后的教学内容硬搬过来。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家继续利用各种其它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这样也是教学拓展的内容。篇五: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五、教学媒体: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9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3.检查自学:
1)读生字,正音。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4.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5.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5.总结全文。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6.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附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11* 灯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
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第三篇:《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单位:襄城三高
姓名:李雷涛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襄城三高 邮编:461700 电话:***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
3、理解小说主旨。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语言等描写概括小说中“妞儿”的性格特点。
2、品味作者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3、理解小说环境描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讨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2、把握小说中“妞”的形象特点。
3、品味小说语言。
一、导入
请学生们描述自己熟悉的电视,电影,小说等有关战争的场面,谈谈这些场面特点,由战争的残酷,引出孙犁小说描写战争的独特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说故事情节
请一名学生简要复述本篇小说故事内容,师生集体概括故事情节。(本篇小说因情节较为简单,可简要分析)
(一)遇见故人,引起回忆——故事缘起(倒叙)
(二)回忆往事,相遇相识——故事开端
(三)回忆交往,深情厚谊——故事发展
(四)怀念过去,谈及现状——故事结尾(照应)
三、小说中主要人物“妞”形象分析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称呼为“妞儿”的女孩子,虽然她没有姓名,但是作者却把她塑造成了具有丰满形象的人物,她是千百万美丽劳动人民的代表和缩影。因而,分析女孩的形象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启发学生,通过阅读、筛选信息,重点是人物语言,并结合课后练习题二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妞儿”的形象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关段落,师生共同参与点评,争取让学生通过阅读,加深自身对文本的感悟。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概括“妞儿”的形象特点,小组之间相互补充。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 小结1:
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我辩解,她却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这种近乎于“吵架”的对话,看似这个女孩子太过厉害,性子里透着泼辣,其实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近“我”。
“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这些爽朗,清纯,毫不掩饰的笑展现出了女孩爽快率直的一面。小结2: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
“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这两处对白使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心灵美好,质朴善良的女孩,真是回味无穷。小结3: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买了一架机子。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象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这些语段分明使我们感受到“妞儿”的勤劳和智慧,“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是乐观,积极,上进。总之,要想很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就要重点研读有关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而本篇小说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妞儿”这个人物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便能触类旁通。
其实,小说中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正是作者孙犁语言特色的集中体现。
四、品味小说语言
根据自己在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品读人物语言时感悟,结合课文讨论小说的语言特点(学生讨论概括):
要点:①质朴简练——小说开始部分采用白描的手法对山地环境特点进行描述,用词朴实无华但却简洁准确。
②清新流畅,生动形象——写到“我”和“妞儿”在河边时候“吵架”时,语言虽简洁,却使人物形象丰满。
③平淡朴实却饱含深情——“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 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这些话语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
六、总结:作者的语言质朴简洁准确,却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不但刻画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而且也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鉴赏”第二、三题。
2、阅读课后相关链接,思考小说主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小说主旨。
一、小说中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山地回忆》中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虽然简要,但不失精彩。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用语简洁准确,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甚至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
当然,这段环境描写对于整篇小说而言并不像那些以环境描写取胜的小说那样典型,但它却和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小说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环境描写作用:(1)烘托气氛;(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深化主题。
二、探讨小说主题
课后相关链接,孙犁小说创作风格等分析。
先组织学生合作探讨“理解·鉴赏”第一题,师生共同总结孙犁为什么只愿写一些有关真善美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为什么连战争场面也写的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课后相关链接,结合教材配套资料《三维设计》第33页关于作者和背景有关知识理解小说主题。
总结:《山地回忆》通过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冀中山区一家人的深情厚谊,表达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由此得知,一些看似很平常的事,在孙犁的笔下就显得新颖别致了,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善于表现生活的美,因此他无论写什么样的人物,都怀着深情厚谊,这种对人的温情是他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孙犁注定是唯一。
三、课堂反馈
完成教材配套资料《三维设计》第35页“尝试应用”。(请几名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自己创作的文段)
四、作业
用一二百字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要求语言质朴简练,生动传神。
第四篇:音乐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快乐的音乐会》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七课的内容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单元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新鲜的象声词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拍、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了解表现胡琴、喇叭、小鼓的象声词。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并通过对歌词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词进行二次创作。教学难点:休止符及结束句的正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听辩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领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高兴吗?你们看,这是哪?(出示图片)还有谁?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动物都聚集在这吗?老师告诉你们,因为今天大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啦!我们也去看看,好吗?
师:咦,小鹿不让我们进,它说:“只有喜爱音乐,懂音乐的人才可以参加。除非你们回答出这个问题。!”
2、出示节奏,用多种方法拍读。
XX XX︱XX XX︱XX
OX︱X
O︱︳
用“走、跑”读;用“大”读;
师:小鹿说你们读得很准确,你听它夸你们呢!
注意: 师加入“得儿喂”读,寓意“夸奖”。
师:咱们也夸夸自己吧!(引导学生加入“得儿喂”读)。
3、师: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表演自己拿手的乐器。同学们听听,都有什么乐器?(放胡琴、喇叭、鼓的音色)
师:谁听出来是什么乐器了?怎么演奏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敏,请你们好好地来欣赏这场音乐会吧!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放录音《快乐的音乐会》。
师: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师领用强弱拍击)
生聆听边强弱拍击。
生回答:欢快、优美。
2、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场快乐的音乐会吗?(出示课题)
3、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并用动作模仿这些乐器的演奏,比一比,谁学得象。(放录音)
4、学生边聆听边模仿动作。
5、师:你们做的好极了!这里老师要提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听力。在这首歌里,胡琴、喇叭、鼓的音色是怎样表现的?
师:胡琴发出什么声音?
生:回答二胡兹扭扭。
师出示节奏,进行节奏念白。(同样方法练习喇叭的音色)。
师:谁能为小鼓填上歌词?(探究学习)
6、师:老师告诉你们象这些能形象地表现乐器音色的词叫象声词。
7、师: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乐曲演奏进入了高潮,你们听这句,和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一样吗?
放两个乐句,引导学生说出相同处与不同处,并试着唱一唱。8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并随音乐默唱。9出声填词演唱。
(三)师生互动,愉悦情趣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程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欢迎吗? 出示课件,师生分乐句合作演唱。
2、小动物们的演出这么精彩,我们也一起来参加他们的音乐会好吗?(唱、奏、演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四)探索创造,评价提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表现乐器的歌曲吗?那请你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歌呢?
生:《法国号》、《布娃娃弹琴》等。
2、师:歌中有表现乐器音色的象声词吗?
生:嗡巴巴、叮叮咚
3、师:怎样演奏这两种乐器?
生模仿。
4、师:今天老师为咱们班的乐队带来一为新成员,你们想认识它吗?(请同学们闭上
眼睛聆听)
师演奏镲。
5、师:谁听出来了?(介绍镲)它的音色应该用什么象声词更贴切?
生:讨论。(咣——)
6、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分乐器创编歌词,进行汇报。
7、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结束: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课的时间又到了,让我们演奏着自己喜欢的乐器轻轻走出教室吧!
《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歌词段落多,旋律节奏较难,所以在教学前我安排了学生预习歌词,在学唱歌曲前设计了教师按歌曲节奏示范读歌词,学生读歌词等环节大大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点。在歌曲的重难点上采用教师多示范,用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提示,让小老师教唱,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分步骤让学生掌握。如在降低节奏难点的教学中,我以节奏练习贯穿教学始终。开始以有趣、形象的模仿三种乐器的声音,接触了歌曲的节奏,接着模仿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进一步熟悉节奏,然后以自备打击乐器以此节奏为歌曲伴奏。在整堂课中,我抓住学生上进心强、好竟争的特点,分组夺红旗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但在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学唱歌词时,方式还比较单一,挖掘教材的深度和用音乐的各种要素来处理音乐来解决音乐的问题,还有待提高。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还比较缺乏对学生的系统的鼓励评价体系,导致在公开课时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过多、过滥,有时的表扬显得很肤浅是表面的应付,学生也不太在意老师对他们流于形式的表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教学基本功的积累和提高,多向优秀的同仁学习。
第五篇:音乐教学设计
课改课案例
非 洲 的 灵 感
[授课年级] 初中一年级 [课 题] 《咿唷嘞啦》 [课 型] 综合课
[教 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4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电脑、钢琴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初步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鼓在非洲歌舞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会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
2、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间开始欣赏穆旺当卡演唱的歌曲《咿唷嘞啦》
1、提问: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
2、请一位同学找出非洲的所在地。(出示世界地图的平面图)
3、同学们谈一谈非洲有哪些国家?非洲人的生活习俗、居住地等?(出示非洲地区的地图)
(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非、加纳、几内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等)。
4、出示第二单元课题
二、、音乐欣赏
1、欣赏歌舞音乐:
A、《古诺人的尤勒舞》 B、《巴玛亚》 思考: a、歌曲《咿唷嘞啦》、《古诺人的尤勒舞》、《巴玛亚》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b、音乐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乐器?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讨论: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应答歌形式;节奏强烈多变;大量出现敲击乐器,如:马林巴琴、鼓等。
《巴玛亚》中还出现了西洋乐器,这是一首非洲现代歌舞曲。它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和乐器但仍保持了非洲音乐的特征,采用非洲本土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非洲民间的演唱方法和歌舞曲的领唱与应答歌的形式。
三、总结歌舞音乐的特点。
歌唱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兴朗或领唱,众人合唱叠句部分,或者与之呼应并与鼓声和乐器的演奏有机地组成鲜明的旋律。在舞蹈过程中还时常伴有呼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歌舞在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酋长宫廷中,传统音乐更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礼仪音乐还要在酋长或国王的监督下进行,有时某种乐器就是王权或神权的象征。例如东非和南非的鼓。非洲人从小就在日常的音乐舞蹈活动中学习,进入成年之前,还要参加一种启蒙训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合格之后才被接纳为正式的部落成员进入社会。
四、绍及欣赏乐器——鼓
1、非洲黑人歌舞的节奏强烈,动作粗犷,伴奏的乐器是以鼓为主的各种打击乐器。故是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各式各样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击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并交织成各种复杂而鲜明的节奏,它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发展和变化。其它的伴奏乐器还有葫芦、木子、金属铃之类的各种响木琴以及简单的木管等。
2、欣赏各种非洲鼓及其它敲击乐器
3、欣赏穆旺当卡演唱的歌曲《咿唷嘞啦》,以及非洲风情图片,感受非洲歌舞曲的韵味。
五、学唱歌曲《咿唷嘞啦》(人音版教材第二单元P12)
1、全体同学看歌谱,听音乐。注意看清楚歌谱上的反复记号,找一找歌曲的哪三个小节的拍子少了半拍?
2、通过对比,讲解弱起拍的演唱方法,并单独练唱。(直接唱词)
3、反复练唱全曲(领唱与齐唱部分连接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直接唱词)。
4、教师、学生分别领唱、齐唱,加深对非洲歌舞音乐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应答歌形式的认识。
5、听音乐在歌谱上标出力度记号。讨论如何才能唱出欢快的情绪和充满动感的节奏。(复习节拍规律,强调节拍重音,发音短促而有弹性)
6、跟随音乐有感情地再唱一遍。在重音和次重音处击拍(拍打具有“鼓”的音色的任一物品)
六、非洲音乐概况
非洲音乐通常是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源于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由于众多繁杂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千差万别。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鼓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主要是美洲音乐有巨大的影响。
七、舞蹈欣赏和参与音乐
1、欣赏两段舞蹈片段。
2、全体同学分成四大组,部分同学跟随着歌曲《咿唷嘞啦》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律动;部分同学模仿鼓,边唱边敲击节奏。
提示舞蹈动作:双臂稍弯曲、两掌相对于胸前,随节拍做前后自由摆动,双脚做前进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动作。
八、欣赏两段音乐,听辨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九、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