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李可欣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广阔的天空,蔚蓝的海水,这是大海留给人们的印象,然而西沙群岛的大海却不仅如此,它五光十色的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大地上,让人看一眼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西沙群岛去畅游一番。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大家一定能读准确:(海参、富饶.蠕动 栖息
成群结队 形状
拣起 披甲
渔业 肥料 颜色不一
威武
茂密
交错
瑰丽无比):
1、谁愿意来读第一行,你读的真准确,大家看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读音一个是我们本课的读音栖息,当居住、停留讲 ,一个读xi,当不安定讲。
2、谁来读第二行,大家看看第二行哪个字最容易写错?“拣”字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第六笔是横折钩,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第六笔是横折钩。
3、谁来读读第三行,瑰丽这个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美丽的意思,那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美丽的无与伦比)课文中是说西沙群岛的什么美丽的无与伦比?你来读读这个句子。可见西沙群岛的海水真的是五光十色难有与之媲美的了。)
3、词语掌握的不错,课文读的怎么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谁愿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的地方。)真好,能说说你为什么能概括的这么准确吗?(因为在文中第一段已经说了..........地方)师:你是抓住重点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有的文章在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4、师:这篇文章的结构特别清晰,那么大家看一看作者围绕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一中心写了哪些地方?(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
1、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段落。谁来读读自学提示:(1、各小组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
2、一边读,一边想,勾画出能表现这处景物特点的词语、句子,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感受。
3、和小组同学交流时,要先读一读,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观海水
生1:我们组很喜欢描写海水的段落(生读),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海水的特点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从(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这两个词,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海水的美丽无与伦比。: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重点词语体会到了西沙群岛海水的美丽。
生2:我从有深蓝的、淡清的........相互交错这两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海水什么颜色都有,有深有浅,相互交错着。师:看来作者写出了海水的颜色美丽。
生3:我还从()这对关联词,读出了海水的颜色之所以多而美,与海底的(高低不平)有关!师:你找到了海水美丽的原因。
师:那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五
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呢?
(生:因为“五光十色”不但说明海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在太阳照射下很耀眼。而“五颜六色”只是说明了海水的颜色多。)师:说的真棒,看来,意思相近的两个词,所表达的效果却不同,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呀!每当早晨,太阳升起来的时侯,灿烂的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就出现了各种色彩闪闪发光,真是 “五光十色。
2、师:西沙群岛的海水就是这么美,没有哪里的海水能超过它的,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是什么?
生:瑰丽无比。
师: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谁想站起来对着这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美美地读呢?(抽生读)
师: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出来吧。探海底(3、4自然段)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描写海底的段落,这部分有两段咱们找两个小组进行交流。
生1:我们组喜欢第三段描写海底的段落,我勾画的语句是第一句。作者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的珊瑚种类很多。
师:作者运用这样的修辞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各种 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那么大家想象一下,还有像什么的?
生2:海参................威武。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描写特别生动。
师:大家读读这句话,哪些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海参和大龙虾的样子?(懒洋洋、威武)这些词语我们平时是用来形容人的,可作者却把它们用在了大龙虾和海参身上了可真有趣!
2、我们组喜欢第四段,生1:我从“鱼成群结队的.......好看极了”我从“ 成群结队 ” 这个词看出这里的鱼很多。生2:从(有的....有的...有的)这组排比句看出这里的鱼不但多还很美丽。生3:“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我从(各种各样)看出了鱼的种类多。
3、师:是的,作者发挥了想象力,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和比喻的句式既使事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又突出了事物的种类繁多。
师:难怪作者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海里的鱼真的有一半那么多吗?
生:不是,是为了突出鱼的多。
师:那老师告诉你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中的“一半”越变越大)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
师:生活中,你见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吗?
生:那天我坐13路回家,公交车上的人太多了,都快把我挤成肉饼了。
师:人怎么能成了夹肉饼,这就是在夸张,突出了公交车的拥挤。
5、师:那么大家看,在这一段里哪句话既写出了鱼的多,又写出了鱼的美? 生:第一句话。师:这一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这篇课文,语言美是一个特点,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围绕中心句和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了。
6、师: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鱼儿的样子,突出了海底的鱼很多,让人读了仿佛置身于海底一般!老师也十分喜欢这几句话,读了几遍都已经背下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好吗?
4、师: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鱼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怎么把活的感觉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练练。
师:谁愿意读读,听着你的朗读大家都陶醉了,大家想不想把这栩栩如生的图案记下来,让我们看着图背一背。(出示图片)师:看来,大家已经把这美丽的景象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游海滩,师:哪个小组喜欢海滩,愿意和大家继续交流
生1:我从“海滩......”感受到海滩上有许多捡不完的的美丽的贝壳,颜色很多,形状各种各样。
生:2“每年四五月......”我从“成群”这个词感受到海龟也非常的多,它们每年四五月间都爬到沙滩上来产卵。生3:我从“渔业........”感受到这的海龟很有趣!
师:请大家看这句话出示:“海滩上有拣不完......”的句子,你认为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拣”用这个“捡”行吗?“拣”挑选的意思,说明这里贝壳不但多,而且美中还有更美的可以任你挑选。如果换成“捡”就不能突出贝壳的美丽了。所以,这个“拣”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识海岛
生1:我从“西沙....鸟的天下”感受到这里到处都是鸟,鸟很多。师:这句话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也就是说这一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生2:我从岛上...........鸟蛋”课下我了解到“栖息”就是居住的意思,这些海鸟把树林当做了自己的家。
师:看来西沙群岛的环境一定很好,连鸟儿也在这里安了家。生3:“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鸟粪”我从”遍地”这个词感受到这里鸟多,鸟蛋也多,鸟粪还能当肥料。师:怪不得作者前文说道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升华中心,把握结构
四、师: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通过游览,你想说些什么?
生1: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2:西沙群岛真富饶啊,我多想去看看。
生3:朋友,如果你想旅游,就去西沙群岛吧。
师:(笑着说)你给西沙群岛做起了宣传广告。
生4:我希望西沙群岛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师板书: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师:让我们带动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
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篇课文的结构分明,作者是 按照 ?
生:总—分—总(师板书:总—分—总)的结构来记叙的。
四、积累拓展,学习迁移
师:下面再让我们到南海上的另一个群岛——南沙群岛去畅游一番,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按照什么结构描写南沙群岛的哪些特点?
美丽的南沙群岛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师:谁能说说这篇短文作者按照“总分”的结构,突出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特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但有迷人的风景,还有富饶的物产,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书中记录了许多中国的名胜古迹,迷人的风光,请同学们继续感受我们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吧。
第二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李凤欣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4班 李凤欣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指导朗读。
4、课前准备:课件
5、重点:认识生字,感受诗的意境。
6、难点: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认识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咱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现在就让我们快乐出发吧!汉字王国的国王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它派了一位诗人带我们先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出示幻灯片2)
二、1、请小朋友观察图画,用完整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些什么?
2、那么汉字王国的诗人又是怎样来写这个小山村的呢?(出示幻灯片3)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条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4、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出示幻灯片4指名读)
5、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三、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我们仿佛跟着诗人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一路走来都看到了什么呢?
2、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分组读)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想像一下这些花都有那些颜色?你觉得这个小山村怎么样呢?它离我们远吗?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所以课题说“一去二三里”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3、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
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汉字王国的小山村,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4、师配乐范读,生朗诵。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有一些汉字宝宝很调皮,他们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哪个小朋友能认出他们来呀?(出示幻灯片10)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你能用生字宝宝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或学习用品吗?
4、汉字宝宝玩累了,他们想回家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汉字的家吧!(出示幻灯片12)
学说拍手儿歌认识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中心点,各个方位记心间。(1)指导书空汉字,并学习看书上的笔顺图。
(2)师范写,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学生跟着书空。(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师行间巡视。(4)反馈书写情况。
四、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
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这个小山村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第三篇:薛可欣先进事迹
个人先进事迹
我是16西餐2班薛可欣,从202_年9月入学以来,在老师的教育和父母的关心下,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专心,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从中获得了很多的进步。在老师的鼓励和熏陶下,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十分热爱。经过辛勤的努力。学习态度严肃认真,不逃课,不迟到早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笔记整理工作,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锐意进取,对实训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善于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期,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我担任副班长,能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对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同学,我总是能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我以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换来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也一直在行动中不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202_-202_被评为福清市“三好学生”。我发自内心地尊重与敬爱老师,是他们给予了我知识,帮助我成长,没有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第四篇:李可欣第六单元走进乡村作文反思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作文教学反思
兴华:李可欣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第八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内容,乡村的景物,乡村的趣事,对于乡村的孩子是很熟悉的可对于城里的孩子却很陌生。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当同学们看到一幅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图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的发言:“春天,乡村好美呀,看,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它们争奇斗艳„„”
对于孩子们而言,这是一堂快乐的作文课。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堂收获惊喜的作文课。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喜悦的心情,在习作中都得到了详尽的描述。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这节作文课引发了我的如下思考:
一、孩子感到快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动笔习作,首先要喜欢习作,要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体验到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情。观察自己的家乡、做游戏等都是作文课的形式,习作可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不是只有一个阵地──课堂。广阔的大自然,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到操场上去,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感到高兴,增加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讲,作文的过程将是一个快乐体验的过程。
二、知识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保证
“我们的乡村,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你挤我碰,等着人们去摘呢。”这些语句,是需要平时在阅读中去积累的,在习作中才能灵活去运用。有的同学在习作中能写出优美的语句,有的同学就写不出来。因此,平时建立一个摘抄本,是解决在写作时腹中空空,无话可写的好方法。在阅读时,把碰到的好词好句随时记下来,积少成多,这样就会在习作时产生下笔如有神,文如泉涌的奇妙境界了。
三、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是作文的源泉
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乡村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组织了学生去观察乡村的田园风光,了解乡村的生活,拍摄乡村的图片,搜集乡村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乡村,学生讲得生动有趣。有个学生说:“我们乡村有趣的事很多,有时钓鱼,有时放牛等,我们玩得最有趣的是‘西班牙斗牛’„„这是一节很成功的作文课,我充分利用了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相信孩子们对于这样的作文课一定会很喜欢。
通过这节作文课,我体会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着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接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第五篇:周可欣妈妈发言稿
周可欣妈妈发言稿
我是本班周可欣的妈妈,我很多时候叫孩子可可。我认识很多家长朋友,很羡慕你们对孩子的管理有方。我也认识很多同学,我的孩子没有她们那样出色。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多女孩子都学的拉丁舞,钢琴,她始终没办法坚持,遇到困难有时也会哭鼻子,不够勇敢。还好,我能坦然接受可可的不完美,并和她一起努力,朝好的方向发展。回忆孩子成长的这九年,作为我们家庭坚持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课外阅读,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感受。
可可小时候刚接触图书时,我开始引导她看,和她一起读,一起讨论,当她看得有兴趣了,就可以让她独立阅读。从小到大,我都是很乐意的陪孩子到新华书店,图书馆去看书。同时,在她三年级前有意向性的给她看书范围做了选择,主要是故事,历史,自然,百科等方面的书籍。到现在,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看书就任由她选择。我最感谢我们这个班级有午间阅读习惯,让孩子每天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在入学前可可看书的类型主要是插图比较多,文字较少的低幼读物。在一年级拼音教完后,她就看带有拼音的儿童读物,最先是看一些外国儿童文学,短小童话,神话故事,成语故事。那些书字体比较大,又有彩图,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大约在可可三年级的时候,她开始阅读很多不带拼音的书。中外儿童名著,世界文学大师的短篇小说,杨红樱的笑猫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励志的名人故事,都在孩子的阅读范围内。在可可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在县图书馆办理了借书卡,借书卡一次可以借三本书,我们经常使用这张借书卡。
生活中的常识,不可能全部依靠课本而获得。不爱看书的孩子,一般的常识会不够,同时理解能力也会有问题,给老师的教学也会带来一些困难。当年级越高,语文的阅读题,作文,数学的应用题会成为他们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我们现在更要加强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表达”和“写作”这三者之间,是彼此交互影响的。课外阅读多的孩子一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较强,作文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其实,人的成长受到三方面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作用。孩子很多习惯在家庭里就养成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里的宝贝,每位家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这孩子。我们多尊重,理解,鼓励孩子,多陪孩子去书店,去运动场锻炼,和他们一起过童年。这样,你就会感受到孩子的进步。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任何时候和孩子一起行动都不会晚。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现在我们就是他们的天地。但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从小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以后如果遇到困难,当我们不在他们身边时,他们还可以从书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也是对孩子更深层次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