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教学设计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69-92899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2-29 09:50: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歌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歌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歌词,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3.初步学习写作较简单的自由诗。【教学重点】

1.准确地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2.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学难点】

学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所以不需要教师讲解太多,教师只要体现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将学生一步一步地领入课文中,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课前学唱这两首歌,激发情趣,让学生总体感知歌曲内容。

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询并收集有关歌词作者、歌曲背景等资料。

(以上两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三、诵读这两首歌词,体会歌词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欣赏和朗诵歌词来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通过讨论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学习歌词中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一、导入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这两首优美的歌词。

二、教读《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一、)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的MTV,学生欣赏。(二、)整体感知

1、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词曲作者和歌手简介: 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出生于中国台湾花莲,1974年考入台湾东吴大学主修政治专业。大一时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流浪者的独白》。大学四年,叶佳修的文学和音乐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大学毕业时,他已出版了《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成为台湾以个人命名、集词曲唱于一身发行音乐专辑的“开山鼻祖”。202_年叶佳修获华语乐坛“终身成就奖”。《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踏着夕阳归去》、《思念总在分手后》„„叶佳修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如此的美,美得令人心神俱醉。叶佳修说:“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我的歌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与满足。”

张明敏出生于1956的中国香港。是香港著名的民歌歌手,因为他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1984年,张明敏凭一曲《我的中国心》成为尽人皆知的香港著名歌手。作品有《乡间的小路》、《梦驼铃》、《一剪梅》、《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爸爸的草鞋》、《中华民族》、《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湾》、《垄上行》、《长城谣》、《故乡》、《故乡的风》、《我是中国人》等。

2、学生自由畅谈对这首歌的感受。(三、)朗读歌词

1、确定该首歌词的感情基调:强烈、深情、真挚。

2、深情范读歌词(配乐)

听读要求:注意正字正音,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

3、练读后进行男女生赛读,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四、)细读品味

1、这首歌一经演唱,立即被广为流传,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

明确:《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词用浅白而形象的语言来抒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唱出中华民族的心声,表达出深沉的中国情结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这种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在歌词中是怎样体现的?(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明确:整首歌词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用独特的联想,精练的语言,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万个中国人,凝聚为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的大中国的形象。

第二部分:“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从来没变过”寥寥数笔,将中国经过的苦难历史和不变的民族气节概括了出来。

第三部分:“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再次强调了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是深沉的,中国情结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其原因就是“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3、分析这首歌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整首歌词运用了“黄土”、“长城”、“黄河”、“气节”等意象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语言大气、洒脱,气势磅礴,情感深沉。对仗工整,结构上使用回环、反复的手法。

(五、)对比赏析

请说出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并谈谈你最喜欢其中哪一首以及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读《隐形的翅膀》

(一、)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这首歌曲的MTV,学生欣赏。(二、)整体感知

1、交流课前预习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2、学生自由畅谈对这首歌的感受。(三、)朗读歌词

1、确定该首歌词的感情基调:

这是一首励志歌曲,唱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心中那拼博的斗志、无穷的力量和不朽的梦想。

2、深情范读歌词(配乐)

听读要求:注意正字正音,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四、)细读品味

1、这首歌曲之所以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歌词深深地打动了人心,那么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歌词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于挫折,满怀希望,携着梦想,勇于进取,不断追求的人物形象。

整首歌词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带我飞飞过绝望”。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所带来的“无形的力量”,使“我”在逆境中绝不低头,乐观坚强。第二部分:“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带我飞给我希望”。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生命,承载着信念,伴我成长,带我翱翔。

第三部分:“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梦想因为持之以恒而开花,表达了经过努力实现自己理想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再次强调了“隐形的翅膀”的巨大作用,“隐形的翅膀”,伴我左右,守护我成长,黑暗中点亮光芒。

2、歌词中多次出现的“隐形的翅膀”这个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隐形的翅膀》中那“一双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精神的力量”、“人生的梦想”、“积极向前的动力”、“坚定的信念”等。只有心中有那“一双隐形的翅膀”,才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才能“飞过绝望”,让“所有梦想都开花”。

(五、)对比赏析

1、教师出示范玮琪《最初的梦想》这首歌的歌词

2、将这两首歌词进行对比阅读。(学生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这是当下流行的两首励志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它们以丰富的内涵为我们诠释了“信念”的重要作用,且告诉我们:尽管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尽管我们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晴天,但是坚实的行动却可以产生不可小觑的力量。

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坚持自己的信念,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就一定会越过惊涛骇浪,到达成功的彼岸。两首歌词都用“隐形的翅膀”比喻人们坚定的信念。没有翅膀的鸟儿,不能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没有坚定信念的人,难以达到梦想成真的领地。“隐形的翅膀”这一意象的选择,新颖独特,内蕴丰厚。

《最初的梦想》的歌词,连用了两个假设,表明了“信念”的重要性;接着以真诚的呼吁,告诫人们要把“梦想紧握手中”,要朝着“最想去的地方”坚定地前行,不能半路上止步,要固守一个坚定的信念,“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隐形的翅膀》则以简明的语言,细腻地勾画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使我们聆听到一曲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生活的创伤使他疲惫不堪,但他却没有伤心流泪,而是将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在心中,于是他从痛苦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并从艰难困境中奋起站立,终于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美好的驿站终会到达,成功的喜悦使他感到追逐的生命“歌声多嘹亮”,更使他坚定了信念的执著和虔诚,“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两首歌词都是昂扬奋进、自强不息的强者的心声,《最初的梦想》直抒胸臆,《隐形的翅膀》含蓄凝重。

四、拓展延伸

(一、)当堂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歌词,可以选择以下主题:

1、为本班创作一首班歌。

2、青春与梦想。

(二、)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堂诵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二题。

2、课外观看电影《隐形的翅膀》。

附录:

最初的梦想

歌手 范玮琪

作词 佚名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 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有隐形翅膀 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 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 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用轻快的步伐

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 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 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 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像往常一样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放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第二篇:202_年歌词二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歌词二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教学重难点 :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第 1 页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3 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 2 页

第三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及每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及每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2.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体会《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诗人卢纶、陆游及西汉将军李广的资料。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那么,你知道古代的哪位将军,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把生字读准。(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3.指名读,对读。师按照刚才的要求作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不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

那么就快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吧!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怎样的学习方法?(查字典、看图、查资料)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几种方法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不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学习方法呢!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生评价。两个人对读。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谁愿意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生讲故事。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

师: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陆游写的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学生可能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

师:南宋光宗三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阴山骤起一场大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陆游的心弦,虽然他已隐居两年,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人灵感又随风雨同至,写下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十一月四日的夜晚。

出示古诗,教师感情朗读。

二、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

(1)反复读古诗,做到读通顺,正确。(2)找出生字,读准字音并识记字形。(3)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概意思。(4)把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古诗,齐读古诗。(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说说怎么记。(3)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学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

(4)还有那些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说整首诗大概的意思。

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次齐读古诗。

三、深入品读,感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诗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如:前两句,诗人很爱国,还想着为祖国守卫边疆。(读前两句,读出爱国之情。)师:为什么不去,而只是还想着?再读,说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体会,抓住重点词理解。“僵卧孤村”——诗人当时的境遇,年老力衰、孤独无助、与世隔绝。

“不自哀”——教师通过提问:作者如此凄凉,为什么还“不自哀”呢?体会作者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境遇放在心上。

“尚思”——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再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后两句,诗人忧国忧民连做梦都梦见自己身赴战场。“入梦来”——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问:作者为什么只能在梦中身赴战场?(结合前两句,诗人年老力衰。)

师介绍背景:作者所处年代正是南宋与金兵交战之时,作者也曾当过官,他一直坚持抗金,并且也曾多次身赴战场,奋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但当时统治者却腐败无能,面对强敌只知道逃离,于是,与他们思想格格不入的陆游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罢官,隐居在阴山故居。作者目睹自己的祖国面对强敌,国土丧失,人们在金兵的铁蹄下苦不堪言。作者空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不能实现。

问: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对统治者的愤恨;不能实现愿望的痛苦;在梦中实现愿望的高兴;醒来后的失望„„)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作者复杂的心情。

师:是啊,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渴望万里从军,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著,对理想愈是执著,它的悲愤愈是强烈。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啊!

再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理解想象画面。结合理解,尝试背诵。

四、总结学法,拓展积累 回顾这节课学习方法。

课后自学陆游的《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背诵下来。

第四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五言绝句)。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这首《绝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几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学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走近了春天。

(3)介绍燕子、鸳鸯这两种动物,展示图片。(4)学习“迟日”的含义。理解春天特有的美丽。

(5)理解动词“飞”、“睡”字的用法。感知燕子、鸳鸯这两种动物的可爱之处,以及作者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对春天、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之情。

2、教学后记: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美丽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校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老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继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教学后记: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4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第五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古诗内容的能力。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文教学录相、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第二课时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1.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2.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3.配乐赛读、齐读。

4.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出塞

王昌龄(唐代)

人未还

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同情

飞将在和强烈爱国精神

凉州词

王之涣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歌词二首》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