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第1篇: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论文,借助论文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科特征表现为较强的实践性。管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应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不断探索并深化教学改革、逐渐形成特色教学培养平台,从而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人才质量的培养。近年来,实施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对专业群建设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
教学设计;
工商管理
专业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学科。管理学课程应用覆盖面广,各行各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标准,尤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相关社会经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较为缺失。因此,提高对管理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优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加大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拓宽教学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形成高素质、宽口径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就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其他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进而开发并建设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特征与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围绕工商管理行业需求所设置形成的.机构,专业群内部具有相通的服务对象和相近的管理技术。所以在教学中群内各专业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应用和实习中还可以共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总结,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商管理行业发展与趋势,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最终研究设定的机构,它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会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2.投资与理财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财务会计。
3.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包括国际货运代理综合实训、物流实务、物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
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实务、门店运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区域市场开发、服饰配色、现代广告学、创业综合实训。
5.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旅游学概论、客源国分析、导游演讲与口才训练、现代旅游英语口语、长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凸显实践性和创新性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依托和利用专业群建设资源和成果,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与方向。
2.构建产学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重点投入对相关管理课程的使用和传授,包括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专项设计,以减少不必要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针对合作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对课程教学的选取做好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导向。3.增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的共享平台,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的就业特点,构建特色的职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要贴合未来工作选择的需求,以适应并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
五、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任重而道远,专业群建设正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利用资源。在具体教学设计实施中,师生都要不断更新课程观念,以适应社会及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强化课程设计对实践能力的把控,进而逐渐完善考核方式,最终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第2篇: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这篇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范文很有代表性,送给你。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物流管理》是各大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基础专业课程,其他课程的开设必须建立在已经基本掌握该课程基础上;
同时,物流管理也是其他相关专业如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其他学科共同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我国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育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其总体要求是为社会培养具备大专学历、能够在物流企业、贸易型企业及加工制造行业中从事物流管理技术工作。通过开设物流管理等基础课程,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说,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必须以基础理论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培养物流管理实践人才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与内容改革
(一)教材更新与模式改革
教材作为课堂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了提升教材的引导功能,我校在梁金萍教授带领下对物流管理现有教材进行改编,依据新世纪新形势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重点调整了有关章节及内容。在编制形式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章节式,改为以任务和模块为主的教材形式,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均设置了相关引导问题,就此引出所需掌握的额知识点,由此吸引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与此同时,每项任务增加了提问及实训环节,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安排了课外的技能培养任务,重点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及要求。
(二)物流前沿知识动态学习
在知识信息时代,信息传递速度日益迅速,再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学习的方式也逐步多样化。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单纯依赖课堂教材讲授,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能够及时掌握物流管理最新动态及前沿理论。依据多年实际经验可知,学生在初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时,可以告知有关物流发展动向的相关专业网站,让学生随时利用网站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及学科创新动态等;
在后期课程推进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独立思考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一般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对物流管理应用实例的学习
《物流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的提升必须依赖于知识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同时还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针对当前现有的教学水平,必须提升物流管理教育中应用实例的学习和分析,在课堂教育中穿插物流管理决策的情景模拟,并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如何有效利用物流管理来改善困境,并鼓励学生用专业的理论学识指导物流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典型的应用实例进行学习,加深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并且这些实例非常贴现社会现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学习更为主动。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同时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要结合实际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实例教学、多媒体学习、实验等多种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当中最先出现的一种方法,能够增强课堂教育的生动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专业知识,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独立完成分析和决策,有效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但由于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并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和关注。首先,案例分析的重点和关键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能够与学生所处的年级和专业相符,经过教师的加工和处理,突出案例教学的目的,带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其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主体,独立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最佳决策。最后,在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尽力做到完善和专业。
(二)多媒体资料学习
以影像资料为主的多媒体学习也是另外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多媒体资料具有真实动态等多项显着的优点,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理论真实。一方面,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插入系统性的多媒体资料,将深刻的理论转化为风趣的语言,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另外在学习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多媒体资料的引入。因为学生在应用领域缺乏丰富的经验,对实际工作流程及设备操作等存在实际应用技巧,因此需要借用多媒体资料内容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设备使用方式及科学直观的物流运作流程。
(三)实训操作与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依然需要设置相应的实训操作和模拟实验课程。通过实训和实验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自投入实际操作过程,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转化为真正的应用成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掌握物流各个环节运行需要关注的细节,基本把握决策要点。另外,学校可以依据现实需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布置叉车等物流管理所需设备,让学生根据业务流程,全程模拟整个物流活动过程,进而找出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实训操作和模拟实验可以增强教学实效,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做全面有针对性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社会调研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必须在学习当中穿插社会调研环节。社会调研能够让学生走出枯燥乏味的课堂,直接接触社会实践,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经过丰富的调研可以获取大量书本中无法接触的东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增强师资力量
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其引导者,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一方面,社会和高校必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就业晋升体系,采用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锻炼,通过参与企业运作,顶岗上任参与决策等方式来真正了解物流运营的全部过程,为企业提供有效经营方案的同时,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再者,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物理行业的专项学习会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提升学术前沿性。此外,学校依据学科发展情况申办国家或省级研究课题,通过公关研究突破现有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充分抓住每一个可以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要提升学校的教学实力,教师必须拥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再加上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更新和传递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对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不断进取和创新,才能不会被社会淘汰。此外,教师在教学体系上加强研究和分析,着重针对教学模式、教学技巧等多个方面来改善和提高自己,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i型你高是来提升教学能力,成为深受学生爱戴并且对行业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教师。
五、结语
总之,物流管理教学改革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构建丰富的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第二篇: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科特征表现为较强的实践性。管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应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不断探索并深化教学改革、逐渐形成特色教学培养平台,从而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人才质量的培养。近年来,实施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对专业群建设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工商管理
专业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学科。管理学课程应用覆盖面广,各行各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标准,尤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相关社会经验。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较为缺失。因此,提高对管理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优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加大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拓宽教学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形成高素质、宽口径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就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其他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进而开发并建设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特征与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围绕工商管理行业需求所设置形成的机构,专业群内部具有相通的服务对象和相近的管理技术。所以在教学中群内各专业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应用和实习中还可以共用校内外实践基地。
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总结,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商管理行业发展与趋势,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最终研究设定的机构,它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会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2、投资与理财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财务会计。
3、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包括国际货运代理综合实训、物流实务、物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
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实务、门店运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区域市场开发、服饰配色、现代广告学、创业综合实训。
5、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旅游学概论、客源国分析、导游演讲与口才训练、现代旅游英语口语、长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凸显实践性和创新性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依托和利用专业群建设资源和成果,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与方向。
2、构建产学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重点投入对相关管理课程的使用和传授,包括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专项设计,以减少不必要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针对合作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对课程教学的选取做好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导向。
3、增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的共享平台,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的就业特点,构建特色的职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要贴合未来工作选择的需求,以适应并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
五、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任重而道远,专业群建设正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利用资源。在具体教学设计实施中,师生都要不断更新课程观念,以适应社会及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强化课程设计对实践能力的把控,进而逐渐完善考核方式,最终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
第三篇: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论文,借助论文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设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科特征表现为较强的实践性。管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应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不断探索并深化教学改革、逐渐形成特色教学培养平台,从而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人才质量的培养。近年来,实施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因此,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对专业群建设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工商管理
专业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学科。管理学课程应用覆盖面广,各行各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标准,尤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相关社会经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较为缺失。因此,提高对管理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优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加大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拓宽教学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形成高素质、宽口径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就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其他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进而开发并建设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特征与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围绕工商管理行业需求所设置形成的.机构,专业群内部具有相通的服务对象和相近的管理技术。所以在教学中群内各专业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应用和实习中还可以共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总结,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商管理行业发展与趋势,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最终研究设定的机构,它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会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2.投资与理财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财务会计。
3.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包括国际货运代理综合实训、物流实务、物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
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实务、门店运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区域市场开发、服饰配色、现代广告学、创业综合实训。
5.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旅游学概论、客源国分析、导游演讲与口才训练、现代旅游英语口语、长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凸显实践性和创新性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依托和利用专业群建设资源和成果,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与方向。
2.构建产学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重点投入对相关管理课程的使用和传授,包括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专项设计,以减少不必要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针对合作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对课程教学的选取做好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导向。3.增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的共享平台,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的就业特点,构建特色的职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要贴合未来工作选择的需求,以适应并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
五、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任重而道远,专业群建设正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利用资源。在具体教学设计实施中,师生都要不断更新课程观念,以适应社会及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强化课程设计对实践能力的把控,进而逐渐完善考核方式,最终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
第四篇:工商管理专题课程论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_—202_学年第一学期
《工商管理专题》课程论文
班级:07人力资源管理1班 姓名: 陈 相学号:2007554120 成绩:
企业人本管理的策略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应更加重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多地实现人的自我管理。实施企业人本管理需要把人本管理的思想理论贯彻到企业管理中,转变观念,确立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培育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关键字:企业管理人本管理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人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古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期,具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美国管理
学家——泰勒积极倡导“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实验,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特点是,用标准化、定额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取代以往那种只凭经验、习惯、感觉进行管理的做法。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以科学调查指导管理活动的管理理论,开辟了不依赖传统经验和直观判断而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的新纪元。
(二)人力资源学派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管理学家把焦点从“事”与“物”转到对人的研究上,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人力资源学派也应运而生。早期的人力资源学派产生于著名的霍桑试验,试验历经了8年,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管理的新观点。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总结了霍桑试验的成果,他首次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假设,创立了梅奥人际关系理论。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团体对个体的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团体工作的标准建立在个体工人产出的基础上;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团体标准、团体情绪和团体安全感的作用小。
(三)人际关系理论阶段。倡导人际关系运动的学者是人力资源学派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追求在管理实践中实行更富有人性的理念。他们提出的思想认为,一个满意度较高的工人一定会成为高产出的工人。其代表人物是戴尔·卡内基、亚伯拉罕·马斯洛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他们的观点和理论更多地来自其个人的哲学观。例如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激励的角度看,马斯洛认为,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被激发;
1一旦某种需要被充分满足,他就不再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人际关系理论为激励理论提供了依据,成为人本管理的重要思想来源。
(四)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其特点是注重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决策。其核心内容是以企业中的管理者为“决策人”进行定量化、理性化的科学决策与管理。但是,决策理论学派很少涉及人的文化因素。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企业文化管理时期。在这一时期,威廉大内等学者提出了新型管理理论,该理论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深刻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假设,即“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应注重从文化因素方面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整个企业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利用各种文化媒体,渲染文化气氛,使处于其中的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不断提高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觉悟、思想方法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从而通过企业营销、售后服务、产品包装及员工的礼貌等形式,把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扩散到整个社会,成为推进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可见,企业文化是一种“主体人”文化,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得到广大管理者的认同,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展示企业管理思想的新发展成果。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由于企业组织扁平化、网络化,企业管理更要重视人性化、柔性化。
(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
人本管理的目标是要求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目标的同时,要为本企业的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使员工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要十分重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
过去的企业管理把人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使人被动地适应企业,人在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管理必然导致员工积极性的极大挫伤,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人本管理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使人的知识、潜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过去的管理,是在制度、监督下进行的,而自我管理是依靠员工的自觉性,自觉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自我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人的自我管理应建立在集体管理之上
个人的自我管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的发展目标往往与集体的发展目标不一致,影响企业向前发展。因此,个人的自我管理必须建立在集体管理的基础上,使自我管理和企业的管理目标一致,把企业的目标化为自我管理的要求和动力。
(四)创造相应的工作环境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使员工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完成工作任务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同时,企业要进行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使员工明确了解企业精神的实质,自觉地发扬企业精神。
三、企业实现人本管理的策略
实现企业人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管理科学就是要求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5]把人本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中,需要转变管理观念,确立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在人本管理的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冲破旧观念、旧思想和旧习惯的束缚,走出人本管理的误区。在企业管理中,往往把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分割开来;或者以人本管理为借口,片面强调突出个人的作用;或者认为人本管理就是人情管理,只强调激励作用却忽视思想教育的功能,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在人本管理实践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为了实施人本管理,必须转变观念,进行管理创新,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应用,重视提高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二)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
员工的主体地位是指在企业管理中,以员工为企业的主体,实行民主管理,提高员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员工在企业管理中自觉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要把员工的地位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考虑,维护员工的权益,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全面了解,促进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处理好员工的各种问题,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使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园。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的人文环境,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
中体现。企业精神实质上就是企业价值观。可以说,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既决定了企业的特征,又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之源。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于,它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员工思想中,从而统一员工思想,引导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去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虽然企业的价值观各异,但共同点都是要引导企业员工把个人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激励员工为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重视员工的成长和技术培训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任务。企业只有真正实行人本管理,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发展造成的损失。为此,企业应当重视员工培训,增加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自身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努力完成任务的动力。激励机制是企业实现目标和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人本管理中,可以采用的激励途径有:(1)目标激励。即设定具体的目标,激发群体的积极性,迎接复杂艰巨任务的挑战。在目标的激励下,发扬团队精神,使员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努力完成工作任务。(2)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具有归属感、满足感和信赖感,激发员工的士气,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3)需要激励。企业要了解员工的需要,从而制定激励制度,为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员工的行为,使之与社会的需要相一致。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制定各个层次上的具体方案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不同层次上的需求,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钟林军.企业人本管理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_,(5):6-8.[2]【美】斯蒂芬·P.罗宾斯,大卫·A.德森佐.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_.34-35.[3]卢昌崇.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_.47-51.[4]杨春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分析及改革取向[J].财经问题研究,202_,(6):44-46.
第五篇: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英文教学(Englishasamediumofinstruction,EMI)一般是指在多数人口的第一语言为非英语的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活动。上海市教委规定,在全英语教学课程中,教师需选用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教材,制作并使用英文课件;用英语讲授课程内容并与学生开展互动,布置并批阅英文作业;考试采用英文命题并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管理学原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两门全英语课程。目前,这两项课程建设项目均已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的验收,同时也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xx年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名单和20xx年立项项目验收情况的通知》中予以备案的全英语规划专业之一。
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各企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了解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和方法,熟悉跨国公司管理、投资管理,还要了解相关的国际法律、协定、惯例等国际规则和制度。工商管理专业是以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和专业,工商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囊括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运筹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管理人才,进而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专业建设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学的基本载体是课程教学,全英文课程教学不仅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更是引领高校专业建设走向国际化的载体。通过战略性规划全英文课程教学目标,有助于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新思路。以开放的视野布局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体现与落实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国际化特色,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以达到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道路上对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新需求。全英文教学作为一项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增进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纵深化发展,留学生教育亦成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学生整体规模日益增长,工商管理专业的留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多,通过对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地系统规划,以全英文课程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平台,不仅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提升接纳外国留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在校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目标清晰定位困难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教学内容。因此,提高学生学科专业能力、加强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传授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等都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加强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则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授课教师的数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全英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清晰定位显然比较困难。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生源优秀,外语基础普遍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并且入学后的英语学习热情高涨。但学生之间英语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英语听力水平较低,这将限制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收。此外,大部分学生习惯用中文来学习和思考,也会影响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师资相对紧缺全英文授课对教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全英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用英语口语能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根据《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负责人要有一年以上(含一年)海外教学工作经历,申报课程应有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应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高校符合要求的教师数量还非常有限,全英文授课的师资力量不足阻碍了全英文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全英文课程教学的探索的论文
循序渐进地推进全英文课程教学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可以选择《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进行英文课程教学试点;对于《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可以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而对于《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则仍使用汉语教学。就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学科专业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更多是准备出国深造和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实行分班授课、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可参考新生入学后英语水平分级考试的成绩,并结合学生自己的选择,实行分班授课、因材施教。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双语课,对于英语水平较好,但习惯于中文思考和表达的学生,可以通过创造全英文的思考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采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学原理》课程,通过分班授课,一班实行全英文授课,另一班实行双语授课,并在教学内容、的论文及考核方式上开展差别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大教师的国外进修和培训力度全英文授课的师资相对紧缺是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需加大专业教师国外进修和培训的力度,另外还包括邀请外教加入教学团队、引进海外留学教师等。上海电力大学长期鼓励并资助教师海外学习和交流,截至目前为止,工商管理专业已派4位老师到海外进修培训,这些老师现已成为全英文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为提高全英文课程授课教师积极性,学校应在现行课时津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系数提高全英文课程的津贴。
结语
目前,上海电力大学已开展面向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的示范性课程建设工作,工商管理专业的多门课程参与建设。面向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的示范性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建设方案、撰写课程简介、制作授课视频、建设课程网站、录制公开课、整理课程档案、鼓励开发自编英文教材。面向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的示范性课程建设必将有助于提升上海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内涵质量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