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了解同学教学设计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69-910153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2-14 16:27: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了解同学教学设计

:导入;

1、出示课题;

2、读课文找生字;

活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找生字;

2,认读生字;

(1)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

(2)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3)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从文中找出生字、词进行认读;

5、自由串读课文;

活动三:学习课文,了解以下问题;

1、你怎样问同学的年龄和家庭情况,你会问吗?

2、你还会问一些其它问题吗?

活动四:老师指导书写生字;

活动五:留作业;

老师同学合作总结;

第二篇:《了解纹样》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第1课 《了解纹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了解纹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美丽的纹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在新课程中对于五年级的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从而尝试设计出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基本骨架的绘制,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

2、学生实际:

学生通过二、三、四年级对“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对称图案”的学习,在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合纹样”的学习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填图游戏稿,示范工具; 学具:直尺、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们首先来玩一个填图游戏(出示“填图游戏”图)。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基本型,他们分别是方形、圆形、三角形,我把他们平均的分成了许多分,并在其中的一分或两份中画上了简单的图案:

下面我将为大家示范这个填图游戏的规则,请仔细观察。

2:请大家玩一玩这个填图游戏,并展示部分学生填完后的图稿。

【评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设计这组简单的“填图游戏”,不仅以游戏的形式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埋下了伏笔,还能帮助同学们从游戏稿中认识基本骨架线的作用。】

老师也按照这样的规律完成了一组“填图游戏”,只不过我的图案比你们刚刚玩的复杂一些,请你边欣赏边思考: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图案(课件欣赏适合纹样)?

(生:五彩缤纷、美仑美奂„„)

【评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他们会更认真;学生们在形容这些图案的过程中,积极发言,表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师:同学们讲得很棒,总而言之这些简单的图案经过组合以后,就变得非常美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美丽的纹样》。

(二)、探索学习

1、了解适合纹样:刚刚我们欣赏的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掉了他们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图案形成的形状仍然跟外面的形状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图案都非常适合他们的外型,我们把这样的图案叫做适合纹样。

2、适合纹样有多种组织形式,请大家自学教材,看看有哪些形式?把这些形式都划下来,看谁找得又准又快?(开火车答)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3、师: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形式?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离心式:它的特点是图案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用手势比划一下。

【评析: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完成,虽然能看懂,但不知怎样进行表述,师先示范怎样介绍不同的组织形式,再让学生来说一说,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学生就知道怎样进行表述了。】

4、学生尝试介绍向心式、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以及均衡式:

【评析:在同学介绍时分别课件出示对应形式的适合纹样,帮助学生进行形象理解】

5、师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

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三)、欣赏启发

1、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适合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2、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评析:大量适合纹样实际运用图片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视眼,让学生充分认识了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图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来制作这些美丽的纹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请学生自学,并向大家介绍三个步骤: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线。

4、请学生思考:基本骨架线和我们刚才玩的游戏有什么关系?

【评析:学生能轻易发现填图游戏中分格的线就是基本骨架线,它起到了帮助我们画图的作用。】

5、并请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怎样制作基本骨架线?

师小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点的办法定基本骨架线。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课件出示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评析:要求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本课的作业,既复习了旧知,又对学生作业的装饰方法,给出了明确的引导。】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评析: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电脑绘画中的画图软件,制作适合纹样。

【评析: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翻转、粘贴等工具,纹样的制作将会更加方便、快捷,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绘画方法的优势以及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教后反思】

经过平行班几次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都很不错。反思这节课,我这篇教学设计有这样几大优势:

一、激趣导入,游戏化解教学难点 : 我先自己玩一玩填图游戏,让学生在看我玩的过程中掌握游戏的规律,由于听到要玩游戏,学生们观察得都非常仔细,因此游戏完成的很顺利。

学生在“填图游戏”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有效的激发了本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了解了如何运用基本骨架线进行纹样设计,巧妙的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了初步化解。

二、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对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又明确的问题——找出教材上提到的“适合纹样”的组织形式,并用笔划快速地出来。问题简单明确,学生们很快便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回答问题很积极。答完了这个问题,再有条不紊的出示第二个问题:请你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形式的“适合纹样”分别有什么特点,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示范,然后再请学生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们都能试着像老师一样来讲解不同组织形式的“适合纹样”的特点,因此自主学习这一块也进行得比较顺利。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课前我收集了大量“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学生们在一张张图片的欣赏过程中,不仅陶醉于美丽的纹样,并且认识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找到适合纹样,尤其是在欣赏到令人垂涎的“适合纹样”美食时,学生们被深深的打动了。这一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从学生的作品中反馈出来,也有少部分同学对于何为均衡式的适合纹样还不太明确。通过对本教材的反复研究,我觉得本课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修改一下:在适合纹样构成形式中,课本中提到了多种纹样的构成形式,这些形式除了均衡式和对称式之外,都是在对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方向的变化(比如向心式、离心式以及向心、离心结合式都可以看作是发散式对称图形),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它们统归到对称式适合纹样当中去,这样适合纹样就可以分为三大类构成形式:对称式、均衡式与综合式。如果将本课的重点定位在对称式适合纹样的教学,把另外两种形式放到拓展部分,学生对于对称式适合纹样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均衡式和综合式的讲解可以设计在第二课时中来讲解。不知研究过本课的同仁是否会有同感?

第三篇:《了解纹样》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教案

第二单元 纹样与生活(2.1)第一课 了解纹样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了解纹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填图游戏稿,示范工具; 学具:直尺、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我们首先来玩一个填图游戏(出示“填图游戏”图)。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基本型,他们分别是方形、圆形、三角形,我把他们平均的分成了许多分,并在其中的一分或两份中画上了简单的图案:

下面我将为大家示范这个填图游戏的规则,请仔细观察。

2:请大家玩一玩这个填图游戏,并展示部分学生填完后的图稿。

(评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设计这组简单的“填图游戏”,不仅以游戏的形式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埋下了伏笔,还能帮助同学们从游戏稿中认识基本骨架线的作用。)老师也按照这样的规律完成了一组“填图游戏”,只不过我的图案比你们刚刚玩的复杂一些,请你边欣赏边思考: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图案(课件欣赏适合纹样)?

(生:五彩缤纷、美仑美奂„„)

(评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他们会更认真;学生们在形容这些图案的过程中,积极发言,表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师:同学们讲得很棒,总而言之这些简单的图案经过组合以后,就变得非常美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美丽的纹样》。

(二)、探索学习

1、了解适合纹样:刚刚我们欣赏的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掉了他们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图案形成的形状仍然跟外面的形状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图案都非常适合他们的外型,我们把这样的图案叫做适合纹样。

2、适合纹样有多种组织形式,请大家自学教材,看看有哪些形式?把这些形式都划下来,看谁找得又准又快?(开火车答)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3、师: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形式?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离心式:它的特点是图案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用手势比划一下。

(评析: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完成,虽然能看懂,但不知怎样进行表述,师先示范怎样介绍不同的组织形式,再让学生来说一说,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学生就知道怎样进行表述了。)

4、学生尝试介绍向心式、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以及均衡式:

(评析:在同学介绍时分别课件出示对应形式的适合纹样,帮助学生进行形象理解)

5、师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三)、欣赏启发

1、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适合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2、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评析:大量适合纹样实际运用图片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视眼,让学生充分认识了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图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来制作这些美丽的纹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请学生自学,并向大家介绍三个步骤: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线。

4、请学生思考:基本骨架线和我们刚才玩的游戏有什么关系?

(评析:学生能轻易发现填图游戏中分格的线就是基本骨架线,它起到了帮助我们画图的作用。)

5、并请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怎样制作基本骨架线?

师小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点的办法定基本骨架线。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课件出示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评析:要求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本课的作业,既复习了旧知,又对学生作业的装饰方法,给出了明确的引导。)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评析: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电脑绘画中的画图软件,制作适合纹样。

(评析: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翻转、粘贴等工具,纹样的制作将会更加方便、快捷,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绘画方法的优势以及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第四篇:《了解空间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了解空间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第二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延续,在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战、机器人、传感器、电子出版物、智能建筑和智能卡等方面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信息寄宿在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懂得:信息战、机器人、传感器、电子出版物、智能建筑和智能卡等一批新技术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军队一体化作战能力,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能力,改善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这些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果。

2、学生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对其中展现的卫星云图都有感性认识,部分学生还接触过车载导航系统,这些经验对学生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会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及作用;了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了解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从各种途径获取有关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信息,经交流、讨论,形成有效观点,并将之制作成网页,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空间信息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感受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难点: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两张图片,鸟巢和水立方。

2、引言:202_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这两张图片,在 这两个体育馆中,各国的体育健儿创下了许多佳绩,两个体育馆也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如果我们想去参观这两个体育馆,请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找到这两个体育馆?有哪些交通工具?(预设:用地图册、加入旅游团、找导游、向人打听等)

3、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实用,而老师用的是以下方法,你的方法与老师用的方法相比,哪一种更好呢?

4、演示登录北京三维地图网,简要说明查找方法,从中了解交通情况等信息。着重说明能方便、快捷找到目的地的原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5、揭示课题——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老师的演示操作和视频介绍中,认识信息技术与空间技术结合的产物——电子地图对人们出行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这个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师:同学、朋友间通讯时,经常会听到“你在哪儿?”这就释放出一个讯息:同学、朋友想知道你所在的位置。而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确切的位置,这与空间信息技术有什么关系呢?(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导语内容,观看空间信息技术视频。(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初步认识空间信息技术。

(3)引导学生说一说空间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评价,并可见显示结论:

1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信息结合,○形成数字地球,使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鞥确切知道所在位置和其它地方的情况。

2空间信息技术概念: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总称,是对空间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2、全球卫星定位(1)播放一段影片。

(2)师:卫星在天上绕行,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两者相距数千米,卫星是怎样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再一起的?说说你所知道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3)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方向辨认的需求,并了解从古至今人们都发明了哪些辨认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阳、月亮和其他天体——指南针——航海仪——全球卫星定位。

古代的各种辨认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借用天体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等。当今的全球卫星定位有着全天候、多用途、精度高等特点。

3、遥感技术

(1)播放一段影片。

(2)师:人的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以此判断周围的情况,耳朵可以听到声音,根据判断声源距离远近和类型,但人的眼睛、耳朵能看到、听到的距离是有限的,当距离十分遥远时,如在太空中看地球上的物体时,眼睛就无能为力,那又要靠我们感知呢?(3)让学生了解遥感的概念:遥远地感知

从人和动物的遥感本领引申到现代遥感技术: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现代遥感技术有着:距离远、全方位、大面积等特点。

4、地理信息系统(1)出示一张地图。

(2)师:同学们,这是一张地图,你们在什么时候使用它呢?

有什么不足呢,你希望地图还应具有哪些功能才能使你更容易的找到要去地方。(3)学生讨论

(4)教师引导出:GPRS(使用一个导航系统,一张由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电子地图,只需输入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就可以查询到最为畅通、相对最短的路径,而且还能标示出沿途所经过的道路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

5、动手实践,加深认识(1)出示任务

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任务。

主题一:什么是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哪些?有什么应用价值? 主题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用途、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应用价值。主题三:遥感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主题四: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应用情况及应用价值。

(2)引导学生活动,予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学生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3)引导学生发言,或转播小组展示的网页,对小组的汇报或作品适当评价,并引导学生从汇报成果中汲取知识,最后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着问题阅读教材的导语内容,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初步建立空间信息技术概念,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查找相关资料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空间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及其具体的应用事例。

三、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做一做,说一说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完成以下任务。

(1)登录“超图地理信息系统”网站,说说电子地图的特点。登录福建地图网,体验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的电子地图。【设计意图】梳理本课知识,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板书设计:

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一、了解空间信息技术

二、全球卫星定位

三、遥感技术

四、地理信息系统

教后反思:

本课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会空间信息技术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构建空间信息技术科普知识,认识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对促进提高人类各项活动效率的重要作用,感受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扩展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认识,完善和扩充学生已有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知识体系,引发学生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空间信息技术的兴趣。

第五篇:了解土壤教学设计

你可曾注意过脚下那片广阔土壤?你知道知道土壤是由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等组成的混合物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了解土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了解土壤》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

(3)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实验册

《了解土壤》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和含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难点: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教学准备

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纸巾、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为了更好的研究,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花园的不同地方采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装在了一号、二号和三号烧杯里。关于这些昨天采集的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并分类。

3、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反思:告诉学生土壤样品的来源地,以明确观察的目标性,增强真实性。〕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反思: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土壤有所帮助。投影: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学生阅读此资料后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反思:在科学新课程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些言语的鼓励、启发、课堂组织策略的应用等,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隐性指导,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和谐、有效的环境。〕

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课本第6页的阅读资料,它会给你一个原因解释。

学生阅读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方法1:倒入量杯;方法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7页提供的方法来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分组活动,交流。

反思: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量,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进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然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进一步研究沙和黏土的不同,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三、课后拓展指导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这儿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

学生思考、回答。

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请教专家等。

反思:

学生掌握了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学会了辨别土壤种类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以次为工具来调查家乡土壤的种类。这既是学生辨别研究能力的运用,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

了解同学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