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69-917909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2-20 16:08: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运用多媒体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结合圆周率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使学生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台电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两天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探究圆的相关知识——圆的周长。

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出示例4中的三个车轮。

提问:这三个自行车车轮各滚动一周,哪个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

2.课件演示滚动过程和车轮的轮廓。

说明:车轮一周的长度就是车轮的周长。车轮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度,现在我们转化成了一条直的线段,这种方法叫做“化曲为直”。

3.课件演示直径。

讨论: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4.估计:看着这三幅图,你能估计下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多少倍吗?

三、合理估计:比较准确的估计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出示例5中的三个图形,演示并说明: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正六边形对角线的长度都相等。

提问: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2.动手操作:移动三个图形,使之重合。

发现:正六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3.动手操作

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几倍?

讨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的几倍?

仔细观察并想一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

四、精确计算:通过操作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利用实物操作测量并计算。

(1)准备一个任意大小的圆,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就可以准确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了。

(2)课件演示学具。

学生根据学具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操作: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教师帮学生测量好),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3)上传学生的表格。

提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2.利用计算机操作并计算。

(1)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更精确的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直径的关系。

(2)师生操作。

(3)发现规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操作结果,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介绍圆周率,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介绍圆周率

2.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公式

4.介绍“你知道吗”。

六、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试一试:计算例4中三种车轮的周长。

2.练一练: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3.能力提升练习。题目见课件。

七、全课总结,体验收获,提出疑问。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篇: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4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两只小蚂蚁正在进行赛跑,甲乙连只蚂蚁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为什么?

圆的知识系列微课(四)《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甲蚂蚁跑的路程:4×2=8(厘米)

要求乙蚂蚁跑的路程,就要求出圆的周长。

从图上可以看出: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曲线的长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测量圆的周长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方法一绳测法: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

方法二滚测法: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做上记号,量出圆的周长。

利用课件展示两种测量方法。

小结;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

2、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2)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并填表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介绍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5)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3、推倒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为;C=π或C=2πr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乙蚂蚁爬过的路程为:3.14×2=6.28(cm)

8cm﹥6.28

甲蚂蚁爬过的路程长。

四、回顾全课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a.正方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b.你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a.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b.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π≈3.14

(2)介绍祖冲之

3.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则:C=2πr。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

3.判断题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4.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5.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6.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思:

“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为此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

1.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形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求出了问题的答案,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周长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打下基础。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找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测量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并通过计算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数值,进行汇报、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过程,会发现无论大圆、小圆,其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是三倍多一些的特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测量、计算、比较中,使学生理解了圆周率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而且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体验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9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第三篇: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

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

圆形学具、直尺、计算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知识。

栗老师就在公园附近居住,(多媒体出示老师绕圆形花池)跑步图每天早上都要到公园的圆形花坛跑步10圈,你能算出栗老师每天跑了多少米吗?要想知道栗老师每天跑多少米。就要先算出一圈跑了多少米?也就是算出圆的周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谁来摸一摸老师手里圆的周长?引出定义,(多媒体演示圆的周长)赶快拿出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指着它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2、你能测量出圆的周长吗?(多媒体演示圆的周长测量)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3、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老师跑步的圆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法。

4、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猜想:你能猜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随着回答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师导语:同学非常勇敢,积极大胆地进行了猜测,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猜测,还不能确定为准确的结论,需要我们做个试验探索,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1、指导学习方法:那好,看学习要求。(多媒体出示测量要求和测量表)(指名读)

师提问:学习要求中提示我们要怎么做?

师导语:下面,就请你选用你喜欢的测量方法,测量出你手中的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填好记录单,然后找到它们的倍数,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在操作中将误差减少到最小。比一比哪个组合作得最愉快!开始合作!!

2、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合作学习情况,参与有困难的组,进行个别的指导。

3、反馈:请各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看大屏幕,观察数据特点,让我们共同总结出结论。(实物投影反馈信息,教师填表,学生观察。)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问:如果我继续填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就用字母代替吧。填(Cd三倍多一些)

4、介绍圆周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板书:圆周率π)指导读:π(pai)。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它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板书:3.1415926-3.1415927)在小学阶段,我们计算时一般取两位小数,π≈3.14(板书)

5、介绍祖冲之:每当提到圆周率,人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个数学家——祖冲之。(课件)现在运用计算机可以将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上亿位。

6、推导圆周长公式:同学们,根据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能推导出圆周长公式吗?(板书:c=πd)

要想求圆的周长,必须告诉大家什么条件?(直径)

知道半径怎么样求圆的周长?(板书:c=2πr)

课堂小结: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得到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下来就要帮助设计师解决问题了。

三、巩固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有了求圆周长公式,只要告诉你圆直径或半径就能求出圆的周长。(课件)(学生解答,订正)

(2)栗老师每天早上都要到圆形花坛跑步10圈,如果花坛的直径是25米,你能算出栗老师每天跑了多少米吗?

四、谈学习收获: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你能谈一谈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π倍

C=πd

C=2πr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4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a.正方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b.你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a.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b.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π≈3.14

(2)介绍祖冲之

3.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则:C=2πr。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

3.判断题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4.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5.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6.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思:

“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为此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

1.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形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求出了问题的答案,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周长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打下基础。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找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测量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并通过计算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数值,进行汇报、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过程,会发现无论大圆、小圆,其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是三倍多一些的特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测量、计算、比较中,使学生理解了圆周率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而且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体验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9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第四篇: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汇编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

【微课简介】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一课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适用于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已有初步认识并将学习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学习。在这个知识点学习中,学生应用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对比、分析、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背景】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关于圆的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理解圆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圆周长公式的关键。由于本班学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体现出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于是将公式推导这一部分设计为学生应用互动学习软件,在预设的任务中以同桌俩俩合作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更注重于学生学习内容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积极地去探究,通过“再发现”、“再创造”,建构数学模型,从而对所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学习互动软件《圆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用交互工具建构数学模型,应用对比、分析、概括等去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能力发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对于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要学生借助学习软件,在给出的任务和要求中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活动,从而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学习环境与资源】

1、学生分组,每一组至少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

2、探究工具软件《圆的工具》

3、学生探究活动纸

【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实验探究,构建模型。

一、出示实验任务,提出实验要求。

1、把用来记录探究数据的学生活动纸分发给学生。

2、介绍实验软件:圆的工具

3、出示探究活动一的任务:

二、学生应用软件开展数学实验

1、同桌合作,轮流进行操作和记录;

【软件使用说明】

2、四人小组进一步协作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应用软件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将相关数据填入活动报告单,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纸时,根据需要可引导学生。例如,当问“圆的直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会不会随着周长的变化而变化”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圆周率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从而对圆周率有一定的认识,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讨论并归纳:“根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如何用半径算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过程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简单化,借助现代化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组间分享:通过组间的汇报,相互补充各组的发现,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圆周率。

三、建构数学模型

1、通过实验和交流,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能用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2、学会按顺利整理数据的实验方法。

【教学总结】

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在教学中一直是个难点,以往都是让学生拿着圆形物体进行直径、周长的测量,从数据中去寻找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的操作过程既耗时又费力,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的模拟操作,使得整个操作过程的数据精确化,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既能获得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龟兔赛跑路线图。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师问:a.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b.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并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a.正方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b.你认为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动手操作

a.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实践,1人拿学具、1人测量、1人记录、1人用计算机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师:拿出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大家相互配合测量它的周长与直径,然后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师:看哪一组配合好,速度快,较精确。开始!

b.汇报小结。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整理的表格。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约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π≈3.14

(2)介绍祖冲之

3.归纳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长?若我们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由于d=2r则:C=2πr。师板书:C=2πr

师问: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三)巩固应用,强化新知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

3.判断题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4.选择题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5.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6.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多大?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思:

“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为此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

1.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形成共识。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求出了问题的答案,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圆的周长概念的理解,并为以后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打下基础。

2.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找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按合作学习的要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测量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并通过计算求出周长除以直径的数值,进行汇报、总结。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过程,会发现无论大圆、小圆,其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总是三倍多一些的特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测量、计算、比较中,使学生理解了圆周率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商,而且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体验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5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9页~第11页。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利用学具合作探究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教学目标为指导,为了能抓牢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李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利用圆片、卷尺、绳子等学具进行探究,使教、学具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得以体现。

课堂写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种自行车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会选择哪一辆参加我校组织的自行车比赛呢?

生:第一辆。

师:为什么选择第一辆自行车呢?

生:因为它的轮子大,跑得快。

师: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为它滚一圈的长度长。

师:对!轮子大,滚一圈的长度也就长。我们把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就叫作它的周长。那么这两款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谁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到车轮的周长呀!

师:你的反应很快。那么如何测量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小圆片及其他学具探究圆的周长吧!

(学生开始讨论,操作学具,2分钟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的测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行车的车轮让学生首先明确“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圆的周长。在学生想到测量方法时,李老师又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究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她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给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晒一晒你们的测量方法?

生:我们第一小组先来。我们组是在圆形纸片的边缘标一个起点,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让这个起点对准零刻度,最后把纸片沿直尺滚动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长了。

师:嗯!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测量它的周长,我们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圈吗?

[分析] 让学生操作学具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学具的参与,学生用事实说明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生:下面请听一听我们第二小组的方法。我们小组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长,所以我们也可以用绳子绕圆形游泳池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不就测量出了圆形游泳池的周长了吗?

(说完,大家为第二小组的同学们鼓起了掌。)

师:大家对你们的方法已经做出了肯定,这个测量方法的确很棒!

(此时,第二小组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这时,老师拿出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接着将绳子在空中旋转起来。)

师:同学们请看,小球走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呢?

生:是一个圆形。

(这时,教师转向第二组的同学并提问。)

师:如果想得到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小组的这种绕线测量的方法吗?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组同学们利用绳子、直尺等学具创设了“绕线法”解决了问题后,李老师再次提出了质疑,这次的问题更难解决,也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测量方法的局限性。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绳子放在纸片上,固定一端,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用笔描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然后将这个圆剪下来,再利用之前同学们说的滚动或者绕线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赞第三小组的同学聪明,此时的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球的运动方式就好比公园里巨大的摩天轮,如果要得到摩天轮的周长,这个方法还可行吗?

生:不可行。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圆的周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测量中也存在误差,数据不够精确,我们还要像研究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样,找到一个科学普遍的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合作探究吧!

(同学们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测量、填表、计算、观察等活动,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结合教材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确,再加上小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也推导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课后解读

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具、学具,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李老师就是利用教具学具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活跃起来。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d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r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C=dC=2r

单位:厘米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活动要求:

1、各个组成部分面积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大致分为:1----4岁;5---8岁;9----12岁。

3、要有娱乐活动场所、休息场所、小路。

4、算出各个部分的面积。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回顾并梳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圆周长、圆面积问题;结合圆周率的发展史和祖冲之的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难点:

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积极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炫我两分钟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由我来为大家主持。同学们,一提到圆,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经过刻苦钻研,求出 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之后我们在计算中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梳理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关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题目。

随机评价。

相信我们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为你们点赞(动作)。

二、组内交流,完善梳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孩子梳理圆的周长的知识。而后学生尝试像老师这样梳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梳理过程,然后小组内形成共识,确立发言任务,师深入其中一个小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通过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知识呈现会更全面、更精练,知识梳理更有条理、更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尝试小研究。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识时遇到的疑问向大家请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积累的易错题。

4、再次确认发言顺序,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的给出使小组交流有序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班级交流,提升梳理

1、小组汇报,按照本单元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找三个小组进行汇报。汇报时既要汇报典型题的解法,又要重点说明本组梳理的每个知识点的易错题。在小组汇报成果后,其他学生质疑或作以评价。

2、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完善,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强化学生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掌握。

【设计意图:分层次交流尝试小研究的内容,做到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本单元知识。】

3、完善自己设计的知识树,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其他学生加以评价,教师予以学生肯定或激励。教师挑选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评价好在哪里。

师总结:无论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只要能清楚的、有条理的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就是一幅好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单元梳理课的重点在于“梳理”,本单元知识公式很多,学生既可以尝试小研究作业单作为知识梳理的结构图,也可以自己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形成个性知识树,目的只有一个即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五、应用拓展

结合练习做相应题目,巩固易错易混知识。

(一)基础题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2、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张长方形纸片,长60厘米,宽40厘米。用这张纸剪下一个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里有一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花坛周围是一条环形小路,小路宽2米,这条环形小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一辆自行车的轮胎的外直径是1.12米,每分转50周,这辆自行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习题设计体现基础性、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六、个人整理

经过本课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反思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环节让学生自由畅谈收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回顾、反思所学知识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8、99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运用多媒体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结合圆周率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使学生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台电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两天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探究圆的相关知识——圆的周长。

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出示例4中的三个车轮。

提问:这三个自行车车轮各滚动一周,哪个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

2.课件演示滚动过程和车轮的轮廓。

说明:车轮一周的长度就是车轮的周长。车轮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度,现在我们转化成了一条直的线段,这种方法叫做“化曲为直”。

3.课件演示直径。

讨论: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4.估计:看着这三幅图,你能估计下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多少倍吗?

三、合理估计:比较准确的估计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出示例5中的三个图形,演示并说明: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正六边形对角线的长度都相等。

提问: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2.动手操作:移动三个图形,使之重合。

发现:正六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3.动手操作

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几倍?

讨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的几倍?

仔细观察并想一想: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

四、精确计算:通过操作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利用实物操作测量并计算。

(1)准备一个任意大小的圆,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就可以准确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了。

(2)课件演示学具。

学生根据学具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操作: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教师帮学生测量好),计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3)上传学生的表格。

提问: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2.利用计算机操作并计算。

(1)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更精确的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直径的关系。

(2)师生操作。

(3)发现规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操作结果,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介绍圆周率,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介绍圆周率

2.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公式

4.介绍“你知道吗”。

六、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试一试:计算例4中三种车轮的周长。

2.练一练: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3.能力提升练习。题目见课件。

七、全课总结,体验收获,提出疑问。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 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龙港区南苑小学王天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推导公式

1、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六年级《圆周长》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