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共5则范文)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130-615210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08-03 19:3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共)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30分)1.狭义的古代汉语指()。

A.先秦汉语 B.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汉语言 C.五四运动以前与现代汉语相对的汉民族语言 2.下列全部属于异体会意字的一组是()。

A.莫朝 B.步明 C.家丝 3.最早出现“六书”一词名称的著作是()。

A.《论语》 B.《礼记》 C.《周礼》 4.指出“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一句中的通假字是()。

A.寤 B.惊 C.恶 5.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僖公五年》:“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执”指拘捕。

B.《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执”指担任工作。

C.《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指担任工作。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及”是趁这个时候。

B.“非尔所及也。…‘及”是品行赶得上。

C.“言不及义。…‘及”是追赶上。

7.单纯复音词就结构上说,它是具有()词素的词。

A.两个 B.一个 C.三个 8.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称之为()。

A.句法 B.词类 C.语法 9.使动用法,是()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

A.汉语 B.吉汉语 C.当今汉语 10.在“吾谁欺?欺天乎!”中,作前置宾语的词是()。

A.吾 B.谁 C.天 11.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比较,古代汉语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 不用()。

A.代词 B.判断词 C.语气词 12.“陈胜者,阳城人也。”这句判断句属于()格式。

A.……者,……也 B.……,……也 C.……者,…… 1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B.被动句中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施事者 C.被动句中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受事者 14.“被”字发展为表示被动的词在()开始出现,但为数不多。

A.战国末期 B.东汉末期 C.唐代末期 15.“财”的含义有误的一项()。

A.“吾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w‘财”指粟米牛羊、衣裳布帛等包括衣食在内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B.“长财七尺三寸。”“财”通“才”,指才能。

C.“有成德者,有达财者。…‘财”指财富。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6.古代汉语书面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分支。

A.以粤语为基础形成的方言古语 B.以明清口语为基础形成的文言文 C.以先秦口语为基础所形成的文言文 D.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17.下面符合《辞源》编撰特点的是()。

A.是以单字为纲、语词为主、兼收百科的大型综合辞书 B.采用部首编排法 C.先说解单字音义,然后说解此单字为首字的词条 D.使用繁体字 18.关于象形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动的图像表达词义,一般用以记录有形可象的名词 B.它是汉字构形的基础 C.有的象形字,采用局部形象表达事物的全体 D.主要分为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19.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是()。

A.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B.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C.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D.若使古之王者如毋有死。

20.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词多义是古代汉语才有的现象,现代汉语中没有一词多义。

B.在单音节占优势的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尤为普遍。

C.多义词内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井然有序的词义系统。

D.分析多义词的词义系统,对准确领会词义,提高阅读能力极为重要。

21.以下各句带点词语属于联绵词的是()。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B.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C.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D.今有一人,人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22.划分词类的根据包括()。

A.词的语法功能 B.词的语法意义 C.词的使用方法 D.词的意动用法 23.下列语法现象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武丁朝诸侯。

B.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C.左右欲刃相如。

D.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24.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A.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B.楚君之惠,未之敢忘。

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5.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肉食者鄙。“鄙”指卑鄙。

B.“牺牲玉帛。…‘牺牲”指舍弃。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指又一次。

D.“必以情。

‘情”指实际情况。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26.请对《说文解字》进行简介,包括撰者、体例、价值、缺点等。

答:(1)《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撰写,是我国第一本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2分)(2)该书15卷,正文收字9353字,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把所收字分为540部,基本上按照小篆字形系联。(2分)每个字的解说,先列本义,然后分析字形结构。字音标注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用“从某、某声”,一是用“读与某同”或“读若某”。(2分)(3)《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分析字形结构,解说字的本义,对了解与掌握上古字义很有帮助。它析字以小篆为对象,成为辨析古文字、研究汉字的基本文献和重要工具书。(2分)(4)《说文解字》的缺点表现在:某些字形的解析不够准确;

部首众多,检索稍有不便。(2分)27.古今词义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答:古今词义的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

(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分)有词义变化显著的,比如“去”的古义一般指离开某地,今义恰好相反,“去”指到某地去。(1分)词义变化微殊的,如“勤”古义指辛苦、辛劳,与“逸”相对,今义指勤快、努力工作,与“惰”相对,古今义差别很细微。(1分)(2)词义范围的差异。(1分)词义扩大。比如“河”,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一般河流用“水”来表示。(1分)词义缩小。上古汉语“臭”泛指一般气味,包括香气、秽气,读作XIU。后来词义缩小,由泛指一般气味,到专指秽气。读作chou。(1分)词义转移。“涕”,先秦“涕”指眼?目,不指鼻涕。后来词义转移,“涕”表示鼻涕义。(1分)(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1分)词义褒贬的差异。如“爪牙”,现代义指帮凶、走狗,有种憎恶的感情色彩,是个贬义词;

而古代义指武将、猛士,是个褒义词。(1分)词义轻重的差异。如“怨”,古义重,指怨恨;

今义轻,指埋怨。(1分)四、翻译题(共20分)28.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日:“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日:“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答:①赶着车回到齐国,早晨就求见孟尝君。②孟尝君对他这么快回来感到奇怪,③穿戴好衣帽来接见他,说:“债都收完了吗,回来怎么这么快呀?”冯谖回答说:“收完了。”④孟尝君问:“用它们买什么回来了?”⑤冯谖说:“您说‘看我家缺少的东西来买’,我个人想,您宫中囤积着珍宝,狗马充满了外厩,美人站满了堂下,您君家缺少的东西只有义罢了。我私下为您买了义。”⑥孟尝君问道:“买义是怎么回事?”⑦冯谖回答说:“现在您有小小的封地薛,但您不把那里的百姓当作自己的子女来抚爱,⑧却趁机用商贾的手段从他们身上取利。⑨我私下假托您的命令,把债赐给了那些百姓,于是就烧了那些债券,百姓都称颂您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义的方法。”⑩孟尝君不高兴了,说:“好吧,您休息去吧。”

第二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古文标点错误的类型主要有断句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误。

2.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3.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

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岳阳楼记》属于杂记类;

《欧阳生哀辞》属于哀祭类。

6.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仄、讲究用典。

7.律诗的对仗是指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

工对是指用同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

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借用该字其他意义或与该字同音字的意义对仗。

二、解释字词(30分)(一)说明下列句中大号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每字1分,共10分)8.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

9.大王失职人汉中秦民无不,限也。

恨:遗憾。

10.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末:工商业。残:祸害。

11.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

12.世之有稳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穰:灾年。穰:丰收年。被:遭受。

13.亡不越竞,反不讨贼。

竞:边境。

(二)说明下列句中大号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每字2分,共20分)14.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副词,只。是:指示代词;

这。

1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6.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以(封):介词,表对象。是:代词,这。(君)之(不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7.(项)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副词,仅。

18.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于(此):介词,表处所。(欲其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诸:“之乎”的合音词。

19.其后;

汉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以:介词,表原因。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每词2分,共10分)20.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规矩:用作动词,使用规矩。

21.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友:意动用法,当作朋友。

22.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朝:用作动词,上朝。

23.今瞰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归:使动用法,使(之)归于(农)。

24.太尉笑且入,日:“杀一老卒,何甲也?” 甲:用作动词,穿铠甲。

四、给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10分)2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答: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五、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10分)26.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别、觉,入声。看,平声。

答:

六、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27.颜渊、季路侍。子日:“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答:①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②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同使用,④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⑤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⑥不宣扬自己的功劳。”⑦子路说:“希望能听到您的愿望。”⑧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⑨使朋友能够信任我,⑩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2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答:①齐景公向孔子问政。②孔子回答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③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④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第三篇:202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

202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 一、填空(20分)1.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2.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于奏疏类;《陋室铭》属于箴赞类。

3.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

他把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4.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句八组成;

分为四联。

5.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平声;

“仄”是指仄声 ;

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和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

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要对仗;

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10分)7.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人骨髓。

怨:恨. 8.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爱:爱戴. 9.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 10.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色:脸色. 11.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亡:逃亡.反:返回。

12.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农业生产. 13.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穷:困窘. 14.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劝:受到勉励. 15.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 三、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词性、意义或作用(20分)1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无定代词,没有谁. 17.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

夫:指示代词,那. 1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竟:副词,最终. 19.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0.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是:指示代词,这。

21.太后之色少解。

少:副词,稍微。

22.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胜)于(人):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取)于(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3.以吾--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吾):介词,表原因。(吾)以:动词,任用或认为。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0分)24.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

“饮食”是使动用法。使....饮食。

2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奇”是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6.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饮”是使动用法。使...饮。

27.一营大噪,尽甲。

“甲”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铠甲。

28.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友”是意动用法。当作朋友。

五、给下列古文加上标点符号(10分)29.孔子游于匡卫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慑子路人见日何夫子之娱也孔子 日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庄子·秋水》)答:孔子游于匡,卫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慑。子路人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庄子●秋水》)六、标出下列律诗的平仄,平仄不合处画圈,并说明有无三平调和犯孤平(10分)30.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 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别、觉,人声。看,平声。

答:

这首诗没有三平调和犯孤平。

七、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31.仲尼居,曾子侍。子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日:“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答:孔子坐着,曾子陪伴他。孔子说:“先王有一种最高的关键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民众因此和睦,君臣上下间因此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从坐席上站立到一边说:我曾参不聪明,怎么会知道它呢?”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你再坐下吧,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包括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自己应该爱惜,不敢毁伤它,这便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身处世,实行道义,在后世扬名,从而使父母光荣显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奉事父母开始,以奉事君主作为继续,修身处世能够忠孝两全就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第四篇:203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203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16分)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

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2.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词义程度、词义范围、词的感情色彩三个方面来考察。

3.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4.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5.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二、解释句中黑体字(34分)(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20分)6.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垮台;

死亡。

7.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亲:新;

亲自。

8.卸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日:“余病矣!” 病:受重伤;

生病。

9.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

奉命。

10.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

责任。

11.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国:国都;

国家。

1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

保卫。

13.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

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

14.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

揭发。

过:访问;

经过。

(二)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c14分)15.骖鲑于木而止。

木:树;

本义。

16.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

引申义。

17.中御而从齐侯。

御:驾车;

本义。

18.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本义。

19.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

本义。

20.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益:增加;

引申义。

2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城:城墙;

本义。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问题(30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18分)22.逐之,三周华不注。

周;

名词活用为动词;

绕圈。

2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私;

名词活用作动词;

偏爱。

24.晋侯饮赵盾酒。

饮;

使动用法;

使……饮酒。

2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

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26.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美;

使动用法;

使……美。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12分)27.夫晋何厌之有!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8.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寡人。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29.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0.微斯人,吾谁与归!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1.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2.无乃尔是过与? 尔。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33.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乎公日:“善哉!” 答:

第五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指事、会意、形声、象形、转注、假借。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7.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此外,该书收录的字头属于小篆字形。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檀”、“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礼、与、后。

9.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是判断句。

10.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不但可以通过_于、为等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见字表示被动。

1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

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2.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3.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 (一)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

国家。

2.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说:高兴;

说话。

3.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

河流。

4.是女子不好。

好:漂亮;

与“坏”相对。

5.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

责任。

6.孟子去齐。

去:离开;

去往。

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

保卫。

8.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男子;

女性的配偶。

怜:疼爱;

怜悯。

9.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讨厌。

10.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错:放弃;

错误。

11.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

死亡。

12.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

景色。

13.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日:“余病矣!” 病:受重伤;

生病。

14.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

奉献或信奉。

1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

国家。

16.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亲:新;

亲自。

17.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反:返回;

反对。

18.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f献上,信仰。

19.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

责任。

20.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

死亡。

2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

保卫。

2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

揭发。

过:访问;

经过。

23.人幄中闻酒臭而还。

臭:气味;

不好的气味。

24.秦氏有好女。

好:漂亮;

与“坏”相对。

25.薛谭乃谢求反。

谢:道歉;

感谢。

26.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写:句中指描画;

今义指书写。

27.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惜;

喜爱。

28.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批评;

诽谤。

29.罢师而去之。

去:离开;

前往。

30.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倒下;

死亡。

3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丈人:老人;

妻子的父亲。

3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

揭发。

过:访问;

经过。

3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

说话。

34.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

景色。

35.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

河流。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骖結于木而止。

木:树;

本义。

2.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

引申义。

3.中御而从齐侯。

御:驾车;

本义。

4.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

本义。

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引申义。

6.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早些时候;

假借(通假)义。

7.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观察;

本义。

8.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奉:捧;

本义。

9.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

引申义。

10.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

本义。

11.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益:增加;引申义。

12.出跳乎井干之上。

干:栏杆;假借义。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及:追赶上;本义。

14.故不能推车而及。

亡:消亡;引申义。

15.故不能推车而及。

及;

追赶上;

本义。

1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城:城墙;

本义。

17.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

本义。

18.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骄;

通“矫”,矫正;

通假义。

19.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

引申义。

2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亡:消亡;

引申义。

21.今也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辅佐,辅助;

引申义。

22.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观察;

本义。

23.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

引申义。

2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亡:消亡}引申义。

25.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监:监视;

引申义。

26.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I本义。

27.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城:城墙;

本义。

28.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

引申义。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问题 (一)指出下列句中哪个词具有词类活用的用法,并说明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泳。

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

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

扰乱。

3.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

使……来。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4.大天而思之。

大:意动用法;

认为……伟大。

5.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眼睛示意。

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

7.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

使……收到惊吓。

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

命名,起名字。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动用法;

使……强固。

贫:使动用法;

使……贫穷。

9.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二心)。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1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美:使动用法;使....美。

12.逐之,三周华不注。

周:名词活用为动词;绕圈。

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私:名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14.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子:意动用法;

把……当作子女。

利:名词活用作动词;

谋取利益。

15.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

使……活。

1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

游泳。

1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

使……成为边邑。

18.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

19.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

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

扰乱。

20.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

使……来。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21.大天而思之。

大:意动用法;

认为……伟大。

2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泳。

2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动用法;

使……强固。

贫:使动用法;

使……贫穷。

2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眼睛示意或看。

2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

26.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

使……受到惊吓。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命名,起名字。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夫晋,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代词宾语前置。

5.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6.先君之好是继!先君之好。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7.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8.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1.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12.姜氏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13.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14.吾谁欺?欺天乎?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5.之二虫又何知? 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6.微斯人,吾谁与归!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7.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己,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9.敢问何谓也? 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0.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尔: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2.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2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4.姜氏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6.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7.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9.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0.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1.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代词宾语前置。

33.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答: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答:

4.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答: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共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