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组织部长言论:以党建“软实力”引领开发区发展[五篇材料]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130-947196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3-14 16:23: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组织部长言论:以党建“软实力”引领开发区发展

组织部长言论:以党建“软实力”引领开发区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离不开党建引领,只有将党建融入开发区中心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全域统筹、全面融合、全方位提升。

融入前沿,园区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始终把党的建设与开发建设“一体共建”,将堡垒筑在一线、让干部拼在一线、让党员冲在一线、让党旗飘在一线。在营商环境打造中发挥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汇聚发展动能,破解发展难题;

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党建联盟平台作用,实现党的建设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推进组织共建、基层共治、资源共享,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自贸区建设中攻坚克难,创新“政关企+党群团”党建互联新模式,以党建红色“主心骨”助推苏州自贸区改革创新。

融合创新,中心聚焦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彰显检验高质量党建。聚焦项目重点、攻关难点、改革热点,依托产业园、楼宇等载体,积极实施“行动支部”工作法,推进政务服务下沉,破解“放管服”改革难题。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做大做强“楼宇党建”“自贸区党建”等新兴业态党建和新社会组织党建,为企业发展争取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融汇资源,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的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建为“粘合剂”,整合起一切有利于基层治理的有效资源,着力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全周期管理,打破体制、隶属、级别壁垒,推广“党员联户”“楼道微自治”等做法,把党建重心下移,把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机贯通。深耕“红色管家”责任田,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通过整合资源、服务社区、培育文化,搭建基层党建“三级工作体系”,形成“民意收集、响应处理、跟踪督促、评估评价”工作闭环,实现“问题在基层发现、困难在基层解决、政策在基层落实、文化在基层生长”。

第二篇:组织部长言论:以党建“四个维度”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部长言论:以党建“四个维度”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苏州高新区坚持从“四个维度”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固本培元、赋能加油、凝心聚力。

坚持政治引领,把党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推动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常态化机制,梳理排定23项赶超指标任务,“技术进出口”“不见面备案”等7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列为全国经验。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心。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交流研讨、苏州“三大法宝”实境教育等20余场学习活动,组织企业出资人、党务工作者赴南京、无锡等长三角城市开展学习培训,引导企业党员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推动红色文化繁荣繁盛。高起点打造区级党群服务中心,高品质推进线上线下“政治信仰空间”建设,高标准布局初心公园等“海棠花红”先锋阵地集群,在全社会广泛凝聚“跟党一起创业、跟党一起奋斗、跟党一起圆梦”的共识。

坚持组织引领,把党的根基筑得牢牢的。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持续扩大“两个覆盖”。持续巩固“党支部建设规范年”成果,深化开展“党支部建设过硬年”活动,扎实开展“两新”党组织覆盖“扩量提质”双百行动,创新推行党支部分类定级、星级管理模式,抓好企业党支部“对标补短”和“晋位升级”。着力建强“两支队伍”。选优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和专职党务工作者“两支队伍”,建立专职党务工作者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履职能力水平提升工程,提高党务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培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党员职工的主心骨。切实发挥“两个作用”。出台《苏州高新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勇担防疫责任十项行动指南》,发起“两新”同心、战“疫”同行的倡议,成立120多个企业疫情防控行动支部,引导广大企业党员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站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的“第一岗”。

坚持发展引领,把服务本领夯得实实的。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点燃党建惠企“红色引擎”。协同做亮“苏州最舒心党建最暖心”红色营商服务品牌,出台苏州高新区党建惠企“十条”,实施“党建先锋在企身边”行动计划,开展“党建惠企营商环境看新区”活动,用党建温度助燃发展热度。搭建村企联建“红色心桥”。深入开展“万企连万村共走振兴路”村企联建结对行动,聚焦“六联”任务,实现全区保留行政村和部分重点企业党组织结对全覆盖,开展“党建惠农云上赶集”等活动,推动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筑造人才服务“红色磁场”。深化开展人才企业党建“沧浪初心”行动,成立全省首个院所平台党组织联盟(苏州科技城大院大所党建联盟),率先发布大院大所党建工作标准体系,推动党组织组织力转化为引才生产力、育才续航力和留才吸引力,释放暖心惠企“党建红利”,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百米”。

坚持示范引领,把标兵风采燃得亮亮的。抓典型教育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党凝聚人心的重要法宝。形成影从云集的雁阵效应。充分发挥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周新民等“领头雁”的经验优势、能力优势和威望优势,创新打造“两中心一研院”(党支部书记孵化中心、周周开讲直播中心和高新区“两新”党建研究院),持续提升周新民党建工作室的品牌效益和品牌效应。彰显榜样典型的硬核担当。大力弘扬“团结、拼搏、务实、争先”的苏州高新区精神,广泛宣传高新区老一辈党员干部“拓荒牛”般的先进事迹,积极倡导劳模、工匠和企业家精神,持续实施“先锋群像”培育工程,切实发挥红色企业家和劳模党员的带动作用。掀起大干快上的奋斗热潮。深入开展“走看学做比”活动,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带和责任区,鼓励企业党员立足岗位、聚焦问题、主动作为,敢于“过招”、勇于“亮剑”,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以党建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以党建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捐资助学先进地区”“襄阳市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考评优秀单位”“保康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县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近年来,保康县教育局坚持“以党建促发展,抓发展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三大工程”,以党建引领全县教育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施“双创”工程,固教育发展之本

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石。从202_年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实施和深化“双创”工程,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全面彰显,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稳定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创建。以建强“五个要素”、提升“五个功能”、推进“五强创示范”为重点,以推动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坚持突出“四抓”,全面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抓组织覆盖。设置基层党组织86个,选强配齐总支(支委)班子,实现了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夯实了组织基础。抓整改提高。采取班子成员包保、实地督导等有效措施,集中时间对软弱涣散基层学校党支部进行整顿,着力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全县基层学校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抓示范创建。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创建工作思路,确定县实验小学等5个首批“五强创示范”示范点。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联系点,指导示范点开展对标创建。抓巩固深化。在建好示范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采取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创建的方式,202_、202_年,先后又有41个基层学校党组织创建成为市、县级示范基层党组织。

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党员”创建。保康县教育系统在岗职工2173人,党员82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县教育局以争当师德楷模、学习楷模、育人楷模、守纪楷模、廉洁楷模,争创“十星级文明党员”“党员示范岗”为抓手,全员开展对标创建活动。先后有520多名党员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党员”,250多名党员被授予市、县级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涌现出乔永斌、崔德丽、杨维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实施“双培养”工程,强队伍建设之基

队伍建设是根本。保康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抓住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这两批中坚力量,从202_年开始,着力实施“双培养”工程,致力于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打造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职业操守、有教育情怀、有发展能力的精英骨干团队。

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保康县通过实施骨干教师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已培养襄阳隆中名师名校长21人,保康名师名校长35名,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531名。各基层学校把这些骨干中的非党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采取组织培养、党员帮扶、跟踪考察等有效措施,帮助这些非党骨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党的认识,鼓励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地把非党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三年来,中国好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阮班琼,周孝钢、董艳等20多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实了党员队伍的骨干力量。

着力把党员培养成教学、教研和管理骨干。“党员教师要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动作用,首先自己必须是教学骨干,是岗位能手。全县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强,每个党员教师自己先成为教学骨干,再带动一名普通教师,就有三分之二多的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了。”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孙代文多次这样强调并致力于落实。全县各中小学把优秀党员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给机会、压担子、搭平台,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培训、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等措施,指导帮助其专业发展。目前,21名隆中名师名校长中,有20人是党员;35名县级名师名校长中,100%是党员;531名省市县骨干教师中,70%是党员。

??施教育惠民工程,应人民群众之需

教育惠民是民生。保康县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布局,先后调整了城区、歇马镇和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所,全县幼儿园达到27所,实现了每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高于国家要求的202_年达到85%的目标,被襄阳市教育局授予“突出贡献奖”。202_年以来,投入3.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11.8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7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5.2万平方米,配备学生课桌椅18936套,全县中小学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配备率、学生宿舍楼内洗浴率、如厕率、班班通配备率和宽带接通率均达到100%。202_年,保康县“全面改薄”工作专题片《最美风景在校园》在教育部展播。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98分高分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2_年撤并县二中,在全县形成一普一职的高中办学格局,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得到优化,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2%。县一中创建为襄阳市示范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上规模、增能力、强特色”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技能人才,创建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_年新建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补齐了全县教育体系上的短板。

深化生本教育改革。从202_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推行以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五大模块”为载体的“生本教育”改革,经过五年的试点研究、全面推进、优化改进和研究深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全县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本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多年,全县高考上线率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202_、202_年分获襄阳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县中小学生300余人次在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6.6%和98.1%。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含特殊教育)、高中教育等各个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政策。严格执行各项资助制度,精准严把对象来源关、对象比对关、政策标准关、资金发放关、档案收集关等,做到学生信息不错一人、发放标准不少一分、操作过程不少一环、过程资料不缺一样。202_年以来,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资助资金3658.8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6943人次。同时,积极拓宽社会资助渠道,争取和动员东风康明斯集团、康兴化工集团等县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一批企业家、爱心人士,筹集各类社会资助资金6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363人次。全县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

第四篇:组织部长言论:锻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组织部长言论:锻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干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锻造一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更加精准有效的考核推动干事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用好考核结果,解决突出问题。组织部门要对照干部政绩考核新精神新要求,以“加减乘除”法推动考核更加精准科学,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和激励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攻难关。“加”就是加亮点,锁定重要领域、关键部门,强化品牌培育,推动各地各部门抓示范、创特色。“减”就是减内容,坚持考少考精考重点,全面对标综合考核体系,精准设置支撑性指标,大幅度削减部门常规性内容,切实让考核“松绑”,减轻干部“迎考”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乘”就是乘效应,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定等次,发挥好县区高质量发展主阵地、部门高效能服务主攻手作用,强化结果运用,放大贡献度考核的综合效能。“除”就是除壁垒,破除考用脱节、考用“两张皮”现象,把考核结果嵌入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促进考事与考人紧密结合,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以更加精准科学的选任推动功能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作为组织部门,要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树立选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干部的用人导向,让攻坚克难、干得出色的“闯将”“干将”有舞台、有奔头,让“我抓了什么,做成了什么”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把知事识人的功夫下在平时,坚持主动走出去、走下去,变“人来谈”为“我去听”“我去看”,全方式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综合运用考核考察、巡察审计等成果,抓住关键素质、个性特征精准画像,科学评价班子运行质态和干部现实表现。全面分析不同地区、单位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特点,重点围绕县区园区主导产业、市直部门主要职能、国有企业主营业务,统筹考虑个体与班子、专业与经验、经历与能力等因素,把优质干部资源向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集聚,着力优化领导班子整体结构,提升整体功能。

以更加精准有力的培养推动本领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实践中锤炼提高干部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组织部门要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激发干部实干担当的“源动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教育主阵地,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促进学习的政治热情转化为自发的内生动力。要坚持在重大政治任务中、在火热社会实践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到基层磨砺、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培养链条,让干部在一线火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要坚持以战略眼光强化年轻干部的储备、培养和使用,拓宽源头活水,培养提升“七种能力”,大力选拔使用经过重大斗争、重大任务锤炼的优秀年轻干部,为推动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夯实基础。

以更加及时有效的激励推动担当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组织部门要用好用活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以更加有效的“硬”措施、“实”举措,帮助干部卸下包袱、甩开膀子专心干事。充分释放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政策“红利”,加大职级职数使用力度,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突出实绩导向,不搞“时间久、自然有”,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畅通职级晋升通道,让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强对受到处分或处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跟进掌握其思想动态、工作表现;

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稳妥推动被问责和受处分影响期满、符合有关条件、堪当重任的干部合理使用;

深化新任职干部“五必谈”机制,落实好公务员及时奖励《办法》等,以有强度的激励和有底线的包容,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第五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国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鲜亮的政治底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高校党委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要求,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是高校党委的首要政治责任。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校党委要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把好大局,教育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形成高度自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带领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警觉,坚决与各种政治信仰不牢靠、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方向有偏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作斗争。

(二)强化思想引领,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是保持高校团结统一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党员师生理论学习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夯实铸魂育人主渠道。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阻击各种错误思潮渗透。通过教育武装,使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的政治信仰和实际行动。

(三)强化方向引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关乎高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根本问题,关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重大使命,必须牢牢把握、坚定不移,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这就决定了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党委履行把方向、管大局的职责,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四个服务”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保持和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四)强化组织引领,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组织引领,首先要抓好党委建设这个龙头,要强化政治担当,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切切实实把高校这列“火车”带起来;要把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重心,持续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和基本能力建设,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质量、加强后进支部转化变量,真正使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强起来;要扭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创新载体,搭建平台,让党务工作者增底气、强本事、有舞台,让广大师生党员作表率、立标杆、当头雁,以积极作为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好、执行好、落实好。

(一)明确管什么:坚持党委全面领导。

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领导,关键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落实:

一是坚定落实党管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好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中的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面向,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定落实党管意识形态。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主渠道”的育人优势;加强阵地管理,建强高校融媒体平台,坚决阻断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言论发声的渠道,筑牢建固意识形态的安全防线。

三是坚定落实党管干部人才。

坚持科学培育和选人用人,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做好干部人才发展规划,拓宽干部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打造合理的高素质干部人才梯队;坚持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能力培养双管齐下,促进年轻干部成长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厚爱与严管结合、激励与约束并举,推动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党委班子凝心聚力抓人才工作,要特别注重与高端人才诚交、深交朋友,并为其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四是坚定落实领导改革发展。

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切实扛起领导学校改革发展的责任。坚持抓改革促创新,围绕学校近期和中长期奋斗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全力落实,不断增强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大力强内涵提质量,着力提升引领内涵建设的本领,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优势;落实促和谐保稳定,牢固树立依法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二)明确怎样管:坚持党委集体领导。

必须明确,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党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必须坚持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是健全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委(常委、全委)会以及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的决策范围和议事规则,提高议大事、谋大事的素质能力。二是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和议而不决。讨论决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师生切身利益等“三重一大”事项,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沟通酝酿,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三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党委集体决定的事项,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个人无权改变。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工分头落实,积极主动、勇于担责,杜绝决而不行、推诿扯皮。四是健全完善相关具体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无缝隙、无缺位、无死角。院系党组织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与行政共同决策院系重要事项,共同负责落实院系各项工作任务,把好政治关、方向关。

(三)明确谁来管:坚持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相统一。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一方面,党委领导是校长负责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障,校长负责的核心是对党委的决策负责,校长负责的真正落实要靠党委的坚强领导去推动。另一方面,实行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重要基础,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本身就是党委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既要通过校党委的领导职责得到具体体现,也要通过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得以落实,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全面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在党委的支持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通过校长办公会议等具体途径,研究提交党委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落实党委的决议和部署,保障党委的各项决定全面贯彻落实。

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要建强政治组织,加强政治教育,做好政治动员,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其内在的组织整合和外在的凝聚能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高校贯彻落实。

(一)持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一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坚持利用好组织生活会制度、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推动制度落实常态化,促进每一名党员自觉形成“政治生物钟”。二是一以贯之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常抓不懈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政治警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斗争精神,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二)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一是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要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不断强化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建立和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主动适应高校管理模式、办学形式、教学科研实际的新发展、新变化,加强探索在新型教学机构、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等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面覆盖。要特别注重深化拓展学生支部建设,推进党建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科学研究和社团建设、公寓生活的全过程,通过与教师支部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提升学生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让学生支部在学生工作中扛大旗、唱主角。三是强化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标准+责任”的党建工作体系,大力推动支部工作的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三)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一是严格选任标准。

要细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标准和条件,确保把党性观念强、业务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的党员骨干教师和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品学兼优的党员学生选拔为党支部书记。二是压实政治责任。要求党支部书记在带头履行好基本职责的同时,自觉把工作重点聚焦到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推进中心工作提质创优上来,努力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培养培训。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后备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及时把政治素质好的教师骨干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素质好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学习骨干,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人才支撑。

(四)培养发挥时代先锋作用的党员队伍。

一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

科学设计师生入党教育培养体系结构,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吸收思想先进、行动积极并得到师生公认的优秀积极分子,在源头上保障党的组织肌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是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围绕“双培养”机制落实,创新抓手、载体和举措,使之成为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三是加强新生力量培育发展。引导帮助青年学术骨干、学科(专业)带头人、拔尖领军人物和优秀学生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及时把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吸收入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四是坚持从严党员日常管理。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党建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确保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严”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落细。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担当。

一要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担当好、坚决落实好。二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将每个方面、每一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抓实党委这个关键主体。

一是构建“大党建”格局。

坚持党委、书记、有关部门和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党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健全责任体系。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既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又落实好纪委监督责任;既落实好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又落实好班子成员党建、业务“两手抓”。三是加强督导考核。严格基层党建责任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述职评议与实地考核相结合,考准履职情况,列出问题清单。通过考核传导工作压力,推动问题解决。

(三)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

一是拧紧思想“总开关”。

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狠下功夫,做到入脑入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坚持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使铁的纪律内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我遵循和行为习惯。三是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推进监督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贯通,使各项监督制度形成合力,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四是用好问责这个利器。建立健全内部问责长效机制,坚持从严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使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以严格问责唤醒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

组织部长言论:以党建“软实力”引领开发区发展[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