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实”“融”“强”“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为扎实推动试点工作,开州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胆探索,从“实、融、强、新”上下功夫,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成风化俗”的目标任务,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州路径”,有效打开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举措与成效
(一)突出“实”,建立“3+n”运行机制。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三级书记“带头抓”,资源实行“大整合”、阵地实行“全覆盖”,建成“1+40+123”的三级文明实践体系,三级书记带头当好“第一宣讲员”,打造“领导干部宣讲团”“理论专家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三大宣讲团,推动理论宣讲进基层。积极推广使用市委宣传部统一开发的“一云四屏两播”(“一云”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四屏”即电视屏、手机屏、电脑屏、户外大屏,“两播”即应急广播和校园广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
(二)突出“融”,打造“1+6”推进平台。“1”即建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即建设6大平台。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党员电教中心、道德讲堂、梦想课堂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
依托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
依托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
依托科普基地、科普大篷车等,建立科普服务平台;
依托文化活动广场和体育在线惠民服务平台,建立健康服务平台;
依托公共文化物联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广播村村响、区融媒体中心等载体,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媒体平台。同时,打破“各自为政”的阵地壁垒,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设点布局广泛灵活,工作平台互融互促,充分发挥了各类平台载体综合使用的效应,切实做到了“一个中心、n点辐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各镇乡(街道)整合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服务中心等场所,根据各自经济状况、阵地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所40个。各村(社区)依托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健身活动广场等阵地资源,结合村史村情、村风民俗,打造主题鲜明、各具亮点的文明实践站123个,为群众在家门口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稳定场所和便捷服务。
(三)突出“强”,建立“3+12+n”志愿队伍。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区委专职副书记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副总队长;
乡镇(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担任分队长,副书记、宣传委员担任副队长;
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小队长,村(居)委会主任担任副队长。同时配置政策理论宣讲、助学支教、扶贫帮困、法律服务、人才培育、生态环保、技能培训、卫生健康、文化服务、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科学普及12支常备队伍。各镇乡(街道)、村(社区)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和心系乡土、热心公益的新乡贤以及“五老”人员、身边好人等组建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如打造“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老兵志愿服务队”“农技服务志愿队”“乡贤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等6支品牌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爱心帮扶、农技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送到基层、送进社区、送进千家万户。
(四)突出“新”,抓好“6+”实践活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六做”6项任务,突出宣传宣讲、评比评议、帮扶帮助、乐民惠民、整治整顿等实践形式,形成“刘帅精神代代传理论宣讲”“典型示范”“移风易俗”“快乐星期六文化惠民”“明德帅乡”“红黄双十条协商议事”等特色品牌,充分挖掘这些活动品牌的创新点、闪光点和群众需求的结合点,使之更加贴合群众需求,彰显鲜明特色。同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有机融合,培育形成了“百名党员能人进百村”活动,“快乐星期六”文艺志愿者进村入院,“百镇千村万户”农村环保大宣讲,“孝亲、爱子、尊师、敬老”传统文化讲座等特色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在群众当中,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以“道德讲堂”和“明德广场”为阵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在情理交融中接受真理、在潜移默化中凝心聚力。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载体,通过开展“开州大舞台”“广场舞展演”等文化系列活动,把政策理论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在春风化雨中传播了党的声音。充分发挥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优势,搭建“微课堂”,开展“微宣讲”,实施“微传播”,采取“线上+线下”“宣讲+文艺”等多种形式,通过领导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启示经验
(一)组织机构是基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首先必须要抓好总体设计,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成立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构架,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亲自谋划。其次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实践中心落实统筹协调、规划制定、经费保障和考核督查等职责;
实践所落实队伍组建、活动承接、人员培训、活动策划、督查考核等职责;
实践站落实群众需求采集、队伍组建、项目策划、群众参与、效果评价等职责,各级组织机构实现规范高效运行,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精准有效落地。
(二)队伍建设是根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明确提出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的工作运行机制,这为破解群众工作“没人做、不愿做、不会做”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也跳出了“一说加强基层就加钱加人”固有逻辑。一要建立精干高效的工作队伍。实践中心、所、站按照“531”模式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做的问题。二要建立阵容强大的志愿者队伍,广泛组织党员干部、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做志愿者,动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为服务基层群众、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全新路径,创造广阔空间。
(三)活动项目是关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须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农村和城市工作重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策划群众愿意参加、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讲、传、评、帮、送等实践形式,让群众既可以听,又可以讲,还可以演,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把文明实践力量沉下去的目标,真正形成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四)体制机制是保障。体制机制管长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是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多久”的根本性问题。在试点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健全统筹协调、队伍培训、群众参与、志愿嘉许、经费保障、活动评价、监督考核等七项工作机制,形成实践中心统一调度,各部门服从统筹、加强配合,基层所(站)搜集需求、安排计划、配送活动、派发指令、联络师资、组织实施的运行模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精准落地。
(五)破解难题是目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需要破解如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更贴近群众、如何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如何打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如何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等难题。实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在于如何精准有效破解难题,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做成最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第二篇:突出“实”“优”“强”“新”,推动民政工作争先进位
突出“实”“优”“强”“新”,推动民政工作争先进位
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局
202_年以来,经开区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全力推进经开区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民生保障体现“实”。
着力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新修订的《江苏省低保工作规程》,重点落实好“单人保”、就业成本抵扣、收入豁免、缓退渐退等政策,为452户594人城乡低保对象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特困供养人员认定工作,强化分散供养人员的照料服务,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为92名特困对象织密了保障网。认真落实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急难型、支出型临时救助运行机制,增强救助时效性,让社会救助更具温情。认真做好“两残对象”审批服务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为1699名生活困难残疾人和1019名重度残疾人落实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积极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建成经开区第一家标准化“德康驿站”,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行,为精神障碍对象提供康疗服务。
不断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为解决当前一些群众救助申请困难甚至救助无门的问题,依托各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平台,建立统一受理窗口,为遭遇急难问题的群众提供“绿色通道”,切实做到“求助有门”。二是进一步完善预警监测主动发现机制。深化“网格+社会救助”功能,把存量救助对象的访察、新增救助对象的发现等纳入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返贫监测预警体系。公开区、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提供政策咨询,接受投诉监督,确保救助服务的畅通性和有效性。三是是建立经开区社会救助服务联盟,整合各工作机构、社会爱心社会组织救助力量,加强了社会救助工作协同,增强了社会救助工作合力。组织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为近60位困难群众实现了心愿,解决了生活困难。
二、养老服务体现“优”
优化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202_年、202_年横山桥省庄老年公寓和横林镇敬老院完成公建民营改革,实现了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管理运行的大提升。深入推进医养融合,横山桥和横林两家养老机构内部设置护理院和医务室,经开区福利中心和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经开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5%以上。
推动居家养老质效提升。加强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政策宣传,指导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做好符合条件老年人思想工作,确保应享尽享,目前经开区居家上门服务对象已达9800余人。回应群众呼声,结合户籍在经开区实际居住在市域其他区养老机构的特殊情况,结合常州市政府文件精神研究出台政策口径,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研究制定了《常州经开区养老服务第三方考评办法(试行)》,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监管。着力推进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集居家、日间照料、托养为一体的养老综合体,目前横林镇、横山桥镇利用现有养老机构平台、戚墅堰街道利用原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到位,潞城街道选址潞城花苑社区建设“睦邻中心”养老助残儿童关爱综合平台,服务面积400平方,目前已建成投运。结合城市老小区改造,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为300户为困难、高龄来年人家庭实施助老改造,大幅提高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生活便利度。
三、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体现“强”
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202_年实施困难净儿童精准排查,对经开区30010名未成年人进行全面入户排查,建立困境儿童信息库,并认真做好困境儿童动态管理及保障工作。在全面排查困境儿童基础上,建立了“五色管理”机制,今年将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困境儿童进行常态化保障服务。
加强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队伍建设,对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进行了全面梳理,建立名册,下一步结合村社区干部培训,组织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进行业务培训。推进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在华丰社区初步建成潞城街道“儿童关爱之家”,并由第三方运行,目前已经依托平台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走访、心理疏导、家庭指导等服务活动20多场次。结合中央和省、市通知精神,建立常州经开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协调机制。以横林镇横林社区“护花奶奶”顾明珠同志为标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爱心老同志的作用,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纳入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常态长效。联合区检察院、法院、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团委、妇联、残联等多部门成立“益起来”未成年人成长护航团,共同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基层社会治理体现“新”
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一是圆满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做到了“严、快、稳、实”,新一届村(社区)干部队伍实现了学历提升、女性比例提升和年龄下降,班子结构明显优化,换出了新气象。二是认真做好村社区换届后续工作,村(居)下属委员会全部设置到位,所有村社区都按要求选举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指导修订完善村(居)务公开目录、依法履职和协助政府主要工作事项“两份清单”。三是全面开展村社区干部培训,配合组织部举办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提升新一届村(社区)书记履职能力。组织开展经开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班和经开区村社区干部业务提升培训班,提高了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本领和服务群众能力。
优化城乡社区治理。大力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在202_年完成潞城街道5个村撤村建居基础上,202_年又接续完成丁堰街道4个村撤村建居,实现了城乡华丽转身。落实常州市《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创新,遥观镇勤新村“初心茶社”凝聚党群价值共识入选江苏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典型案例,丁堰街道蓝珊瑚社区“智慧社区”建设、横林镇青司塘村“赵书记”调解室等基层治理创新品牌得到上级表彰和肯定。平安法治和谐示范点创建工作,目前经开区共有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市民主法治示范点49个。
五、对上级民政部门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对经开区民政工作的指导帮助。因经开区202_年管理体制调整后,参与民政工作的同志都为新人,更需要市局各业务处室在业务上的大力指导。受经开区管理体制的限制,一些行政事项恳请市局能够考虑经开区实际情况而进行业务覆盖和帮助,如弃婴儿收养、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殡葬管理执法等。
(二)因受机构限制,经开区不能设立民政局,只是设立一个民政科,建议市局根据市局适度调整对经开区民政年工作的考核,如办公室综合工作等。
(三)因受编制限制,目前经开区社会保障局民政科仅有3名工作人员,很难全面承接民政业务,恳请市局能考虑经开区民政的实际困难给予人力及资源等方面支持。
第三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 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
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各类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按照“8个有”的标准要求,在全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目前共有8个街道、66个社区分别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阵地。成立新时代志愿服务联合会,根据服务“资源清单”,结合群众“需求清单”,常态化开展便民惠民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法律知识、健康养生等内容,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感动**”最美系列评选为引领,推动“**好人”、“潍坊好人”、“山东好人”以及各级各类道德模范挖掘评选活动,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在全区形成了学习典型、宣传典型、争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针对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中社区建设管理难点,以志愿服务形式,推动建立部门、社区挂钩联系制度,重点落实党员干部入户走访、道路街巷“双捡”、创建重点督查等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身份、统一标识、统一要求的原则,参与社区治理,最大限度凝聚创建力量,实现共创共享。
第四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
***社区位于北滨河路,社区面积2.1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963户,5096人。社区以硬件标准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为抓手,大力实施了“强化党建凝心、服务居民贴心、管理社区用心、倾听民意真心、繁荣文化润心”的“五心工程”,构建了“组织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管理全天候、评议全参与、文化共发展”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
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综合办公室、党建室、道德讲堂、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站、青年之家、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使社区达到居民居住安宁、环境优美、生活方便、文化繁荣的新型社区目标。
社区打造党建新格局,将“支部建在片区、小组设在楼院”。对离退休党员实行设岗定责的“能动式”管理,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实行送教送学的“强化式”管理。建立起了“党员教育联抓、公益事业联办、社区治安联防、贫困对象联帮、文明社区联建”的五联党建工作机制,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大党委新格局。
社区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暖民心五项活动。开展以关怀为基础,以关爱为提升的“关怀走访”和对辖区党员、老年人、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的“生日祝福”活动。开展进百家门、解百家难、知百家事、暖百家心的“诉求聆听”和形式多样的、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节日文化”活动。打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要找志愿者”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品牌。使社区成为广大居民信赖的温暖之家。
社区拓展服务新模式,运行一站式办理、一刻钟服务、一揽子居家养老、一标准阳光低保、一家人社区关爱、一支队伍贴心服务的“六个一”服务。
社区以创建平安家庭和平安社区为重点,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将社区划分为13个网络,构建了定格、定人、定责、保稳定的“三定一保”工作机制。建立了楼栋长、网格长、社区服务中心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设立了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论坛,及时掌握舆情动态。组织治安信息员、治安联防员、治安宣传员、保安员、楼道保洁员担当化解矛盾的调解员、社区的信息员、守护家园的治保员,做到流动人口同城化、特殊人群亲情化、重点人群个性化,实现社区综治工作的网格化和精细化。
社区以创新居民自治形式为突破,制定了居民议事九条。采取自愿申请和主动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辖区企业代表等多个层面确定议事居民代表,引导鼓励有议事意愿的居民报名参与。通过发放议题征集表、开通征集热线、设置征集箱等方式,征集社区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居民点题较为集中的事项作为议事会内容。运行居民议事新规则,加大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大家的事大家来办,社区的事居民来办”,充分发挥了居民自治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新时代文明实践汇报材料
新时代文明实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重抓立机制、建阵地、壮队伍、强载体等建设提升,在深化认识中把准定位、在统筹联动中有效服务、在强化责任中推动落实,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以顶层设计提质增效
我们研究部署文明实践各项工作,建立一系列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联络机制。实践所配备专门联络员,与各实践站、点组建联络群,形成联络队伍。实践所实时将最新要求、工作指令发送至实践所、站联络员。实践所、站需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确保工作内容传导全面、快速、准确。建立健全督查机制。我们对各实践站点开展活动情况采取随机抽查、专项交叉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实践站点予以及时跟踪督查,了解相关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引导督促基层实践组织结合文明实践日历序时化、常态化派送“文化套餐”。建立健全“闭环”机制。通过走访群众、观摩活动、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基层群众对于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根据群众“评单”意见及大数据线上分析功能,对实践活动质效等进行研判,建立健全以“百姓下单、中心分单、志愿接单、圆梦销单、群众评单”“五单”工作的精准闭环机制,推动志愿服务群体“多元”、服务时间“常态”、服务方式“互动”。
二、以特色打造强化辐射
微宣讲形成传播矩阵。依托理论宣讲志愿者“30×50孵化”项目,通过微宣讲、微聊会、微党课的形式,每月组织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企业车间、机关校园进行宣讲,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组织开展“草根上讲台
乡音传理论”等宣讲大赛2场,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微宣讲100多场。真实践形成常态长效。在“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总体推进基础上,采用“小切口、大纵深”,把“微实践”作为主要切入点,推进服务群众精准化、便捷化、联片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党员冬训、我们的节日等为载体和契机,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
喜迎二十大”、“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兴乡村”、“传承红色基因
奋进时代征程”、“粽享端午情,共筑同心圆”、“光荣在党50年
薪火相传向未来”、“喜迎二十大
七一心向党”等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多彩课堂”。道德典型形成文明风尚。通过评选“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用好谭港村的“好人园”、光华村光华小区的“好人长廊”宣传阵地,深化文明家庭建设。每季度积极组织“海安好人”推荐评选活动,释放利用“江苏好人”王国章夫妇、涂照凤示范效应。我们上下已形成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
三、以精准服务惠及民生
坚持价值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四维”发力,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满足群众需求。把收集基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切入点,领导班子负责人挂钩村居、联系企业,带头走访困难户。党员干部志愿者定期到挂钩村居、企业访民问需,高效匹配和服务群众需求。推动民生发展。针对关乎民生问题加强甄别、筛选,梳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生问题,探索推行研判沟通、联动服务、工作保障等三项机制,着眼彻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赋能乡村振兴。加强面上工作统筹推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相结合,推动城乡同创、全域共创,让文明实践成为乡村振兴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88
次,受众近万人;为群众圆梦微心愿196条,实现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文明实践工作部署,着力全面做响做精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做优做深文明实践活动“五单”模式,做强做大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做严做实督导考核,奋力推动文明实践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