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儿童少年耐力训练的研究论文(小编整理)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30-899839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2-05 15:27: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儿童少年耐力训练的研究论文

根据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我认为,进行儿童少年耐力训练时,应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加强思想教育

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宠儿,一般均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耐力训练的本身较为艰苦,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对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要经常地反复地进行思想教育,启发自觉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刻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注意选择良好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心理上对儿童少年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减少疲劳;同时,发展耐力素质,最主要是保证机体供氧充分;如在河边、树林、公园或在氧气充分的露天场地等进行训练练习,就能充分保证机体供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时,也要注意尽量不在坚硬的水泥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等。如果长期在硬地面练习,就会使下肢骨的骨化点受到过大、频繁的刺激,易引起过早的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所以,选择环境场地进行训练和练习是不可忽视的。

三、注意呼吸方法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由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屋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不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与动作往往不协调,特别在速度加快时更为时显。所以,要教会他们采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采用“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练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有氧耐力是指心血管耐力而言的。由于儿童少年的心脏血管正处在发育之中,与成人相比,他们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分布较少,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脏的容积、重量都比成年人小,从而心脏收缩力较弱,心脏的每搏出量和每分搏出量都比成年人小。根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这一特点;耐力训练应发展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用以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系统的功能,发展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步提高运动成绩。训练中不宜过早过多地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以免使儿童少年心脏的心肌壁增厚,心肌增强,短时间内成绩会提高很快,但心腔较小,会缩短运动寿命,拔苗助长,训练应从长远观念考虑。五、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

儿童少年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强度不宜过大,必须严格地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为儿童少年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体消耗的氧量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比成年人相对少,紧张练习不能持久,耐力差。同时,在紧张练习时,儿童少年血乳酸含量较少,说明他们无氧代谢能量物质储备较少。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人制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儿童少年在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男女区别对待。同时,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儿童少年会对训练感到厌倦,易引起疲劳。因此,训练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

第二篇:跳绳及耐力训练

《跳绳及耐力训练》说课稿

福清三山中学 何希义 202_-3-12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围绕健康三维观的教学理念,兼顾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检验,结合各种评价方式,促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中悟,并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跳绳项目是一项多数学生较喜爱的体育运动,它不受场地,器材设备的限制,易开展,且适合人群广泛,它能使学生全身得到锻炼,发展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耐力,并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德。而学生们一直认为“枯燥乏味”的中长跑,今年将做为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选考项目之一。练习中长跑可以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的血液循环系统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见,练习中长跑是通向终身体育的捷径。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体能可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原理,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提高耐力的作用;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耐力、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使70%左右的学生在练习中,能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体力,并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并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定时、定量持续跳、跑 难点:速度与耐力的有机结合六、教法:

(一)身心导入:通过慢跑热身、徒手操引导学生的身心进入练习状态,同时又帮助学生对身体进行了锻炼;

(二)自主练习:采用自主练习200~300次,进一步活动学生的身体,使学生找到练习的节奏,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和信心;

(三)探究合作:培养学生自学、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以及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四)课堂检验:采用课堂测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多次的测验,使学生成 绩得以提高,令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从中找到练习方法;

(五)区别对待、集中练习:在耐力专项训练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进行了区分,又将他们统一在同一个练习目标中,激发学生“尽我所能,力争上游”,使课的阶段目标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七、学法指导:

(一)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二)目标评价法:练习中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从而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八、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考勤,师生问好;

2、检查课堂常规,宣布课的内容,并提出课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3、安排见习学生随堂听课。

(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慢跑两圈(4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动开各关节、肌肉,通过原地纵跳、高抬腿、加速跑练习进一步热身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认真对待热身活动,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3、课堂游戏:30米接力跑。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活动学生的身体,同时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欢乐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并在合作中提高团体意识;

(三)基本部分:

1、动作诱导练习,组织成徒手操队形,口令:“1、2、3、4—跳”进行四步起跳的动作练习,要求每生完成8次练习,这一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助跑与起跳良好结合的印象,使他们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更具有目的性;

2、复习蹲踞式跳远:

(1)男女生分组,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协助作用;

(2)组织每位同学依次完成6~8次的完整练习,并通过班干部把每次的练习成绩登记;

(3)教师巡回指导,检查练习情况,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4)请优秀的学生做示范性表演,引导其他学生认真比较、模仿。

(四)结束部分:

1、通过肢体抖动及拍打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2、小结本课的情况:

(1)提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构成;(2)本节课学生练习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

3、布置课后练习,并给出科学的练习建议。

4、组织学生整理收还器材。

5、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九、课堂效果预计:

1、掌握知识:85%以上的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构成;70%左右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和缓冲落地。

2、运动量密度:全课练习密度40%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左右。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吃苦耐劳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提高团结协作和友爱互助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十、场地器材准备:田径场、沙坑2个、接力棒4把、皮尺2把、沙耙2把。

第三篇: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研究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_)03-000-01

摘 要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观察202_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运动员以及对他们运动素质的研究,以及对专业的亲身体会对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提出相关训练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乒乓球 运动员 专项耐力 素质训练

在202_年世乒赛中,半决赛马琳对王励勤。马琳以3:4输给了王励勤。王励勤分别在第1、3、5、7局获得了胜利,而马琳则拿下了2、4、6局。赛后马琳承认,在前两场的比赛中,消耗了太多体力。目前在乒乓球训练中,特别注重专项运动素质训练。很多教练员认为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与提高技术无关,练技术比练素质重要。在安排运动训练时运动强度小,训练方法单一,造成运动员运动素质差,体能恢复较慢,不能承受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由于对运动素质的训练不够重视,从而使运动持续比赛的能力低于欧洲和韩国运动员。现在打球很强调动作快,旋转强,变化多。打球并不是靠球拍,要靠自身的体能。

一、乒乓球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由于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打乒乓球时所需要的耐力,是一种在运动节奏和强度均处于不断变化并与速度、力量和灵敏紧密相联的专项耐力素质。特别是当前国际乒乓球协会改用了40毫米的大球进行比赛,使乒乓球的运行速度和旋转强度比原来明显减弱,从而使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相持球回合次数明显增多。乒乓球运动员在参加重大的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往往要连续进行6至10天左右的比赛,运动员要承担激烈比赛时的运动负荷,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耐力素质。

二、乒乓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内容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后期,由于专项耐力不好而导致比赛的失利。实践证明,除了坚持一般耐力练习外,还应加强专项耐力素质的练习。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耐力,能够满足所有运动项目的需要,所以采用重量轻、反复次数多的练习能较好地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

(一)练习强度

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并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练习强度通常可用心率负荷来控制。一般运动员练习时可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之间,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控制在160~170次/分钟之间。根据这个强度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可使有氧系统供能得到改善,心肺系统的机能水平、肌肉供血和直接吸收氧气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练习时间

有氧耐力的练习时间,一般可根据训练水平而定,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可长达2小时,但至少也要维持20分钟以上。时间越长,对机体有氧代谢过程的刺激也就越大。同样,有氧耐力练习只有维持较长时间,才能使全身血量和红血球增加,提高每搏输出量和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无氧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

(三)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

间歇练习法是提高非乳酸无氧耐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强度可造成机体供氧、供能的很大困难,心舒张期明显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提高运动员承受“氧债”的能力。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的休息间歇,由于氧债的偿还速度相对较快,待机体氧债基本得到偿还时,就可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所以练习与次数间的休息可相对短些,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可相对长些,这是因为肌肉中有磷酸、肌酸的储备量有限,有3~4次重复练习中差不多已耗尽,组间较长的间歇可促进能源物质的恢复。但间歇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本质的下降。

(四)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

运动员机体是以糖酵解方式供能,在糖酵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由于乳酸的产生,特别是神经系统,从而提高无氧耐力水平。为达此目的可以采用间歇练习法和重复练习法,负荷的强度应低于非乳酸无氧耐力训练,高于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这个界限大约处于本人可以承受的最大强度。由于人体产生乳酸的时间大约是机体剧烈活动35秒以后,所以负荷时间应长于35秒钟。为了使乳酸达到一定值,刺激机体能力的提高,应保持一定负荷的持续时间。

三、乒乓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

应根据各专项的要求,练习的方法可以采用动力性练习,也可采用静力性练习。对于耐力性运动专项,似乎与负荷强度大小关系不大,而与重复的次数或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即以小负荷强度,坚持较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使肌肉耐力得到发展。常用的练习有:

(一)800米、1500米、3000米跑。

(二)1-3分钟组合技术联系:如左推右攻、推挡侧身后扑右角。

(三)在乒乓球台前做跨步、交叉步移动练习,每组100-150次,做5-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5%-60%。

(四)1分钟多球练习,要求联系着按照教练员安排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直至疲劳为止。

(五)原地做正摇跳绳,跳一次摇两圈,连续进行。每组跳30-40次,做4-6组,每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该练习心率必须恢复到120次/分以下,方可进行下一组练习。

(六)连续跑台阶练习,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里面的看台上,连续跑30-50步,例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跑2级,重复5-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5%。

(七)快速移动捡球练习,将20个乒乓球放置不同的筐内,距离为1-1.5米,要求练习者将球从有球的筐内向没有球的筐,反复进行一个来回,每次20个球,做4-6组,间歇5分钟。

第四篇:如何进行耐力跑训练

如何进行耐力跑训练

文章摘要: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恐惧远大于其他项目。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避心理.针对以上原因,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减轻学生对耐力跑的心理负担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掌握正确技术,增强自信心、改进训练方法,提高积极性、合理教学程序,提高训练质量入手,激发诱导其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之目的。耐力跑是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但在学校体育中,经常出现学生“怕练”,教师“怕教”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学生对耐力跑项目的恐惧远大于其他项目。由于耐力跑需要持续长时间进行运动,体力消耗大,产生极度的疲劳,还会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肌肉无力、动作不协调等生理现象。这使学生对耐力跑训练产生恐惧心理。加上学校耐力跑教学多数是在200米跑道(或其它非标准跑道)上进行练习。无论教师以何种内容、形式施教,总离不开跑道这个概念。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力跑训练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影响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给教师在训练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二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避心理。加之由于长期不合理,不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学生群体中“小胖子”,“小病包”的日益增多,耐久跑训练成了他们的老大难问题,跑完全程对于他们都是极大的挑战,更不要说达到训练标准。因此,此项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得到成功的满足是“不可望又不可及”的。学生对耐力跑运动的情感体验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锻炼情绪低落自然难以坚持。针对以上原因,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减轻学生对耐力跑的心理负担和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掌握正确技术,增强自信心、改进训练方法,提高积极性、合理教学程序,提高训练质量入手,激发诱导其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之目的.一、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学生在进行耐力跑时,都有一个体会:当跑到一段距离后,常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等现象,往往学生误认为是一种病理现象。因此,产生害怕耐力跑的心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称为“极点”。因开始跑时,速度较快,呼吸循环器官、心脏功能尚未及时动员起来,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气的需要,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物,从而引起体内环境的暂时失调,引起身体机能下降。故此,在出现“极点”现象时,只要坚持跑下去,适当调整速度,加深呼吸,“极点”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运动能力就会增长起来。通过讲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消除害怕的心理,创造宽松的练习心理环境,减少学生对“跑”概念上的刺激。

二、掌握正确技术,增强自信心

“合理的技术是成功的一半”。耐力跑技术的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掌握跑速,合理分配体力,呼吸有节奏,克服“极点”。以往的耐久跑训练,我们大多认为学生经过短跑训练,已基本掌握了跑步的正确姿势。因此,在进行耐久跑训练时,只一带而过地告诉学生,开始跑时速度要稍慢,到达终点时再尽全力冲刺。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结果上——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规定的时间),而忽略了耐久跑的过程—如何合理均匀的分配速度和体力,怎样平稳的度过“极点” 因此,在进行耐久跑的前期,教会学生正确的技术至关重要。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向前倾,肘关节自然弯曲,前后自然摆动。步伐均匀,轻松自然,躯干平稳,上下起伏小,节奏感好。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三步一吸、三步一呼或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用鼻子吸气,用鼻子和半张口同时呼气。跑时一般都用均匀的速度跑,可为内脏器官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推迟疲劳的出现。同时选择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形式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理压力。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便能信心倍增,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三、改进训练方法,提高积极性

耐力跑动作简单,机械重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造成学生练习兴趣普遍不高。因此,应注意训练方法要多样化。

(一).变速跑训练——用领先法。在教学变速跑、发展速度耐力时,采用领先跑的方法,会使效果更佳。方法是:按学生性别、体质状况分组,每组12人左右,以练习组为单位,按纵队队形向前跑动,每人间隔1.5米左右,由排末同学从队伍的右边直线加速跑动到排头同学后,减至排头的速度,并使自己和后面的同学保持1.5米左右的距离,而后再轮到一排末的同学照此法向前跑,如此循环,直到跑完规定距离。

(二).匀速跑动——用蛇绕法。在练习匀速跑、发展一般耐力的教学中,改变过去让学生沿跑道一跑就是多少圈的方法,如今改为按学生人数编为若干小组,每组12~15人,练习时按纵队队形排列向前跑动前后间隔约3米左右。由排末的同学开始按蛇形绕过小组中每一位同学,跑至队伍之前,然后再轮到下一排末的同学照此方法进行,如此循环直到全组跑完规定距离。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新奇别样,锻炼兴趣就高,效果当然就好。

(三).重复跑——用接力法。在教学重复跑时,可采用接力法来组织教学。方法为:男、女生按体质状况分成各相等的四组(体强、体弱各二组),起点设标志物,终点插上红旗,由教师在起点发令,首先是体弱组,其次为体强组。各组间隔时间视距离远近而定,哪组先跑完全程到达终点,即为优胜组。失败组也可另增运动负荷,以示惩罚。这种分组多、竞赛性强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不感到疲倦,而且愈跑劲头愈大,均能圆满完成课的任务。

(四).全程跑——用追逐法。在练习全程跑时,可采用追逐跑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方法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分成快、中、慢三组,由教师控制各组的出发时间,首先跑的是慢组,其次是中组,最后是快组。各组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规定距离内,哪组追赶上上一组的人数多,即为优胜组。这种带有竞赛性和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能提高其耐力和速度耐力。

(五).锻炼中正确运用想象和自我暗示,使人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不良信号,以确保机体更协调地运动。比如:在练习时,想象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在美妙的音乐节拍上,你就会感到脚步轻盈自如,使你在愉快的心情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或想象自己人生最愉快的一件事,达到训练中心情放松的效果。

(六).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地形环境开展耐力跑练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编成若干练习小组(10人左右为宜),由组长或体育骨干负责领跑,在校园内的各条校道上,采用6'-8'练习时间,在校园内各条校道上随意练习。据教学观察,每次练习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完成1300-1600米距离的练习,这就达到了训练预定要求。所应注意的是应使学生明确跑的速度、节奏如何选择,练习的安全性。

另外,如:加速跑、变速跑、定时、定距离跑(集体“定时不定距”的跑、集体“定时定距”、分组“定时不定距”、分组“定距不定时”)、让距跑、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变换环境的自然地形地物跑、越野跑等方法不时地渗透、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以多变和创新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愉快地完成耐力跑训练,更有利于提高竞技水平。

四、合理教学程序,提高训练质量。

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耐力跑的教学也是一个需要合理教学、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简单草率,也不能过于复杂;不能够慢,更不能太快。从动作技术形成过程来说:认识、观察——理解、模仿练习——应用、改进技术——巩固提高;从教学过程来说:明确目的和意义——加强技术指导——科学训练形式——自觉锻炼;从心理过程来说:动机——态度——兴趣——习惯。经教学实践证实,我的方法对耐力跑训练收效明显,能有效促进学生耐力跑运动兴趣的提高。这里我运用了“注意力转移”原理来解决学生对耐力跑的心理负担,即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视野或注意力范围不仅限于田径场的跑道之内,从而解决了对单纯去跑的思想意识得到分散。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理满足(由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建筑等产生的视觉感)减少了学生对练习的抵触情绪,练习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保证与提高

总之,耐力跑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主要项目,在锻炼学生身体、培养意志品质、提高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研究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创新教法,在耐力跑训练过程中定会得心应手。

第五篇:浅析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

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生理特征浅析

摘要:

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体质。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有着很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所以跆拳道教练员在指导训练时不能把儿童少年看作是成人的“缩影”。本文通过文献法及本人在针对儿童少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对儿童少年的生理特征进行表述,对跆拳道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论证了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促进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跆拳道教练在指导儿童少年训练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儿童少年

生理特征

跆拳道训练 前言

跆拳道作为一项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全球性运动,以其入门简易,快、高、腾空、旋转踢腿法及快速的法,极易在儿童少年中开展。国内外对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进行研究的文献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跆拳道运动对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适宜儿童少年进行的跆拳道运动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密度,训练时应坚持的原则等。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体质。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有着很多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所以跆拳道教练员在指导训练时不能把儿童少年看作是成人的“缩影”。本文通过文献法及本人在针对儿童少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对儿童少年的身体特征进行表述,对跆拳道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论证了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促进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跆拳道教练在指导儿童少年训练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1.1 研究对象

儿童少年(6岁—17岁)1.2 研究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 1.3 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儿童少年运动生理特征的研究,具有文献数量多,研究层次深,研究水平高,研究领域广的特点。但就专门针对儿童少年跆拳道训练时的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研究程度上均存在不足。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文献法及本人在针对儿童少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对儿 童少年的生理特征进行表述,对跆拳道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论证了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促进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指出跆拳道教练在指导儿童少年训练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2 儿童少年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1骨骼系统

儿童少年骨质柔软,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相对不易骨折而易变形;骨骼坚固性差,承受压力和拉力的能力较小,容易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和变形;脊柱可塑性较大[

1、2]。2.2 肌肉系统

儿童少年的骨骼肌发育表现出不均衡性,大肌肉比小肌肉发育更为迅速。当身高突增时(女,11-13岁,男,13-15岁),主要表现为肌肉长度的增加;当身高增长缓慢时,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增粗,生理横断面增大。儿童少年的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少,肌肉收缩力量较差。青春期开始后,肌肉中水分逐渐减少,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增加,肌肉变得坚实有力。儿童少年时期各肌肉群的发育也不平衡,大块肌发育快于小块肌;躯干肌发育快于四肢肌,屈肌发育快于伸肌;上肢肌发育快于下肤肌[

1、2]。2.3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生长发育完成最晚的器官系统。儿童少年时期,心脏的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人,但与体重的比值则和成人相近;心脏发育及神经调节还不够完善,心率较快;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量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大。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与其整体的发育水平是相适应的,但由于心脏的发育尚差,在针对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时,运动量不宜过大,憋气和静力练习不宜过多,避免心脏负担过重。青春发育期,心脏发育速度加快,但血管发育相对落后,加上内分泌机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青春性高血压)。出现青春性高血压的人,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减少憋气用力练习[1]。2.4 呼吸系统 2.4.1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快,胸廓狭小,呼吸肌力弱、呼吸表浅,代谢旺盛,需氧多,其 呼吸频率如下:6—7岁,男子,23一24次/分钟;女子,25—26次/分钟。14—16岁,男子和女子每分钟均为16一18次;成人,12一16次/分钟[5]。2.4.2胸腔和肺容量

胸腔小、肺容量小,但随年龄可逐渐增加,肺活量大小与锻炼有关。2.4.3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儿童少年肺通气量的特点是绝对值小而相对值却较大(按公斤体重计算)。2.4.4吸氧量

吸氧量,儿童少年最大的吸氧量比成人低,负氧的能力也较成人小。无氧代谢能力较低,剧烈运动后血乳酸含量的增长比成人明显,大强度运动时儿童少年易于疲劳。2.4.5 呼吸道

儿童少年的呼吸道短窄、粘膜薄弱,肺组织娇嫩,抵抗力弱,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呼吸道卫生,平时用鼻呼吸,剧烈运动时才可用口鼻呼吸。2.5 神经系统 2.5.1 脑重量

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尤其脑的发育很不完备,脑重量随年龄而加重,12岁接近成人。新生儿350g,12岁1300g,成年1400g[2]。2.5.2 神经系统功能特点

神经系统功能灵活性高,但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兴奋性占优势,但易扩散,转移,训练或体育锻炼中,模仿性强,多余动作多,动作显得不准确或不够协调、注意力不集中。2.5.3 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

儿童少年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较成人差,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敏性高,兴奋与抑制过程较快,物资代谢旺盛,故疲劳的恢复也快。3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与发展各项素质的敏感期 3.1 身体素质的含义

身体素质是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可理解为人对某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及自下而上能力,或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的活动能力;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巧、柔韧能力以及整体的协调、平衡、反应、模仿、节奏感等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由此可见,身体素质是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但身体素质并不是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机械反应,而是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并与从事体育运动的情况有密切关系。由于儿童少年身体正处在生长的旺盛阶段,所以在儿童少年时期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十分重要。在跆拳道训练中,应根据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方法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生长发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成绩预测工作。3.2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与肌肉的发育相一致,所以它的发展较晚。力量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提高,在青春期后期力量素质能达到较高水平。并能持续到35岁左右。不同部位肌肉力量发展最快的时期有别其中,立定跳远代表速度力量,男性的速度力量自然增长最快在12~15岁之间,女性在10~13岁之间,男性17岁以后趋于稳定,女性15岁以后趋于稳定;背拉力代表相对力量,其自然增长的最快速度男性在12~15岁;女性在11~14岁,共增长22.5%;握力男、女12~15岁间增长最快,共增长22.5%。在力量素质练习中,女生肌力较弱,青春发育后期应特别注意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带肌的力量。体育锻炼对后天改造最大的就是力量,其中又以绝对力量的改变最大,而相对力量、速度力量比绝对力量的“后天”可塑百分率低得多,也就是说,后天的健身锻炼改变最大的是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基础,尽管儿童少年各年龄段都可以进行力量练习,但力量负荷仍应持慎重态度,不要由于负担过重而影响其关键时期的发展,要正确掌握给子负荷与身体可能承受负荷之间的关系。3.3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们用最短时间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的发展要比其它素质为早,特别是反应速度。前苏联学者法尔费利等人研究认为速度素质 在10-13岁时增长最快,若此时不进行训练,14岁以后肌肉收缩的速度就会缓慢下来,16-18岁以后的变化不明显,并处于稳定的阶段。所以,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跆拳道教练要抓住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对儿童少年学员进行训练,要不失时机地多安排以发展速度为主的训练内容,如短距离往返跑、10秒钟高频率高抬腿、短距离往返接力赛等。3.4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杭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分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和专门性耐力训练。一般耐力素质练习是指通过强度不大的较长时间练习,使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受到一定的锻炼。专门性耐力训练一般是指大强度的间歇训练,练习中心肺负荷很重。儿童少年时期采用“一般耐力练习”,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不适宜过早地采用大强度的“专门性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身体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发展儿童少年耐力素质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着重为心肺功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耐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负荷与休息;发展耐力素质应根据儿童少年年龄特点和身体功能反应,而不能以运动成绩作为安排训练负荷的依据。3.5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素质,其特征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灵敏素质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而神经系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育最早的一个系统,因此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灵敏素质的黄金时期。灵敏性练习及协调性活动应在入学前后不失时机地进行锻炼并延续到初、高中阶段。要多安排以发展灵巧为主的训练内容,如跳绳、短距离摸垫往返跑、立卧撑等。有计划地加强小肌肉的力量和伸肌的力量及协调性练习,可以促进小肌肉的发育,从而有助于正确地完成更精确的动作。3.6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通过关节运动的幅度(按一定的运动轴产生转动的活动范围)表现出来。柔韧素质随机体的发展而不均衡地变化。儿童少年肌力较弱,各关节活动的被动阻力小;儿童骨和肌肉的弹性好,关节韧带的伸展性较大,柔韧性好,而且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女孩比男孩柔韧性更好,所以柔韧素质的训练若能从幼年开始,则更为有效,儿童少年时期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 时期。柔韧素质训练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自身用力的拉伸法,自身用力的大小应依运动员自我感觉为安排。肌肉酸痛时可以减轻一点用力;肌肉胀痛时可以坚持一下;当肌肉感到麻木时,则应停止训练。一般地讲,长时期中等强度拉力练习的效果优于短时期大强度练习的作用。再者,柔韧与肌肉力量是相辅相成的;肌力强,有助于完成柔韧性动作,这两者的训练若能相互配合,就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4 跆拳道的科学内涵 4.1 跆拳道概述

跆拳道是一项非常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韩国传统搏击运动,特别注重徒手搏斗以外的东西(精神的修练),是一项能够通过身体和意志力的锻炼来提升练习者精神和生活质量的运动项目。今天,它已是一项赢得国际声誉,跻身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全球性的运动。跆拳道的本质是,正确使用所有可用于击打的肢体动作去制止打斗,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和平气息的世界[7]。跆拳道运动能提高儿童少年的注意力,建立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带给他们自尊意识。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训练能使儿童少年像风一样的快,像老虎一样勇敢,像水一样遇事不惊,像石头一样坚实,拥有火一样的威力[8]。4.2 跆拳道的的特点

4.2.1 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

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时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中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曲、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比赛时得分和实用制敌的有效方法。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的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时也可以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在竞赛规则之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这是跆拳道技术的本质,如人体是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是跆拳道实战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打击武器。4.2.2方法简捷,刚直相向,少用躲闪防守法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对抗时双方都是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或拳或腿,速度快,变化多;防守的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 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守法,追求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增加击打的有效性,在近距离拼斗中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4.2.3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使人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颠峰。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利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3]。5 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对儿童少年的健身功效 5.1有助于儿童少年长高

合理进行跆拳道训练能提高儿童少年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运动时,儿童少年机体的物质代谢过程加强,热能及其营养物质消耗增加,激素效应与酶反应过程活跃,酸性代谢产生堆积以及失水等一系列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使运动员在营养素的需求上有所增加。儿童少年通过进行跆拳道训练,可以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改善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可增加对骨骺的良性刺激,增强其吸收营养的过程,加速骨骺软骨细胞的分裂速度,从而促进儿童少年骨骼的生长。适宜的跆拳道训练还可以刺激儿童少年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加男孩血液中的雄激素。据调查,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儿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比不运动的身高平均要高3-6cm。

5.2 有助于增加儿童少年肌力和关节力量

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和骨骼得到更多的营养,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的蛋白质、肌红蛋白和能源物质含量增多,肌力增加,弹性、灵活性和耐力也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关节周围的肝脏、韧带更为坚固,关节的牢固性增强,骨骼变得坚实粗壮。

5.3 有助于增强儿童少年心肺功能

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可改善儿童少年心肌营养状况,使心肌发达、心壁增厚、心脏的容积和体积增大、心跳减慢而有力、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储备 能力增强。安静时能减少心脏的跳动次数,使心脏有更充分的体息时间。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儿童少年的呼吸肌更发达,胸廓宽阔,使胸围和呼吸差增大5%以上;安静时每分钟的通气量与一般人相似,但呼吸次数减少,呼吸深度增大,呼吸机能增强,呼吸肌不易疲劳。

5.4 有助于改善儿童少年大脑功能,使儿童少年变得聪明

聪明与否,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要保证大脑的功能活动,充足的氧供和足够的能量是新陈代谢所不可缺少的。首先,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可使儿童少年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吸氧量增加,人在安静时,每分钟血液循环约4—5次,运动时可达7次,新陈代谢提高 20%-30%,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其次,根据测定,大脑的功能随用脑时间和血糖浓度高低而变化,系统的跆拳道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儿童少年胃肠蠕动,提高儿童少年消化系统功能,从食物中得到大量的糖;而且还可使儿童少年体内胰岛素工作正常,严格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保持在80mg/100ml以上的正常范围,使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的“聪明”功能。

5.5 增强儿童少年的体质,促进儿童少年的身体强健

系统的跆拳道训练可改善儿童少年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呼吸、循环、运动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加强;还可改善儿童少年的血液系统的功能使血液里的白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和红细胞、血红蛋自运氧能力增强,血液中血脂和胆固醇的含量降低,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再者可使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细胞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了儿童少年的机体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6]。6 适宜儿童少年各发育阶段训练的跆拳道

6.1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某些阶段运动能力的训练特点

6-8岁是儿童前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的比较成熟了,在运动形式上逐渐接近成年人的运动形式。

到了儿童中期((9-10岁)高级神经活动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水平,神经细胞的分化和增长已经结束,但神经系统机能指标未完善。但此时几乎可以掌握成年人的身体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个时期,激素分泌的变化影响到营养的分配,结果,肌纤维变粗,肌力增大,中期以后,机能分化的形式使形式营养走向急需的组织和器官。结果使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和运动能力都加强,适当的疲劳 造成肌肉营养的消耗,会使新摄人的营养较多的走向肌肉,有利于肌肉的发育。

在青春期,由于受激素分泌的变化的影响,女子侧重于体脂的增长,而男子侧重于肌肉和下肢长度的增长,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子身体运动方式的特点是动作准确,有力,具有待久性,而女子差些。青春期运动能力与智力活动的关系密切。智力就是保证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五种因素。如:战术行动中有战术思维力的因素。重复运动练习和有关分析、观察、观赏和通过理解等智力活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条件。

男子在儿童后期开始适合于带有爆发力的身体运动,而女子则更加喜欢肌肉缩小带有节奏性的身体运动。在少年期女子机能发育基本停止,运动能力基本依赖于智力因素[4]。

6.2 适宜儿童少年各发育阶段训练的跆拳道内容

6-9岁时,选择有利于发展反应能力、高频率进行活动的能力、对空间辨别能力、平衡能力、一般灵活性以及对时间感觉能力的训练内容和手段。安排内容要简单易学,对于竞技运动员可安排基本技术训练。

10-13岁时,可以学习任何复杂的技术动作。

13-16岁,采用大量辅助性练习巩固已掌握的动作。16-19岁,训练中可安排有相当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儿童少年在跆拳道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7.1 跆拳道教练员在指导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训练时宜选用持续时间短的、速度性和灵敏性的训练内容,让儿童少年注意动作与呼吸的密切配合,学会正确运用鼻呼吸与口鼻呼吸方法。

7.2 跆拳道教练员在对儿童少年进行跆拳道教学时,宜多用直观教学、示范教学、多做模仿性练习,少抽象讲解,多用简单易懂和形象化的语言或口诀讲解。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每项内容持续不宜过长。可穿插些游戏与小型比赛等;课中要安排休息时间,达到使儿童少年既有兴趣又不易疲劳的效果。还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7.3 跆拳道教练员在为儿童少年安排力量练习时,应持慎重态度,要多采用伸展肢体的、弹跳的、跑的、支撑自身体重的训练内容,同时要注意儿童少 年肌肉的协调能力的改善,动作合理性及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8 结论

综上所述,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有其自身特点,跆拳道教练员在进行针对儿童少年的教学实践中,应在了解各项体育活动的生理基础及锻炼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及活动强度,通过各种练习全面地增强儿童少年体质,达到促进儿童少年身体良好地生长发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树勋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卢义锦,姚士硕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3].刘卫军编著.跆拳道.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2_.1.[4].侯继峰,陈自旺.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和训练关系的探讨.《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11.[5].于新黔.青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卫生之探讨.《按摩与导引》,004.[6].王小燕,孙红敏.浅谈儿童少年体育健身的生物学原理.《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_.[7].www.teniu.cc [8].www.teniu.cc 12

儿童少年耐力训练的研究论文(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