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五篇)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130-903336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2-08 15:03: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

发展市域经济,工业是支撑,项目是关键。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两市一极”目标,抓住工业经济这一龙头不动摇,全力以赴抓招商,壮大市场主体规模,真心实意扶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域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8%;

规模工业总产值175.9亿元,增长28.7%;

财政总收入8.89亿元,增长19.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9亿元,增长2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增长31.3%。

一、坚持工业主导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抓产业,发展集群经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市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推行“支柱产业工作法”,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年,四大支柱产业聚集规模企业1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0.19亿元,增长26.7%,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5.4%。继酒业产业集群之后,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目前,“引项目—兴集群—建基地”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二是抓骨干,做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酒业等7家优强企业和今贝饮品等25家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实行“直通车”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酒业与维维集团成功进行战略合作,酒业集团实现产值41亿元、税收1.92亿元,分别增长32.4%、5.72%。三宁化工步入发展快车道,投资14亿元的“202_”工程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68万吨磷复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税收4926.75万元,分别增长42.2%、43.44%。

三是抓创新,争创核心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效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扩大出口,较好地规避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引进联合为重点,加快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073.5万元,同比增长16.7%。认真实施《市质量振兴和品牌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企业争创名牌。坚持内培外引结合,积极培育本地品牌,大力引进知名品牌。酒业被列为国家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奥美医用卫材先后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行业专业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9件,注册商标365件。

二、坚持项目带动发展,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抢抓国家和省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编制工作,精心包装策划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年全市申报国债和省专项资金项目160个,已下达投资计划61个,争取国债及省专项资金1.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倍。大江纺织医用纱布设备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被纳入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亚泰陶瓷扩规技改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立项。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市镇招商力量、信息和资源,实行项目资源共享,形成了强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资中主动作为,把领导力量配置在一线,将财力物力倾斜到一线,构建立体招商格局。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行产业配套、强强联合。年,签约项目80个,到位资金37亿元,成功引进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星鑫包装、熙玛石英石板材、金润达磷化工、松懿力腾电子等投资过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15亿元的宜化6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是我市有史以来市属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占地400亩,项目建成后可达到120万吨选矿、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一铵、60万吨磷酸二铵的规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税收202_万元以上,最高可达7000万元。

三是扶持企业技改催生项目。将企业扩规项目等同招商项目对待,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企业实施技改,催生一批项目,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实施扩规改造项目27个,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投资3.4亿元的迅达科技二期扩规项目全面竣工,新增年产13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200万台生物质直燃炉和30万台吸油烟机生产能力,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收3000万元。投资2.75亿元的奥美公司医用再生棉项目正抓紧建设,竣工投产后可新增年产3000万包医用敷料、1.2万吨特种棉纱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800万元。

三、坚持园区引领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是突出特色规划园区。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宜昌市沿江突破战略机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类特色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一核四极”工业构架,基本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民营创业园为支撑的生产力布局。发挥经济开发区核心主导功能,努力将其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进一步突出果蔬食品特色,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将安福寺工业园打造成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努力将姚家港化工园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争取3年内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积极推动白洋装备工业园建设,努力建成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周边大中城市装备制造企业的配套园区。科学规划建设民营创业园,在省化铁路、318国道沿线区域,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尽快建成民营经济孵化园。

二是多元投入建设园区。按照统一规划、滚动开发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资,不断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同时大力争取银行贷款投入,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投入,灵活利用bot、bt等方式进行建设。年筹资5.8亿元,征收土地63宗9467亩,有效解决了“有园无地”的问题。目前,姚家港化工园平整土地1350亩,投资3015万元的晋煤大道正抓紧建设,投资1800万元的工业园沿江大道改造工程进入招标程序。白洋装备工业园完成700亩土地平整任务,善溪冲大道正抓紧建设。安福寺工业园投入建设资金近202_万元。民营创业园初步完成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筹建等工作。

三是创新机制管理园区。将工业园区作为全市招商引资的公共平台和边远镇的发展“飞地”,积极探索园区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按照“谁引进、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全市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园区、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到园区,全市160家规模工业企业90%以上集中在园区。年,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152个,形成食品酿造、纺织加工两大集群;

安福寺工业园新签约引进企业6家;

姚家港化工园正加速扩张发展,三宁化工扩建、金润达磷化工、元港化工搬迁扩建、宝力星磷酸二铵、宝磷化工等5个项目落户园区。

四、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实现工农联动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培育、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点”向“块”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酒业、雪花啤酒、奥美卫材、鸿新食品、湘宜水产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奥美公司成为省最大的医用卫材生产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6.75亿元、税收1786.8万元,分别增长52%、90.22%。全市形成了粮食、棉花、果蔬、水产、油脂五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群,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宜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年加工农产品120万吨,辐射带动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100万亩、果蔬生产基地35万亩、畜特生产基地100万头、水产品基地12万亩。

二是引导错位竞争,推进市镇协调发展。坚持财力下移,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各镇街道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安福寺果蔬、七星台油脂、马家店纺织、董市化工、白洋机械等工业板块初具规模,形成特色。安福寺镇依托丰富的柑桔、黄桃、红薯等资源,引进台湾鸿新、天元食品、韩国中元、上海怡安等果蔬食品加工及关联企业,形成了年加工农产品15万吨的能力,年创汇3700多万美元。各镇街道规模企业发展到1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9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企业的73.8%、46.6%。

三是鼓励全民创业,实现内外统筹发展。激发一切创业热情,激活一切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围绕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引导民间资本进行配套生产和投资参股,扩张民营经济总量。主动变农民工返乡之危为全面创业之机,加大资源配置、融资贷款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利用拥有的技术、资金和信息自主创业,引领能人回乡、老板回家、企业回迁、资金回流。近年来,全市掀起由小老板、回乡农民投资兴办小果品厂、小加工厂的热潮。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企业933家、注册资本16亿元;

个体工商户9695户、从业人员1.3万人、注册资金1.73亿元,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

五、坚持服务保障发展,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着力营造优先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大力培植a级信用企业,全市62家企业获得a级信用认定。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6家金融机构与92家企业建立a级信用企业培植关系,发放贷款8.7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清理土地市场等措施,储备工业用地近万亩,确保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积极做好电力、用工协调,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用电,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3.6亿度,增长50.7%。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就地务工,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洽谈会19场,53家企业与2145名求职人员达成用工协议。

二是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代办服务。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建立稳商亲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在谈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制度,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台湾松懿电子项目自签约后,短短11天时间里,完成了在的企业注册、厂房租赁等前期工作,28天后生产出第一批产品,创下了重大项目自签约到生产用时最短的纪录。

三是着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坚持实行收费公示制,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坚持对经营性土地、建设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等事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公开挂牌交易等制度,强化监督,杜绝“暗箱操作”。扎实开展“百警联百企”活动,重拳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

第二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张洪江谈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202_年10月11日 22:16:17 来源:本站原创 手机看商都 【洪江,工业】 分享好友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工业是濮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濮阳才会有更宽更广的出路’。作为全市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所承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市工信部门将紧紧围绕‘二三五’赶超目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快的节奏,唱响工业强市主旋律,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力争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19月23日,市工信局局长张洪江表示。张洪江说,为把工业强市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市工信局要做好三方面的具体工作。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标准谋划工业发展。为促进濮阳市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只有做大做强工业,才能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发展后劲,反哺农业、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工业化做为“三化”的重中之重,在全市上下形成工业强市的强烈共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工业、服务工业、保护工业,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结合濮阳市工业发展实际,市工信局确定了四个战略举措:一是依托大企业带动工业经济发展。二是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做强地方工业。三是强化产业招商、工业项目谋划和建设。四是努力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本报记者段利梅用新政策、新机制和新作风推动工业发展。积极发挥工业经济发展合力团、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等机构和制度的作用,督促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工业强市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现有企业改造提升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加快提升。

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打好攻坚战。

对于濮阳市出台的新政策、新机制,市工信局将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在促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促企业资本规模提升、为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好企业家和工信部门两支队伍的素质提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为实现濮阳工业经济的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扛起发展之旗,恪尽职责之能,奠定良好基矗

第三篇: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

工业强市推进大会讲稿

这次全市工业强市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工业发展任务。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总量和规模较小,加快工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体,无工不富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已实现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十三五”时期,共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多个,投资总额*亿元,产能规模迅速扩大,2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超过*%,领先全省工业化水平约*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标志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工业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只有*%,低于全省*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比重不到10%,资本产出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这说明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因此,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尽快把工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从发展趋势看,我们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优先发展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随着中央调结构、转方式战略的深入推进,东中部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加速向西部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产业承接、借力赶超发展的机遇;*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为助推新兴产业培育、央企项目落地和高载能产业发展又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去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个我们自认为的“高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个百分点,位列全省*个市州第*位;

工业增加值虽然保持了*%的增速,但*分别达到了*%、*%、*%和*%;财政收入虽然增长了*%,达到*亿元,但*的增幅高达*%,已经突破*亿元。特别是*能源基地的发展后劲很足,“十四五”*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庆阳要建成*万吨的煤炭基地和两个*万吨的原油生产、加工基地,仅*的煤炭、石化产业增加值就超过*亿元。我市新能源产业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受技术方面的制约,持续大规模发展的难度较大。面对兄弟市州的资源优势和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不加快培育发展大规模、上水平的接续产业,就很难保住经济总量在全省第二的位次。全市各级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深化市情研究,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全力攻坚克难,切实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把工业经济做强、做大、做优。

三是从发展现状看,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但粗放型特征明显,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工业是强市之基、富民之业、和谐之本,是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占GDP的比重由*年的34.8%提高到*年的43.8%,高于全省*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有色冶金、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特别是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客观地讲,我市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加工制造业发展落后,整体带动效应不强,突出表现是轻工业轻,重工业重,轻工业仅占工业比重的*%,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占*%,加工增值率不足*%,比全国低*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高达*%,大多为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

近年来,在风光电产业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主要为设备组装工业,缺乏核心技术、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支撑,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不足15%,特别是农矿资源和风光电能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效益水平低下,成本利润率只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改变这种重型化、粗放型、低效率的工业结构,根本出路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约综合利用资源,这既是跨越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率先跨越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对全市经济的带动能力。

预期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工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速度、效益、质量和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到*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以上,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以上,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户以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我市是国家布局建设的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扶*47条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建成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目前,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在建和建成光电装机*兆瓦,*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联网运行,*热电厂并网发电。发展新能源产业,我们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支持,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切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谋跨越的重要引擎,统筹推进风电、光电、电网建设、调峰火电和水能开发,力争*年,全市风电装机达到*万千瓦,光电装机达到*兆瓦,调峰火电装机达到*万千瓦,水电装机达到*万千瓦。

一要强力推进风电开发。坚持把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龙头,加大风电二期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实施*万千瓦各类实验、示范风电场建设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风电二期首批*万千瓦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后续*万千瓦项目核准批复,力争开工实施*万千瓦。二要切实抓好电网建设。在提高已建*千伏输变电工程输送能力的同时,尽快开工*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年内建成投运,形成*地区*千伏环路电网。超前谋划后续电力外送通道,加快建设*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千伏二期和*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千伏及以下电网结构,努力破解电力输出瓶颈。三要扩大光电产业规模。光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国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各大企业开发光电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以*为重点的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光电装机*兆瓦。同时,要认真策划、储备一批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光热发电项目,引导企业开展风光互补以及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研究,为光电产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四要推进调峰电源建设。抓住*万千瓦火电项目列入国家电网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火电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开工*项目,在加快*二期等规划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和入驻央企等大型企业密切协作,谋划建设更多的调峰电源项目,科学理性开发水能资源和生物质能,切实满足电网调峰需要。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传统优势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我市的传统工业虽然大多是一些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两高一资”产业,受国内外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面临着资源环境政策趋紧的瓶颈制约,但这些产业都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转型跨越的基础,必须坚持走改造提升、创新驱动的路子。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石化、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冶炼等企业,加大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要把布局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做好清洁能源和优势资源结合的文章,加快新能源开发同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对接转化,大力发展冶金、煤化工、有色金属、硅材料等现代高载能产业,重点抓好*等项目建设,支持*实施炼化扩容和石油储备库项目,努力形成以“新能源开发—高载能产业—下游产品延伸”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要认真研究解决电能就地消纳问题,到*年,*年发电量将达到*亿度以上,电力富集将成为*最大的资源。如何让电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电网输出和就地消纳两个渠道,但从效益最大化和电能可靠性的角度看,就地消纳更具有优越性,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电力局域网建设,探索直购电试点和差别电价制度,争取在风电基地建设直购电集中发展区,采取高载能企业申报直购或实行冶电联营模式,促进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西翼”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辐射全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年以来,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带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等30多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入驻*,形成风机总装生产能力300万千瓦,光伏产品制造实现了零的突破。“十四五”期间,要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风电、光电装备配套水平,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配套产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特别在风电装备制造上,要立足国家在我市辐射半径*公里范围内布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的机遇,重点抓好*等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国家风电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风光电技术工程研究院、风电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兆瓦级以上大型风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在光电装备制造上,要大力引进光伏、光热发电设备制造项目和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等关联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从硅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到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今年,要着力抓好*等重点项目,力争年内形成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兆瓦。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上,要重点支持*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新产品开发、节能技改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年,全市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的龙头企业*户以上,超30亿元的*户以上,超亿元的*户以上。

4、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市交通条件便利,通道优势明显,环境容量较大,资源丰富,特别能源优势明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省上已将我市确定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立足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产业,下功夫承接东中部产业西移,想办法吸纳西北部资源东进,实现与央企和东部地区的大项目、大产业对接,抓好资源就地转化,变能源远距离输出为产品加工输出,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当前,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重点发展*等产业,探索发展*等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能源相对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是“捡破烂”,一定要严格准入“门槛”,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效益型投资项目,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同时,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转移产业和新上项目按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要求,推广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5、加快发展园区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市地域辽阔,生产要素分散,园区经济的集约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家,而我市仅有*家,且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低,承接产业和项目落地能力弱,园区功能和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好开发区这个平台,力争有更多的园区挤进国家级园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原则,高起点完善建设规划,高标准整合园区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全力支持园区经济发展,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生产要素的“高地”、招商引资的“洼地”、产业聚集的“福地”。

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对现有三大市管园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分类发展主导产业,注重园区内优势产业的培育、拓展和接续,增强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同时,要合理定位园区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重商贸、商住、商务等服务产业开发,使之从单纯的工业集聚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演变,增强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要加快推进“飞地园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利益分享机制,着力打造多元化、外向型、创新型园区,争取将*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和*成国家级示范园区,把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努力构建层次递进、优势互补、多元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

三、强化措施,着力推动全市工业转型跨越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研究谋划工业发展,制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目标和责任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工业发展牢牢抓在手上,准确把握全市工业发展态势,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切实提高指导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分管领导要带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对各项重点任务切实盯紧靠前、抓紧抓实,确保不见成效不放手。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制度,确保工业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决定今年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坚持走引强入酒、借鸡生蛋的路子。要依托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精心做好招商项目的谋划、储备和推介,特别是从产业链最急需的环节入手,从产业聚集最重要的项目入手,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盯紧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抓住投资额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开展宽领域、多层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入驻*。

要顺应资本流动和工业扩张的趋势,最大限度地实行开放政策,既要善于把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投资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准互利共赢的结合点,千方百计引进域外投资主体,催生一批新型企业;又要引导现有企业更加主动地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技院所联姻合作、嫁接发展,按照产权多元化、产业集群化方向,以优质资产为纽带,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完善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确保今年工业项目建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三要完善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我市工业具有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只要抓住了工业项目,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领导包挂包抓责任制,落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和部门协调责任,全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特别对一些重大项目在争取和洽谈之初,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进行招商签约;项目签约后,要靠实责任抓好履约,落实到位资金,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在项目实施中,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项目投产后,要撤点不断钩,人走不断线,继续为项目运行搞好服务。

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强化督查考核,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建设、央企合作项目等重点,开展督促检查,促进项目落实。今年,我们要在定期通报重点指标完成进度的同时,对重大项目建设也要晒“成绩单”、亮“排行榜”,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第四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

王文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2_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文化竞争力。舟山是我国唯一的海上群岛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不仅仅是舟山“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来提升舟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先导。

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也就缺少竞争能力。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取决于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国外,伦敦提出:发展文化战略和创造新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都市的地位。英国老牌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文化战略是:让曼彻斯特成为“创意之都”或“文化之都”,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订了新世纪第一次十年的文化战略,在报告中开篇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即人化,文化即城市”。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的《文艺复兴城市》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要成为亚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建设备受关注。广州提出“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定位于文化,要建设文化山水城市。武汉市提出城市环境创新要面向世界,张扬城市个性,突出文化底蕴,营造新的城市亮点,建成“文化武汉”。浙江省的城市建设也十分重视文化战略,“实力杭州、活力杭州、魅力杭州”已成为经营杭州、发展杭州的文化理念;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凸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绍兴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水”字文章,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今天,在城市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关心舟山发展的人都在思考:舟山凭什么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应该用什么作为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用什么来增创新优势,增强舟山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用什么来营造舟山这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想到了海洋文化,并把它作为“舟山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海洋文化繁荣之日,就是舟山经济振兴之时。”

第二、把海洋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含义是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加工与运作,其范围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新闻出版、体育娱乐、信息咨询、设计策划、文物工艺等领域。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大多数文化行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文化产业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舟山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问题在于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不是以产业形态而是以事业形态出现,走的是政府办文化的路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原始积累和投入机制,导致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新兴的“沙雕工艺作品”尚未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于一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多地集中在见效较快的旅游业上,还没有向其他行业拓展。

要建立起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的舟山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应更新“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主业靠政府,副业靠产业”,以及“富余人员搞三产”等落后观念,科学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确立正确的文化产业观。比如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舟山渔民画经历了“市场冲击”低谷之后,借产业化机会将重新繁荣。其次应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以普陀为例,自202_年以来共吸纳民间资本4亿多,用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最后在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上,要把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产业做大。实现从“弱、小、散”向集约化转变,以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比如海洋艺术演出业、海洋图书信息业、海洋文博展示业、海洋休闲健身业、海洋影视基地、海洋文化网站等等。

第三、把海洋文化旅游业作为落脚点。

当今社会,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内在特性——文化性,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近几年将以15%的年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普陀山旅游热长年不衰。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对僧侣和信徒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人们来普陀山的目的主要在于朝山拜佛,信仰观音文化。普陀山在我国及国际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法国、印度、东南亚(称为佛教国家)各国僧人和信徒,来普陀山朝拜历代不绝,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202_年11月,举行了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现了自然、文化与生命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文化遗产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并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世界遗产=世界名片=注意力经济。”现代人旅游追求新奇(求新),渴望到大都市如上海、深圳、香港等感受现代生活,后现代人或当代人期盼“回家”(怀旧),去海边,去森林,去没有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遗产,在今天中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热中,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分布各有特色,定海为海洋历史文化,沈家门为海洋渔业文化,普陀山为海洋佛教文化,朱家尖为沙雕文化,桃花岛为海洋武侠文化等等。各县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积淀,都在着力做好海洋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有的做“海”字文章,如海钓邀请赛、沙滩排球赛、帆船锦标赛等;有的做“渔”字文章,如渔家乐、渔家风情、海上人家等。总之,海洋文化旅游既是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结合,又是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结合,是舟山旅游经济的重中之重,是舟山城市营销的战略选择。

第五篇:市工商局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总结

根据**市工商局《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意见》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精神,为推助**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发展、为民、创新、实干”的总体要求,我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条主线,尽心尽力谋发展,履职尽责促发展,切实落实推进工业强市

战略的各项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把工商工作融入“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全市现有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3558户,在全省县域经济来讲,数量多、规模大,推行“工业强市”战略意义深远。我们深知监管执法与服务发展工作任重道远。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工业强市”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全局的工作重心向服务工业发展倾斜,主动服务与服从于“工业强市”。一是统一思想,召开了全局服务工业强市战略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服务经济发展的认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天明为组长,副局长倪永贵、刘廷强、熊寿军,纪检组长余兴明,机关党委书记周强为副组长,各股、室、队、所、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工业强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企业股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三是落实责任,与各股、室、队、所、会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单位在服务“工业强市”战略中的具体任务与职责,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四是建立健全了宣传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工业强市”方面的文件精神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红盾信息网与工商业务网加大宣传力度;以所为单位分辖区定期组织企业法人培训,宣传工商法规,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宣传“工业强市”战略,大力营造“支持工业、发展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切实推助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

(一)加强和改进登记注册职能,积极创造宽松有序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

一是根据**公有经济成份比重大、改制情况复杂等特点,我局早准备、早介入,积极服务工业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及乡镇、二轻、供销、商贸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工商登记注册方面的实施意见,就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职工持股等具体工作方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制。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支持企业剥离“办社会”,实行主辅分离。几年来,先后为双马、攀长钢等32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及其他公有制企业改制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采取“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的方式积极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对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登记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以最优的服务、最快的速度使其引得来、留得住。如某破碎输送设备制造公司在筹建中时,因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很大前景,并急需参与某国大型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局长杨天明得知情况后及时上门现场办公,为解决登记中的注册资产问题,向其建议以其所有的专利权出资,使其注册资本达到202_万元,便于参与投标,在其注册登记手续齐备的情况下,我局半小时为其办结了注册登记,使该企业一成立就打入了国际市场。近年来共办理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登记316户,注册资金1.2亿元。与此同时,我局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几年来从成都、重庆等地为**市引进资金1000余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三是采取放开经营范围、放宽准入条件、放宽企业集团设立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等形式积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20304户,私营企业2355户。四是按照“双向推助、结对帮扶、跟踪管理、全面服务”的模式,切实做好支持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近年来累计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复退军人、两劳人员等从事个体经营8521户,减免各项规费150万元,及时为政府分了忧、为社会减了压、为群众办了实事。五是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一方面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其兴办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开发名牌产品,另一方面积极提供信息、促进相关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对高科技项目积极参与论证和跟踪服务。如**宏源有限公司系由几个自然人出资购买原乡镇破产企业投资组建的,组建过程中,我局派专人主动介入,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办理产权过户,开辟登记绿色通道,很快完成了企业设立。该公司通过不断开发研究对原传统的炼钢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炼钢配置,使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较过去有了大的提高,其主要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去年该公司上交税收达百万元以上,成为**地方经济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市

市建设工业强市交流(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