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5篇
编辑:静谧旋律 识别码:130-1145878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20 09:29: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改善环境问题,实现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文明建设步伐。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基本模式的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建筑工程的建设使得整个城市绿色面积越来越少,同时工厂的增多和化工业的发展,使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加严重,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建设中提出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正在推广发展园林城市建设模式,从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让城市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1园林城市的发展

园林城市的提出,有点类似于有着园林景观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提出的基础是我国在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山水城市”。它们都是通过在城市中构建园林来塑造城市景观,使城市在建筑风格上拥有绿色的美感[1]。建筑设计师和园林工程师对城市实施绿化建设,通过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实现对城市的景观塑造。同时,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融入中国文化,体现出我国建筑的风情。国家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中,参考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开展创评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使得园林城市的建设逐步成为了城市形象和环境绿化建设的标准。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中指出,园林城市要依托城市自然的山川地貌,考虑城市在园林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做好绿化环境建设,让绿色植物融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同时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色。

2园林城市模式发展相关的因素

2.1服务对象

在园林城市发展模式中,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人,必须围绕人来建设发展。自然环境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其发展模式必须要能够满足人们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理念。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划实施绿化建设,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需求,愉悦人的身心。2.2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配置因城市功能的需求,可以用城市的绿化建设来进行有效的防护。例如,在城市的防沙、防水土流失和防风等情况下,可以大规模地建设绿色环境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2]。同时,在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城市噪音、美化城市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园林城市的建设模式中,一定要有大量的绿色植物、草地、树木,在视觉上能够让人们仿佛置身在乡村的环境中。

2.3城市园林的规划模式

在城市园林建设模式中,绿地与景观规划是发展城市园林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规划城市建设时,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把环境保护、发展城市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园林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们对景观欣赏性的需求,以此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达到国务院提出的城镇化率到202_年达到60%的要求。在充分履行国家关于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规定上,建立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生态规划管理模式,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构建绿色园林城市为重要工作,做好环境绿化工作,实现城市园林持续、良好、快速的发展。

2.4经费

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其涉及的城市因素较多,如城市可利用规划用地、供水和相关政策等方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园林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资金问题常常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单位在规划设计时降低建设的费用或与实际的建设费用相差较大。可以根据绿地建设的属地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进行明确,以保障城市园林建设能够得到经费的支持[3]。具体的措施方面,城市整体性面貌的绿地建设项目,例如,城市建设公园、城市防护道路的绿化建设、城市道路和风景区的绿化建设,这些绿化施工工程应该由政府进行建设管理,建设经费也应由政府拨款。同时,在城市内部单位附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建设的经济费用应该由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政府应该鼓励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开展,并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相关单位进行补偿。在商业用途上建设的绿地,具备一定的商业性质,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定进行运作,由商家提供绿地建设的费用,但在绿地建设中应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3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的发展目标

在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要有一个基本的建设理念,例如,城市中的绿色花园和花园中里的城市是不相同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做好园林城市的建设项目规划,从城市的长远利益发展,让人们感觉到就像是在花园中建设了一座城市。在城市建设的前期,相关建设部门就应该积极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大力进行推广,让城市的绿化项目能够配合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3.1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应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物质种植等方面,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使其能够更加规范化的运作,同时完善相关的施工条例和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城市园林建设的要求。明确园林绿化面积的大小,属于商业性质还是公益性质,对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具体的划分,在内容和设施上做到统一的规划管理[4]。对城市周边的绿化建设要围绕整个城市绿化主题来进行,使两者相呼应称。合理利用废弃的荒地,形成以城市中心向周围扩展的绿化环境。对周边荒地绿化设计的形式进行定位,深化绿地建设的风格,增加绿地面积,进一步形成从园林城市向周边延伸的绿化形式,制定好实施的步骤,使每项绿化施工都能够有所依据,真正体现园林城市的核心思想。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施工部门要做好施工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有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和质量的标准要求。在施工建设完成后,从管理到维护方面能够明确责任,保障园林绿化能够在城市中得到完全体现。环卫部门要做好城市的环境卫生工作,保障城市的环境干净和绿化优美,使园林城市能够成为一个绿色之都,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体会到城市绿色的优美环境。

3.2专业化的建设模式

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园林建设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保障,从根本上保障园林建设的质量。同时,对城市园林公园的建设,要深刻体现出城市绿化的主题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园林公园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出艺术的美学特点,利用立体空间的绿化效果和视觉艺术,加深公园的绿色布局,在园林的层次中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让绿化的效果具有层次和虚实的美感。在中景中,作为景观最主要的部分,施工单位可以种植立体绿化植物,植物配置中树种、比例和色彩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和变化。例如,绿化上层适宜栽植高大的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中层植物以选择小乔木、灌木以及爬藤植物等为主;下层作为园林绿化最大的面积,通常会选择草坪或草本花卉,对立体植物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3个层次之间按照空间的对比和组合,将植物的形状、生长特性、数量进行联系,形成一种相互对比、相互映衬的效果,展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公园的主题绿化思想一定要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公园里摆放观赏石和建设传统的仿古建筑,使公园在设计上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增加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在公园的景点景观中,可以塑造当地代表性历史人物的石像,深刻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增加市民的民族意识。要从种植、培育、园艺修剪等各项环节做好城市园林公园的绿化建设,加强园林城市的艺术和美感。

3.3社会化的建设模式

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城市环境的绿化外,还要以社会化的建设理念服务于城市市民,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城市环境,充分体现公益性的园林城市建设原则,让人们积极参与和共同发展。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规模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园林绿化融为一体。

4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的基本框架

4.1城市规划和生态一体化

建设城市和生态一体化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构建成一个大园林,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同时,注重城市外部林地、农地和山地的绿化建设,做好城市内部道路、公园和小区等地方的城市绿化工作。4.2旅游服务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会选择前往旅游城市去度假,这就需要将园林城市发展成为能够供人游玩的旅游城市[5]。可以使城市的绿地和自身的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形成自然的观光景点,发展成为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旅游城市。

4.3提供休闲小憩发展模式

在城市的规划中,按照市区区域性的相关规定,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设施,能够体现出城市建设公益性的特点。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可以规划好城市的公益性绿化用地,例如,公园、绿化广场和林荫道等供市民休闲小憩的园林生态绿地,注重开发和保护自热生态林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环境,为市民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共同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4.4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城市环境,要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例如,在环境良好的地区和河流流过的区域禁止建设化工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培育新的植物品种,使整个城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4.5构建生态植物、人工造景

根据区域性自然环境特点,选择合理的植物进行种植,人工科学地构建一个动植物相融合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结构上,丰富植物种类,平衡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中,通过利用植物修剪技术,提高植被的观赏性,创作出各种艺术图案和立体式的植物,提高观赏效果。将自然生态植物景观和人工工艺植物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

5结语

在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模式中,使城市园林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加强城市的绿化效果,使城市形成一种拥有绿色生态环境的旅游发展城市,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科学合理地有效规划园林城市,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能够符合城市的发展建设,让园林城市真正实现生活环境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建设模式,使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杜海龙.低碳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规划方案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2_(31)

2张良.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与管控办法[J].园林科技,202_(7)

3陈梦姿.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_(11)

第二篇: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从202_年的41.76%上升到202_年的54.77%,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它以水为主线,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载体,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目前,城市水安全中普遍存在城市河湖、湿地萎缩,河湖水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占,水生态恶化,水灾害加剧等问题。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系统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其河流治理目标,以上海崇明陈家镇河道设计为案例,阐述城市河流水系的具体设计思路、方法及技术方案,为城市河道治理建设,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减缓或降低自然灾害和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城市水系是城市内降雨径流自然排放的重要通道、受纳体及调蓄空间,河湖综合治理是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利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工作总目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的目标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四个方面展开。水安全方面,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水环境方面,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控制河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水生态方面,保护和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水资源方面,加强雨水、再生水等水源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环境承载能力。

2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是关键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出发,抓住城市河流面临的关键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多目标控制、多专业协调,发挥河流综合效益。河流治理设计首先要在科学规划、系统布局的基础上开展,关键点在于多目标体系制定,河流总体布局,生态治理与修复,水景观建设等方面,其中河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是重点工作之一,针对特定的河道,需具体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受损程度,再根据水质水文条件、河流地貌特征,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治理、物种恢复等具体治理措施。

3案例分析

以崇明陈家镇四号河、琵鹭河项目为具体案例,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河道综合治理内容和模式。

3.1项目概况

陈家镇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东部,与崇明东滩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相邻,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四号河和琵鹭河是镇域内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家镇—东滩地区规划配置十大生态功能区,四号河将穿过镇域内的2大生态功能区(裕安现代社区、国际论坛商务区)和3块公共绿地(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园、体育公园),河道总长5.23km,其中约2.8 km需实地开河。琵鹭河位于实验生态社区,河道全长约2km,其中玉叶湖及东侧长约1.lkm的河道需实地开挖。陈家镇水系规划。

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河道规模小且不贯通,岸坡坍塌、河床淤积,河道的蓄泄能力不足,影响陈家镇地区的防汛安全;河道内水体浑浊,且含盐度较高,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与陈家镇地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上述问题,将通过水域保护、水系沟通、水生态修复、增设湖泊湿地等措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达到改善镇区生态环境的治理目标。

3.2河道综合治理目标

该工程综合治理目标主要为保障区域防汛安全,改善河流水质,既满足河流的自身功能又满足景观、生态功能及多功能开发的要求。

3.3总体布局

项目位于崇明陈家镇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生态景观要求较高,河道布局需在河流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满足河道防洪除涝标准的前提下,将河道设计成自然生态型的河道。

3.3.1设计原则

(1)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平面上尽量保持河流蜿蜒形态,沟通现有水系,依托现状地形因地制宜的布置湿地、人工岛,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

(2)通过河道整治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重点在水域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建设;

(3)充分考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

(4)陆域岸坡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保留河道天然的美学价值。

3.3.2河道平面布置

河道的平面布局,通过对河道周边环境的分析,根据镇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文、地形等特点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琵鹭河以面积3.34万m2的玉叶湖为中心,沟通周边的骨干河道,局部区域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四号河结合周边的生态功能区,形成“一廊、二带、三区”的平面布局,一廊即生态水廊,二带为两岸生态护岸带,三区则在陆域布置生态氧吧区、河流湿地区和彩叶林带区。

3.3.3典型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首先满足行洪要求,局部区域通过地形改造适当布置湿地、岛屿、浅滩、林荫、鱼礁等为生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为生物多样化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垂直空间领域,充分保证水生动植物和陆域动植物生物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考虑岸坡的透水性和植被率,达到水、岸、陆三位一体的效果。

3.4生态修复方案

3.4.1河道生境改造

河道生境改造主要是营造适宜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通过对现有河道的疏拓及实地段河道的开挖,湖底形态设计和微地形改造,满足种植不同水生植物的适宜水深。岸坡作为水陆交接面,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岛屿、浅滩等,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合生物(微生物、鱼类、底栖生物等)生长的护岸结构,如生态石笼、生态鱼槽砖、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斜坡式鹅卵石大缓坡等,形成适宜不同水生动、植物生存的连续而又富于变化的生境基底。

3.4.2生物多样性构建

河道的生态建设。在改善及优化的河道生境及护岸改造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系统和滨湖的湿生、陆生乔灌草系统,以及滨岸带及河道主槽的生物配置及恢复,形成一个完整有序、自然过渡的河道生态系统。

在水体中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耐受性好的植物,应用植物的生物吸收及根区修复机理(植物一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去除污染物或将污染物予以固定,从而实现修复水体的目的。根据水位变化由岸边向河内梯次布置挺水、沉水植物,采用块状或带状混交方式配置,使水岸线曲折变化有序,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及水质特点,植物品种选择夏绿型、冬绿性和常绿型搭配,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黄葛蒲,浮叶植物如睡莲、萍逢草,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范草、金鱼藻等本地种,营造四季常绿的天然水环境效果。

该项目设计的河道为开放式河道,水生动物放养以螺、河蚌等迁移较慢的底栖动物为主,可摄食藻类,促使河水中悬浮物质絮凝,并利用食物链关系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生态效果等综合效益。

3.4.3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重点布设于琵鹭河东段南侧岸边,其他河段零星分布,湿地控制水深为20—40cm ,属于表流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基质表面流过时,通过植物根茎的拦截作用以及根茎上生成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在较宽的河道中错落有致的安排一系列生态岛(岛I、岛II),不仅增加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还起到将河水分流、改变水流方向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使含有污染物的水体更多的与水生植物接触,更好的起到固定、过滤、吸收的作用。

3.5景观绿化

景观设计以“人文——生态——节能”为主旨,与镇域规划的功能区分布相结合。实验生态社区、裕安现代社区和商务活动区,人文活动较为密集,河边间隔设计亲水步道和木栈道,增加人与水的互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城市氛围。生态体验园和森林公园段,两侧陆域带以乔木为主,整个森林公园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不同树形、季相、色彩的品种错落布置,以形成高低不平的林冠线、颜色丰富的彩叶林。

3.6河道水动力及水质分析

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分析护岸防冲流速,对采取生态修复后的工程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MIKE11的HD(水动力)和AD(水质)模块,以四号河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河道流速分析了引排水不同工况,计算结果显示河道内的最大流速约为0.65m/s,结合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分析,确定河道的防护范围,并选择满足抗冲流速的、透水性好、植生能力强的护砌材料对河道边坡进行保护。

河道水质改善分析,模拟水资源调度时的排污引清过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后水体的自净恢复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有面源污染、无生态修复的情况下,河道水体的氨氮7天后超标,总磷9天后超标,恶化为W类水;有生态修复的情况下,氨氮在15天后超标,总磷在13天后超标,且浓度变大的速率明显低于无生态修复的情况。由此可见,生态修复减缓了面源污染对水体的恶化速度,对四号河的水环境改善有较好的作用。

3.7综合分析

河道生态治理需建立在对河道生态现状全面调研、监测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工程学和景观园林工程学等原理和方法,充分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开展设计。陈家镇地区属于平原河流,河道特性是水浅面宽,水流平缓,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小,因此河道生态治理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首先要增加水面、沟通水系,促进水体流动,增加调蓄容量;其次,生态修复以自然为主,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地形和形态,辅以地形塑造和断面设计,适当布置湿地、岛屿,满足不同水生物生长所需的生境条件;最终目的是构建具有自我修复及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选择及配置以本土种为主,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第三篇: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1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难点与问题

1.1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天津港口物流业虽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从其发展现状来看,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首先表现在物流规划缺乏协调性,天津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与环渤海区域的其他港口之间存在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经营成本的低效率。其次,港口物流专门人才缺乏,成为本市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天津物流企业理念落后,发展缓慢。这些都直接制约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1.2天津涉港产业发展仍相对落后

与上海、大连、青岛等港口的发展相比,天津港虽然有其比较优势,但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涉港产业的发展上,其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港口型经济对开放型经济的支撑牵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完善港口城市总体功能,使其由单一的运输功能向商贸、服务、工业等功能拓展,使港口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桥头堡。其二,围绕港口进行城市生产力的布局,形成港口导向型工业体系,并注意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结合进行招商引资,使港区成为外商投资的主阵地。其三,以港口城市为增长极,利用港口处在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结合部的独特位置,聚集和扩散各类生产要素,形成良性循环,为直接腹地的开放型经济服务。国际经验证明,国际港口城市应是涉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低成本的制造中心。而天津港及其涉港产业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仍显不足。可以说,如果没有港口及港口经济(重点是港口的现代化、专业化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国际港口城市的地位很难确立。

1.3北京对天津的吸附效应依然存在天津毗邻北京,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辐射,但由于过去京津城市定位模糊,京津在综合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北京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上资源、要素和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对天津的吸附效应明显存在。尽管北京不再定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但由于其人口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拉动作用较强,加之原有的经济发展规模,北京在经济发展方面对天津的吸附效应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延缓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步伐。

1.4港口城市之间存在激烈竞争

受现存行政体制的影响,环渤海区域的港口城市群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长期以来,环渤海区域城市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系,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没有实现一体化,造成产业结构雷同、重叠,彼此间的竞争大于合作,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外缺乏自己的中转枢纽港,无法形成与外界竞争的拳头,在与韩国、日本港口竞争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的机构和力量。尽管国务院已经明确将天津建设成北方的国际港口城市,但现有体制的束缚使得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面临严峻的挑战。

2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物流的带动作用,推动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物流的带动作用,推动天津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

首先,应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港口带动作用。天津港是天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性依托,对天津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快天津港的建设,促进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自由流动,对于提升天津的城市竞争力和经济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天津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应充分发挥滨海国际机场的带动作用。以机场为依托,通过改建和扩建滨海国际机场,加强天津机场与首都机场的合作,把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提升天津的国际航运地位。第三,应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建设“大交通体系”的作用,围绕海、空两港,加强铁路、公路建设,构筑区域一体化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天津各功能区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推动天津交通网络的完善。第四,应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先导作用,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通过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配套设施,推进天津物流体系的发展。

2.2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物流的产业优势,推动天津国际港口城市产业的优化和调整

随着滨海新区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逐步建设,与航运和物流相关的产业也会焕发生机活力。天津应借助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加快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首先,天津作为环渤海港口城市群中实力最强的城市,应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从整体布局出发,加强天津港与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曹妃甸港、青岛港、大连港等港口的分工与合作,积极协调周边港口城市群的产业布局,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促进环渤海港口产业群的发展。其次,应充分利用“工业东移”之机,大力推进天津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积极发展金融、商贸、房地产、保险、交通运输、旅游、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推动天津从单一的产业结构转向综合的产业结构,为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三,应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机会,大力发展天津现代加工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创建现代化外向型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工业为先导,布局合理的新型工业结构。

2.3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物流的综合优势,推动天津国际港口城市整体素质的提升

滨海新区应充分利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契机,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步伐,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提升滨海新区的整体功能。天津通过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物流的综合优势,积极推动天津整体素质的提升。首先,应明确国际港口城市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天津向国际港口城市迈进的过程即是天津城市功能日益向国际化转变的过程。也是从城市的空间规模拓展向功能的集中拓展与升级转变。通过重点发展现代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以会展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展示区、以港口为核心的国际现代物流区、以新兴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以都市文化旅游博览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大都市城区和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涉港工业基地。其次,应进一步营造国际港口城市新环境,提高城市的人文素质。天津需要根据国际交流的新需求、新挑战,积极营造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人文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下大力量挖掘西洋文化内涵,保护、恢复标志性建筑;发展能够代表当今世界最新时尚,体现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文化结构和时代精神风貌;逐步将城市布局、城市景观与人口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4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国际航运和物流的服务引领作用,推动天津国际港口城市服务水平的提升

天津在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过程中,应致力于服务周边地区,通过增强服务功能,树立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形象。首先,应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水平、更新的理念,立足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天津的辐射力、凝聚力和带动作用。其次,应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建立健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系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推动宏观经济管理方式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关系市场化、经济发展开放化、经济管理法制化、服务规范专业化,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奠定体制基础。第三,为适应滨海新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需要,应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完善国际航运与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服务大厅,提供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内容,推动天津国际港口城市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四篇: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结合江苏盱眙地区,阐述了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以及现状,进一步探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江苏盱眙地区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其地理环境相对优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德、文化、健康的认识大幅度提高,这对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与空气质量,在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园林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具有绿化生态景观的小区。

1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是为居民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居住环境,居民在运动、休闲、交流中享受到生活的舒适与美好,做到景为人用,提高景观设计亲民度。在夏日的傍晚能看到居民在树下乘凉、下棋,在两旁种植成行的甬道上散步,有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也有老人们歇脚的座椅,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更美好。让居民多接触绿色植物,观赏形态各异的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雨露、满目鸟语花香,在绿色、温馨、健康的环境中,便于促进居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2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居民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都是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因此,在设计城市景观时坚持以人为本。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美化城市的基本内容就是做好绿化工作,但有些城市建设的内容过于形式性、展示性,而城市绿化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与休闲环境。江苏盱眙地区有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在景观设计中过于商业化、利益化,把绿化环境作为商业契机,使园林绿化成为商业展示性景观,忽略了住宅小区居民的感受。

3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3.1融入水景体现观赏性

现在居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绿化环境的重要性,对回归田园式自然环境产生强烈的渴望,因此,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江苏盱眙地区的湖泊、小溪等自然条件,融入水景设计。根据小区的具体环境,还可以采用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手法,比如,喷泉、人工瀑布等动态水景,并且在水中种植莲花、水草等水生植物或投入观赏鱼等,形成绝佳的亲水空间,增加动态水景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在实践中表明,动静结合的园林景观,更能体现出自然环境的真实感,深得居民的喜爱。

3.2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

江苏盱眙地区,很多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都受到国外景观设计的影响。从住宅小区内所种植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就可以看出,这些园林景观设计没有重视小区原有的自然条件,凸显不出江苏盱眙地区的地方特色。并且这样的设计不在少数,小区园林多是模仿欧式风格。江苏盱眙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以就地取材,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江苏盱眙地区特色。因此,要做好小区景观规划,根据小区的自然环境,结合历史文化,设计出具有文学气息、美学内涵的景观,把文化与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体现出江苏盱眙地区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小区居民的自豪感。

3.3以人为本提高亲民度

以人为本是提高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不能只是进行单一的绿化设计,侧重于小区园林景观的舒适性。绿地是居民颇为喜爱的休闲场所,因此,在绿化设计时要使用抗性较强的草种,方便居民坐躺沐浴阳光,享受清风拂面的感觉。另外,可以利用植被划分空间边界,实现绿化空间层次化。比如,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划分不同的分区,也可以实现路引的作用,并且控制种植方式和密度,在空间层次上不会给人过于突兀的感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规划好绿化面积,保持居民活动空间与绿化面积的比例,避免绿化面积过大,降低小区实用性能,绿化面积过小则失去绿化意义。因此,要根据居民的居住心理设计园林景观,增强居民在小区内的归属感,体现出对小区居民的人文关怀,进而提高亲民度。

4结语

时代的发展,促使居民对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体验,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江苏盱眙地区的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任重而道远。为了提高设计技术,保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技术,还要掌握居民的心理需求,根据小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马群柱.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2_(6)

[2]郭洪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2_(4)

第五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提及园林景观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园林景观既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特点,它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能够轻易的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一般功能,它往往包含了社会文化内涵与功能,能引发人们情感上的交流。而在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特点的同时,还应坚持发挥现代园林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分联系有所认识。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联系

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的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都是崇高的存在,其特殊地位是不容忽略的,它是传统文化指导下的结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具有独特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传统园林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现代园林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与现代园林景观有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自然文化发展脉络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常常拘泥于形式上的表现,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对生态功能和山水成因的认识,忽视自然景观的功能。因而,园林景观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这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象形联想或象征意义。相反的,现代园林则更多地表达了其文化上的属性,展现了自然元素本身的价值和担当。现代园林往往采用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与传统园林模仿自然的概念不同,旨在实现将原始自然与营造的自然完美契合。即便中国传统园林在对自然的认识过于表面化,但是这种质朴的自然观念和气氛仍旧给现代园林以启发。现代园林应在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发展。

二、现代中国园林景观的特色

现代园林是从传统园林发展而来,除了具有传统园林的一般特点,也逐渐发展出彰显时代特色的品质。认识、分析现代园林景观的特色是对其发展过程中最为概括的总结,这也有利于实现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而从当前园林景观的现状来看,其特色的表达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首先,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园林景观的流畅布局,这样的表达完全是从传统园林景观继承而来。总的来说,整个园林的技术、文化、内容和形式等融合为一体,既使得景观移步异景,又对场地的缺陷进行很好的补充,整体表现与“起、承、转、合”的章法无异。其次,现代园林的一大特色就是精巧灵动的细节。由于现代工艺水平的进步,园林景观往往能够实现一些细致入微的刻画,这也使得景观能够更生动的表现。现代园林在局部求精的同时,往往能够集零为整,进而表现出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再有,现代园林的一大功能就是实现空间的含蓄划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空间领域的意识较为强烈,不同性质的空间常常表达不同的含义。而园林的存在就是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渐展开,用空间渗透、对比的手段,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分割,展现出不同景致的层次感。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有形的创造都具有无形的表达,中国园林更是将这种表达凸显到极致。表面上,现代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一种自然流露的情趣。实际上,这是在创造一种吧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相协调起来的至真至美之境。由此可见现代中国园林的特色涵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园林的特色也会发展的更加深刻、夺目。

三、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1.不同发展背景下的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传统园林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而它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时代赋予传统园林的特殊魅力,而它也并不局限于此,转而苛求更为深远的表达。现代园林亦是如此,它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如此,不同的背景也使得现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2.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基础上的更新

传统园林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以及开发的方式,分为自然山水园林和人工山水园林,具体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现代园林基本上继承了传统园林的分类方法,传统的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仅仅作为景点保留下来,自然山水园林在现代也称为风景名胜,传统的公共园林逐渐发展成公园,成为现代园林的主流。

3.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

在现代园林中,最常见的园林表现形式就是混合式布局。现代公园中使用这种表现方式,既实现了人口分布现状有条不紊,又与现代社会的预期是相契合的。这样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在继承了传统园林山水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现代园林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4.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古便受到人们的推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更、推陈出新,已然成为经典文化的代表。现代园林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传统园林文化的熏陶,在园林景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园林文化对其推动作用,我们所要明确的就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园林发展道路。

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不足

随着中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它开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这也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当我们感叹现代园林景观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都是盲目的模仿,这些仅凭模仿而设计的园林往往丧失了园林设计最初的美感,这也造成了很多资源上的浪费。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园林的设计都是欠缺考虑的,往往忽略了园林本身的形式美法则,这就造成对于园林景观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园林设计不都是合理的,而错误园林资源的放置,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总之,现代园林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而对待现代园林的总体规划上,既应当继承传统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又要有所创新。当我们以发展性的眼光去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自然会汲取世界先进园林艺术,以促进现代园林艺术民族的进程。

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