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开展实践论文(5篇范文)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30-633517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08-13 13:48: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开展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专业水平高超的设计人才。然而,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实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便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使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发挥自身的职业才能是最终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室内专业课程开展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他们在设计实践中发挥自身卓越的才能,展现了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水平和实力。然而,在教学收获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室内设计教学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要求我们不断教学摸索中进行教学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目标与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与课程的设置安排产生了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突出该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而是将更多教学内容偏重于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拓展上。尤其是对于学生室内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不足,相关课程的配置也是非常欠缺的。室内设计专业是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所以师资的配置速度非常缓慢。同时,一些任课教师都是专业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并非是专业对口的室内设计专业,在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的课程教学中,很难精准地设置课程,科学地优化和配置课程。所以,这也逐渐显现出了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教学实际和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影响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的效果。

第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偏少,其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了课堂上。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学习中的缺陷。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必须亲自到施工现场和材料市场去体验,才能从课程的书本理论联系到具体实践。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课程教学中的东西,只能凭借想象去理解,难以吃透和掌握真正的应用技巧。学生在课堂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是一旦涉及实践,却很难游刃有余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平。比如装饰材料和预算课程,如果仅仅凭借理论课程,学生很难在实训场地进行跟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会被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很难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全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服务于将来的职业需求。

第三,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理论支持薄弱。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对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岗位需求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主导课程方面,使得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缺失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比如,中外建筑史、设计美学等课程并未开设,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学生的技能课程,而将一些看似作用不大的课程,如设计概论、工艺设计等课程都进行了缩减甚至删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专业体系,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整的结合,发挥自身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力。有些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鼓励学生进行设计创作,而对于基础的理论要点一带而过,这使得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在工作岗位实践中暴露了自身专业能力的缺失。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开展的策略

室内设计是一个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市场导向性的创意行业,因此要开展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根据市场导向来重新规划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维度层次:其一,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熟悉室内艺术设计的常用表现手法;其二,学生必须能够深入学习并灵活运用建筑学和装饰工程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能够独立完成与室内设计配套的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内部的家具设计,具备对建筑物实施全方位配套设计的能力;其三,学生必须详细了解与建筑施工安全有关的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具备设计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为自己在职业实践中成长为“桥梁型”的技术人才打下基础;其四,学生必须拓展学习多方面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人文学科知识。同时,将人文知识和素养作为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强化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即可按照“模块化”的思路,对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根据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

其一,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设计效果图制作、手工设计效果图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案例与实训、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和工艺、装饰工程材料和预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等。本模块的教学,应该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依循工作程序来展开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同时,需要重点处理好各门课程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衔接与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的“桥梁性”和“一专多能”,以期更为有效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

其二,专业基础课模块。其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写生、三大构成、建筑制图法、计算机绘图实践应用等。在这一模块需要强调室内设计专业的实用性原则,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删减那些与室内设计关系不够紧密的美术学科理论和技能,重点保留、突出适用于本专业的基础技能和方法,以期更为有效地同专业核心技能主干课模块实现紧密对接。

其三,实践与实训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各种校内外实训、实践活动。其要点是建立常态化的“工学结合”机制。以教学周为单位,每周选择特定时段赴合作企业展开实践和实训活动,以期随时随地学以致用,生动地达成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其四,人文素养拓展模块。其主要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建筑发展史、古典建筑欣赏、建筑美学、建筑摄影与赏析等。目的在于通过对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姊妹学科展开教学,丰富拓展学生的综合性人文素养,以便为其创意设计提供必要的素养基础和源泉,以此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室内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给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全面掌握室内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优势和水平,使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更加符合教学需求,与人才市场完美接轨。

参考文献:

[1]赖莉琼.室内设计“3+2”模式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艺术科技,2015(3):11-12.[2]孙启新,钱抒.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2(08):144-145.

第二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一、关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

(一)要有深具专业影响力、团队凝聚力的团队带头人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践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能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本专业建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的领先水平。第四,能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形成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行业企业相关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专任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好每学期轮流赴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使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实现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专业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的项目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设置,并主要由具有企业选派具备高技能水平、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讲授。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院教学管理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师请进来,让高职学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资深企业为依托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有利资源,建立对内、对外艺术设计专业学员的实训基地。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实实训与就业一体的实训机制。

(四)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争取条件,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在学校内部场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实践场所。例如:

①室内装饰材料实验室,陈列数百种常用装饰材料和数十种施工机具、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物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范围等有直观了解,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②建成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实训室若干个,将常用装饰施工构造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开放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室内装饰施工的技术和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绘制施工图和从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的CAD、3DMAX实训基地一所,主要进行项目实训、CAD工程制图、3DMAX效果图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图的实训教学。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教学、实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教案,实训有手册,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本专业专职教师多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招标工作,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稳定,真正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学会学生入会、培训、考核、认证体制,打造良好的培训、考核平台。

(六)建立以科研保证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模式

在教学上,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案、教学心得交流会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训上,强调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以研讨会、观摩会、文字总结等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历练教师的一线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以专业论文、教学论文、专业展览比赛、精品课程、课题的形式反映、体现教学心得与成果。

二、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但本专业的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顶岗实习等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实施方案。

①在实际教学中,把一线设计师请进课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已经建立的设计企业为平台,辐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入市场,培养实践技能。

③把学院的学术气息带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专业层次,突破设计瓶颈,既为企业的设计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继续培训,又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线设计师请进校园,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⑤广泛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荐学生就业。

三、教学革新总结

①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②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注重课程衔接和应用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③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同步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建设装饰材料实验室,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不足。

⑤建设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艺、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接触行业环境,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⑦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市场、一线设计师有较深入的接触。

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式、教学革新的一些具体的体会。本文的目的在于即对自身工作的梳理,总结得失、经验;又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获得专家、同行的批评指导,最终在新时期国家关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政策下,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力度,完善现代高职教学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篇: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提出三种实践教学模式,游戏实践教学法、试验模拟教学法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法。

关键词:游戏实践教学法 试验模拟教学法 校企结合法供应链课程定位

《供应链管理》是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时间和空间跨度长等特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明确指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物流专业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本课程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主要培养学生供应链的设计与再设计能力、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工具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合作精神、成本意识、服务意识以及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案或PPT的演示,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缺少实践性教学;或者通过给定企业经营运作情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但实施难度比较高,所选案例只是代表一般性情况,实用性有一定局限性。通过阅读文献,浏览网站并走访了几所高职院校,归纳总结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实践教学方法,游戏实践教学法、实验模拟教学法和工学结合法。这三种方法间存在循序渐进的关系,在课程初期以游戏实践教学为主,讲述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通过实验教学强化操作技能;最后,学生们进入企业工学结合阶段,边工作边学,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再次得到升华。

2.1 游戏实践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课堂参与度很高、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国外供应链管理教材就很重视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如啤酒游戏、囚徒困境游戏、桌面游戏实训等。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经过不断探索也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如桌面实训等。在游戏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内容简单、分工明确为前提。游戏实施过程中分为三个环节:前期准备、过程监控及游戏之后的总结点评,这三个环节都影响到游戏质量和效果。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游戏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啤酒游戏。啤酒游戏是一个供应链全程运作的模拟游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1960年开发的策略游戏。至今世界各地已有成千上万人参与过这个游戏,包括学生、企业管理者乃至政府官员,已被列入许多著名大学的MBA课程中,许多国内高职院校也把它引入到实训环节。通过“啤酒游戏”可以使参加学习和玩游戏的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供应链和动态系统分析这两个概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从本质上了解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同时游戏的结果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象,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到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最后达到提高参加者的供应链技能的目的。

②囚徒困境游戏。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该游戏可以运用在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的讲解中,让学生明白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追求协作企业双赢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供应链协调管理。类似囚徒困境游戏,还有“智猪博弈”、“斗鸡博弈”、“羊群效应”。通过此类游戏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供应链中协作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协同合作等。

③桌面游戏实训。桌面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作为牌具,所以也称纸牌游戏。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纸牌和桌面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特点,根据供应链教学要求设计了供应链桌面实训。该实训包括4大模块,认知供应链、构建供应链、运营供应链和评价供应链。实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分配实训角色;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商,并且明确说明卡片类型及出牌规则。在指导教师辅导监控下,完全由学生自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供应链管理专业能力。

2.2 实验模拟教学法

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学习过程中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实验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工作的情景环境、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用实验模拟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也是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由传统填鸭式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并能够在试验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实际企业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及业务进行仿真模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这些业务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走向社会时可以更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更好地促进发展。实验模拟教学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实施,可以实现边动手操作边学习。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物流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专业的物流实验室或实训中心、沙盘实训室等,并且积极参加教委及行业的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大学生ERP模拟大赛等,交流实训经验,强化实训教学成果。例如,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之一,从建立至今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很多物流软件及配套的硬件设备设施,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有用友ERP软件、Logistic软件、自动识别软件等,通过实验室教学可以模拟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运营流程,实现订单处理、制作、货物仓储管理和货物配送分销等。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但由于实验模拟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些院校仅靠自身建设实验室根本解决不了教学实践的需求,也会成为学院的经济负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实践教学无疑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弥补学校软件和硬件的不足,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资金,利用企业既有的物流设施和软件。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院合作,分解入职培训压力,获取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可以得到学院智力支持等。

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工学结合”模式、“x+1”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开设之前需要先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主要在高年级或毕业班开设。而高年级学生马上面临上岗就业问题,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课程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运作模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训,合作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参与本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岗位工作,如采购、生产/运营、配送、客户服务等。学生带着教师分派的任务来到企业,一方面通过顶岗实训学习企业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要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由此学生会产生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需求,在需求驱动下自主学习供应链管理知识并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完成《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并将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建波.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陈玲玲.供应链管理体验式教学探析[J].科技文汇,2012.[3]王冲,夏远强,张昌生.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06(03).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多维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2531)。

第四篇: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论文

【摘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基础,通过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持之有恒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形成职业生涯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最终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职业幸福感

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展与需要、培养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于一些综合大学的学生来说,在校所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铺垫,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用得着的只是学校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将来工作的关系更直接更线性,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能否胜任将来的工作。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就业的必要条件。

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该是并列的、不可分割的,哪一方面不扎实都会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多数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可以说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方面稳打稳扎,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稳固。所谓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多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即学生的技能掌握不够牢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验实训设施和社会实践基地欠缺;“双师型”教师相对偏少等。在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硬性规定了实验实训课要占到总课时的40%,这个比例对于理工类的专业如机电一体化、化工工艺等比较容易达到;对于文经类的专业如法律事务、会计电算化等由于实验场所的限制,实践课混同理论课的情况较多,很难达到这一比例。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开发文经类专业的实习资源,保证实验实训课课时达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

职业幸福感是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激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虽然没有全身投入到工作岗位上,但对未来工作的定位是清晰的,其对未来岗位的职业幸福感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日常的实验实践操作、对专业的人文了解及对职业的向往中。职业幸福感是学生向未来职业进发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幸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要扭转观念,建立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尽管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稳占半壁江山,但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上高职院校并不是学生和家长的最初目标。因此,学生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负面心理影响,建立对职业的正确认识是新生入学后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入校时,把学校的特色专业、就业优势、人才培养特点等做全面介绍,能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遐想。在学生对新的学习成长环境熟悉之前,班主任和辅导员是他们首选的信赖对象,这时利用班主任工作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和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是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并且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学生会在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做到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要建立对职业的充分自信。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实验实训课上,学生看到自己从车床上加工出的机械元件,会油然而生成功的喜悦;在实习基地,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方案被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采纳,会有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随着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操作型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升。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双向选择洽谈会等形式,学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选择空间,让学生对就业和创业充满信心。

再次要形成心驰神往的职业幸福感。教学艺术倡导者黑格特在《教学艺术》中指出,好的教学有三个必备条件:第一,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教师必须对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第三,教师还必须热爱学生。由此引申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上,学生学好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第二,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第三,对学业充满热情。当学生把对专业的热爱和热情升华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时,就会把从事该专业当成一种骄傲,由此会产生由衷的愉悦,产生无穷的动力,学生毕业后到相关的单位施展才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持之以恒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学生毕业前的“大会餐”,也不是学生求职前的“临阵磨枪”,而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服务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应系统规范,常抓不懈。

一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职业,了解自我,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基地,邀请专家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等。二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收集一定的就业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学校可以将就业与求职教育列入必修课,请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或专门人员从事教学,解决学生求职就业中的一些疑虑,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三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情感,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通过实习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角色意识;举办有关讲座,可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参加面试等基本技巧;举办有针对性的供需见面洽谈会,可以给学生求职的机会和体验。通过这些教育环节与活动,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新的认识,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尽快实现职业理想。

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还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好一些具体问题。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普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上做好个别辅导,让职业生涯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二是教育与咨询相统一。既要开展常规的职业生涯教育,又要做好职业生涯专题咨询,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充分的个案资料。三是教育与开发并重。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就业潜力,实现就业的最优化。在教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的体现,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职业生涯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5).[2] 何存璋.构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6)上.

第五篇:浅谈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研究

张媛媛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一种新的重要的动画表现形式——三维动画得以大量运用于动画片的创作之中。该文结合实践教学,对三维动画的教学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维动画课程 教学研究

在高职院校中,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其它所有学科一样,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设计创作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培养三维动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手段而应当具有的个性的艺术语言的问题。二是针对不同设计领域,三维动画应当具有的专业设计手法。在三维动画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上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1高职院校三维动画教学的内容

1.1动画构成

这门课程是作为我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来设定的。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形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的去组织与创造以获得一种“造形”的创造力。形态、材质、灯光是三维动画最重要的三大审美要素。首先,动画构成的学习应当从探索三维造型形态语义开始通过象征法、显微法、仿生法、解构法等造型的构成方法,从单体造型、组合造型、群体造型等各个刀‘面进行练习,以获得对造型手法的理解。其次,在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材质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形象,如何充分发挥材质在立体和运动形态中的强大表现力,是材质构成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另外.灯光也是三维动画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1.2动画短片设计制作的教学

1)剧本写作。角色动画的最基本形式就是讲故事,好的故事赋予角色动机、冲突和行动的路线。2)故事板。动画是一个视觉性很强的媒体,因此需要设计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将这些镜头用图画的方法表示出来,这就是故事板。3)动画美术设计。动画短片首先应确定他的整体美术风格,美术设计在动画制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动画艺术观感。4)动画制作。三维动画的教学不应孤立地安排,而应该和动画制作的大流程结合起来,依据前面工作的内容,在进行三维动画制作时应尽量表达出美术设计的特色与风格。

2高职院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的几点经验

2.1课程定位要明晰准确

高职院校在开设此课程之前一定要作好前期调研。不同的三维动画专业方向对三维课程的要求差别很大,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说,高职三维动画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针对方向:一是影视动画方向,二是游戏动画方向;三是卡通动画方向。三维动画的教学设施普遍比较昂贵,影视方向的教学,需要配置高端工作站级的硬件设施,甚至需要引进价值数百万的大型动态捕捉设备,更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专业性。游戏方向与卡通动画方向在教学内容上又有很大区别,游戏方向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团队合作能力,能准确地领悟到整个团队任务的性质,卡通动画方向则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剧情创意能力、角色造型能力、动作卡通化艺术处理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尤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技术能力。2.2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首先要建立主动思维的互动平台。采用新颖的课堂互动,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三维动画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单一的软件操作学习。根据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在三维动画制作的综合性课程中按模块分解进行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教师在分模块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不同模块设置教学实例和学习任务,将对软件的应用学习融入到实例的讲解中,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三维动画课程综合性很强,关系到美感、技术、创意等多方面修养的训练,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性,要研究课程特色,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求最好的教学效果。2.3合理设置三维动画课程

课程的设置将更有助于学生把基础理论同技术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j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针对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我们将重点调整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课程比例,并调整专业课程的针对性,使课程更具有专业方向。技术性课程应成为基础课而非专业课,相关专业软件尽量在一年级就要求学生掌握,这样二年级才能有个熟悉的过程,三年级便可自如地应用,并进行创作。这样方可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艺术底蕴,培养通用型人才,适应数字化的要求,适应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要求。

2.4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制作习惯

三维动画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利用它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是一个极其细琐、繁芜的工作。三维动画教学中光注重技法的传授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制作习惯。1)作图前先做好整体规划,构思组成场景的每个元素,如何建模,选择的材质等,这样在动手之前充分设计蓝图,才能在制作时有的放矢。2)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场景创建,同时挑选好视角,对于不可视的面或较远的物体,建模时不必考虑细节,以节省工作量。3)尽量不要在总场景内直接建模。在独立的场景中为不同的物体建模,然后再用合并命令将不同的子场景进行合并,从而合理利用计算机资源,提高作图效率。4)几何元素的命名。建模时,软件会提供物体的默认名,很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当建立了一个几何元素后要及时地进行命名,也要及时的为材质进行命名,以免混乱。2.5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维动画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补充,不断充实知识的过程,要与社会接触,不断了解公司对于岗位的需求,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公司的制作。调整自身的学习重点和知识结构。当前一些高校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软件学习上面,方不知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过程中进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同时。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又需要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绘画基础、图像处理实用技术、动画实用技术、二维动画等课程为依托。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为此,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动画制作企业的合作,把企业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请进校门,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三维动画教学,或者把直接把企业的动画设计项目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与课后实践训练,比如举办动画创作大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三维动画课程的学习注重实践,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三维动画工作室,并将学生在三维动画工作室的实践课程纳入三维动画教学体系里.分阶段与理论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冠英.动画美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韩大勇.高职三维动画专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职业圈.2007(13).

[3]熊亚蒙.关于高职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6(6).

选自:<<电脑于知识>> 2010年6月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开展实践论文(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