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某滨江地标建筑规划设计说明(共5篇)
编辑:清幽竹影 识别码:130-838685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2-15 21:56: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某滨江地标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Preliminary Concept for the North Parcel

DESIGN NARRATIVE design concept :

The preliminary concept for the North Parcel continues the ideas put forth during the Master Plan study prepared by The Jerde Partnership in October of 2009.There are three main objectives: 1.Restore this location as being perceived to represent the very heart of the city, commercially as well as significantly.2.The design benefits from and draws on its ideal waterfront location and views of the mountains beyond.3.The density of program provides for a new iconic complement to the skyline of the city.Planning Strategies :

The master plan for the North Parcel imagined four goal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1.Connect the city to the waterfront 2.Extend Pozi Street to the River 3.Create an iconic tower as a landmark for the city 4.Enhance the waterfront The Preliminary Concept Design achieves these goals through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 Create a Family of Towers The high density of the project calls for the creation of a group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towers that form a strong urban center.The design language is cohesive without being repetitive, and the forms of the towers are similar in shape.The iconic office/hotel tower sets the tone by introducing a curved face to the city and a straight wall to the river, thus anchoring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the site.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towers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views of the river and the mountains and to the requirement for daylight during the winter solstice.The curving form is inspired by the organic natural forms of the river edge, the mountains and the flow of the water.华远金外滩北区地块概念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理念:

1.重建项目所在区位,使其呈现长沙市重要商业中心的繁华。

2.设计得益于其理想的滨江位置和远处的重山美景。

3.高密度的业态为城市轮廓的天际线又新添了耀眼的一笔。

规划战略: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北侧地块的总体规划有四个设想性目标:

1.城市建筑与滨江连成一片 2.坡子街延伸至滨江

3.兴建一座城市地标性塔楼 4.突出滨江地带的优势

规划概念分析:

 建造塔楼群

项目内高度密集型商住楼群,形成强有力的城市中心。设计表达精炼有凝聚力,不重复冗长,塔楼形式相似。办公楼、酒店塔楼设计与市中心建筑曲线对接,并与滨江一墙之隔,置于基地的西南角。

住宅塔楼是基于滨江和群山美景及冬季日光的要求而设计的。曲形设计的灵感源于滨江水岸,绵延群山以及流淌的河水三者有机的天然组成形式。

 Relationship to the city context and the river front

The project borders Jiefang West Road and Renmin Road at the north and south, respectively.The connection to the city center occurs along these wide edge roads and the narrower, pedestrian oriented Pozi Street.The project has a series of distinctivepublic plazas that serve as gathering spaces at or near the entrances to the commercial portions of the project.In addition, pedestrian-oriented retail and food and beverage establishments are located at street level to activate and enhance the street level experience. Terracing

The retail podium for all four parcels is transparent and key tenants are located along the exterior perimeter.Dining terraces and show windows are clearly visible from the street level.The podium of Parcels 1, 3 and 4 contain a number of stepping terraces facing the river.The top of level of the podium of Parcels 3 and 4 is an evening entertainment district with a continuous terrace overlooking the river and the mountains.It is expected that these terraces will be major attractions all year round and especially during special events involving river festivals and fireworks. Iconography

The visual focal point of the North Parcel is an icon tower located on the corner of Renmin Toad West and XiangJiang Middle Road.The tower sits independently of the podium, has a major arrival plaza on the side of the river and is also immediately accessible from the media plaza.With its 291 meters in height, combining office and hotel uses, the icon tower is a landmark in the skyline of the city.The form and finish of the tower are distinct from the residential towers.The curtain wall design is simple yet intriguing with a subtle change of pattern.The residential tower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odium, have strong curved shapes and vertical walls and strong composition of curtain wall and balconies. 与城市环境和滨江景观的关系

项目北起解放西路,南至人民路,通过这些宽阔的大道和通往坡子街的步行街小道与市中心相连。项目设计了一系的特色公共广场用作项目商业区入口或其附近的聚会空间。此外,通往步行街的临街零售和餐饮刺激并加强了临街的体验性。

 梯台/ / 露台

四大地块的零售裙楼采用透明材质,重要租户全部位于外围沿线;从街上可以清楚地参观餐台和展示窗;地块 1、3 和 4 的观景台有面朝滨江的梯台;地块 3 和 4 的群楼最上层为夜间休闲娱乐区,从连成一片的露台上可以观望滨江与群山之美景。预期这些露台将是全年吸引游客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在涉及到滨江和烟火的特殊节日里。

 地标建筑

北侧地块的视觉焦点是位于人民西路和湘江中路转角处的地标塔楼,塔楼与裙楼相互独立,在靠江一侧有一个主要的到达广场,也可以从媒体广场直接进入。地标性塔楼高达 291m,其中有写字楼和酒店,是城市轮廓天际线中的显著一笔。塔楼的形式和饰面与住宅楼截然不同。幕墙设计简约,但模式却又暗含细微变化。住宅楼与裙楼成为一体,既有完美的曲线形状和竖墙又有幕墙和阳台强有力的组合。

 Architectural Strategi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inspired by the curving forms of the river, the mountains and the water flow.Thus, the curving towers are integrated into a curving podium.Tall vertical walls separate portions of curved surfaces, focusing views and reinforcing the design idea. Articulation T he aim is to articulate the surface of the buildings to define areas of materials.Stone, glass and balconies are separated by stone vertical walls that run the height of the towers.This play of surfaces, solids and voids creates a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ion. Texture and Shading Similar to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facades, the underlying objective is to create a continuous texture of materials and forms.Thus the surfaces are varied and shading is provided for terraces and balconies. Transparency The objective of the design of the podium and the towers is to make forms that are transparent.This has a two-fold purpose: Allow visibility into the public interior spaces and allow views of the river and the mountains.The podium has a number of circulation, and entertainment and food and beverage offerings that are visible from the street.The residential towers have large expanses of glass to maximize the views. Colors The colors are inspir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natural colors found in the context(green and gold mountains, clear cool water, and green and golden landscape). 建筑策略

建筑设计通过滨江水岸,绵延群山以及流淌的河水来体现。因而曲形塔楼和曲形群楼融为一体。高高的竖墙将曲线形表面的各个部分分开,重点体现景观和强化设计创意。

 节点

石材、玻璃和阳台被与塔楼齐高的石材竖墙隔开以区分建筑物的外墙,清楚地体现材料的使用范围。外墙、实体及空间的如此组合增强了三维效果。

 材质的特性与遮阳

具有多样性的外墙材质的变化与有遮阳效果的阳台及露台与外立面节点的设计观念相互呼应。

 透明性

设计群楼和塔楼的目的是让形式透明化,这有两重目的:既可以参观室内公共空间,又可以饱览滨江群山之美景。群楼有大量人行动线区、娱乐区和餐饮区,人们可以从大街上看见。住宅塔楼有很大的玻璃区域,可以使视野最大化。

 颜色

颜色可以通过周边环境中中的天然颜色组合来体现(如青山绿水,及颜色分明的景观)。

To create a memorable destination that complements and stands out of its surrounding context, Jerde designed the project in an artful composition that combines the influence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city context, glass buildings with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unique terraces, and framed views.Inserting a series of unique highly urban mixed-use experiences into the already established urban fabric, the Jin Wai Tan project will create a multi-faceted destination that complements the river front use of the area.In this way, it will create a memorable new gathering place – for both residents and visitors –that will make people want to come back over and over again.为了建造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使之既与周边环境相互补充,又独具一格,JERDE在设计过程中,巧妙的加入艺术设计成分,采用时髦的通道、独特的露台和人为景观将自然环境、城市背景和玻璃建筑物的影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在现有的城市构造中穿插一系列独特高雅的城市综合体验,金外滩项目将创建一个综合性地段,与该区域的滨江景色互补。因此,将形成一个新的聚集场所,无论是住户还是游客都会有留连往返的感觉,吸引更多的访客再次光临。

 经济技术指标:

总建筑面积:

787000 ㎡

地上建筑面积:

648000 ㎡ 商业建筑面积:

184000 ㎡ 酒店建筑面积:

42000 ㎡ 写字楼建筑面积:

132000 ㎡ 公寓建筑面积:

290000 ㎡

地下建筑面积:

139000 ㎡

容积率:

10.5

建筑密度:

%

建筑高度:

268 米

第二篇: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一、背景资料

(一)、地理位置

大理宝隆金香苑规划设计项目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二)、用地条件

用地现状较规整,为近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343.12㎡,地形较为平整。南面为次纬二路,西侧为规划北三路。

(三)、功能要求

依据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本项目为商住楼,一层为商业用房,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并设计有地下机械停车场。

(四)、设计依据

由建设方提供的用地地形图和场地的道路红线等资料 由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二、规划思考及定位

1、本项目用地西靠苍山,东临洱海,人居环境优越,如何与周边环境协调,形成生态自然的居中空间。

2、如何与周边环境,周边项目协调,形成完善的城市空间。

3、如何在尽量不破坏周边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打造一个集优越景观与精致建筑为一体的高品质小区。

三、规划设计

整个项目占地3343.12㎡,项目较小,本着大盘做气势,小盘做精致的原则:只有将更多的细节做好,从市场需求,从户型合理性上下功夫,整个楼盘的品质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1.用地位于城市边缘,远离喧嚣又融予山林,在满足总的建筑面积要求的同时,尽量做高建筑以留出更多的空地,营造较多的绿色空间,实现小区内部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自然交融。

2.通过畅通的道路设计,使得居住小区更加的舒适和便利,方便小区居民生活和娱乐。建筑立面的设计在运用现代特色的同时,注重细节的设计,使得建筑外部效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使该地块成为城市发展的活力点。

四.建筑单体设计

(一)、建筑风格

此次的建筑设计中我们采用现代风格的建筑外观,力图打造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高品质小区。在运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精致的建筑细部设计,以及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和暖色调的主题色彩,营造一个清新舒适的居住小区。

(二)、户型特点

北侧11层的住宅,每个户型面积约120平方米。南侧为15层的小户型高层住宅,每户住宅面积约30平方米。

五、交通流线分析

1、车行系统:小区内道路设计为4m,在规划上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结合市政道路,合理安排车辆出入口。小区内道路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连通,呈环状布置,通达性较好。

2、步行系统:小区内步行系统与内部消防车道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步行交通体系。一层商铺前设置宽度为3m的步行道路,方便顾客。

3、停车:设计面积为2584.47㎡的地下机械停车场。

六、景观绿化设计

(一)、景观创作思想

景观设计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景观多为单纯的种树行为,缺少文化气质,同时与建筑的互动性较差。为此我们更多的考虑景观的可达到性与可参与性,在其设计的理念上强调生活的体验性和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

(二)、景观设计

在小区绿化方面,采用在道路两侧种植大乔木做行道树,在小区入口处规划较集中的宅前绿地,并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优美住宅环境。商业用地前营建精品小花园,并有景观小品点缀其间,优美舒适。

七、公共配套设施

1、由于楼盘规模相对较小,内部未单独设置幼儿园,考虑就近使用,保证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住宅底层局部设置少量生活休闲设施,方便居民生活需要。

八、竖向设计

1、竖向规划设计原则上符合周边道路的市政规划,与道路的竖向和周边原有建筑相结合,原则上沿原有道路部分场地标高比道路标高高45cm。

2、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用地现状,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满足排水管道埋设要求,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3、结合场地地形特点,总体上因地制宜,因坡就势,在地面和道路竖向规划上有利于排水。

4、建筑物室内标高根据规划场地路网竖向高程合理确定,一般稍高于室外地坪。

九、经济技术指标

1、总用地面积: 3343.12㎡

2、总建筑面积:15916.5㎡

地上建筑面积:13332.03㎡

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584.47㎡

3、容积率:3.99

4、建筑占地面积:1203.57㎡

5、建筑密度:36%

6、绿化率:35.09%

7、停车位:96个

十、消防、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一)、消防规划

1、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I-82的规定,城镇消防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其布局应保证消防队尽快到达火场,即以接警起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不利点。

2、所有建筑均保证留足消防通道,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均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以便于消防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每一地段。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范,留出足够防火间距,同时利用绿地、道路作为防火隔离带。

3、小区消防水源为消防栓。消防给水管网规划成环状,消防栓沿道路边敷设,消防栓间距不宜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m,消防栓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

4、消防站应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群众的防火知识宣传。作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减少和杜绝火灾隐患,并配合消防队做好消防灭火工作。

5、小区内环路交通道路与消防车道合用,为单向行驶系统,道路宽度≥4m。设有两个消防出入口。

2(二)、抗震规划

1、规划目标及措施:大理市地震基本裂度为八度区,按国家标准属于设防地区。规划要求严格执行抗震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 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保障要害系统不受或少受破坏,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路网密度,以利于人、车流的快捷疏散。

(2)、控制好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面积只许扩大,不得减少。

(3)、规划区内建筑应按抗震有关规范执行,在建筑布局时充分考虑抗震措施、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的能力。对于生命线工程如道路、水电、通信、管道等设施应提高一级设防。

2、避震疏散

(1)、避震疏散场地:本着就近、安全、方便的原则,疏散场地半径0.5-1.0km。当遭遇到小于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影响时,一般离住宅较近的空地、道路两侧经抗震加固或抗震设防的建筑物都可作为临时疏散场所,不需要统一组织疏散,当遭遇到相当于基本烈度八度或八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时,要提前组织好疏散。

(2)、疏散道路:规划所确定的主、次干道分别作为避震疏散道路,应注意干道两侧房屋倒塌造成有效宽度减少的影响,疏散道路主要作用于震前、震后进行人员疏散及消防、求援车辆的通行。

(3)、避震场所:避震场所在震后是抢险救灾的主要活动场所,使疏散人员临时避难,生活区是食品物资集中分发、抢救伤员、医疗救治的场所,一般以公园绿地为主。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地质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对小规划区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2、新建工程项目应进行危险性评估,避让不良地质,消防地质灾害隐患。

3、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用地内的已建工程应及时治理,保障安全。

十一、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原则与目标:坚持片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原则,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区域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在不断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质量。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弃物严格按有关条例执行。

2、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小区地面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规划区建设污水排放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所有排水管道按分流设计、施工,为雨污分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小区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仍以尘类(大气降尘、烟尘)的污染为主,因此防治尘类的污染是防治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推广使用煤气以改变居民生活燃料结构,推行使用液化气是控制居民生活、饮食服务行业等小炉、灶产生的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加强小区卫生管理,配合文明小区的建设,严禁乱堆乱倒。定点放置垃圾桶,按期安排清运车,垃圾清运率要求达100%。污水统一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就近市政污水管网。小区内的固体废弃物纳入城区垃圾处理场一并处理。

(二)、环卫规划

1、垃圾量预测:根据规划经验值,人均垃圾量约为1.8公斤/人·日。城市粪便每人每日产量预测为1.25公斤/人·日,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

2、环卫事业发展规划:

(1)、生活垃圾收运规划:小区内生活垃圾开始密闭化并分类收集,实行分类收集储放,小区内按服务半径50m为标准设置如干垃圾收集箱,每个占地面积1m。根据垃圾产量进行垃圾清运车辆配置,垃圾由清运车直接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2)、粪便处理规划:公共厕所集中设置于会所内,公厕所收集之污水进入小区污水管道,与居住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3、厨房设置排油烟系统。2

十二、节能设计

小区节能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及国家的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规划:

1、总平面规划上,综合考虑朝向、风向的关系,力求达到自然通风良好,日照充足,加强通室内风及和蓄热。

2、小区规划上,对建筑外维护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节能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墙体。提高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综合指标。

3、综合考虑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指标。

十三.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设计。针对本小区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以下小区内设施及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计:

1、居住小区道路的人行道无障碍设计;

2、公共绿地及小广场的无障碍设计;

3、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第三篇:滨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余姚市姚北工业新区 长泠江滨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把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是当今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一个新的思路,在本区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如:基质、廊道、斑块景观模式)来指导、构建科学、稳定的绿化系统结构,进一步分析各个绿地的地位作用,给整个绿地系统作出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泠江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体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整个滨江景观设计体现了“以理为主(自然景观),以造为辅(人工景观)”的设计理念。

一、设计依据

1、余姚市姚北工业新区要领规划文本

2、姚北工业新区长泠江两岸景观方案征集文件

二、区位分析

余姚作为杭州湾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将成为长江三角洲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姚北新区地处杭州湾大桥南岸的桥头堡,开发建设姚北新区,有利于加快北部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促进该地区土地及空间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合理配置,推动余姚工业区、城市化进程。

余姚市区由于周边山体及铁路、高速公路等设施的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受到用地条件的牵制。依据余姚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1~2020中规院)与政府战略决策,余姚未来发展将形成北园南城的空间形态结构。即通过工业

(二)功能作用

依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针对“一心、二带、三廊”这新区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作出功能的定位。“一心”即:即中心公园,是中心区行政商务、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的休憩场所。中心公园通过开挖水面与适当堆造小山体丰富中心区景观,同时布置广场及其它休闲设施,形成本区特色景观。体育公园是以体育休闲运动为主题的特色公园。

“二带”即:生态防护隔离带,是结合河流所形成工业园区的公共游憩绿地,防护绿带规划控制50~100m以上,在规划设计上,确定了“以护为主(生态防护)、以景为辅(人工景观)”的设计理念,注重植物群落的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将整个绿带结合河流,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设计,以更好地提高生态效益,而在功能空间上完成了由一般工业区空间向生活空间的过渡。在植物群落设计上以防护林、抗污性强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杜英、臭椿等为主。

“三廊”即是:生活休闲绿地,长泠江自然景观带,城市人文景观大道。

生活休闲绿地:处于新区的中心位置,依托于其周边的环境,确定了“以造为主,以理为辅”的设计理念,注重塑造不同的休闲空间、景观空间、活动空间,以满足周边的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消费者等的生活、休闲要求。在功能空间上形成为新世界区的集休闲、活动、娱乐的绿色共享空间。在植物种植设计上,以能释放健康因子式苔香气味的有利身心健康的树种,如银杏、木瓜、石榴等为主。

长泠江自然景观带:结合长泠江,自北向南形成150米左右的生态绿廊,在设计上确定了“以理为主(自然景观),以造为辅(人工景观)”的理念,将长泠江的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体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在整个绿地系统中的作用是完成了从生态防护到生活休闲,又回到了自然生态空间的过渡,而在长泠江滨江景观设计上在通过功能分区设计,在内部景观结构上,从自然空间到休闲空间又回到自然空

以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行为需求为中心,把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融汇于规划设计中,景观环境的空间划分,景点布置等考虑人的行为方式,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创造具识别性、归属感、宜交流的共享人性空间。

(3)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采用群落式种植手法,构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并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以保证多种生态进程的整体性和连续体,促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增进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景观多样性: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综合运用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创造出景观层次丰富的特色空间,形成多样的景观。如阴处多植洒金桃叶珊瑚、八仙花、白玉簪、鸢尾等耐阴灌木;阳处则多植杜鹃、南天竹、金丝桃、栀子花等;水边则多菖蒲、枫杨、乌桕等耐水湿植物。适当增加常绿量。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整体形态,层次变化,根据空间类型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并加大常绿量,力求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日如染,冬季常绿的丰富景观。

空间多样性原则:采用现代园林多种类型的空间塑造手法。应用现代园林多种要素,创造出开放、半开放及私密性等多种类型的空间。

(三)总体构思

根据余姚姚北工业新区的概念规划要求和上述的新区的整个绿地系统的规划构思,把长泠江定位于集自然生态、防护隔离、生活商业休闲的一条体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滨江景观,成为姚北工业新区未来城市新形象的特征。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按照“以理为主,以造为辅”的设计理念,结合周边的功能布局,把长泠江滨江景观分成三段:生态空间、休闲空间、工业空间。

(四)分区介绍

工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生态湿地、滩地的净化水质的功能,将工业园区排出的污水予以净化,为周巷组团的绿地景观创造条件。

六、技术指标

用地总面积

115.97 公顷

100%

广场.园路铺装面积

19.51 公顷

16.8% 水面积

22.51 公顷

19.4%

绿地面积

73.95 公顷

63.8%

第四篇: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天津海河学院教学楼,建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的海河中游南岸,建筑物形状为“一”字形,位于总平面图的南端,建筑面积为834.024㎡,总长度为44.84m,宽度为18.6m,高度为17.2m,防火等级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1.2 建筑设计功能 1.2.1平面设计

该建筑物为天津海河学院的南楼,有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厕所、饮水处和音乐室组成。其中普通教室四间,多功能教室和音乐室各一间,饮水处和厕所共占一间。普通教室每间的面积为65.52㎡,位于建筑的向阳面,有利于获得充足的日光。厕所和音乐教室位于北面,多功能教室位于最西侧,所占面积最大为157.17m。1.2.2剖面设计

该楼共四层,第一层为4.2m,其他三层为4m,所有主要教室都在南侧,南侧开窗,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可获得充足日光,室内外高差为-1.45m。1.2.3 交通联系设计

该建筑的走廊宽为3m,满足学生的活动空间,主入口位于建筑物的中间,门口朝北,旁边和东侧为侧门,上下楼梯方便学生出入,满足防火和安全疏散的要求。1.3 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采用真石漆仿面砖涂料粉刷,颜色为砖红色 1.4 建筑物构造做法

1.4.1 围护墙体与柱子之间的关系

围护墙体与柱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案:墙体与柱外皮齐平(图1),墙体与柱内皮齐平(图2),墙体与柱外皮相连(图3)。

图1图2图3

1、墙体与柱外皮齐平(图1)

优点:使用空间大,外墙平整,易处理,平面不生动,应加以处理。缺点:柱在室内,不利于室内布置。

2、墙体与柱内皮齐平(图2)

优点:立面处理有竖线条,内墙面平整,有利于室内布置。缺点:室内有效空间少。

3、墙体与柱外皮相连(图3)

优点:立面平整处理方便,美观,内部空间大。缺点:柱、梁要外伸,施工较难。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墙体与柱外皮齐平进行设计。1.4.2 纵向梁与柱子之间的关系

纵向梁与柱子之间的关系也有三种处理方案:梁轴线与柱轴线重合(梁居中),梁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偏轴),梁内皮与柱内皮齐平(梁偏轴),且纵向梁的截面又有矩形、T形等多种形式。

1.4.3 外墙与内隔墙材料的选择与厚度的确定 1.4.4 各房间楼地面/墙面和顶棚的做法 1.4.5 屋面防水及保温做法

1.4.6 室外台阶、坡道及散水做法 1.5 门窗表

1.6 建筑方案评价

第五篇:建筑设计说明

1.建筑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⑴工程名称:夕阳夕下居民房建筑工程 ⑵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⑶结构形式:本工程主体为砖粉结构 ⑷层数:主体建筑为6层

⑸耐火等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6)本设计包括: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正立面,1-1剖面图,详图

1.2平面设计

1.2.1设计依据

⑴建设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批复文件;

⑵建设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 ⑶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⑷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⑸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⑹依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⑺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 J10923-2007]; ⑻依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⑼依据国家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法规》及条文,河南省建筑标准设计《建筑构造图集》等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3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建筑立面分为建筑外立面和建筑内立面。一般情况下建筑外立面的所指包括除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护部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特定几何形体造型的建筑屋顶与墙体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并难以区分,或为了特定建筑观察角度的需要将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来处理时,也可以将屋顶作为建筑外立面的组成部分。建筑内立面则是除建筑外立面之外的所有建筑实体与外部空间接触的部分的总称。

此建筑采用对称式布局:建筑有明显的中轴线,主体部分位于线上,使建筑显得肃穆庄严。建筑主体为白色。强烈的竖线条使建筑显得高大挺拔。

1.4剖面设计

层高:主体一层为3.0米,其余为3.0米,建筑总高度:19.050米,主体建筑高度:18.0米。室内外高差为0.5米。

1.5节点设计

1.5.1防水、防潮工程

⑴卫生间25mm厚水泥砂浆垫层,垫层上铺聚苯乙烯丙纶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一层,四周上反500压入砖墙内;所有穿楼板水、暖管均须予埋钢套管且高出楼板结构面20mm并用高效硅酮张力胶封口,地面以1%坡度坡向地漏;地漏位置详见水暖专业图纸,并应按质量要求做蓄水试验,无渗漏者方为合格。

⑵墙身防潮层设在室内地面下60mm处,防潮层做法为1:2.5水泥砂浆内 掺水泥重量的5%防水剂20mm厚。遇地面有高差时应沿墙体迎土面设竖向防潮层与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竖向防潮层为30mm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剂。如果迎土侧为室外,还应刷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⑶所有楼地面卫生间四周隔墙底部(门洞除外),梁板混凝土翻边做防渗带,高度比同层楼面高150mm,宽度同墙厚。

1.5.2屋面工程

⑴屋面为平屋面有组织排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材料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即二道4mm厚SBS卷材防水。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保温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屋面构造见墙身详图及建筑构造表。

⑵应严格按照该标准图的说明及大样要求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施工。⑶屋面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卷材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

⑷屋面保护层、找平层应做分格缝,其间距为3m。

⑸根据GB18242-2000中规定,SBS防水卷材低温柔度18℃。

⑹建筑物无维护结构或出挑雨篷的顶板也须按屋面处理,但不设保温层。1.5.3门窗

⑴属二次高级装修房间的门由装修设计确定,本设计仅提供洞口尺寸要求。

⑵门、窗框的截面尺寸及强度计算由厂家负责。做为防护措施的固定扇其水平向的横樘所能承受的推力为50kG/m。

⑶门、窗上玻璃的厚度应依据玻璃的分格尺寸及所处位置由厂家负责确定。

⑷本设计了门窗分格,应据此进行详细设计,在加工门窗之前,应对门、窗洞口进行实测。⑸门窗上应装配五金,按标准图集和预算定额的中档零件配齐。

⑹门窗玻璃的选用应遵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和《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的规定,门窗玻璃大于1.5m2采用安全玻璃,落地窗台高度小于900者采用安全玻璃,并于室内设高于楼面1050栏杆,形式自定,栏杆间距不大于110。

⑺门窗与洞口的封闭采用聚氨脂现场发泡做法或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实。⑻防火门窗的技术要求参见国标《防火门窗》03J609的相关说明。

⑼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性能分级为四级,气密性能分级为四级,水密性能分级为三级,保温性能

分级为七级,隔声性能分级为四级,采光性能分级为四级。

1.5.4保温措施

⑺本工程网架部分所有钢构件均须刷防火涂料,使其耐火极限达到不小于1.00h。

保温设计:本工程为乙类节能建筑,工程所在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为严寒Ⅰ区里的B2气候区,建筑体型系数为0.20,外墙传热系数0.495W/mk,屋面传热系数0.364W/mk,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表4.3.1-2之规定,本工程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7-2006 J10923-2007]。

墙体保温:60厚(含燕尾槽)XPS板:容重28~35kg/m3

导热系数(10℃)≤0.03W/mk, 抗压强度0.2Mpa,氧指数30% 屋面保温:10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板:表观密度20kg/m3 导热系数(10℃)≤0.042W/mk, 压缩强度0.1Mpa,氧指数30% 备注: ⑴XPS板应符合GB/T10801-2002规定的要求。

⑵本工程为外贴60mm厚(含燕尾槽)X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各节点做法参见标准图集《XPS外保温墙体构造》辽2006SJ121施工。

⑶墙体保温材料沿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沿楼板位置设置宽度不小于300mm的A级保温材料,其与墙面应进行全面积粘贴。

⑷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A级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1.6防火要求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⑴对于建筑中的对空开口、贯穿开口和建筑缝隙要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密封,其封堵材料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相邻防火分隔构件的耐火性能,应严格按照《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执行。

⑵管线在每层楼板处预留的孔洞,待管线安装调试后,由孔洞四周楼板处预留钢筋焊接φ10@200双向,浇80mm厚C20混凝土,其上用1:2水泥砂浆抹平,管线周围用矿棉堵塞密实。

⑶防火门应具有自闭功能,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并应有信号反馈功能。

⑷建筑内所有防火隔墙均应从楼地面基层砌至梁板底面基层,不留缝隙。

⑸建筑内部二次装修不应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或疏散走道的设计疏散所需净宽度的数量,不应降低原有防火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并应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的规定。

⑹所有防火设施应选用获公安消防部门批准的生产厂家的产品。

某滨江地标建筑规划设计说明(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