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共5则范文)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130-798197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1-15 22:32: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共)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

A.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C.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2.社会政策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

A.先破后立 B.边立边破 C.先立后破 D.只立不破 3.下列不符合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信息反馈沟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

A.等同于法律 B.大于法律 C.小于法律 D.各不相干 5.不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A.公共性 B.严重性 C.相关性 D.主客观统一性 6.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种()活动。

A.认识 B.实践 C.思想 D.观念 7.社会保障政策属于()政策。

A.再分配性 B.分配性 C.公平性 D.国有性 8.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险的特点是()。

A.非营利性 B.福利性 C.强制性 D.公平性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A.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C.《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九五计划“ 》 10.有关社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B.有一定的地域 C.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D.社区是由政府法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

A.促进功能 B.强制功能 C.平衡功能 D.调控功能 E.引导功能 12.从所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过程阶段来看,评估类型有()A.事前评估 B.执行评估 C.事后评估 D.正式评估 E.内部评估 13.下列属于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A.匿名性 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历史十分悠久 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E.信息反馈的独立性 14.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E.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15.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 D.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E.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三、判断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16.《伊丽莎白济贫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17.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18.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中国模式。(×)19.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后即可启动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20.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21.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标准一对照一纠偏。(√)22.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

(×)23.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优抚政策法规。(√)24.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25.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6.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答:(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3分)(2)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3分)(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2分)(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2分)27.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3分)(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3分)(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2分)(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2分)28.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几种类型? 答:(1)直接效果。(2分)(2)附带效果。(2分)(3)意外效果。(2分)(4)潜在效果。(2分)(5)象征性效果。(2分)五、论述题(本题20分)29.请阐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的关系。

答:(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5分)(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实践活动。(5分)(3)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5分)(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分)

第二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不属于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的体系渊源的是()。

A.法律体系 B.政策体系 C.法规体系 D.国际条约 2.下列不属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的是()。

A.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B.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C.加快社区建设进程 D.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3.下列不属于工资性收入的是()。

A.薪金 B.有价证券红利 C.奖金 D.劳动分红 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体现了家庭保护中的()内容。

A.监护与抚养 B.关爱与引导 C.教育培养 D.尊重未成年人 5.下列不属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是()。

A.旷课,夜不归宿 B.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C.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D.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6.以下烈士遗属无权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是()。

A.烈士的子女未满18岁 B.烈士的父母 C.由烈士生前供养的未满18岁的兄弟姐妹 D.烈士已满18周岁的健康子女 7.()是遗嘱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无偿赠给国家、社会组织或者 法定继承人以为的其他自然人,并在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A.遗嘱 B.遗赠 C.继承 D.代位继承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 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称为()。

A.上访 B.信访 C.上诉 D.投诉 9.关于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说法错误的是()。

A.重新就业的需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B.移居境外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C.应征服兵役的需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社区矫正的任务不包括()。

A.行刑 B.矫正 C.处罚 D.安置救助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认定低保对象的基本要件包括()。

A.户籍状况 B.家庭人口 C.家庭收入 D.家庭财产 E.家庭结构 12.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包括()a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教育权 E.参与权 13.彩票发行机构、销售机构、代销者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是(A.进行虚假性、误导性宣传 B.以诋毁同业者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C.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 D.向成年人销售彩票 14.军人保险的保障范围人员包括()。

A.现役军人 B.退役军人 C.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 D.退役军人所有家属 E.以上均不是 15.人民调解的原则有()。

A.自愿平等原则 B.依法调解 C.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D.强制执行的原则 E.平等互利的原则 三、判断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16.社会工作服务购买的主体是各级政府。(√)17.临时救助工作程序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18.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及家庭结构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大基本要件。(×)19.法律体系是国家、政府和党政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行动的总和。(×)20.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体现了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中的“教育培养”。(×)21.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不能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22.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机构应当建立村务档案。(√)23.若失业人员应征服兵役,则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24.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视同工伤。(√)25.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不需缴纳。(√)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6.根据《认定办法》,应认定为无劳动能力的情形有哪些? 答:(1)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3分)(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分)(3)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

(3分)(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1分)27.简述居民自治的内容。

答:居民自治的内容包括:

(1)讨论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2分)(2)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2分)(3)讨论制定居民公约;

(2分)(4)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以及工作成员生活补贴费等补助。(4分)28.简述劳动保障监察原则。

答:(1)公正、公开的原则;

(2分)(2)高效、便民的原则;

(2分)(3)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分)(4)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4分)五、论述题(共20分)29.请简述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

答:本题答案呈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以下是参考答案要点提示:

(1)加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建设(3分)(2)扩大城乡社区服务有效供给(4分)①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②着力推进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便捷化 ③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和专业服务常态化(3)健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网络(3分)(4)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3分)(5)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3分)(6)创新城乡社区服务机制(4分)①完善城乡社区自我服务机制 ②建立政府购买城乡社区服务机制 ③健全城乡“三社联动”机制

第三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其预期效力。

A.等同于 B.不同于 C.大概等同于 D.相当于 2.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关系。

A.对等 B.相关 C.对应 D.非相关 3.社会救济的对象()任何缴费义务。

A.没有 B.有部分 C.视情况有 D.有时有 4.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

A.不具备 B.部分具备 C.具备 D.有时具备 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一种()活动。

A.认识 B.实践 C.思想 D.观念 6.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A.利益原则 B.系统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7.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三阶段是()。

A.目标确立 B。问题界定 C.方案设计和预测 D.方案抉择 8.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

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9.通过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

A.补救性作用 B.评价性作用 C.保证性作用 D.预防性作用 10.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的协调,如在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

或在同一层次之间进行协调,一般称为()。

A.纵向协调 B.横向协调 C.纵横交叉的综合协调 D.全面有重点的协调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11.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的标准是()。

A.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C.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E.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小 1Z.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遵循的原则有()。

A.利益原则 B.系统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连续性原则 E.节约原则 13.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 D.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E.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14.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

A.自愿性 B.强制性 C.给付性 D.社会性 E.时间性和地域性 1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

A.促进功能 B.强制功能 C.平衡功能 D.调控功能 E.引导功能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16.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后即可启动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17.存在一个正效力递减期,是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运行规律的破坏。(×)18.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构成。(×)19.社会公共问题等同于社会政策问题。(×)20.社会保险立法的理念是社会连带思想。(×)21.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保险,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参加社会保险。(√)22.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是可以预防的。(√)23.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目标确立。(√)24.奥地利属于瑞典模式。(×)25.“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属于元政策。(√)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26.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答: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

(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

(2分)(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2分)(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2分)(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2分)(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2分)27.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策法规的正效力之所以会向负效力转化,在于政策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和客观事物的变易性。(2分)(1)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它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客观事物向前发展。当人们遵守政策法规的规范去指导行为的时候,事物就发生变化,这正是政策法规的正效力在发生作用。(4分)(2)政策法规促使社会事物发生了变化,而变化了的事物又要求政策法规跟上事物的发展。政策法规却依旧用原来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本来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政策法规正效力,就会转化为阻碍事物向前发展的负效力。(4分)28.什么是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事前评估? 答: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法规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这种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工具,是政策法规评估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2分)事前评估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法规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政策法规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政策法规的成败。(3分)其次,是对政策法规可行性的评估。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政策法规的可行性作出评估。通过事前评估就可以使得决策者在选择或实施政策法规时,对它作严格的时空限制和规定。(3分)最后,是对政策法规效果进行评估。即通过对政策法规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政策法规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评估。(2分)五、论述题(20分)29.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答: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

(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4分)(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4分)。

(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4分)。

(4)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4分)。

(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4分)。

第四篇: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

202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

A.大于法律 B.等同于法律 C.小于法律 D.各不相干 2.社会政策问题的“内在引发机制”不包括哪种情况()。

A.自然灾害 B.生态变迁 C.战争 D.资源配置失衡 3.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A.事前评估 B.外部评估 C.非正式评估 D.执行评估 4.()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A.《劳工章程》 B.《亨利济贫法》 C.《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D.《伊丽莎白济贫法》 5.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现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政策法规本质上是()。

A.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B.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C.分配社会价值的工具 D.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6.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方面。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7.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

A.有潜在效果 B.有附带效果 C.没有效果 D.有象征性效果 8.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

A.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B.体现基本国策的精神 C.促进社会公平 D.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9.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A.目的性特征 B.动态性特征 C.系统性特征 D.完备性特征 10.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是()。

A.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 B.实践指导认识的关系 C.平行的关系 D.前后承接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

A.瑞典模式 B.欧盟模式 C.东亚模式 D.北欧模式 E.中国模式 12.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A.公共性 B.严重性 C.相关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系统性 13.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A.偏离社会政策与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与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与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的监督 E.社会政策法规施动者的监督 14.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A.自愿性 B.福利性 C.强制性 D.公平性 E.补偿性 15.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

A.应征服兵役 B.移居境外 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 E.重新就业 三、判断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16.社会政策的灵活程度,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大于法律。(√)17.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18.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19.保证弱势人群最低条件的生活水平不违反“效率优选、兼顾公平”原则。(√)20.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体现了社会利益关系的经济措施。(×)21.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22.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23.德尔斐法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决策。(√)24.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点。(√)25.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6.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答:政策法规终结的内容可分为4类:

(1)功能的终结;

(2分)(2)机构的终结;

(2分)(3)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

(3分)(4)计划的终结。(3分)27.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些类型? 答:(1)直接效果;

(2分)(2)附带效果;

(2分)(3)意外效果;

(2分)(4)潜在效果;

(2分)(5)象征性效果。(2分)28.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1)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3分)(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2分)(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3分)(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分)五、论述题(本题20分)29.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答:(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确认政策法规问题是整个政策法规过程的首要环节。

确认政策法规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而且对整个政策法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政策法规作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政策法规的利益整合能力就必然成为政策法规能力最重要的内容之--。

(3)提高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是政策法规能力的主要方面。

(4)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是制约政策法规的效益与效率,并进而影响政策法规整体能力的一一个关键性因素。

(5)政策法规执行能力的高低与政策法规的问题确定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政策法规制定能力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第五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2.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A.不变 B.减小 C增强 D.不能确定 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A.等同于 B.大概等同于 C.不同于 D.相似于 4.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 C.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D.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5.社会政策与法规以()为理念依据。

A.解决社会问题 B.增进社会福利 C.保障公共利益 D.社会公正 6.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A.经济实力 B.强制力 C.武装力量 D.政权 7.提高社会政策权威性的途径是()。

A.社会政策法律法规化 B.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C.提高政策的知名度 D.国家强制执行 8.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

A.对照一标准一纠偏 B.标准一纠偏一对照 C.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D.对照一纠偏一标准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A.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C.《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九五计划”》 10.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来制定和实施。

A.企事业集团 B.国家 C.政治组织 D.社会中介机构 二、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11.社会政策法规具有()。

A.理论价值 B.经济价值 C.社会价值 D.教育价值 12.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A.偏离社会政策与法规行为的监督 B.社会政策与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与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的监督 13.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包括()。

A.政党 B.政府 C.社会团体 D.利益集团 14.头脑风暴法包括()。

A.集团头脑风暴法 B.直接头脑风暴法 C.间接头脑风暴法 D.质疑头脑风暴法 15.关于价值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 B.它采用“回溯式研究” C.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 D.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日常用语中的价值概念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每题2分,共20分)16.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17.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18.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19.“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信息类比预测法。(×)20.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社区救助。(√)21.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是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22.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体现了可行性原则。(√)23.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24.社会政策法规实施中同一时间同时协调各种因素、各方面问题横向协调。(√)25.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补救性作用。(×)四、简答题(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6.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5分)(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分)27.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什么内容? 答:政策法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政治可行性——指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这是方案论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2分)(2)经济可行性——指执行方案所需要的一般性资源(财力)和特殊资源(人力、物力、信息等)的获取和支持程度。(2分)(3)行政可行性——指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2分)(4)法律可行性——指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2分)(5)技术可行性——指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2分)28.社会政策问题有何特征? 答: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性。社会政策问题的公共性是指政策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是在公共领域发生的。(3分)(2)相关性。社会政策的相关性是指任何一项政策问题都有着横向或纵向的相关因素。政策问题的相关性提示人们在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3分)(3)主客观统一性。政策问题主客观统一性是指政策问题是客观现象与主观认识的统一体。政策问题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或猜测出来的。但是,他又和人们的认知、理解、判断、价值观念等不可分割,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4分)五、论述题(共20分)29.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答:我国政策法规监控机制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与运行之后,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有力的监督与控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监控机制正处在发展与完善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我国政策法规监控机制的功能弱化现象,可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5分)(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用法律规范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施、评估及终结等各个环节。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使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使社会政策与法规依法运行。同时还要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估确立明确的标准,从而使得政策法规的监控具有权威性。(3分)(2)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是使法定的权力进入可操作层面的关键性步骤。主要任务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政策法规监控的主体、地位、性质、作用、职权、基本原则、监控对象、监控范围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监控主体的权力不再仅仅是象征性的。(3分)(3)提高监控者的素质。这包括对具体进行政策法规监控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培训,或者组成由有关专家组成的、针对某个特定问题的、临时性的委员会等。(3分)(4)完善政策法规监控的辅助手段。这包括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建立法定的信息中心、扩充工作人员等。(3分)(5)增加舆论的透明度。我国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有权监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施及评价其效果。而社会舆论正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的体现。因此,社会舆论可以及时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态度,这对政策法规监控有重要作用。这样既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又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使国家对政策法规的监控真正收到实效。(3分)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47)(共5则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