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预习方案
孙文文 第一课时
目标:
1.检测预习情况,并能够将课文准确流畅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实词含义。
作者和作品链接:孟子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但没得到采纳。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㈡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公孙衍()丈夫之冠()淫()
㈢自读课文,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标出疑问)
(四)预习中试着划分朗读的停顿。
本文通假字:往之汝家 :
1.古今异义
⑴以顺为正者(古义: 今义:)
⑵父命之(古义: 今义:)
⑶与民由之(古义: 今义:)
2.词类活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一词多译:
之
1.丈夫之冠也 2.女子之嫁也
2.母命之 4.往送之门 5.居天下之广居
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 2.得志
第二课时
目标
1.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复习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3.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3.论证方法
⑴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⑵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⑶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⑷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二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孟子采用了什么方法?
3.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3.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课外学习
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2.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3.积累孟子的名言。
明确: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景春提出的“大丈夫”标准,孟子首先摆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谈不上是“大丈夫”。然后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观点,进一步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最后摆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明确: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⑵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⑶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⑷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