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市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精选合集)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30-1111447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8-21 01:37: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确定202_年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推行“四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推动“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更好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办字〔202_〕78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类事项,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的次数,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审批服务便民化全过程,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坚持改革与法治辩证统一。着力破除审批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立改废工作,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审批服务制度体系。

——坚持放管并重、放管结合。协同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和监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落实监管责任,以更高效的监管促进更好地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管理真正转向宽进严管。

——坚持体制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

1.继续梳理公布“依申请”事项及“最多跑一次”事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在已公布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便民服务事项目录的基础上,参照《全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和省级业务部门公布的“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形成本部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市编办(市审改办)统筹做好事项梳理审核规范工作,形成《嘉峪关市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目录》和“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并印发实施。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0月底前

2.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等密切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切实提高网上办理比例,实现全市80%以上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能办(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2月底前

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办、马上办”。继续精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

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

对合法合规的事项实行“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逐步推行审批结果“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推送、快递送达、代办送达等服务方式,变群众“少跑腿”为“不跑腿”。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继续推进“就近办”便民服务工作。在我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城市社区及三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继续分批次将量大面广、具备条件的便民利民事项下沉到社区和三镇。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使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使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5.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服务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落实《甘肃省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规范》,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表),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0月底前

6.优化再造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多个部门、群众需要“多次跑”、“多头跑”事项的办事流程,着力打通部门之间办事环节,建立一体化的办事流程。市政府各部门要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减少以审批、备案、证明等形式存在的前置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已公布行政许可、下沉社区和三镇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内容。另外,要探索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研究室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7.继续清理规范各类证明事项。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按照“保留是例外,删掉是常态”的原则进行清理,证明事项需进行评估后方能保留。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在办理相关事项过程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出具的法定证明、权属证明等材料,可以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和通过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核查和共享查询的,应当予以取消。对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要逐一研究,按照法定程序提出意见建议,尽可能予以取消。另外,各部门对市委、市政府设定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对可以直接取消的停止执行;

对应当取消但立即取消存在困难的经市政府同意后于202_年9月30日前报省法制办,并于202_年12月底前完成相关证明事项取消工作。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2月底前

8.公布保留证明事项清单。要积极推进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共享,从源头避免“奇葩”证明等现象。确需保留的证明,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说明理由并对外公布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对保留的证明,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

牵头单位: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2月底前

(四)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

9.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统一办理。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2_〕65号)要求,分类增设或整合设置若干综合性受理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2月底前

10.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程帮办制。在社区已实行根据办理事项和居民需求开辟特殊通道和加班办理的基础上,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局、市国土局及市人社局等部门随后开展通过预约、轮休等办法,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同时,要完善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全面推行审批服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1.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探索建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打造综合、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实行“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利基层治、基层事情有人办。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管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12.清理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规范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按照“整合是原则、孤岛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可靠交换与安全共享,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3.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市政府各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在已实现市房管局、市社会治理局等部门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积金中心等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完善网上实名身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省上相关工作统一安排,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法律效力,建立健全基本标准规范,实现“一次采集、一库管理、多方使用、即调即用”。待省级部门审批服务系统端口、权限和共享数据向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开放后,及时进行对接,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实现对自然人和企业身份核验、纳税证明、不动产登记、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资质、社会保险等数据查询需求。待全省建立起省、市两级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机构,实现全省域“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库”后,除有特殊保密要求外,各业务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审批服务业务平台系统。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4.完善政务服务便民平台。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办理。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和评估审批服务办件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办理流程,让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以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15.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在学习和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照后减证”,简化办证许可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6.优化投资审批方式。进一步推动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勘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对已批“存量建设用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在各类开发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根据全市暂未实现“多规合一”的现状,202_年修编《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区域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资源,为进一步探索整个区域的环境评价奠定基础,实现“规划同评”。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国土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农林局、市国安局、市民宗委、市人防办、市安监局、市文物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具有审批、核准权限及涉及项目审批事项的有关单位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7.打造便利审批服务环境。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代表、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对量大面广的个人事项可利用银行、邮政等网点实现服务端口前移。针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农村地区实际,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加快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社会治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18.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要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属各有关单位

完成时限:按国务院、省政府部署同步推进

19.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

牵头单位:市政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0.加大中介服务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断利益关联。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对导致垄断的行业政策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清理,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严禁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八)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1.进一步推动监管方式转变。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进一步推动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积极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

牵头单位:市编办(市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2.探索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模式。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充分运用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开放的数据,并与政府审批服务、监管处罚等工作有效衔接。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社会治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3.推进综合执法。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各类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减少全市政府执法队伍种类,进一步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牵头部门: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

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又一重大举措,各部门、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融入我市正在开展的“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及“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动,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是推进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部署推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按照责任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对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事项和政务信息共享等难点问题要实现重点突破,为推进改革扫除障碍。各部门、单位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敢于率先突破,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经验做法;

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考核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建立考核督查制度,将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相关情况作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列入重点督查事项。结合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市委办、市政府办将适时开展督查督办和明察暗访,着力革除“管卡压”、“推绕拖”和官僚主义、部门本位主义等“四风”新表现形式,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四)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单位要立足各自实际开展各种效果良好的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努力提升群众知晓度。对各部门、单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宣传推介,促进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要坚持开门搞改革,将改革宣传与信息公开、政策解读、社会监督等结合起来,多渠道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使“四办”改革家喻户晓。

第二篇:市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确定202_年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推行“四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的有力举措。为加快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以下简称“四办”)改革,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甘政发〔202_〕19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_〕28号)及省委、省政府《甘肃省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依托政务大厅、“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推行“四办”改革,着力在理顺机制、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202_年底前,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及便民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以下统称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行“一窗办”,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流程“简化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效率“马上办”,努力做到一次办结,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

(三)基本原则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通过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切实提升优质高效便民政务服务。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甘肃政务服务网融合发展,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市政府各部门、三区(含城市社区、三镇)同步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在发改、建设及国土等重点部门,在投资项目审批、开工许可证及不动产登记等重点方面率先突破。

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靠实责任分工,分级负责,部门协同,整体联动,层层推动落实。

问题导向、立行立改。聚焦部门自行受理多、大厅受理少、线下受理多、线上受理少、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的材料多、程序多、跑路多等问题,精准施策,立行立改,确保改革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和企业需求。

(四)实施范围。

市政府各部门、三区(含城市社区、三镇)。

二、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_年4月,对全市推行“四办”改革进行全面部署。由市编办(审改办)及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草拟“四办”改革方案,明确细化任务和进度安排,方案下发后执行。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_年4月至11月,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围绕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实体政务大厅和甘肃政务服务网,组织落实“四办”改革各项任务,实现政务服务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

(三)督查评价阶段。由市政府研究室牵头,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及“三纠三促”办公室配合,定期对各部门推行“四办”改革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查找短板,进一步推动“四办”改革。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_年12月,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审改办)牵头对“四办”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建章立制,巩固深化改革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认真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市政府各部门将政务服务事项及审批人员向本部门相对集中办理责任科室集中,明确责任科室、办事人员、科长及分管领导。全面负责本单位“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将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社区便民利民窗口统一整合为综合窗口,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只须一个窗口一人接件,即可统一受理公布的“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每个事项,让企业和群众不重复排队和重复提交材料。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一个窗口”面向企业和群众。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审改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6月底前

(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据中心建设。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_〕108号)要求,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统筹推进政务服务一拖二平台,建设法人信息系统、人口信息系统、ca数字认证系统、电子证照信息系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政务资源信息系统等基础支撑系统的建设,全面建成政务服务数据中心,为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奠定基础。另外,202_年5月底前,市政府法制办及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公共数据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及电子文档归档等管理办法。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法制办、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10月底前

(三)推进80%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除公文、资料涉密的审批事项和需要专家论证、技术评审、公开听证的复杂事项外,一般审批事项均应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实现在线办理。对尚未实现网上审批办理的事项,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网上审批。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申报。加快推进凡与企业注册登记、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完善网上实名认证体系,加大网络平台技术支撑,为网上审批、实现“一证通办”提供可靠保证。建设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形式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便民服务事项的预约、申请、查询、支付功能,逐步推行审批服务结果“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推送、快递送达、网格员送达,提升服务便利程度。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审改办)、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市政府各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现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尤其是房管、公积金中心、社会治理局等自建系统与甘肃政务服务网的对接联通。在省上建立完善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库并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的基础上,实现自然人(基础数据及社保、民政、教育等业务数据)、法人(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应用并逐步扩展,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

配合单位: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年底前实现数据共享并持续推进。

(五)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市审改办督促并指导政府各部门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减少以审批、备案、证明等形式存在的前置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在清理出第一批“减证便民”证明材料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于202_年6月底前公布第二批减证便民清单。市发改委建立模拟审批、容缺预审、联合办理及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推行“多评合一”、“联合验收”,简化审批环节,加快审批进程。市建设局等部门以建设领域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对企业开办、纳税、施工许可、水电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在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做到企业纳税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注册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于202_年6月底前实现“13550”目标。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安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局、市不动产登记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持续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建立“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和办理指南。按照全面推进、分类要求、分步快走的要求,全面梳理和清理依行政相对人申请由政府部门作出决定的政务服务事项,在已公布第一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的基础上,分若干批次公布群众、企业办件量大的“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成熟一批,公布一批。长期以来“零办件”事项不公布,以增强群众、企业获得感。同时,根据省质监局、省编办(省审改办)制定的甘肃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地方标准及《办理指南参考目录》,制定我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和办理指南,明确办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便捷化。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社会治理局、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对《甘肃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2_年本)》以外的投资项目,一律不再核准,均实行备案制管理。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不得擅自增加环节和事项,切实防范权力复归和边减边增,并于202_年6月底前完成省政府明确的报建审批事项的整合。加强和省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并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以数据“多跑路”换取企业“少跑”甚至“不跑”为改革目标,借助已经建成在用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市所有报建事项全部统一使用在线平台办理。在对投资项目预审后,及时将项目信息推送给建设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等19家相关审批部门,各审批部门实现资料共享、多级联动、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按照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认真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及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多元化的全程审批服务,促进企业投资项目早日落地。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房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文物局、市民宗委、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农林局、市维稳办、市人防办、市消防支队等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八)完善政务服务热线。在12345市长热线的基础上,建立政务服务热线,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咨询、建议、投诉和举报。建立“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

牵头单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4月底前

(九)推动“四办”改革向基层延伸。对于量大面广的社会民生事项,进一步向30个城市社区及3个镇延伸服务。不断加强基层便民服务网点建设,优化行政资源配置,以甘肃政务服务平台为支撑,更好地承接和落实“放管服”各项改革,推动实现社会保险、农技推广、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生育管理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就近办理,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区、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十)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发〔202_〕27号)精神,结合十九届三中全会和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任务,由市综合执法局负责巩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市编办(审改办)、市司法局、市法制办负责根据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合理配置执法力量。重点加大执法职责整合力度,强化执法合力,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原则上整合为一支队伍。逐步实现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多帽合一”,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行政检查逐步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规范执法、一次到位机制;

按照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牵头单位:市编办(审改办)、市综合执法局、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各承担执法任务的相关部门

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十一)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我市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嘉峪关”、“信用中国(甘肃)”及“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等信用信息平台深度融合,加大信用信息推送和公示力度,并与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强化监管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实现信用中国(甘肃)“一个平台管信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社会治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6月底前

(十二)强化服务能力和作风建设。遵照省委、省政府《甘肃省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围绕202_年我市在政府系统中开展的“思想大解放,能力素质大提升,行政效能大提升”三项活动,大力提升政务服务大厅、社区便民利民中心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规则,把面向公众办事服务列入培训重要内容,培养提升政府公务人员能力素质。加快建立政务服务大厅、社区便民利民中心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进一步统筹服务窗口工作力量,加大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业务素质及为民办事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牵头单位: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社会治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完成时限:202_年年底前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行“四办”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推行“四办”改革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

(二)细化职责,明确分工,靠实责任。推行“四办”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及各个专项小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其中:

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四办”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

“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组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四办”改革推进措施,牵头做好“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梳理等工作。

投资审批改革组负责牵头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做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在项目投资审批方面重点突破。

职业资格改革组负责牵头推进职业资格改革,在职业资格认定、医保社保办理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收费清理改革组负责牵头推进收费管理制度改革,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甘肃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收缴工作,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收缴体系。

商事制度改革组负责牵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一照一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

惠民便民服务改革组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将便民服务事项统一纳入甘肃政务服务网办理。

法制组负责出具政务服务事项适用“四办”改革的法律意见,加强改革合法性审查评估等工作。

督查组负责制定完善评价体系,对全市推行“四办”改革情况开展评估。

(三)强化考核,加强监督,推动落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照“四办”改革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定期公布各单位“四办”改革工作效能排名。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督查组要负责建立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指标;

建立专项督查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公开通报,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同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对12345热线转办的政务服务和投诉举报事项,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督查组要加强跟踪督办和监督考核,相关部门要积极回应、及时解决。

(四)注重培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四办”改革有关工作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工作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播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四办”改革的宣传力度,及时准确发布改革信息和政策法规解读,扩大社会知晓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和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编办(审改办)要及时宣传推介各单位“四办”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门诊办便民服务措施

门诊办便民服务措施

1、门诊大厅设导医咨询台,各楼层设分诊咨询台,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分诊、咨询服务。

2、门诊各楼层设置挂号收费处,方便患者挂号缴费。

3、大厅电子显示屏为患者介绍专家简介、专科特色等信息。

4、电子显示屏公布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及医疗信息,方便患者及家属了解。

5、开展电话预约挂号,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

6、门诊大厅设方便门诊,为患者开药、开检查单及预检分诊、咨询等提供方便。

7、全体医务人员佩戴工作牌上岗,公示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8、主动接送急、危、重、老、弱、残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就诊、检查、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

9、各楼层候诊区放置候诊椅,配备呼号设施,方便患者候诊。

10、门诊咨询台及各楼层免费为患者提供口杯、热水、针线、笔、信纸。

11、节假日不停诊,方便上班族、学生及外地患者就诊治疗。

12、为患者提供常见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各种宣传册。

13、设置老年人、残疾、孕妇专用服务窗口。

14、急、危重症及65岁以上患者优先就诊。

第四篇:市202_编办

市编办:

202_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_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202_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_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

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提交县委县政府新成立机构9个,更名机构2个,上报市编委待批机构6个,调整了交通局等3个单位的行政编制、机关事务科等8个财政拨款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等4个自收自支单位的事业编制,重新核定了有线台人员编制。

(二)落实编制实名制,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要求确定在编人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完成全县215个单位7731人的编制证建档、公告和发证工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县区的远程数据联网。

(三)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全县712名县直机关、26名群团组织、176名参照单位、494名乡镇公务员的上报审批工作。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

管理工作

1、加强登记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202_年编办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第五篇:“一窗通办”工作纪实

“一窗通办”工作纪实

山至高处人为峰,海到尽头天是岸。

鞍山市国税局突破纳税服务瓶颈,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办税方式,做到所有涉税事项“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限时)办结、一窗发放”,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办税服务厅。

有这样一组数字:

202_年6月8日,立山区局在全市率先推广运行“一窗通办”办税方式。

同年12月1日,鞍山市局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推行“一窗通办”办税方式。

202_年4月15日,鞍山市局成功上线运行“一窗通办”管理系统。

“一窗通办”正式运行8个月,全局成功办结即办事项687,119件,限时办结事项76,286件。

变则通,通则达。

省局孙瑞标局长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一窗通办”办税方式是税收征管的一次革新,而不是一次简单的办税服务厅功能上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鞍山市局坚决贯彻省局要求,召开了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专题会议,会议做出了一项自我挑战决策:修订完善征管业务规程,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办税方式。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局长督

查督办项目、纳入全局绩效考核。

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全局选定立山区局作为试点单位,为“一窗通办”全面推广摸索和积累经验。立山区局硬件上将原服务大厅设立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金税工程等单设窗口整合为通办窗口,界定为综合服务和发票管理两类,变“多环节”服务为“一窗通办”服务。软件上统一干部思想,培训窗口人员,选派敬业、专业的人员充实窗口岗位。

立山区局服务大厅科长孙华介绍“一窗通办”上线运行后,“纳税人只要带齐所需材料,到大厅任何一个窗口都可以办理全部业务,各个环节我们都实行内部流转,不再需要纳税人到各个部门科室去找经办人审核、签字。

市局领导多次深入立山区局调研、指导,为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扫清思想障碍。

业务流程是否简洁高效是检验“一窗通办”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准。立山区局一边试运行一边修改完善内部办税流程,明确各岗位为节点的办结时限,共修订152项业务工作流程,依照省局《操作指南》框架,结合鞍山实际对《操作指南》进行修改和补充,反复考量,最后将纳税人11类152个涉税事项统一交由办税服务厅窗口一次性受理,由后台负责审批,实现了“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限时)办结、一窗发放”的工作目标。

202_年11月25日,《鞍山日报》以《纳税人不用来回跑》的大篇幅报道向全市广大纳税人传递一个声音:国税局从12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一窗通办”!

机关六个职能处室组成的督查督办小组,对基层单位“一窗通办”落实情况逐个过筛子,对检查中发现的5大类27项问题现场予以指出并限期整改落实。

发票业务量一直在窗口业务中占有相当比重,发票发售业务能否纳入“一窗通办”是衡量“一窗通办”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为防止涉税事项“体外循环”,市局出台《发票验旧购新管理补充规定》,将税收管理员发票验旧环节调整至办税服务厅。现在纳税人购买发票可以直接到大厅接受验旧购新,立即发售,仅发票发售一项就为纳税人节约办税时间20分钟以上。截至目前,全局共验旧发票544万组,销售额14,161,016万元,征收税款685,877万元。

鞍山市海纳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梁女士说:以前购买发票必须交验已使用过的发票,税管员审核后再由科长签字,最后到大厅排队领购新发票。如今在大厅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完,我们真正尝到了一窗通办的甜头和实惠。

全局召开纳税人代表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主席联席会议,成立纳税服务学校,助推和宣传“一窗通办”办税方式。借助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时机,强化“一窗通办”工作要求。

全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和工作衔接制度、资料传递制度,做到岗位职责明确、操作简捷顺畅、流转衔接有序、资料传递及时。制定《办税服务厅岗位轮换办法》,规定服务大厅每次交流名额不低于20%,2-3年内全部轮岗一次;建立办税

服务厅值班长制度,值班科长全权负责指导协调办税事项。

人的素质是推行“一窗通办”的关键。推行“一窗通办”前,服务厅工作流程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办税服务厅人力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铁西区局办税服务厅副科长张强说:过去,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就管一项业务,掌握税务登记、发票发售、发票认证各项业务操作技能中的任意一项就能上岗,现在必须全部掌握,这对干部素质、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窗通办”办税方式要求窗口人员必须同时掌握各个涉税事项的工作,身兼数岗。市局举办内部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370人次,并通过内部互助互学等方式,使操作人员及时适应“一窗通办”的岗位需要。窗口人员由“专业型”向“全能型”转变,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服务变成主动服务,纳税人满意度自然得到提高。

全局充分利用考核资源,将“一窗通办”工作分为5大类35项指标纳入考核方案,考核具体到业务受理、审核、审批,资料的传递、归档等。同时与纳税人外部评议相结合,以内容准确率、流程正确率、及时办结率和纳税人满意率为重点进行综合评价。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与“最佳服务明星”评比、评先创优、奖金发放直接挂钩,使得干得少、干得差的人一下感受到了差距和压力,彻底解决了原有考核体制下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办税服务厅所有涉税事项整合为“一窗通办”,解决了纳税人多次跑、多头找、多窗口排队三大问题,真正确保纳税人办理

纳税事项达到“一次性申请”、“一站式受理”、“一批次办结”的标准。

现在,全局每个办税服务厅定期开展“最佳服务明星”评比。202_年市“文明服务标兵”,开发区局李博说:当选服务明星后,我感觉压力更大了。现在只有多学习、多提高技能才能被大家认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

在“一窗通办”运行过程中,市局领导层渐渐达成一个共识:只有依靠信息化手段,依托软件系统对“一窗通办”全程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期办结甚至久拖不办、税务文书传递责任不清等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形式上的“一窗通办”。

市局组成软件开发攻坚小组,于今年4月15日成功上线运行“一窗通办”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查询、统计、业务提示、考核等四个方面功能,待办事项、未办事项自动提示,对业务受理、前后台业务衔接及处理结果反馈等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这个监控平台对各审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使“一窗通办”工作公开、透明,有效解决了“职责不清、流转不畅、推诿扯皮”问题。

下面以新办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为例,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人向涉税文书受理岗提供相关资料。涉税文书受理岗通过“一窗通办”系统“涉税文书及相关法律规定”查询功能,对纳税人附送资料是否齐全进行对比,符合规定的,即时通过“一窗通办”系统自动打印《文书受理回执单》交纳税人,并从“一窗通办”系统自动制发《税务文书及附送资料传递卡》转税收管理员岗;资料不全的,通过“一窗通办”系统即时制发《补正资料告知书》交纳税人。

税收管理员岗对综合服务窗口转来的申请审批资料进行审核、查验并签署意见,在“一窗通办”系统软件中将该电子文书传递至所在税源管理科(所或分局)长;

税源管理科(所或分局)长复核签署意见后,将申请审批资料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岗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报科长、主管局长复核。科长、主管局长通过“一窗通办”系统软件对上述审批环节审批意见进行审批,通过“一窗通办”系统软件,将该申请传递回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岗。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岗将资料传递到综合服务窗口。

综合服务窗口当日内将办结的资料传递给纳税人,纳税人凭《文书受理回执单》取回相关资料,并在《税务文书送达回证》签字确认。

综合服务窗口在“一窗通办”系统中办结销号。

目前,全局已利用该系统处理限时业务数量5,045件,已办结业务数量4,977件,运行情况良好。

“ 一窗通办”是一种企业提供基本材料的“前台受理、后台审批”操作模式,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压缩并弱化内部审批权限,减少了纳税人与审批人不必要的接触,遏制了可能出现的个别干部为税不廉现象,深化和丰富了惩防体系建设内涵。市局监察部门邀请部分廉政监督员对全系统9个基层局、24个税务所工作作风情况进行暗访,暗访镜头制成光碟短片《机关作风追踪透视》在全地区播放,教育警示干部,查找反思不足,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

立山区局局长张克说:去年“12.8”非法出售商业普通剪贴

发票案,涉案金额达到3个亿,教训惨痛。推行“一窗通办”看似削弱了干部手中的权力,其实是让干部远离了执法风险。

鞍山市局纪检组长刘胜波说:推行“一窗通办”后,涉税申请事项前移到办税窗口,切断了纳税人与审批人“面对面”的联系,部门之间建立起了相互制约的审批机制,这是行政审批制度的革新,是当前惩防体系建设中一项有力措施,也是落实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性保障。而且“一窗通办”把税管员从审核发票中解放出来,减轻了税管员的工作量,更能集中精力从事日常检查、责任区巡查和纳税评估工作,有效降低了执法风险。

窗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业务能力如何,服务态度如何,廉洁自律如何,直接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税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份量和形象。办税服务厅开展了“六比、六赛、六看”活动,树立了“宁可自己麻烦一千遍,不让纳税人麻烦一遍”的全新纳税服务理念。组织干部到抚顺雷锋纪念馆、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化工厂参观学习,开展向“雷锋传人“郭明义学习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在服务大厅设立了投票箱和意见簿,由纳税人对窗口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质效等进行投票;公开税收服务投诉电话,对投诉经查属实的,一律实行黄牌警告。今年以来,全局先后对4名干部进行黄牌警告,3名被调离了工作岗位。

“一窗通办”的推行不仅实现了国税机关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初衷,更促进了国税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征纳双赢。“一窗通办”像一剂良药,在为纳税人创

造人性化办税环境的同时,实现了管理与服务双提速。

鞍山市局周传国局长说:国税部门肩负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也是行政执法的权力部门,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行“一窗通办”的核心是提高办税效能,同时要在“一窗通办”制度约束下规范执法、廉洁行政,全面改进行业作风建设,真正树立廉洁、高效、文明、公正的国税新形象。

一颗露珠,滋润生命,能折射太阳光辉;一件实事,造福百姓,可体现公仆本色。鞍山市局乘“一窗通办”东风,必将在纳税服务的征程上越行越远!

市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