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县文化馆农民工文化服务经验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130-963281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3-28 15:48: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县文化馆农民工文化服务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xx县坚持以花木为依托,以生态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根据“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金汇产业集聚区、箱包皮具产业园、九发产业园、棉短绒及纺织工业区、板材加工区、现代名优花木科技园区等8大产业集聚区。正德医疗用品、华汇变压器、林杰纺织等126家中型以上企业先后落户工业区,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多项称号。

xx县在改革开放、工业区、花木区、新型城镇化等建设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达5万余人,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各种社会权益,包括文化权益极为重要,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指导县文化部门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以县文化馆为主要力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及时拓宽了服务渠道,并围绕“三大文化提升”,大力开展农民工文化建设,切实满足了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保障了其文化权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责任增强、措施给力,深入推进农民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次提升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工厂企业的积极配合,以及社会的共同参与下,xx县文化馆切实增强责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会同全县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制定有力措施,强化以农民工需求为主的工业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金汇工业聚集区、箱包工业园区等有条件的园区内,指导规划建成小型文化广场2处,并配备了蹬力训练器,二联漫步机,坐式扭转器等健身器材;

建成藏书10000余册以上公共图书室2个、企业内部图书室15个,藏书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政治、专业技术、企业管理、健康知识等多个方面;

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5个,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民工了解时政热点、最新党的政策以及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享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建成标准篮球场14个,网球场3个,配置公共乒乓球台20张、企业内部60余张;

建成企业内部文化娱乐室70余个,内含棋牌、卡拉ok等。这一系列完善的、立体的文体设施的建成,为全县广大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锻炼提供了坚强的阵地保障。

二、内容丰富、手法常新,深入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活动水平提升

为了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品位,充实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和精神追求,县文化馆认真研究分析了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更为适合农民工的文化活动方式。组建了企业农民工文化活动工作队,并依托馆内资源,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充实农民工的精神世界。

(一)送文艺节目进企业。县文化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定期组织全县优秀表演艺术家,利用馆办小剧团,联合县两个专业表演团体以及优秀民营剧团,以戏曲、小品、歌舞、快板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深入经济建设一线,深入到企业工厂车间,深入建筑工地,为农民工义务演出,年均演出60余场次,为农民工兄弟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节目。

(二)送优秀电影进企业。县文化馆电影放映队精心筛选励志、历史、教育、军事等多种体裁,并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风貌的优秀影片,如:《建国伟业》、《太行山上》、《开国大典》、《建国大业》、《惊涛骇浪》等,利用周末、假期等工作业余时间,在园区或大中型企业内为广大农民工免费播映,年均放映达80余场次。优秀影片的展映,在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教育作用,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保障。

(三)送图书器材进企业。县文化馆根据每个园区,企业的不同需求,定期对各图书室的最新专业期刊书籍实行配送,同时指导各企业图书室之间进行书籍调剂使用,充分发挥书籍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还为园区的企业文化娱乐室配送了篮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象棋、跳棋等文化娱乐器材。

(四)送综合展览进企业。展览涵盖四个方面,增强四种功效。举办历史文化展览,使农民工了解鄢陵历史的起源及文明脉络;

举办文化建设发展展览,使农民工进一步了解近年来我县文化事业取得的成果,概晓开展文化建设的意义及保障文化权益的法规;

举办健康知识展览,使农民工掌握各类健康知识,克服不良习惯,从而增强健康的体魄,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去;

协调县政法委、安委会举办平安文化、安全文化展览,对农民工生产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农民工增强了安全生产意识和平安防范意识,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大局。

三、强化培育、注重引导,深入推进农民工文化自觉自信意识提升

农民工作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精神空间相对狭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因而社会和谐与农民工问题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为了提升农民工个人文化素养,使其真正融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去,xx县文化馆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培养农民工文化自觉,提升农民工文化自信。

(一)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县文化馆每年都在“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大中型企业周年庆典期间,组织指导企业举办以农民工原创节目为主的各种文艺联欢会,通过农民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充分调动了农民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农民工的兴趣和热情,改变农民工文化交往的封闭性,形成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二)组织举行文体比赛。当前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农民工也拥有了相对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为了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县文化馆结合鄢陵“健康鄢陵、幸福人民”行动,年均组织企业单位举办篮球、乒乓球、象棋、跳棋、卡拉ok以及自行车越野等文体赛事50余场次,同时还指导企业间开展友谊比赛,增强交流,使农民工在各项文体比赛中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组织举办读书演讲比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民工有了更多的机会融入城市。然而特定的生存条件,读书学习对他们来说近乎是一种奢望。但他们迫切希望在勤奋工作获得物质收入的同时,也能多读书、读好书来改变命运,对此,县文化馆多次举办以“我与企业共成长”、“企业、我们的家”等多种体裁的阅读演讲比赛,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园区及企业图书室的作用得以彰显,另一方面企业与农民工之间也增加了亲和度,形成了企业职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使农民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的企业的生产发展当中去,无论是对企业的繁荣发展还是农民工个人能力提升,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长也提供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强化文化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随着农民工的逐步年轻化,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也越来越强,为此xx县文化馆从“组织与制度齐抓、文化与技能并举、知识与需求兼顾、长效与短期共存”四个方面启动了农民工培训工程。

一是以政府主导搞培训。形成了以文化行政部门为主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培训体系,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涉及联席部门有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工信等,逐步形成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以实用技术搞培训。尤其关注那些初中文化以下的青年农民工群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切切实实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同时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联合技能培训部门尽可能拓宽技能培训的领域,如电脑操作、电工、电器修理、财会等,以满足他们最根本、最迫切的生存需求。

三是从生活需求搞培训。更多的是寓教于乐,寓知识于乐,寓技能于乐,对农民工进行知识的传播,如学习文化、艺术、科技、法律、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相关知识。

四是以长短结合搞培训。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一方面搞一些即时、短期的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活学活用;

另一方面从有利于农民工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出发,举办农民工“夜校”,进行经常性的、较长时间的文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切实改变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低的现状。通过一系列措施给力,成效卓著的培训活动,在提高农民工业务技能和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农民工的文化自信。

xx县文化馆通过近年来逐步拓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动开展各类农民工文化艺术活动,在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改善了农民工文化娱乐生活状态,满足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农民工文化素养,增强了农民工专业技能,维护了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篇:许昌县人民文化馆关于农民工文化工作报告

许昌县人民文化馆关于农民工文化工作报告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农民工群体是伴随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这一群体对农村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亿万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民生期待,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而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也正在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如何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了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课题。

几年来,许昌县文化馆在县委县政府、文化旅游局以及各级文化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中心工作,非常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浓厚的人文环境,丰富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许昌县农民工文化工作的现状概况

许昌县所属各企业较多,全县的农民工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了使这些农民工安心工作,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县文化馆采取了许多举措,大力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许昌县文化馆在许昌县文化旅游局的带领下,十分重视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精心组织,专门成立了农民工文化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文化局主管文化的杨新民局长任组长,孙雁斌馆长任副组长,各乡镇文化站长任组员,其职责是引导农民工在思想上、文化上奋发进取。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每逢重大节日都将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又以农民工优先,全力推进许昌县的农民工文化建设。近几年来,许昌县人民文化馆在农民工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下经验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挥农民工文化服务的骨干作用,打造农民工文化服务主阵地。

许昌县人民文化馆是许昌县文化旅游局下属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实现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举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昌县人民文化馆全部活动场所每天(包括节假日)对公众免费开放8小时以上,用以满足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多功能厅、书画展览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宣传栏、舞蹈排练室、音乐体验室、录音室、美术书法辅导室、娱乐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地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器乐、声乐、舞蹈、戏曲、文学等培训班。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等。深入社区、学校、军营及各企事业单位辅导。同时注重加大对农民工及子女,未成年人的服务,尽量使更多的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而具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才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才是农民工文化工作稳定的基础。为此,文化馆年年都把业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首位,并常抓不懈。文化馆规定每周一例会制度,一方面总结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以会代训常年进行业务培训。每年至少二次对文化馆员工、乡镇文化站长和农民工文艺骨干进行系统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业务知识讲座活动,增强了农民工群文队伍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为农民工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2.从“自上而下送文化”到“自下而上种文化”。

要想给农民工提供有效的服务,必须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也就是要真正从农民工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文化馆的服务不仅要体现在“送文化”,更应该体现在“种文化”,这样才是可持续发展。经常性组织策划与农民工文化有关的活动,提高农民工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觉性。

每年,文化馆都要组织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班,目前已经培训了几百人。这些人多数是业余文化团体的负责人、组织者、积极分子,通过培训提升了他们的文艺素养,进而能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影响更多的人群特别是农民工参与。

而每年两次的免费送电影活动深受广大农民工的喜爱。其关键就在于我馆对农民工群体进行过非常深入的走访,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每年一期的“暑期少儿免费艺术培训班”也本着让农民工子弟优先报名的原则,让农民工子弟优先得到艺术教育的机会,从根本上给予农民温暖关爱。

3.整合资金搭建平台,让农民工走上舞台。

农民工的智慧是很大的,导致农民工进城后被边缘化和弱势化,很大原因是缺少一个社会参与的途径和平台,使他们没有办法释放能量。文化馆从打工者的视角来搭建,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我馆每年都配合县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开展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吸引很多有才艺却无处展示的农民工参与,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而特别优秀者就会进入到最后的决赛,登上荧幕,展现他们的风姿。

而我馆旗下的“小戏小品创作中心”给农民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馆小戏小品艺术专干鼓励农民工自编、自演民众小品,并为其指导。对好的剧目予以推荐,这种无形的文化服务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不但深得农民工的喜爱,也让无数城市居民为之感动。

4.坚持文化公益性原则,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文化热情。

文化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公益文化活动是文化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馆把各项公益文化活动贯穿于全年的每个时段,贯穿于全县的每个地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便显得尤为重要。我馆充分利用馆内文艺人才资源和健全的活动阵地,经常性地组织农民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一是围绕节庆,开展节日文化活动。针对不同的节日,举办“民间艺术展演”、“世界遗产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七一定格幸福群众免费全家福拍摄活动” “十一免费红色电影展映”活动等,极大丰富了农民工节日文化生活。二是顺应形势,开展专题文化活动。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以及开展“教你一招大讲堂”,让馆内有专业、有技术的人员每人讲一堂课,送课程进社区,加强与农民工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组织群众免费百姓健康舞普及班并举办广场舞大赛,组织开展群众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农民工艺术展演,通过以上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品位,增强了城市文化内涵,丰富了广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加强了农民工与政府的团结和沟通,对农民工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大多数农民工因务工而缺少了一种必要的亲情互动,由此造成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少。他们从事较艰苦的工作劳动后,回到自己简易的住宿地,往往缺少必要的亲情互动。现实中我们往往不难看到,他们用来作为精神排解的,多半是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摸牌、打麻将、侃大山……他们的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范围大多封闭在一个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业缘等乡土同质为纽带的“圈子”中,他们仍是城市中的陌生人,远未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形式枯燥。由于与家人、亲戚、朋友缺乏面对面的亲情互动,又无法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在社会流动与漂泊中可能产生种种心理不适,造成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少。

此外,我们所谓的“新一代”农民工多出生在1980年代后,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上,对工作环境和自我发展有新要求。他们中一部分人是把打工看成开眼界、找机会的手段。打工,不仅是工作赚钱,还需要学习、生活、休闲及其他各类“人文关怀”。因此,新一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熏陶、精神文化洗礼及当前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状况下,其业余生活的选择和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视了。

其次,当前我县真正以农民工为主题的赛事、晚会整体较少,由此造成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少。虽然当前我们有组织地开展消夏文化广场活动、民间艺术展演、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但这些活动中真正以农民工为主题的晚会、赛事等整体较少。

此外,因为资金匮乏等原因,我们针对农民工开展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还是存在形式简单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农民工教育和文化活动投入仍显不足。缺少对农民工文化生活、文化设施作长期规划。缺乏对农民工教育文化生活、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

三、加强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正确认识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农民工不同于城市居民,只要城乡差距存在,这种特殊的文化差距就会存在。尤其当前我县总体说来,农民工大多数缺乏一个较好的知识构架,文化水平不高,在此我们建议,把加强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作为思想、作风、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民工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其次,要重新定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和经济状况,往往造成农民工参加文化活动的“匮乏”。农民工成天忙于生计,又干着重、苦、累的活,缺乏闲暇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缺乏参加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我们相关部门应该在具体引导和管理过程中,由“劳动力管理模式”向“居民管理模式”转换,使他们的利益要求得到顾及。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因为不少市民在认识上对农民工表现出偏见,在思想上、情感上甚至行动上对农民工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农民工进城多数是为了挣钱,加上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人们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民工。而从农民工的特点看,农民工交往相对封闭,不善于或不敢与人交往。因此我们应在下列方面作些努力: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和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消除对农民工存在的偏见客观地反映农民工工作的辛苦、报酬的低廉和生存的不易,让大家多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精神文化及政治需求。二是引导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大力引导农民工主动强化文化知识学习及培训,努力增强他们的自我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针对农民工及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开办文化培训教育,对青年农民工进行科技、健康、礼仪等专题培训;设立文化知识讲座点,为农民工进行文化知识讲座;以各种方式把图书、演出、电影、讲座等文化资源送到农民工聚集区点,为农民工送去精神食粮,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三是重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融合。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开发“农民工文化”,倡导农民工群体积极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一方面多发掘“农民工文化”的积极方面,创造平等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

再者,增加公益文化设施,吸引农民工进入文化设施。公益文化设施的大门要充分向农民敞开,允许农民工进入文化设施,更是要通过宣传和改善服务吸引农民工进入文化设施,根据农民工的各方面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创新,从而为贴近农民工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在开展文化扶贫,用文化送温暖方面,改变以往“送文化”的做法,用播种文化的方式培育农民工艺术组织和农民工文艺骨干,扶持农民工用工单位自办文艺表演团体,鼓励农民工自发组织打工者艺术团、秧歌队等组织,将文化的阳光洒播到更多农民工身上。此外,还应该重视农民工子女的精神生活、文化教育,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艺术培训。

最后,尽管有政府文化部门为农民工提供着文化服务,但从整体来看,数量还是显得太少,力量也非常小。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相关方面的培育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组织进驻到农民工群体中去,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帮助他们调动资源,破解农民工的“文化之渴”。

第三篇: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

用更多的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温润百姓心灵

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总结

近年来,XX市文化馆紧紧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享受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精神的欣赏者、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节庆文化的享受者,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

从202_年7月起,由XX市文化馆创办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自202_年的夏天在市虹桥公园的首场演出开始,至今已有120余场,观众达40万余人次,其足迹遍及我市的乡镇、军营、厂矿企业、医院、老年公寓、癌友协会、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各县市区、各社区等等,XX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坚持把先进文化送进千家万户,送进乡镇农村,努力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文化“三下乡”“文化进校园”、“文化百千万工程”等等活动的经常开展和不断延续,让先进文化进入城市、农村乡镇的文化阵地作出了显著贡献,在江海大地上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赢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成功,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XX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被市文化局评为XX文化十二品牌之一,被社会各界誉为XX人民的“心连心”。

“文化江海行”活动的起步是艰难的,但我们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发扬文化馆人一贯的作风,迎难而上,负重奋进。文化馆是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部门,并没有自己专职的演员,我们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理念,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调集了我市专业剧团的优秀演员,和通城颇有知名度的业余演员,以及馆办文艺团队为班底,采取文化资源共享的办法,组织安排了群众喜闻乐见 的节目形式。如独唱、二重唱、京剧、越剧、舞蹈、相声、小品、魔术、器乐、服饰表演等等,每场演出都根据不同的观众安排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节目,使每场演出都有新节目、新演员、新感觉。

经费保障也是每场江海行演出的关键,每场演出活动经费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对文化经费本来就紧张的文化馆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是XX市文化馆人勇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馆里再贴补一点资金,自己节约一点资金的办法。近来来,我们走进了多少家企业,宣传文化江海行的意义,宣传人民大众的需求,宣传企业与文化联姻的好处,企业的奉献加上我们文化馆人辛勤的汗水保证了“文化江海行”活动常年坚持不懈的演出,让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道道文化大餐。在这四年中,我们从未收过老百姓一分钱,从未收过社区或演出接待单位的一分钱,再笨重的演出器材,都是本馆人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为了节约开支不吃一顿工作晚餐,有的同志甚至还自己贴钱请外邀演员吃饭,海报自己刷,舞美自己做,节目单自己印,为争取外面的资金,同志们不怕辛苦,不怕丢面子,动用了自己一切的社会力量,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把“文化江海行”办下去,而且一定要办好。

为百姓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没有鲜花,但我们有百姓真诚的笑脸和毫不吝啬的掌声。对于每一场文化江海行演出我们都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确保每场演出质量上乘,达到效果,让观众满意。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现在的文化江海行每到一处,各单位都是非常欢迎,还经常主动邀请我们前去演出。有时辛辛苦苦装完台,还没演出眼看就要下雨,连忙把器材收好,有时演出中下起了大雨,我们所有文化馆人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器材穿好“雨衣”或者站在雨中为器材“打伞挡雨”,我们演员们只要观众不走,他们都坚持在雨中歌唱,在风雪中偏偏起舞。炎热酷暑,汗水浸湿了脸颊,骄阳晒黑了皮肤,我们依然尽情的歌舞,数九寒天,喝一碗姜汤上场,穿着薄薄的纱裙,依然在寒风中演出。“文化江海行”所有的演职人员都说,我们每场演出不能辜负了我们热情的观众们,只有和老百姓融为一体,为群众所想,我们活动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听到群众的笑声,得到他们的掌 声,群文事业才会永放光彩。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推进了XX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城乡文化活动的互动交流,通过我们的活动,进一步带动和辐射了各县(市)区的社区文化、乡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由于每场演出,我们都要邀请当地群众文艺节目加盟,并在此之前,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辅导、加工,使他们能够与市里的优秀演员同台演出,互相学习表演,创作技艺,激活了基层文艺创作队伍,也为群众文艺节目能在交流演出中得以完善,质量和品位也得以提高,也使我们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多了一次“下生活”与老百姓“心连心”的机会。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让普通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免费欣赏到一道道精神大餐,XX市文化系统的领导和文艺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通过慰问演出使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的文化江海行演出捎去的是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和问候,带回来的是人们群众对党的信任。江海大地是一个大舞台,XX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的慰问演出将继续以免费巡回演出的形式,走遍XX地区,走遍江海大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戏,为建设文化大市构建XX的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XX工作、生活,为XX的经济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构建和谐XX,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关注、关心、关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务工较为集中的厂矿企业,开展“文化江海行”专场文艺演出,为他们送去文化,让外来务工人员登台演出。我们还派出业务干部到开发区等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厂矿企业,开展结对文艺辅导,建成文艺辅导基地,定期为他们上课。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艺才能得到展现。我馆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韦南西家庭来自内蒙,在我市开发区工作,有很好的演唱才能,我们让他随同慰问演出,经过锻炼,成长很快。今年上了 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202_年我们组织了全市范围的外来务工人员歌手大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400余名来自云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参赛,我们不收任何费用,而且餐费、旅费全由我们负责。经过激烈地初赛、决赛,最终评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十优歌手”、“十佳歌手”,并在市区最大、最繁华的环西文化广场举行颁奖晚会。来自湖北的彭晶晶说:“没想到我们外来打工者也有机会登上XX的舞台一展才艺。”来自云南楚雄的彝族小伙子任广财高兴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也到过深圳、武汉,就觉得XX最好!这里治安好、人和善,大家相处就像一家人,生活很开心!”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此项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情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一大批祖祖辈辈遗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逐步衰败,有的濒临灭绝。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能够增强地域文化感染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们深入普查,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积极性,开展“寻找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加强蕴藏于人民群众之间,发端于民间的传统技艺、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在XX传承千年,独具南派风筝特色的板鹞风筝;起于唐代,在XX得到原汁原味传承与保护的XX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吕四渔号、钟馗戏蝠、海安花鼓、如皋木偶、童子戏等一批在民间深为百姓喜爱的民间歌舞、曲艺等九个项目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38个项目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XX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坚持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推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坚持活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相结合,在环濠河博物馆中一批XX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博物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形成了XX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成为反映XX深厚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的文化名片。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关怀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人民性。近年来,XX市文化馆组织公益文化展览100余场,业务干部下基层辅导培训人均每年超过40天,形成了20余个基层文化辅导点,组织馆办文艺团队8个,组织他们下基层为百姓免费演出、开展活动100余场次。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市文化馆变文化“三下乡”为文化常下乡,开展了“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活动,深入农村免费为百姓演出20场。连续组织了二十三届文化迎春会、濠滨夏夜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艺团队调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论坛”、“乡镇文化建设论坛”等理论研讨活动,清晰思路,开拓视野,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群众文化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扎实工作,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护,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第四篇:服务制度(文化馆)

轮台县文化馆免费开放

规章制度

轮台县文化馆馆长岗位职责

为使全馆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岗位责任目标如下: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持文化馆行政和业务全面工作。

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决定.3、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全馆干部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依照文化馆工作职能组织制定全馆发展和工作计划,阶段性、突发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各项行政和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并布置实施,督促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

5、负责对本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考核、评比、聘任、调动等工作。

6、领导和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7、加强对外宣传,搞好馆际交流协作工作。

8、协调好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加强联系,促进工作。

9、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采购、使用等管理工作,确保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国有资产的完好、安全、妥善保管。

10、组织完成全国、区、州、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来自基层文化站、室、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工作。

11、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工作总结,向主管部门和主、分管领导提交馆阶段性、单项工作和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文化馆副馆长岗位职责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协助馆长做好业务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决定.3、协助馆长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全馆干部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与馆长共同负责对本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考核、评比、聘任、调动等工作。

5、协助馆长领导和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6、加强对外宣传,搞好馆际交流协作工作。

7、协助馆长指导审定各部门工作计划和工作的开展。

8、协调好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加强联系,促进工作。

9、协助馆长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采购、使用、管理等工作,确保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国有资产的完好、安全、妥善保管。

10、协助馆长组织完成全国、省、市、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来自基层文化站、室、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工作。

11、协助馆长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工作总结,向主管部门和主、分管领导提交馆阶段性、单项工作和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

为加强轮台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文化馆服务项目负责制

1、将“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服务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的人。工作落实情况,作为“两馆一站”评估达标、免费开放检查验收、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等创先争优的基本依据。

2、文化馆馆长(副馆长)负责全馆日常工作管理,协调各科(室)工作关系,组织、协调、检查工作的完成情况,负责各类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及时撰写并投送各类文化信息、宣传文稿和专题材料。

3、文化馆工作人员都要经常性开展对农村、学校等业余文化工作的调研指导。负责保管好各类文档,统一登记、分类、归档,妥善保管,文件进出要登记;全年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每年的文档需整理装订成册。

4、文化馆干部职工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热情服务,努力完成岗位的所有工作,在年底工作检查时,如实总结已完成工作情况,局党支部将根据考勤情况等综合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

文化馆公示制度

1、公示内容:县文化馆、必须制作永久性制度牌,公示内容包括: 服务项目: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服务场地:轮台县文化馆 服务时间:全天 项目负责人:文化馆馆长 服务及监督电话:0996-4691053 文化馆应当每天开放,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2、公示方式:以馆阵地公示为主,辅以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公示。通过社区居委会公示栏、宣传栏等途径将开放信息进行长期公示;利用集体公众活动加强宣传。

3、特殊信息公示:如重大活动安排或对设施进行保养维修,提前2天予以公示。文化馆因设施维修等原因需暂时闭馆的,应征得县文体广电局批准,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如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

轮台县文化馆服务登记台账制度

1、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制定本制度。

2、服务登记台帐上要根据文化馆工作人员职能要求,对提供服务的内容、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等相关具体事项,进行登记。

3、服务登记台帐要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承担违诺责任的制度,结合办公实际,提高公众服务效率和公众满意程度。

4、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切实规范服务行为,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一经查实,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和调离岗位处理,并不得参与本单位评先评优。

5、坚持免费开放工作开展情况每天登记、每周公示、每月上报。

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经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健全审批手续,系列活动或项目工程当中产生的临时性开支、财务所有支出,一律进入台账登记

文化馆免费开放财政补助经费,可用于空间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安保设施改善,聘用不在财政拨款范围内的服务人员、辅导教师、讲座宣讲人等方面。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按有关部门要求,及时上报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认真做好财务会计工作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大事项,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等文件。参加有关部门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水平。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和相关安全工作。

培训管理制度

文化馆免费开放时间内,无需任何证件,可以进入公示的免费开放空间,参与文化馆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严禁追逐打闹,保持环境整洁,爱护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和乱扔烟头和垃圾。

在适当位置设置意见征求台(箱),及时了解人民群众需要怎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馆在安排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时的参考。

要热爱培训工作,专业思想稳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为人朴实。教师必须具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任职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专业基础扎实,肯吃苦,善于钻研,具有教育教学的机智和灵气。不能体罚及变相体罚学员,侮辱学员,造成恶劣影响。

有研究和实践的渴望,对培训学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遵守考勤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执行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评选内容。

教师要比上课时间至少提前10 分钟到达教室。外聘教师应无条件接受本馆调代课,或其它有关工作调整,不随便离开教室。

备课要求: 结合艺术课特点,对教材作学期通盘考虑;深入钻研教材,列出明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明确重难点;从学员实际出发,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上课前两天将教案、讲义报送馆长;坚持超前备课。

上课要求:⑴知识目标明确,符合学员实际;⑵有发展情感、意志、兴趣等要求;⑶讲授内容正确,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⑷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抓住关键;⑸演示,实践组织有序,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恰当;⑹引导学员参与教学活动,多向交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利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活动;⑺发扬教学民主,重视学员不同见解,认真听取学员意见;⑻语言准确,生动,清晰,音高适度,速度适宜;⑼使绝大多数学员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思维得到锻炼。

布置作业与作业批改要求:⑴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精选作业;⑵作业批改要认真,并签署批改日期,收发应及时;⑶对作业中共性的问题给予讲评纠正;⑷发现学员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鼓励学员思考、创造精神。

课外辅导要求:⑴承认差别,要因材施教,培养优生,帮助后进,培养合格人才;⑵及时、认真。随时了解每单元,每课时教学效果,掌握学员动态,对后进生辅导要特别热情,耐心。

检查考核与评定学员学业成绩的要求:利用多种方法检查教学过程,学员的掌握情况;按要求对学员进行学习质量的评价。

新聘用的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适用期,经综合考察合格后方可录用。

辅导管理制度

1、免费辅导范围及性质:我县所辖区域内,所有非营业性和非功利性文化活动。

2、本馆人员外出免费辅导,先向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派出单,写明辅导单位、辅导内容、工作量、起止时间。部门同意后,由部门领导上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3、社会邀请我馆人员辅导,须先来函,我馆酌情派出人员。被派免费辅导人员,填写派出单,写明辅导单位、辅导内容、工作量、起止时间。辅导任务完成后,须持用人单位工作鉴定回馆报到。

4、外出免费辅导人员,不准私自收受报酬,不准索要任何物品。

5、免费辅导工作中,须做到守时、守信、树风范;求新、求精、讲效应。

创作管理

1、免费创作范围:上级政府的中心活动、单位计划中的创作任务、贫困乡镇创作邀请。

2、创作免费服务,须以认真态度对待,严禁敷衍了事。

3、免费服务的创作人员,不得私自收受报酬,不得私自索要物品。

4、免费服务作品,不可一稿多用。

5、免费服务作者,不可消极怠工,拖沓时间。

6、宣传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工作中,应当体现党中央对群众的关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先进文化发展,传播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单位、个人向文化馆捐赠资金、设施、设备。

第五篇: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调研报告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调研报告

马轮轮

(榆林市委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拥有农村户籍而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工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这个群体在城市从事各种类型的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现代性元素从城市带到了农村社会,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无形之中成为了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第三极。当前,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地探索农民工群体所表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需求,而且能够提升这个群体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城市融入度,从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本文选取地处西部地区的新兴能源城市——陕西省榆林市为调查对象,研究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状况,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并挖掘出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工,通常也叫民工、外来工、外来劳务工,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中。作为中国社会的特有名词,是指在城市或城镇中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而户籍却在农村的这样一个群体。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地松动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初步进行,农民工数量在不断上升,202_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9亿,80后和90后的农民工已占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个群体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以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为目标的服务制度和系统的总称。榆林市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农民工总量202_年达到57.61万人,是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之一。

①本文以榆林市以农民工现实的生存状况与处境作为出发点,通过实际调查探索背后的问题和原因,以农民工亦工益农,非工非农的双重边缘人处境作为切入点,分析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及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所在,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调整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意见,在问题尚未严重化之前,提前规划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方向,有效地预防其所带来的负功能。

 作者简介:马轮轮(1987—),男,陕西榆林人,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

①詹琳.农民工概念的理性思考[J].北方经济,202_(17):70-71.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非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榆林市非随机抽取的农民工,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以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为了方便研究的展开,调查采取偶遇抽样的方法,从202_ 年 1 月到 3 月份在榆林市发放调查问卷 250 份,回收 226 份,有效问卷共220 份,对回收的220 份有效问卷在SPSS20.0中进行录入和分析,不仅能简单方便的及时取得所需资料,又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的同时,结合以非结构式访谈更加深入的了解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状况。

一、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问题

(一)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图1-1榆林市农民工对关于农民工文化产品的了解情况图

知道很多23.60%知道一两个23.60%比例听说过,没看过35%完全不知道15%0%10%20%30%40%

图1-2榆林市农民工期望工作单位提供不同文化设施人数图

人数***

如图1-1,所调查农民工对农民工文化产品的认识程度不够,对于反映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歌曲、小说、电影或者农民工歌手大部分都是知之甚少或者是不知道,知道很多的只占到23.6%。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中主要的服务项目,对此认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到个人文化需求的选择和满足程度。

在图1-2中,可以反映出榆林市农民工在对工作单位在文化服务的提供方面,以期望提供电视、电影放映室、网络休闲娱乐、技术培训课程居多。电视、电影放映室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最基本的娱乐享受,满足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国家最新政策和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信息。网络已经日益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流,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便于储存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凸显。

表1-1榆林市农民工读书看报的习惯表

习惯 每天都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从来不看 合计

图1-3 榆林市农民工闲暇时间安排图

人数 7 22 94 97 220

百分比 3.2% 10% 42.7% 44.1% 100% 加班读书看报看电影逛街聊天睡觉上网打牌去歌舞厅0882668588894***00人数

分析表1-1和图1-3,由于自身知识文化层次、收入水平、工作时间的制约,榆林市农民工在读书看报这样最基本的文化需求方面都有很多人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更不用说高层次地文化享受。这直接影响到榆林市农民工文化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提高以及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农民工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认识,这不利于农民工群体的与时俱进。榆林市农民工在闲暇时间择睡觉或者聊天,主要是由他们现实的工作特点和环境决定的,大部分人长时间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导致农民工没有精力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服务。综合以上分析,榆林市农民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认识不足,自身行为少,但又有着强烈地需求,文化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二)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要问题

1.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边缘地位

榆林市农民工离开农村社会,在城市中从事非农活动,但是户籍仍然属于农村,农村社会中的各种活动没有机会和时间参加,造成了这个群体文化权利的缺失。长时间脱离农村社会的状态,使得农民工没有机会参加农村的文化活动,享有农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在城市社会中虽然有机会进出体育场、电影院、书店、网吧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但是较长的劳动时间和较低的收入限制了农民工享有更高层次文化服务的可能。总之,当前榆林市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处于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缺失状态。

2.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

图1-4 榆林市农民工所在工作单位提供文化娱乐设施项目图

阅报栏11%什么都没有48%图书室2%电视机22%扑克、象棋13%歌咏和晚会场所0%篮球场、排球场等4% 如图1-4,问卷调查结果所示,220位被调查农民工所在用工单位在针对农民工提供的文化设施情况,其中有48%的用工单位什么都没有提供,可见很多用工单位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面是很不完善的,在此情况下农民工要想和城市市民拥有平等的文化权利是完全不可能的。结合访谈结果,电视机以及扑克牌和象棋更多的是农民工自己购买来充实闲暇时间的生活。这足以说明,榆林市用工单位在针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所提供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根据访谈资料显示,广大农民工有强烈的技术培训需求。而这个群体有很多和用工单位没有劳动协议,就是简单的口头约定,也并没有培训方面的相关内容,由于自身工作流动性大,再加之用工单位在这个群体技术培训方面的服务体系不完善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缺失。因此,榆林市农民工强烈地技术培训要求得不到满足,这不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3.榆林市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很多农民工由于远离家庭,脱离了农村原有的人际关系圈,暂时居住的地方文化服务设施较少,再加上自身工作特点和文化素质的原因,造成了这个群体文化活动的范围小,内容单一。有很多年轻的农民工正处于婚恋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封闭的工作环境、长时间高强度劳动、以及较低地经济收入妨碍了农民工与异性之间的交流,致使其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有的甚至导致了严重地社会问题。农民工在心理上渴望融入社会,希望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但是现实和这个群体理想的差距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的不平衡和畸形。此外,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和激烈地竞争性,导致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和彷徨,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文化需求在城市社会中不能得到满足更加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心理。总之,榆林市农民工在精神生活方面比较匮乏,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地满足,内心的压力没有有效释放。使农民工失去了满足自身文化需求,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工工作特点的客观限制

榆林市农民工和全国大多数的农民工一样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并且工作时间长,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工作时间都在9-12小时/天,超过了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经常性的加班,劳动强度大,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使得农民工在下班之后就已经身心疲惫,最迫切的需要是休息,没有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去。有很多农民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也处于高强度体力劳动状态,农民工把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在了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文化服务方面的享受和服务。所以,很多农民工只能在下班之后看看电视、聊聊天就开始休息准备迎接下一天的劳动,这样一种现实状态造成了榆林市农民工闲暇时间活动安排单一,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农民工相对低下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所调查榆林市农民工群体中有大部分人受过义务教育,有最基本的识字和学习能力,但是这和榆林市快速的经济现代化和用工单位对员工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仍然不够。较低地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和态度,也限制了他们参与高层次文化服务的可能性。有很多人由于长时间的从事体力劳动,自身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也被逐渐淡忘。因此,榆林市农民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刻和广泛。较低地科学文化素质也制约了这个群体参与更高层次职业的机会,低层次的职业参与反过来限制着他们公共文化需求的满足和文化活动的参与。

(三)现行制度是根本性制约因素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的区分,使得处于第三极的农民工即使是和城市市民一样为城市发展做贡献,以非农业劳动为主,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了农村社会,但是城市落户依然困难。这个群体户籍依然在农村,这使得他们不能和城市市民一样平等的享有城市物质和文化资源,这从根本上限制着榆林市农民工平等地享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能性。现行的就业制度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主双向选择,榆林市农民工由于自身低下地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是比较弱的,只能是选择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资相对较低的体力劳动行业。榆林市农民工在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一系列不平等制度,从根本上限制着农民工群体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享有和自身文化权益的保障。

(四)经济基础的制约

经济收入是个人精神文化享受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农民工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基础和前提。榆林市农民工月收入2500-2999元范围内所占比例最大,月收入3000元及以上占26.8%。可见榆林市农民工的总体工资还是比较低的。202_年榆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820元,大部分农民工的总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如图2-1,榆林市农民工每月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在各个花费段所占人数及比例,其中每月文化消费在99元以下所占人数最多,其中有45个调查对象每月在文化方面的消费为零,这也间接地反映了这个群体低下地收入。每月在文化消费方面150元以上的个体为0,可见,榆林市农民工在文化方面投入较少,这主要是受制于农民工较低的经济收入。

图2-1 榆林市农民工每月文化消费情况图

64524543人数1620.50%0元23.60%1-19元29.10%19.50%20-49元50-99元7.30%100-149元00%150元以上

三、解决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

当前,关于农民工各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在宣传社会对农民工的关心、帮助等,社会其他成员也借助新闻媒体的报道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即认为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种需要帮助的对象而存在。但是农民工现实的生存和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反而很多人认为这个群体是一种负面消极渴望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长时间以来,媒体对榆林市农民工有很多负面性的报道,没有真实认识到这个群体的本质,这样的报道加强了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有的市民甚至一听到赌博、抢劫、强奸等案件,就想到了农民工。

榆林市媒体面对这样一种状况,必须摒弃传统的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重新定位这个群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应该有关于农民工正面宣传的专栏,并且及时的为农民工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使全社会正确地认识这个群体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在报道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一种平等地姿态和眼光,展现农民工积极向上、勤劳、拼搏、责任的一面,而不是一直受到不公正地待遇。这方面的宣传可以有效地深化全社会对农民工的认识,也有利于把城乡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榆林市城市化的发展和文化繁荣。

(二)明确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

榆林市农民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问题的出现,是和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所涉及到的主体密不可分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各司其职,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做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规划时,一定要把农民工考虑在内。

政府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完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在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资报酬方面做出严格规定,改善农民工封闭的劳动环境,提高收入,缩短劳动时间,保证这个群体有时间、财力和精力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同时,把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内容纳入政府考核内容的范围之内,把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是否完善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标准。

用工单位应该创造各种机会对农民工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发这个群体的潜在生产力,日常组织农民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不仅满足了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也符合用单位提高效率的目标。用工单位必须保证农民工在就业环境内的各种基本文化娱乐活动的提供,以充实闲暇生活,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尤其要保证农民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与时俱进,保证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塑造更好的文化环境。

(三)完善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要解决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问题,核心是要完善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关机制,主要是要建立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参与机制、投入机制。当前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中,农民工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即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没有形成上下的良性互动,导致了在某种程度上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农民工真实文化需求出现了错位和不一致,农民工内心最真实地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政府应该吸收更多的农民工代表参加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扩展农民工的民主参与权和参与渠道,保证农民工的文化需求迅速地反映到政策中来。

榆林市农民工文化需求的满足要广泛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建立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机构来承担,这种过于单一的服务机构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伴随着当前榆林市经济现代化快速进行,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也在多样化,因此,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以榆林市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参与机制。把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服务纳入到各个主体日常工作中来,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指导等,从心理上根本融入城市社会。

解决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一定要有持续地投入机制为支撑和保证。政府应该针对农民工文化技能培训、文化设施建设、产品服务提供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专项资金,建立专门的考核机制,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保证农民工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服务。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全体人民共有、共享、共乐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②

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是关系到榆林市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地重大问题,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分析了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在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前提下,构建榆林市农民工文化服务的需求表达机制、参与机制、投入机制,并且各个职能部门要保证各个机制之间的协调,实地调查和了解榆林市农民工的真实文化需求,以此客观事实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在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合力之下,榆林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关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工文化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从而进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丽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_.[2] 刘文玉.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_.[3] 李建华,郭青.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2_(3):42-45.[4] 刘传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 [J].人口研究,202_(2):34-39.[5] 李杨.社区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探究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_(2):91-95.②张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_(2):246-249.

县文化馆农民工文化服务经验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