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开发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130-96303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3-26 21:13: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摘要】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随着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应用技术大学课程建设的一种趋势。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设计应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进行设计、开发应用。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工作过程系统化;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开发

前言

进入21世纪经济、科技与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到202_年,我国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央在3013年11月16日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重点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势必也要进行转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相关高校办学定位也进行了转变。为了响应社会的需求以及教育部的号召,一部分高校已经转变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技术型大学为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面向生产生活实践,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就业方向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研究人员等人才;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师资等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设计是适合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是指通过对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设计,注重对于工作实践过程的教学应用与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或者是课程设计内容,通过教学课程设计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以实现对于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光伏应用产品设计》是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方向课,它是对光伏知识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本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光伏应用产品设计》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课程设计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以及专业技能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本课程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光伏应用产品设计》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光伏技术方向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是在掌握太阳能光伏基础知识、电路、电子技术以及控制方面的基础上,对光伏系统应用设计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反应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依照实际项目案例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于每个项目的分析,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实际的项目分析设计,对于项目所需的直接知识进行学习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的种类,系统构成,重点学习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理念。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能够结合实例对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设计有个系统的掌握,并能够进行实际的产品设计,具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为从事太阳能产品的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使学生了解光伏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对光伏应用型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概念,了解在产品开发时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开拓思路,开发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光伏产品。本课程以项目开发为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设计开发项目的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对首先对光伏应用方向进行调研。学校到社会请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老师进行讨论课程培养目标。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当前和以后要发展的职业技术岗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参与到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最后在根据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所需要的光伏产品设计开发的相关岗位,以及完成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首先根据企业岗位,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项目设计。并把设计的项目分解成实际的具体任务。所选择的项目要求有代表性,可操作性,能够体现整个操作流程。根据真实的工作项目,工作流程,让学生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从而学习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真正的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知识内容与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掌握提升。《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设置教学项目,再把项目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能力的目标。根据光伏产品设计岗位模块设计三个教学项目,即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的设计、太阳能小产品的设计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其中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的设计分为太阳能路灯的设计、太阳能草坪灯照明装置、太阳能广告标识照明装置和太阳能杀虫灯四个任务;太阳能光伏应用小产品的设计分为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设计、太阳能手电筒用LED和太阳能自动卷帘窗帘的设计三个任务;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分为太空光伏发电站和电动车光伏电站的设计两个任务。项目的选择都是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成绩考核

《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采用基于工作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关于该课程的考核也要按照新的模式进行。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设计某一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要求学生围绕太阳能光伏应用,设计出产品并调试成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小组内进行详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并制定阶段性计划和项目整体计划,期间按阶段性计划目标分次检查项目进度。考试成绩构成根据评分标准各项指标,计算总得分,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作适当调整后的得分即为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成绩分配比例为:创新性、合理性5分;难度、复杂性15分;完成情况包括功能完整性、工作量、外观美观50分;开题报告和设计报告20分;平时表现和答辩表现10分;从教学效果来看,新的考核方式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非常契合,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此种考核方式能够更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在进行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实用的道路。

第二篇:光伏电站开发建议

光伏电站整个过程主要是开发,建设,运维三部分,投资方可在任意阶段介入,目前项目的开发是最基本的,光伏电站项目开发需取得相关文件:

1.市级、县级等备案文件(主要指发改委颁发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备案文件)

2.国土局对土地的属性认定,基本农田不能使用,应获得国土部门允许光伏电站建设的文件

3.林业局对于林地的性质认定,I级林地等特殊林地不可用,应取得林业部门允许光伏电站建设的文件 4.电力公司允许电站接入的证明文件 5.住建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

6.其他方面可逐步落实,环评、水保、节能等

备案证明是项目取得的重要节点,国土、林业是转让的基本条件,电站接入是价格的重要因素,1-5项目申报一般需成立当地的项目公司,同时建议在异地成立平台公司,需要的申报材料主要是公司证明材料,工程建设方案或可研报告,申报各个文件的公司申请,专项报告。

1-6部分的文件取得还需要专项报告,例如国土需要用地报告,电力需要接入系统报告等,环评需要环评报告,水保需要水保报告等,这些报告受各地情况不同,价格多在5-20万之间。

我们公司是聚合电力工程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咨询设计和EPC,项目开发成功由我方EPC并找投资商,按照商定的溢价给予开发单位。可由我公司前期编制可研报告,技术支持等。

目前河南省光伏补贴严格执行国家标准,202_年的标杆上网电价为0.98元/度,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可采用标杆上网电价,也可采用卖电给屋顶企业,并获取0.42元/度的国家补贴两种形式。

一般地,在取得项目备案或其它重要节点(如国土、林地的确认)等条件下,可不同程度的商讨转让谈判,价格也将依据项目情况发生变化。

另特别说明,项目的好坏需技术判定,该部分对EPC造价影响较大,也就对开发溢价影响较大,项目前期投入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前期资本无法收回,请谨慎选择。

屋顶和用地需要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或房屋租赁协议,地面光伏电站需要与县政府签订开发协议。

第三篇:非织造材料产品设计及应用论文

《非织造材料产品设计与应用》论文模板

标题(一级标题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专业 姓名(楷体小三)

摘要:文章内容概括:设计背景及意义,产品设计、实验设计、结论(宋体小三)关键词:(宋体小三)

一 绪论(二级标题宋体小三加粗,设计背景 设计意义)

1.1(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1.1.1(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

正文(中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数字和英文Times New Roman 小四)要求字数3000字。

二 XXX设计(二级标题宋体小三加粗,具体的设计与依据)

……

三 性能测试(二级标题宋体小三加粗,性能测试的方案、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四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2_(1):46-52.(宋体五号,数字英文Times New Roman 五号)

[2] Heider, 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3): 62-67.《非织造材料产品设计与应用》论文模板

附录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第四篇:职教课程开发研究论文

1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职教课程开发条件分析

1.1课程开发成本条件分析

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职教课程开发成本主要涉及前期胜任特征模型构的建成本和课程开发成本。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成本就将是非常巨大的(岗位胜任特征模型构建流程),主要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一方面在进行关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分析时,需要联系和走访众多行业企业,并需要对大量的员工(包括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进行访谈、调查。其中,对不同员工所阐述的关键事件的记录就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对于一个只有数名(最多十来名)平时还承担着很多教学任务的专业骨干教师团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调研任务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另外,整个访谈和调查都涉及到资金成本问题,主要包括专家咨询费、通讯交通费、资料及印刷费和参与调查人员的劳务补贴等等,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将远远超出学校每年所提供的有限的专业建设资金。

1.2课程开发技术条件分析

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的范畴,对于众多其他专业的老师(比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或者汽车技术相关专业等等)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在参与课程开发之前,这些老师须对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相关内容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不然将无法胜任课程开发工作。

1.3课程开发必须获得合作企业及其员工的全力支持

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以及相关课程的开发,都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因此,课程开发的实施,必须要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同和配合。一方面,在进行岗位胜任特征相关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要进入合作企业,对企业专家、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一线员工进行分别的访谈调查,这样可能会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胜任特征是为了找出区别优秀业绩员工和一般业绩员工的潜在特征,对于接受调查的员工特别是业绩一般的员工来说会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配合调查,甚至提供与事实不符的关键信息。因此,胜任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工作需要得到合作企业及其员工的高度重视和认同,不然会显著影响到最终的分析结果。因此,为了使企业方保持很高的热情参与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我们应向企业传达模型的构建也将有利于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比如,参与企业通过共同分享胜任特征调查的结果,也将在改进自身企业的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管理等方面获得新的思路和方法。企业和学校双方共赢是顺利实施胜任特征调查的前提。

1.4校企订单式培养将更适合本课程开发模式

校企订单式培养指的是学校依据合作企业和工作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实施教学计划,从而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其基本特点就是“按需培养、充分就业、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结合”等。校企订单式培养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以及获得对企业经营战略的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很明显,校企订单式培养将学校和企业结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订单式培养将更适合实施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课程开发模式,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参与度高。为了定向培养和获得更合格更优秀的毕业生,企业有动力和积极性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二是,可以将合作企业文化、合作企业精神、合作企业战略等要素纳入到胜任特征分析当中,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合作企业文化、合作企业精神、合作企业战略等内容列入课程设计当中的可能性。三是,有利于模型的检验和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定向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短期内(比如3年内)一般会保持一定人数继续留在合作企业,这样就能保证分析样本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方便今后进行实施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2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工作任务分析

2.1基于岗位胜任特征工作任务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在职教课程开发中,其中的工作任务分析目前一般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展工作任务分析会或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虽然具有效率高(一般一天就可以完成)、发挥团体智慧优势以及可以发挥专家的引导作用等方面的优点,但也很明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

(1)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的是以现象学的思辩推测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实证得益据;

(2)工作任务分析更多关注的是工作或任务本身,而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员工的工作绩效上,即没有回答获取高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即胜任特征)是什么的问题;

(3)工作任务分析得出的胜任某一岗位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组合并没有经过有效性的检验,以至于有可能造成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符。正因为这三个不足之处的存在,最终可能会导致课程改革的效果不佳。这也许也是学生经常感到的学非所用或所学的知识、技能用处不大的重要原因,因为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来评判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的标准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否很快的胜任某一岗位或出色的完成某一工作任务。而通过构建某一职业或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工作分析方法所面临的问题。因为,胜任特征模型更加关注的是员工本身而不是工作本身,一般来说,其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

(2)胜任特征包含了人的个性特征,能够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加以区分。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胜任特征上会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3)与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要求紧密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具有动态性。所以,将胜任特征模型应用到课程开发当中,将比通常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在识别员工能产生优秀绩效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等要素时更有效、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改进,从而使所开发的课程内容、结构、情境设计等方面也将更加符合让学生毕业后更加有效的工作这一基本要求。总的来说,通过构建胜任特征模型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等相关具体特征将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稳定和持久,同时在提升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效果方面更具有目标指向性。

2.2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

传统的工作任务分析主要是指针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主要目的就是掌握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其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分析的重点是这些工作需要完成哪些事情,而并不关心应该由什么样的人、多少人来完成。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工作任务分析不仅需要关注和分解具体的工作任务(及其体现的职业能力),而且还要关注不同的人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时所表现的绩效差异以及导致绩效差异的胜任特征。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职业能力是指的是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当中每个事项(比如工作任务流程当中的某个环节或工作任务再次细分后的某个具体工作事项)的能力。在工作分析中,对职业能力的描述一般又都分解为完成每个事项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胜任特征描述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完成每个事项,或者说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每个事项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从以上分析可知,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工作任务分析不仅要得到完成每个工作事项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且要获得更多的与“人”相关的胜任特征信息。

2.3关键工作任务分析

不同于以往的典型工作任务,关键工作任务指的是对岗位绩效产生决定影响的工作任务,关键工作任务至少应该具备几个特点:一是对岗位绩效的影响权重最大,或者权重至少是靠前的;二是影响具有稳定性。以前传统的工作任务分析或者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方法都没有将各项工作任务对岗位的重要性(即对岗位绩效高低的影响高低)进行排序,只是不分主次的罗列,导致课程设计的重点和关键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缺乏依据。关键工作任务分析仍可以参照的分析方法进行,每个关键工作任务同样需要分解为职业能力(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潜在的胜任特征。

3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课程设计

3.1基于岗位胜任特征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岗位胜任特征不仅关注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显性特征),同时还关注有优秀员工个人的潜在特质(隐性特征,如社会角色、动机等等)。因此,我们的课程设计业需要围绕这两大部分内容展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独立和融合相结合的思路,即显性特征部分和隐性特征部分的学习需要分别进行设计,并在最后促使学习者将两者融会贯通;二是,以关键工作任务为对象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三是,需要有企业优秀员工(高绩效员工)参与课程设计。企业优秀员工参与课程设计是将隐性特征显性化的重要一环;四是,企业提供真实职业情境支持,是课程实施和效果评价的重要保障。

3.2基于岗位胜任特征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课程设计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获得高绩效所需的岗位胜任特征分析通过构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和典型工作任务(含关键工作任务)分析,获得员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含关键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

(2)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的解释和具体化一方面对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和关键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显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表格的形式体现,这与传统的工作任务分析方法一致。而对于隐性特征的准确解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隐性特征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隐性特征的拥有者(即高绩效员工)考虑到竞争的缘故,不一定将自己的这些特征和盘托出跟大家共享;二是,有些隐性特征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三是,隐性特征从高绩效员工转移到其它一般员工会受到个人直觉性、即时性、情境性、文化性等软环境的影响,转移效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对显性特征进行解释和具体化的工作,除了激励显性特征拥有者准确描述特征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显性特征拥有者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和关键工作任务的过程进行录像,从而更全面的解释这些潜在的特征。

(3)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难度和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目目标的描述应分为显性特征(即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和隐性特征目标描述两个部分。学习难度可以根据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及隐性特征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对于大部分初学者都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们可以归为学习难度Ⅰ;对于能够顺利完成系统的一般性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责任心、努力程度等潜在素养的学习可以归为学习难度Ⅱ;而对于能够顺利完成关键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隐性特征在职业情境中的发挥可以归为学习难度Ⅲ。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课程设计从本质上来讲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因此,对于课程学习内容的确定,需要把握知识、技能和隐性个人特征跟实际工作过程的关联度,确定的学习内容应该跟学生今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

3.3基于岗位胜任特征课程的教学方法

众多的课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都是适用于本课程的教学。这里我们主要探讨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隐性特征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一是,通过现代多媒体的手段,把高绩效员工的工作情景进行录像,在其中挑选几个关键的工作片段,并配以背景资料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共同观看并做好记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亲眼看到并记住高绩效员工是如何做的,将对自身以后的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即学徒制),可以让企业的优秀员工每个人带1个或者更多的学生,以优秀员工现场自身示范和亲自对每个学生的现场指导,尽可能的让隐性特征显性化。同时,几个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发现更多的特征,并通过学习和工作激励机制是这些隐性特征内化到每个学生身上。三是,可以让优秀员工在课堂中面授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这些隐性的胜任特征。第三种方法可能由于隐性特征本身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和学生难以置身实际工作环境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

4结束语

基于岗位胜任的职教课程开发与以往课程开发模式(如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等)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对学习者工作绩效的关注。如何将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隐性特征显性化并传递给学生消化吸收,这是课程开发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和努力程度也将会对课程开发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都将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第五篇:陕西省光伏开发指南

陕西省光伏开发指南

一、资源概况

陕西全省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100~5600MJ/m2,年峰值日照时数为1150~1550h,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270~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28%~64%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多于南部,南北总辐射量相差1400MJ/m2,高值区位于陕北长城沿线一带,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100-5600MJ/m2;低值区主要分布于陕南大巴山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100-4300MJ/m2。夏季总辐射量最大,占到总辐射量的近40%,冬季总辐射量最小,表现出四季分布的不对称性。

二、电价及补贴政策

1、国家政策

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以来,光伏电价进行了多次调整,目前我国光伏的电价及补贴电价政策是根据202_年8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_]1638号)确定的。通知按照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分别确定电价。

地面光伏电站: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图1:全国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表 分布式光伏: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含税,下同),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由电网企业转付;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

202_年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通知》(国能新能[202_]406号)提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比如大型公建、农业设施等,并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制定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同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提出了新的模式:利用建筑屋顶及附属场地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全额上网”项目的全部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已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执行的项目,在用电负荷显著减少(含消失)或供用电关系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允许变更为“全额上网”模式,项目单位要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备案,与电网企业签订新的并网协议和购售电合同,电网企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申请补贴目录变更。在地面或利用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设施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东北地区66千伏及以下)、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2、陕西地方政策

202_年12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示范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实施意见》(陕政发〔202_〕37号)。陕西省将从202_年起连续3年,按每年约100兆瓦规模,通过屋顶发电、建筑一体化等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按照1元/瓦标准给予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主体一次性补助,同时鼓励市、县财政安排资金对光伏发电项目给予补贴。

三、经济性评价

陕西省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明显高于南部地区。按照全国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划分,包括Ⅱ类和Ⅲ类两个资源区,其中陕西榆林、延安属于Ⅱ类资源区,陕西省其他地区属于Ⅲ类资源区,对应的标杆电价分别为0.95元/kWh和1元/kWh;分布式执行0.42元/kWh的电价补贴。

1、Ⅱ类资源区情况(1)地面电站财务指标情况 测算条件:单位千瓦造价为9400元,装机容量为10MW,年满发小时数为1500h,电价为0.95元/kWh 表1:Ⅱ类资源区地面光伏电站财务指标表

(2)分布式项目财务指标情况 测算条件:装机容量为1MW,年满发小时数为1400小时,一般工商业电价,全部自发自用。

表2:Ⅱ类资源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财务指标表

2、Ⅲ类资源区情况(1)地面电站财务指标情况 测算条件:单位千瓦造价为9400元,装机容量为10MW,年满发小时数为1400h,电价为1元/kWh。

表1:Ⅲ类资源区地面光伏电站财务指标表(2)分布式项目财务指标情况

测算条件:装机容量为1MW,年满发小时数为1400小时,一般工商业电价,全部自发自用。

表3:Ⅲ类资源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财务指标表

四、申报/核准流程

1、陕西省审批流程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报需符合陕西省光伏发电项目布局、国家下达陕西省及省下达项目所在市的规模指标和实施方案。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由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编制申请报告,向项目属地县(区)发改局提出申请,县(区)发改局初审后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审查后向陕西省发改委申报,陕西省发改委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光伏电站项目备案计划予以备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分级备案制。向项目属地县(区)发改局提出申请,县(区)发改局初审后报送市发改委,项目符合要求的,市发改委根据《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管理办法》予以备案。单个不大于10千瓦的个人或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登记制管理,仅需填报备案登记表。

2、光伏电站项目申报资料

(1)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2)项目备案表;(3)规划选址意见;

(4)土地预审意见(需征用土地的项目);(5)环境影响评价意见;(6)电网接入方案意见。

3、相关要求

(1)对地面光伏发电站项目,由陕西省发改委编制全省光伏发电站建设实施方案,申请国家下达陕西省指导性规模指标。

(2)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省发改委申请国家下达陕西省指导性规模指标,并结合各地市建设条件和发展需求,分解下达各地市规模,项目指导有效期一年。每年11月末,各地市报送下一光伏电站实施方案和需国家资金补贴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

(3)备案时限按照《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管理办法》要求执行,委办公室在2个工作日批转业务科室,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准予备案的项目,在5个工作日出具备案确认书,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可延长至12个工作日。

光伏应用产品设计课程开发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