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幼儿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启发幼儿思维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才必须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幼儿期是人一生的重要开端,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开始萌芽,是一个从具体行动到抽象思维的关键过渡时期。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文字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将抽象内容呈现为具体可视化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复杂知识,推动大脑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信息技术多手段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儿童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思维发展
信息的处理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通称为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传感与通信以及控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程度。
当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组合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视听平台和计算机交互手段成为了信息技术的新模式。信息技术所创造的灵活生动、特色鲜明的视听形象,为幼儿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更新鲜更有活力的素材和途径。
二、信息技术对幼儿思维及幼儿思维教学的促进
信息技术在幼儿思维的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对幼儿思维的促进
1.1信息技术设备促进幼儿手指灵活性
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是手眼协调的结果,涉及视觉和动觉的协调发展。幼儿在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电脑、ipad等)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鼠标键盘或者直接用手指进行各项操作,能够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对于手指灵活度和相互的配合度都有锻炼效果。幼儿手眼的协调性是大脑综合指挥的结果,也能极大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育,进一步帮助幼儿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原始加工材料。
1.2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幼儿时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提供声情并茂的多种语言输入材料,使幼儿吸收到标准化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借助于画面和情节,帮助幼儿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得他们对语言的吸收更充分更容易。
1.3信息技术扩展幼儿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便捷的创造出丰富立体的活动场景,多媒体技术能够融合图片、动画、文字、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的色彩画面、贴近生活的设计、精彩的情节极大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当前交互技术和触屏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幼儿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瓶颈,极大推动了幼儿的参与性。幼儿的兴趣越浓厚,注意力水平越高,思维的活跃程度就越高,2、信息技术对幼儿思维教学的促进
2.1信息技术促进了思维教学场景的丰富性
思维教学需要幼儿进行抽象的大脑活动,如果不借助于形象生动的场景,很多幼儿难于参与进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比如数字10的分解,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可以使用生动的小动物形象来表示数量关系,10只小兔子以不同数量的组去地里收获胡萝卜,幼儿就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直观的感受到数与量的不同和守恒。信息化手段帮助教学者从单纯的讲述和有限的课堂互动中解脱出来,创设出更多样有趣的教育场景。吸引幼儿参与的同时,能够更有效的刺激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
2.2信息技术优化了思维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2.3信息技术手段的高速发展为幼儿思维教学创造了大量的优质内容资料库,帮助教学者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将不同形式的内容根据思维教育目标组合到一起,可以极大提高思维教学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形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和灵活性,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维教学的活动中。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思维启发的思考
信息化技术的参与相对于传统的幼儿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能够极大的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思维的活跃度,但是作为新兴的手段,信息技术在幼儿思维启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1.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度
无论是幼儿自己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还是教师在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使用与幼儿学习总时长的占比需要慎重考虑。对于幼儿自身来说,多媒体设备只是知识获取的一个途径,大量占据幼儿的时间反而会损伤幼儿其他方面的发育;对于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前提,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有适合的教学时间占比,要考虑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结合,才能多途径全方位更好的帮助幼儿健康发育。
2.信息技术手段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是人的一生中发育速度非常快的一个时期,不同年龄的幼儿认知特点具有显著差异,在为幼儿选择多媒体内容时,尤其要注意幼儿的接受程度,在内容的时长、语言的词汇量、情境的贴近度等方面都要进行慎重的考量,再推荐给幼儿使用。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便捷性和多种探索的可能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更深入的实践和探索,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规避风险和劣势,更有效的帮助幼儿促进思维发展。
第二篇:抓点设问,启发思维
抓点设问,启发思维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情景,才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巧设问题情景呢?在我数年的教学生涯中,认为应该抓住教材中的七个“点”来设计问题。
一、空白点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彻地表现创作意图,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通过想象去填补,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之处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启发想象去填补空白。如教《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中词句“……吗?……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二是“……吗”、“……呢”各表现了鲁本怎样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想象,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丰富了感性认识,产生了情感体验,发展了形象思维。
二、矛盾点
矛盾是思维的“催化剂”。根据课文的矛盾点设计问题,形成一种认知冲突,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课文的矛盾点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阅读材料本身的“矛盾”。有的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这却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的题目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让学生带着矛盾的心理去学习课文,深入理解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领悟到的东西——爱。,一类是阅读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矛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光亮的火焰啊……”学生会困惑不解:一根小小的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有那么温暖、那么光亮吗?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教师由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矛盾,想原因,找答案,明好处,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精彩点
不少课文,尤其是文学性较强的课文,作者在描景状物、记人写事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生花妙笔,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的这些精彩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精读细析,仔细品味,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突破点
就语文教学来说,“最佳突破点”一般是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又常常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有的还具有明显的导读作用,可以用它做教学的“突破点”。
五、课题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眼睛”深入到课文的“内脏”。作为课题的中心词──题眼,向我们提示了课文的阅读要求。如《花边饺子里的爱》一文,课题的题眼是“爱”,文中的二、六、七、八这四个自然段则告诉了我们“爱”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题的题眼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爱”的含义。
第三篇:初中物理创新思维的启发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浅谈幼儿的发散思维
浅谈幼儿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简言之,就是合理的不定思维,即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求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就如雷达扫描一样,常常一个小小的亮点就能诱发出奇特的想象和惊人的发现。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相当于他的知识量与发散思维能力的乘积,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我们说: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未来人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新,只有大胆想象,独避蹊径,与众不同,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我们教育的对象,他们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就是未来人。发散思维好的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会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提出更多的方法和答案,从而使他们出类拔萃。为“创造而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目标和口号。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迅速时期,由于幼儿接触社会不久,知识比较贫乏,思维方式受到局限,故他们的发散思维水平低,但幼儿精力充沛,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富于幻想,这就为他们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提高幼儿感知和观察力,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时间,在积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而成的。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幼儿对自然,对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扩大孩子头脑里的印象,并且善于给孩子提出一些小问题,让他积极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去独立思考,找出答案。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有机会畅所欲言
语言是思考事物的根本手段,也是互相交流的基本手段,要注意在运用语言的同时,着重发展幼儿的思考,让孩子多听,多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予以接纳,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或幼稚可笑的,只要有益与发展发散思维的,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即使孩子说错了,也应让他讲完,适时恰当地再给予指导,这样才不会出现盲目附和随大流。
启发幼儿异想天开,无中生有
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曾进行过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多半是围绕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开展。比如碗是用来盛饭的,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你就会发现碗还可以当乐器来敲,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问题,如“假如我会飞…..,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等等,鼓励幼儿从现实的需要出发,从未来的需要出发,来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常用的策略有:
1.提示法:将一些事物适当改变条件,或增加减少,或颠倒重新组合,都会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和心得结果。如:看图排序,词汇接龙。
2.发散法:运用已有的经验,对事物的用途,性质,特点,分类,关系进行发散性的练习。如:认识马路上的车辆,就可以想到红绿灯,想到交通警察,想到各种不一样的路和桥。由空气的用途想到人需要空气,气球,充气玩具。
3.迁移法:在已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申和推想。如:词汇开花练习,有……有……还有……,续编故事,模仿编诗歌等 4.求异法: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联想性,鼓励幼儿自由地想象和创新。如:绳子的一物多玩,游戏中的替代物
5.讨论法:给予幼儿讨论、分析的机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智慧得到激发与共享,使学习方法得到互相借鉴。
总之,我们要重视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孩子学会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五篇: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思维导图学习法的做法:
1、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记下不理解的问题
2、上课时,在预习用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带着这些疑难点去听课,并用铅笔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3、下课借住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当天所学知识。
注意:
1、预习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预习最好做点笔记,把自己觉得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
2、记笔记的目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确实,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十遍。记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课下复习提供依据,好学生往往善于记笔记,总是一边听课,一边作笔记。我给学生说,记老师强调的内容,记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不能句句都记,否则就会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用红笔标出重点部分,不明白的地方要打上问号。课下,要及时整理笔记,弄懂上课不明白的知识点,和好学生勤对笔记,确保知识的完整和准确,还要注意经常复习,以减少遗忘。
思维导图记笔记:文科背诵、复习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如何才能让学生们短时间内的预习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可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新课内容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知识,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能清晰地展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都是手工制作为主。先让学生在白纸的中央以一个常用的习惯的图像(例如一个太阳或一朵云)为中央主题,在绘制草稿图形时能让大脑一下子进入快速思考的步骤,此动作会接着产生一系列的学习步骤。至于之后要修改中央主题图案,就随学生自己高兴去做。画上一朵云后,在云朵中央用一两个词的形式写下预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从云朵中央向外画上4条曲线作为4个主要分支(视内容定分支数),在主要分支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小的分支。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该节的关键词,选择每节的主要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的线上。当该主要分支上还有更细小的分支时,则继续重复上述操作。完成所有关键词填写后,接着在思维导图上做好相关的标记。例如,在各分支上用色笔标注上“已明白”、“有疑惑”、“完全不明白”等等。
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学生必看)(202_-12-02 23:44:19)转载▼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个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已经有不少的学生开始学习使用了,真是令人感到欣慰。但是,也有很多学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他的,学生们且在下面很费劲的用彩色铅笔画着导图分支,有时候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就干脆两只手一起用,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老师讲的自己没有听到,导图又没有画完,一节课也就40、50分钟,光去画导图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每天还有那么多门课。所以,就觉得思维导图用来做笔记很不好用,但是又尝到了思维导图帮助学习的功效,不想轻易放弃,觉得很痛苦。这样的话,本来思维导图是来帮助大家学习的,但是这么看来却反而像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第一,也就是最基本的问题,思维导图是从国外传来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很难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就好像我给朋友举的例子一样,中国的老师在教我们“苹果”这个词的时候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告诉我们这个就是苹果,之后就回家把苹果这个词抄个一二十遍直到记住为止,而国外的老师在教你认识“苹果”这个单词的时候会真正的去拿一个苹果到你的跟前让你去观察一下,然后再闻一闻,之后还会让你去尝尝苹果的味道,最后才会告诉你Apple就是你刚刚看到的,闻得到,尝到的那个东西了。
我们的老师看见你在上课的时候不是拿着课本去读书,看书,抄笔记,反而抓着一大把的彩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会是什么感觉呢?(反正我当时的老师差点没有把我给吃了,他们的眼神真的很恐怖...)如果你的老师支持你的话那你就是幸运的。
第二,上面的是客观因数的影响,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改变,不过还有一个角度就是从我们自身出发来解决,就像我之前说自己用两只手画一样肯定还有其他的办法,我就尝试过从自己的绘画材料上来改进自己的速度,别说还真的有效果,我以前习惯用彩色铅笔绘画,之后尝试了用钢笔,彩水笔、记号笔、圆珠笔、中性笔 等等现在家里还有一大把的没有用过(那些可全是我的生活费呀!)其中效果最后的是中性笔,当然我说的是上速度用中性笔书写可以提高速度,绘画我还是喜欢用彩色铅笔。
我想你无法提高速度的原因应该是自己想要一次就画好,对吗?
其实思维导图并不需要一次就完成的,一副优秀的导图是需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算得上是完美的,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你可以试试我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你速度、书写、记忆上的问题。
画导图的材料想必你已经都清楚了,那么我就告诉你在上课的时候先把你的工具放到一边,只要留下两样东西——白纸和普通铅笔,老师讲他的你也就跟着做笔记,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是说用铅笔画思维导图笔记,很简单的也就是先画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按照老师的讲课内容去完善导图,把自己产生的联想和图画也先用简图画在上面,不需要画的多好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不需要很费劲就可以找到老师的讲课重点,而且还可以解决在绘制导图中的矛盾。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第一步,接着你就应该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去整理你的思维导图简图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在再次绘画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又把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了一遍,而且自己画的简图画也会勾起你的回忆的。
使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去学习,而不是为了给我们的学习添加麻烦。最后,祝愿在中国能有更多的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成就更多的人才!!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xgq122311级分类:中小学作业被浏览339次202_.06.08
就是做 历史 生物 地理 这三门功课的笔记
Obzyy
采纳率:42%11级202_.06.09 1.把思维导图应用在各科目的学习中。如果您是初三或高三毕业班的同学,可以用思维导图一天整理一本文史类科目的书本知识,实际上您已经通过自习的方式复习了一次课本,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科目的复习也可以先画思维导图,把课本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思维导图上,然后不断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复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如果您不是毕业班的同学,每天都上新的课程,学新的知识,那么您可以用思维导图学习每一篇新课文,每次上课可以不再大量的做直线记录式的笔记,而是把笔记变成思维导图。每一节课您都会得到一张较简单的学习地图。而每学一章或一个部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做一次较大范围的知识整理。这对于我们快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记忆有非常大的帮助。请大家务必“学以致用。
2.用思维导图分析整理英语课文,通过它复述英语课文。这一应用在我们过去的培训中效果显著。很多读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面对500个英文单词组成的英语课文,背诵得非常困难和痛苦,而通过思维导图整理过英语课文后,结合我们的超级全脑快速记忆技巧,这些原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背出来的英语文章,我们的学生可以在45分钟内背一篇。我为这些高中同学分析过,一个学期要学的英语文章是18篇左右,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结合我们的记忆技巧,平均一个小时背一篇文章,那么18个小时我们就能把整个学期的英语课文记住了,然后我们不断通过科学复习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那么我们学英语就不再痛苦和恐惧了。
3.用思维导图阅读和整理课外读物。除了看报纸,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把课外读物的知识整理出来,以便留下深刻印象,丰富我们的学识。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学生要求要读的课外读物多达上百本,其中包括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而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丰富人生阅历,认识大千世界,认识我们的社会,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很多爱好学习和阅读的同学,往往在看完课外读物后只“留下”很少知识在头脑里,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能有效地记住这些课外读物的重点知识,让我们轻松复习这些课外读物,我们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知识,比如说用在作文、学习讨论、思想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