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党课讲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终5篇)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30-1124754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01 09:45: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党课讲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党的__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动人图景:“十四五”时期将达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_年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__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今日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亿万人民心中。

__之后的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视察长江,走访运河,调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关切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鲜明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年来,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202_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2_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神州大地被越来越多的绿色点染,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状况整体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人工林保存面积稳居全球首位。各地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腾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经济社会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步伐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公共交通出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等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最终也会伤及人类自身。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再忽视大自然的一次又一次警告,不能再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何继续走下去?在202_年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绿色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用绿色倒逼升级,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紧紧扭住“全面”这个关键词。“全面”就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入手,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治理城乡生活环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三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河湖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四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只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中国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第二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科技兴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业方面:一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实施项目工程,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点;二是以骨干企业群为主核心,实施强体工程,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三是以村镇工业集中区为主载体,实施创业工程,打造工业经济发展闪光点。

个体私营经济:坚持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原则,防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业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202_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05亿,比上年增长16.4%;工业生产总值17.12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180.2%,比202_年增长80.2%,平均年递增率12.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2_年末农业生产总值4.85亿元,平均年递增率5.5%,202_年末粮食总产量达到61834吨,亩产479公斤,林牧渔生产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扩大四季鹅养殖,202_年四季鹅杨亮达80万只,加快发展肉鸡产业,年出栏500万只。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2_年末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2.27亿元,年递增11.2%。

第三篇:抓好目标管理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王建荣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会议上要求 抓好目标管

理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月10日下午,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会议在市政大厦报告厅召开。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崔朵主持会议。会议对2005全市党政机关目标考核工作和2006全市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进行了部署。

王建荣在讲话中指出,我市自2003年全面推行新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以来,运行良好,成效显著。尤其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目标管理工作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成就。

所有这些和我们实施科学完善的目标考核工作是分不开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研究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推动我市目标管理和“三个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王建荣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一要扎实搞好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市直各分口考核组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工作考实、考细、考准,真正考出成绩来,考出干劲来。二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目标。突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围绕全市重大决策、重要工作任务来量化工作目标,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要不断创新考核奖励机制。加大对目标管理和“四强”竞赛考核奖惩力度,积极探索考核结果与干部能力考察和干部使用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政策体系,对优秀区(市)、部门、个人给予重奖。四要切实加大督查落实力度,推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深入开展。

王建荣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上位置,列入重要日程,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严格按照“两办”通知规定时限和程序完成各自承担的目标制定工作,确保目标制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要精心组织,持之

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把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引向深入,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国土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国土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调研材料

国土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明县”战略部署,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发展这一主题,认真把握“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以“强农、兴工、激活三产”为核心,研究政策、强化管理,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更加注重服务,更加注重效率、更加注重规范,把规划布局在“一区五园”的发展构架上,把工作着力在城镇化建设用地上,把力量凝聚在全县重点产业项目上,发散思维、鼎力攻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用地

保证。

一、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明县”战略贯彻执行情况

加大“一区五园”土地规划布局管控,创造产业项目落地先决条件。

我们把园区作为管理和服务的重点,科学做好园区用地功能区域规划,畜牧产业园、林木产业园没有用地规划,产业项目难以依法落地。我们借助国家支持“两大平原”发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机,对-202_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中期评估修改,把两个园区项目用地调整为允许建设区。我们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好增减挂政策,加大计划指标的争取力度,实现了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科学化,保证了致富工程、脱贫工程和保障工程“三大”工程对用地的需求。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城镇化用地提供土地支撑。

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用足“两大平原”发展现代农业

综合配套改革土地政策。深入研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允许出让、租赁、入股以及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政策内涵,加大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监管,杜绝集体土地商品房开发,杜绝小产权房现象的发生,为城镇化用地提供了规范的土地支撑。

二、落实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情况

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涉及我们基层局配合落实的项目有3项,分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及集中供热热源项目、土地收储融资项目。

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目前已有2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即将批复资金准备实施,分别为双兴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永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818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公顷。现项目已经进入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将于202_年4月份开始实施。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我们把国家投资280万元的膨润土勘查项目由普查项目争取为详查项目,并加强了与省厅、与勘查主体省地质调查所的沟通联系,加快勘查进度,促进勘查工作早出成果,为膨润土开发奠定先期基础。加强收储机构建设。积极争取早日纳入国家级收储目录,为农发行办理土地融资业务奠定先期条件;与人民银行建立土地使用权抵押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对金融单位土地使用权抵押他项权利办理监管,防止土地资产流失。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培育规范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我们建立了土地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土地内部会审政府集体决策的市场调控机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项目外埠推介机制,做好土地供应计划,把拟供应地块全部推向市场,不断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年初以来,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6宗,出让面

积公顷,成交价款13517万元。切实强化资源保护责任机制,坚守耕地红线。

为把耕地保护责任和制度落实到位,我们协同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和耕地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纳入县委政府绩效评价的考核体系,有效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同时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制定明水县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对已审批的设施农业用地逐一核准规范,违者必究。实行设施农业用地乡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

加大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建设,构筑执法监察新格局。

我们积极推进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建设,以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建设的通知为载体,丰富内涵,把土地矿产执法、土地利用等相关业务内容全部融入其中,作为调整、规范、管理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行为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群众监督、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监管格局。国庆前夕我们开展了执法大检查行动,重点对-202_城乡建设用地及设施农用地开工建设和手续办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项目用地99宗,对其中的23宗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了立案处理,对已经查处到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及时进行补办用地审批手续。保证工作时效质效,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从组织开展。目前,全县12个乡镇99个行政村农村集体土地所在权证书全部发放到位,发证率为100%。10月正式开展农村宅基地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为止已完成8个乡镇65个村村庄地籍外业的权属调查及细部测量工作,完成45个村的内业建库工作,年末有望完成全部外业工作。

四、明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

202_年我们将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全县发展目标和部门工作实际,坚持抓服务保发展、抓节约促转变、抓规范促和谐,进一步做好“两大平原”土地制度改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国土资源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修改工作,争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我县有限建设用地指标能够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为滨泉新城建设、“一区五园”建设和其他民生项目建设的顺利报批创造条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好增减挂政策,解决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问题,为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

二是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使存量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坚持挖潜力,挤存量,着力解决批而未供、批而未用土地问题;

加大招拍挂出让力度,通过市场化手段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三是进一步加大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力度。重点做好城镇低效土地再开发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对再开发建设规模、布局、时序、结构的控制与指导。

四是进一步做好设施农用管理。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机制,积极引导设施农用地备案项目使用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

五是进一步做好对上争取工作。争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对项目区域治理区位条件优越的,符合高标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强度的,优先争取项目入库备案。同时加大两个已批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力度,计划建造农道桥6座、洞涵60座、抗旱井28眼、修筑田间道路54公里,修建水泥晾晒场地7平方米,建造防护林70000平方米。

第五篇:绿色能源助力经济转型

绿色能源助力经济转型

杜文清

202_年第11期 ——生态建设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找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县紧盯世界新能源发展前沿,加快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范小水电开发,四大能源板块格局初步形成,为建设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促进县域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核电经济板块,力促“核电效应”不断延伸

湖北是华中地区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能源资源匮乏大省,能源自给率仅为25%左右。地处通山的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是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的三分之一,将有效缓解省内电力供求矛盾,优化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为我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截至目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大畈核电”已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拉动着相关产业向通山聚集。大畈核电建设期间,每年可为当地直接增加5000万元左右的建安税;建成后,年发电量约380亿千瓦时,售电收入近200亿元,可实现税收30-40亿元。特别是随着“内陆首核”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给通山和咸宁带来了无限商机。在大畈核电项目的带动下,与之相配套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始谋划,今年5月,国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组到我县实地查勘,初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静态投资37.5亿元,目前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核电配套产业为重点的环保低碳经济产业园已完成8.6平方公里规划,投入资金近亿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核电旅游相配套的农业观光带、科普基地项目已纳入我县“十二五”规划,核电项目带来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产业链不断延伸,板块规模逐步形成。

二、构建风电经济板块,力促风力发电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我国的风力发电场多建在新疆、内蒙古等草原地带和浙江沿海地带。山区建设风电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而且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较高。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的风险压力,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决果断地承担起全省新能源示范项目、华中地区首座风电场——九宫山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任务,从土地、基础设施、税费等方面鼓励支持项目建设。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于202_年5月动工建设,202_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营,总装机1.36万千瓦,年发电量202_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缴纳税收100万元以上。与同容量的燃煤发电厂相比,风力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0.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目前九宫山风电二期工程已启动,规划装机容量1.7万千瓦,总投资1.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二期风资源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等前期工作,于202_年10月建成投产。同时,富水湖风电场正在做规划设计。风电在我县形成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新兴产业很快将成为现实,不仅直接带来绿色税收,而且其探奥、科普游的潜力也日益显现。

三、构建小水电经济板块,力促水资源开发由无序向梯级转变

通山县境内河流密集,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为鄂东南地区之首。据专家测算,全县水电蕴藏量为11万千瓦,可开发装机7.45万千瓦。近年来我们紧抓被国家列为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机遇,坚持“四轮驱动”,做大做强小水电经济板块。一是深化认识,行政推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小水电经济板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两型”产业来培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实行倾斜,从机制上保证小水电经济板块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科学开发,规划带动。从规划入手,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以厦铺河、宝石河梯级开发规划为重点的五大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和小水电产业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避免了盲目发展,掠夺性开发。三是政策激励,招商助动。始终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激励政策措施,利用政策、资产、资源等综合优势招商引资。四是优化环境,服务促动。组织水利、招商、发改等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评审等前期工作,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吸引客商投资;利用农网改造项目,超前做好规划电站的上网线路设施改造,做到线路架设到哪里,设施完善到哪里;抓好小水电项目跟踪服务,进行重点挂牌保护,为投资者保驾护航。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电站50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818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1.4%;年发电量13000万千瓦时,占全县总用电量的34%,形成“以水发电、发电保林、以林蓄水”的良性循环。“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新建水电站17座,总装机36310千瓦,总投资23881万元,建成后年可新增发电量11281.7万千瓦时、新增发电收入2764万元。

四、构建农村新能源经济板块,力促农村废弃物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生产向生态循环型转变,推动了农村新能源在我县快速发展。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积极探索具有山区特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大力发展“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灵活多样的循环模式,上促畜牧业,下联种植业,直接带动农业内部生产结构优化,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202_年4月,引进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打造通山县万头奶牛牧场,按照国际先进的散栏式饲养方式、水幕式牛舍、全自动粪污处理系统进行建设,牧场所有的废水粪便进入有机肥工厂集中处理,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和有机肥原料回田,形成再生能源利用的循环经济。目前牧场已完成万头奶牛规模的场房建设,第一、二批共计6000多头奶牛已经入场,2台500千瓦沼气发电机正在调试。万头奶牛全部入场、4台500千瓦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后,可日处理1000吨粪污、产沼气18900立方米,年发电1054.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36万吨,成为我县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生态农业”转变的节点,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是把普及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发展农村新能源提供了内生动力。自202_年开始,我们在农村大力开展“清洁家园”创建活动,整合财政、能源、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实施奖补政策普及沼气池、发展秸秆气和太阳能,促进了农村新能源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在新能源经济板块中节能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2座、202_户级秸秆气化站2座、户用沼气池2.7万口、户用太阳能2万户,年节省标煤3.13万吨,节支增收202_万元,相当于保护了8万亩天然林免遭砍伐;同时带动了新能源产品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建设,全县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已近300家,沼气服务车队一支,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覆盖农户面达80%。三是农民生活观念发生巨变,加速了农村新能源推广和应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截止目前,我县农村生活用能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50%,80%以上农户的生活能源主要由清洁能源提供,70%畜禽养殖户建有沼气池,80%的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工程,初步形成农村新能源经济板块,加快了通山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

(作者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

党课讲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终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