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5篇材料]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130-1054868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6-29 21:21: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1

他是一位84岁的疾病专家,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透露出坚定与沉着。在20xx年,广州地区一个被称为“非典”的疾病如止不住的洪水猛兽般扑面而来,有权威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人皆敬从。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非典”是病毒性疾病。他紧跟真理之神的步履,让“非典”工作少走了一些弯路。

今年新春新禧,新型冠状病毒如梦魇侵入武汉,打破了一派繁荣祥和之景。在这个深思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赶往了武汉,不惧一切地与疫情拼搏着。他那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人敬佩;他那沉着而又坚定的眼神让人安心。他,是谁呢?没错,他就是给全国人民的定心丸——钟南山爷爷!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2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少人闻之色变,而他依旧沉着冷静,毫不流露畏惧之姿!耄耋之年的他得知武汉肺炎越发严重时,他偏偏深入最危险的地带,乘着高铁连夜赶到了武汉,他以医者妙手仁心挽救中华大地的苍生,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这次“战斗”,以勇者临危不惧地姿态向世界沉稳而有力地宣称:“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就是——钟南山先生!让我们为他的无私奉献致以最热烈的掌声,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的脊梁!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3

他,一心救死扶伤,冲破层层压力,一次又一次向权威提出质疑;他,为了确认这横扫中华大地的疫情的根源,不顾高龄,不分昼夜地调查;他,虽然年过仗朝,却依然坚持在岗位上,不断医治病人,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他不是超人,也不是神仙,但他却有超人的坚毅和聪慧。他,就是钟南山!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4

面对飞来横祸——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汹汹、人人自危,但他主动请缨,勇畏无惧地前往“前线”——武汉,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他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之一、现实版的“白求恩”——83岁的钟南山,你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铭记在心,是无数炎黄子孙的骄傲!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5

当20xx年的非典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17年后的今天,他又一次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英勇奋战。他千叮咛万嘱咐,提醒人们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武汉的列车。他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挽救生命;他严谨、专业,以科学的态度应对灾难。他是院士,也是战士,更是国士。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6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是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功臣,公开质疑非典病原是支原体,创下最高的非典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是人们心目中不可磨灭的英雄。

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神州境内肆虐,84岁的他又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与疫情拼博。无数的重担都落在这样一位老人身上,由于临时要去北京开会,不得不把与美国教授的约谈提前到六点,会面地点是路上、机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他,就是伟大的钟南山先生。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7

一对紧闭的双眼,一脸疲惫的容颜,出现在开往武汉的餐车上。耳边回响着他抗战非典时说的话——“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如今,84岁的他抱着力士断腕的决心,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即使买不到火车票,也没有阻挡他的步伐,他踏上了这趟开往武汉的餐车。即使在路上,他也不敢停下来休息,而是废寝忘食地和美国教授探讨新冠病毒,他就是钟南山。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8

在20xx年的抗击非典中,他力排非议,公开质疑非典病原是衣原体,他声如洪钟;主动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他日夜劳思,创下最高的非典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在20xx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的危机时刻,他又毅然决然赶往疫情第一线,敢于说出“人传人”的事实。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就是天赋异禀,真正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呼吸病学专家,最美的逆行人——钟南山院士。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9

他,一个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个本应退休的院士。头发早已花白的他,而他学识、品德、勇气、果敢却令无数年轻人望而却步。还记得20xx年,非典爆发,那次无硝烟的战争使得无数平民百姓人心惶惶。他脱颖而出,带着医护者们,抗击长达七个多月的非典。如今,冠状病毒再次迎头一击,他又一马当先,不惧一切地跟疫情拼博,他的无惧使人们对这次抗争充满了希望与信心。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家——钟南山院士!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10

他,虽然已是八十四岁高龄,无情的岁月早就染了他一头白发;他,虽然早在十七年前抗击“非典”时就已经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即使功成名就,大可倚靠着曾经的荣耀安享晚年,在国家陷入水深火热的危难时刻,依旧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冠”的研究中。他,不仅争分夺秒地奋斗在前线与疫情抗争,又如桃李春风般温柔地为后方的群众答疑解惑。这个无畏病魔的八十四岁的老人让无数中华儿女肃然起敬。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钟南山院士。

第二篇:钟南山说

主题:Fw:钟南山说

这篇文章非常好比洪昭光的健康材料又有发展值得一读和参考。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钟南山院士首次公开“养生经”:不熬夜、午睡、每顿必吃蔬果、跑步机摆床边再忙也要运动。

他今年已经70岁了,然而穿起西装的身板仍然笔挺得像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很忙,但运动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把跑步机摆到了床边,再忙也要在上面跑上10分钟。

202_年,他遭遇了人生最沉重的打击—长年的劳累使他出现了小面积的心肌梗死,然而他却从这次挫折中领悟了另一种人生的道理: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轻伤就要下火线……

他,就是著名的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去年,当他作为多哈亚运火炬手,以矫健的奔跑姿势压轴出场的时候,无数市民发出惊叹:都70岁的人了,他为什么看起来就那么年轻?钟教授是怎么保养的,他怎么一点老态都没有?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吗?

日前,在一个由国际SOS救援中心和某金融机构联合举办的健康讲座上,钟南山首次向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和白领精英公开了自己宝贵的养生心得。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所有因为事业而忽视了健康的人们:

“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钟南山健康作息:不熬夜,晚上11:30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饮食:不挑食,心脏手术后吃肉少了,动物油太多的食物也尽量少吃,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最爱吃的食物:鱼和坚果。

心态:以前脾气不太好,现在则更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想要健康先选健康生活方式。

我 今年70岁了,但有很多第一次见到我的人总是不相信我的年龄,都说“你有那么老吗?”这里,涉及到了一个自然年龄和生理年龄的问题。所谓自然年龄,就是我 们实际的年龄,例如我今年70岁。而生理年龄,就是你身体功能、形态等表现出来的年龄。例如一个30岁的人看起来像40岁,那么30岁是他的自然年龄,而 40岁则可以理解为他的生理年龄了。

而在中国,高收入人群老得特别快,30~50岁人,其自然年龄往往比生理年龄早10~13年。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无规律的生活就是催人衰老的“杀手”。

能够影响健康的因素总的来说分为内因和外因。遗传是内因,它所起的作用大概占了15%。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医疗条件和生活方式都属于外因,其中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占的比例最大,达到65%。

而生活方式与其他影响因素最大的区别则在于,它是唯一可以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因素,我们可以控制它、改变它,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因此,通向健康、延缓衰老的道路,第一步就应该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那么,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按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标准,健康有四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我认为应该再加一个,就是早防早治。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在所有“健康基石”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多成功人士最难做到的。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曾经说过:“在所有对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的是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这些情绪包括了忧虑、惧怕、贪求、怯懦、愤怒……”

这句话很有道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人体每天其实都会产生3000多个癌细胞,但为什么并不是人人都会得癌症呢?这是因为,在我们身体里面有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它们的职责就是专门攻击、消灭癌细胞。

但有研究却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人整天处在情绪低潮中的话,“自然杀伤细胞”的威力就会下降20%以上。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整天心情不好、忧郁、焦虑,他对癌症的抵御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我的经验是首先给自己的生活设立一个目标。

英 国有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在这一人群中,有60%的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A组;有5%的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B组;还有35%的人对有没有生活目标不确定,被定为C组。结果,7年过去了,B组中有3000人病死或者自杀,比A组足足高了1倍,而B组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比A组多了一倍。我想这个例子就是为什么要树立生活目标的最好证明。

学会享受生活中的三种“快乐”。

我们还要掌握三种快乐的方法。

知足常乐。我想这并不难理解。我们的生活要有目标,并且执著地追求这个目标,但这并不代表要对自己苛求。

因此,我们应该将目标设定在自己可达到的范围内,更要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学会肯定自己。

自得其乐。孔子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我们的工作中,我的理解是,对于同一份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不如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喜欢、爱好这份工作的人又比不上能够陶醉于工作中的人。

因此,如果我们能沉浸在生活中、工作中,那么我们就能忘却周围很多外来的烦恼,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世界当中。

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总能收获好的人缘,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愉快,心情当然比孤独的人要畅快得多。

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线。

很多常见病、致命病往往都是看不见的,经常是经过10~15年后才慢慢发展起来。

像李媛媛,41岁就死于宫颈癌,而恰恰这种癌症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癌症,而且早期发现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上海汤臣集团的老总汤君年,56岁,死于糖尿病的痛症酸中毒,要知道这是一种只要稍微重视一下治疗就不会发生的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在这些英年早逝的例子中,很多人就是对健康不重视,身体出了小毛病,不理,扛着,结果慢慢小问题就变成了大问题,积重难返。

李嘉诚先生说过:“人的健康如堤坝的保养,最初发现有漏洞,只要很少力量便可堵塞,但当不加理会,到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也没有用。”

所以,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

线。

一场急病给我敲响了警钟。

要达到心理平衡,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要善于对待挫折。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但我很相信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对此,我有非常深刻的体验。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的身体很棒,202_年的抗非战役中,我们的工作几乎是不分昼夜的,当时,我也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透支了,但仗着自己“底子好”,我并没有太在意。

到 了202_年8月 22日,那天我刚从北京出差回来,晚上2点多才休息,本来已经很累。但第二天有几个学生来约我打羽毛球,我去了,还连着打了两场。8月 24日凌晨,我在睡梦中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胸闷,有点呼吸困难,家人连忙把我送进了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心脏发生了小面积的心肌梗死,幸亏发现得早,我 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很快就康复了。然而这次生病之后,我的心情一直非常低落,情绪一落千丈,很悲观,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

有一天,我在散步的时候,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表哥给我打来了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祝贺你!”我当时一听有点不高兴,我这么倒霉,还有什么好祝贺的呢?没想到表哥接着说:“之所以祝贺你,第一是因为你这个病没有发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时地到医院;第二,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这件事正好给你一个警告:要注意身体了!”

表哥的一席话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是啊,如果不是这次小小的意外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可能还会像以前那样吃东西喜欢煎炸油腻,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工作起来忘记休息……如果一味这样下去的话,我可能一下子就完了。

但现在,很多生活上的坏习惯我都改了,这件坏事不正可以变成好事吗?运动:跑步机摆在床边

在我的健康词典里面,几十年来都没有离开过两个字—锻炼。我在北医大上学时,练的是田径,我相信自己良好的体质就是从那时打下的基础。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了竞技赛场,但打球、跑步、游泳……我什么都玩,周五打篮球、周日打羽毛球。即使再忙,只要有十分钟,我都会抓紧时间锻炼,例如在家跑跑步,我的跑步机就摆在卧室的床边。

不过,现在不少人的运动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打羽毛球、篮球,出身汗就达到运动目的了。

其实不然,我们还应关注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因为人体在30岁以后体质就开始下降,而50岁之后,体质就会进入衰老期,需要功能锻炼来使人体系统发生功能性的改变。例如肌肉,如果我们能通过举哑铃、俯卧撑等锻炼保持肌肉的力量,那么肌肉对关节、脊柱的支撑就会增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中青年人年纪轻轻就腰酸背 痛了。同样,如果我们通过慢跑增强了自己的耐力,那么心肺功能也就会变得更好。还有柔韧性,是帮助身体平衡的。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我推崇的锻炼是步行。

英国曾对1645名中老年人做过4年以上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每周步行4小时的人比那些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60%,病死率低70%。因此建议那些不适宜做剧烈运动的人,最好每天都留出步行的时间。饮食:少肥肉多蔬果。

近年来,有一种趋势让人担忧,就是直肠癌和结肠癌在中国的高发。

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上海均瑶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王均瑶就是死于肠癌,终

年只有38岁。

事实上,直肠癌、结肠癌以前在中国的发病率并不高,反而在西方国家很高。这与中国人几十年前的饮食习惯关系很大,那时大家经济都不怎么好,吃的是粗粮,肉类、油腻的东西不多。但现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已经成了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肉类与蔬菜的比例严重失衡,直肠癌就多起来了。

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肠癌,还有很多疾病都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像我本人,其实以前也很喜欢吃汉堡包,喜欢吃肉,但自从上次生病后,我就很注意饮食,现在基本上不吃肥肉了,吃饭前先吃些蔬菜沙拉,而且每餐都会督促自己多吃蔬菜。

另外,一日三餐的安排也很值得注意。

本来,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但现实中很多白领、上班一族却恰恰是“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撑个饱”。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胃病。

晚上吃得太饱,本来需要休息的肠胃却要超负荷工作,这对身体很不好,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

202_-05-04

第三篇:钟南山养生

钟南山养生之道

[钟南山健身术] 202_/08/17 12:54

然而,钟南山也不是一直受到褒扬。去年初,他的手提电脑被抢后迅速破案,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恢复收容制度”的建议,当即引起广泛争议,在网络上甚至遭到一些网民、法律专家的攻击和谩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依然坚持个人的观点。

“我是活人,不是完人。我不会放弃作为一名普通广州市民表达意见的权利。”钟南山坚持,出现个别不良现象,不是收容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错在执行不好。他强调,不是因为自己的手提电脑被抢了,在媒体上发泄个人的不满,而是取消收容制度后,广州警方的工作激情受到重挫,他身边许多朋友、同事都感到广州治安变差。作为一名在广州生活了70年的老市民,他认为自己应当有发言的权利,尽管有些看法可能不太内行,甚至幼稚,钟南山认为“讲心里话没有压力”。

钟南山表达了他对减压的看法。“要有平衡的心态,才能正确对待压力。一个人要有追求、有目标,才能获得心态平衡。”钟南山举例说,日本一项覆盖4.3万人、历时7年的调查发现,把有目的、有追求的人群和对生活毫无目的、没有追求的人群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7年后发现,前者工作辛苦,约1500人患心脏病;后者的发病人数则翻一番,达到3000人。

钟南山认为,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有平衡健康的心态,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缓解压力。因此适度的压力是需要的。他同时提醒,目标不要定得遥不可及,必须是经过个人努力可以达到的。有时人们说“压力很大”,那是因为他们追求达不到的目标,包括过度的金钱、名誉、地位等,令自己陷入苦恼。

针对如何有效减压,钟南山提出了“抗挫力”的概念。他认为,感觉到压力,往往不是因为自己干成了某事,而是因为失败了。遇到挫折、委屈,就感到受不了,压力很大,不是成功者的特质。

钟南山建议,运动是有效的减压良方,他平日在球场上也会大喊大叫,也可以骂粗口,与年轻人踢球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通过运动发泄以后,心情很好。

70岁的年龄20岁的肌肉 破解钟南山健康生活

新闻背景: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姚凯伦指出,《202_年人才蓝皮书》调查显示,中青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事例,频频发生,关注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姚凯伦提交了《关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提案,建议建立知识分子的健康管理体系。

一口气爬上18楼

3月6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委员驻地的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政协医卫组分组讨论一结束,钟南山院士就大步走出会议室,撇过有人给他让开的电梯口,一转身,钻进了步行的楼道。

记者跟上钟南山院士,提出采访要求,他很痛快地说“那好吧”,抬腿往楼上走,记者赶忙跟着他一起往上爬。

这时,记者才想起来,钟南山院士的房间,是在18层。我们要从会议室所在的3楼爬到他房间所在的18楼!

钟院士行吗?

记者心里开始犯嘀咕,虽然早就知道他是运动员出身,而且还曾打破过全国田径比赛纪录,但这么大岁数的人能爬上18层楼吗?

但很快,从第7层开始,记者的爬楼进度,被钟南山院士落下了。

一路上,他在前,记者在后。他走得精神抖擞,记者跟得大汗淋漓,腿脚发麻,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地,终于上了18层楼。

“你没事吧?”等记者进了钟院士的房间,他一边说,一边打量记者。

记者大口喘着气,根本直不起腰,而钟南山院士则大气不喘,根本不像刚爬过楼的样子,坐在一张椅子上,气定神闲,面带微笑地说:“现在我开始接受你的‘考试’!”

每天下午都跑步

“钟院士,平时您也经常做爬楼锻炼吗?” 记者的采访就从爬楼梯开始了。

“不。”他的回答令记者十分惊讶。

不爬楼锻炼怎么就能轻轻松松地爬上18层楼?!

确实,作为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很注意健身,但锻炼的内容里没有爬楼项目,而是每天跑步。“但我从来不晨跑,因为人体的规律,早晨跑步对身体不好。早晨人内脏功能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如果进行锻炼特别是剧烈的活动,心脑血管会适应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早晨跑步会发生猝死。”

钟南山院士跑步一般选择在下午,是在下班以后晚饭以前的时间。“我只有在这个时候有空,不在这会儿锻炼,我再找不出时间了。”如果时间宽裕,钟院士会来到离家近的公园里跑跑步,如果时间紧,那也一定要在家里的跑步机上出出汗。

爬楼梯,一度被认为是锻炼心肺功能的最经济的锻炼方式。但很多医学专家也说,爬楼梯会导致人的膝关节损伤,不建议年龄大的人进行登高锻炼。钟院士已经70岁的高龄,还能如此轻松地爬上18楼,这爬楼梯锻炼到底该怎么认识呢?

“老人不宜爬楼梯锻炼,这样说一般是对的,但也不要一概而论,因为75岁还 能跑马拉松的人也有。”

钟南山院士认为,对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无论选择何种锻炼,都必须要符合自己的身体条件。

人在年轻时是进行负荷性的锻炼,要多参加竞技类的锻炼。到了中年则需要进行体质的锻炼,通过各种强度高的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力量、柔韧性和速度,比如跑步、拉力等。

钟南山院士说:“耐力训练的主要是心肺功能,力量训练的主要是肌肉功能,柔韧性是各个器官的协调性,速度是反应性,“这不是有时间就打打球、星期天爬爬山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规律的锻炼才能够达到。”

到了50岁以后,这时身体的各种功能下降了,就需要功能的锻炼,锻炼的目的就不是增强体质了,而是保持较好的身体功能。

从一般的规律来说,人年龄大了不做登高运动是对的。钟南山院士说,但是假如一个人从年轻到老都锻炼,这是他原有的习惯,他需要始终有这样一个状态,那么就需要按照他个人的规律来进行。

卧室墙上装单杠

如果有人告诉你,70岁的钟南山院士,每天还进行肌肉锻炼,你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却是事实。

70岁的钟南山院士,每天除了坚持跑步,阔胸器和哑铃也是他经常锻炼的器械。为了加强肌肉训练,钟南山院士在卧室的墙壁上安了一个单杠,平时做做引体向上。钟南山院士说:“我现在的状态感觉像是中年,还没有到功能减退的时候,还需要体质锻炼。”

钟南山院士力气很大,这就是肌肉的功劳,而单杠、哑铃等拉力训练,是锻炼肌肉的最好方法。

人体肌肉得不到锻炼,新陈代谢就会减弱,内脏和中枢神经都会受影响,所以肌肉是力量的储存库。

钟南山说,传统医学的说法是“久坐伤肉”,就是说,长时间坐的人,会损伤肌肉的力量。所以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最应该进行肌肉的锻炼,肌肉的能量充分,才可以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相反,肌肉力量不足甚至萎缩的时候,也就是各种慢性疾病容易侵袭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这些事情的完成,如果没有肌肉的力量作保证,就容易疲惫不堪。肌肉是年轻和健与美的象征,肌肉的力量不足,只能加速人衰老的进程。

在记者采访钟南山院士时,不断有文件和材料送进来,不断有各种电话,更有络绎不绝等候在门外的拜访者。繁重的工作量,一旦超出身体的负荷,健康就会受损,所以用他的话说,人必须锻炼。他深有体会的是:“用轮换的方式,体能和脑力交替运动,这样会保持脑子清醒、敏锐。”

他工作了几十年,也锻炼了几十年:“身体的锻炼,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不然的话,我这样的年龄,每天怎么能完成那么多的工作?!”

想长寿不能学乌龟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锻炼的好处,但因为工作太忙„„”没等记者说完,钟南山院士打断记者的话:“人为什么总要吃饭和睡觉,因为不得不如此,否则身体就会支撑不下去。而锻炼也是一样。就像一天不刷牙就觉得很不卫生一样,一天不锻炼也会不健康。”

记者问钟南山院士,他的锻炼是出于自我督促,还是自然的动力?他回答:当然是后者,否则就难以达到持之以恒。“锻炼不仅需要自我约束,更需要自觉。”

也有人说,乌龟不动,却也长寿,为什么非得受累锻炼不可?

钟南山院士说,在基本不动的情况下,代谢就会很慢,这是乌龟的生活,但是人是不好和乌龟相比较的,人是社会的人,怎么可能不动?如果像乌龟一样一动不动,人生还有什么价值?

钟南山院士曾经在很多场合,都是现身说法,告诉大家养生的办法。特别是对高薪上班族谆谆告诫,一定要摆正工作和健康的关系。钟南山院士打开电脑,给记者做了一个精彩的演示:“健康是玻璃球”--一只晶莹璀璨空心的玻璃球,向下坠落,跌在地上就摔得粉碎,让记者看到美丽不复存在。然后,另一只是皮球,被比喻为工作,是可以来回弹动,可延缓的,而且是永远存在,弹得回,也可以被推得开。

钟南山院士认为,全国来看,北京的上班族亚健康状态最为典型,被总结为:累、烦、燥、灰。累表现为身体不舒服,烦为心理不安宁,燥指行为不恰当,灰是情感不如意。

健康不但指躯体的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在解决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和精神上问题的种种方式中,钟南山院士最为推崇的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乐于助人会让自己开心、痛快。

对待工作的态度,钟南山院士崇尚孔子的理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怎样才能同时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钟南山院士认为,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为之不懈努力,执著精神有利于健康,但是执著不等于不切实际的追求和妄想。“在追求理想和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想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首先 要明白的一点是,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己。”

(记者 韩林涛)面对着钟南山院士肌肉线条如此硬朗的照片,仅仅是不断“啧啧”称赞显然已经不够用了,恐怕每个人心里的那份羡慕和钦佩,早已经跟随着文章的每一个段落,流淌到报纸的每一个方块字里。

对于一位已经70岁高龄的专家来说,还能拥有这样潇洒的身材,确实让我们年轻人汗颜。

尤其是钟院士对肌肉与健康关系的一番解释,更让笔者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错误:以前在健身房中,看见那些走来走去,到处展示自己浑身“硬疙瘩”的小伙子,总觉得很别扭,觉得锻炼锻炼不就得了嘛,干吗非要把肌肉练得凸出来?现在,看了钟院士的健美肌肉,懂得了肌肉对健康的重要性后,恐怕再看见人家“显摆”肌肉,心里只有嫉妒的份儿了。

明白了肌肉对健康的重要,也许仅仅是钟院士带给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健身常识。让人感触更深的是,在看过文章后,想起当年奋战在抗击SARS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虽然当时已是67岁高龄,仍肩负起广东省的抗非典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重担,亲自检查每一个SARS病人,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并曾经38个小时未休息„„钟院士能够如此拼搏,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着“钢铁般”的身体吗!

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何勇,因过度劳累导致“弥散性肝癌晚期”去世;36岁的清华大学教师焦连伟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然发病去世;38岁的优秀企业家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再有钢铁般的意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恐怕也是纸上谈兵。

院士不仅代表着某一领域内知识水平的最高端,其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理应对大众带来示范效应。我们老百姓更应该趁着202_北京奥运会的大好时机,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人家院士都能每天抽出时间跑跑步、流流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精力充沛、精神焕发呢?

面对疾病,面对压力,我们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抵御病菌的侵害。这个道理,就这么简单,谁都能想明白,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却不多。而这一点,应该是钟院士对健康时报记者所讲的“锻炼不仅需要自我约束,更需要自觉”的精髓所在。

勇敢战士钟南山

钟情教育运动之家

对于做医生,钟南山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医术,然后才谈得上讲医德。

也是基于这种认识,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钟南山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丁字型”模式。与通行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层层打基础,并不希望他们一下子就扎进某个专门的领域不同,钟南山认为,当代科学飞速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而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又落后于人家太远,这些都容不得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基础,人才培养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应该集中力量在某个哪怕很细的领域脱颖而出,让研究生拥有拔尖的专长。就一个人的力量来看,这样做也许过专,但是许多人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的实力就大大增强了。

钟南山的研究生就是顺着这一“丁字型”思路培养起来的。陈荣昌专攻呼吸肌肉,徐军擅长分子生物„„钟南山领导的呼吸疾病研究所,每个人都各有专长,因此整个所的水平也大为提高,在国际上颇具名气。1996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来我国考察,走进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为他们介绍情况的正是钟南山的5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以流利的英语、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研究课题的难度和取得的成果,让来访的专家们赞叹不已。专家们给予的评价是:你们的研究所是一流的,研究生也是一流的。

提出“丁字型”模式并不意味着钟南山培养人才只看重专业,他更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他也有一个观点:培养一个专门人才并不是很难,而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要难得多。对自己的研究生,钟南山院士总是寻求多种方法和途径,采用不同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钟南山带研究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个星期他都要和研究生们打一场篮球赛。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钟南山只要不出差,都要赶回呼研所,与等候在球场边的研究生们打场篮球赛。

别小看这一场篮球赛,它是钟南山的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钟南山认为,一个人不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也不能满腹经纶,身体弱不禁风。一个全面、健全的人,应该是身体健康、知识丰富的结合体,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作出一个人的最大贡献。他觉得在球场上既可锻炼学生的体魄,又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反应灵敏的思维。他总是感叹像陈景润、蒋筑英一样的科学家,到了对人类、对社会作最大贡献的时候,却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研究生的数目在中国还不多,是属于高知识层次的群体,应该是“社会的栋梁”,不应该只抓专业知识的研究,还应该大力提倡进行身体锻炼。

钟南山不仅这样教育研究生,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有位记者曾在一篇《名人家中的名人》中写到:“他(指钟南山)身上没有官气、学究气,有的是运动员的朝气。他的妻子李少芬原是中国女篮队长,20世纪六十年代的体坛名将。当你下午5时去学校 找他,会时常看到他在和研究生一起打篮球。他的篮球打得不错,因为家有爱妻指导。”

钟南山的舞蹈跳得特别好,因此呼研所的每次重大节目总少不了他。有一次,呼研所排练一个新疆舞,他头戴小方帽,穿上维吾尔族白袍,蹬着一双长长的靴子,手举响槌,踢踏起舞,加上两撇又黑又粗的胡子贴在鼻子下面,活脱一个“买买提”。即使到了钟南山67岁的时候,在呼研所的春节联欢会上,以他为首的西班牙热舞,依然得到了全场喝彩。

熟悉钟南山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堪称“运动之家”。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昔日的篮球明星,现任广州市篮协顾问。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周总理和贺老总送去苏联学习的运动员,退役后转搞体育科研,主攻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是副研究员。如今的李少芬依然和当运动员时一样开朗直率,天天早晨坚持到广州医学院对面的流花湖公园打太极拳,每周五则到二沙头训练基地打篮球。她说,现在来学拳的人越来越多,广州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体质了。全民健身,身体好了,才可以抵抗非典。

在李少芬看来,知识分子锻炼身体非常必要。她说,钟南山性格活跃,打球、跑步、游泳,什么都玩。“只要有时间,他就活动活动。周五打篮球、周日打羽毛球,在家跑跑步。没事的时候,他会踢踢腿、弯弯腰、举举杠铃。只要有10分钟,他就会抓紧时间锻炼。他现在铅球还能推10米,在广医数第一!他酷爱体育活动,有时一下飞机就去篮球场,打起来就忘了时间。体质好,为他的事业打下了基础。抗非典这么忙,他体重掉了5公斤,还能撑着,就是与他坚持锻炼身体分不开。”钟南山一家人都与体育有缘。他们的女儿钟帷月,曾是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1994年打破过短池游泳的世界记录;他们的儿子、202_年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之

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副教授钟帷德,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运动斗士--记院士钟南山

>

《体育人间》的两集纪录片《院士钟南山》,您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钟南山,一个不懈追求运动的钟南山和不懈追求运动的一家人。

我们这样假定,如果没有非典,我们依然去做这样一个钟南山,一个职业运动员的一家人,相信您不会失望。

若不是抗击非典,不会像现在有这么多人知道钟南山。而没有乔丹,人们照样在玩篮球。这里有一个浅显的道理,“非典”是飞来恶魔,是终究要被人类消灭,这期间需要有一批英雄的出现,而钟南山就是这些英雄中的英雄。

运动是永恒,是人们用来满足人们生活质量和娱乐,去不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在读书时期的钟南山,也曾是追求这一目标的忠实实践者,在冲向玉皇顶的征程上,曾留下闪光的足迹。

在花城广州珠江北岸,距解放桥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坐落在此。这个极不起眼的研究所,没曾想在经历了去年非典之后,扬名于国内外,钟南山就现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

南山不老

如果说钟南山是研究医学的一生,更可以说是不断追求运动的一生。如今,已经68岁的钟南山,依然和小伙子们战斗在篮球场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本想在65岁以后,就不打篮球了,去打打羽毛球、网球,等到了70岁后去练练太极拳。可现在68岁的钟南山能冲能闯,仍然可以活跃在篮球场上。我们不知,在我们周围50岁以上的人还有多少人在打篮球,而如今68岁钟南山还在篮球场上搏杀,这本身就是个奇迹。现在的钟南山还在延续着这个奇迹,但愿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大家的办公桌上、床头柜前能有一个让钟南山也汗颜的体育锻炼时间表,那么我们将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强国盛事。

生在医学世家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南京中央医院,因这所医院位于南京钟山的南侧。在这所医院任儿科医生的钟世藩,由此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南山。南山成长在这样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母亲、舅舅、姨夫都是学医的。小时候的钟南山,就经常感受到做医生家庭的快乐。晚上,经常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找爸爸看病,当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同时恢复的时候,病人跟家属都非常高兴,看到父亲高兴的样子,给小小的钟南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钟南山的心目中,医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这使他在后来依然决然的选择医学。

跑步更需要的是逼迫

儿时钟南山,同千千万万的调皮小子一样,上树下河的事情从不间断。他说他的奔跑能力就是那个时期练出来的。因为他上的树多是果树,不经容许的偷吃果实,则经常要与果农之间进行强力赛跑。而下河捉鱼,则要经常与看鱼的人较量耐力。否则的话,一定会挨不少苦头。而在这期间,钟南山的运动能力的积累,就是在这种原始动力的逼迫下完成的。

钟南山回忆这段时,显得很顽皮。他理解的跑步,是需要一个更自然的生活中的压迫,而跑步本身则是一种愉快的过程,他常把这种愉快带到的现在日常生活中,他的办公室在五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钟南山从不乘电梯。

1954年,上了中学的钟南山,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的运动会,就获得了400米的第4名,那时的成绩,过了50年后的今天,他依然记忆在心。

走进专业体育

1955年四月,钟南山又参加了广东省田径运动会,这一次他不仅获得400米冠军,还以57.5的成绩,打破了当时广东省记录。几天之后,他被通知参加在上海举行的 全国田径锦标赛。此时,距他参加高考的时间还有两个月。是参加全国田径比赛,还是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给钟南山一家出了难题。在这个问题上,钟南山和父亲发生了矛盾。最终对运动割舍不下的钟南山,还是去了上海,那一次在全国比赛拿了个第三名。这是钟南山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不过,体育比赛并没有耽误钟南山参加高考。

选择学医

全国比赛后,当时的中央体育学院,发函到学校,要钟南山进校做专业队员。而这时,钟南山的高考成绩已经下来,钟南山被北京医学院录取。是选择中央体育学院,还是选择北京医学院,成了钟南山选择今后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可以想象尚若钟南山当年选择的是中央体育学院,那么去年的抗非典英雄就不会姓钟了。最终是父母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的方向。

给自己安排的第一堂课

1955年9月,钟南山迈入了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到校后的第一天,他首先去了田径场,给自己上了第一堂课,练习起跑。当时的学院体育老师赵学鸿提起此事,记忆犹新。赵学鸿:我认识钟南山就是在田径场上,当时学校刚开学还没有上课。我看到一个人在那里练起跑,我觉得很奇怪,就过去就看他。并指导了他一下,他练习完后,问我:咱们学校有一个赵学鸿的吗?我说你认识他吗?他说我在《新体育》上看见他写的文章了。我说我就是,就这样,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

钟南山在医学院读书的同时,仍没有放弃对运动的追求。经过努力,在他入学一年后不仅专业成绩优秀,田径成绩更是突飞猛进。56年,钟南山获得了九院校的400米第一名。并选上了北医三好学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202_年,在现在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最后一页上,仍能找到钟南山1959年在本校的运动会和市高校的运动会的成绩,在过去的45年中,一直没有人能够打破他的纪录。

参加北京市运动队

1958年,钟南山代表北医参加北京市运动会,获得10项全能第二名,第一名是全国记录保持者。在那次比赛后,就被北京市体委看中。让钟南山参加了全运会的集训,专攻跨栏。此时的钟南山,应该已经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运动员了。

北京队的跨栏好手林立,钟南山在北京队的集训是一波三折。在1959年5月进行的全运会选拔赛,成绩不如人意。当参加全运会的人员定了下来后,钟南山在训练中几次打破了全国记录。现任国际田径联合会副主席楼大鹏,曾是钟南山在北京集训队的队友。他回忆道:我的印象当时他的记录是54.3、4左右,就是全运会前。当时大家集训,进步很快。当时有四个运动员达到54秒多,其中我的印象有周连丽,梁思强,还有袁旦,钟南山是排第四位。他的成绩虽然是破了全国记录,但是最后还是落选了,就没有能够代表北京市参加比赛。钟南山:但实际上呢,成绩出来晚了,要是我参加全运会的话,大概也是取得第三名吧。很遗憾的是,钟南山就这样与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擦肩 而过。

从那以后,钟南山还在60年、61年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并取得了200米栏400栏的好成绩。当时北京队希望钟南山留在队里,在当时那里的生活还不错有很大吸引力。钟南山放弃了在那个年代能吃得饱的北京队,而回到了北京医学院。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离开医学半步。

国家女篮队员

钟南山与国家女篮的关系,源于1955年与同样来自广州的国家女子篮球运动员李少芬相识开始的。在对在广东的运动场上就曾相识的朋友,在北京成了恋人。从运动场走到了婚姻殿堂,这段似乎并不遥远的路途,不仅花费了他们9年时间,而且当年的体委负责人李梦华和荣高棠对李少芬说,如果你们女篮拿了(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冠军,你就可以结婚。两位主任竟然给了他们这么高结婚条件,好在英勇的女篮完成了主任给予她们的任务。使我们这对运动恋人终成眷属。

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的李少芬,有着极高的运动天赋。1950年入选广州队,1951年参加中南区篮排球选拔大赛,入选中南区女子篮球队。1952年入主国家女篮,是个能里能外,中锋、前锋和后卫三个位置都能打的全面型运动员。在队中是绝对主力,主要得分手,有“李多分”的绰号。在当时,拥有不少球迷喜爱。与钟南山结婚后,两人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北京。就是在一场篮球比赛后,被一位部队的司令员的一旨将令,把钟南山从北京调至广州现在的医疗单位。

1958年,李少芬与队友一起战胜了欧洲劲旅捷克斯洛伐克队,1961年获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冠军。1964获匈牙利、法国、罗马尼亚、中国四国篮球邀请赛冠军。1966年后,在广东女篮任教练兼队员。后任广东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中篮球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主席等职,1994年退休。1999年,李少芬被选为新中国篮球运动员50杰之一。

从运动场上走过来的钟南山夫妇,如今,她们俩人依然经常出现在运动场上,所不同的是钟南山接了夫人的班,经常打的是篮球。而李少芬练起了太极拳。她们在运动场上相识,运动也将伴随她们永远。

在他们屋内,墙上三幅照片十分显著。一幅是抗击非典之后温家宝总理接见钟南山的照片。一幅是钟南山在1996年成为工程院院士时的照片。一幅是国家体委颁给李少芬中国女子篮球50杰的照片。

世界冠军

在钟南山的一家人中,都与体育有着深厚的缘分。应证了一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论。论运动成绩,女儿钟帷月最为突出。由于父母影响和遗传因素,女儿钟帷月从90 年代初,她的游泳成绩已经进入世界水平。1996年,代表中国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钟帷月获得100米蝶泳的冠军。现在还有许多熟悉游泳运动的人,都能记起钟帷月的名字。

钟南山,在女儿的眼中是这样的:我很小就知道他很喜欢运动,因为以前我们住在旧房子的时候,他每天早晨6:30都要起来跑步,每天都不间断。也教育我跟他一起跑,我跟我爸爸一起跑步,我就觉得他跑的很快。他就跟我说,他说我以前是400米跨栏的全国冠军。

而现已是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的儿子钟帷德的眼中,钟南山又是这样:大概是三岁四岁那时候我有印象。他力气非常大,一大箱行李,一个手就能够轻轻拎起,那时候我们还住在旧区,楼梯很窄,要举起来走上比较窄的楼梯,他一次就可以举起来。我说这是我爸爸的力气很大。我长大以后,才知道因为这是我的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参加体育活动,特别到上了高中以后也是很支持我参加体育活动。这样就想起父亲也是一个专业运动员,也打破过全国记录,而且也是通过体育跟我母亲相识的。

儿子钟帷德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职业--行医,是202_年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也遗传了父母的运动因子。除了每天的打球,钟帷德是他们医院篮球队的灵魂人物和医院运动会铅球比赛的常年冠军。

运动感言

在我们的采访结束时,钟南山给我们谈了他对运动的感言:关键是一个认识问题。假如说身体锻炼和吃饭一样重要,那你怎么也会找到时间。吃饭再忙,你能找到吧?睡觉再忙,也能睡吧?这运动,再忙,只要你觉得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那你也会找到时间。

钟南山驻颜有术与五干精神

[钟南山健身术] 202_/08/17 12:52

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抗非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应邀作专题报告,谈到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潜质,钟南山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青年学生要有“五干精神”。

钟南山公开老年时“半裸照”赤裸上身秀肌肉

结合自身提“五干精神”

钟南山表示,首先要肯干,永不满足。自己在华师附中读初二时,一位语文老师对他说过一句话,影响了自己一生:“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中,也要生活在理想中。”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要有执著的追求;其次是能干。

第三是善干,既要有凝聚力,调动发展的积极性。

第四是恒干,就是体力,钟南山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健康最重要,健康回不了头,没了健康什么都没了。据他介绍,根据监测指标,全国青少年身高在增加、营养在提高,但肺活量比往年明显下降,中学校长应密切关注这点。第五是敢干,抗挫力,永不言败。“我一生也受过很多挫折,已经刀枪不入了。”钟南山笑称。

健美先生施瓦辛格

跟施瓦辛格比身材

像参加很多讲座一样,钟南山院士用PPT一边讲解,一边播放自己“私家照片”,公开了自己青壮年和老年时的“半裸照”。钟南山首先展示了好莱坞著名动作巨星施瓦辛格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施瓦辛格年轻时获健美冠军的照片,赤裸上身的他呈现着健硕的肌肉;而另一张照片上,60岁的施瓦辛格同样赤裸上身,但却是腆着肚子,一身脂肪,肌肉松弛。旁边是钟南山自己一组对比照片,一张黑白照片,是1969年,33岁的钟南山在北京医科大学上学时在篮球场上留下的;另一张彩色照片,则是202_年在广州星河湾健身房拍的。37年弹指一挥间,而照片上钟南山赤裸上身,交叉手臂的姿势没变,胸脯、胳膊上一样是健硕、结实的肌肉,脸上的神情也同样充满自信。

钟南山公开老年时“半裸照”赤裸上身秀肌肉

“非典”专家钟南山曾是全国跨栏王

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有664名运动员844次打破106个单项的全国纪录,十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各个体育项目的激情迸发。此次大赛的田径项目有55人(男44人、女11人)76次(男65次、男11次)打破25项(男17项、女8项)全国纪录,其中一位名叫钟南山的大学生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四百米栏的全国纪录!

与钟南山院士共同工作十余年的广州医学院院办主任魏东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这段经历。1954年初秋,钟南山提着简单的行李,紧攥着北京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北京。自小就酷爱体育运动的钟南山在读书期间尤其注重锻炼身体,田径、游泳、篮球、举重都是他的挚爱。

魏东介绍,“即使在广州医学院任院长期间,钟南山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是十分重视。钟南山常对学生说:‘体育活动,我为什么到现在还喜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一个是竞争的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来是极为可贵的。’时至今日,每当提起这骄人的成绩,钟南山总是毫不掩饰心里的喜悦和自豪。”

自认为压力很大甚至有时承受不了,但会设法减压,变压力为动力

“压力很大,有时我自己都承受不了。”钟南山坦称,自己主动承担的事务压力相对小,意料之外、无法预定的大量工作则给予他很大压力。

202_年3月前后,国家权威机构发布:非典的病原体是“衣原体”,这与钟南山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不吻合,以他为首的广东医疗界坚持:非典的病原体不是衣原体,而是某种病毒。

“我认为当时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上头,而是来自病人,因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临床实践。我们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坚持以抗病毒治疗获得成功,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使得钟南山在非典后成为全国人民热爱的偶像。

第四篇:人大代表钟南山

人大代表钟南山:调查初步认为雾霾污染会致肺癌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 顾一航)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大会堂广场可谓“群贤毕至”。作为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刚出现就被众多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作为连任老代表,今年两会钟南山最关注PM2.5污染问题。此前,他关于“雾霾比SARS更可怕”的言论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体关注。

大会堂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们举着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将钟南山围得“水泄不通”。而面对众多记者提问,钟南山一一耐心回答。

关于“雾霾有何危害”,钟南山解释:“对此我正在做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那么,如何针对雾霾做预防?”香港记者问。

“关键是要有决心”,钟南山答。

“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是一个全民运动。它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钟南山说:“举例来说,现在PM2.5污染的一大嫌疑就是汽油的质量。而汽油质量标准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这需要较大成本。所以说,污染治理实际上是要处理好GDP增长和人的健康的关系。”

钟南山建议,希望国家将污染治理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政绩过去是以GDP为标准,现在可否选部分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将治霾成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对于本次两会的热点话题“大部制”改革,钟南山也回应称“非常赞同”。“现在食品卫生方面问题频出,地沟油、三聚氰胺层出不穷。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政府相关部门分段管理衔接不好,在监管方面出现盲点。政府机构的改革或将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完)

(原标题:钟南山谈雾霾:要处理好GDP和民众健康的关系)

第五篇: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

对于我们一代而言,在此次事件发生前很少有人知道谁是钟南山院士,但武汉危机让我们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1

被汗水浸得发白起皱的双手,是男护士王涛一天忙碌的见证;雨中站得笔挺的身姿,是火神山医院执勤警察燕占飞的坚守;照片中依旧阳光灿烂的笑容,是药剂师宋英杰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瞥。王涛、燕占飞、宋英杰……这些身影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90后”。

在很多人眼里,“90后”是一个常常与“自我”“个性”相联系的代际群体。然而,面对严峻的疫情,这群被视为个性的人,却义无反顾将自己作为最平凡的个体,汇入抗疫的大军之中。披上白衣,他们就是捍卫群众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穿上警服,他们就是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钢铁战士;戴上袖章,他们就是维系社区运行的基层干部……因为,他们的基因里本就刻写着责任担当,血管里本就涌动着家国情怀。

抗疫战场上,无论是身在前线,还是守护家乡,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复工复产,“90后”奋战的身影无处不在。当国家需要他们时,这群青年没有临阵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们知道,正是国家的发展给个性发展以机会,正是社会安定给青春绽放以舞台。所有的个性释放,所有的个人成长,都与国家的稳定、安全、发展紧密联系。战“疫”,是保家卫国的战斗,也是守护自己生活舞台的战斗。

举国战“疫”之时,“90后”镌刻下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此时此刻,我们只是想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一对“90后”年轻情侣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样一句话,道出了这个群体朴素的信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请组织考验我!”深圳6名抗疫一线的“90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更多的“90后”加入志愿者队伍,书写着抗击疫情战斗中的青春力量……将来人们回望这段时光,“90后”守护与担当的故事,一定会成为令人感佩的历史书写;而这一代“90后”在和后辈追忆青春岁月时,今天的选择也必将是他们珍藏心底的青春记忆。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2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我们相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最终会取得胜利。这种自信,来源于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力量——同心合力。

这种力量,来自于心怀天下、力挽狂澜的国士。84岁的老院士钟南山,在发出病毒“人传人”的警示,提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建议后,义无反顾地逆行赶往武汉最前线。前不久,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接受采访,视频中的他,率领100人的中医医疗队伍在武汉奋战了半个多月后,已然瘦脱了相。

这种力量,发自于勇往直前、舍身忘我的医疗工作者。疫情告急,武汉不是孤岛,湖北并非孤立无援,全国各地组成的医疗队以作战“兵团”的形式从四面八方奔赴武汉,19省区市驰援湖北16市,打响了疫情歼灭战。最难的时候我们并肩作战,等到口罩摘下的那一天,让我看见你的微笑,让我们分享胜利的喜悦。

这种力量,源自于自告奋勇、义无反顾的青春担当。“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我们‘90后’要保护大家。”一位奋战在一线的“90后”护士的这番话情真意切,收获无数点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四批赴武汉医疗队的136位队员中,“90后”将近一半。哪有天生的英雄,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了一身战衣,便像前辈那样勇敢。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3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她们的脸颊被口罩勒得过敏红肿,她们的双手终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着,在我们眼中却仍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即使感染病毒,他们也温柔地告诉世界,“我们ok,加油,一定可以的”“我们只是穿上白大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张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一条告知朋友取消假期的朋友圈,一句“打怪兽”和孩子惜别,一年家务被丈夫许下承诺,答应他们最爱的人平安回家,背上行囊,抹着眼泪前往前线。

当他们累的时候,两个椅子一拼,趴在桌子上,甚至地上挤着睡都可以。他们也是爸爸妈妈,也是为人子女,也想要打扮的美美的,但当他们披上白色的大褂,就会奋不顾身地奋战在一线,与病魔作斗争。向白衣天使致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月31日10点53分,山东日照的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大爷,来到派出所,放下装有1万2千元钱纸包和一张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的纸条就转身离开。为前线做贡献的不仅仅只是他,还有更多的人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明星粉丝捐款,志愿者奔赴前线,出租车司机送医护人员回家,工人在昼夜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把15天的工期缩短到三天完成,各个心理专线等等,都在与病毒斗争。

而远在小城的我们,也要为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做好安全防护,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集会活动,在家陪自己最爱的人,安全地度过这个假期。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4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幸运并非没有恐惧与烦恼,而厄运也决非没安慰与希望。”这次疫情中的温情与希望足以使我们铭记一生。

为与病魔较量,我国“四大天王”齐聚武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医疗救助队伍的“白衣天使”们,不眠不休地修建雷、火神山医院的“工人战士”们,以及默默战“疫”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太多太多的温情来不及细数,太多要多的感动令人潸然泪下。我们党员干部在这次“厄运”里,一定要做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断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使命。“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囿于庭院之一隅,终难练就千里之行,千里马的征途不在庭院围栏。而党员干部实干天地也绝不是一寸见方的办公桌。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具备经风历雨的勇气。此次疫情来势汹汹,但是我们国家危机处理与应对能力强这个事实也是不可置否。每位党员干部随时做好了应对风雨的准备,练就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从容气魄。说实话没人不惧怕疫情,但是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让我们在这次疫情中看到了党员干部始终走在前列经风历雨、担当作为、争当表率的事实。他们的勇气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党。援“汉”医护、交警联防、走街串巷的基层干部……他们人人都争做“实干家”,对照自己的职能职责,为打赢此次疫情阻击战默默地战斗着,让一颗初心在新冠疫情风雨的洗礼中愈加通透。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要保持一往无前的姿态。“破格提拔”“火线提拔”一度上微博热搜,国家从不会忘记真正为社会作出贡献与牺牲的英雄和烈士,这为“懂专业、敢战斗、善作为”的一线年轻干部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众志成城抗疫情需要的就是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敢于向疫情亮剑,敢于同病魔叫板,让初心在不断的变革中愈加坚定;要深入靠前指挥的责任意识,切莫把不担当不作为当做行事准则,不做“甩手掌柜”“佛系干部”。党员干部应当炼就敢战斗、善作为的奋斗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投入到疫情攻坚战中。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5

经火速建设,2月2日,备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这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的救治任务。

这座被赋予神圣使命的医院拔地而起、投入使用,让世界惊奇、让中国振奋,彰显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凸显制度优势。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难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国企还是民企、社会还是个人都置身于国家的大格局中,共克时艰,风雨同舟,同心合力,不到10天就建成一座医院。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奇迹的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力支撑,是我们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生动体现,是“四个自信”中制度优势的有力诠释。

“中国力量”背后有科技支撑。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一座医院的建设,仅靠“刀耕火种”不可能,这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大批高精尖、实用的科技成果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各种科技手段迅速集结,于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大大提升速度,稳稳保证质量,成为医院“火速”上马,“神速”完工背后一支强大的“奇兵”,也是火神山医院今后快速运行的“骑兵”。

“中国力量”坚定了信心和决心。目前疫情正处于胶着状态,既有好消息,也有些隐忧。关键时刻,信心和决心异常重要。医院建成使用,1400名医护人员,1000张床位,为患者带去了希望,更振奋了人心。

对内,起到了进一步稳定民心的作用,让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应对疫情。对外,让国际社会看到我国遏制疫情的坚定与坚决。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近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所言:“也许你正在关注的是中国将在10天之内建成的一家大医院,但这不是他们正在采取措施的目标,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扭转(疫情)趋势。”

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所有的泪水与欢喜,逆境与坦途、苦难与辉煌都将凝聚成暖流,不断为“中国力量”增添新的耐力与定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202_学习心得优秀范文5篇

致敬钟南山院士颁奖词[5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