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期教育新版案例
[寄语]早期教育多篇新版案例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国的早期教育起步比较晚,我们在立足本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早教的基础上,可以相应的吸取国外早期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早期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早期教育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寄托。天下的父母,几乎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长的这种欲望也与时俱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劳动就业竞争,以及各类报刊上宣传的各类神童的感染,更加刺激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
早期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俗语说:“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这是人们从长期生活中概括出来的一条相对真理。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文一曾断言:“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他把一个新生儿看作是具备一百度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八十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十岁开始教育,那只能是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这与美国科学家布卢姆的观点异曲同工。布卢姆人为认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智力则在8—17岁这个时期获得。100年前,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说过:“儿童的教余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威特在9岁那年考取了莱比锡大学,14岁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在我国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少年大学生或少年期就成名的特殊人才。这些少年人才不能不说与他们的家庭对其实施早期教育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早期教育抓得恰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能培养出超常的儿童。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期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3岁时儿童的脑重量是出生时的三倍约1000克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三分之二。而7岁时儿童脑重量已达1350克左右,接近成人的脑重量。当然,人的智慧不仅仅取决于脑的重量,而主要取决于脑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大脑是人类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的大脑发展水平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再说,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大,及其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这种刺激却是儿童潜力发挥的重要条件。研究证明,3—4岁的幼儿,脑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已达60%左右。再说婴幼儿本身存在这具大的学习潜能,他们好奇、好动,对所有的事物都怀有极大的兴趣,都想亲自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正是由于这些感知器官不断地受到刺激,使他们的脑机能迅速发展,脑神经之间的联系不断建立,这是构成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心理的发展,如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能力在早期教育中会不断地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人的记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期的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孩子以无意识记为主,有很强的机械记忆力。随着教育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幼儿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并能由此及彼地达到理解性的记忆。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家长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但真正得到理想收效的甚微,甚至孩会遭到孩子逆反心理的抗拒。这是我们需要研究探索的另一个新问题。
早期教育要重在启蒙,而不在于单纯地向孩子灌输多少知识。木村文一说过:“如果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正常智力的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极易产生兴趣,但许多家长却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去尊重或不保护孩子刚刚萌芽的兴趣,使这种求知的欲望被无情地毁灭。如每个孩子都喜欢在地上和墙上乱图乱画,用孩子的话来说:“我在画画”,如果家长对他们的“作品”不加指导或鼓励,相反,予以简单阻止或指责,那么,他们想作画的兴趣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早期教育贵在能力的培养。所谓能力可分两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中又分智力和操作能力。其中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内在的有利条件,特殊能力的发展需要扎实的一般能力作支撑。对婴幼儿的能力培养则重于一般能力的训练和启蒙。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建造万丈高楼。早期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提前教会孩子读、写、算,或者简单地把小学的知识提前到幼儿期内完成。这样做,既妨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过早地泯灭了孩子的童心,又达不到早期教育的真正效果。
早期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幼儿园丰富的资源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分享了早期教育的活动教案,欢迎欣赏!
活动目标:
1、练习插放细小物体,继续感知物体的.颜色。
2、锻炼手腕的力量和灵活性,学习用力按下、抬起的动作。
3、能跟随教师做操,抱球朝指定方向走。
活动准备:
1、花皮球若干,吸管做好的彩色花(红、黄、蓝、绿)若干,彩色珠子每人4个,音乐磁带《向前走》,篮球架若干。
2、红、黄、蓝、绿颜料,纸团若干,毛巾,白纸上画大皮球2个,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亲亲热热:滚球
1、教师出示花皮球,念儿歌导入活动。
师:“大皮球,圆溜溜,滚来滚去找朋友!大皮球要和宝宝做朋友,等一会儿老师把球滚给哪个宝宝,宝宝就把球抱上来还给老师,要说:‘我叫X’。”
2、将球任意滚向一位宝宝,宝宝把球抱上来还给老师。
然后大家一起拍手说:“X|X|欢迎你!”3、继续游戏,直到每位宝宝都介绍过自己。
二、做做玩玩:种花
1、介绍游戏材料和玩法。
出示吸管:“这是吸管。”举起花:“花,今天我们要来种这些美丽的花。”
①教师拇指、食指捏取一根花告诉宝宝颜色,然后将花插入珠子中的任意一个珠子中。
宝宝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游戏。
教师:“宝宝,多美的花呀,我们一起来种吧!”家长协助宝宝,宝宝自主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②按颜色对应插花(要求珠子的颜色和花的颜色相同)
2、15——20分钟后,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收归活动用具,结束活动。
三、蹦蹦跳跳:向前走 小苗苗
1、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复习操节“向前走”。
2、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做操节“小苗苗”,请家长给予相应的配合。
四、涂涂画画:大皮球
1、教师出示白色皮球纸样和花皮球,请宝宝比比哪个漂亮,激发宝宝的操作欲望。
2、出示纸团、颜料盆,请宝宝逐个认识每种颜色。
3、教师演示玩法:取一个纸团在颜料盆中蘸一下,然后将纸团放在皮球纸样上,边说“一二三”边用力压一下印出图案,反复印在空白处。
再换一个纸团蘸不同的颜料来印,直到皮球纸样上印满各种颜色,请宝宝欣赏教师印好的“花皮球”。4、教师向家长提出指导要求: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大胆地尝试,自由选择颜料进行印画;
要求宝宝蘸过色的纸团放到纸篓里。5、宝宝自由操作,进行印画“大皮球”。
五、开开心心:滚皮球
1、活动前向家长说明目的与要求:球可以滚,可以踢,可以追跑。
我们通过皮球让孩子向指定方向走。孩子反复几次完成任务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他玩球。2、运皮球。
教师拿出一筐皮球说:“小朋友,老师拿来了许多皮球,每人可以拿一个到篮球架下。家长把球投入球筐里,再让孩子反复拾球。3、家长和孩子玩球。
相互玩滚球、踢球、追赶皮球。【早期教育活动教案】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早期教育多篇新版案例范文。
第二篇:早期教育
幼儿园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工作
摘要: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定时期,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家长一方面有很高地早期教育的热情,一方面又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及其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教育服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早期教育呼唤家庭教育指导。而家庭教育指导已经成为了联系幼儿园和婴幼儿家庭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幼儿园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家庭指导
当今,在教育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人们也将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得到年轻家长的广泛认可。而婴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定时期,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主阵地。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家长一方面有很高地早期教育的热情,一方面又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及其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指导的教育服务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早期教育呼唤家庭教育指导。而家庭教育指导已经成为了联系幼儿园和婴幼儿家庭的重要纽带。那么,幼儿园如何积极有效的开展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工作呢?
一、了解0-3岁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0—3岁教育现状分析
我们说,0—3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教育。但是,从现行的早期教育机制来看,托幼园所大多数接受的是2.5—3岁的孩子,学前教育机构所授也是3—6岁以内的内容。因此,许多拥有大学文凭,甚至戴过硕士帽、博士帽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奔波、事业追求,不得不将3岁以前孩子的教育拱手让给没有多少文化的小保姆或是自己的父母,其早教仅存在形式与孩子的成长违背有加:弊端
1、保姆一般而已,文化程度偏低,常常抱有“不要发生意外,好对家长交代”的心理照看孩子,往往剥夺孩子很多权利,并容易导致孩子生活规律差、交往能力差、社会性发展弱等。弊端
2、祖辈带过的孩子绝大多数溺爱有加,科学育儿不够,大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被惯得缺乏生活能力,结果,养成饭来张嘴、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大多数喜欢独处,不会与人相处,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有运动少,自身动作难以协调,最终影响了大脑及智力的发展。不言而喻,文明礼貌的学习、良好习惯的教育、适应能力、自立意识的培训等等,在孩子刚刚迈人人生的门槛时,就这样无情地被错过了。综上所述,教育机构应重视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在儿童早期施以关心和适切的教育,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目前0—3岁早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3岁以下的孩子入园及受教育机会比较少,很多3岁以下孩子的入托,家长主要是想解决照看孩子问题,并没有放在教育层次上。大多数孩子是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保姆看护的。由于0—3岁孩子基本上是在家庭养育中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很多父母又很想要得到早期教育指导。“挖掘孩子的潜能始于零岁”的观念已经成为多数家长的共识,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的身上输不起,现代父母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和理性,希望尽快寻求到简捷有效的教养方式伴随他们指导教育自己的孩子成长,再有一个原因是目前没有或者很少得到孩子早期教育的指导,多数家长的育儿经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一部分家长是从书本里得到一些方法,但对于自己孩子的适宜性差,效果甚微。因此,所有的家长态度都是一致的,他们强烈需要在居住的社区得到科学的,可操作的、多方面的早期教育,比如亲子教育、咨询、讲座等等。
2)缺少正规的早教机构对家庭早教进行指导和训练。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都是以个人盈利为目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不能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这将大大影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对家长的正确指导。
二、幼儿园作为早期教育研究基地的优势
关心和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不但是家长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更是有责任有义务承担早期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都能为0-3岁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提供有力的保障。如果说早期教育家庭指导的开展为幼儿园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工作思路,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那么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正确把握社会的需求,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早期教育这一领域中,要不断地提高家庭的文化、修养、理论知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个体,才能不断地规范和完善,从而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使早期教育走向成熟!
三、立足社区,了解分析社区需求
1.了解社区3岁前的幼儿和家庭数
幼儿园可以通过走访居委会和派出所,掌握3岁前的幼儿和家庭数。并尽可能了解有多少家长可能和孩子一起参加早教活动,甚至是有多少年轻夫妻准备在一两年内生下自己的小宝宝。这些信息都将为幼儿园的早教指导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2.了解社区3岁前的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
一个家庭是否重视早期教育,家长是否会和宝宝一起来参加早教活动,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一个是家庭的经济情况,另一个是父母的文化水平。所以,幼儿园应摸清这些家庭每月的收入,以及家长会把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用于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文化层次也非常重要,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可能更能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也有部分家长虽然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发展得更好一些,他们也会参与到早教活动中来。
3.了解家长喜欢什么样的服务
家长喜欢什么样的服务也是我们调查分析的一个重点。是周末参与早教活动还是每天都可以参与?是上午活动还是下午活动等等?这些我们都要了解清楚,它将为幼儿园早教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时间安排提供依据。
上述这些调查分析的内容,我们都可以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电话调查、走访家庭三种方式来获取。调查问卷的内容有:孩子主要教养人、孩子的年龄、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家庭月收入、在早教方面需要获取什么信息等。在电话和走访了解调查过程中,教师则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用温和,谦虚的语气,通俗易懂、简练的语言和家长交流,以获取更多更真实的想法和资料。
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
如何让家庭教育在继承传统优良美德地基础上再融进现代教育的思想,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指导思想。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早教意识即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两年的尝试,使我们越发感受到只有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能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如: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父母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必须树立家庭教育中是一个“双向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观念等等。
那么,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
首先,有针对性发放早教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咨询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信息,使家长有针对性的了解目前教育孩子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另外,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可以是更多的家长了解早期教育是什么,自己在早期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等。
其二,利用访谈形式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利用访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看护者在早期教育中的种种信息,通过对幼儿看护者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为孩子终生教育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教育是以后的事情;树大自然直;教育孩子无师自通等等,这些观念都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对早期教育的实施也起到阻碍的作用。
其三,举办早期教育知识讲座。
我们可以邀请早教专家和儿科医生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早教的起源、重要性;婴幼儿的保育及日常生活照料;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与搭配等内容。通过举办这样的讲座来让家长知道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给家长传授正确的早教信息,增强家长的早教意识,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
其四,组织“家教沙龙”。
家教沙龙深受家长的喜爱,能给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平台,取长补短,让家长通过交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家教沙龙的地点可以选择在沙龙成员的家里轮流举办,每次都有一个重点讨论的话题,教师应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引导,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其五,专题讨论。
围绕家长关心的一些教育观念问题,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家长各抒己见,实话实说。通过观念的碰撞,家长们在讨论过程中转变思想。
其六,定期编辑早教小报,免费发放给家长。通过小报交流育儿经验,传播育儿知识。
其七,网上交流指导。
家长一般白天上班,晚就有时间参与交流,且网上交流指导的时间也较灵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网站论坛或社区早教QQ群,随时与家长交流,解答家长的疑惑,并为每个家庭的相互交流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
幼儿园举办早教亲子活动不同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它不是简单的益智游戏,它应该是专门针对0—3岁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提供早教家庭进行交流的活动。活动可以是在幼儿园里开展,也可以走出园门,送教上门,进行个别的辅导。我们不仅要让亲子活动促进孩子的快乐成长,更应该是家长的课堂,在早期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给予父母以具体、专业、系统的指导,让家长懂得为婴幼儿创设适宜的生活学习环境,正确有效地与孩子互动,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并在活动中注意及时纠正家长的一些不正确做法和想法。应让亲子活动一方面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一方面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家庭中延续,有效的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亲子游戏的活动序列和操作模式为:(1)教师对家长介绍活动的名称、目的与方法;(2)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3)教师观察、了解每个家庭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和具体的指导,以便于家长回家后继续开展亲子游戏,使活动得以延伸。
开展亲子活动应注意的是:婴幼儿的活动中要创设丰富活动环境,满足婴幼儿不同兴趣和需要;活动的目标要宽松、有弹性,促使不同能力差异的孩子都能有所提高;活动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同表现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以尊重乳婴儿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减少和避免单
一、机械的“传授—接受”的“顺向思维”方式。
六、组建早教研究团队,提高早教指导质量
现在,早期教育师资很欠缺,很多幼儿园都是直接从幼儿园老师当中挑选出来任教,这些教师缺乏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与婴幼儿互动、提供发展帮助的经验不足,对儿童个体差异以及家庭教养差异所产生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复杂性心中没底,专业很薄弱。因此,幼儿园应以学习、研究与实践来提升早教专业素质为根本,挑选有生过孩子、有亲和力、有耐心的教师和保健员组成早教研究团队。我们除了要学习研究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卫生保健、行为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学习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更好的服务于家长,提高早教指导质量。
朱家雄教授说过:0-3岁幼儿早教更重要的是教会父母如何养育孩子,而非直接训练婴幼儿,这充分说明了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作为早期教育基地的幼儿园,我们有义务,有必要为指导家长做好早期教育工作做出努力,相信在我们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下,早期教育之花将盛开得更加艳丽夺目。
第三篇:早期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蒋一鸣家长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那么什么对孩子来说最重要?我认为如下五点缺一不可:
1.人之生——生命:健康第一
2.人之品——品性:做人为先
3.人之格——品格:生活质量
4.人之气——贡献:服务社会
5.人之才——才学、才华、才艺、才干
我们应在如上那些方面给予孩子足够的培养和引导,而出身、性别、长相、身高等则不足挂齿。然而,当今,功利化的教育观催生了很多的本末倒置的社会现象,如:
1.重喂养轻教养,重认知轻运动
2.重近期目标轻长期目标,重规范轻道德
3.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
4.重智商开发轻情商培养
5.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
6.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
7.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
8.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
结果呢?我们的宝贝们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我们当家长的还不断地批评和责备我们的孩子,事实上真正应该受责备的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家长本身!记住: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既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是不可逆转的,既然学习在我们看来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第四篇: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读后感
读了这本《早期教育》的书对我来说是既适宜也很适时。书中总结了很多的教育经验,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早期教育孩子的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并解答我在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它对我来说起到了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同时,我也很感谢该作者为教育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理解早期教育现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众,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但是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大多数家长都有早期教育的观念,而且很多家长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收效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其中书中有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没有因为儿子对画画工具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开始决定培养小威特的绘画才能。而是让小威特尽情地把玩这些画画的工具,并不强迫他去画,也没有给他定格成为画家的目标。有些家长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说的一句话对现在的许多家长很受用,也很经典:“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本能冲动。”可以这样说艺术本质是不可学的,或者说艺术本身是无法学习的,能够学的只是技术和技巧。也许有人认为会不会把那些画具给浪费了,是不是在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老威特肯定的回答,这并没有浪费孩子的时间。反而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他是兴致勃勃的画完一张又一张……人就像陶瓷,是放在模子里烧出来的,而放在什么样的模子里就会烧出什么样的瓷器。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幼儿是成人之母”。早期
教育可以从孕期开始早期教育从何开始是最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最早可以在怀孕期间就可以开始了。本人非常欣赏音乐教育。并不仅仅是因为根据老维特的经验“音乐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为音乐的确是美妙的东西。因为它不需要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你可以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人,还可以是一个身有残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听力,你就能毫不费力的从音乐中享受到他表达出来的东西。书中慈德的母亲在教慈德“快乐、兴奋、幸福”时,慈德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所以母亲在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明白他们的差别。母亲用迷人的吉他声告诉他,慈德专注的听着,母亲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弹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个形容词,快乐就像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哇!原来是这样!”从那以后慈德在对词汇上意义的把握上显得很轻松。也许有的家长认为那是因为慈德的母亲会弹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们不会音乐那怎么办呢?再此我想说的是音乐是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弦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来达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的知识面要博大并不是说每个家长必须什么都具备,但是知识面应该做到博而广。书中有这些部分对我的启发很大。首先健康知识很重要。孩子的健康是至高无上的,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孩子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生病,孩子受苦,大人受累,谁都没有心情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掌握简单有利孩子发展的健康知识。比如孩子刚生下来,母乳喂养是
最佳选择,新鲜的水对孩子也很重要,要让孩子多喝水。在孩子差不多四个月的时候,每次喂奶之前应该先给他喝点水或者果汁。再大一点可以让孩子适量地喝汤,吃熟鸡蛋和土豆,谷类食物也是不错的食物,孩子会很乐意的接受。经常让孩子待在能呼吸新鲜空气的环境中…….书中介绍了很多对我们进行早期教育很受用的健康知识,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感-------李作明
很早就听说过有《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知道它曾经红极一时,是家教成功的一个典范。但不知为何,内心却对它有一种排斥,从来不去碰触它。可能是一直觉得“哈佛”这个字眼离我们太遥远,是我们穷期一生也未必能够企及的。总想,凡夫俗子一个的我纵然看了也不会有多大作用。于是,有几次,即时在书店已触摸到它,但还是怀着“只能敬仰而不可近观”的心里悄然跳过。
但近来,兴许是“江郎才尽”了。身为教师的我与家长交流时,往往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无言以对;身为母亲的我当沉下心来辅导孩子的学习时,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都说教育是门艺术,可究竟怎样做才算艺术呢?那些神通,那些高考状元们究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于是,我迫切地去涉猎有关的知识,闲暇时间专读家教类的书籍。
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我知道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遥远的东西我们未必不可及;从王金战《学习哪有这么难》我知道了学习贵在会寻找其中的规律,只要找到了学习的规律,你,也可以创造奇迹。这不,在书店里浏览,看到了最新出版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心想,这次可不能再错过了,于是,毫不犹豫捧回家细细品读。这本书相当于答读者问,针对很多读者提出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疑难问题做了回答,很细致地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读来感觉操作性极强。印象最深的两点是: “快乐与优秀可以兼得”这是刘亦婷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读到这里,我不觉眼前一亮。曾
经好多次和家长在交流时,多次感叹中国的教育体制落后,孩子学得苦,学得累,想优秀就不会快乐;只想快乐那就谈不上优秀了。我也很遗憾、很无奈地告诉家长,要优秀必须舍弃快乐;给自己的孩子也经常在灌输一个观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从来就没想过原来“优秀与快乐是可以兼得”的。
是呀,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了?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当做一件的快乐的事去做呢?如果身为老师,身为母亲的我们都时刻把学习当做“苦差事”,那孩子们怎么会乐起来呢?看来,真得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去大做文章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学习,让快乐与优秀并驾齐驱,是可以做到的。
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在刘亦婷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很会想点子,有意识地用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去训练女儿,从而让她拥有某种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孩子的专心习惯,刘亦婷父母用“一口气专心学习20分钟”的方法来训练,大人拿一本孩子没兴趣的书,坐在孩子的侧前方,做专心阅读状,给孩子提供榜样,并及时夸奖孩子3分钟的专心,直到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他们方才“撤退”;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时我发现刘亦婷父母非常细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得都非常周到,细到什么程度呢?“打草稿,也要有顺序”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培养女儿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他们要求女儿在打草稿时按题目的顺序写,草稿纸上不要写得太密,以利
于后面的重算、核对,迅速查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的,好习惯,并非天生。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一些坏习惯的苗头时,不要着急,不要训斥,不妨动动脑筋,想想点子来进行一番训练,必能扭转乾坤。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五篇:早期教育
请理智对待早期教育这一流行趋势
英语07(2)班 张露
近年来,早教成风,各种早期教育的教育机构打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能不输给别人,能读名校,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送去读英语早教班,算术早教班……过早的教育以及昂贵的学费给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但为了孩子所谓的美好未来,很多家长仍然趋之若鹜。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小学英语老师,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小时候。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早期教育,充其量上小学的时候上过作文,奥数的兴趣班。不过可惜的是,十岁的时候,我不爱写作文,二十岁还是不爱写作文,可能这辈子,我也不会在文章上取得什么阶段性的胜利。最令我沮丧的是,至今仍不能像样地解决函数,抛物线,空间几何之类的问题。如今早期教育盛行。那么如果我晚生十几年,而我的父母也趋之若鹜地把我往各类早教班送,今天,我是不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或者数学家?或者退一步,我是不是能在高考中拿到满分作文或者是理科状元?
其实不然,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竞跑。不需要一开始就把弦绷得很紧。家长这么热衷于追随早教风潮的原因无非是:别人家的孩子去上了什么什么班,而我的孩子不上,以后就会不如别人。而且接受早教的儿童,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识字,做算术题。这可能使大多的家长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聪明,使他们更加
坚定地相信---早教真的有效。不知何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像是让家长上瘾的毒品一样,这句口号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但是郑渊洁的《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家长们浇了一盆冷水。
郑渊洁这篇文章是在南通实验小学见习时,在一年级的走廊上看到的“家长的杰作”。这位不跟风的父亲,从网上下载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位家长都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比较,并且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优秀,所以很多人选择昂贵的早教班,怀着美好的憧憬,就好像只要参加了就拿到了清华的入学通知书一样。“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其实只要家长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会知道,学会思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远比学会解决几道数学题有意义的多。
前段时间出现的虎妈狼爸的极端教育着实令人感叹,严苛的要求下,确实能把孩子培养成才。但那是少数,大多的家长只会感叹,不会盲目跟风,可见教育的形式有千万种。早期教育有没有意义?我想它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作用,不然也不会成为一种趋势,但也不绝对。只是面对它可能带来的好处,家长必须摆正心态,更需要弄明白什么是早教。其实很多家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早教的误区。大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给孩子一个提前的教育,受教育者理所当然的是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国外的很多家长重视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很大
程度上是早教的前身。只是外国的家长更加重视子女之间的相处,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去发现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在搜索外国家长对待早教的态度时,意外发现美国幼儿园给家长的寄语,我觉得很有意思。内容是这样的:
⒈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并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2.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和培养。
3.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渺小,它只会让我假装一副超出我实际年龄的傻样。
4.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指出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因而和你作对,你私下的提醒,效果会更好。
5.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是犯了罪,它会削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6.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得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7.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而已。
8.别在匆忙中对我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9.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0.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儿,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我觉得家长只要把上述的十个要求做到,自己就完成了所谓的早期教育。家长亲力亲为,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事半功倍。教育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成才。每个孩子对知识的领悟是不一样的,但归根结底,他们都要生活。早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孩子的兴趣与潜力,就会显得揠苗助长。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家长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提点孩子迷津的人,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的公民,而不是一个会做数学题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家长的引导比各种早教班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诸如:好的习惯,对生活的态度,健康阳光的心理……
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家长的引导。所以请各位家长理智对待早期教育这一流行趋势,家长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早教班上,别忘了他很快就会长大,你们可以一起成长,请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