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血液生化检验是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 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关键。然而 , 在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过程中 ,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比如标本污染、检验操作不当、送检时间不当等[1].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 受检者可能出现病情延误、诊治失误、漏检等情况 , 引发医疗安全事故。因此 , 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有必要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对此 , 本院选取了 80 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 202_ 年 5 月 ~202_ 年 5 月本院检验科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标本均由护士送检。
1.2方法 对 80 例送检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 记录其中不合格的标本 , 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 , 最后做出总结。
2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 , 本次研究的 80 例检验标本中 , 有 9 例为不合格检验标本 , 占总数的 11.25%.其中 , 5 例(6.2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不当 , 3 例(3.7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不合理 , 1 例(1.2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血液标本保存不当。
3讨论
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 具体分析如下。
3.1标本采集方法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 标本采集方法是影响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最主要因素。在标本采集过程中 , 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到标本检验结果。①采血时间。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应当是在早晨空腹 6~12 h 之后 , 这是因为在空腹时间超过 12 h 的情况下 , 机体的蛋白、转铁蛋白等物质的成分就会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 而胆红素等代谢物则会异常升高。这些物质成分的异常变化最终会影响到检验结果。
另外 , 在满足早晨空腹 6~12 h 的条件下 , 受检者还需要在抽血前静卧 1 h, 并且禁止吸烟和饮酒 , 而在抽血前 2 d, 受检者应禁吃水果、茶、咖啡、茄子、香蕉等 , 禁止剧烈运动[2].如果违反以上要求 , 则检验结果也会受到影响。②止血带的使用方式。一般而言 , 采血部位应选在肘正中静脉 , 而不能选择其他较细的静脉 , 其目的是防止血量不足。在选择肘正中静脉抽血之后 , 止血带的使用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 , 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 1 min, 如果 >1 min, 则大静脉的血流受阻 , 毛细血管内的压力上升 , 于是具有较小相对分子量的物质会逸入组织液中 , 从而造成血液标本不纯。而如果止血带压迫时间延长 , 那么血液成分会因为缺氧而增大 , 从而导致检验结果低于或高于真实水平[3].③采血技术。采血者的采血技术直接影响到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 如果采血技术不过关 , 那么检验结果就会不准确。具体而言 , 以下几种情况会影响到检验结果。①采血缺乏准确的定位针 , 在进针之后 , 针头在血管内左右动摇 , 最后会导致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凝血 , 使血液难以抽出。②挤压穿刺部位。有时受检者的静脉血流量比较小 , 而采血者为了采集血液 , 就会挤压穿刺部位以增加血流。然而这种操作行为也会导致血液标本溶血 ,进而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3.2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 在标本送检之前 , 应先在血液标本中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而在不同的血液标本中,抗凝剂的使用也应有所不同 , 比如钙凝血剂不能用来检验多价金属离子,含有少量凝块的抗凝血样不能用来测定凝血酶。而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是重点 , 只有在抗凝剂和血量保持恰当比例的条件下 , 血液标本的检验准确性才能够得到保证。在本次研究中 , 3 例标本的检验结果出错就是因为加入了过多的抗凝剂。
3.3血液标本的保存 在不能即刻送检的情况下 , 工作人员应先将血液标本妥善保存。通常 , 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为4℃恒温 , 并且保存时间不能超过 1 周。而在室温环境下 ,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 4 h, 一旦 >4 h, 那么血小板平均容积会逐渐增高 , 血糖会逐渐降低 , 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的计数也会逐步下降 , 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 , 1 例血液标本虽然是在 4℃以下保存 , 但是 >1 周还没有送检 , 所以检验结果出现差错。这就说明 , 有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血液标本的保存 , 及时将标本送检。
3.4其他因素 除了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几点因素之外 , 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 比如临床用药。如果患者在抽血检验之前服用了某些药物 , 那么检验结果会相应地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认为 , 右旋糖酐能够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 头孢菌素的代谢物能够影响血液测定的各个环节 , 利尿剂则会影响血钾的浓度。
综上所述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分析造成检验结果失误的原因 , 并向临床医生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文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 202_, 11(11):235-236.[2] 杨静 , 余少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海南医学 , 202_, 24(12):1845-1846.[3] 姚文亚.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研究.大家健康(学术版),202_, 18(22):82-83.
第二篇: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内容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严格按照日常操作常规对196名健康查体人员采集静脉血20ml,分别采入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离心后上机测定常规生化项目。结果 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证明采用各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对生化结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关键词】检验结果血液标本样品管
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代表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实验室通过室内质控可以减少因操作、试剂和仪器性能的改变的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室内质评来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近年来由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方法学的改进及标准品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明显下降。所以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而是来自分析过程之外(即分析前程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1]。
本文就原始样品的采集过程中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管
采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4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同一受试者的静脉血。1.1.2试剂
各种生化项目试剂分别使用上海科化和北京中生试剂盒(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标准品均采用试剂盒所带的标准品;质控血清采用宝灵曼(罗氏生化质控)批号:157934~07。1.1.3仪器设备
belkmanculteraij,egtrtm21r低温高速离心机,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1.4样本收集
对196名健康查体人员采集静脉血20ml,分别采入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置于室温。1.2方法
1.2.1根据试验人数检查试剂是否充足并检查各生化项目的试验参数。
1.2.2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静置lh后置于离心机中离心(2000r/min)10min,随即取出样品上机测定各常规生化项目。
1.2.3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2结果
采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测得196名健康查体人员的各生化项目结果,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中ca、k、bun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样品管,而alt、ast、ldhglu结果明显低于其他样品管;一次性塑料管中k略高而alt、ast、ldh、glu略低于其他样品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中得生化结果比较一致。3讨论
采用各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对生化结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长期以来我国临床生化采血没有统一的器械,有些单位使用反复使用的玻璃试管,有些单位使用一次性塑料试管,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试管洗涤不净造成溶血或残存物质的干扰使得离子和氮类测定结果误差较大;一次性塑料试管收集血液标本,血清中不含外加化学物质,测定结果较客观的反映血液中的物质水平,但是血液 自然 凝固析出血清的时间延长,从而容易造成被检成分的改变,如葡萄糖酵解、酶活性降低、细胞中k离子外溢等,普通抗凝管由于抗凝剂得成分不同对试验项目的影响也不同,而且抗凝管种类较多也给工作带来不便,容易造成错误。真空分离胶采血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采血装置,它利用促凝剂,约在15min左右使血液凝固,离心后呈现三层:血清-分离胶-血细胞,由于在中间把血清和血细胞隔离,这样可以使血清成分稳定,经过初步评价试验证明其对大部分生化测定结果无影响,对葡萄糖和酶类有保护作用[2]。实现临床生化测定血样单一真空采集减少了采血人员的不便,适用于常规和急诊生化测定是一种理想的采血装置。随着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完善,开展室内质评不断推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提高,但文中提到的血液标本收集的样品管引起的分析误差仅仅靠质量控制是不能消除的,因此强调分析本身质量控制的同时也必须同样强调分析过程之外的质量控制。
第三篇:风湿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研究
风湿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_年3月~202_年4月入我院就诊的风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对比分析风湿病患者与健康者的各项指标情况表明,为临床风湿病的确诊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风湿病;血液检验;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类风湿因子;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
风湿病,广义上指的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是以自身免疫为发病机制,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包括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可造成血液各项指标变化,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困难[1]。为此,我院选取50例风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液各项指标与健康者作比较,并获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_年3月~202_年4月入我院就诊的风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风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双手掌指关节、双肘以及膝关节发生对称性肿痛和活动受限,晨僵,双手呈现为典型的RA畸形。对照组也明确为健康者。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24岁,平均年龄为(9±2.1)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干燥综合症19例、骨关节炎11例、硬皮病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例、白塞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对照组年龄为6~23岁,平均年龄为(82±2.7)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置于肝素抗凝管中,采取Sysmex XE-2100型号仪器根据红细胞脉冲高度检测法计算进行血细胞压积检测。采用温氏法检测血沉;选择由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血液粘稠度检测仪检测血液粘稠度;抽取不抗凝静脉血2ml,选择由IMMUNOSTICS,INC.提供的类风湿因子检测试剂盒,进行类风湿因子的定量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内IgG、IgM、IgA。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血液各项指标分析比较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红细胞压积指标相比较差别不明显,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风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组疾病。该疾病主要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以及周围相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其中,大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2]。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疾病的总称[3]。研究对象中观察组患者均有关节病变和症状,风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生于5~15岁儿童多发。本病常反复发作,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心脏损害,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另外,患病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和组织损伤,严重者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安全[4]。因此,准确及时诊断,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损伤,恢复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风湿病是一种以自身免疫系统为发病机制的系统性疾病,可引起机体免疫球蛋白增高即IgG、IgM、IgA增高,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是做自身免疫检测,如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测,其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但也有研究表明,约有5%的健康人群中RF阳性,因而不可作为风湿病的独立诊断因素[5]。本研究中,风湿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差别显著,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通过风湿病患者与健康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更加有利于了解风湿病血液成份变化,从而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霍继炜.风湿病患者血液ANA和ENA检验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2_,10(9):83.[2]潘高茂.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_,12(1):5457-5458.[3]吴肖仙,叶秀仪,冯?髑?.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_,18(3):328-329.[4]杨诗妍.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_,11(1):4790-4791.[5]刘健,万磊,冯云霞,等.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LA、Treg观察[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_,30(4):509-511.编辑/哈涛
第四篇: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
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趋严重,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2_.06.598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2_)06-0369-01
血常规检验指对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的计数检测分析,是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之一。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对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要求也日益增高。但在实际操作中,程序复杂,检验结果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另外,对于不同生理状态,也会有较大差别,如下午略低于上午,休息时低于运动状态,餐前低于餐后。并且,检验准确性也受到患者的配合,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把握好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影响因素
1.1 仪器因素。由于全自动血细胞仪分析时间短,检验数据准确性高,能指示异常结果,易于标准化,常作为血常规检测的首要方法。为保证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常需要对每台仪器进行校准。在其分析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血样容量对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若倍数过高,会导致血细胞数量太少;而倍数太低,又会使细胞通过传感器聚集而使重合缺失。
1.2 生理因素。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血液采集前,是否有剧烈的运动,是否休息正常,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血常规检测。正常人在一天之类,体温会有所波动,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都有一定的波动,这都将对最后的分析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不同生理状态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新生儿的WBC会普遍偏高,进食后,血液稀释,Hb检测就有所降低。
1.3 人为因素。
1.3.1 标本采集。末梢毛细血管和静脉采血是常见的两个采血部位,但手指血的血小板计数偏低,白细胞计数略高,可重复性较差。对于血液的稀释和凝血情况也要关注,这都会对血样检测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1.3.2 不同时间测定标本。若分别于采血后0min,30min,1h,6h内检测血样,1h内健康体检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血样检验结果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等参数差异不显著(P>0.01),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h后,不同时间组的体检者的血样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1]。整改措施
2.1 注意抗凝剂的选择。血常规中常见的抗凝剂为K2-EDTA,但该抗凝剂会加快血小板凝集,出现血小板假性低下的问题。因为EDTA抗凝时,血小板相互聚集,出现卫星现象,仪器无法正确计数血小板,因此需严格按照医学规定对血常规进行分析检验。
2.2 选择合适的采血量。若血液与抗凝剂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血样质量变化,如凝集后某些蛋白变性。采血量尽量充足,需要有20-30微升的剩余量,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有效性。
2.3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静脉血为最好的采血部位,手指血稳定性较强,是末梢毛细管血与静脉血中差异最小的。据临床显示,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均有较大缺陷,血小板计数偏低(-8%),白细胞计数明显偏高(+7%)[1]。
2.4 注意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不同的测定时间对血样相关检测参数有较大影响。标本采集后,应该及时派专人专车派送,且在运输中需要完好保存样本防止其变性等。为避免蒸发,血样需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严格控制低温,延长保存时间,但严禁冷冻,常在4±2℃条件下保存。另外,当样本数较多时,需要分类放置,避免混淆或者弄错标本。为得到高准确度的检验结果,应在血样采集后尽快检测,预稀释样本在10min内检测;EDTA抗凝末梢血应在15min后测定;EDTA抗凝血应在30min后8h内测定。资料显示,样本收集5-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最佳[2]。
2.5 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检验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熟悉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功能,操作步骤,基本修理和维护。尽量做到定期保养,及时除掉腐蚀的线板,擦拭干净,避免由于仪器老化或者故障带来的检验误差[3]。结论
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预期准备工作,设计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案。这就对检验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必须熟悉采血的整个流程,且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采血前期,亦需要对体检者进行常识指导,进行合理的饮食和准备,排除其他生理状况和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的活动情况,服用药物情况,吸烟状况,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4]。
在检测方面,首先必须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操作过程的准确熟练,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消除过失性误差,减少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手动检测需要时刻关注仪器状态,自动进样也需要定时观察,确认仪器正常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5]。后期的数据处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运用软件时,需要掌握其使用条件,并进行多次复核,以免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2_,25(1):86
[2] 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J].临床误诊误治,202_,19(11):79-80
[3] 徐金华,游其勇.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2_,(5):134-137
[4] 刘月霞,师金洲,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2_,112(23):131
[5] 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_,9(14):15-20
第五篇: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对于临床上检验结果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方法:从采血的具体部位、采血方法、采血时间、标本的放置时间、采血的体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结果:采血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以及相关的其他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检验结果。
结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比如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以及放置时间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最终结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2_.05.596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2_)05-0367-01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实验室内部的检验结果,在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做最终的鉴定时,都需要用到实验室的检验报告,因此不难看出,检验结果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意义重大。实际医学研究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化学检验结果,在这其中,因为标本的采集过程出现漏洞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部分意见仅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2_年至202_年三年期间收治的共400例病人的血液标本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其中,男性260例,女性140例,年龄在15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45.6岁,所有病人的抽血过程均由医护人员进行。
1.2方法。样本由护理人员送达检验科,在收到杨本之后,核对了所有的患者信息,确保没有出现失误,检验样本的过程包括了常规、免疫、生化检验等,检验过程中针对一些影响因素(比如:采血的时间、采血的具体部位和方法等)仔细观察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2结果
对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发现,所有样本中出现不合格的有25例,占总人数的6.25%,在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中,因为采血容器的不同、采血的时间不同、混匀情况、采血的血量不同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不合格的有15例,占总人数的3.75%,样本在送到检验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到及时、低温等原因造成的检验不合格的有9例,占总人数的2.25%,1例标本出现了溶血现象,占总人数的0.25%,没有出现凝块的现象。通过对比存放以及传送过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3讨论
3.1采血具体时间和部位对于结果的影响。在采血过程中患者因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采血之前要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采血时间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合理。一般情况下,禁食之后的8个小时就可以进行空腹的采血,通常都会在早上用餐之前进行采血,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白天的活动以及用餐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为人的生理有着周期性的变化,一天之中身体各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时间段进行采血,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3.2采血方法的选择。一是选择在末梢进行循环性质的采血,这种采血方法一般用于急诊或者床边的项目,最终的检验结果只能代表局部范围内的结果,成人可以选择在手指端,婴儿选择在足跟部位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穿刺的深度要合理控制,不要出现挤压的现象。第二个就是进行静脉采血,这种方法指的是在需血量比较多的时候或者要了解病人的全部身体状况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选择在病人的腕部、肘部或者手背的静脉进行血液样本采集,采血过程所使用的器材要保持干净、清洁,抽血过程不能出现大量的气泡,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污染血液的现象发生。
3.3放置时间和体位对最终结果带来的影响。在血液离开人体之后一般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白细胞仍然在进行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这就会使得一部分的葡萄糖经过反应之后转变为乳糖,从而导致血糖含量进一步降低,促进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导致一部分离子进入到血浆内部,从而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采集到了血液样本之后,要立即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避免出现污染。
3.4止血压迫时间的合理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收集完血液样本之后,会选择在一分钟之内对病人进行止血压迫,再见到回血之后就要立刻放松止血带,使用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管局部出现缺氧现象,从而导致血液内乳酸过高,钾离子等也会因此跑到细胞外部去,导致最后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同时,采血过程切忌反复对采血部位进行拍打或者挤压。
参考文献
[1]谭晓玉,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2_(08):125-127
[2]石敏,江慕尧,张秀琼;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2_(07):324-325
[3]郭月丽;林燕燕;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_(03):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