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异形柱结构设计分析论文五篇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130-1133298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9-10 09:41: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异形柱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一、异形柱的概念

异形柱是指截面肢厚小于300mm的L、T、+形的截面柱。建筑界所讲的“异形柱”,特点是截面肢薄,由此引起构件性能与矩形柱性能的包括受力、变形、构造做法等一系列差异。制定规程主要是针对肢厚200、250mm的异形柱。其形式与短墙肢相似,若肢较长就称短墙肢,很难划分两者的界线。

其中“Z”、“一”形柱未列入规程的原因如下。

第一,“Z”形柱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多。“Z”形截面柱与“一”形截面柱类似,即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多数情况下是Z形的上下两水平肢受与其方向一致的力,即由两根梁传来的拉力或压力,这只有通过中间肢的受扭来传递,后果只能是中间肢的断裂。“Z”形异形柱目前研究的不是很多,但在实际工程还是有用的。如果结构中只是个别柱为Z形,可以采用加强构造的设计。

第二,“一”形柱截面两主轴方向抗弯能力相差甚大。不论是在风荷载作用下还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中的柱一般都是受到两个方向的弯矩同时作用,其受力后的表现可想而知,它在双向剪力作用下性能也不好,由GB50010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见,柱截面相邻两边长相差越多,其斜向受剪承载力越低。

二、底层减柱的限制

第一,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框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可用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7度抗震设计的房屋建筑。

第二,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在地面以上大空间的层数,非抗震设计不宜超过3层;抗震设计不宜超过2层;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超过6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

第三,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落在转换层主结构上。托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转换层上部异形柱向底部框架柱转换时,下部框架柱截面的外轮廓尺寸不宜小于上部异形柱截面外轮廓尺寸。转换层上部异形柱截面形心与下部框架柱截面形心宜重合,当不重合时应考虑偏心的影响;

第四,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宜接近1。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比可按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2_第E.0.2条的规定计算。规程不允许次梁转换(二次转换)。

第五,转换层及下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且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

第六,托柱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度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的肢高或一般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大于托柱框架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托柱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托柱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当双向均为托柱框架时,不宜小于短跨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托柱次梁应垂直于托柱框架梁方向布置,梁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m,其中心线应与同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肢厚或一般框架柱截面的中心线重合。

第七,注解: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框架称托柱框架,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框架梁称托柱框架梁,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非框架梁称托柱次梁。

三、应用范围及特点

异形柱应用在7度设防以下。在异形柱结构中使用扁平柱是可以的,建议最小厚度取250,梁纵筋用3级钢,直径不超过12。各项验算同普通框架柱,构造和轴压比建议控制更严格一些。因“一”形异形柱不提倡用,在某工程上缺了还不行,没办法可用扁平柱,其计算按矩形柱方法计算。

地震力系数放大,自振周期折减。因用异形柱导致刚度下降,使得地震力减小,应采用地震力放大系数来适当地增加地震力。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予以折减。

四、截面定义输入

异形柱截面有T形、十形、L形,对一字形、Z字形规程未列入应用,在PMCAD截面定义中输入T形按2截面工形输入,不用的地方输0;十形按6截面十形输入;L形用5截面槽钢形输入。其宽均为240,肢长为600。输入轴线节点处应注意偏心材料应定为砼。为减少输入偏心转角的麻烦,在定义时要多定几个不同的截面类型。

五、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画法

配筋计算如下:采用双偏压、拉计算,箍筋采用双剪箍。异形柱肢长与肢宽比≤4时,否则应考虑梁的刚域。这时梁柱重叠部分,按刚域参数考虑。

施工图画法如下:a全楼柱钢筋归并;b平面柱大样画法画异形柱施工图,应注意箍筋加密与普通柱相同;柱分布筋之间设拉筋,其直径同箍筋,间距是箍筋的2倍;横向肢、竖向肢分别按计算配置一个矩形箍筋,并分别满足X、Y向计算箍筋面积的要求;c竖向筋要满足最小间距要求,采用对称配筋,一排排不下,程序自动放两排;按固定钢筋和分布筋的构造要求分别配制固定钢筋和分布筋。d在核心区箍筋相交处,若无主筋时,应设竖向架立筋如T形柱内侧,架立筋为构造筋,隐含直径D=14mm。

六、其它

顶层托斜层顶的(角)柱,规程对此没有涉及,它所受轴力、弯矩均不大,柱本身强度不会成问题,关键是房屋顶部结构整体性能,设计人员自己把握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不应有错层,原因是免形成短柱。这里的错层是指规范和高规中的“较大的错层”。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净高与柱截面长边之比不宜小于4,不应小于3。一般楼梯处易出现短柱,为此在楼梯间两侧布置剪力墙其它地方以异型柱为主。异形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受剪承载力的平面图形为梅花状,等肢情况下异形截面柱受剪承载力在各象限图形是凸的。

在斜向剪力下,如果按X、Y两个分量分别配筋满足要求的话,其斜向承载力也能满足要求。由以上原因,异形柱规程规定异形柱的斜截面承载力可以分X、Y向分别进行设计,不等肢情况时,该图形的凸出程度要差一些,两肢长度相差越大,凸出程度越差,一形柱就是个扁椭圆。所以,这也是规程规定异形柱截面任一肢肢长不得小于500mm的一个原因。

第二篇:异形柱结构设计研究论文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异形柱框架的受力特点,对设计实际工程中异形柱结构的分析计算、构造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成功的工程设计实例。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

1前言

近年来,异形柱框架或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结构形式广泛用于小高层住宅建筑中,相对于传统的短肢剪力墙或框架结构,能更好的满足建筑需求且造价略有降低,因此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结构形式一般指同层内异形柱数量超过柱总数量10%的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适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或7度的地区。

2受力特点

异形柱是指柱截面摈弃了惯用的矩形柱,而采用多个小墙肢的组合截面柱子,由剪力墙演变而来。柱肢截面中各肢高厚比不大于4,常用的有L形、T形和十形,亦有采用Z形。柱肢宽度一般使用与墙体相同的厚度,一般为200~250mm,不大于300mm。肢长较大,《规程》规定不小于500mm,一般为600~800。除此之外,不等肢异形柱肢高比一般不超过1.6,各肢截面厚度不能相差过大。

虽然异形柱由剪力墙演变而来,但由于柱截面本身的特殊性,异形柱结构的受力特点既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也与普通框架相差很大,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荷载作用的结构反应更加复杂。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证明,异形柱的破坏形态有:弯曲破坏、小偏压破坏、剪压破坏等,影响破坏形态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角、轴压比、剪跨比、配箍率等。

2.1整体计算分析

异形柱的存在和不同的布置对结构整个抗侧力刚度影响很大,总体来讲相对于同样布置的同截面矩形柱结构,异形柱结构的整体性要好,刚度略由增强;而单结构形式来讲,异形柱结构的刚度介于普通框架和框架剪力墙之间。文献[2]对8度区-6层住宅分别采用矩形柱和异形柱框架进行设计,然后分别采用SATWE和CRSC程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底部剪力要比矩形柱框架结构大16%~26%左右,各层柱的平均剪力和节点剪力也比矩形柱框架大很多。异形柱结构的受力特点介于普通框架柱和剪力墙之间,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差,在内力分析计算时,既不能完全按普通框架柱,也不能完全照搬短肢剪力墙。

根据规范要求,对于矩形柱结构,当无斜向抗侧力构件时,结构设计的地震作用方向一般取工程纵横轴方向,即0°和90°以此来求得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正截面承载力两个方向分别按单偏压计算配筋,其承载力基本上可以包络地震作用沿其他方向的情况。但对于异形柱,由于截面惯性矩沿不同方向差别很大,地震作用下柱受力的最不利方向不一定0°或90°,也就是说仅沿该两个方向计算的正截面配筋并不能完全包络地震作用沿其他方向时的情况,尤其在高烈度地区体现得更显著。对此,《规程》强制规定,7度及以上时地震作用尚应对与主轴成45°方向进行补充验算。

考虑到受力后异形柱结构反应复杂,抗震性能不好,为符合“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思路,地震作用计算后梁柱的内力调整都相对要求更严格些。对此,目前国内通用的结构设计软件PKPM并没有体现出来,虽然可以建立异形柱的模型,但尚未增加异形柱这种结构形式。其内部的内力调整和截面配筋计算仍然按照矩形柱或者短肢剪力墙的模式进行的,这难免会带来误差,有时可能相差甚远。天津大学开发的异形柱设计软件CRSC尚未普及。

目前很多设计都是把异形柱作为短肢剪力墙,按短肢剪力墙结构利用PKPM等空间软件进行分析设计,误差大在所难免。相对精确的设计方法是:假设梁柱节点与普通框架梁柱节点相同,按等主轴刚度及等截面面积两个条件把异形柱截面转化成等效矩形柱截面,利用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内力分析,求出柱的内力重新按照有关异形柱截面的配筋计算公式进行截面配筋验算。但这种等效转化后的计算模型仍与实际结构有较大出入,由于异形柱肢长比较大,与梁相交时梁柱重叠部分较大,形成类似与壁式框架的梁柱刚域,梁的计算长度大大减小,实际结构的侧向刚度比计算模型大,导致地震力计算偏于不安全,文献[3]对柱内力在程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乘以约1.1的放大系数或者加大周期折减度以适当考虑其影响。但这也是权宜之计,且对于普通设计人员来讲过于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效率。

2.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柱肢截面的差异,导致柱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的截面特性相差较大,异形柱截面在轴压力及弯矩剪力共同作用下,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柱截面中和轴一般不与弯矩作用平面相垂直,也不与截面边缘平行,其位置随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配筋率及荷载角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导致柱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的惯性矩差异明显,进而侧向刚度相差较大,对不等肢的截面表现尤甚。因此普通柱正截面抗弯验算的计算公式并不适用于异形柱,《规程》将异形柱截面划分为有限个混凝土单元和钢筋单元,仍然采用平截面假定给出了双向偏压的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公式。

由于多肢的存在,其截面的剪力中心往往在截面外,受力后主要依靠柱肢交点处的核心混凝土协调变形和传递内力,导致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剪应力和翘曲应力,柱肢易首先出现裂缝,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剪状态,变形能力降低,脆性破坏特征明显。

异形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也随荷载作用方向而变化,但对同一方向的地震作用由于翼缘的有利作用,通常比等面积矩形柱高,文献[4]表明,T形截面柱的受剪承载力至少为同截面面积矩形柱的1.15倍,L形柱则基本相同。

2.3节点强度

普通框架只要梁柱截面满足规范构造要求,节点核心区面积大,除二级或更高抗震等级的节点外,一般不需要特别进行节点抗剪验算。但异形柱框架的肢厚不大,节点核心区有效水平截面积小。另外,异形柱由于轴压比的要求,通常肢长较大,相对同截面面积的矩形柱来讲,刚度大,地震作用大,相应的节点剪力比相同布置下(柱面积相等)的矩形柱结构大很多。因此异形柱框架节点一般都需要验算节点抗剪强度。同时,异形柱肢厚度偏薄,节点斜压机制引起的核心区斜压力相对较大,钢筋握裹性能差,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也难以满足。

异形柱截面形式的不同,其节点受剪承载力也差别较大。十形截面柱的翼缘布置在节点截面中间受力最大的部位,翼缘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节点受剪承载力与同截面面积的矩形柱相差不大,T形截面次之,L形相差最大,受剪承载力下降最大。文献[5]研究表明:L形、T形、十形柱节点的受剪承载力比具有相同有效截面的矩形柱节点分别低33%、17.5%、8%左右,且用于矩形柱框架节点抗剪验算的公式已不适用于异形柱节点。在高烈度地区控制异形柱结构适用高度的参数已不单单是柱轴压比,而是节点区的强度。

3构造措施

异形柱的受力情况复杂,结构延性相对较差,单纯依靠目前的程序计算配筋尚难满足结构抗震的延性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构造措施,从概念出发,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3.1结构平面布置

异形柱框架应设计成双向刚接梁柱抗侧力体系,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和受力特点,可设计成部分异形柱部分矩形柱的形式,特别注意在受力复杂部分采用矩形柱。平面布置宜使结构平面刚度均匀对称,尽量控制或减小扭转效应:竖向布置注意体型力求简单规则,避免过大的外挑内收,避免楼层刚度沿竖向突变;柱网尺寸不易过大,一般不超过6m,柱矩大梁高也大,一方面建筑净空难以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柱承受的轴力也大,轴压比高,于抗震不利。为保证梁板对异形柱节点的约束,宜采用现浇楼盖。

3.2轴压比及柱配筋

对于柱而言,控制其延性的因素很多,不管对矩形柱还是异形柱,轴压比无疑是最重要的控制条件之一,其侧移延性比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异形柱更应从严控制。这可以通过控制柱距、采用轻质墙体、优化结构平面布置改善。柱肢端承受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局部压应力大,可设置暗柱。曹万林等《钢筋混凝土带暗柱异形柱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表明:带暗柱异形柱与普通异形柱相比,承载力及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显著提高。

异形柱截面的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先于普通矩形柱的剪压构件出现裂缝,产生腹剪破坏,导致柱脆性显著,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而且柱截面可能出现单纯翼缘受压,此时柱的延性最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异形柱的抗剪能力。除此之外,尽量避免短柱的出现,对剪跨比小的短柱要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以免形成薄弱环节。

3.3节点构造

节点已经成为异形柱结构的薄弱环节,考虑到节点处钢筋的锚固以及保证节点区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柱钢筋数量不宜过多且直径不宜过大。

4工程实例

长沙市某住宅楼长24.7m,宽14.5m,建筑面积3575m2左右,地上架空层一层,层高4.5m,住宅十一层,层高3.0m,最大建筑高度为39.0m,平面图见图1。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采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异形柱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SAIWE程序分析,各层间位移角见图2,满足规范对层间位移的规定;同时重视抗震概念设计,加强构造措施。目前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经观察结构整体状况良好。

5结语

异形柱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受力性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完善设计理论,开发更适用的设计软件,提高工程设计效率,便于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JGJ149-200,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2]黄锐,抗震设防高烈度区异形柱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建筑结构,202_(5)。

[3]沈伟,汪杰南京虎啸小区09栋住宅异形框架设计,建筑结构,202_(11)

[4]李建辉,论述异形柱轻型框架的设计,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2)。

[5]曹祖同,霞等,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强度的研究建筑结构,1999(1)

第三篇: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小结

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小结

本人曾设计过异形柱框架结构房屋,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望大家批评指正.1.异形柱框架结构的使用范围.1)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2)柱网尺寸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6M,不应超过7.2M,这是因为该种结构一般是用于6度不超过27M,7度不超过24M的8层以下的房屋,多用于住宅建设,由于住宅的层高一般为2.8M,要保证2.4M的净高,在梁高不小于跨度1/15的情况下,故跨度不宜太大;3)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异将建筑物地平均自重控制在9KN/M2以下;2.异形柱框架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为保证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2)异形柱框架应设计为双向刚接梁柱抗侧力体系,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和受力特点,可部分布置异形柱,部分布置矩形柱;3)底层为大空间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底层柱应采用矩形柱,此时底层形成转换层,该层楼板应用厚度不小于180MM现浇板,双层双向配筋,上下层相关柱截面面积比宜接近于1,刚度比宜在1--1.5之间,上下层异形柱与矩形柱相交时重合面积不应小于2/3.4)异形柱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宜使结构的平面刚度均匀.对称,避免扭转;竖向布置应注意体型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避免楼层刚度沿竖向突变;5)异形柱框架结构在6度区高度小于或等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四级考虑,在6度区高度大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三级考虑;在7度区高度小于或等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三级考虑,在6度区高度大于22M时,其结构抗震等级按二级考虑;如底层抽柱形成转换层时,该层的框架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6)异形柱截面肢高与肢宽比不应大于4,也不应小于2.5,肢宽不应小于180MM,“一”字型扁肢柱肢宽不应小于300MM;当角柱为异形柱时,6度区肢高不宜小于500MM,7度区不宜小于600MM;7)异形柱梁及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柱中的纵向受力筋直径不应大于25MM,也不应小于14MM;8)异形柱的轴压比限值各地规定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比普通的框架柱要严一些;3.结构分析.1)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2)异形柱框架结构可用“TAT”.“SATWE”等程序计算;3)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基本自震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的影响,折减系数可取0.6--0.7;5)“Z”形柱应按剪力墙输入计算程序计算.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望同仁指正.

第四篇:(异形柱)设计分析及总结

(异形柱)设计总结

一、计算前准备工作

1.确定异形柱(短肢剪力墙)尺寸 《江异》6.1.2条:“异型柱截面各肢肢高于肢宽之比不应大于4,不宜小于2.5,不应小于2。肢宽不宜小于200mm,不应小于180mm。一字形异型柱的肢宽不得小于300mm。对于角柱:6度区H≤6层时,肢高不宜小于500mm;6度区H>6层以上及7度区肢高不宜小于600mm”。

在拿到建筑条件图后,根据建筑平面布置柱网。角柱单肢的高宽比取3;中柱的单肢的高宽比取2.5~3。布置剪力墙时,若垂直于墙长方向有框架梁连接时,应与建筑协商,尽量争取在此方向设一小段墙肢(不小于1倍的墙厚)。2.确定框架梁尺寸

《江异》6.1.3条:框架梁截面高度可取(1/12~1/18)Ln,(Ln为梁的计算跨度,即异型柱翼缘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且梁高不宜小于350mm。主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及柱肢宽度。

3.确定楼(屋)面板厚度

《上异》3.2.5条:现浇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30mm;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一般楼层现浇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10mm,且不应小于100mm。

屋面板厚取130mm;一般楼板取110mm。对于跨度大于3.3m楼板,板厚按1/30(单块板)及1/35(连续板)取用。转换层的板厚由专业负责人统一确定后取用。4.统一计算原则

在着手计算前,应对计算软件(SATWE或TAT)的参数取值进行统一。此外,对于结构信息(抗震等级、场地类别、砼等级)、结构布置原则、荷载取值原则及计算步骤也应进行统一。在同一项目的同一类型的结构中,应对上述要点做到统一。

二、计算中的要点 1.计算软件

根据《江异》4.2.2条,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计算优选TAT软件,也可采用SATWE软件。使用TAT软件,梁、柱的计算配筋会比SATWE稍大。2.异形柱的输入

在PM中,异形柱可选择“十”字形的模型输入,可以适应“L”“T”及“十”等形状的要求。《江异》4.2.3条:“Z形柱按剪力墙输入计算程序计算”,条文说明中提出“Z形柱端部宜设暗柱”。《江异》6.4.7条:“Z形柱箍筋按柱配置,箍筋要求全长加密”,此条与前条矛盾,个人认为从安全出发,Z形柱箍筋应按墙配置。3.异形柱的计算

异形柱的配筋计算原则应按“双偏压计算”,这样其配筋计算会更准确。“单偏压计算”是将主形心内力作用效应分解到各个柱肢上再进行单偏对称配筋计算,而“双偏压计算”是将主形心内力作用效应按异形柱的全截面进行配筋,因此有角筋共用。4.框架梁的刚度增大系数

《江异》4.2.1条:在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框架梁计算惯性矩的增大系数:边框梁取1.5;中框梁取2.0。5.梁柱节点

梁柱重叠部分应按刚域计算。异形柱结构中,柱肢长度与其宽度的比值较大(一般为2.5~3.5),“刚域计算”是取柱边到柱边的长度(即梁净跨)作为梁跨度来计算梁的内力及配筋,以此减小梁的配筋量。6.结构布置

建筑底层的门廊处,当其基础与主结构基础脱开时,建议在±0.00m处增设拉梁与减小柱的计算高度。7.概念设计

《江异》3.0.3条:异形柱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刚接梁柱抗侧力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上异》7.1.6条:对一字形柱或短肢剪力墙应在纵横两个方向均有框架梁或连系梁通过,如另一个方向设梁确有困难时,应沿柱肢宽度加设宽度不小于300mm、高度为板厚的暗梁,其上、下纵向构造钢筋应各不小于414;当板厚大于150mm6@200的构造箍筋。

此外对于建筑开洞(楼梯间)或卫生间降板造成楼板局部变窄的部位,应加大此处板厚,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以减小结构整体变形。

三、绘图要点

1.架空板的宽度不宜超过600mm。架空板的荷载等级应根据板跨度有所区别。为了方便施工,可将底层拉梁顶标高统一到架空板板底标高。200宽拉梁两侧铺设架空板时,梁宽不足铺板可设梁耳。

2.在配筋过程中,考虑到异形柱结构梁、柱同宽及柱截面较小(如200mm)的特点,对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尽量采用两根,以保证核心区的混凝土的浇捣质量和施工时的易操作性。3.《江异》6.3.1条:“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大于25mm,且不应小于14mm。纵向构造钢筋可采用12mm,并设拉筋。拉筋间距为箍筋间距的两倍”。《江异》6.5.5条1款:“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2mm,不应大于25mm,伸入支座内不应少于2根且不宜多于3根”。最小配筋率应为0.3%,最大配筋率不应超过2.5%。

4.“柱平面配筋图”中柱平面定位及柱配筋详图的表示方法应该统一。另露台上300*300的花架柱的箍筋配置方法也应统一。

5.建筑错层及楼梯间梯梁造成的剪跨比小于4的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且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1.0%。注:当柱肢厚度为200mm时,8@100时,ρv=0.7510@100时,ρv=1.19%。

6.异形柱的柱肢hc>3bc时,建议在柱肢端部增设边缘构件(暗柱),边缘构件的配筋不小于414/6@200,如右图。

7.由于异形柱的箍筋设置较矩形柱复杂,建议在画柱配筋详图时在详图旁边画出箍筋的大样。

8.对于转换梁、转换层楼板的最小配筋率应加以控制。

9.当建筑的开间及进深较小,致使“梁配筋图”平面布置紧张时,可将平面中单跨梁的配筋用列表法表示。

10.烟囱等小构件的做法采用通用图时,在结构平面图中除加注索引编号外,还应加注其控制标高。

11.建议在楼面有高差处画出小剖面,以便施工单位理解图纸。12.屋面复杂折梁应画出其立面图,并加注其控制点标高。13.每张结构图中的说明应尽量做到严谨,清楚、统一。

第五篇:地下室挡土墙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地下室挡土墙按常规设计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综合考虑不同部位挡土墙的具体受力情况,对挡土墙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地下室;挡土墙;设计;建议

目前地下室设计最常用的解决土压力作用的方法即是结构自挡土,地下室挡土墙是直接接触土压力的构件,当按常规设计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挡土墙设计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本文将从挡土墙结构设计中计算简图的选取、荷载取值、一般部位及特殊部位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了地下室挡土墙结构设计时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1地下室挡土墙的计算简图的确定常

规设计时,将地下室各层楼板、基础底板等作为地下室挡土墙的支承,计算简图通常按下述方式处理:顶板处简化为铰接,基础底板处简化为固端,其他地下室楼层作为连续支座,将挡土墙按1m宽板带简化为多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和配筋,这也是设计人员通常所采用的挡土墙的计算简图。但是还应该考虑基础底板及顶板约束作用的实际大小,否则可能会给相关部分的受力构件带来安全隐患。且地下室楼板因为使用功能的需要,在车道、楼梯、开洞等处楼板的传力途径并不直接,甚至无法作为支承。故在确定地下室外墙的计算简图时,必须熟悉地下室各层的布置和楼板的缺失情况等,考虑由外墙传来的土压力的传力途径,并保证传力途径简单直接。

2土压力的取值

2.1静止土压力

当挡土墙的刚度很大,在土压力作用下墙处于静止状态即位移为零时,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因此,地下室挡土墙的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公式为:p=γhKo,静止土压力系数Ko与土性、土的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砂土Ko=0.35~0.5,黏性土Ko=0.5~0.7,计算时可近似取为0.5。地下水位以上取土的饱和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土的浮容重并采用水土分算法进行计算。静止土压力按下述公式计算:p=K0(q+“z)(z≤hw)p=K0[q+”hw+“’(z-hw)](z>hw)式中q—作用于地表的室外荷载,kN/m2;”─土的重度,kN/m3;z─计算土压力点的深度,m;K0─静止土压力系数;"’─土的浮重度,kN/m3;hw─地下水的埋藏深度,m。

2.2室外堆载和消防车荷载对土压力取值

计算地下室挡土墙时,要考虑室外堆载和消防车荷载的影响,但两者不同时考虑。室外堆载荷载一般取10kN/m2;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明确给出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取5kN/m2。综合考虑室外活荷载取值按10kN/m2满足各工况要求。

3一般部位地下室挡土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3.1地下室挡土墙底部嵌固条件

当基础底板对侧墙有较好的约束时才可以满足简化计算模型中固端的条件。当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且没有抗水板,或者抗水板置于较软的土层上时,抗水板无法对侧墙形成有效的约束作用,此时依然采用基础底板处简化为固端的简化计算模型会导致外墙靠底板处的外侧弯矩偏大,而内侧弯矩偏小,偏不安全。因此,在进行地下室挡土墙设计时,应对这种情况的地下室侧墙跨中弯矩采取乘以放大系数的方式或者按照底部采用不动铰支座进行包络设计。

3.2水浮力的附加弯矩作用

当地下室抗浮水位很高时,由于地下水对于底板的作用,会导致底板与外侧墙相交处产生一个与侧墙根部弯矩方向相反的转动,此时底板对于侧墙的约束作用超过计算模型中固端的假定,实际的负弯矩可能会大于按照计算模型中固端计算的负弯矩,此时应将地下室底板与侧墙弯矩共同计算设计。

3.3次梁对地下室挡土墙的约束作用

由于次梁对地下室挡土墙的约束作用,在有次梁的地方侧墙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负弯矩,这种情况与侧墙上部不动铰支座的计算假定有较大的出入,而计算弯矩值较大,因此,在有次梁的地方应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建议将次梁的上部钢筋锚入侧墙后往下延伸一段后进行锚固。

4特殊部位地下室挡土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4.1地下室挡土墙转角处

由于地下室挡土墙转角处形成了连续支座,按单向板计算时水平向在该处应考虑墙体的嵌固作用,应按转角处简化为固端的双向板计算支座弯矩值(水平向的计算跨度可取墙体高度的2倍),并按该弯矩配筋。选筋时可考虑分离式配筋,不必与墙体分布筋协调,支座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采用搭接连接。

4.2临边坡道处地下室挡土墙计算

沿地下室外墙布置车道时,由于车道打断了地下室外墙的楼板支承,当考虑车道板作为外墙的支承时,应注意车道板是否能有效传递水土压力。因车道板与楼板不在一个标高,须通过柱或墙来间接传递,建议在车道板的另一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墙体,以平衡车道板传来的水土压力。车道处由于车道板倾斜,地下室外墙的受力情况相对较复杂。1)车道范围地下室挡土墙各处的计算跨度均不同。2)由于车道板倾斜,与楼面标高不一致,导致支承地下外墙的水平力不能直接传递,其传力方式有:①车道板一端支承于地下室外墙,一端支承于梁上时,地下室外墙传递的水平力先传给车道板,车道梁板整体作为一个水平放置的受弯构件承受地下室外墙传来的荷载,受弯构件的跨度为车道板的斜长或有效支承间的距离;②车道板一端支承于地下室外墙,另一端支承于钢筋混凝土内墙上时,地下室外墙传递的水平力先传给车道板,车道板再将集中力传递至内墙上,即内墙需考虑承受外墙传来的水平荷载,而不仅仅是按构造配筋;③当不符合①、②两种传力方式时,则地下室外墙应作为支承于地下室底板的悬挑构件计算。针对车道处地下室外墙的受力特点,计算时对地下室外墙可采取分区段计算的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其分区段采用不同的配筋方式或构造。然后根据车道板的支承情况,将车道梁板整体作为受弯构件进行计算,或将车道板传递的集中荷载传给地下室内墙进行计算。沿地下室外墙布置车道时,车道处外墙的高度是变数,跨度变化大,应适当分段计算并配筋,配筋方式应特别注意这一特点,对应力集中处应加强配筋构造,以优化设计。

4.3地下室外墙处楼板开洞

由于地下室外墙在楼层板处的支承楼板缺失,外墙的支承条件发生了改变,对该部分墙体的计算和配筋构造需专门分析,并采取符合实际受力特点的计算简图进行计算。对该类墙体可采用双向板的计算简图进行计算,上端简化为自由端,下端为固定端,左右为固定端并考虑弯矩折减,适当增大挡土墙内侧分布钢筋。

5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地下室挡土墙的设计,要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应该从头至尾做到正确的概念设计,准确的计算模式、构造和合理的配筋,才能够保证设计结果既安全又经济,也是减少或者避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GB50010-202_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2_)-结构(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_.

[3]张克恭,刘松玉.土力学[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_.

[4]GB50009-202_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异形柱结构设计分析论文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