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推荐5篇]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30-940217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3-08 21:5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班级作为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采取强硬手段,未深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只是单纯进行管理教育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班级发展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本文从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着手,对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达成。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因此,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平时的班级管理之中。

班级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班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便于班级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重在情感教育。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班上独有的存在,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从被管理的束缚感中解脱出来,亲其师,信其道。

2.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起探讨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制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他们才是班级的管理者。所有制定出来的制度,如卫生制度、文明礼仪制度、作业制度等,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必须遵守,并且做到有“法”可依。

3.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有利和实际的引导、教育。学生行为的养成更多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教师凭着希望就能做到的。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经常与一些学生所听、所见形成的价值观,甚至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无声的教育。如果我们主动地拾纸、主动地去排排课桌椅……所谓“润物细无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改变了学生一些固有的价值观。这时,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有说服力,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的环境。

4.组织学生开好主题班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主题班会所起到的深刻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上的。因为主题班会不但具有舆论导向功能,还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如:九月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秋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十月“感受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开展“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十一月“自觉珍爱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十二月“自主塑造品行培养良好品质”等主题活动。刚开学,学段考试后,组织一些常规性的班会,如“新学期的打算”、“下阶段的计划”等,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班会主题。这类班会针对性强,效果好,对于改善班级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树立学生身边榜样,潜移默化开展德育。榜样的作用,特别是身边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使其在班级范围内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班干部不但是班级中的带头人,也是代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中间人,很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榜样效应,因此,只有加强班干部的自身能力,端正班干部的言行举止,才能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班级风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潜移默化的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此外,要想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也需要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自己,在形成良好班级风貌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6.加强校内外的联系,利用校外渗透德育。除了校内教育外,我们还要将校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灵活采用教育方式,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实现校外的渗透,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会快乐的同时将知识掌握起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德育教育的进展。例如,疫情期间,我们的身边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医护人员、令人敬佩的志愿者,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们的身上引导学生从小就要成为有担当、富有正能量的小学生。德育教育要不失时机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此外,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普及正确的教育思想,传授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及时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全面提高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能力。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核心,需要潜心钻研,以“爱”为帆,以“活动”为舵,努力让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仍然存在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的现状,大部分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落后于智育体系建设。基于此现状,本文从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者双重视角出发,对小学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中小学校建设更加先进的德育教育体系,实施渗透德育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现状

深受传统教育影响,直至今日大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的现状。尽管全面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很多学校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当下大部分学校的智育体系仍比德育体系高级很多,可见德育体系建设落后很多。而如果学校本身缺乏针对德育教育的顶层设计思想和体系建设的落实,那么细化到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现状也就可见一斑。这是我所看到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大格局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我更多的是看到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未能注重如下两点:一是未能针对学生表现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教育。班主任应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从而才能够找到与学生建立良好交流的方式,也进而能够良好地实现德育教育工作;二是未能针对学生思想进步的空间而进行教育,他们往往更容易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受益。班主任应注重对学生思想进步的培养,而组织一些有益于构建学生道德品质思想的活动就较为有效。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1.基于先进的工作体系开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学校的支持,学校应尽快构建先进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各班班主任的教育落实工作遵循统一纲领,班主任的力量要往一处使,才能够使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首先,教育体系构建是一种顶层设计,学校的管理层干部应负担起辅助进行德育教育顶层设计的使命,并起到有效地对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的作用。要构建先进的德育教育体系,需要进行主要战略计划的落实,如严格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构建整体德育目标体系要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指导思想,建立符合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德育教育目标。还需要配套体系的落实,如构建以学校中层干部为主持的班级管理监督体系,建立标准并进行有效监督。其次,班主任依托学校确定的先进德育工作体系全面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基于顶层设计,班主任应更加深入地了解德育教育工作的内涵,不将德育工作流于表面工作,而是真正地、持续地、积极地去探寻小学班级的德育教育发展,对德育教育实施策略进行创新和落实,并展开科学和细致的部署,使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了解学生,注意引导交流方式

对于班主任而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各不相同,因而班主任所展开的德育工作必须在了解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根据每个学生所表现的不同特征,注意引导交流的方式,科学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学生个体,而反之则很可能起到反作用。而班主任要进行的德育教育则首先要保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出现由于某一方面道德品德缺失而犯错的学生,而教师面对这类学生,应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生犯错事件,而包容性则是指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但要为学生纠正犯错思想及行为,并在其中陪伴学生成长。例如:学生A与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其在整个过程中粗话连篇使两人之间矛盾升级。针对这类事件,班主任应询问缘由,找到矛盾事件的诱因,并了解矛盾产生的全部过程,公平公正地介入其中化解矛盾。而对于学生A,班主任针对其粗话行为、以及紧随其后的激发矛盾行为进行有益的引导教育,第一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他人,避免矛盾激化。第二是学会与人沟通获取心得,心理有打不开的结,可以跟老师、相好的同学、父母等亲近之人交流,寻求慰藉并征询良好的解决之法。

.组织有益活动,促进学生增长才干

组织有益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或思想上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而以德育教育为目的组织有益活动,则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品质进步。班主任通过组织一些德育主题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之间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就促进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例如:班主任组织一些辩论、演讲等文化艺术类活动,或是表演、跳绳比赛等文化体育类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体之间拉近关系,因为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个体参与到集体之中来完成,需要学生个体之间相互协作来完成。因此在这类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增进感情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将成为他们共同探讨和实践的话题,在这其中他们将认识到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团结合作精神的德育教育渗透。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德育教育工作的渗透也将逐渐深化。新时期,在中小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将实现新的发展,不断完善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将成为未来德育教育工作大趋势。而作为班主任,更是要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好,将德育教育深入到每一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整体进步。

第三篇: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心得

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心得

勤丰中学197班 王青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197班班主任工作,现在的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十三到十四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他们逐渐突破儿童模式束缚,青春心理的萌动,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一学期下来,班级在各方面工作都还可以,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班风和学生品德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收获,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

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我深知班风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当班级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我就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当班级出现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我就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不足,一起加油,争取下次赶上来。在长期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有了非常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整体风气积极向上,充满了活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我一直认为,中学时期,培养良好学生的品格是最为重要的。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就连老师都有做错事的时候,更别说你们小孩子了,所以老师允许你们犯错误,但有了错误一定要承认,要改正,那样,你还是个好孩子。由于我的这种观念,这种教育方法,使我们班学生全班都有了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诚实。在教育学生诚实的基础上,我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榜样,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我觉得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这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三、用爱搭建我与学生间的桥梁

1、爱就是了解。

从七年级开始,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2、爱就是关怀。

冬天,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好几个请假的的。每天晚上我都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遇到事情都与他们商量,与他们讲道理,请他们帮我做事情我会说谢谢,当我做错了事情会向他们道歉。在长久的这种交往中,孩子们喜欢我,愿意和我说心里话,有了事情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做事有主见,我觉得这是沟通的基础,也是我成功教育的最大原因。

4、爱就是责任。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开学的第一周,我要求学生学习《学校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各种管理规定,对他们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晨会上,我让他们时刻有常规意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跑操时,我跟学生一起跑,然后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跑整齐点,某某手伸直点。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就这样,渐渐地跑操时,我不用再时时地去看着了,队伍也跑得整整齐齐了。

四、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期望要合理化

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在这样环境里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地体谅他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更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或有没有天赋。”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

3、要让孩子有成就感

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

4、要求家长做到及时检查、指导、督促、评价

对学生,家长除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学习环境外,还要做到适当管理。要及时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如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或不经常预习、复习,家长就要指导、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并共同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改进学习的计划,然后督促实行,如孩子坚持得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四篇:浅谈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整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关键词:德育、道德、班级管理、自我体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以多种多样的手段和途径彰显塑造心灵的无穷魅力。目前,班级管理之班级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班级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德育教育的开展是一门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不断探索的一门艺术。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基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等否定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基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规范的丧失。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则。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

因此,基本道德的培养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的规范。

(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一种坚定的志向。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渗透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是每个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级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三)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小学德育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年龄和发展的实际决定着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定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二、现代教育中的德育问题及班级管理的现状

现代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所以根植于这一阶段的道德也带有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沉积出了许多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经过道德教育,在学生身上延续了下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容易强化人们的金钱和财富意识,产生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也容易引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观的盛行和以权谋私,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原则受到削弱。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其道德结构出现调整期的动荡是正常的。而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果哪一种道德对他们的刺激更强烈,他们就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其中很大的比例,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这是不是透露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担负着“扶植社会良知”重任的德育教育还存在某些缺失呢?如今的学校德育的确有些不足。我们的德育曾经有非常好的经验和优势,但是现在,一方面是社会上屡禁不绝的造假、贩假、腐败等等问题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是学校德育教学本身流于“高大全”、流于形式,往往是说得太多、拔得太高,但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就出现明显落差。

另外,网络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正以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冲击和改变着人类几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为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的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当代信息社会技术也不例外,它在促进道德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方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面对的是一张上天入地的网络,正义、美德、邪恶与丑陋充斥其间,吸纳什么、认同什么全都有赖于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否则,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道德情境中,青少年难免会陷入道德的迷茫。然而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并非是天生的本能,它主要源自于教育引导和青少年的生活选择。

长期以来,小学生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班级管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并且忽视学生在道德品德方面的培养,其具体表现在:(1)停留于传统式管理。传统管理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在德、体、美方面的教育,语文数学占用德育教育课现象严重,学

生的成绩直接与考试成绩挂钩,缺少德育方面的考核。(2)满足于胁迫式管教,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目前,农村小学大多实行日常行为规范分数量化措施,并且和学生操行评定、先进班体的评比挂钩,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气就范。学生提出的新点子,也常被拒之门外。(3)采取家长式看管,但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之下,学校风平浪静,学生安然无恙,但有得必有失,学生在缺乏交流时,容易缺少集体观念,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

三、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在班级管理的作用及地位

(一)德育的重要性

1、通过德育教育学生明是非,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因此,德育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2、促进自我的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教师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接受的部分会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3、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快乐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功利观念,就好像有学生将自己的钱当成捡到的钱交给警察一样,目的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快乐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快乐,才能使学生对

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是把各种道德规范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教育时就会更具主动性。

4、使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与老师同等地位的特殊的主体。

当今学生的越来越有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也就越来越重要。在我们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过分强调了课本的重要性、老师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其实坚持个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正确关系的体现。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坚持德育工作的个性,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起点。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个性的同时又使他们能得到教育。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

1、德育工作能深入人心、塑造学生健康心灵

育人大于教书。在成才之前必须先成人。开学至今,我几乎每个大周都会利用不同时机或班内的一些现象进行各式各样的德育班会,或一节课或十来分钟,例:(1)从嘘寒问暖到互相帮助,从借铅笔小刀到两个人因为某个问题而争执不下等生活琐事的言行举止中进行礼貌教育,生活中处处体现的礼貌都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2)从励志书籍和文章中教育学生,每当在《读者》和其他的书籍上看到好文章,我也会分期、分段给学生进行人文、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抓住班内、学生内、社会上普通而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时时、处处感觉到自己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有素质和修养,以赢得别人的尊重。

2、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情感。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德育就是让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在互助,互爱,互敬中一起进步。

分析当前的德育问题、教育怪现象、德育的重要性不难让人明白,班级管理中要及时并长期的进行品德教育,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四、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把管理和育人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以下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应加强对学生的疏通引导

新世纪的德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交汇、思想的碰撞和意义的分享如此德育,师生双方必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分享。作为教师去发现或者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赞赏,予以放大,多加表扬,因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尽可能地多一些和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与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一起开展活动,一同玩些游戏,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分担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分享他们成功后的喜悦,等等。惟其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才可能相互吸引、接近、碰撞、吸纳、融合,到达诗意的理想境地,共同享受诗意的生活,共同开创美好的人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主要可通过谈话方式来进行,这是平时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班主任谈话的时候,要选择在对象心平气和时进行。当学生的思想比较固执,一时难以说服时,班主任可以暂缓谈话,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等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后,再继续谈;或者当学生对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有某种偏见或成见时,采取“暂移接触法”,即改由一位最受他尊重或者平时和他关系最好的人,先进行辅助性的谈话,等时机成熟了,再由班主任出面谈话。如我班学生周某在数学课上与徐老师对峙起来,险些酿成斗殴的情势。我知道后,先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火气怎么这么大?他气愤地说:“徐老师说我没做作业,可是我这次的确是做了,可他不相信我,硬说我不做作业,还嘴凶。我不服气,就和他'争'了起来。”了解这个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问他以前是否有过没做数学作业,他承认是有几次。我说:“这就对了,不然老师怎么会误会你呢?你先回教室想想,等想清楚了,再来找我。”放学后,他主动进办公室,承认了自己过去不做作业的错误,同时要我和徐老师讲一讲,不要乱批评人。后来我对双方做了思想工作,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同时加强了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由此看来,通过对学生的疏通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比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重要。

(二)让学生自我体验

德育的过程,离不开在实践中的体验,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

1、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体验,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淀,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转化为内在品质,将德育目标内化成基本素质。

2、拓宽体验途径,可以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到大自然等各个方面,诱导启发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养成一个习惯,学会一种本领”。

3、要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如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自由的氛围。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体系。因为现代价值是多元化的,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个性化的,同时,他们对同一活动的参悟能力亦存有差异,所以,不宜以同一个标准衡量各具个性的主体。只有在如此良好的体验环境中,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

(三)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教育家杜威说过:“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要求的所谓德育,自然不能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所得到的,只能是厌烦、排斥,要真正解决德育实效不容乐观的问题,必须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学生的生活,让德育存在于新鲜丰富的生活中,回归于学生精彩真实的生活里。目前的《思想品德》课讲述了不少有关道德、品德方面的内容,也记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理,学生们会普遍认为,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而往往忽视了身边的

点点滴滴的小事。教师就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强化人格的表率作用:地上有些纸团,弯一下腰,伸一下手,或者请大家一起动手拾;早晨到校时,有学生“昂首挺胸”,旁若无人地往教室里走,教师可以善意地、真诚地招呼一声:“×××同学,早上好!”„„这些虽是很细小的举止言行,但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感染着学生的灵魂,自然地促成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综全文所述,德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是新时期的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应当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在注重多与学生沟通、引导自主体验、注重回归生活等诸多方面悉心研究,大胆探索,使德育如和煦春风,吹开学生的心扉;似绵绵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德育与班级管理》,檀传宝,高等教育出版社。《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乔建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谌启标,王晞,福建教育出版社。《把班级还给学生》,郑立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运用有效策略 实施幼儿德育教育

运用有效策略 实施幼儿德育教育

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幼儿园黄梅华

摘要:

幼儿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导向力量,它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并推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重言语说教,轻实践经验,重逻辑方法、轻情感体验的弊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依据幼儿德育发展结构、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自主性教育进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由此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陈旧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以此将幼儿社会教育推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达到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认知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策略:

一、生活中体验感悟、二、故事中明理激情、三、游戏中扮演转化、四、辩论中判断选择、五、传承中取舍提升、六、回归中内化持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运用有效策略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防止片面性,尤其是只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导向力量,它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并推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重言语说教,轻实践经验,重逻辑方法、轻情感体验的弊端。因此,幼儿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德育概念,但是很难理解、遵守这些概念并转化为自觉的情感态度,成为内在的情感需要。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人类的心灵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现状下,幼儿的价值观更容易产生混淆,单纯采用灌输传授和行为训练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依据幼儿德育发展结构、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自主性教育进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由此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陈旧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以此将幼儿社会教育推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达到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认知规律,注重师幼关系的平等沟通和求同存异,坚持目标的价值导向和异质多 1

元、内容的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和传统与现代的转换、策略的有效和灵活多样、过程的积累和“合力效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生活中体验感悟

生活是教育的根,正因为人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平时我们向幼儿灌输了许多品德概念,但是却没有根植于幼儿心目中,是因为没有把它们同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较抽象,幼儿无法把握并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成为习惯、成为内在的精神需要。而道德观念来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个人的实践和切身的体会,只有让孩子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让幼儿加深对社会的关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玩滑滑梯的时候,由于小朋友都想最先轮到,因此常出现拥挤的现象。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组织幼儿讨论:很多小朋友都想滑滑梯,怎样才能让全体小朋友又快又安全的都滑到?当小朋友提出要排队的时候,我们又提出怎样排队?然后让幼儿来排一排,滑一滑,体验排队以后有良好秩序的滑滑梯真的是又快又安全。最后继续让幼儿开展讨论:那些地方也要排队的?通过实际的讨论和实践,让幼儿知道了如何遵守集体规则和遵守集体规则的意义。又如,区域游戏中,总有乱放玩具材料的现象,针对这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比赛,分组合作整理区域,然后请胜利的小组来介绍自己整理的又快又好的整理方法,最后请小朋友自己再来整理。同时,我们还要求家长配合,凡是幼儿自己能做到的家长绝不包办,从此以后幼儿的秩序意识明显提高,教室里的区域、玩具柜里的东西都是有条不紊。幼儿在切身的经历和感悟中、反复实践和坚持不懈中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都很差,依赖性强也很强,因此我们组织了“扣纽扣、叠被子、穿衣裤”等活动,并开展了《看谁穿得快》的竞赛活动,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为了使幼儿自我意识逐渐走向社会化,慢慢地让幼儿学会做一些有益集体的事,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室、玩具归类、摆桌椅、整理图书,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生,为班级服务,使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已的事自己做,同时也愿意为同伴为集体服务,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总之,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注意渗透品德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以此加深幼儿对良好道德品质的认识。

二、故事中明理激情

幼儿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有些德育概念和目标与幼儿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差异,幼儿是无法理解和感知的。因此,我们主要通过听故事谈话、故事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幼儿去理解,从而加深幼儿对道德品质的认识。我们选择适合幼儿的具有良好品德

概念的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例如:《狼来了》教育幼儿要诚实、《公园里的约定》教育幼儿要守信、《司马光》要勇敢,这些故事幼儿都听的津津有味。讲完故事后我们根据教育内容展开谈话讨论,与幼儿直接或间接交流,让幼儿发表议论,讲讲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观点,使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更为透彻,加深了幼儿对品德概念的理解。同时我们还把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一些典型事例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通过这些生活中幼儿能亲身感受到的事例,幼儿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勇敢坚毅,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孩子,怎样才能尊师敬长等等。我们还经常运用故事表演,通过表演激发幼儿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为教育幼儿要谦让,我们先让幼儿听了《小熊让路》的故事,接着,布置了小熊让路的场景让幼儿表演这个故事。通过表演使幼儿明白了什么是谦让,知道了互不谦让会有怎样的后果,并且通过观看表演幼儿产生了强烈的道德情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幼儿的道德感得到了内化。

三、游戏中扮演转化

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幼儿在内容健康的社会性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生活中人们的文明行为,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让幼儿更快的理解并遵循社会的行为准则。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在游戏区域中设置了许多有利于幼儿交往的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医院等等。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也要尊敬长辈,帮“奶奶”捶捶背,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爱心医院”游戏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免费出诊、为病人看病,使幼儿知道关心同伴,在家人生病时要主动去问候。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模仿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而教师随机适时引导,使幼儿将这些理解及时转化成相应的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反之,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作了不道德的事,也能及时的引导他们,使幼儿在羞耻,不愉快的体验中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样又将幼儿负性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道德情感体验。

四、辩论中判断选择

幼儿园德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接受一个社会的绝对价值标准,而是在追求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容忍异质性,引导儿童了解他人道德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学会接受差异性。我们将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社会教育联系起来,开展辩论活动,让幼儿利用“理性思考”和情绪体验来审查自己的行为,并同别人进行

价值观念的交流,通过辩论、选择、评价来增进富有理智的价值选择。例如,春暖花开的时候,幼儿园的自然角里常常会饲养小蝌蚪让小朋友观察它的成长过程,对要不要将小蝌蚪抓起来放在鱼缸里饲养,孩子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双方争论不休。于是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辩论活动,设置了两难的问题:“可不可以将小蝌蚪抓起来饲养?”为着眼点,引领幼儿完全自由的按照自己的价值思考进行选择:“我赞成„„我反对„„我的选择是„„。”教师帮助和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澄清自己的价值行为,并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始终处于价值中立的位置。幼儿在辩论中、亲历体验领悟中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学会了分辨是非,作出了正确选择,真正发展了幼儿的道德判断力,内化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传承中取舍提升

道德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不是超越历史的,而是随社会的文明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是一代代前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对幼儿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我们应该传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一些内容已不再适应这个千姿百态的社会了。因此我们舍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美德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起来,联系当今活生生的现实,激励幼儿自我主体意识,在自主创新中培养新世纪人才,使德育教育进一步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在向幼儿讲述《愚公愚山》这个故事后,当幼儿深深地被愚公和他的子孙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表示都要向他们学习时,我们向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愚公吗?”幼儿想了想有些幼儿摇了摇头,我说:“为什么呀?”“愚公很笨呀。”“愚公整天移山,他不累吗?他不做其它的事了吗?”„„我又问:“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呀?”幼儿的话题打开了:“我会把房子造到山的前面,这样比移山方便多了。”“我会在山下钻个隧道。”“山是不能移掉的,山上的景色很美的,我会把房子造到山顶,装个索道,又方便又能看美景” „„通过讨论幼儿深深懂得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更要刻苦学习,乐于动脑,以聪明才智来挑战生活。当我们遇到或察觉美德精神与现实相冲突时,我们不能去回避,而要面对,表明自己的态度,给幼儿以正确的道德导向。

六、回归中内化持恒

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来,到孩子的生活情境中去,是德育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使道德品质得以内化持恒。经过长期积累,幼儿已经掌握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也已经能用语言、绘画、制作等不同方式来表达。但是,我们觉得只有当这些品德准则能回归到幼儿生活活动中,幼儿能得以应用并真情流露时,才能真正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幼儿心理内化并得以持恒。“六一”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活动:请宝宝、妈妈一起搓汤圆。品尝的时候,幼儿亲手把自己搓的汤圆喂给妈妈品尝,浓浓的亲情弥漫开来,妈妈流出了激动的泪花。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时,幼儿自带礼物,自制红花。到了敬老院,又是献礼物,又是表演节目,还要帮爷爷、奶奶捶捶背、搬搬凳子„„爷爷奶奶个个乐开花,弟弟妹妹则忙的不亦乐乎。通过活动使孩子学会了更多——撇去自己的欲望,撇去往日的被动接受,迎来自己的尝试、思考。所以只有将品德教育活动回归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激发幼儿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学会更好地生活,才能使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幼儿的内心世界生根发芽。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而幼儿也正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期,他们的品德是最纯洁、最自然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他们自然的品德,妨碍他们生成健康的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他们的道德成长。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只有运用有效、灵活多样的策略,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练之以行、持之以恒,幼儿的德行品质才能在愉快欢乐、积极向上的体验中获得,在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得到发展。德育教育才有可能因不再固守在传统概念或者理论中,而变得生动活泼。

当然我们不仅重视德育教育,还注意了幼儿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因为幼儿德育只是社会性发展教育中“社会规则系统”的一部分,它不能涵盖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全部内容。如果只注重幼儿德育而忽视其他三个方面(幼儿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将使我们的社会教育陷于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境地。只有这样,才能在德育的导向与推动下,将社会性推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使幼儿完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达到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2_.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主编:周稽裘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论文集萃》202_.9

主编:唐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社会》1997.12

主编: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