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论文(最终定稿)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30-783756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1-05 10:14: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论文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5—18岁的高中在校学生,其中男生人数为121人,占总人数的47%;女生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3%。男女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在学生生源地方面,江苏省学生人数为160人,占总人数的62%;甘肃、河南、安徽、山东等省学生人数为97人,占总人数的38%。其中,城市高中生人数为139人,占总人数的54%;农村高中生人数为118人,占总人数的46%。城市和农村高中生人数基本持平。

二、高中生媒介接触情况

(一)媒介接触类型

高中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电视,其次是杂志,再次是网络。根据交叉分析,城市高中生接触使用媒介的频率前三名是电视、网络、手机和杂志(杂志与手机数据相同);农村高中生接触使用媒介频率的前三名是电视、报纸和杂志(杂志与报纸数据相同)、广播。这说明,城市和农村高中生在接触使用媒介上存在很大差别,前者对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使用明显超过后者。

(二)媒介接触时间

高中生平均每天接触媒介的时间为1—3小时,其次是1小时以下,再次是3—5小时。超过5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少。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城市高中生和农村高中生在接触媒介的时间上差别不大,跟总体统计结果的顺序一致。

(三)接触媒介内容

根据统计结果,高中生对媒介中感兴趣的内容依次为娱乐、社会、时政、体育、财经、教育考试。这说明高中生在媒体中获得的主要是娱乐信息,其中主要是明星动态、影视信息和绯闻八卦等。其次是社会新闻,主要是社会突发事件以及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新闻。时政新闻主要是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而教育考试类的新闻信息的接触数量所占比例较低,而此类信息跟学生的密切程度本应是最高的。

(四)网络接触时间

在本次调查的高中生中,最早接触网络的年龄主要是10—12岁,也就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占总人数的41.63%;其次还有一部分是在12—16岁才开始接触网络,占总人数的26.85%;再次还有一部分是在小学一到三年级也就是6—9岁的阶段就开始接触网络,占总人数的25.29%。其中城市高中生有31%在6—9岁的阶段就开始接触了网络,而农村高中生只有19%。这反映出城乡学生在接触网络新媒体的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接触网络的时间早于后者。在性别因素上,有36%的男生在6—9岁的阶段开始接触网络,女生在同一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为16%。这说明男生比女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要早。

(五)手机使用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有179人在高中阶段拥有自己的手机,占总人数的70%,还有30%的学生没有手机。根据交叉统计分析,女生拥有手机人数的比例高于男生。城市高中生拥有手机的人数与未拥有手机人数的比值大约为3︰1,农村高中生拥有手机的人数与未拥有手机人数的比值大约为2︰1,可见城市高中生比农村高中生拥有手机的比例高。有72%的高中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有28%的高中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根据交叉统计分析,城市高中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的数量与允许带手机上学的数量比值大约为2︰1,农村高中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的数量与允许带手机上学的数量比值大约为3︰1,可见城市高中在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这方面反而比农村高中管理得要宽松。带手机上学的学生理由依次为:方便和别人联系、上课无聊打发时间、习惯带手机、用手机查资料帮助学习、别人带了我也带。在男女性别差异上理由没有分别,但是选择上课无聊打发时间的男生人数为29.75%,女生为11.76%,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在课堂上手机影响学习的主要对象是男生。不带手机上学的学生理由依次为:影响学习、浪费时间、习惯不带手机。选择影响学习的农村高中生人数超过城市高中生人数。

三、高中生媒介认知情况

(一)对媒介信息真实性的信任程度

在本次调查的高中生中,对于媒介中传播的信息有64.98%的人选择偶尔怀疑信息的真实性,有19.84%的人选择经常怀疑,从不怀疑的占11.67%,还有3.5%的人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说明高中生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的思考并不深入,往往容易直接认同媒介中的信息取向。城市高中生选择不怀疑的占总人数的7.9%,农村高中生选择不怀疑的占总人数的16.1%,这说明农村高中生对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思考得较少。

(二)对媒介的信任程度

在被调查的高中生中,他们信任的媒介的排序为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杂志、手机。他们对报纸的信任程度最高,有29.96%的人选择最信任报纸。对手机信息传播的信任程度最低。此项城乡和性别差异体现出来的结果基本相同。

四、高中生媒介参与情况

(一)参与媒介实践活动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4.24%的学生不清楚媒介实践活动,没有参与过。有25.68%的学生参与、组织媒介社团组织,有23.74%的学生参与过媒介从业人员的讲座交流,有22.9%的学生参与、组织了学生记者团,有21.4%的学生参观过报社、电视台、网站等,还有10.89%的学生自己创办过报刊、电台网站等。根据交叉统计分析,其中城市高中生在组织学生记者团、参观媒体、自办报刊或电台网站、组织媒介社团组织、邀请媒介从业人员前来交流讲座这几方面的数值均高于农村高中生的数值,农村高中生在“不清楚没参与过媒介实践活动”这一选项上的数值高于城市高中生的数值。

(二)手机功能的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的高中生主要运用手机的功能依次为:打电话、上网、发短信或玩游戏、阅读、购物。可见,人际交往功能和通过新媒体自主获取信息是高中生手机使用的主要功能。经过交叉统计分析,城乡差别不大,但是在性别因素上,男生主要使用手机的功能依次为:玩游戏、发短信、上网。女生主要使用手机的功能为:打电话、上网、发短信。玩游戏成为男生使用手机功能的首选。

(三)社交媒体使用情况

在使用手机获取信息方面,有39.3%的学生通过社交网站获得,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有29.2%的学生选择使用搜索引擎,再次有18.3%的学生选择使用网络论坛。可见社交媒体在当前高中生群体中使用频率较高,人际传播的影响力非常明显。有75.1%的高中生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并经常登录,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排名前三位的是了解最新资讯、希望与名人进行交流、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城市高中生与农村高中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随时表达自己观点的选项上,前者的数值为41.01%,后者的数值为23.73%。这表明前者比后者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积极展现自己的观点,并乐于与别人分享。在微博上发表内容的前三名依次为:个人心情感受、生活琐事记录、转发名言。有53.96%的城市高中生把微博作为个人心情感受的记录,农村高中生只有39.83%。对社会事件进行评价的数量比也是城市高中生高于农村高中生。这说明前者利用微博表达自我、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程度均大于后者。我们调查的高中生微博粉丝数量主要集中在10—100人,占总数的52.92%,主要关注明星名人、同学朋友和资深人士。其中城市高中生粉丝数量在100—500人的数量超过农村高中生。

(四)媒介素养教育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媒介获取信息的方法是由谁教给你的”这一选项中,有56.81%的学生选择是同学或朋友教的,占总体比例最大。其次为兄弟姐妹教的和自学。女生自学的比例大大高于男生。在我们的调查中,城乡高中生均选择了我的父母不会陪我一起阅读报纸、不会陪我一起收听广播、经常陪我一起看电视、不会陪我一起上网、会通过QQ与我交流、我的父母对手机等新媒体不熟悉、我的老师没有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媒体资源。农村高中生在“父母不会通过QQ与我交流、我的父母对手机等新媒体不熟悉”这两方面的数值比例均高于城市高中生。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媒体资源的数值比例在城乡高中生中前者高于后者。有85.9%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一门媒介素养课程,有89.5%的学生认为父母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媒介素养水平。这说明目前高中学生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学校课程中缺乏相关指导,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又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论

(一)手机等新媒体的使用是高中生媒介使用的明显特征

在我们调查的高中生中,虽然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但是他们每天平均保持接触媒介的时间为1—3小时,对电视、杂志、网络的接触较为频繁。他们主要关注娱乐信息,基本上在10—12岁左右就已经开始接触网络媒体。并且在高中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并使用手机。城市高中生接触使用网络和手机的数量均高于农村高中生,并且前者在6—9岁开始接触使用网络媒体。以上均说明,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高中生这一群体接触使用新媒体的数量和时间特征都十分明显,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使用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信息获取或社交娱乐,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无法忽略。但是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花费时间过长、关注内容单一、自控能力不强影响学习等。

(二)对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较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不到20%的高中生会经常怀疑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剩下的绝大部分基本上不会主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每天被动地接受来自媒介的各种信息并进行着再次传播。相比较而言,他们对传统媒体如报纸的信任程度高于手机等新媒体,农村高中生对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思考的程度低于城市高中生。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有很多媒介事件中存在虚假成分或过度煽情夸张渲染等问题,长期接受某种媒介信息的议程设置和情感影响会导致受众形成较为片面的刻板印象,这样对他们特别是尚未成年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偏向。

(三)社交媒体参与程度较高,媒介素养需要经过系统性的训练

社交媒体在高中生中使用较为普及,他们大多乐于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记录个人心情和生活并与名人、同学等进行交流。与城市高中生相比,农村高中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表达和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比例均较低。目前高中学生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学校课程中缺乏相关指导,城市家长和学校的情况好于农村。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高中生接触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是十分普遍的事实,但是他们对媒介功能的使用较为单一,关注内容偏向于娱乐,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辨别能力有待加强。家长、学校和学生媒介素养均需要进行全面的学习才能达到运用媒介为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服务的功能。而农村高中生与城市高中生相比需要提高媒介素养硬件和软件水平的迫切程度都更高。

第二篇:媒介素养论文

【题目一】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题目二】结合你的媒介接触情况谈一谈电子媒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JAVA技术11-01

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 人类媒介发展历史(每个时期的媒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媒介的发展史可以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来研究.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与岩画传播

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达。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3、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东方的贡献与西方的成就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在20世纪,印刷媒介已经高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人们每天获取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4、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电子媒介出现以后,随着摄影、录音和录象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实现了声音和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这就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5: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代来更为突出。信息爆炸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媒介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社会信息系统复杂性提升的基础上;而媒介的演进,又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功能和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报纸具有信息较为详细,信息具有可选择性,信息具有可保留性,信息成本低廉的优点。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

(1)社会经济结构以服务性行业为主

(2)专业和技术阶层逐渐成为职业主体(3)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4)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总之,信息化的社会特征的主要表现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

电子媒介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一】 我的媒介接触情况

电视:由于是在学校住宿,所以只是周六周日回家,每周的电视时间在十个小时左右

电脑:每天没事的情况下就会与电脑接触三个小时左右,周六周日时间会延长至五个小时,所以一周与电脑接触二十五个小时 印刷:每周三十七个小时

广播:广播就是校园广播的接触每周三个小时 其他:三十个小时

二】

电子媒介对我的具体影响及政策

1、周边环境

随着周边的电子媒介越来越多,使得我将过去大量与伙伴们的接触时间用于电子媒介上面,小时候只是电视的爱好,之后就有了手机、电脑的分摊,我个人独处的时间增加了,与周围的人一起的时间减少了。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展了知识面。

在电脑媒介上通过媒介途径我也能认识一些不在同一地区的人,交到遥远的朋友,同时在媒介上我也有保持着谨慎的心,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为自己锻造的又一把双刃剑,善意的应用将造福于社会,恶意的应用则将给社会带来祸害。因此,我不会在媒介中发表个人性的言论。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个人信息,我没有说谎的必要,同时也没有一定要去填写的必要,因为我知道在网络上信息安全性还是存在着各种隐患。在网络上的沟通我看做是与他人之间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新的互动模式。

2、道德自律问题

我在网络上的活跃程度是不及在现实中的,所以不存在去妨碍他人的恶意信息。即便是在网络上,我也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和朋友圈子,对于不相识的陌生人,基本不会有互动,而对于在玩游戏的,就仅仅是玩游戏。我的自律性还是比较好的,不会对游戏有依赖性,每次也都只是在无聊的时候参与一下,没有发生过为了游戏而耽误事情的状况。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时候不像传统社会那样面对面接触,而是以数字化的信息为中介的间接接触。加之在互联网中,由于不少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性、面具化,因此对道德自律的强调就显得更为重要。网络的安全性考虑让我不能展现详细资料,我也不能想像,在“虚拟世界”不讲道德修养的人,会在现实世界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当然,在此问题上的法律意识也不可忽视,依靠国家强制力有效地打击那些在信息领域造成严重恶果的行为者是必要的。

3、价值观念

电子媒介的发展让我接触到很多之前没能接触的东西,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给我带来很多新奇的感受。对于电视上的广告,虽然知道那是一种宣传,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在心中还是有些对宣传的东西的认可。包括在消费方面都在慢慢朝着宣传出的所谓品牌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电子媒介的信息传导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念。

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生活中一切要素流动的方式与规模,大大加速了生活的步伐,而它的一个直接的副产品就是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评价标准,确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十分重要。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广泛性对我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正确鉴别是非和选择行为上的复杂性。

因此,我认为确立一个先进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尺度至关重要。

4、学习方式

有了手机电脑,我的学习时间变得有些混乱,电脑在课下的时间还算是正常范畴,手机的功能就占用了大量的本该学习的时间。所以,我的学习生活与非学习生活的界限日趋模糊。而在过去这两者的界限十分明确,简单说:学就是学,玩就是玩。然而,凡是有过数字化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边玩边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此,我认为在信息媒介时期,应该明确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

第三篇:关于高中生媒介素养的论文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5—18岁的高中在校学生,其中男生人数为121人,占总人数的47%;女生人数为136人,占总人数的53%。男女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在学生生源地方面,江苏省学生人数为160人,占总人数的62%;甘肃、河南、安徽、山东等省学生人数为97人,占总人数的38%。其中,城市高中生人数为139人,占总人数的54%;农村高中生人数为118人,占总人数的46%。城市和农村高中生人数基本持平。

二、高中生媒介接触情况

(一)媒介接触类型

高中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电视,其次是杂志,再次是网络。根据交叉分析,城市高中生接触使用媒介的频率前三名是电视、网络、手机和杂志(杂志与手机数据相同);农村高中生接触使用媒介频率的前三名是电视、报纸和杂志(杂志与报纸数据相同)、广播。这说明,城市和农村高中生在接触使用媒介上存在很大差别,前者对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使用明显超过后者。

(二)媒介接触时间

高中生平均每天接触媒介的时间为1—3小时,其次是1小时以下,再次是3—5小时。超过5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少。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城市高中生和农村高中生在接触媒介的时间上差别不大,跟总体统计结果的顺序一致。

(三)接触媒介内容

根据统计结果,高中生对媒介中感兴趣的内容依次为娱乐、社会、时政、体育、财经、教育考试。这说明高中生在媒体中获得的主要是娱乐信息,其中主要是明星动态、影视信息和绯闻八卦等。其次是社会新闻,主要是社会突发事件以及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身边新闻。时政新闻主要是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而教育考试类的新闻信息的接触数量所占比例较低,而此类信息跟学生的密切程度本应是最高的。

(四)网络接触时间

在本次调查的高中生中,最早接触网络的年龄主要是10—12岁,也就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占总人数的41.63%;其次还有一部分是在12—16岁才开始接触网络,占总人数的26.85%;再次还有一部分是在小学一到三年级也就是6—9岁的阶段就开始接触网络,占总人数的25.29%。其中城市高中生有31%在6—9岁的阶段就开始接触了网络,而农村高中生只有19%。这反映出城乡学生在接触网络新媒体的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接触网络的时间早于后者。在性别因素上,有36%的男生在6—9岁的阶段开始接触网络,女生在同一年龄段的人数比例为16%。这说明男生比女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要早。

(五)手机使用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有179人在高中阶段拥有自己的手机,占总人数的70%,还有30%的学生没有手机。根据交叉统计分析,女生拥有手机人数的比例高于男生。城市高中生拥有手机的人数与未拥有手机人数的比值大约为3︰1,农村高中生拥有手机的人数与未拥有手机人数的比值大约为2︰1,可见城市高中生比农村高中生拥有手机的比例高。有72%的高中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有28%的高中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根据交叉统计分析,城市高中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的数量与允许带手机上学的数量比值大约为2︰1,农村高中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上学的数量与允许带手机上学的数量比值大约为3︰1,可见城市高中在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这方面反而比农村高中管理得要宽松。带手机上学的学生理由依次为:方便和别人联系、上课无聊打发时间、习惯带手机、用手机查资料帮助学习、别人带了我也带。在男女性别差异上理由没有分别,但是选择上课无聊打发时间的男生人数为29.75%,女生为11.76%,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说明在课堂上手机影响学习的主要对象是男生。不带手机上学的学生理由依次为:影响学习、浪费时间、习惯不带手机。选择影响学习的农村高中生人数超过城市高中生人数。

三、高中生媒介认知情况

(一)对媒介信息真实性的信任程度

在本次调查的高中生中,对于媒介中传播的信息有64.98%的人选择偶尔怀疑信息的真实性,有19.84%的人选择经常怀疑,从不怀疑的占11.67%,还有3.5%的人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说明高中生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的思考并不深入,往往容易直接认同媒介中的信息取向。城市高中生选择不怀疑的占总人数的7.9%,农村高中生选择不怀疑的占总人数的16.1%,这说明农村高中生对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思考得较少。

(二)对媒介的信任程度

在被调查的高中生中,他们信任的媒介的排序为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杂志、手机。他们对报纸的信任程度最高,有29.96%的人选择最信任报纸。对手机信息传播的信任程度最低。此项城乡和性别差异体现出来的结果基本相同。

四、高中生媒介参与情况

(一)参与媒介实践活动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4.24%的学生不清楚媒介实践活动,没有参与过。有25.68%的学生参与、组织媒介社团组织,有23.74%的学生参与过媒介从业人员的讲座交流,有22.9%的学生参与、组织了学生记者团,有21.4%的学生参观过报社、电视台、网站等,还有10.89%的学生自己创办过报刊、电台网站等。根据交叉统计分析,其中城市高中生在组织学生记者团、参观媒体、自办报刊或电台网站、组织媒介社团组织、邀请媒介从业人员前来交流讲座这几方面的数值均高于农村高中生的数值,农村高中生在“不清楚没参与过媒介实践活动”这一选项上的数值高于城市高中生的数值。

(二)手机功能的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的高中生主要运用手机的功能依次为:打电话、上网、发短信或玩游戏、阅读、购物。可见,人际交往功能和通过新媒体自主获取信息是高中生手机使用的主要功能。经过交叉统计分析,城乡差别不大,但是在性别因素上,男生主要使用手机的功能依次为:玩游戏、发短信、上网。女生主要使用手机的功能为:打电话、上网、发短信。玩游戏成为男生使用手机功能的首选。

(三)社交媒体使用情况

在使用手机获取信息方面,有39.3%的学生通过社交网站获得,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有29.2%的学生选择使用搜索引擎,再次有18.3%的学生选择使用网络论坛。可见社交媒体在当前高中生群体中使用频率较高,人际传播的影响力非常明显。有75.1%的高中生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并经常登录,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排名前三位的是了解最新资讯、希望与名人进行交流、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城市高中生与农村高中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随时表达自己观点的选项上,前者的数值为41.01%,后者的数值为23.73%。这表明前者比后者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积极展现自己的观点,并乐于与别人分享。在微博上发表内容的前三名依次为:个人心情感受、生活琐事记录、转发名言。有53.96%的城市高中生把微博作为个人心情感受的记录,农村高中生只有39.83%。对社会事件进行评价的数量比也是城市高中生高于农村高中生。这说明前者利用微博表达自我、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程度均大于后者。我们调查的高中生微博粉丝数量主要集中在10—100人,占总数的52.92%,主要关注明星名人、同学朋友和资深人士。其中城市高中生粉丝数量在100—500人的数量超过农村高中生。

(四)媒介素养教育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媒介获取信息的方法是由谁教给你的”这一选项中,有56.81%的学生选择是同学或朋友教的,占总体比例最大。其次为兄弟姐妹教的和自学。女生自学的比例大大高于男生。在我们的调查中,城乡高中生均选择了我的父母不会陪我一起阅读报纸、不会陪我一起收听广播、经常陪我一起看电视、不会陪我一起上网、会通过QQ与我交流、我的父母对手机等新媒体不熟悉、我的老师没有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媒体资源。农村高中生在“父母不会通过QQ与我交流、我的父母对手机等新媒体不熟悉”这两方面的数值比例均高于城市高中生。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媒体资源的数值比例在城乡高中生中前者高于后者。有85.9%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一门媒介素养课程,有89.5%的学生认为父母有必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媒介素养水平。这说明目前高中学生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学校课程中缺乏相关指导,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又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论

(一)手机等新媒体的使用是高中生媒介使用的明显特征

在我们调查的高中生中,虽然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但是他们每天平均保持接触媒介的时间为1—3小时,对电视、杂志、网络的接触较为频繁。他们主要关注娱乐信息,基本上在10—12岁左右就已经开始接触网络媒体。并且在高中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并使用手机。城市高中生接触使用网络和手机的数量均高于农村高中生,并且前者在6—9岁开始接触使用网络媒体。以上均说明,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高中生这一群体接触使用新媒体的数量和时间特征都十分明显,余使用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信息获取或社交娱乐,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无法忽略。但是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花费时间过长、关注内容单一、自控能力不强影响学习等。

(二)对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较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不到20%的高中生会经常怀疑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剩下的绝大部分基本上不会主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每天被动地接受来自媒介的各种信息并进行着再次传播。相比较而言,他们对传统媒体如报纸的信任程度高于手机等新媒体,农村高中生对媒介信息的真实性思考的程度低于城市高中生。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有很多媒介事件中存在虚假成分或过度煽情夸张渲染等问题,长期接受某种媒介信息的议程设置和情感影响会导致受众形成较为片面的刻板印象,这样对他们特别是尚未成年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偏向。

(三)社交媒体参与程度较高,媒介素养需要经过系统性的训练

社交媒体在高中生中使用较为普及,他们大多乐于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记录个人心情和生活并与名人、同学等进行交流。与城市高中生相比,农村高中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表达和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比例均较低。目前高中学生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学校课程中缺乏相关指导,城市家长和学校的情况好于农村。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高中生接触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是十分普遍的事实,但是他们对媒介功能的使用较为单一,关注内容偏向于娱乐,对媒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辨别能力有待加强。家长、学校和学生媒介素养均需要进行全面的学习才能达到运用媒介为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服务的功能。而农村高中生与城市高中生相比需要提高媒介素养硬件和软件水平的迫切程度都更高。

第四篇:媒介素养调查问卷

关于当代大学师范生媒介素养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正在为我的毕业论文做一项研究,衷心地希望您能给予协助。本调查旨在了解您对媒介素养的看法。您所提供的真实情况和宝贵意见,对于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感受回答,帮助我完成本项研究。我保证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衷心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

你的资料:A、性别男()女()B、年级 1()2()3()4()

C、专业文()理工()D、来自 城镇()农村()

1、您平时接触的媒介种类和平均每天使用的时间(请给接触过的媒介勾出时间)1小时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

A、网络()()()()

B、报刊()()()()

C、电视()()()()

D、广播()()()()

E、手机()()()()

2、以上您最喜欢的一种媒介是()

A、网络B、报刊C、电视D、广播E、手机

3、您每月在媒介上的消费()

A、30元以下B、3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

4、您经常在哪上网()

A、机房B、寝室C、网吧D、家里

5、您是怎样学会上网的()

A、自学B、朋友亲戚教的 C、中学老师教的 D、大学老师教的 E、上培训班

6、你接触各种媒介的动机是()(可多选)

A、与人交流B、获取新闻C、休闲娱乐D、消磨时间E、学习需要

7、您感兴趣的媒体内容是()(可多选)

A、新闻B、招聘就业信息C、专业知识D、影视娱乐E、生活咨询

8、您对各种媒介传达给您的信息怀疑吗()

A经常怀疑B、偶尔怀疑C、不怀疑D、不确定

9、您觉得利用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

A、可以B、不一定C、不可以D、不知道

10、对所获得的媒介内容能否进行主动的选择()

A、可以B、有时可以C、不可以D、不知道

11、你会()(可多选)

A、文献检索B、课件制作C、网页制作D、photoshopE、视频拍摄与编辑(DV)

12、您在哪些媒体上发布过信息()(可多选)

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书刊杂志E、网络 F、手机

13、您认为媒介对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如何()

A、非常有影响B、有影响C、没什么影响D、一点影响也没有

14、能否对媒介的传播内容或方式作出评价()

A、可以B、有时可以C、不可以D、不知道

第五篇:人大代表媒介素养论文

一、网络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但如何通过网络高效率地获取信息,并非易事。要注重搜索引擎、网页链接等工具的使用,在获取目标信息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新媒体平台或者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已逐渐成为反映百姓呼声的重要渠道,因而要增强运用新媒体能力,深入大大小小的“部落”和“圈子”倾听民意。“兼听则明”,要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学会在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之间“自由切换”。

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海量、新鲜,但“碎片化”,真假难辨、泥沙俱下。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常常“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而一闪而过。这就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要将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与在走访选民的过程中,在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比较对照、筛选过滤,进而去伪存真,“淘”取有价值部分,并将这些内容加工整理成履行代表职务所需要的准确、客观、深入的信息。马尔库塞曾说过:“不要相信所有的话,所有的报道。每个问题上,都会有好几个立场。”媒介背后的立场,与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倾向紧密相连,对任何媒介信息都应放到宏观的政治及经济背景中来综合考量。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会影响政府的行动和决策。因而,排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理性、客观地解读信息内在的、背后的、隐含的意味,尤为重要。

二、随着民主法治的推进和人大制度的完善

人大代表正从“流于形式”向“货真价实”转变,“为百姓谋利益”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大代表的自觉追求。与此同时,选民对人大代表“为我代言”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在一些事关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上,在一些社会热点、民生焦点问题上,因人大代表集体“失声”而激起选民“人大代表去哪里了”的诘问,并非个案。人大代表乃民意代表,既要学会“代”,更要学会“表”。在获取、筛选、解读信息的前提下,人大代表要自觉借助媒介,勇于表达观点,善于引导舆论,在职责范围内,理直气壮地发声,强化受众对代表和人大的认同。“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媒体”时代,不妨将提升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作为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一课。

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论文(最终定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