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30-1096085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8-08 15:12: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的共青团工作是党群工作中一条重要的战线。我们党要办好高等教育,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需要唤起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调动大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主动性。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的教育,探索出新时期下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高校建设;作用;探索

高校团组织工作是我国高校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发挥高校团组织在高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团员的团员意识薄弱。高校部分团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对集体缺乏荣誉感、责任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甚至不参加活动,对于团组织交付的任务应付了事,作风涣散,在组织内起到消极的作用。

2.团组织的基层活力薄弱。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缺乏生气。大部分团支部处于瘫痪状态,在高年级和研究生中甚至出现没有团支部的情况。团员缺乏身份意识,无法做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3.团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依赖高校团干部来具体落实,团干部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部分团干部对党的政策方针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道德管理不够,对团员的指导工作产生错误的引导;同时高校绝大多数的专职团干部没有经过业务培训,业务能力的缺乏造成团工作的滞后。

4.工作方法不符合学生需求。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能力。但是具体到高校团组织的工作中出现盲目性,团组织更多地考虑上级领导的要求、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工作方法不符合学生需要,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1.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导作用。高校团组织要依据学生实际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的理论思想,加强当前学生思想观念中明显缺失的内容进行教育。努力做到用中国梦来凝聚青年学生,用传统文化来熏陶青年学生,培养广大青年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战斗力的作用。高校共青团工作主要是依托于基层团支部开展,必须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才能真正调动起团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为团员服务。首先,加强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战斗力。要加强对基层专兼职团干的培养,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管理和培养,保障专职团干部的待遇,为基层团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增强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工作,利用专业和思政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身份意识,严肃团的纪律。最后,加强基层团组织制度化建设,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要将基层组织的职能、职责、职权制度化,确定团组织的权利和义务,扫清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障碍,真正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

3.加强对大学生的育人作用。高校共青团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党的建设事业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除了进行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高校团组织需要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打造属于共青团特色的品牌活动,具体的操作措施有:第一,走团工作与专业教学双线并举的道路。通过有效的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竞技以及创新能力,依据专业特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给团员配备指导教师,有效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第二,加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实践活动。单纯的组织生活会、团课讨论、支部活动理论已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无形的学习到理论知识,并主动接受。

4.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作用。近几年,在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走出校门,深入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基层实习等实践活动。高校团组织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引导工作,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时候实践的能力,多渠道、多方面与地方、社会取得联系,获得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感。

5.加强服务青年的作用。服务青年要从学生的成人成才出发,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切实做到为青年学生服务。在服务的方式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和情感需求,不能用“一刀切”和强迫学生参与。在服务的内容上,要以学生为主,组织为辅,依据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在服务的效果上,不能仅仅以上级部门的奖励和自身的思考作为服务的效果评价,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

6.指导学生会、社团工作,加强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指导学生会、社团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打造和谐校园。如:一方面,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主办全校性大型活动,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学习交流会、演讲比赛、辩论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胜磊.共青团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_

[2]开晓莉,张坤,贾伟,刘园园.高校共青团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文教资料,202_

[3]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2_

[4]仇志熠.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2_

第二篇:浅论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优良学风不仅能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 在当前网络时代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重大冲击的背景下, 应综合运用学习规划、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创建平台、利用新媒体和建立联动机制等职能手段推进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建设;辅导员;高校;网络;

一、高校辅导员和学风建设

学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学风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 是学校校风的集中反映,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狭义的学风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风气, 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 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 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学风。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 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 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创建优良学风, 不仅关乎高校教育水平和长远发展, 更关乎高校学生成长成材, 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以及高校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广泛、直接, 同时, 辅导员还是学生与任课老师、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因此, 探索辅导员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等职能手段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提升学生学习、创新、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冲击

自1994年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以来, 互联网正以几何级的发展速度席卷着社会的每个角落, 颠覆着人们原有生活方式, 中国宣告进入网络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 中国当前网民规模达7.31亿人, 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量, 手机网民规模也达6.95亿, 作为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更是网络时代的“土着居民”, 网络已然渗透进了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从所在学院的202_-202_级学生中各抽取一个班级共258名学生进行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结果显示:

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100%, 拥有笔记本的达到91%。

每名学生日均上网时长4.5小时, 上网地点是教室、寝室、路上。可以说, 学生的空闲时间基本都用于上网, 机不离手, 被调查同学还表示, 手机离身便会焦虑不安。

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刷微博微信、看电视电影、打游戏、购物等娱乐活动, 上网学习的学生仅为10%且主要为高年级考研及做毕业论文的学生。

高校里如此多的拇指族、低头族、手机控, 给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游戏和娱乐影响大学生的学业

大学学习环境宽松, 没有家长和教师的督促, 加上对大学学习生活毫无规划,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所适从, 空虚孤独。为了摆脱空虚孤独, 他们上网聊天、游戏, 与网络世界的朋友无话不谈, 与网络世界的战友奋力杀敌, 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在校园里他们大多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几乎不去图书馆, 不上晚自习, 无心学业, 成绩一落千丈。另一方面, 长时间的专注上网会使得大学生睡眠不足及精神恍惚, 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影响课上学习质量, 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的情况屡见不鲜。他们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上网娱乐, 上课旷课, 作业抄袭, 考前突击, 导致很多学生挂科, 甚至因为挂科太多而无法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笔者对所在学院成绩优秀和挂科较多同学进行对比发现:成绩优秀、拿奖学金的学生,平时上网时间明显少于挂科的学生, 而挂科较多的学生有四成是因为网游成瘾。从笔者平时与网瘾学生交流中发现, 他们并非不知沉迷网络会影响身心、荒废学业, 但是他们已深陷其中, 没有毅力和意志力戒除, 有的甚至不得不因网瘾休学甚至退学。

(二)不良的网络文化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快捷便利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 不良的网络文化在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个性化、多元化的网络环境致使学生价值评判标准模糊,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受外界影响大, 尤其受令其沉浸其中的网络文化左右。受网络功利主义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致使大学生中出现这几种现象:

1.学习无规划。

十几年的被动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所适从, 不知道大把的自由时间该如何支配, 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规划,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具有盲从性。

2.学习目标不明确。

受网络功利主义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大多数大学生觉得学习的好坏并不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 于是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经营人际关系、社团活动和校外实践上。他们即使学习也会重应用学科, 轻基础学科;重专业知识, 轻政治理论;重专业证书(如英语、计算机过级证书), 轻基础知识。

3.学习态度不端正。

网络经济的盛行, 低学历的网络主播、网店店主日进万金吸引着很多大学生, 大学生被短暂金钱利益蒙蔽双眼, 认为大学混个文凭即可, 导致学生消极怠学。

(三)随时随地的网络使用冲击着高校班风和学风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 功能强大到无所不能, 学习、交友、娱乐、购物等都可以在一机上进行, 可以说, 智能手机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终端。另一方面, 无线网络的发展发达, 使得网络使用成本低廉。基于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和无线网络的便利, 高校的课堂上、宿舍里、食堂里、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大学生低头族和手机控。高校课堂上, 以往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无论教师在三尺讲台如何卖力地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或展示精美的PPT, 学生不再紧随教师讲述的节奏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而是拿起手机随手一拍, 继而收藏了事, 更有甚者, 上课根本不听讲, 而是拿着手机聊天、游戏、看电子书、听歌、看视频等。无奈的是原本作为高校学生学习和休息的寝室也未能幸免, 高校寝室已经网吧化。网络给高校的班风、学风带来巨大冲击, 不良的班风、学风影响着一大波自制力差的大学生。笔者在平时与学生的谈心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本来是想好好听课或者在寝室好好看书学习的, 但因为看到同桌或者同宿舍的同学都在上网, 而且玩得很刺激, 所以自己实在控制不住, 不知不觉也就被吸引过去了。

三、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索

(一)做好入学教育, 长抓学习发展规划

上大学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断奶, 他们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面对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入学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顺利过渡到大学的学习生活。笔者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除了常规的入学宣讲外, 会在新生入学前建立新生QQ群, 上传入学教育材料, 通过“我对大学有疑问”征集新生的问题, 入学时有的放矢, 召开新生答疑会, 并在后期教育培养中进行引导。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处于迷茫困惑状态,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第一个接触到的老师, 要帮助他们明确大学学习目标, 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发展规划。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制定大学规划, 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及每一阶段的学习培养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学风建设方案,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和专业学习的特点, 笔者为所在专业的学生制定了“大学生追梦计划”, 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统筹安排四年的学习生活(见表1)。同时, 要求每个大学生入学后制定自己四年的学习发展规划, 每生每学期写一份总结, 结合总结对照检查每学期的学习得失, 并适时调整规划。

(二)加强思想教育, 增强学生危机感和责任感

针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认为读书无用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通过多方面措施对其加强思想教育。第一, 采取讲座集中教育、座谈个别疏导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个人未来生活幸福度及职业选择自由的重要意义。第二, 邀请本专业教授或成功校友做报告, 介绍专业发展现状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情况, 不断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所学专业形成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另外,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尤其是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名家名师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范和学术魅力,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第三, 以就业和考研为契机, 通过邀请毕业学长做就业分享会和邀请校就业中心教师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竞争的激烈, 让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不足, 增强学生学习危机感和责任感, 积极引导学生巩固专业学习, 提升自己毕业后就业和升学的核心竞争力。第四, 积极开展学术竞赛活动, 在合作竞争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习热情。

(三)加强制度建设,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大学的学习较于中学更自由和开放, 更强调自主学习, 因而如何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笔者在平时工作中主抓以下几项工作:第一, 依托学院学工办制定《W学院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W学院学生请假管理办法》, 完善考勤制度。通过制度制定让学生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第二, 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早晚自习检查制度, 学生会学习部进行督查, 并对表现优异和表现较差的班级在每半个月的学院《学生工作简报》上通报;每堂课副班长负责统计班级同学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并按时汇报给学生会和辅导员, 对于违纪同学在《学生工作简报》上进行全院通报批评。与此同时, 辅导员进行三深入, 即深入课堂、深入寝室、深入学生, 亲自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和课下学习情况, 并与班干部汇报的情况进行对比, 督促班干部履行职责, 不包庇同学。通过狠抓学习纪律来改变拖沓散漫的作风。第三, 严抓考纪考风, 严惩考试作弊。平时向学生宣传考纪考风的重要性和校规对作弊的处理办法, 让其明白作弊的代价。在考试时, 辅导员进行巡考, 将平时学习不认真和有作弊前科的同学作为重点监督对象, 对作弊同学按校规校纪严肃处理。第四, 充分做好每学年的徳、智、体、能综合测评及奖、助学金评定工作, 提高学习在评选中所占权重, 并做到测评和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最大化地保障奖助学金发挥其真正的奖优助学的目的,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是高校育人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辅导员是大学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 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要有担当, 肩负应有职责。同时, 也要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需多方合力参与的工程, 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可以达成的, 其发展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需要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互协调沟通。认识到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 辅导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新办法、探索新举措应对新问题, 真正为高校的学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_, 14(3):78-81.[2]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202_-03-21)

[3]杨文坤.高校辅导员在推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_, 7(4):6-9.[4]孙丽芳.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合力机制研究——以课堂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_, 15(2):87-93.[5]王红琳.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学理论, 202_(12):185-186.[6]尚大军, 盛良元, 王佳, 邢凯.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2_, 30(9):118-120.[7]王婕.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2_, 17(4):128-129.

第三篇:浅谈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修改意见

1、摘要部分没有写全(本文内容是。。。),参考文献在文章中尚没有标出

2、请控制文章重复率应低于20%

3、错误词句用黄色已经标出,请再通顺一下句子

浅谈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刘莹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句容

212400)

作者简介:刘莹(1977--)女,汉族,江苏省沛县人,苏州大学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学生工作的研究

【摘要】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学风建设有着相当显赫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学风建设做得好,能够大幅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辅导员这一角色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学生工作,因此,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尤为关键。本文从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上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探讨,希望笔者的观点能获得大家的认同,为高校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学风建设;作用 引言

所谓学风,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都十分明确,能够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的一种学习风气。从某种角度上看,可以把学风看作是一种氛围或者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学风的好坏与自己学习的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学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生往后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学风是一种高校文化,它能体现高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学习概况,因此,各大高校都在狠抓学风建设,将其视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事物不断涌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良风气的形成变得十分容易,大学生普遍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前景不容乐观,正面临者极大的挑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如今,很多学生并未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遍缺乏远大抱负,在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很多大学生正处在一种对就业恐慌,对学习缺少激情,对生活缺少热情的状态中,其未来发展令人担忧。[1]对于新生来讲,他们刚刚脱离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迫切需要能够释放自己的空间,而看似轻松的大学生活正好能迎合其切实需求。刚开始大学生活时,学生们大多数都不能很快就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至于学习节奏的适应,就显得更加艰难了。这种状态一旦跨度过大,很让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退,注意力分散,原来高中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观念也被弃之脑后,开始忙一些其他事情,不再是学习至上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以后步入社会的一个简单的过渡阶段,只要有了毕业证书,大学学习的目的也就算达成了,这是十分荒谬的。

(2)在高中时,学生都一心想能取得好成绩,对于专业的了解研究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对于各个专业的知识都十分缺乏,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跟风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家庭、学校、亲朋好友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甚至是十分厌恶的专业进行学习,所以,在专业学习时,排斥心理逐渐产生,再加上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使得大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听讲时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低下。

(3)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显得很迷茫,对于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清晰,致使学习过程中,未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自主性不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自控能力弱,对于学校学习只是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学生存在“慢慢熬”心理,认为拿到了大毕业证书就是大学生活的终结,是自己学习生涯的结尾,心想今后通过自己的毕业证书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学习的好坏并无太大影响。这种荒谬的学习动机致使他们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考前玩突击,实在是没招的同学甚至选择在考试过程中作弊。

(4)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辅导员的精心指导,[2]很多大学生慢慢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然而,在自我控制、抵抗外界干扰以及独立分析事情方面的能力依旧很弱,社会意识差,心理抗打击的能力薄弱,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也亟待加强。有些大学生由于受不良风气和环境影响,终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外界的娱乐生活中,现今,沉迷网络等不良现象在大学生周边随处可见,有些学生由于沉迷的太深,致使学业荒废,无法继续完成在校学习,误了自己的前途,伤了家人的心。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上的作用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显而易见。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其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三观”的养成,学习态度的端正,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甚远。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

(1)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狠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方面的作用相当显著。要想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认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发现有学生遇到政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区分和处理。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历史使命以及所需要尽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新时代迫切需要的四有新人。

(2)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若想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学校应该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仅仅靠给学生开几次班会是无法使学校风气良好的。良好风气的形成,仅靠个人是不可能实现,它需要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共同努力,所以,作为学生与老师间不可或缺的关键媒介,辅导员必须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使他们响应建设良好学校风气的号召,为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了这个点,辅导员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策略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3)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

之所以要打造良好的高校学风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风建设中,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都是其必不可少的主体。一旦良好学风建立,学生能够从中大获裨益。学生是学风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因此,辅导员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加强学生的学风教育,积极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深谙其中规律。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来说,无论是学校管理水平高超、还是教师尽职尽责以及校园环境优雅美观,都仅仅是良好学风建设的外部因素,要想真正达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产生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能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因为学生才是促进自己进步和成长的内因。居于这一特点,辅导员应该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成长不光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相关,与自己付出的努力更是密不可分。(4)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加强专业教育

现如今,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他们缺乏对所学专业正确认识的能力,有些学生甚至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学习劲头低下,因此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尤显重要。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引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踏实进取。[3]对于专业教育的实行,还应该遵循持续性原则,不可间断性教育,因为专业的认知本来就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育起来也会比较难,进行持续性教育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专业的目的,并起到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专业的效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素质型人才。3.结语

总之,良好学风的形成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创造有利条件。然而,良好学风的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规规矩矩的,我们要在学风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靠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方能共渡难关,共创佳绩。辅导员是良好学风建设这项工作的核心人物,作为辅导员,要系统了解学校现状,结合学校相关规则,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进行教育,从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良好学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镜怀.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2_(09).[2]张万春,周晓东.浅谈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2_(24).[3]黄德杰,韩子玉.浅谈新生入学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_(36)

第四篇: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鹿明俞寿明马建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安徽 合肥230026)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探讨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职能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高校;工会;校园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72.2 文献标识码: A

The Role of a Universitys Trade Union in Campus Culture Building

LU Ming, YU Shou-ming, MA Jian-p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A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n the content of a campus culture, the nature of a university’s trade union, and the role of the union in the building of the campus culture.These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first-class research university.Key words: university;trade union;campus culture;content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高校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和谐高校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地位的教职工的文化建设不可或缺,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必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1.内涵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其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点,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条件。应该注意到,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它始终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传统。它的职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校园文化内涵来看,一般来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者相互依存、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和表层部分,是实现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与手段,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校园校貌、建筑物及其风格、纪念日或纪念性的标志、校名、校训、校徽、校歌、校旗等均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完整的校园物质文化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活动场所,为师生员工锻炼身体、提高素质、丰富生活提供条件。

制度文化是以师生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组织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校风校纪、规章制度、行为守则、组织作风、办事风格等。它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面和保障系统,它规定了师生员工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师生员工行为的要求。制度文化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一方面不断将人的意识内化,并影响精神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向物质文化的创造活动转化,并最终物化为文化创造物。

精神文化是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逐渐形成的组织意识和文化观念,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形成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和原因,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群体意识。其内容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大学精神、文化品格等。其中大学精神是最重要的方面,是群体价值观的主要部分。精神文化主导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是长期办学实践所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它体现着大学的理念,体现着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每个大学人的行为,显示着高校超强的育人功能和不同于其它机构的气质特征。校园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导向功能。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年轻的大学生确立学习成才的正确目标,找到完善自己、造福社会的明确方向。校园文化会把高校的发展目标、校风学风、各种制度等深入到师生员工心中,促使他们把个人的事业心与高校发展的大目标及大环境融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规范功能。校园文化对人的规范约束与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然也靠成文制度的硬性约束,但主要是靠不成文的风气、道德等软约束。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软约束由于减弱了硬约束对人心理的冲撞,能够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规范和约束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和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激励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精神、优良风气、人文底蕴和文明修养。高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乐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及追求民主、法治的管理,共同形成了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教职员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学习和工作热情会受到激发,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辐射功能。校园文化被所有成员认同和接受之后,它就会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各方面把成员团结起来。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并对同行和社会产生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高校和社会组织可起到示范作用。不难看出,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将渗透到高校的各个层面,对学校改革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依法治校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凝聚、教育、组织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作用。高校工会的职能主要包括:

维护职能。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促进学校树立良好的正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建设职能。引导和带领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各项事业中,大力开展师德师

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促进职工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与职能。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民主办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保证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教育职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三、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任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组织和文化社团优势,自觉地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努力担负起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所在。高校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紧紧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的特点,努力将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激励人、团结人和帮助人等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中国科技大学工会在维护教职工利益、关心教职工生活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学校党组织对教职工的关怀。学校针对高校教职工的特点,克服一般的说教,多一点“以人为本”的思路,多一点“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使每个人“心平、气顺、精神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宽容、互助、融洽”,体现了工会组织的亲和力。在制度管理上,从教师的基本需要出发,“实现好、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政策,体现他们自身价值,实现他们自我发展。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以及校长的行政实施过程中,中国科大注意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民主办学的优良传统,严格依法照章办事,强调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尽最大努力杜绝以权谋私、不正之风等现象的发生。在这里,不分资历皆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学派也能同台唱戏、互相切磋。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师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委员会、教师单项奖评审委员会对全校科研项目的审定、学位点批准、博导资格的认定、各种学位的评授、教师技术职务的评聘,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另外,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校领导接待日、校长信箱、校园计算机网上的BBS意见箱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和对校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科大民主校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代会上,校领导要公开回答代表和教师的提问和质询。质询的时候,代表常常措辞严厉,当面质疑或批评。意见提得对的,立刻接受,并提出改进措施;需要解释的,也据实予以说明,绝不能推诿回避。

2.发挥优势,提升文化品位

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工会开展工作的真正优势。多年来,中国科大工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协助和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用先进的文化和理论对教职工进行引导和宣传,大力弘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这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

为了培养和激发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强化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发挥团结凝聚作用,中国科技大学工会每年暑期组织教职工旅游休养活动,为广大教职工增进了解和友谊以及交流感情提供了最宽广的舞台。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参观浏览,教职工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身素质,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由校工会组织的多次救灾捐款活动,教职工踊跃奉献爱心,参

加人数达90%以上,充分体现了教职工的崇高的互助精神,也充分反映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工会组织的号召力。

3.寓教于乐,丰富校园生活

工会是校园文化社团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文化社团作为广大教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中国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工会“寓教于乐”的职能,花大力气建设各种文化社团,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丰富教职工的精神生活。

中国科大工会现有教工艺术团(内设合唱团、戏剧团、舞蹈团)、教工俱乐部、书画、集邮、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桥牌、棋牌、教工长跑协会等十多个文化体育社团。这些社团活动显著的特点是符合时代节拍,紧跟社会形势,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党和国家重大的纪念日和学校的纪念活动中,各文化社团都准备了内容丰富的节目,例如校史展、邮展、书画展、文艺晚会和各项体育比赛等,使全校师生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熏陶,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另外,工会积极鼓励校园文化社团走出校园,不断向社会辐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如我校教工合唱团参加202_年全国首届教师节合唱比赛,获得了三等奖;202_年应邀参加安徽省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党在我心中”——万人同唱正气歌歌咏大会,获得好评;教工棋牌队参加的“长三角”部分高校中国象棋和桥牌比赛,获得象棋男女团体第一和桥牌团体冠军;教工保龄球队参加中科院系统保龄球赛获得了团体第一名;教工田径队参加中科院第四届职工运动会获得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1990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工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歌咏比赛活动,歌咏比赛有主题、有内容,全校所有单位都组队参赛,从学校领导、院士、教授到工人都积极参加,比赛场面热闹非凡,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大独特的校园文化风采,起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良好作用。

4.弘扬传统,激发创新活力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中国科技大学工会深刻体会到,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能否在未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建设。中国科大建校50年以来,历经坎坷,三次创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积淀,突出地表现在,形成了以勤奋学习、理实交融、创新进取、民主开放、报效祖国为核心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气等等。而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只有代代相传,渗透在广大师生的血液之中,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了充分发挥“科大精神”的教育作用,将科大精神的讨论变成一个优良传统教育的过程,202_年4月,中国科大正式启动了以“科教报国50年”为主题的“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邀请院士、校领导、资深教授、杰出校友为大学生作报告。报告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我国当代科技教育发展的历程,以生动的事例和充沛的激情,阐述了各自心目中的“科大精神”,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

高校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教工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高校应切实利用校园文化这笔无形资产,紧紧抓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线,充分发挥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努力形成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五篇: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论文

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论文

伴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它们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学习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无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是全球格局呈现的新局面,都强烈冲击了我国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使得我国的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同时,我国近几十年来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也让高等精英式教育得到大众化的发展,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困难,所以,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为国家培养四有型人才显得极为重要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在青年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然而由于目前的共青团建设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如运行机制建设、组织体系设置、团组织工作阵地、学习型组织建设、团员队伍和团干部建设的问题,要想让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势必要先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一)单一的组织设置。

尽管由校团委到班级各个团支部的组织结构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但由于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我国部分高校团组织建设过于单一化。

一是大部分的高校并未将建团阵地扩大到事业单位、校外企业等领域,而是将其限定在了学校的内部,然而与事业单位、校外企业联合建立团组织结构对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不够健全的运行机制。

诚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高校共青团运行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同时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共青团的运行机制是没有问题的,相反,运行机制中的某些方面仍然有待更深的调整与完善。

由于我国的部分高校团委没能实现独立运行,所以他们常常是以挂靠的形式位于党委学生工作部门之后的,因此完善运行机制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建立起健全的领导机制。

鉴于我国各个高校的党建在推动团建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反而使得团建成为了党建工作的引导,推动着党建工作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当高校的团组织推进表现出色的共青团员入党时,作用也稍显不足,因此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

二、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多元化我国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设置。

根据教育部与团中央的工作要求,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加强和改进需要以形成活泼的基层组织为工作的重点内容。

与此同时,为了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关于“全体青年”的要求,需要将现有传统基层团组织的强化工作纳入到我国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工作中,同时让组织设置得到不断的多元化发展,在团建工作中努力寻找全新的团建模式,让团组织的辐射面得到大幅度扩大,从而进一步使得组织的战斗能力得到增强,而为了让共青团组织多重覆盖到青年大学生,势必要让各个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得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立。

(二)增强班级团支部的建设力度。

作为高校共青团服务与联系广大大学生团体的第一线,团支部是直接与大学生接触的。

同时,由于团支部所在的班级是大学生所在的行政团体中最具有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单位,因此,班级的团支部建设应该作为高校共青团最传统、最基本、最常见的工作领域。

面对我国各高校班级团支部取得的成果,仍需要让班级团支部建设得到更好的巩固与加深,在服务同学、开展文体活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大力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作用。

让团支部在班级事务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力得到更好发挥。

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班长对于一般学生的影响力要强于组织委员、团支书和宣传委员等团支部主要干部,所以,为了调动起更多的团支部成员加入到班级事物中,让团支部在自己班级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通过加强团支部关于推优入党工作中的影响力。

(三)加强“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的建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建设渐渐呈现出“一体两翼”的局面,其中高校共青团组织代表的是“一体”,而学生社团及学生会则成为了“两翼”,所以,不难看出,“一体两翼”是将共青团组织作为主体,凭借学生社团、学生会这两翼的组成部分对我国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进行的运行和管理的格局。

所以为了推动团组织工作和加强团组织建设,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势必要在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增加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起真正高效的“一体两翼”组织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互联网时代,我国的高校共青团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本研究科学界定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对目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归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大学生团员和高校团干部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工作建议。

高校共青团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