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202_年语文科目高考作文题预测大全
最新202_年语文科目高考作文题预测大全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下面东星资源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2_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找找差距,继续加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說:“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很好的辩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一面,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
要写好这篇辩论词,必须关注生活,观照社会,体验人情,洞察人性。自古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之辩,而这道辩题无疑是其延伸版。辩论是要以理服人的,有理不在声高,为此,在动笔之前必须把事理理清、捋顺、揣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道辩题也是暗扣时代主旋律的,它昭示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急迫性。其实,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还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无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狄更斯说:“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只有“行高于人,众必仰之”,才可能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的时代;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则必然将这个时代推向一个最坏的时代。前者催人砥砺前行,而后者则带给人警醒反思。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对“非之”的撕破,还是对“仰之”的高扬,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篇一】高考作文题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它培养了一代代“行高”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当“仰之”。
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其终结指向是真、善、美,而“仰之”则是提升自身发展力的必然选择。何以言此?因为“行高”者自带能量,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仰之”则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丰赡而持久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仰之”可以感召人发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高”者总是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精神抖擞,感召着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新冠肆虐,武汉告急,众人纷纷逃离,但有一位84岁的老人星夜登上了从广州开赴武汉的高铁,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在这根“定海神针”逆行精神的感召下,天使白来了,橄榄绿来了,守护蓝来了,志愿红也来了。他们浇铸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魔爪;他们也汇聚成一抹温暖的色彩,让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又迅速地恢复了生机。
“仰之”可以引领人发展,“见贤思齐”。人在发展的征程上,方向往往比努力更为重要,而“行高”者就是一座航标,引领着人们从“小我”驶向“大我”。正是在“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等前辈精神的引领下,樊锦诗从未名湖来到了莫高窟,根入石窟蟠,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精神的引领下,202_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钟芳蓉冲破庸常成功经验,在价值排序中把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放在了比世俗所认为的赚钱、就业、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坚定地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仰之”可以激励人发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行高”者可以不断地激励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思想更坚定,意志更坚强,脚步更坚实,从而推动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为了安装第一节沉管,他96小时没有休息,正是在他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精神的激励下,他的团队成员人人都拿出了技术攻关越天堑的勇气,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召开了上千次讨论会,终于攻克了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的力量。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新时代青年只有敬仰“行高”者,传承并发扬其精神,才能勇立大时代,铁肩担使命。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高考作文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意思是树木如果处于林子中的位置,必然会受到大风的摧残。其实这句话还有后文,它的下半句,真正道尽了人性的真谛。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德行高于众人,那么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但这毕竟是圣人的标准。对于大多数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想到的不是见贤思齐,学习对方的优点,而是诽谤他,背后给他穿小鞋。一块美玉,如果自己得不到,宁愿将它毁坏,这就是人性的丑陋心理。
对于人性,我们无力改变,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如何能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我个人认为有两种方法,各位看看有道理吗。
第一种,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在一个团队中,往往是最出风头的人容易受到非议。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可以不理会他人的看法。否则在此之前,先学会隐藏自己的实力,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
三国时期的贾诩,堪称谋士智慧的典范。在投靠曹操之后,贾诩始终低调,不争名夺利,不结交权贵。最终位列三公,在乱世中得以善终。反面例子就是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小命都丢了。
第二种,离开当前的环境,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中,一直都是最顶尖的人才,那么你要反思,是不是团队实力太差。如果周围的人实力都不如你,你在这个环境中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长此以往,在其他人的影响下,你的层次也会被拉低。
尝试跳出当前的环境,和优秀的人共处,耳濡目染,学习他们的优点,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同时,当队伍中有比你更优秀的人,你也能免于被众人打压的局面。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仔细斟酌,古人的智慧,确实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篇三】高考作文题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并非所有人都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阳光也并不能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
如果人人都抱着“见贤思齐焉”的乐观态度,哪会有社会上的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当人们看到身边有人成绩显著、功成名就的时候,正常的心理会是什么?有羡慕,也有嫉妒,更有甚者会萌发出一种恨意,这些人往往会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时运不济,怨恨别人凭什么活得那么光鲜。正是这种阴暗心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有人为了把德行高于自己的人抹黑、拉下马,不惜使用贬低、非议、诬陷等卑劣手段,彻底暴露了其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其次,人的惰性也是导致非议“行高”之人的重要原因。“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在有些人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你“行高”了,岂不就显得我“行低”了?而要让你再次和我处于同等的地位,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不是我向上爬,而是把你拖下来,而且拖得越低越好,因为到那时我反而有优越感了。人总是有惰性的,正是惰性让有些人选择了用“非之”的态度来对待“行高”之人,而“望人穷”“幸灾乐祸”正是这种惰性心理的集中体现,“丧文化”也正是在这个病态的温床上潜滋暗长出来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孔子那样圣贤,总是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态度。“刷存在感”这种行为可算是司空见惯,这些人往往通过非议他人的过人之处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一提到“键盘侠”,大部分人一定都会咬牙切齿,21世纪的一大特点就是即使足不出户,也会被远隔千里的人气得半死。“键盘侠”拉起键盘,认为自己比肩神明。就拿前一阵古天乐事件来说,大家都知道古校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年,捐赠了多所学校,却有键盘侠说他“才”捐了几所学校,我只想问一句:“你配这么说吗?你捐了几所?”这些污名之言真是令人发指。
请不要去测试人性,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为此,行高于人,自有“非之”一众人在,这是必然的。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202_年重庆高考语文科目作文题
202_年重庆高考语文科目作文题
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以大豆为题材,具体如下: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语文】高考预测试题(10)作文题
202_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
【语文】高考预测试题(10)·作文题
202_年高考作文将延续前两年的命题形式与风格,遵循“稳定”的原则,但在“文章合为时而做”的指导思想下,会有较大变化与创新。
作文题型仍以“三大题型”为主,即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材料+标题作文。同时会兼顾半命题作文,而单纯的话题作文出现的几率较低。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或是新闻时事,或是漫画、寓言、诗歌等,其重点是培养考生的阅读理解与概括归纳的能力。考生要准确、快速地从所给材料(包括漫画)中提炼并确定出恰当的写作角度,按照要求准确立意,精选所需素材,形势与内容要统一。审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找准材料的主体对象,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联系现实,合理联想,以写出符合要求的高分作文。
标题作文要求考生善于在审题与题材的新鲜度上做好文章。要注意标题的写作范围与限制。注重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的积累与运用,借鉴课本与报刊上优秀作家、知名人士的文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要凭借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语言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获得高分。
材料+命题型的作文,写作时不能只看标题,而忽略了所给材料。所给材料常常明示了写作的重点、范围与方向。至于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考生要抓住话题或者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巧妙生发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和最有把握的体裁行文,以使所写文章不脱离话题或半命题的范围。
202_年高考作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设题。
一、美的展现与思考
相关事例:
1、202_年7月2日下午1点半,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女童后经抢救脱离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2、202_年8月12日下午,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赵店乡红堰村69岁农村老太太柴小女在河边洗衣服时,看到外村的4个孩子不慎落水,便不顾安危,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救人。当她救出3个孩子后又跳入水中去救第4个孩子时,却再也没有出来。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奶奶”。
3、202_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媒体报道此事之后,张丽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媒体报道中,“最美女教师”成了张丽莉的代名词。
二、拷问良知
相关事例:
1、202_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202_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事后,引
发网络热议**。202_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2、南京市民魏女士路过解放南路时,发现一名老太太倒在人行道边,嘴里还吐着白沫。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看见这一幕,都小心地“绕个弯儿”走过,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魏女士虽然很担心老人的情况,但也不敢走近,怕事后说不清楚,她站在五米开外的地方召集了七八名路人,让他们为自己作个“见证”,围观者多起来后,然后拨打了报警电话。110民警赶到现场后,联系了120急救车,急救车赶到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往医院。魏女士无奈地表示,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我要是自己把她扶起来,到时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怕会惹来麻烦。”
三、身边的感动
相关事例:
1、河北青县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事迹。《沧州日报》有相关报道。
2、“献县阳光爱心社”救助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可参见杨博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爱若水》一书。还有黄骅“网虫”们的爱心社等。
3、创建好人城。沧州爱心人物的大爱感动了每一个人。
也可写你熟知的人和事,以小见大,让事实说话。
四、网络时代的利与弊
相关事例:
1、微博“打拐”。202_年春节期间,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从而引发了公安部一场声势浩大的“打拐”专项行动。
2、强大的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进行有效舆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也可能使谣言像超级病毒一样传播,像传染病一样危害社会。202_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
五、和谐与发展
相关事例:
1、参考国家所颁布的一些惠民政策与相关的典型事例。
2、针对周边国家,尤其是菲律宾的不断挑衅,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
六、诚信与责任
相关事例:
1、从202_年3月份的双汇瘦肉精,到8月份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味千“猪骨汤精”事件、“血燕”造假事件,以至平安夜还传出的“蒙牛”含黄曲霉毒的新闻,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企业忙着道歉,有的企业则依然忙着遮掩。紧接着,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等层出不穷。“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这个最关心“吃”的民族,却对食物失去了信仰。这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更是一种责任的危机。
2、毒胶囊与校车安全事故。可参见相关报道。
七、关注民生
可参考国家宏观调控、抑制物价上涨、制定惠民政策、反腐倡廉、锐意改革等典型事例与收效。
第四篇:202_湖南高考作文题预测
202_湖南高考作文题预测
最近我又分析了一些学生的试卷,并且这些学生都是名校的学生,可是发现一些学生作文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过,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语文作文还达不到高考优秀作文的要求。
今年是北京实行新课标后的第一年高考,那么在作文的命题与改卷方面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又怎样合理应对呢?这是学生们必须关注的问题。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卷以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的发出感叹:失作文者,基本上就失去高考了。语文作文对高考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给10年考生带来帮助,我觉得大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高考作文,并且制定一定策略。
一、新课标作文命题的思路有哪些特点?
从《考试大纲》上分析,新课标考纲对高考作文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后者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指挥棒下的高考作文要求、命题思路和评卷标准已作出一定的调整,但是主旨是强调表达的自由性。
1.展现六个方面的个性特征:
新课标的作文要求,侧重要求个性表达,就是要求个性特点鲜明,共同东西淡化。这样的作文主要体现下面几个特征:
(1)、审美特征。(2)、探索创造特征。(3)、文化底蕴特征。
(4)、思想认识特征。(5)、生活体验特征。(6)、情感表达特征。这六个方面只要能在文章中体现出一到两个方面,就加强文章的竞争性了。
2.“自由”的思想如何体现?
新课标中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文体自由、选材自由、标题自由、语言风格自由、内容角度自由、揭示主题自由、结构框架自由等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思想自由。那么思想自由又如何具体的展现呢?
(1)、写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例如真人真事、真景真物、表现真实的世界和生活,不说假、大、空、套话。
(2)、写出真情,要实事求是的抒发情感,避免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
(3)、论证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要揭示一定得道理或者哲理。
(4)、充分的、合理的展示自我。在规则下合群,在思想上超越。
二、高考作文以及考生在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基础不牢。
在平时的阅卷中,一些学生语言不通顺,文章结构和合理,书写不规范,一眼看下去有错别字的现象,这样的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
2.审题不清。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评卷中,都会出现一些审题不清的现象,例如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写“翅膀”不写“我”的现象。还有上次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寻找浪漫的情调》一些学生只写“浪漫的情调”不写“寻找”,特别是202_年高考山东卷,以“见证”为题,一些学生对“见证”理解不准确,没有搞明白“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该是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
3.材料不新。
在现实中,一些学生在平时不注重积累,有的学生写作文选材几乎局限于几个固定的例子,表达方式也是固定的,这难免造成那些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等问题的出现。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在写作中“旧事重提”,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等人是事例成为一些学生共同的话题,只要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即使其余方面表达的再好,也会因为这些庸俗的例子影响到分数。
4.文体不明。
在平时的讲课中,一些学生连“描写”和“记叙”都分不清,只要在散文中出现一点事例描写,他们就觉得是记叙性散文、、、、、、在高考中,一些学生写的文章一半用来记叙,一半用来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一些学生写议论文,把论证都忽略了。还有一些学生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又用不好,那么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5.语言不畅。
我一直对学生说,在高考作文中,对每一个字都得慎重,对每一个段落都慎重,那么分数对你也会慎重的,因此语言要经过推敲,锤炼,如果在一些语句表
达的苍白无力,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达不畅,那么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成为致命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用古代白话文的形式,显示文章的深度,结果阅卷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弄明白文章的意思,高考阅卷时间紧,于是一些阅卷者就寻找你的不足了,分数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6.卷面不洁。
一些学生在平时没有写提纲的习惯,还有一些学生常用涂改液或者涂改胶条,形成了习惯,在高考答卷中,只能涂改了,这样势必造成脏、乱、草的现象,所以应该注意考高作文的要求: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
三、202_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1.继续以“软文化”为主导思想。
所谓“软文化”就是那些能体现精神、心灵层面的内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体现在作文中,例如那些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好的例证,“北京的符号”也是这样的。
2.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
202_年高考作文中,全国18套试卷,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可见话题作文渐渐的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说在202_年高考中,首先考虑的就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命题作文中涵盖一些半命题作文,例如海淀期中试卷中的今天的名字叫——。这样的题目开放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
3.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
新课改的要求是注重个性,关注社会。无独有偶,在202_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天津卷“我说90后”,三个直辖市一致的以“我”为主题,直接关注了“我”的心灵世界。所以说以“我”的眼光看世界,避免假大空的策略,体现了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展示个性的途径。因此说在202_年高考作文命题意图中,继续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4.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
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倾向健康、积极的真情实感。在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体现人间的真爱。例如202_湖南卷“踮起脚尖”中一考生朴实的叙述了“我”躺在床上,夜深人静却难以入睡,在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事,而父母回家时怕吵醒“我”,于是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给“我”盖被子等细节,生动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真爱。一些细节的描写,蕴含了真情。
5.理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202_年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继续保持理性的倾向。在202_年《读者》第一期上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的零分作文,因为作者太注重个性张扬了,没有全面、理性的看待问题,一些偏激的思想在作文中出现,给自己打造成“愤青”的形象,于是作文就得不到分数了。大学也不会招这样的学生。因此高考作文题主要思想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得基础上,多角度的阐发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发散。
为此学生们应该在剩余的几个月中加强对写作的规范性训练,尽量围绕人生、社会、自然、文化四大话题写出切合实际、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的文章。相信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成绩会得到提升。
第五篇: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从前有位老人,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雏鹰,这只鹰长大后,在老人一次喂食的时候逃走了。几天后,老人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老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理解和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美国监狱里有个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大,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业,后来也因杀人而入狱;小儿子却诚实好学,后来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满意的职位,如今已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去采访,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都是:“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卖小吃的小贩一直无生意。快到中午,卖烤饼的大概是饿了,就吃一块自己烤的饼。他已烤好一大叠,反正也卖不出去。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卖辣香干的开始吃辣香干。卖杨梅的也只好吃杨梅了。
雨一直下着,四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香干的吃得辣死了,卖烤饼的吃得渴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胀死了。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四个年轻人,他们从四个小贩手中将这四样东西都买齐了,坐在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的有辣的,有酸的有甜的,味道好极了。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不言而喻,它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你什么启迪?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5.生命就是奇迹。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无可替代的唯一。人总要长大,有些路你必须自己走,有些事你必须独自面对、独自负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也没有人能够替代你。
请以《没人替代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2_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6.“格”是规矩、规范,是边界、红线,人生在世,“格”无处不在。守“格”安全,但可能平庸一生;“破格”有风险,但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破格”需要胆略和眼光,如何对待“破格”的人和事,考量着一个社会的开放度和容忍度。
请以“破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