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季风性雨源型河道景观设计策略论文(推荐5篇)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130-1078352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7-25 16:39: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季风性雨源型河道景观设计策略论文

摘要:北方滨海地区季风性雨源型河道是当前河道景观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由于受雨季和海水潮汐的双重影响,不同时期河道景观的差异变化较大,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海潮容易对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在对南泊河景观的改造中积极采取了有效的生态设计策略,合理利用自然规律变害为利,将海水对周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最终实现了海水资源的再利用,这种设计策略的尝试也将为其他河道的改造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季风性雨源型;设计论文

一季风性雨源型滨海河道景观的特征

据1985年出版的《青岛市水利志》介绍当前青岛三大河流体系中大部分属于平原河道,属季风性雨源河流。根据对此类河道景观调查,并结合青岛市域内入海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下几点特征。1.1水源不足,流速急,不利于涵养水源青岛处于山东半岛,属于沿海丘陵地区,水资源条件较为复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青岛市域内河流主要来自汛期降雨产生径流,通常情况下每年七八月份的降雨量较多,而冬季和春季的降雨量少。但是由于青岛地势东高西低,大部分河道坡降较大,汛期内雨水流速较快大部分流入大海,即便是截流的水体在蒸发和下渗的双重作用下日趋干枯,需要上游不断地提供水源补给。1.2潮汐、风暴潮形成顶托效应影响河道防洪排涝青岛市滨海河道与海相连接,受海潮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根据青岛市的气象资料显示,青岛海水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小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在一些河道河底高程较低的区域能够形成海水倒灌。除了每天的潮汐对河道水体的影响之外,最为重要的还要属暴风潮的影响。如果遇到汛期和风暴潮的双重作用,河道水体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河流会形成漫堤,会对于河道周边的防洪排涝带来一定的影响。1.3入海口淤泥较多,且周边土地盐碱化严重每年汛期大量的泥沙在洪水的作用下,流入大海,并在入海处形成大量的淤泥堆积,抬高入海口的地势,不利于河道水流入海。此外受海潮和风暴潮的影响,滨海河道两侧土壤容易遭受海水侵袭,形成盐碱地。1.4植被种类较少,但生物类型多样性情况较好受海水倒灌影响,河道两侧土壤盐碱度较高,不能够耐盐碱的植物无法生存,因此河道两侧的植物种类较少,青岛市沿海常见的耐盐碱植物种类主要有黑松,水生植物种类主要有碱蓬、芦苇等。尽管河流冲击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因素,也使得该地区带来了土质肥沃,生物多样化,也吸引了许多鸟类,形成了别样的滨海生态景观。

二季风性雨源型滨海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在整治河道水利,往往考虑城市排洪防涝的需求,采取了扩宽河道,裁弯取直,将河道景观渠化的做法。如今这种做法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逐渐被更加生态、自然的模式取代。当前城市绿道网络、海绵城市等新的生态设计概念不断引入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生态优先的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2.2可持续规划设计原则河道景观存在河道狭长、流域广阔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等特点,注定了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在实际的工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引入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

三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河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青岛市即墨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河道属于典型的季风性雨源型河道,它位于鳌山湾西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中心地带。基地位于滨海大道以南,南泊河西路以东,南泊河东路以西,南至岛湾路入鳌山湾,全长约为1.93公里,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23.1公顷,河道面积约为5.71公顷(图1)。根据202_年青岛市政府批复的《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我们将该河道景观设计定位为在确保南泊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即墨蓝色硅谷规划建设“蓝色新城”的主题,着重体现“生态低碳、自然、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的特色,打造具有生态自然、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的滨水生态绿廊。在对河道满足基本的防洪排涝基本功能基础上,对现状河道设计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策略:3.1策略一:河道入海口外部设置挡潮闸该策略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闸,三堰,三河水”的设计思路(图2)。为了防止风暴潮引起的海水倒灌现象,采取在河道入海处设置挡潮闸,用于阻挡百年一遇的风暴潮。三堰就是经过河道的计算一共在南泊河河道上设置三道砌石堰,其中在科技四路桥下游新建砌石堰(2号堰)为界,分为北侧以淡水资源为主的河道景观和南侧以海水资源为主的生态湿地景观。北侧淡水景观区在科技一路以北设置砌石堰(3号堰)用于蓄足淡水,而南侧海水区则在问海路桥以南修建砌石堰(1号堰)用于截留由于潮汐作用带来的海水,形成自然的生态湿地景观。而三河水的概念就是3号堰以北水体为淡水资源景观。由于水源的匮乏,淡水景观区多考虑枯水季节的景观效果,注重考虑运用雨水花园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河槽的基础上再布局设置支槽,满足枯水季节能有常流水,河床支渠周边可以设置形成多样的汀步和园路,形成多样的生态景观湿地效果。3号堰至2号堰以淡水资源为主,考虑到海水在潮汐的作用下能越过2号砌石堰,形成海水与淡水的融合。2号堰至1号堰河道景观区水体资源为海水,它能利用海水潮汐的作用,在涨潮的情况下可以不断的补充水源,能够形成稳定的水面效果。3.2策略二:河道入海口外部不设置挡潮闸该策略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闸,一堰,两河水”的设计思路(图3)。由于当地的淡水资源比较缺乏,不能满足河道的景观用水需求,同时沿海又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在潮汐的作用下不断涌入南泊河为河道景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经过河道防洪的计算,在科技路一桥的上游新建一座砌石堰用于存储淡水,在问海路新建一座钢闸坝用于截留涌入河道的海水,用于河道景观用水。因此,就形成了以科技一路砌石堰为界的淡水景观区和海水景观区。若本次对挡潮闸不予新建,则汇入口处需新建节制闸,同时对节制闸的功能要求上增加了挡潮作用,但是,当发生100年一遇的风暴潮时,由于外部无挡潮闸作用,有可能还会漫过节制闸闸顶,倒灌进入南泊河,对沿河地块造成较大威胁,同时,对节制闸提出了更高的防海水腐蚀作用。3.3策略分析比较通过对两种不同的策略分析(表格1)比较可以看出策略一优势较为突出。

四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河道景观专项设计研究

4.1多样化的砌石堰设计根据对河道水源利用的不同方式,分别设计了三种不同功能,不同结构的砌石堰。1号堰(桩号0+120)位于问海路以南,河道的第一道砌石堰,为斜坡堰,用于截留由于潮汐作用涌入河道的海水。2号堰(桩号0+465)是位于科技四路以南的第二道砌石堰,主要用于阻挡海水,防止海水向北蔓延,以此为界将河道分为淡水景观区和海水景观区。为了防止海水对淡水资源的渗透,该处砌石堰采用深层搅拌桩截渗墙的方法起到防盐碱处理的效果。3号堰(桩号1+025)是位于科技一路以北的第三道砌石堰,主要用于分级蓄淡水资源。4.2河床设计青岛市域内河道景观枯水期的时间大于丰水期,很多河道常年都没有水,且部分河道河底被硬化,仅在河底预留狭窄的排水沟,河底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将岸线形态和河底综合考虑设计了多层岸线景观,不仅在河道两侧设置多层滨水道路,而且在河床设置多层多级自由形态的子槽在不影响河道两侧步行交通的情况下,允许部分道路在丰水期或者汛期可以淹没。借鉴雨水花园的手法,保证不同水位情况下,河道内部景观的多样性。4.3海水利用由于青岛市域内水体资源匮乏,常年河道内缺少淡水,采用拦水坝或者在河底铺设土工布等形式仅仅只能解决部分河段缺水的问题,因此合理利用海水资源成为解决滨海河道景观用水的一个特殊的途径。在潮汐的作用下,海水被引入河道内,沿河道设置多级漫水堰,将进入河道的海水截流,形成海水、两河水和淡水三种不同水体景观效果,既可以弥补淡水资源缺乏带来的不足,又可以利用潮汐解决河道景观用水的窘境。4.4慢行系统设计慢行系统市考量城市景观人性化方面重要的一项因素。河道与城市交通相交,将河道景观划分为各个不同的段落不利于沿河整体的景观效果。为了形成连续的滨河慢行系统,在能够满足基本通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需要考虑在桥下设置栈道。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以南泊河为代表的季风性雨源河道景观的策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作为本次研究的结论。5.1系统性设计策略由于河道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与城市经济、生态、社会等分系统相关联,而且还包含了水利、市政、绿化、游憩、生态等多个内部子系统。因此在制订设计策略时,首先需要了解城市总体规划这个巨系统中与河道景观相关的内容,以确保能够在河道景观设计定位不能够与总体规划相背离。其次必须对河道景观这个分系统进行分解,然后对这些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最后,将这些内容统一在整体框架内,做好各个子系统内部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5.2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土地权属等一系列问题注定了河道改造过程中的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长期性。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河道两侧的土地资源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这些所有者都有自己利益的考量和计划,如何能够统一在一个共同的生态河道景观理想下实现各方面的利益,是横亘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因此,需要建立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来适应。众所周知,美国波士顿公园体系的最终建立同样也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何况当前河道改造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所以制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一项明智的选择。5.3因地制宜的生态理念策略受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不同的河道景观类型采用的景观策略也不近相同。设计应遵循自然,但更重要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微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措施的,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第二篇: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堤坝等建筑的建设,而是趋于多目标、多元化方向发展。城市河道的景观规划设计将包含更多的内容。目前,河道已从原来简单的河道防洪的治理,变成逐渐关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关键词:北方城市; 河道景观; 设计策略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明显,多为行洪河道。北方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传统的防洪治理、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滨水区环境的破坏等已经严重损坏了河道的景观和健康,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至关重要。河道防洪设计

1.1 城市河道平面的改造 水利部门治理下的河道多是裁弯取直,建立形态单一的人工河床,其后果导致河流结构的简单化、河流蓄水空间的减少和河道生态廊道的消失,导致河流丰水期径流量增大,枯水期径流减小。在坑塘支流和出现低洼地的位置设计分洪口,将部分河水利用低洼地滞留起来,能够有效降低洪水规模。低洼地还可以有效地沉淀雨水和洪水中的泥沙,以保证下游景观水质。

自然河流中的深潭和浅滩是交互存在的,浅滩和深潭可极大增加河床的表面积和河流内环境,形成水体中不同的流速和生态环境,增加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体自净能力的增强。在城市河流中,可以通过构筑双河道、人工岛、植石带和浮石带等方式形成浅滩和深潭,这样既有利于城市泄洪,又能改善水中的生态环境。

1.2 城市河道堤防断面的改造 堤防是使河水在河道内安全下泄、防止洪水泛滥的重要水工建筑物。堤距与堤顶的高程是紧密相关的。在同一洪水流量下,若两岸堤距窄,则占用的土地面积小,但洪水位高,堤身高,工程量大。若两岸堤距宽,则洪水位低,堤身矮,工程量小,但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堤防的形式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根据滨水区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程度、水位落差、水流特性等诸多因素来综合确定。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地段和河流水位落差(1.00~2.00 m)较小的河段,堤防的形式可采用单层平台式。为了消除这种较呆板的形式,丰富景观效果,可以进行一些细节处理,如可以设计成为高差较小的台阶来提高视觉上的通透性,或者在边缘处增加绿化带来软化界面等方式。

在用地不是十分紧张和水位落差(3.00~5.00 m)一般的河段,堤防的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台阶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停留机会,并可作为讲演、表演的场地。若用地紧张,也可采用分层平台式。

若城市用地比较宽松和水位落差(5.00~10.00 m)较大的河段可以采用分层斜坡式,这种方式可以适应各种水位变化,常水位通常不超过下层平台,上层斜坡较缓的地段可以进行绿化覆盖。丰水期河床整体用来行洪,旱涝兼顾,枯水期底层较窄的河槽以少量水形成水体景观。特殊地段可以采用混合式。结合滨水地区设计为滨水广场,可以加强河道景观的亲水性

河道生态保护与设计

河道具备水生系统、陆生系统和水陆共生系统的多样性,是一个具有高度生态敏感性和物种丰富性的复杂环境。因此,诸如湿地、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自然生态保护问题一直都是河道景观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2 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指水陆之间能够受到水体影响的植被区。植被缓冲带对滨水区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证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能够有效控制水源污染,逐步改善小气候和有效降低噪音,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止河道改道。此外,植被缓冲带还能提供大量的动植物栖息地,能够有效保证生物多样性。建立植被缓冲带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尽量避免在河边进行纯观赏性的人工绿化,而应参照原有自然植被群落进行适地适树的搭配。植被缓冲带的设计应参考当地自然植被群落组成和植物种类,多选用水土保持和阻沙过滤能力强的种类。

2.3 湿地保护和建设 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些低洼地区、洪泛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湿地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是河道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滨水区域除了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外,还应当尽可能多设置小型蓄水池和间歇性湿地,起到收集雨水和收纳洪水的作用,增强景观的丰富性以及滨水区抵抗洪水的能力。

第三篇:策源乡学校202_教学管理工作汇报

策源乡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工作汇报

1.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积极与霞阳学校进行课堂模式的交流,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了“学、议、导、练、清”的模式,改革年级为3-8年级。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积极交流,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堂堂清与周周清。

2. 加强对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

学校对教师的上课、下班辅导实行考核。具体方式为两结合。一是学生的记录上报,由各班的班长学习委员负责每堂课的教师上课的情况(只记有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每天及时上报,由教务处核实,二是由值日行政每天下到各班进行抽查,每星期教务处进行公布考核情况。

3. 各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以教研组成立备课组,每周安排1-2位教师进行备下一周的课,填写好每一堂的教学课堂设计稿,周三中午备课组组织本组教师对备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交流。具体做法是先由备课教师汇报自己的教学设计,再交大家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综合大家的修改意见最后写祥细的教案,交教务处审核,下周按此教案上课。

4.每月举行教师公开课活动,让青年教师成长,让老教师更新观念。

第四篇:教育学院文策部总结

歌唱大赛初赛的总结

教育学院10月份在苏东霖厅举行第一届歌唱大赛初赛,决赛是放到迎新晚会上举行的。经过这次的歌唱大赛初赛,让我看到了活动策划安排上存在许多的漏洞,自己很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要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分析歌唱初赛的情况,存在着以下不足:

因为是换届后的第一次活动,经验不足,所以存在不少做得不够的地方:

如:在宣传力度不高;计划有点不合理、不完善;因为事前没有做布场的规划,以致布场混乱;主持培训不够;任务分配不合理等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到位。

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次的活动却给我们文策部搞好迎新晚会积累了经验。

教育学院202_年迎新晚会总结

教育学院202_年迎新晚会在12月1号顺利完成演出,比较满意地落下帷幕。从舞台设计、节目质量、音响效果来看,这也算是一场成功的晚会。

在迎新晚会额筹备过程中,我们文策部也变得越来越团结,变得更有组织性,每一位成员的工作能力都得到体现也得到提升。虽然我们因为忙碌而没有时间像其他部门那样进行部门之间的联义活动,但我感觉我们文策部已在工作过程中与各个部门都搞过联义,因为在忙碌中,我们与每个部门都有工作上的合作,这都是我们了解其他部门的性质与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的机会。

从迎新晚会的策划到汇演结束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

1、在晚会之前做好预防准备。无论糟糕事情是否会真的发生,但都要做足预防措施。

2、做好宣传工作。我们不仅安排干事到各班宣传,通知宣传部帮忙出海报,并利用Q群相

互转发通知。

3、发挥其他部门的作用。根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来安排工作,分担文策部的工作压力。

4、严格抓好好节目质量上的要求。对节目进行多次彩排,保证节目质量,尽量让晚会能进

行的更加紧凑。

5、与主席团保持密切联系。文娱活动是比较多变的,有什么改动都要与主席团大声招呼,这也是对主席团的尊重。

我们也存在着做得不足的地方:

1、交代给别的部门的工作跟踪不够紧。对于交代给其他人的工作,应该具体详细,交代好

要注意的问题,随时提醒他们,并随时了解事情的完成情况。

2、工作安排不合理。对每项工作,每个细节,应具体安排带哪些人与哪些部门身上,不可

笼统,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可能发生情况来安排。

3、有些决策比较孤立,没有征求其他部门和主席团的意见就独自执行。

第五篇:海天师雨幼儿园景观设计说明书范文

海天师雨幼儿园景观设计

说明书

说 明 目 录

1.项目概述...............................................................................................................................................................................................................................................................................................1 1.1项目背景及项目意义........................................................................................................................................................................................................................................................................1

(1)项目背景.....................................................................................................................................................................................................................................................................................1(2)项目意义.....................................................................................................................................................................................................................................................................................1 1.2区位环境分析....................................................................................................................................................................................................................................................................................1(1)区位综述.....................................................................................................................................................................................................................................................................................1(2)场地现状...................................................................................................................................................................................................................................................................................1 1.3发展条件............................................................................................................................................................................................................................................................................................2(1)地域文化及人文历史.................................................................................................................................................................................................................................................................2(2)气候条件...................................................................................................................................................................................................................................................................................2(3)地形地貌状况...........................................................................................................................................................................................................................................................................2(4)动植物资源...............................................................................................................................................................................................................................................................................2

2.设计方案.................................................................................................................................................................................................................................................................................................3 2.1设计理念............................................................................................................................................................................................................................................................................................3 2.2设计目标............................................................................................................................................................................................................................................................................................3 2.3设计原则............................................................................................................................................................................................................................................................................................3

(1)安全性原则.....................................................................................................................................................................................................................................................................................3(2)以人为本原则..........................................................................................................................................................................................................................................................................4(3)设施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原则.............................................................................................................................................................................................................................................4(4)把教育融合于植物造景、景观小品之中的原则..............................................................................................................................................................................................................4(5)景观与建筑相呼应原则.........................................................................................................................................................................................................................................................4(6)可持续发展原则......................................................................................................................................................................................................................................................................4(7)经济合理性原则.......................................................................................................................................................................................................................................................................4 2.5设计依据............................................................................................................................................................................................................................................................................................4

3.空间规划.................................................................................................................................................................................................................................................................................................5 3.1游戏空间............................................................................................................................................................................................................................................................................................5 3.2休闲空间............................................................................................................................................................................................................................................................................................5 3.3自然空间............................................................................................................................................................................................................................................................................................5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及项目意义

(1)项目背景

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教育的物质载体,更是幼幼儿年生活的幸福乐园。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功能,提升幼儿教育的品质,满足市民的需求,绵 阳市游仙区文胜村兴建了一所海天师雨幼儿园。幼儿园内的建筑已经建好,本方案是对其户外环境进行景观设计。(2)项目意义

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场所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心理成长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本身所蕴含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相比于其他各领域活动而言,更加强调幼儿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为幼儿提供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环境,是实行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世界幼儿问题首脑会议发布《幼儿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幼儿时代应该是欢乐、和平、游戏、学习和生长的时代,他们的未来应该在和谐和合作之中成长。”合理,优美的户外环境不但能够让幼儿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倡导后天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骑着决定性的作用,斯金纳还认为:任何幼体都倾向重复那些指向积极的后果行为,而不去重复那学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强调的人指所以行为发生变化时因为强带哦的结果。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有助于性格的发展环境是及其中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快乐的童年和益于发展的经验。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积极投入到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形成安全、快乐、童趣、优美、和谐、健康、向上、亲近大自然的户外环境,使幼儿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1.2区位环境分析(1)区位综述

本方案位于绵阳市游仙区文胜村(如图1-1),东与梓潼县、西与涪城区、南与三台县、北与江油市相邻,幅员面积1000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宝成铁路、绵广高速、绵盐公路、绵梓公路和绵遂高速穿境而过。该幼儿园位于文胜村,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

(2)场地现状 图1-1

海天师雨幼儿园周围的树木很多,空气清新,很适合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内现在的户外环境地势很平坦,但是杂草丛生,乱石重叠(如图1-2),一片杂乱几乎没有供幼儿学习和玩耍的户外环境。1.3发展条件

(1)地域文化及人文历史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常见的文娱活动有对对联、刷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这里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诗书画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研究原子弹和导弹。西汉名医涪翁、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文化先圣扬雄、蜀汉大司马蒋琬以及唐代诗人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

(2)气候条件 图1-2

绵阳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下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长,为95~115天;春、夏季次,为81~91天和82~118天;秋季最短,为71~76天。夏、秋雨水充沛,虽冬春时有干旱发生,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游仙区全区年均降水量1230毫米,年均气温17.9℃,日照1192小时。(3)地形地貌状况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游仙区属平坝浅丘相间地形,区境海拔一般为500米至600米。地势东北高西南和西部涪江及中部芙蓉溪、魏城河谷较低。最高点在太平乡与柏林镇交界处的旱山庙山顶,海拔728米,最低点在玉河镇花碑湾魏城河谷与三台县交界处,海拔419米。(4)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绵阳市境内有脊椎动物800多种,其中兽类约100种、鸟类420种、爬行类40种、两栖类50种、鱼类19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5种,主要有大熊猫、黑颈鹤、雪豹、华南虎、金钱豹、白唇鹿、梅花鹿、野耗牛、藏羚、扭角羚、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二级保护动物60种,主要有猕猴、穿山甲、黑熊、马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斑林狸、小灵猫、金猫、马鹿、林鹿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省有益动物约50种。

植物资源:市境内有植物4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2100多种,主要林木树种300多种。其中受国家保护植物60多种,主要有兰花类、苏铁、珙桐、红豆杉、桫椤、银杏、荷叶铁线蕨、光叶蕨、巴东木莲、白皮云杉、青檀等,由于海拔高度、气温和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形成种类繁多的植物生态群落。

2.设计方案

2.1设计理念

(1)努力构造一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且安全、快乐、童趣、亲近大自然的幼儿园。(2)能够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幼儿园。

(3)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的主题性来设计幼儿园的景观环境,以此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功能上的多样性。(4)景观设计中使软质景观(即花草树木、水体、阳光和风、地形)、硬质景观(即园林构筑、硬地铺装、环境雕塑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防护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等。2.2设计目标

(1)构造一所新型的幼儿园,旨在满足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2)从城市的角度、地方的环境出发,创建新颖简洁、形态活泼、具有亲和力的幼儿园环境。

(3)使空间、功能、环境协调成为一体,营造出既能满足幼儿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要求,又能充分体现幼儿教育功能的幼儿园环境。2.3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学校建设中最重要的原则,即在景观建设中防护栏不应低于1.2米,护栏应采用垂直线饰,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米;踏步高度不应该大于0.15米,宽不应该小于0.26米。不应有可攀爬的景观小品,在植物造景时不使用带刺的植物,如,霸王鞭、刺槐、火棘、虎刺梅、枸骨及仙人掌类植物。(2)以人为本原则

关注幼儿的行为特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关注幼儿的审美习惯,用色彩丰富的植物造景。(3)设施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景观设施不仅仅需要形态美、色彩美,更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观赏者才会觉得设计别具匠心,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到设施所带来的乐趣。

(4)把教育融合于植物造景、景观小品之中的原则

在景观设计时注重将教育融入到植物造景和景观小品之中,让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也能学到知识。(5)景观与建筑相呼应原则

建筑是文化和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故在营造景观时应考虑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应在分析建筑形态的前提下,来考虑景观的打造,使景观与建筑在色彩、形体、材质上有所呼应。(6)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7)经济合理性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植物,大量采用乡土植物,少用名贵植物及外来引种。2.5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3月)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87)

3.空间规划

本方案所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地势得天独厚,远离城市喧嚣,宁静而致远,宛若盛世之世外桃源,如酷暑中之一缕清风,千红中之一抹新绿,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操作,而是对现实环境的一种关照,我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亦相信人与自然的沟通,将赋予空间更深层的感动。因此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更多是宜人为本,以整体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人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安全的、快乐的、童趣的、亲近大自然的户外环境。本方案将海天师雨幼儿园划分为游戏空间、休闲空间和自然空间。3.1游戏空间

游戏空间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场所之一,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能力,最能有效满足幼儿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还是一种学习、生活。在此空间里我们设置了滑梯、篮球场、植物迷宫、沙坑和林中攀爬网。滑梯我们设置了两处,一处主要是为3—4岁的幼儿服务,另一处主要是为5—6岁的幼儿服务。篮球场设计的是半篮球场,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大都是3—6岁的,而玩篮球的孩子应该是5岁和6岁的孩子,5、6岁的孩子玩篮球基本上不会整个篮球场的跑,半个篮球场足够了,所以我们设计的是半篮球场。植物迷宫在公园里面也是很受孩子们亲睐的,植物迷宫给孩子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游戏空间,还是学习空间。3.2休闲空间

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玩,但玩累了总是要休息的,所以我们在游戏空间旁都设置了休闲空间。休闲空间的元素主要有亭子、座椅和色彩丰富的植物造景。亭子是休闲空间里的小尺度空间,小尺度空间对幼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过大的空间会使他们在其中缺乏领域性和场所性,而在这种小尺度,小空间的环境中会使他们更加安心、自在,能够与同伴平等而自由地交流,从而更易发挥想象能力,积极主动创造角色,体验角色,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3.3自然空间

幼儿真正感兴趣的和需要的是新奇而富有野趣、人为成分较少的自由娱乐空间,现在都市中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地方了。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户外

环境设计中根据幼儿日常活动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的空间,让这里成为他们认识大自然的课堂。幼儿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环境的色彩,质感和物体的形态及活动场所空间构成。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岁幼儿们发展来感觉认识的构成要素。在此空间里他们可通过观察植物四季的变化来认识植物的发展,来感受自然、体验自然、认识自然,从而增添幼儿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增加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他们还可以亲自栽种或照顾一些蔬果,当他们亲自照顾的蔬果丰收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季风性雨源型河道景观设计策略论文(推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