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含五篇)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130-1098257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4-08-10 09:37: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

会计基础(Basic Accountancy)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篇1

前言

在乡镇基础会计工作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了许多不利于财政政策审计和判断的错误,出现了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在一些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员工中,存在许多没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或者是经验不足者,导致账目不明漏洞百出的现象显而易见。为了加强乡镇的基础会计工作的严密性,必须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措施,形成更加完整的管理基础会计的管理的体系。从而促进乡镇的基础会计的稳定发展。

一、乡镇会计基础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在乡镇的会计工作中缺少有效的监督

随着乡镇的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来源不断增多,乡镇的财政流动也会不断变多,这就使得会计基础的工作更加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而目前的乡镇财政工作中缺乏合适的监督,使得乡镇财政的收支状况不明。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条令,但是缺少切实的保护和实施导致实际与工作跟不上调配,致使财政的内部环节与会计的基础工作上的环节连接不上,还有就是在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中的监督概念相对模糊,而使会计的监督与审查的职责、权限的内容有待明确。

2.在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人员的素质配置

在众多会计基础工作的问题上人员的配置不够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和人员配置不合理,使得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不到位,财政账目的出现不真实、不合理更严重的是不合法。导致各种各样的相关的问题处理不当,这些都是人员素质不够先进而引起的。例如,原始凭证丢失或者是没有对其中的账目进行正确的记录和保存,内容的形式不规范,使得乡镇的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众多的不合理、不准确、不及时等现象。

3.在乡镇会计工作中会计具体核算不准确

乡镇财政的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入帐不规范。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完整、不真实,最常见的问题是一些相关的就要素填写不完整,乱改发票日期、单位、金额等,没有经过审核人的审核、签署、证明、经办和签批人等要素,更加严重的是经济业务和数字不真实的虚假发票。乡镇会计记账凭证填写不规范。随意填写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实际的发生也不一致,附带的张数计数不正,批改错漏、记账人员的印章不经过严密保管。在乡镇经济业务当中发生的流动较少,出纳等会计科目做不到日清月结、及时查账等要求。对新出台的乡镇会计基础法律及新出台的会计核算要求不学习,仍然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用过去的方式进行审核等会计工作,科目使用随意,导致前后对账不一致,过分地依赖电脑等速成工具导致乡镇再无及报表没有对比分析。

二、针对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的解决措施

1.重视乡镇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随着乡镇经济的兴起和竞争的日益严重,还有对外的公开性的提高,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于乡镇的发展有着更严格的要求。为此,需要组织会计人员反复学习会计的相关法律,强化依法监督,服务人民的态度,加大对乡镇会计基础人员的后续教育力度,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会计业务,及相关知识与会计准则,刑侦的财政部门也要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督提高整体的素质。

2.加强乡镇政府对会计基础人员的干预

新出版的乡镇会计法中规定政府是会计责任主体,应对本乡镇的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只有加强对乡镇的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干预监督,才能保证在其工作中的真实有效性,才能真实的记录本乡镇的财政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够因为不方便的懒惰心理而造成人员的干预不到位。如果像乡镇的会计工作都做不好的话,更别提其他了,这将直接造成国家的财政预算的准确度。

3.有效的实行工作人员责任制

随着这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确保乡镇会计工作有效的进行,必须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明确政府公共财物和服务的质量和规模,必须要有资金的流动和登记,防止一些乡镇干部随意的调动业务安排,起到了互相负责的态度,有效的防止政府会利用公共财产来购置政府公共设施,提升会计人员的记账真实性。

三、结束语

目前乡镇会计基础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采取适当可行的办法可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带来的财产损失,更加完善乡镇政府的工作体系,确保人民的财产不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将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虽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和更好的反应乡镇的经济收支与相关的业务活动,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和沟通。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篇2

我国经济市场在不断发展,市场的体量在逐步增大,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会计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会计基础理论是在原有的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但近年来这一课题的发展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要求,所以创新成为这一学科当前发展的重点内容。本课题旨在提高会计基础理论的科研水平,借鉴国外这一学科的发展经验,使其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现状,促进经济长远发展,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相关资料参考。

一、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

会计基础理论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会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对象、会计职能等。会计环境指的是外部原因对会计系统的影响,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学科内容。良好的会计环境使企业乐于使用会计信息,使企业乐于用会计程序与方法管理企业,也使企业乐于为人们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等。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AIS)涵盖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数据,系统、连续、全面综合地给出了企业的效益状况,成为企业未来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数据来源。会计对象指的是会计工作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工作每天要统计、监督管理的内容,具体的工作为:为自己所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经营和业务中资金流动方向的统计和监督。会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把会计职能分为以下两方面: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但会计职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会随着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随着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会计职能发生了很多分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与控制,反映与监督,反映、监督与分析、考核与评价等等。

二、会计基础理论的特点

会计基础理论具备几个显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性。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会计事物的统计、监督及最终得出的结论必须要客观,即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不加入任何主观观点和臆想,不阻碍企业高层对企业发展的判断。第二,规范性。企业遵循会计人员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制定出会计人员权利范围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这样的制度来进行自己的工作。会计基础理论的客观性和规范性,有利于保证相关的会计工作平稳有序、有效的运行,除此之外,其还有着系统性、前提性、支持性等方面的特性。

三、会计基础理论的作用

1.认识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它的认识作用。通过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人员能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对自己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大致了解;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对企业中存在的和会计实务相关的问题予以解决,促进企业健康长久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会计基础理论在财务问题方面的作用为:在会计事物的判断中承担着认识作用,即企业在发展中若遇到相应的财务问题,会计大致了解企业财务的经营规律和总体发展趋势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弥补财务上的缺失,降低财务缺失给企业造成的经营损失。

2.指导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指导着企业的长远经营。比如:会计基础理论的专业内容,大大提高了财务的统计整合能力,会计人员也运用这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财务方面的数据统计整合工作。所以我国企业开始大力培养相关会计人才,具体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点:企业领导在重大会议和讲话场合宣传会计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对公司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认识,促进理论知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求会计人员规范操作,以避免统计核算错误,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基础理论也在一系列的统计核算工作中,梳理出一条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规划方向。企业领导通过这些信息,如财务报表,能够清楚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调整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规划方式、产业结构、业务交流等,有利于企业根据相应的问题制定更好的解决策略。

3.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根据会计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指导相关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会计基础理论教学旨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统计整合业务数据方面的能力。学校的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熟练应用相关技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

四、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关键

1.坚持解放思想

会计基础理论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制约: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管理因素、法制因素和会计实践等。主观因素主要是研究者的个人好恶,如价值观、科学理念等,其中价值观是指自我对工作的意义的思索——工作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己名利双收,还是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科学理念即对工作规则的遵循情况,有些会计工作者工作态度自由散漫,不能在相应的制度规范下很好地完成企业交给其的任务。或者一味求快,降低工作质量,导致工作在很多细节上出错,影响公司的整体效益。另外,有些人过于遵循相关的制度规定,死板教条、墨守成规,觉得层出不穷的状况加大了工作难度,以至于在发生意外状况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源就是会计工作者的思想还不够开放,不能与时俱进地看待新问题,根据新的形势做相应调整。因此,在对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帮他们消除“理论无用论”“法规代替论”“畏难情绪”和“崇洋思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对会计基础理论有一个正确而深度的了解,这样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处理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不害怕任何困难。

2.坚持推陈出新

笔者抽取了近十年来出版行业出版的会计基础理论的书籍,来说明该行业知识结构的转变。自20**-20**年之间,13家出版社出版很多关于会计基础理论的图书,分别有《基础会计》《会计基础》《初级会计》《会计原理》等,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核算型”作为主体编写的教材最多,有17种,其次是“核算主体型”,最后是“核算管理型”,从教材的编写成果来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会计基础理论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创新,也更能代表时代要求。

五、结语

会计基础理论是一个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服务。通过详细而精确的统计和监督,使决策者时刻把握企业的财务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要注重创新的巨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应根据相应的会计环境、条件和企业需要,加深对会计本质、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模式、会计规范、会计现代化的探索,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摸索实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长远发展。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篇3

1相关理论概述

1.1会计基础工作的涵义

会计基础工作属于经济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通常需要制定财务人员责任制、填报会计资料、运用会计基本科目、登记各类账簿、编制财务统计报表、保管财务资料、进行财务转账等。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企业集团式发展模式的逐渐形成和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金融工作的管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这对维护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十分重要,同时可以有效提供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必须对此拥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会计基础工作的意义重大,它在提供基本会计信息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1.2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一般都被称作是会计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形式、设计、准备和审计要求、提交截止日期等。会计表格、设计、准备和审计要求;档案存档要求、保管人截止日期、移交程序和销毁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应用到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中,既是基础的会计信息又较为广泛。对于会计工作人员而言,对待会计基础工作要更加严谨和规范,同时要认识其重要性,发挥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职能,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力。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交流与提高进行商业决策效率和对于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真实的反映的首要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情形之下商业合作投资的各方主体分配利益的直接依据。只有通过规范化的会计工作路径,才不至于让企业在利用会计信息是出现解读失误,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情况的出现。综上,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迫在眉睫。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措施

2.1要加强员工对于规范性的思想认识

企业中员工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企业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的实施。同时,企业中应该不断地建立并完善相关监督机制,使会计监督更加细化,这样更有利于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会计工作规范性的认识,建立微观和宏观的监督机制,工作中要分工明确,切忌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来进行调整,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建立健全高效的监督管理审核机制

企业中会计工作管理负责人员要监督和检查会计基础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能够不断地引导会计人员增强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会计工作管理负责人员要认真履行相关职能,对于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会计人员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以推动监督工作的高效完成。对于会计审查机制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要加大工作的力度,对审查要实行检查和抽查两项结合,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惩,对于较大的资金调动和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批准,一经发现违纪行为立即交由相关司法部门处理。同时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定期学习会计的新知识和业务技能,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对资金监管要作为首要的会计管理工作内容来抓,通过对资金的严格把控,可以更好地保证资金的安全,从而有效地使用和分配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化价值,一旦资金审批,要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款项等现象的发生。只有进行严格的资金监管,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的发展稳中有升,这也是会计基础工作得以有效保障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保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必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制度。设置定期轮岗,保证资金安全正常运行。通过多种制定并行,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更真实完整地参与企业的运作。

2.3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中要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相关培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动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再学习。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是飞速的,会计相关政策以及税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所以企业中相关会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投入到工作中,另外会计人员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并守法,提高其工作的严谨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企业除了要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培训外,还要鼓励会计人员进行自我的学习和继续教育,学习会计的多方面的技能,使会计人员有更加全面的会计知识,最终提高其会计的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做到公平公正、客观认真、依法行事等,对会计岗位任职人员要有严格的任职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严禁录用。任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新事物的源泉,会计人员的发展也不例外,会计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后,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去主动提供新建议,新对策,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企业中更应该注重绩效考核,岗位职责和分工更要明确,定期的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以督促会计人员更加有效地工作,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可以进行下一期的考评,或者是对其进行培训,以不断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实现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2.4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要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而言,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划分明确,一般情况下企业中评级指标是通过内控制度来确定的,所以管理会计的主体间除了要进行经营管理外,还要对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并最终解决问题。企业中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即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同时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力。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而言,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定期地对制度进行完善,针对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发生的问题,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和预防。与此同时,要较快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和细化,避免一些资金浪费和管理不当的现象发生,根据企业中的实际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条款,为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3结语

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根基,同时也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之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更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利用相关会计信息体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使企业全体员工能够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第二篇:会计监督理论研究论文定稿

X X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摘要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各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增无减,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点和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职能,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必须从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个方面构造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解决我国目前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会计环境和会计报告质量。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监督弱化;完善机制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目 录

一、会计监督概述„„„„„„„„„„„„„„„„„„„„„„„(4)(一)会计监督的概念„„„„„„„„„„„„„„„„„„„„(4)(二)会计监督的要素„„„„„„„„„„„„„„„„„„„„(4)1.监督主体„„„„„„„„„„„„„„„„„„„„„„„(4)2.监督客体„„„„„„„„„„„„„„„„„„„„„„„(4)3.监督内容„„„„„„„„„„„„„„„„„„„„„„„(4)

(三)会计监督的特点„„„„„„„„„„„„„„„„„„„„„(5)

1.合法性„„„„„„„„„„„„„„„„„„„„„„„„(5)2.合理性„„„„„„„„„„„„„„„„„„„„„„„„(5)3.综合性„„„„„„„„„„„„„„„„„„„„„„„„(5)4.及时性„„„„„„„„„„„„„„„„„„„„„„„„(5)5.双重性„„„„„„„„„„„„„„„„„„„„„„„„(5)

(四)会计监督的构成„„„„„„„„„„„„„„„„„„„„(6)

二、内部监督„„„„„„„„„„„„„„„„„„„„„„„„„(6)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述„„„„„„„„„„„„„„„„(6)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6)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7)

三、外部监督„„„„„„„„„„„„„„„„„„„„„„„„„(8)

(一)社会监督„„„„„„„„„„„„„„„„„„„„„„„„(8)

1、社会监督的基本概述„„„„„„„„„„„„„„„„„„„(8)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8)

(二)国家监督„„„„„„„„„„„„„„„„„„„„„„„„(8)

1、国家监督的基本概述„„„„„„„„„„„„„„„„„„(8)

2、国家监督的主要形式„„„„„„„„„„„„„„„„„„„(9)

四、会计监督现状„„„„„„„„„„„„„„„„„„„„„„„(9)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9)

(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10)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10)

五、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10)

(一)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10)(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10)

(三)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10)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11)

六、完善监督机制„„„„„„„„„„„„„„„„„„„„„„(11)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11)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11)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12)

七、总结„„„„„„„„„„„„„„„„„„„„„„„„„„(12)参考文献„„„„„„„„„„„„„„„„„„„„„„„„„„(13)致谢„„„„„„„„„„„„„„„„„„„„„„„„„„„„(14)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一、会计监督概述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要素

1、监督主体

会计监督主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在中国,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监督的主体,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主要表现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2、监督客体

会计监督的客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督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

3、监督内容

(1)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

(2)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3)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4)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6)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三)会计监督的特点

1、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合理性

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3、综合性

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4、及时性

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5、双重性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四)会计监督的构成

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在监督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而且三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审计监督是补充,具有鉴证性;政府部门监督是主导,具有权威性、强制性。

二、内部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述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监督形式,具体由企业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

1、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进行。

2、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3、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资产与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适当的会计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1)经济业务事项的办理、记录以及资产的维护保管等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者部门。

(2)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各个步骤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承担。

(3)会计工作的责任应该划分。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

(1)单位的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应该划定。除了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以外,所有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者产生风险的借贷、交易、担保、往来等经济业务事项都应该纳入重大业务事项的范围。

(2)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应该实行分离。不允许决策人同时又是执行人,应该使决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透明度,使决策在监督之下作出和执行。

(3)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该有固定的程序。每一步骤要有一定的条件,并办理相应的手续,留有文字记载和依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此办理所发生的会计事项。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性质和经济业务范围,对本单位的财产清查作出规定,明确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一般应该一年至少一次。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于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而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三、外部监督

(一)社会监督

1、社会监督的基本概述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它是一种外部监督。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监督包括了法定监督和非法定监督两种类型:法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依法实施的监督,监督目标由审计准则来设定;非法定监督的典型表现是群众监督。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社会会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监督不像国家监督那样由国家各监督部门主动去执行,而是受委托被动地执行监督,并且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业务,而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并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依法承办审计业务,包括审计企业财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等,并出具有关的审计、验证报告。承办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2)承办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包括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代理纳税申报,拟订合同,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等业务。

(二)国家监督

1、国家监督的基本概述

国家监督也称政府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这是中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实行的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2、国家监督的主要形式(1)审查监督

我们知道国务院以及各级人民政府都有审计机关,审查监督也就是政府审计监督,是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各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

(2)财政监督

中央有财政部,下面各个地区有财政局、财政所等财政部门,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及其成果所行使的监督。

(3)税务监督

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各单位的纳税和影响纳税的事项所实行的监督。税务机关有权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和有关资料等。

(4)金融监督

金融监督主体主要有银行体系、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这些部门利用信贷监督、结算监督、现金管理、工资基金监督等形式,促进各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帮助各单位提高资金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国家财政监督除了这些主要形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监督形式,例如工商部门对工商企业的监督,对于那些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不予办理登记注册或年检。

四、会计监督现状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不力

许多企业为了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上瞒下,随意利用会计程序进行技术处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例如,编造假账,挤占生产成本;随意核销费用,偷税漏税;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虚报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盈余,欺骗国家。

(二)企业管理机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最终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因而会计人员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中不符合效益原则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弱,不能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平时出了问题还不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则会出现知情不举、串通舞弊、监守自盗等违法行为,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五、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效益往往是事业单位追求的的惟一目标。单位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三)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守法、不执法,以不知情为由,有意无意地制假,不能真正完成会计监督的使命。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没有根据事实说话;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六、完善监督机制

(一)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充实和完善以《会计法》为龙头的一整套会计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违法处罚的定量、定性标准,加强会计监督的“刚性”;同时,对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工作规则等会计法规要加以修改完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准则,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加大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责任人予以曝光并给予处罚;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财经法规,使绝大多数公众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各单位领导要带头执行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做懂法、守法的表率。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强化法人会计责任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使会计监督落到实处。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制度,严格、定期进行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财产清查;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为会计工作者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保障。

(三)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思想,培养客观、真实、公正的工作作风,这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并为之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将会越来越复杂,这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法规,充分把握风险,才能做出理性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会计监督。

七、总结

会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健康地发展。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林业财务与会计》,202_年第10期; [2]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浙江财税与会计》,202_年第2期;

[3]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财经理论与实践》,202_年第7期; [4]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2_年第10期 [5]高一斌.《我国〈会计法〉的制定与发展》[J].《会计研究》,202_:(8).[6]陈留平.《对〈会计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_:(12).[7]张敦力.《论我国〈会计法〉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_:5)[8]《经济法学》(第二版):潘静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2_年3月第二版:

[9]赵玉民,《林业财务与会计》,《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2_年第10期; [10]《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2_年第2期;

[11]周丽君,《财经理论与实践》,《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2_年第7期; [12]顾建平,《财会研究》,《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202_年第10期 [13]郑胜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福建财会》,202_、2 [14]宋昕:《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预防对策》,《山东建筑》,202_、3 [15]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202_年6月第1版。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

致谢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大学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生我者父母。感谢生我养我,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为我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站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谢谢你们,我的父亲母亲!

育我成才者老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成双,这篇论文是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下完成的。杨老师在我撰写论文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指导。杨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都将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感谢会计202_级的同学们。两年来,是同学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一起亲历了大学的别样生活,愿同窗友谊之树长青。

第三篇:交通理论研究论文(定稿)

交通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交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交通理论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交通理论研究论文一

[摘要]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针对交通行业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及流动频繁等特点,就农村公路资金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手段,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监管措施

一、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为邦本,农业是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产业。德州是农业大市,“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是巩固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大大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监管,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公路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可以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农村公路资金的健康安全运行,及时有效的防范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把农村公路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直接把资金支付给施工单位,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效防止了项目单位层层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杜绝了施工单位拖欠施工款的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改进管理手段通过管理出成效、促发展,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使用效果,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我市也形成了独特的“德州模式”,既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又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延伸发展项目法人制度,为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德州市属平原地区,在公路建设中基本没有就地取材的优势,砂石料、石灰、沥青等主要原材料都依赖长途运输,按照四级路的路面结构标准,平均每公里的路面工程造价在12至14万元左右,除了省交通厅每公里补助的7万元(德城区每公里4万元)外,需地方每公里再配套5至7万多元。三年内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全市需改造建设13600公里农村公路,平均每个县(市、区)每年需筹集配套资金202_多万元。为了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并保证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我们根据农村公路的建设实际和工程资金管理的特殊要求,延伸发展了项目法人制度,独创了市县两级建设业主负责制度,即由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市级业主,负责省补资金、市政府“以奖代补”资金的落实和发放;由县(市、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为县级业主,负责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和落实,支付全部工程造价中除省补资金以外的一块资金。签订合同时,两级业主的法人代表共同作为甲方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工程计量支付时,两级业主同步按照计量支付文件,将省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足额支付到施工单位。这项制度的确立,不仅解除了施工单位“干完活拿不到钱”的后顾之忧,有效保证了施工单位的稳定性,提高了施工单位继续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达到了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专人管理的资金管理要求,防止了截留、挤占和挪用工程建设资金问题的发生,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营。

二、多措并举,筹集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为了确保不加重农民负担,落实配套资金,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六条扎实可行的筹资措施。

一是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每年由市财政列支12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年底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核评比指标,将资金发放到各县(市、区)。同时,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每年从财政列支不少于200万元,再从车船使用税、农业税及其附加中每年列支10%的资金,作为地方配套资金,用于工程建设。

二是对施工单位营业税实行即征即返。按照有关法律确定的税率标准,要求施工单位上缴营业税。所征营业税由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投资比例分别代征,统一上缴同级财政,财政部门对所征税额即征即返,作为市县两级政府的财政投入,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三是用足用好农村“两工”。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经市减负办审批,把“两工”适当集中使用,并与全市各项工作统一考虑,优先用于路基土方和小桥涵工程。

四是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看作是自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机遇,关心、支持工程建设,并鼓励单位、企业投资和个人捐资。另外,积极督促引导各县市区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将社会捐助和拍卖公路桥梁冠名权、路树所有权、路边资源开发权所得资金及“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等纳入基金,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沿路土地经营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了202_多万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建设。

五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对按期优质完成计划而省补资金暂不到位的,我们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将省补资金提前到位。各县(市、区)政府针对财力相对较弱的实际,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贷款筹集了大量配套资金,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三、加强资金监管,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为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把各项建设资金全部用到刀刃上,并保证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向人民群众交个明白账。我们从建立完善严格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入手,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根据山东省交通厅《农村公路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结合德州市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制定了《德州市农村公路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把资金管理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切实杜绝了用农村公路改造资金建设县城、乡镇外环路、出口路和新规划的开发区街道的苗头和做法。

二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为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我们从市局财务审计科和直属单位抽调了三名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组建了德州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负责对中央、省补助资金和市政府投入的各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并负责对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审计、监督和业务指导。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也抽调当地财政、审计部门的专业财会人员,组建了计划财务科,负责地方配套资金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上下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专项管理,为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运营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按项目设立专户,对资金划拨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资金拨付时,严格规范了资金审批程序和手续,根据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和监理、业主及施工单位三方签字认可的计量支付证书进行拨款;工程完工后,经省市验收合格,除扣留质量保证金后,将中央和省补资金全额拨付到施工单位;缺陷责任期满后,按合同支付剩余的质量保证金。

四是进行严格审计。

项目建成后,我们从各县交通局的财务审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所有项目以县为单位进行交叉审计,保证了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有效防止了套取补助资金和从补助资金中提取管理费的做法,同时,也督促地方政府及时将配套资金拨付至施工单位,维护了施工单位正当的经济利益,提高了施工单位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有效防止了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也有力杜绝了建设单位拖欠农民征地拆迁费问题,切实做到了“两不拖欠”。

五是严格进行考核。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把省奖励资金和市政府“以奖代补”资金发放得公开、公正、公平、合理,我们制定了《德州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奖励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的工程组织管理、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计划执行、资金管理、养护管理、综合管理等七方面工作,按千分制进行考核,其中,资金管理占200分,重点对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和地方配套资金支付到施工单位的实际到账率进行考核。《办法》规定,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和地方配套资金支付到施工单位的实际到账率各占100分,其计算公式为:实际到位资金数额/应到位资金数额×100%、实际支付到施工单位的资金总额/应支付到施工单位的资金总额×100%。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账率乘以考核分数,即为资金管理工作的实际得分。就某一县(市、区)而言,尽管其他工作得分较高,但如果因资金“两率”较低,其总分将会大受影响,排名甚至跌至最后几名。各县(市、区)为在年终评比中获得好名次,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奖励资金,不得不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和落实力度,从而在客观上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需要,推动了工程顺利实施。

六是建立以审计监督为主体的立体化监督网络。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作用,我们在积极邀请各级审计、监察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进行审计监察并向社会公布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也积极邀请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记者到各工地进行检查、巡视和督导, 检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工程建设建言献策。这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不仅使各项建设资金处于“阳光化”的监督之中,也有效保证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健康稳定发展。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富民工程。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决心不断改进工作,强化管理,提高水平,继续推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路架桥。

交通理论研究论文二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建成和投入运营,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伴随这一事物的出现,给公路建设者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高速公路的管养护问题。

论文关键词:

高速公路,养护,分析

一、高速公路路面和桥梁结构外露在地表,直接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湿度两方面。

特别是路面体系的温度和湿度状况随周围自然因素而变化,这些变化使路面体系的材料性质和状态发生相应的改变。材料力学性质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将使路面设计时材料计算参数的选择复杂化。而物理状态的不断变化,则会使路面结构即使没有受到车轮荷载的破坏作用,也会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损坏;或者在车轮荷载的迭加影响下加剧和加速损坏的出现。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水,造成路面破坏的关键因素也是水。所以恶劣天气出现之时,就是路基、路面和桥面大量病害出现之际;也就是养护工作应该全力以赴、紧急抢险,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之时。而且冰、雪、雾、雨恶劣天气条件下事故发生率高,并且很容易由一起事故引发另外一起或一连串的事故。路面上有冰、雪时,路面的摩擦力小;雾天、雨天、夜晚,能见度低,这都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在。恶劣天气因素客观上属于不可抗力,只能通过人为的防范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

因此按照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加强预防性养护,建立全面有效的应对办法。

①必须强调平时将各种设备保持在完好的技术状态,注意各种异常天气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后提出和制定控制方案,以备急时之需;

②在制定的控制方案中应该与其他部门全力配合,以保证各方面的安全;

③在作业时尽量避免在过冷和过热环境中长时间连续工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④在养护工作中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深入研究、探讨公路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结构寿命和植物的生命的养护

结构是有使用寿命的。高速公路的行车道受大车、重载和超限车辆的长期作用,路面结构已达到“临界状态”,路面病害将随时出现。桥梁方面的伸缩缝、小桥涵的油毛毡支座,路面标线,以及一些防护设施如隔离栅等容易损坏。如何对这些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需要尽快研究安排,否则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合理的维护费用是必须的。

植物是有生长周期的。特别是中央分隔带植物的生长受环境因素的制约,随着植物地上部分的体积增大,需要更厚的土壤供其生长。因此,除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外,应有计划地对不适应的品种进行更新,逐步完成对不适应品种的更替,达到整体上不影响防眩效果。

高速公路养护的同时必然带来风险,假如哪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这方面的养护必须做到:①应该建立各种结构的养护费用的正常比例关系,如绿化投资总额与合理维护费用的比例关系等,否则一些工作必然难以为继;②尽量减少高速公路中的非永久性结构,以减少因结构维修对车辆通行的社会影响;③对非永久性结构在其使用寿命内要合理安排资金进行维修改造,以保证结构的使用性能;④加强对各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合它们的合理维修费用,从而达到合理安排养护周期计划和养护资金;⑤要建立路面结构、桥梁生命期内风险评估机制,以便对路面和桥梁是否能继续正常运营、加固、维修还是拆除做出科学决策。

三、技术标准的养护思维定势

我们无论是在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期间,还是在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期间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但是我们知道:高速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其路面及桥梁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监控设施、通讯设施、服务设施及养护设备等,会因行车荷载及环境因素的作用而逐渐损坏,这将造成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逐步下降。目前从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看,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从一年四季的变化,我们在养护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路面出现的病害与施工季节的矛盾问题。

路面病害的出现往往是不利季节,如冬季和雨季是大量病害出现的季节。此时路面维修养护施工满足不了要求,只能是临时性处理,造成养护质量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同时也是造成当年养护维修,当年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

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就这一条我们就很难做到。如果再加上一条“车辙”问题,规范规定车辙深度大于1.5cm时就应该对路面进行维修;还有路面结构强度、抗滑等其它主要技术指标问题。因此,在高速公路交付使用后,仍需继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各种设施进行维护,使它们始终保持一定的稳定使用性能,以使高速公路提供可接受的水平。

应加强这方面的养护定势研究,建立危机监控和处理机制。我处在这方面的养护思维定势是:①根据调查的路面检测技术资料和病害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下一的路面维修计划和技术方案;②根据维修计划和技术方案,按照《招投标法》的要求认真做好招投标工作,要求中标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准备;③保证在每年的施工最好季节集中处理中修或专项工程范围以上的路面维修,确保路面的维修质量;④对雨季出现的路面病害进行补充调查,争取在9-10月份的施工最好季节进行彻底治理;⑤其它时间及时修补路面小坑槽和裂缝病害,保证路面技术状况达到常年可接受的服务水平;⑥根据科学的发展,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目前凝固快、寿命久的铺路材料已经研究出来了,不能总是喜欢使用便宜的材料。

四、交通安全健康的养护

道路交通安全是人们关心的永恒话题,有文章称“中国已经进入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期”。这方面的养护思维定势是:①高速公路在养护维修作业时应尽量减少养护作业点或断面;②施工时作业点附近所有的路面病害等应同时施工,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施工质量和加强工序衔接,避免因施工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产生重复破坏;③在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设置:警告区、上游过度区、缓冲区、作业区等,且警告区的长度不得小于1500米,还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关标志,夜间施工时必须要有齐全明显的灯光标志;④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设备,保证养护工程质量,减少养护职工在高速公路上的维修时间;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保障职工的生产安全,满足其心理和生理要求。

第四篇:关于会计基础实习论文

公司简介

中原,厚积5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秉承先哲之博大智慧和创造精神,日益成为中国东引西进的桥梁,政治、文化、经济、信息、城市建设迅速崛起。华晔实业公司,作为中国大型的综合性玻璃钢生产企业之一,位于千年古县、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古怀庆府沁阳市紫陵镇赵寨工业区,是专业从事玻璃钢制品生产的资深企业。沁阳市华晔实业有限公司是在经济危机下诞生的新兴企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我们公司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利用领先的价格和一流技术和质量优势领跑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本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玻璃钢制品,SMC模压制品,销售玻璃钢原材料为主的综合性规模化企业。公司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并与全国有关高等院校联合,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公司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玻璃钢纤维缠绕生产线,拉挤产品生产线,冷却塔填料机等生产设备,从事生产FRP采光板,315四柱液压机,玻璃钢冷却塔系列、通风管道 系列、电缆槽盒、防腐施工等、系列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厂家。飞速发展的沁阳市华晔实业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坚持“诚实守信的企业作风,在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优异的产品质量、优惠的产品价格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竭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新的企业精神锐意进取、大胆开拓、真诚期望与新老客户开展业务合作!

第五篇:我国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研究

摘 要:随着202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安全法成了经济法的重点研究领域,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浅析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风险分析

一、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由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食品安全释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我国就经历了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转变,这绝不是简单的概念问题,而是表现出了立法理念的变化。由原来的修改食品卫生法转变、升华为制定食品安全法,超越了原来停留在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发生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进行规定,与原来的食品卫生法相比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作出

了全面规定。

我国在202_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有五个基本原则:风险分析原则,预防性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食品安全责任原则,透明度原则。

三、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风险分析原则,现今风险无处不在,洪水、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风险时时发生,不仅如此,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种种高新技术手段又带来无数新的风险,如医药、杀虫剂、化肥、转基因技术、防腐剂等,让我们身处”风险社会”之中。在食品领域,风险更是无孔不入,不仅食品及其原料本身天然存在有害物质,而且,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储存、销售、烹调等各个环节中,也会因为农药、废水、污水、病虫害、霉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有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所以对食品进行风险分析显得十分必要,风险分析原则指的是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根据风险程度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控制或者降低风险,并且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保证风险相关各方保持良好的风险交流状态。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已经法律化并且具体化地在法律条文中得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都明确地规定了风险预防原则。《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以及该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还规定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

全风险警示制度。

预防原则在法律领域的适用,最早出现在环境法领域,而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和新式食品大量涌现,将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延伸至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新型食品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惧,从中国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呈现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安全不同的新特征,即科技含量上升,人为不确定因素增多,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不再是易于控制的食品卫生、质量等问题,食品安全的内涵被扩展,风险成为新的规避因素,将风险预防原则引用到食品安全领域,就成为立法者利益衡量后的审慎选择。我国《食品卫生法》第一条规定,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该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预防原则,但贯彻了建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立法思路。在立法内容的设计上,虽然条文没有出现 “预防”字样,但与旧的《食品卫生法》相比较,《食品安全法》新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这一章,并放在总则之后,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更是将立法的原则性规定予以具体化。全过程管理原则,指的是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督和管理义务的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据法定的职权对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这个全过程管理的环节,恰恰是我国食品安全最薄弱、最频发问题的环节,由于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

输、流通和消费等诸多环节,任何一家监管部门都难以单独承担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责任。在”一个部门管不了”的情况下,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选择了多家部门分段监管的思路。其中,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设置,导致了多个部门互相扯皮,推脱监管的现象,因此为消除监管空隙,提高监管效率,我国还必须建立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监管体系。在《食品安全法》中要求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全国层面的监管议事协调机构。该委员会应着力于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为消除横向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盲区,要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并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这样就保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动态性与灵活性。

食品安全责任原则。顾名思义,凡出现了损害结果,对该损害结果负责的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从经济法的角度来说,指的是企业需要承担的经济法责任,在责任的承担方式上表现为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和行政责任,还有负责食品安全的相关行政人员需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2款

就食品安全责任作出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长久以来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大陆法系的国家一般坚持赔偿采用实际损失原则,即只赔偿受害者因为侵权行为而遭受的实际损失,因此这个十倍赔偿金的条款体现了国家对整治食品安全是痛下决心,严惩违法行为人。在政府部门监管失职需要承担责任的方面,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条也有相关的规定,我们知道,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是通过人民的授权获得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因此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在保障全体国民食品安全这一领域中,都应树立”有权必有责”的行政责任意识,建立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层级体系,真正履行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透明度原则。一般指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订和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我国卫生部已经于202_年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此外,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制订印发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开始逐步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布平台。不仅对于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要求其对于一些必要的信息必须予以公开,而且在国家的卫生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含有危害消费者健康物质的食品,应当迅速向社会公开这一信息。应该说,第二个层面的信息公开尤为重要,它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结语

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论文范文(含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