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交流成为暖流
让交流成为暖流
202_ 年 9 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与西藏山南市骨干教师旦增次仁对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转眼间,十个月一晃而过,旦增主任即将离开合肥回到西藏山南,分别之际,回顾与旦增主任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走马观花,熟悉环境 根据《合肥三十五中承接西藏山南市骨干教师挂职培训方案》的要求,旦增主任与我的工作全面对接。我与旦增主任在校均负责后勤管理,因两校差异较大,我首先带旦增主任熟悉校园环境。从综合楼的主要功能室到行政楼的心理咨询室,再到多功能厅和食堂,最后到学校新增土地建设施工现场。每到一处,旦增主任总是细致观察,耐心询问,我也是竹筒倒豆子,毫无保留。这一阶段大概两个星期,期间,我因工作较忙,忘了主动联系,他就拿着笔和本子来找我,交流中,他不时拿笔记录,非常认真,旦增主任谦虚好学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无缝对接,全面参与 随着我与旦增主任互相了解的加深,也随着他对我校后勤工作的不断了解,多数后勤管理工作我与旦增主任一道工作,他会主动要求分担任务,让我尤为感动。跟岗教师共 10
位,如何妥当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本身就是一件大事,学校这边安排好之后,还要征询他们的意见。期间,其他跟岗老师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和个别要求,我和旦增主任沟通之后,较小的事情直接解决,较大的事情汇报校长同意后快速解决。十个月以来,我们互相帮助,跟岗教师的后勤保障工作扎实有序,获得大家赞赏。
三、取长补短,全面提升 旦增主任来自西藏山南二高,我们介学校的后勤社会化管理,他尤感兴趣,认为这是提高山南二高后勤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我也分享了我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和经验,也把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招标文件的电子稿悉数提供。通过了解,旦增主任也介绍山南那边学校建设的相关管理经验。在那边,学校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对工程建设的建议和要求,施工方格外重视。学校从施工进场到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全程参与,全面把关。作为校方监管施工质量的代表,不仅代表学校立场,更要熟悉图纸,把控质量。专业性较强是学校工程建设的特点,我市市属学校大的工程建设一直由重点局代建,有时工程图纸自己了解不够,深入研究也不足,存在依赖重点局和监理公司的心理。通过与旦增主任的交流,才知自己存在明显的不足,需不断提高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总务主任。
十个月,弹指一挥间。但在与山南跟岗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中,我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包括坦诚的胸怀,谦虚的态度,敬业的精神,高尚的品德。也让我对一句话坚信不疑——让交流成为暖流!
202_ 年 4 月 6 日
第二篇: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浅谈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乐园 引导者 学习目标 合作交流
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总目标决定了今天的教育必须积极倡导和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如何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期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共同确立学习的目标
郝敬华老师曾指出:“对于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师生共拟题目,避免繁琐地提问。”
【案例一】《谁的本领大》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太阳和风第一次比了什么? 生:比谁能让小孩子脱下内衣。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生:……
师:结果谁赢了,谁输了? 生:太阳赢了,风输了。
师:第二次它们又比了什么?怎样比的?结果又怎样? 生:…… B教学:
师:你认为谁的本领大?为什么?请大家分小组朗读交流。(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讨论)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生代表1:我们认为……
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即拟什么样的题目至关重要。首先,拟的题目要有趣味性。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看来,师生共同拟制的这个题目,应该是学生乐于解决的,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次,覆盖面要广。A教学中,老师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则机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这哪里是在上课,分明是警察在审问犯人。老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两个自然段,甚至可以是全篇课文。B教学中,只是一个问题便概括了全篇课文,学生在小组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经过朗读、思考后,他们还可融入自己的见解、观点。总之,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应该避免繁琐,要少而精,最好能用一个问题概括全文。最后,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要围绕中心内容,要有思考的价值。
二、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美国一位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先让学生代表从讲台上领回一条蚯蚓,然后分组进行观察试验。学生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有的积极地交流着观察结果,教师只是穿梭于学生中,偶尔“插”上几句话。整个课堂看起来虽然有些乱,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兴趣特浓,谁能说这节课上得不成功呢?我们教师有许多人唯恐学生做不好,不舍得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喜欢亲自动手,殊不知,过多地“树立榜样”会逐渐演变成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思考、尝试的机会。所以,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只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当然,做好引导者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去看、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整个课堂中教师像是抽身而去,又无处不在。其次,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是否有充分的时空。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教学案例: 【案例2】《问银行》教学片段
默读课文,思考:“我”向银行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怎样的想象? 教学设计A:
师:“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哪些想象?小组开始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不到两分钟)
师:(喊1、2、3,叫学生坐端正)时间到!谁来说说,“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1: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
生2: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
……
师:这几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教学设计B:
师:认真默读课文,分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生默读、交流,教师巡视加以指导,等学生充分讨论完毕以后)师:好,小组长组织一下,每位成员把自己得到的答案在小组中交流,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小组再次交流,确定最佳答案)师:哪一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意见? 小组代表1:我们认为……
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空。像教学设计A中,教师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就让学生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显然是形式主义,只是别人感觉这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内容,但在老师的内心中并不指望学生讨论出什么,所以在汇报交流时,也只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应该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时间。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我们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三.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
要在课堂中顺利、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交代好合作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有序、有趣地合作、交流。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究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还是由老师安排?一种非常的“自由组合小组的调整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列出他们心中自由合作小组的名单,然后再从他们编的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与老师选的其他两三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他们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相互取长补短。其次,教师设计的程序,应该对学生交代得具体一些,不要过于笼统。
[案例3]《猴子种果树》
学完《猴子种果树》以后,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来演演这个故事。A教学: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此时,有的学生自顾自地讲;有的学生一句话也不说,眼中透露出不解的目光;还有几个学生开始时兴趣很高,但很快就都不演了。)
老师这个合作交流的设想好是好,但是,由于交代得过于笼统,作为低年级学生,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得不积极,也不够强烈。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交代得应清楚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可将上述教学作些适当的调整。
B教学:
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好每个人担任的角色,如谁是“小猴”,谁是“小喜鹊”、“乌鸦”等等。每个人应背好自己的台词,演好每个动作。
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很快投入到了表演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小观众”们加以评议、补充,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知道表演的步骤,从而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同时,示范性的表演也使学生在操作中就会学有榜样,在模仿的表演中合作交流,求得思维的创新。
究竟在一堂课中安排几次小组交流最佳呢?仔细想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又有何不好呢?当然,进行小组交流不能只是“走过场”,而应切切实实地抓好。同时,合作交流也不能仅限于课内,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调动学生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我们从营造气氛和形成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地“对话”、“交流”、“协作”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交流的乐园,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2.《教海漫记》 于永正
3.《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东海教师进修学校,202_年)4.《连云港教育》(202_,第1—2期)
5.《江苏教育》(202_,第12期,202_,地2期,第4期)6.《素质教育论》
第三篇: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五道水镇学校 杨申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读书,能使孩子们成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读书,更能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在思考小学时光,我应该留给孩子们什么呢?我想我能给他们的就只是:一个一生受益的读书的好习惯;一个记下自己成长故事、留下美好回忆的写日记的好习惯。202_年,为了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在这样一个浓厚的读书活动氛围中,我探索着,并尝试着将读书活动作为特色,让读书笔记留下书中的足迹。同时让日记成为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媒介。
一、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
(一)目标规划:
1、创设良好的“悦”读的环境,诱发学生读书兴趣。
2、注重读书导向,指导读书方式,养成读书习惯。
3、培养读书素质,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具体做法:
1、创造书香氛围。俗话讲得好:你能把马牵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它喝水。确实是这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在开始就注意计划创造书香氛围,以活动为载体,围绕读书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读书兴趣:收集交流名言警句的活动,讲故事(人人讲,没有讲的就会主动去到书中找)。使教室营造出一种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加强导读,促进健康阅读。在卡通、漫画读物盛行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味浓重的环境下,各种读物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而一些文学名著以及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优秀作品却遭冷落。“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我尤为注重做好学生导读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抓导读(推荐书目)。(好书推荐——《四大名著》(彩图版)、《爱的教育》、《成长故事》等)
3、筹集图书,加大阅读数量。
(1)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拿出自己的好书,教师带头(我曾专门为此到书店花钱买书)。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图书(每学期我到学校图书室帮学生借两期书,每期都只少在80本左右。主要以学生想读的为主外加老师推荐书目)。
(2)分享感受。让学生每读完一本书,自己写体会,最后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主要是通过在课外活动与晚报课时间。特别是在晚报课时间,我基本不去插手这20分钟,就让班干部组织谈读书体会、收获,讲故事(也就是白天所看书的内容为主)。这样及让学生真正体会读书的快乐,也能给班干部一个能力锻炼的机会。
4、指导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大量的读:新《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其中其推荐篇目有70篇,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因此我要求学生推荐篇目必读而且多背,强化读书意识。
(2)自主摘抄:大量读书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读书。所以,从活动开始,我在班里开始提倡摘抄,要求摘抄(包括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下简单的体会,这样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3)强化督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教育学生,让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作一种自然,形成一种习惯,有空就读。定期举行读书笔记检查。
(三)成果:量到质的转变,采得百花始成蜜 两年来,我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有效地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让学生广泛地采撷知识。孩子们读书的心灵已被悄然打开,他们的羽翼已日渐丰满起来。他们快乐读书的呼声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越喊越响:“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
1、在读书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阅读方法,就能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正是因为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上,所以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学生读书兴趣被激发,读书逐渐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学生已经对读书已经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从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也发现,读书已经不再是那些优秀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只要一有空就自觉拿起书读。班里几个好学生,已成为真正的小书迷。熊龙晖同学只要得到一本新书,就是放学回家吃饭时也要先看上几眼再走。由于大量阅读了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到了许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习惯在逐渐的形成。
3、在读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学期我都坚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便于学生积累。而我认为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
4、在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现。“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堆积,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有道是“久熏幽兰人自香”。在读书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而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班级中爱读书、读好书已成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主需要,学生自我独立、健康、向上的人格修养也得到了发展。我们班经常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二、日记(让日记成为一种交流)
写日记是我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又一手法。坚持写日记,不仅能记录下每天的点点滴滴以供回忆,同时可以提高习作水平。不过,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日记中能写下自己的心情与内心的想法: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从优点到不足。学生都会在日记中悄悄的留下这样的足迹。这也在无形之中给班主任一个进一步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内心的机会。在我班上,学生每天一篇日记是少不了的。当他们有开心或是不开心事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或是有什么心事而又不敢直截了当的告诉老师或是同学的时候、当他们有什么问题或是想知道什么而不敢去问老师的时候都会将其写在日记上面。然后,只要遇到学生有需要的日记,我都会留下我的话语,为其解难排忧。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机会知道学生真正想的是什么,更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这对我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柳遇春风方着绿,船离滩头始扬帆”,我想,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能用心与学生交流的老师更容易走近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与日记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有句话说的好:“再怎么忙也要看书,再怎么穷也要买书,再怎么没交情也要送书。”再加上一句“再怎么没有时间也要留下当天的点滴。”我把这句话与我的孩子们共勉,也想把它作为推荐给所有班主任教师的一个指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把读书和写日记当作是一种享受,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有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交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让人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获得精神享受。
以上是我在两年班主任工作中有关读书活动与开展日记交流以来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在座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第四篇:暖流
暖 流
各位领导、同命运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暖流。掐指算来,我进入堡镇阳光心园快5年了。其间心园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让我心中积聚了丝丝暖意。
朋友们,我与他人不一样是,我不仅是精神残疾,我还是一位离异再婚的女子。我现在的丈夫与我有个约定:我不得与前夫所生的女儿来往。大家想想人心都是肉长的,为此我流下了多少辛酸的眼泪,我的心境之差是你们可想而知的。当心园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时,先以电话的形式与我丈夫和家人沟通。当时我丈夫告诉他们,我与前夫有个女儿,邻居都不知道。如果我与女儿来往会给他丢脸。后经心园工作人员反复的沟通,才让我丈夫明白了只有家人的理解,我的心情才会好起来的道理。在此期间,我悉心照料患病的婆婆。工作人员与我共同努力,感动了我丈夫及家人,使他们放弃了对再婚的世俗偏见,让我与女儿正常来往。当时,我心中有些莫名的噪动,渐渐地脸上可掬的愁容也舒展了。
朋友们:我家中五个人,儿子就读。公公婆婆年迈,靠农村养老金维持生活。我没有工作,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我丈夫每月202_多元的工资,生活很是拮据。不幸的是,婆婆又患上了绝症,正应了俗话:屋漏偏逢连夜雨。时值年关,我心一直在问自己怎么办?我不顾一切豁了出去,来到村委会要求补助,却被接待人员拒之门外。我心里十分纳闷、无助,除了偷偷地流泪别无他法。无奈,我把我在村委会碰壁之事与我们心园的工作人员说了。他们当即安慰我:“你别
担心,让我们帮你试试。”一边让我写申请报告。在他们对我的安抚和指导的同时,又与我所在的村委会联系,反映了我家情况和要求,最终我如愿以偿。之后我才知道,接待人员认为我是个精神残疾者,说话是不算数的。我深感自卑内心落寞的同时也有一股无名的怒气,转而我知道那因为受了歧视,这种滋味是不好受的!朋友们: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几百块钱的补助并不稀罕,但对我这样的家庭,你们说稀罕吗?几百块钱尽管是杯水车薪,尽管是远水近火,但这是我们生活的部分,我们的生命钱!我心中的暖意在升腾,我懂得除了关心还有尊重和平等。我为我们拥有这样的工作人员而感到满足,感到幸运。
朋友们:当我们患病复发的时候是混沌的,所有的一切让常人完全陌生,但当我们恢复时,我们也与常人一样,知道是非、真假、善恶,懂得人间的冷暖。在长期的相处中,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人员对我们没有丝毫歧视,相反是平等、友善、热情的。那是人间真情,那是人间大爱。这真情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平等、尊重是人拥有人格尊严的必须。你们说对吗?如今,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暖流”来形容。
和煦的阳光撒满大地,万物吐露生机。人们在鸟鸣的晨曦中起床,在风馨的夜幕里入睡。那是春回大地,那是四季轮回的春季独有的景致。可我心中的暖流没有季节之分,一直在涌动。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暖流
2、《暖流》教学设计(转)
作者:孙辉
出自:工作 浏览/评论:7,207/0
日期:202_年2月8日 15:0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十二册语文《 暖流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3.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法学法
运用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课之前,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2.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
3.导入新课: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设计目的:
1、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谈话,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暖流”的本义,为本课学习作好铺垫。2.交流自己的理解,谈出“暖流”本指温暖的气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尝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7.互相交流分段及段意;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 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讨论对“涌动”一词的理解,感受因为江主席来看望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从而令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心情异常激动。让学生各抒己见)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2.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读要求: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组织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段。3.组织交流。
4.组织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5.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觉。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体会。
(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并体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个别纠正,对有共性的问题提醒全班同学注意。(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
(4)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要求:先分角色读,再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引导深层次体会: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得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体会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这样写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组织齐读。
2.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
4.组织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引导总结
1.组织讨论: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体会: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说一说本课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复读一读这一部分。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暖
流
兴 奋
喜 悦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关心青年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抑()琼(仰()掠()暖()贤()缓()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