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合集)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24-544311 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 2023-06-25 18:39: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三篇

【篇一】

**,男,汉族,出生于 1975 年 1 月,**市实验中学教师。

工作 25 年,他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研究**家庭教育,义务做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热衷于公益助学,**年他与刘海东先生一起创建、组织、管理乌托邦助学公益群,开始助学之路。从**市各个学校搜集特别贫困的优秀学生,再到各个孩子家庭中实地考察孩子的家庭真实情况,详细了解孩子家庭贫困程度。经过层层筛选,确定受资助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五年来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不停地奔波于**市各县的村村落落,为全市九十多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一共筹集并发放助学资金近百万元。从学习、生活、家庭、未来规划;从学费、生活费到高三毕业假期的勤工俭学全方位的进行指导;从刚开始这些孩子胆小、懦弱、自卑和对未来的迷茫,到资助几年后毕业时所流露出的阳光与自信,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畅想。这些受资助孩子们的不断进步让他感到无比的欣慰,也感受到所做事情的价值。每一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个励志教育的典范,每个假期他总会抽出一周时间带着现在的学生再次走进资助对象的家庭做回访,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那些在苦难中的学子们是如何面对

生活、面对困难的,这种设身处地的体验与感受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久而久之,他为自己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教育之路,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做到了有机结合。

事迹材料:

不忘初心育桃李

扎根圣地立师德 **,男,中学高级教师,现担任实验中学初中数学教学兼年级副主任和班主任工作,1994 年工作以来,他始终站在教育第一线,从事最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他就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执教二十五年,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仅仅是以自己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诚信朴实的人格形象,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他始终以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校为家,默默地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用爱心书写人生华章,用奉献涤荡教师的灵魂,用痴心培育一颗颗幼苗,在古老的**畔播洒春意。

一、尽心尽力做教育,全心全意育桃李 用爱心播种希望,用爱心传递真情,他用尽一切方法把爱传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他是老师、是家长、是朋友、是伙伴,集父爱、师爱、友爱于一身。教育工作既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平凡、琐碎的。备课、上课、钻研教材,研究教

法,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这些都是他每天工作的主题。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兼班主任来说,这些事务平平常常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来说,如何在其中表现出对他们的关怀、爱护与器重,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然而却是超越一切的,最崇高、最人性、最具召唤力的感情,成为他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的热爱与执着,教育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渗透到骨髓的行为习惯,所以哪怕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悉心投入,这点点滴滴都倾注着他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批改作业时,他给孩子们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对郭勃阳同学的一次作业评语: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会有一个不为别人所理解、不被别人所看重的默默的奉献阶段,这个过程也许会很孤独、寂寞,但是只有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向成功,加油吧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始终在你身边,为你保驾护航!如对张晨辰同学的一次作业评语:你用你的坚持和努力已经充分地说明你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就连你曾经讨厌的数学功课都能做到如此上进和出色,相信明天的你一定是让老师骄傲的优秀学生;类似的评语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一次班会的组织,一次赛场的旁观,一次打架事件的处理,一次考场的布置,一次大扫除的安排与总结都是他和孩子们心灵交汇的阵地。火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撞击。在与学生心灵撞

击的过程中,绽放的又该是怎样一种美丽呢?那绝对是世界上最迷人,最绚丽的美景!

二、认真钻研促进步,改革创新求发展 通过不断学习,他的教育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业务学习笔记从最初的摘抄到后来加入自己的感悟,再到现有的完全书写自身教育理念,注重课题研究,主持市级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研究》、《**市贫困孩子的心理现状与干预》已经结题,主持省级规划课题《**市贫困孩子的心理现状与干预》已经立项并开题正在研究中,撰写的教育随笔《处处留心皆教育》、《一块钱三十年的情感利息》、《做正确的与正确的做事》,《让教育成为一种习惯》,《做一个幸福的教育工作者》、《呼唤雄性的归来》、《一个口吃女孩的成长经历》、《守望**教育》、《静下心来做教育工作》、《他的开学第一课》、《收获教育人生》、《“小美国”的出彩》、《不努力

不吃苦

你要青春干嘛》、《生活——教育的唯一主题》等教育故事与心得,不仅仅是一篇篇德育教学的示例,满载的更是他教育生涯的一份份思考与感动…… 三尺讲台,是狭小的天地,小得只能容下一个人;三尺讲台又是一个博大的空间,大的任何人都得倚仗它来启蒙教育、聆听教诲,获得知识和能力。对他而言,三尺讲台就是他人生的支点,三尺讲台就是就是他心灵的归宿。站在讲台

上,他感到踏实,窗外的浮华与喧嚣不再是诱惑;站在讲台上,他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对教育的热爱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已经形成了对**中学教育特有的理解,在实验中学这块教育沃土他不断地追寻着,通过不断学习,他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突破,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受邀为多个班级做励志演讲,给贫困孩子做过二十多次的心理辅导。近几年来义务给实验中学几千多名学生家长做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做孩子成长的护航使者》、《家庭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叛逆期孩子的沟通与交流》、《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他与儿子一起成长》等。他不是教育专家,更不是什么名师,他是土生土长的**老师,可是他知道家长们需要什么,他更清楚他们的问题所在。一次次诚恳的交流,一次次用心的对话无不刻画着一位热爱教育的良苦用心,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三、做好教育资助公益,用爱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年与刘海东先生一起创建、组织、管理乌托邦助学公益群,开始他的助学之路。从刚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两百多人,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实验中学贺校长、**中学郭副校长,新城各学校的三十多位老师也纷纷加入助学团队。

从**中学、实验中学、新城中学、第四中学等上万名中学生中搜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资料,经过一层层审核,留下入围的学生,再到各个孩子家庭中实地考察孩子的家庭真实情况,详细了解孩子家庭贫困程度。走进那些个家庭,他们的贫困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贫困的家庭,那一幕幕触动心灵的画面,那一孔孔满墙都是奖状的破烂不堪的土窑洞,那一张张爬满皱纹的脸庞,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像树皮一样手.....特别是这些孩子都很优秀,学习、品行都是班级乃至整个学校最优秀的。有个声音从他心底呐喊:“他该怎么做,他能做什么?”从此助学群成了他教育生涯的又一块热土。

五年来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不停地奔波于**市的村村落落,为全市九十多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筹集并发放助学资金一百多万元。在助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前进,后来慢慢发现这些孩子除了生活困难外,更多的是心理问题,在资助的孩子当中有个叫任旭东的同学,**年中考全市 23 名,不到两年父母都因病去世,且家庭负债累累,爷爷奶奶也丧失劳动力,刚开始他接受他们的资助,步入高中由于自卑心理作祟后来不愿意接受资助,他了解孩子的所有情况,怎么能帮到这个孩子,又不至于孩子心理受到伤害,为此他找到他的班主任**中学庞曦老师,与他一起想办法,最终他们决定把资助金分批次以月考和班级各种活动中出色表现奖给他。

做老师的职责让他不由分说的承担起对这些孩子心里的疏导,每次与这些孩子对接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励志演讲,从学习,生活,家庭,未来规划,从学费生活费到高三毕业假期的勤工俭学全方位的进行指导,从刚开始这些个孩子胆小、懦弱、自卑,对未来的迷茫,到资助几年后的毕业时与的对话所流露出的阳光与自信,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畅想,孩子们的不断进步体现出他所做事情的价值,同时感到无比的欣慰,虽然他很平凡,做不了大事,可这些事对孩子们来说那是他们一生的基础,他为自己叫好,他为自己喝彩。

资助的这些孩子都是**几大名校的品学兼优的孩子。每一个贫困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个励志教育的典范,于是带着他现在的班级的学生再次走进这些孩子家庭,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那些在苦难中的学子们是如何面对生活的,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这种设身处地的体验与感受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生活在新时代,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有谁曾料想到这些**几大名校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们过的竟是这样的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恰好是这一代孩子所缺乏的精神食粮。那一个个苦难的家庭不仅仅感动着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同时也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当然更多的是责任。每个假期他总会带着现在的学生再次走进资助对象的家庭做回访,久而久之,他为自己开辟出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回首自己教师生涯,辛劳中孕育着甜蜜,平凡里折射出光芒。做一个有心的一线教师,做一个朴素的教育工作者,是他工作的写照,关注孩子的心理,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是他工作的信念,扎根实验,不断努力,追求卓越,让教育的生命根基夯实久远是他一生的追求。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 1982 年 11 月,**县**镇**村人,在**市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做《**市科学技术局网》新闻编辑工作。

七年来,她虽因患有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增生等多种慢性疾病,被鉴定为肢残患者,但一直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她先后在网络上发表救助信息,为好多残疾人、困难家庭、贫困学生等发起爱心呼吁,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唤起好多社会爱心人士参加帮扶济困公益事业,使身边许多弱势朋友摆脱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她先后做了八个贫困学生的爱心妈妈,将自己满腹的母爱倾注于可爱的孩子们身上,对接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寻找资助对象,把 4 个离家远的贫困学生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为孩子们洗衣、做饭、开家长

会、辅导作业等,主动联系每个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使孩子们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鼓励,生活中享受了母爱的温暖,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白妈妈”。她还帮忙为**县雷赤镇东至村无烟煤中毒的杨庭峰夫妇,利用报纸、网络及水滴筹平台发出救援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筹集到 10多万爱心救援资金,使夫妻二人得到及时救治,挽救了两条年轻的生命,是东至村民心中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活雷锋”。

事迹材料:

以病残之躯

投身公益暖人心 她,十几年前被**医院确诊为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增生等多种慢性疾病,被鉴定为肢残患者;她酷爱文学并坚持自学,写出了一篇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诗歌,实现了走出家门的梦想,成为**市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的网络编辑;更让人敬佩的是,她多年来热心公益,屡次将残疾人、贫困户、失爱儿童的艰难困苦融于笔端,发表在朋友圈、道德公益圈和网络媒体,唤起一批批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捐款捐物,成为身边人心目中的“爱心使者”,她的名字叫——** **是**省**县**镇**村人,九岁时因脚下被杜犁树上的木刺刺伤致病,久治不愈,迫使她在刚迈进初中大门就辍学了,但**自幼爱好文学并坚持写作。**年以来,她的作品先后发

表于《华商报》、《**日报》、《检察文学》、《清风》等多家报刊杂志;她写的《苦难亦是财富》还被**电视台改编成两集电视剧播出,被**翠屏花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县志愿者协会评为“**年度原创文学”优秀作家。

“我出身于贫苦家庭,曾多次接受亲人的帮助,现在很愿意为贫困家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的内心话。**年以来,她先后关注了**县东至村自幼双目失明,还负担全家六口人生活,笛曲表演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表演一等奖的杨银鹏;还有七里村镇管村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零工,奶奶去世,爷爷患有精神分裂症,由八十多岁的太奶奶抚养的六岁女孩白欣茹;**区姚店镇大疙瘩村父亲意外身亡,由三十多岁的母亲打工抚养的沙鑫喆和沙鑫芮兄妹等八个幼、小、中贫困学生(其中,有三个高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每到周六周末都回她家居住)。身边的朋友问她一个月挣2200 元,自己又是个残疾人,拿什么去帮助身边的贫困家庭及失爱儿童?她笑着说:“我挣钱不多,可我有心。我能把他们的贫困状况以文字的形式反映给有能力帮助他们的爱心人士,我也可以将他们带回家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精神方面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家庭,**经常被老公因吃不到一顿热乎饭和有时候晚上回家太迟担心而训斥。女儿想让她陪着写作业、逛公园、做游戏等,她总是没时间,逼着可爱的女儿从

上二年级开始就自己独自上学,自己照着书批改家庭作业,八岁就学会洗头、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女儿多次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她一个人丢在家中去照顾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难道那些贫困孩子比自己亲生女儿重要?她为了给女儿一个满意的答案,带着孩子去看望了从没见过亲生妈妈的白欣茹,让两个孩子一起吃住。当女儿看到小妹妹被送进幼儿园时,紧紧地抱着自己妈妈的脖子哭得满头大汗,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妈妈我要跟你回家……”时,女儿坚定地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和你一起照顾妹妹”。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女儿开始慢慢的将自己的母爱分享给身边的兄弟姐们,并将他们视为自己生活中最亲的人。看着女儿懂事的表现,听着孩子们回家一声声喊她妈妈,在她身边撒娇,**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为了使这些贫困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她费尽心思为他们寻找资助对象。**年冬季,她得到单位领导、同事及**市**书画院支持,先后两次倡议大家为**县失爱儿童捐助学费7450 元,并将生活食用品、新春对联、书法作品等慰问物资送往白欣茹、牛四杰、杨银鹏等贫困家庭手中。

**年 4 月,**县雷赤镇东至村杨庭峰一家四口无烟煤中毒,两个孩子不幸去世,夫妻双双送入**市人民医院急救室,经济陷入困境,病人生命危在旦夕,**收到求助信息后,立即了解具体情况并编写爱心呼吁稿件,利用报纸、网络及水滴

筹平台发出救援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为杨庭峰夫妇筹集到 10 多万救援资金,使他们得到及时救治,挽救了两条年轻的生命。因此,东至村男女老少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同年暑假,贫困学生(孤儿)张欣茹在老家时,突然脚疼得下不了地,想想孩子再有六天就开学,**和老公顾不上吃饭,连夜开车将孩子从老家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并委托妹妹为欣茹预约了**交大一附院最好的专家,与孩子的亲人再次连夜将孩子带到医院,得到及时治疗,按时入学。周末孩子回家高兴的蹦蹦跳跳,不停地喊着:“妈妈,我的脚好了,以后又能好好蹦跶了,太高兴了……”看着孩子活蹦乱跳、满脸笑容,**乐得合不拢嘴。

就这样,**这么一个美丽而孱弱的女子,除了用心完成单位本职工作外,整天操心这个,关心那个,用七个春夏秋冬的涓涓善心,孜孜慈行,以残助弱,帮助身边弱势朋友摆脱困境,展示了中国女性乐善好施的道德情怀,诠释了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传播了公益慈善理念,为当地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她获得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和心灵的慰籍。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命价值的体现,这就是“助人为乐”的最高境界吧!

【篇三】

**,女,汉族,出生于 1975 年 5 月,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1993 年毕业于**卫校,现就职于**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年 3 月 31 日下午 6 点 30 分,在家中做饭的**(化名)忽听院内有人高喊,“**,你女儿出事了!”,**赶忙起身跑了出去,发现 2 岁的女儿倒在地上抽搐不已,他紧急抱起孩子就朝街上跑去,好心的邻居也跟了上去,刚走到街边就看到远处驶来一辆出租车,**抱着孩子跑了几步,焦急的心情无以言表,他高喊着:“师傅停车!快停车!” 此时,周末正要外出的**附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护师**正坐在这辆出租车上,劳累了一天的她正坐在车上打着盹,忽觉车停了下来,就听见后座冲上来几个人,**向后看去,发现几个大人抱着一个岁数不大的女孩,女孩面色发青、口唇发紫、眼皮上翻、意识不清、呼吸微弱,情况非常紧急!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她,此刻儿童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呼吸畅通,防止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她立即起身转向后座,使女孩尽量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用手抬起女孩下颌骨,打开气道,以恢复自主呼吸。这时,**逐渐听到了女孩微弱的呼吸声,由于车辆颠簸,她用左手垫于女孩后背,用右手对女孩行胸外按压。“师傅,赶快往**附院开!”孩子父亲焦急喊道。神州出租公司的张师傅听到孩子情况危急,紧急关头,他一路鸣笛,越道超车,全速驶向**附院。

考虑到女孩情况危急,害怕家属乱跑耽误急救时间,**护士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行程计划,一路引领着女孩家属们奔向急诊中心,到了急诊儿科后,由于焦急,女孩父亲手足无措,**安顿家属在诊室就诊,她又亲自去办理入院手续,并交付了 1000 元住院押金,直到患儿顺利转入儿科病房,她揪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等患儿体征逐渐平稳后,她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便离开了病房。

“太感谢您了,幸亏有了您的帮助,我女儿才没有大碍,我文化程度不高,不太会说话,您真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这是您帮孩子交的 1 千元,我给您送来了。”4 月 3 日上午,一位 30 出头的青年男子带着一面“救危救急 医德高尚”的锦旗和1000元现金握着**附院泌尿外科**的手说。岁女孩抽搐昏迷 出租车上**附院护士紧急抢救

事情还要从 3 月 31 日说起,当天下午 6 点 30 分,在家中做饭的**(化名)忽听院内有人高喊,“**,你女儿出事了!”,**赶忙起身跑了出去,发现 2 岁的女儿倒在地上抽搐不已,他紧急抱起孩子就朝街上跑去,好心的邻居也跟了上去,刚走到街边就看到远处驶来一辆出租车,**抱着孩子跑了几步,焦急的心情无以言表,他高喊着:“师傅停车!快停车!”

此时,周末正要外出的**附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护师**正坐在这辆出租车上,劳累了一天的她正坐在车上打着盹,忽觉车停了下来,就听见后座冲上来几个人,**向后看去,发现几个大人抱着一个岁数不大的女孩,女孩面色发青、口唇发紫、眼皮上翻、意识不清、呼吸微弱,情况非常紧急!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她,此刻儿童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呼吸畅通,防止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她立即起身转向后座,使女孩尽量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用手抬起女孩下颌骨,打开气道,以恢复自主呼吸。这时,**逐渐听到了女孩微弱的呼吸声,由于车辆颠簸,她用左手垫于女孩后背,用右手对女孩行胸外按压。“师傅,赶快往**附院开!”孩子父亲焦急喊道。神州出租公司的张师傅听到孩子情况危急,紧急关头,他一路鸣笛,越道超车,全速驶向**附院。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 **护士悄悄交付千元住院押金 “你们赶紧往急诊科跑,我来扫码付款”车辆刚到**附院正门**便催促女孩家属。考虑到女孩情况危急,害怕家属乱跑耽误急救时间,**护士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行程计划,一路引领着女孩家属们奔向急诊中心,到了急诊儿科后,由于焦急,女孩父亲手足无措,**安顿家属在诊室就诊,她又亲自去办理入院手续,并交付了 1000 元住院押金,直到患儿顺

利转入儿科病房,她揪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等患儿体征逐渐平稳后,她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便离开了病房。

儿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赵力芳回忆,当天她正在值夜班,7 点左右一位家长抱着孩子冲进医办室喊着:“大夫,大夫,赶紧看看我们孩子"。她立即进行查体,此时孩子意识不清,颜面青紫明显,处于缺氧状态,立即行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同时询问家长患儿的病史,了解到患儿抽搐时有发热病史,考虑为热性惊厥,积极给予退热、抗感染等治疗,大约 20分钟后患儿神志逐渐清醒,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经过 5天的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患儿体温正常,精神状况、活动饮食恢复如常,痊愈出院。

是谁都会这么做的 何况我还是一名医务人员 “面对孩子突发的状况,我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尽快往医院跑,别的什么都不懂,老天有眼,让我碰上了都大姐,她从我们上车的第一刻就全力参与到孩子抢救中,帮我们在车上对孩子进行了紧急抢救,到了医院我完全不知所措,都大姐帮我们跑前跑后办手续,将孩子送到儿科后,我却找不到大姐的身影,事后我才知道都大姐还帮我交付了 1000 元住院押金,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都大姐在医院泌尿外科工作,这才找到了她,了却我感谢救命恩人的心愿。像都大姐这样的好心人不多了,要是没有遇到大姐,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采访中孩子父亲激动的说道。

“你们不要采访我,这真的没什么,都是为人父母的,看到这小孩的突发情况,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让孩子脱离危险,别的什么都不想了。到了医院,因为我对医院熟悉,就赶紧为他们办理了住院手续,真不想让孩子耽误一秒钟。真没什么,是谁都会这么做的,何况我还是一名医务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采访,**羞涩地说。

第二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颁奖词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可爱女孩。她是家人和学校的骄傲,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她和同学们关系融洽,常常主动帮助解答作业难题,打扫教室卫生。她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平时都是一毛、两毛地省下、攒着,几年时间竟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有一次,她在参加慈善活动时,却毫不犹豫地捐了出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少年,命运却遭受了重大不幸。2012年4月,小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生命危险。第一次手术后,何玥病情有所缓解。她所在的学校获知后,师生们迅速展开爱心捐款,共募捐了2000元。当她得知父亲收下这笔捐款后,一再坚持要把钱捐献出去,她对父亲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应该用来帮助更困难的人。”9月初,何玥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发现她小脑里的肿瘤已扩散到其它脑组织,生命垂危,最多能活三个月。11月初,当听说有个18岁的藏族小伙子因患有慢性肾衰竭来桂林求医,只有找到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何玥对父亲说:“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肾捐给这个哥哥。”父亲一下楞住了,马上表示不同意。但何玥捐献肾脏的决心已定,反复向父母亲提起这件事,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别人生的希望„„慢慢的,父母亲勉强接受了。11月16日上午,经紧急抢救无效,何玥被医院诊断为脑死亡。满怀悲痛的父母含泪签署了《无偿自愿捐献器官申请书》,帮助女儿完成最后的心愿。随后,何玥无偿自愿捐献的两个肾被移植到藏族小伙子和桂林一位患者体内,肝脏则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给一名重症肝病患者。小何玥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爱使三位素不相识的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于器官捐献者,红十字会将给予家属一定治疗费和丧葬费救助。医院也提出给予何家一定的经济援助。尽管何玥的医药费花费10多万元,但其父母都婉言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彻彻底底地做到无偿捐献,才是真正为女儿完成了心愿,才是何玥助人为乐精神的最高体现。

何玥荣获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道德模范、中央电视台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黄久生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李成环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淑珍

高淑珍,女,汉族,1957年7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村民。

14年来,高淑珍用单薄而坚强的肩膀挑起一座“炕头小课堂”,用舐犊情怀支撑起几十个残疾孩子的就学梦想,她用平凡的服务诠释了不凡的志愿精神。

高淑珍儿子王立国4岁时,患上了类风湿病,肢体关节变形,走路十分困难,虽经多方求医诊治却没有好转,结果落下了残疾。随着小立国年纪的增长,上学读书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但受身体条件限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高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转念一想,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为残疾而不能入学的孩子,他们一定也渴望上学,如果能把他们聚到一起读书学习,那该多好!

1999年,“炕头小课堂”开课了。4张小课桌,1块小黑板,5个残疾孩子,课本是借来的旧书,“老师”就是她的闺女王国光——为了这个唯一的老师,高淑珍硬是将自己刚刚初中毕业的女儿留在小院里,每每念及此事,她总感到愧对女儿。

随着送到家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索性让孩子们住到家中,免费吃住,免费学习。炕头小课堂最多时达到39个孩子,都管高淑珍叫“妈”。这些曾经因为残疾而受过别人歧视和嘲笑的孩子,把高淑珍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高淑珍也把这帮残疾孩子当亲生的,愿意为他们做一切事。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高淑珍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脱过衣服。睡觉前,要给孩子们一个一个接尿;再搂着最小的孩子,哄着睡觉;大约每两小时就要起来一次,叫醒爱尿炕的孩子起来解手。为这了这帮孩子,她每天早早起来,给孩子们做好饭,然后就带着两个馒头去赶集卖货。没有集的日子就走街串巷叫卖。

高淑珍就这样坚持了整整14年。在她的感召下,一批志愿者先后走进高淑珍的家中,当起了爱心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关爱残疾孩子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演绎了一曲志愿接力、奉献爱心的动人篇章。

高淑珍荣获感动中国2012人物、河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结

王结,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13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年9月,“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年7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诞生。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创业培训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12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7000余人。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2003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3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灾区捐款4万多元。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孤寡人员义务查病、治病。2003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2万多元的手术费。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称赞王结道:“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龚全珍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

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龚全珍经常说:“我没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2011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

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孙茂芳

孙茂芳 ,男,汉族,194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

孙茂芳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无微不至赡养照顾了18位孤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操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1970年,孙茂芳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后,发现医院所在的南门仓社区有许多困难老人和残疾人,便带领医生护士成立了30户家庭病房,开展上门包户服务活动,从此开始了助人为乐、敬老爱老历程。他先后赡养照顾18位孤残老人,为其中8位老人养老送终。他服务时间最长的是王炎老太太,连续照顾17年,直到老人90岁时为她送终。老人脾气古怪,对人有戒心,少有好话和笑脸,但孙茂芳始终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耐心。当老人卧床不起时,他陪床3年半,为她洗脚、端屎端尿。老人终于感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价值上千万的四合院和十几万存款赠送给孙茂芳,被他婉言拒绝。他对老人说:“我有责任照顾您一辈子,无权利要您一根草。”一位名叫高志云的孤老,儿去世后孤苦无依,孙茂芳得知后,承诺做老人的儿子,每天陪老人看2个小时电视,节假日用轮椅推老人外出观光。老人牙口不好,孙茂芳让老伴每天做些软饭软菜送到老人家中,连续送了11年。老人去世后,孙茂芳每年清明节都带着孩子去给老人扫墓,至今已经20年。

在医院工作,孙茂芳还接触到很多病困家庭,促使他开始扶贫帮困公益行动。1998年起,孙茂芳每月从工资收入中拿出500元建立了家庭助困金,后来增至1000元。河北农民卫福安,女儿6岁患上糖尿病,卖掉房子来京看病,孙茂芳让他们夫妻住在自己家里,省下住宿费为孩子看病,并带头捐款,一周内募集了3万多元,使孩子得到救治。孙茂芳在家里设立了一张“救急床”,帮助200多名来京看病的外地人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外,他还热心帮助11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32名特困学生。至今,孙茂芳用于各种助困的资金已经39万多元。

孙茂芳时时刻刻以雷锋精神照亮着社会,以个人名义先后组织成立了百余个学雷锋小分队,常年坚持学雷锋活动,开通“京城雷锋孙茂芳”微博,组织“十联学雷锋爱心团队”开展助民帮困活动。2012年至今他到全国12省25市开展雷锋精神万里行活动,行程8万公里,做学雷锋报告280场,听众38万多人。

孙茂芳荣立个人一等功,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军学雷锋标兵、首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热汗古丽•依米尔

热汗古丽·依米尔 ,女,维吾尔族,1989年2月生,新疆职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汉语翻译专业学生。

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命运,先后组织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外出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用实际行动激励无数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实现人生梦想。

热汗古丽·依米尔家境贫困,一家九口人挤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每年青黄不接时,就到处找野菜或是摘酸杏子煮面条吃。2005年7月,她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择外出务工,当过清洁工,也在药店里打过工。2007年5,热汗古丽·依米尔和同伴一起前往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务工,为了打破在新“家”中的语言交流障碍,她一边学技术,一边学汉语。3个月后,热汗古丽·依米尔凭借娴熟的纺纱技术成为操作长,半年后她又成为车间主任助理,一年后,她因为出色的双语表达能力被厂家聘为新疆籍员工带队负责人。务工4年,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给家里寄了9.7万余元,盖起大大小小15间房子,添置了手机、数码相机,家里还在村里开起了小超市,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9年10月,热汗古丽·依米尔外出两年后第一次回家,感到家乡的变化虽然很大,但是家乡人的生活过得并不富裕,于是她决定带领家乡青年共同致富。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热汗古丽·依米尔先后组织家乡6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到内地务工。热汗古丽·依米尔还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奖励的5000元钱买了20盏路灯,装在村里一公里长的路上,改变了阿玛西村村民长期以来摸黑走路的历史。

2012年,热汗古丽·依米尔考取了新疆职业大学汉语翻译专业,并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作为新疆代表团唯一的农民工代表,她积极为保障农民工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献言献策。她决心毕业后,在家乡开办一家榨油厂和肥皂厂,再建一座图书馆,让更多的家乡姐妹靠劳动、靠知识改变命运。

热汗古丽·依米尔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解黎明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

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 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 1 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

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 , 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 , 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黎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第三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范文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我叫王庆彬,今年34岁,是当地的小学教师。现在侯庙镇徐岭小学任教。八年来,在我的辛勤努力下,银河青少年宫不断发展壮大,青少年宫的发展壮大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下面,我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爱心故事和体会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第一个项目是:

爱心,献给我的学生们

如果有人问,在现实社会中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权力?或者是荣誉、功名?不同的人群给出的答案肯定不一,但是如果让我来回答,那我就会说,我最需要的是爱心,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教育局、团市委、民政局等组织对青少年教育的爱心,我就不会办起银河青少年宫。现在,有了党和政府的爱心支持,我的事业才顺利发展,所以我说爱心也是社会的第一需要。2004年,我得知共青团海阳市委正在开展“青春助学”行动后,就积极联系团市委,主动承担了朱吴镇牛铃山村贫困学生王强同学的生活费和学杂费。王强同学由于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常年患病卧床不起,家庭拖下了一大笔债务,这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海阳高职学校高中部的王强同学面临着辍学。当我在团市委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要求帮助王强同学度过难关重返校园。于是我带着1000元的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来到了王强同学的家中,看望了他和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含着眼泪说:谢谢,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我又与团市委的领导积极联系王强同学所在的学校,终于使王强同学重返校园。三年来,我一直资助王强同学顺利读完了高中学业,而且这三年来王强同学冬天所需的棉衣、毛裤等生活用品我都为其购置,使王强同学在学习中安心刻苦,今年6月高考,他终于以680.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王强同学接到入学接通知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我,说:“杨阿姨,如果没有你,我不知现在在哪里打工,我现在考上了大学,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你,也做一个像你这样有爱心的人。”

2007年5月,我又主动与团市委联系负担了凤城小学高福建同学的生活费和学习费用,高福建父亲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母亲患糖尿病,生活难以自理,5月12日,团市委负责同志一起去凤城看望了高福建和他的父母,送去慰问金1000元及生活用品,高福建的母亲王瑞英激动得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2005年暑假,银河青少年宫举办了微机、公共英语培训班,我得知东村第一联中的杨祖丽同学父亲重病、马立品同学失去母亲,父亲又无劳动能力,王登辉、纪正坤等同学家庭困难时,想到这9名同学非常需要参加暑假培训,经济上有困难的实际情况,我就主动联系他们说,青少年宫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你们都是家贫意志强热爱学习的孩子,只要你们的成绩提高了,这比什么都重要。9名参加培训班的同学全部免收了培训费,学习结束后,他们凑钱买了一块匾上写“爱心天使”增给我,并与我合影留念,表示将来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对他们的关爱。

2006年暑假,为切实帮助特困学生知识和特长发展,在少年宫逐渐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我决定举办首届爱心夏令营活动,共为41名特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文化类、特长类学习,减免学费10662元。2007、2008年我又连续举办了两届爱心夏令营活动,共为163名特困学生减免学费48200元。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近六年来,我先后对231名来少年宫学习的特困生减免学费5.4万元,我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他们渴求知识追求成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青少年宫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海阳电视台的记者得知我的事迹后采访我,问我;青少年宫的发展也不容易,学习场地都是租用的,聘请的教师也需要付费用,你这样做不觉得吃亏吗?我说:我在经济上受点损失是小事,孩子们因为贫穷把学习和特长耽误了那是大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们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我这样做值得,只要孩子们体验到爱心的温暖和力量,将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得到爱心收获希望,我愿意吃这样的亏,我还愿意永远吃这样的亏!

爱心,献给生活中的人们

有一位著名诗人写过:只要你怀有坚定的信念,人生的旅程一定会光辉灿烂;只要你怀有爱心好善,生命的花园一定会芬芳吐艳。是的,爱心,有时可能仅仅是对孩子的一份耐心,也可能是一个真诚微笑,是一次对陌生老人的让座或搀扶,也可能是对困难家庭的帮助„„这些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能使人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情。自创办青少年宫以来,因为接触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我对爱心有了重新的认识。我认为,奉献爱心,决不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扶贫济困,更重要的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形成。我工作在海阳,但我和丈夫的老家是莱阳市万第镇崔格庄村。自结婚20多年以来,无论是开商店、跑保险,还是办学,我一直把婆婆带在身边精心照顾,村里人夸我这个媳妇好。2003年6月,家住农村的大辈哥在工作时不慎被开水烫伤,因经济困难,又赶上三伏天,只在一个乡镇医院简单治疗后就回家休养,结果伤处感染病毒,伤情加重。我从丈夫的口中得知后,立即安排丈夫用车把大辈哥接到海阳最好的医院——青医附院海阳分院治疗,我亲自联系医生、病房,使大辈哥得到最好治疗。5000元的医疗费全部有我支付。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休疗,大辈哥终于病情痊愈,顺利上班了。他临走时非常感动的对我丈夫和我说,我虽然穷点,但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为社会多做点事。大辈哥的话也让我非常感动,是的,一缕春风,可把冰雪融化;一丝春雨,会让枯草发芽;一轮太阳,能够照亮整个世界;一颗爱心,就会温暖你我他;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我想,这不仅是我对爱心的组织和追求,更是大家对爱心的认识和追求!

今年5月份我与丈夫开车去莱阳老家时,行驶在莱海交界处遇上了飘泼大雨,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正在雨中踉跄行走,丈夫开车没有发现很快从老人身边驶了过去,我说,你把车倒回来,问问老人这样的天出来干什么?车倒回来后,我下车为老人打开了后车门让老人进来避避雨,问清老人出走是因为儿子对自己不好,老人一气之下冒雨去莱阳万第镇南石庄村的娘家,找娘家弟调解,结果因天气不好走过娘家村,我就劝老人消消火,并让丈夫开车一直行驶七八里路把老人送到了村子。由于我在车里与老人谈了许多,并且与老人的儿女通了电话,儿子也承认了错误,老人下车时火也没了,感动地真夸我,并且掏出了钱说付给我车费,我说老人你就别见外了,你别上火与儿子关系调解好了就好。临走时,我把通信号码留给了她及家人,告诉他们有什么事打电话找我,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而为。虽然回家晚了点,但我为自己所做的事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2007年春天,当我得知曾在青少年宫做过兼职教师的海阳实验小学臧英波老师患上白血病时,我心里非常难过,得知她急需用钱治疗的消息后,我立即从银行提出2000元送到了医院。她及家人都被我在关键时候助人为乐的美德而感动,臧英波老师对我说:大姐,我凭您这份爱心,我也要坚强起来,不会让你失望!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6万多人遇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第一时间向灾区捐了5000元,以表达我的爱心。我又发出了“抗震救灾捐款”倡议书,呼吁青少年宫的教师职工和学生们伸出我们友爱的双手,奉献我们的爱心,拿出我们的零花钱,为灾民送去温暖,用我们的爱心照亮他们的生命,用我们的真情温暖他们的心灵„„短短的时间,收到捐款4659元,钱虽然不多,却表达了我们炽热的爱心一颗!

爱心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关系就不必多说了。我的事迹很平凡,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许多人所做过的,没有什么值得去宣扬的,我只想通过我的报告告诉社会和人们:相互的关怀,如同太阳,能将冰冷的心儿映红;相互的奉献,就是爱心,会使人间真情更浓更浓!

最后,我要说,让我们共同倡导“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为精心打造出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大家!

2在群山环抱、绿色相傍的和县善厚镇,只要提起“杜老师”这个名字,不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个个津津乐道敬重有加。他虽73岁退休多年,家境并不宽裕,但帮残济困、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却从未止步,始终象春风般温暖着这方土地。

心系患者的“土专家。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对于住地附近的困难户,杜老师常送去蔬菜、日常生活用品,或给予一定资助,聊表心意。

其实,杜老师家庭生活相当简朴,家里电器几乎是“清一色”的十几年前旧货,家具基本都是“老古董”。他坚持种菜、砍柴,以节省开支。有人笑他太“抠门”,可他总是笑着说:“我过去吃过苦,现在能有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了”。

十里山村的“孩子王”,无论谁家孩子上门请教,他都一视同仁,不厌其烦,耐心指教,直到弄懂为止。

助人为乐,数十年如一日,成为这位乡村退休教师杜鸿林的真实写照。他在传递着爱的薪火同时,更以生命始终不渝诠释着“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职业信仰。(3昊,男,汉族,大专学历。“快乐做人,愉快做事”,是现年28岁唐昊老师的座右铭。该教师自2000年任教以来,潜心教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赞扬。

一、快乐助人

“你幸福,我快乐!”他认为助人为乐就是能够从物质上、精神上来关心一切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并在帮助人的过程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得到快乐。

年轻的他憧憬着美好未来。2000年刚任教之初,他在一所农村单小任教,虽山高路险,但却阻不断他执教的执着和助人热情。开学之初,他听到其他教师说邓丽同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书费钱。家长不准备送子女上学的消息后,忙碌了一天的他顾不上吃口饭、喝口水,就匆匆忙忙直奔该学生家,经过耐心的劝导,该家长最终只是无奈地说:“老师,我都想送她去上学,只是没钱„„”“没关系,只要送她上学就行!书费,文具费我给她垫付,只要他能学到知识,就够了。”家长拉住他的手,泪眼婆娑的连说谢谢!2000年秋期至2002年春期,短短的2年时间里,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的他,一共为学生垫付书费480多元。

对学生如此深情大义,对其他人,他也是满腔热情,竭尽所能去帮助。家住芭蕉村大竹社的廖成香老人,家境贫寒。每逢过节或做好吃的时候,唐昊老师总忘不了叫上老人,还不时为她添衣置物,老人逢人便说“唐老师真好!瞧得起我们农村人,比亲儿子对我还好呢!”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自2002年秋期调入黄葛槽小学工作以来,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篇作文”、“唐老师,帮我制作一下课件”。这样的声音,在办公室此起彼伏,每一次他都笑着一一回应,并加班加点的尽快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他说,他看到同事们的眉头舒展了,是他最大的快乐,也因为如此,他简直就成了学校里的一盒“万金油”,哪儿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儿,尽力的为全体师生排忧解难。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去年普洱冷水村遭遇特大泥石流灾害时,唐昊老师的家也随着无情的泥石流毁于一旦。看着被泥石流掩埋的房屋、财产时,他的心碎了。看着年迈的双亲,因失去了一辈子勤劳拼博所构建积累的房屋、财产时,所表现的那空洞眼神和无助的神态时,在想着自己年幼的儿子,他眉头紧锁,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心中装着别人,捐资捐物,多方化缘。先帮助其他灾民解决吃穿问题。他忍住悲痛,把欢笑留在灾区。

二、用心做事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教育教学上。

他回想从教的8年里,唐老师心中不时涌出阵阵喜悦,看着一个个懵懂的儿童在自己精心教导下,已学会振翅高飞,看着一个个玩皮少年重拿书本,探幽寻胜。看着一双眼迷蒙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时,他就觉得今生足矣。

三、春色满园

有一种爱,从有限到无限经过无数的心手相牵而继续延伸,有一群人,将这种爱扩大到无限,无时无刻不让人觉得温暖。唐昊老师他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一个普通教师,他乐于为他人排忧解难,共享喜悲,善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鼓励他人,去温暖他人心田。惯于用他教师的独特优势去感染别人,去影响别人。

他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助人为乐”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多给别人留方便,我为别人多做点。”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为,使得班级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他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在他所任教班级里,龙云同学家庭贫寒,他带头捐款,全班一共捐了200多元,原三(2)班邓群英同学母亲双手被机器绞断时,他也带头捐款,并和学校老师一同去看望。汶川大地震,他在多个场合下多次捐款,是为了奉献自己的爱心,唤起民众良心。当他看到人们纷纷解囊,连年幼的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把自己的零用钱毫不犹豫的投进捐款箱时,伴着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的歌声时,他流下了泪水,那是欣慰之泪,那是感动之泪。

四、情义征途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他已经做了很多,但他认为还不够,他说还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做为教师,他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他人,更有责任让爱心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田萌芽、开花、结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助人为乐的高尚行为,为和谐社会奏响了一曲曲动人之歌!黄月芬主要事迹

黄月芬,女,1971年出生,壮族,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中心校教师。

11年来,黄月芬用艰辛和汗水收养了三个年幼的孤儿,用浓浓的爱心撑起孤儿一片天。

1996年9月,她通过家访得知年仅8岁的学生李冰带着6岁的大弟李元康和4岁的小弟李元宁,与年近八旬的爷爷和奶奶一起生活,两位垂暮之年的老人虽然年年月月辛勤劳作,但难以维持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计,更谈不上供孙儿女穿衣和上学读书!

出于科任老师“孩子有人教育,长大了不学坏”的强烈责任心,为了三个孤儿能够健康成长,25岁的未婚姑娘黄月芬毅然挑起三姐弟的衣食住行和上学念书的重担,成为三个孩子的“老师妈妈”。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既当教师,又当“妈妈”。她以当时月工资180元的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抚养孤儿,负担三个孩子的学杂费和吃饭穿衣等其它开销。

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她在每天教学之余,到学校后山上开荒种植四时菜蔬和在狭小的宿舍门口钉制鸡笼养鸡鸭,自给自足或卖出一些换取油盐钱,隔三差五回农村的老家请求父母、兄嫂的帮助和支持。

自从收养三个孩子后,黄月芬就没有买过象样的衣服,即使是最好的“礼服”也没有超过50元,脚上的皮鞋补了近10次前后共穿了6年时间。而对李冰姐弟三人,她每年都要给他们买一两套新衣服。

因为收养孤儿,黄月芬自己的终身大事屡误屡失,备受挫折,所有的追求者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割舍对三姐弟的抚育。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为了这三个毫无血缘、亲缘关系的孩子,黄月芬顶住了压力,选择了自我牺牲,始终如一地抚养三位孤儿,使三位孤儿健康成长并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或在读高、初中学业,用艰辛和汗水浇灌了一份浓浓的大爱亲情,用善良和真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与此同时,黄月芬同样以真挚的情感做好教学工作。她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她注意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所教学科成绩名列全镇前列,多次荣获教学成绩优秀奖;其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其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张苗苗 女,盘山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自2003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连续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盘山县优秀教师,盘山县师德标兵,盘锦市优秀教师,盘锦市师德标兵。曾在盘山县青年教师师德论坛赛中荣获一等奖;曾于2007年9月被盘锦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之家称号;2006年3月在辽宁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07年辽宁省中小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她以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和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敬业精神树立了人民教师的模范形象。她把对每个学生的爱当作超越亲人和朋友的人间真爱。2007年2月13日大年初七,她举办了“三年五班生日宴”,门票是每人一道拿手菜,自己拿出500元订了60盒饺子、糖、花生、瓜子、水果、饮料等请同学们庆祝;正月十五她把家里的“走马灯”拿到班级让同学们走运气;班级唐飞同学父亲在他九岁时去世,母亲又得了癌症,班级团支部于2007年3月3日举办捐款献爱心活动,她二话没说捐了500元钱;班长林大海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素质非常好,但家境贫困,“老师,我想考大学,可惜我交不起训练费”“没关系,学吧,你的训练费老师拿”于是她和爱人商量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班长,一年半共资助达3000多元,压力加感恩使林大海拼命训练,认真学习,并分担着班级所有事务,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鞍山师范大学;她还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站工作,连续三年她都带领小记者站优秀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慰问,并自己掏腰包达1000元购买慰问品,连续三年清明节带领优秀记者去烈士陵园扫墓。校园主持人肖雪同学父母在9岁时离异并且各自成家抛弃她,从小就只有爷爷奶奶照顾,本人又非常热爱播音但拿不出专业培训费,“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想学,我就会一直支持你!”她这样说也真的这样做了,利用每周日休息时间带肖雪去沈阳辽宁大学学习专业课,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全国主持人大赛,而所有的学习费、报名费都是她给拿总计达5000元,为了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她总会说:“你不用想又从我这花了多少钱,我多了个妹妹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只管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有资本挣 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钱还我呀!”全校同学都知道她是一个有求必应,非常热心的老师,甚至都成了知心姐姐,只要有压力有困难都可以找她,她也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耐心开导。

2009年2月3日正月初九凌晨十二点她在丈夫的陪同下又带两名校园主持人赶往吉林大学参加校考了,得从网上预订宾馆,从面试、报名、初试到复试她动全程跟着,寒冷的冬季,她冻得脸都发紫了却不断地指导学生怎样应试。回来那天是正月十五,他们坐的火车连站着都很拥挤,5个多小时的路途让她真的很疲惫。丈夫心疼的说:“咱妈要是看到你这么辛苦血压都得上去。”她却笑着说:“我倒没什么,倒是让你大过年的请了这么多天假跟着我遭罪来了,没有你我们哪都找不到!”张静同学眼里含着泪说:“姐,考场里几百名各省市考生都是家长陪同,他们问我们谁陪着考试,我们说广播站的老师,他们都特别惊讶,姐、姐夫你们为我们操的心我们无法回报,但我们会永远铭记!

孙婧同学,刚上高中父亲就出车祸去世了,一方面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尽快使她投入学习中,每天找她谈心,并鼓励她学习,后来发现她酷爱美术,但艺术生集训需要一比费用,她又一次承担起来,“老师相信孙静将来一定有能力还给老师,是么?”偶然间看到了她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到:“我最大的心愿是考上大学,成为一个设计师,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邮给苗苗老师,她太累了!”唐吉川同学的母亲曾对她说:“我儿子说了,如果有一天他出息了,不会感谢我,第一个要感谢苗苗老师,他赚钱了,第一个月工资要给你,是你让他投胎换骨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你。”

2008年7月27日早七点她家门铃响了,坐在电话机旁查了半宿高考分数的她打开了门,是刘可,一个大大的拥抱投来,“姐,我真的考上了,给,我凌晨写给您的”。展信流泪:姐,现在是晚上11点30分,虽然10分钟前您说查了三遍我的成绩,但我还是不敢相信的又查了三遍,我真的考上大连工业大学了么?那曾经只是我的一个梦!妈哭了,我也哭了,这三年,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您说我和您一样父母离异,所以对我始终呵护有佳,您给了我爸妈都不曾给我的爱。高一的我胆子小又特没自信,是您鼓励我,一趟趟带我去县里,市里参加歌手赛,演讲赛,主持人大赛,逐字逐句指导我;高二的我曾让您失望的犯了错误,糊里糊涂差点走向早恋的道路,是您把我拯救了;高三的我每分每秒都在您的关注下努力着。高考那几天,您担心我心理素质差把我领回你家,每考完一科您都对我进行心理疏导。忘不了,艺术集训那五个多月,您陪我们画画到晚上十一点多;忘不了在严冬,您一趟趟去沈阳给我们送肉吃,鼓励我们,让我们永不放弃;忘不了,您陪我们艺术考试几天几夜没合眼,提倡助人为乐,传递爱心火种

嘴角起泡,嗓子哑得都失音了。寒暑假您一天没休,根据美术、体育、文化、播音四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我们排课表,又逐个制定计划。春节您也只休息三天回婆家,其余假日都在陪我们学习,画画,还亲自买菜做饭给我们吃。姐,您知道吗?我真的很笨,基础又差,多少次学累了想放弃时,一想到您为我付出的一切就不忍心让您失望。今天,我终于给您争气了。姐,这回您可以安心的要个宝宝了,那次流产始终是同学们心中对您的愧疚,我会设计好多衣服给宝宝。

工作六年来,她捐款,帮助贫困生,为学校、班级搞特色活动所出的钱总计超过万元。他所教的学生中考成绩才300多分,经过三年的苦心教导,在08年高考中出现了奇迹,全班11人考入本科院校,这些成绩的取得给了她莫大的安慰,谁能相信,他的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都会得到她给的200元奖学金,并嘱咐一定在大学学到真本事,不辜负家长的期望。对工作她充满激情,对学生她充满爱心,对家人她充满愧疚,她把满腔的热忱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

第四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蔡从伦,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名字,却在经过感动众人的一件件事迹中被人们所熟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帮里互助、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在八渡乡华兴村有这么一个人,他照顾孤寡老人,帮助乡亲友邻,他用无私爱心感动着人们,用行动影响着大家,在八渡乡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乡亲们无不称赞。他就是蔡从伦,这个平凡的农村汉子有着一颗淳朴善良的心,只要乡邻需要帮忙,他总是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

走进八渡乡华兴村八组的一个普通的农家,你会看见一个中年人正耐心的喂一个瘫痪老人吃饭,不知情况的人会认为这只是孝顺儿子伺候父亲的温情画面,细细打听会了解老人和中年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是普通的邻居。这位端着碗喂饭的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蔡从伦,而那位老人就是蔡从伦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的孤寡邻居王先华。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做一天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知蔡从伦在帮助王先华一家时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位伟人说过的真谛,也许想到过,但在帮助困难邻居时就没那么多考虑了。王先华和蔡从伦住同一个院子,对王先华一家所经历的不幸遭遇用作为邻居蔡从伦的话说是“看到都造孽”。王先华和楚龙志夫妇早年丧子,王先华常年卧床不起,基本无自理能力;王先华妻子楚龙志双目失明,也基本无劳动能力,难以服侍丈夫起居。他们的饮食起居基本上靠邻居蔡从伦的照顾,除了忙自家的农活外,蔡从伦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傍晚去王先华家,为其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柴米,帮助其担水做饭,干完这些,才回家做为自家做饭。隔三差五还要帮助楚龙志为王先华擦洗身体、换洗床单被褥,为其端屎端尿更是常事。平日里自家有什么好菜也不忘邻居,总会端一些给邻居,逢年过节更是把邻居请到自家来过。随着两位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行动更加困难,在1994年,蔡从伦干脆把两位老人当成家人照顾,无私的帮助这对孤寡老人。

2005年,楚龙志去世,由于家境贫寒又常年卧病在床的王先华没有能力安葬妻子,蔡从伦就出钱出力代其操办后事,从出殡安葬到办死亡证明,到为悼念亲友发孝服,他都一手包办。楚龙志去世后,蔡从伦想到王先华一人在家,又无自理能力,诸事不便,就和妻儿商量后,决定把王先华接到自己家里住下,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从那以后,蔡从伦就像服侍父亲一样侍候王先华。

害怕王先华长期卧床会肌肉坏死,蔡从伦就经常给他擦洗、按摩身体;害怕王先华长期不晒太阳会生病,蔡从伦还专门找木匠做了一张椅子,有太阳的时候就把王先华抱出来晒太阳。事事无微不至。

2008年8月16日傍晚,捆收完玉米秆,累了一天的蔡从伦,正在冲凉,突然就听到里屋 “哐当”一声,接着就是妻子的叫喊,“表叔,您怎么呐?”蔡从伦来不及穿好衣服,赶忙冲进里屋,看见王先华躺在地上,腿上鲜血直冒。原来是王先华睡觉那张床的床脚断了,床脚上的铁钉扎进了王先华的大腿。蔡从伦看了看王先华的伤势,对妻子说:“铁钉扎到表叔大腿了,我得赶紧把他送去包扎才行!”说完就背起王先华顾不上妻子递上来的手电筒就出门了,接着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往村卫生站跑。在卫生站,医生给王先华止血包扎后,蔡从伦才发觉自己连鞋都忘了穿。知道他们只是普通邻居关系的医生很不理解地问他:“跟你非亲非故,你这么拼命干吗?”蔡从伦只是的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好像自己也很奇怪自己的似地。在外人看来,蔡从伦就好似王先华的亲儿子。蔡从伦对王先华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也引来了一些不理解的人疑问。有段时间村里一些流言蜚语也让蔡从伦犹豫过,有些不理解的村民在背后议论蔡从伦这样照顾非亲非故的王先华是为了得到他的遗产。坐在自己门前看着院子里那两间破旧的房屋,蔡从伦想:“在王先华搬到自家住以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过,这‘王先华的家’残檐断壁真的能成为自己的帮助目的吗?别人的误会只是不了解,我帮助王先华,我问心无愧!”在我们看来当自己的行为被恶意误解时是最大的困难,但蔡从伦告诉我们,最让他难过的是王先华的暴躁脾气。由于久卧病床,王先华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性子。在楚龙志在世时,王先华稍有不顺心就会辱骂妻子。搬到蔡从伦家后,王先华本有所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越发把蔡从伦当自己的亲人,但脾气也越来越差,不如意就大吼大叫,有一两次蔡从伦的妻子在无法忍受老人怪癖的脾气后还和蔡从伦吵架了,老人这时也很后悔自己的行为向蔡妻道歉。蔡从伦总是劝妻子说:“常年病痛的老人很孤独,咱们光有饮食的照顾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多和他聊天。” 蔡从伦夫妇对王先华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得到老人的感激,对来看望他的每个人说道:“都说养儿防老,我养过儿子却没有防到老。在我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比‘养儿防老’更为正确”。1994年,八渡乡政府就把王先华夫妇纳入到五保户行列。对于蔡从伦帮助邻居的这一事迹,政府给予了表扬肯定,并为此颁发特别奖金以资鼓励,蔡从伦无私帮助邻居孤寡老人的事迹在八渡乡就这样被传开了。直至去年冬王先华老人家去世,八渡乡民政办负责其身后事,蔡从伦协助操办,一直尽心尽力。

关于蔡从伦的事迹还有许多许多,王先华只是得到他最多帮助的人,却不是唯一一个。华兴村位于明月山下,村地势较复杂,村民居住点较为分散,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小孩,春耕秋收的农活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1999年,华兴村村支两委决定组织起义务帮扶巡逻队,蔡从伦不顾妻子“农活和照顾老人忙不过来”的反对,义务承担起帮扶巡逻的工作,他不图回报,一干就是10年。他还常说笑:干巡逻这10年,自己都没时间打麻将,给家里不知道又节约了好多钱哦!

蔡从伦不图回报,为邻居做好事,特别是村里一些留守高龄老人,他一有空就会过去给他们整理房屋,帮他们干点农活,陪他们拉拉家常,聊聊新鲜事,逢年过节还给他们送好吃的。现如今,得到过他帮助的老人的儿女春节回家还要到他家串门感谢呢。

同村的李道学曾与他为农田取水的事闹过矛盾,就为这件事,他们两家好几年时间都没有往来,2003年,李道学的母亲去世,蔡从伦不计前嫌,主动上门为李家帮忙,忙前忙后,从这事以后,两家关系就变好了。看到李道学家庭生活贫困,靠低保维持生活,蔡从伦总是上门嘘寒问暖。有一次,在庄稼地里干活的蔡从伦看到李道学父亲重病出院回来,心想老人需要增加营养,便赶紧回家,杀了妻子辛苦喂养的正下蛋的老母鸡,煨好汤送到李道学家中,为这妻子生气骂道蔡从伦是“傻子”好长一段时间都不理他。2006年年初,李道学的父亲去世,李家无钱给老人办理丧事,蔡从伦动员家人和亲戚捐款,他的行动感动了周围乡亲,乡邻们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蔡从伦时常说 “邻居的小困难不帮助,就会变成大困难,谁家没个困难,有困难大家都来帮衬一下就可渡过难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邻里互助友爱,十几年坚持包揽困难户的大事小事,创建和谐社会需要他这样的热心人。

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着一份大写的爱,蔡从伦用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丰富着“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内涵,这份浓浓的邻里真情,构建了我们温馨和谐的新八渡。

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张书兵家是村里的低保户,一家人都是残障人士,家里没有劳动能力,也无经济来源,同村组的蔡从伦看在眼里

第五篇: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

爱是温暖的阳光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人生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者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是大作家冰心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已经在**中心小学校长**的心灵沃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2004年12月26日,海啸带给印尼人民深重灾难。**校长得悉后,心情万分悲痛!她默默地为那数以万计的亡灵致哀,为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难民们痛心疾首。一连几天,她仿佛置身于一场巨大的恶梦中。从恶梦中醒来,她觉得自己不能就手旁观了,该为那些难民做点什么了!世界兴亡,匹夫有责啊!她想:我到底该为灾民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她认为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有捐款。怎么捐呢?款该寄往何处呢?她突然想起**电视台有个'爱心栏目组',于是就汇了500元委托该栏目组寄往灾区。

**电视台记者执意要来采访张校长,说她在海啸中所捐的500元,是**市个人捐款最高的一笔。张校长说她只是尽了一个公民应尽的爱心与责任,不值得采访张扬。无奈记者同志给她打了半个月的电话,她只好接受了专访。面对镜头,她就如此率真地朗诵了冰心的那段话。

每一次自然灾难都让张校长伤心不已,并且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张校长个人捐款在**教育界都是名列榜首。

朝日正团团,照见先生碗。碗中何所有?青菜煮剩饭。这便是**校长清苦生活的真实写照。的确,张校长每日早餐基本上都是'青菜煮剩饭'。张校长每天舍不得花一元钱去早餐店过早。她平时一向生活节俭,却时刻不忘济困扶贫。徐育清老师患肝癌,张校长曾经捐款2000元 ;周展望老师患肠癌、熊丹同学患白血病等,张校长不仅自己挺身而出,倾心相助,还发动全校师生奉献爱心。

对那些缺父少母的学生,张校长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刘林父亡母改嫁.张校长对他百般怜爱。天冷了,为他加衣;饥饿了,留他吃饭;没钱花了,给他零用钱„„

**年元月,春节临近时,张校长个人捐款给我们学校的单亲学生每人50元。

廖亿粒同学母亲早年去世了,父亲长期身患重病。几年来,张校长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和生活资助。她现在已经升入中学了,张校长还在跟踪资助她。去年九一开学时,张校长给她送去了被子,接着又多次送去了生活费和衣服。

张校长平时一向节衣缩食,经常一袋学生面打发一餐饭。她却长期在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每年重阳节,她都要到**镇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她经常说:“为社会弱势群体献上一颗爱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长向来都在用爱心耕耘着自己的人生,于是她觉得人生中更多的是美好;她也一直在用爱心经营着学校,于是温馨弥漫着整个校园。

爱是温暖的阳光。如果人人都能随时播撒这爱的阳光,相信世界就没有黑暗,只有灿烂与辉煌!

助人为乐先进事迹(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