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24-536835 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 2023-06-21 18:11: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

发展种植产业基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蒙城县小涧镇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近年来,小涧镇党委、政府以党的富民政策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作先导,以创办双孢菇协会为载体,积极探索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新途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环境,搭建了有效工作平台。工作中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农村这个核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牛粪资源,引导农民按照“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致力双孢蘑菇生产,带领农民闯出了一条发展双孢菇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之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政府搭建产业链,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蒙城县小涧镇地处淮北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麦草、牛粪、饼肥等资源十分充足,但长期以来麦草、牛粪资源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很多农民在麦收后为了耕种方便而焚烧麦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生态结构。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镇党委、政府的一块心事。一个偶然的机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从报刊上了解到双孢蘑菇生产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入高,农村家家户户都适宜种植的好项目。随后,通过外出考察,走访调研以及通过当地种植食用菌能手袁顺试种孢菇成功后,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发展双孢菇产业在当地大有可为。就把双孢菇产业推荐给农民,让农民来认识这个产业,发展这个产业。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绿色、健康食品,发展双孢菇正好适合这一市场需求,而沿海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生产资源性短缺,双孢菇生产呈现萎缩状态,双孢菇产业正从东部向中部转移又为当地提供了发展双孢菇产业的良好机遇;二是双孢菇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也是高效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双孢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当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本镇有得

天独厚发展双孢菇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双孢菇所需要的原料稻草、牛粪等资源非常丰富;四是双孢菇产业可以利用闲田、闲草、闲劳,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是经营方式灵活。既可以一家一户经营,又可以集约式经营。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发展双孢菇、实施本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为此,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工作组,走村入户,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户从事双孢菇生产的积极性,组织农户搭建大棚,并协调信用社对每建一个蘑菇大棚给予3万元信贷支持。同时,发动村干部、能人、明白人带头搞示范,干给大家看。由于各单位大力支持,宣传发动到位,群众认识程度高,当年就发展立体式蘑菇大棚100多个,产量达300万公斤,收益700多万元。

二、积极成立协会,进一步扩大农村种植业人才总量。

随着双孢蘑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上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为此,镇政府借鉴外地经验,动员并帮助食用菌种植能手创办了蒙城县双孢蘑菇协会,并把双孢菇种植技术向周边乡镇辐射,吸纳会员2000余农户,并制订了章程,为菇农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的优质全程服务。

首先是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技术指导。协会成立之后,强化了技术服务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推广“双孢蘑菇——草菇双季标准化栽培法”、“地面拱棚双孢蘑菇栽培法”、“蒸汽二次发酵法”、“太阳能二次发酵法”等实用技术,为菇农提供系统而具体的技术指导。其次是赊销菌种。鼓励协会先把菌种赊销给农民,待收获后再统一结算。对部分特困户,还无偿提供菌种及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第三是保护价收购鲜菇。规定协会要依据市场波动的规律,确定最低保护价不低于4元/公斤,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收购价上浮,不让农户因市场波动而受损失,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第四是协调办理支农小额贷款。由镇政府协调,协会出面与信用社、农业银行协调并担保,给农民种植双孢蘑菇提供小额贷款专项支持,一户可贷款30000元,解决了部分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五是代购双孢蘑菇生产必需物资。要求协会本着自愿的原则,统一组织采购竹杆、饼肥、农膜等生产物资,以最低的价格向农户供应,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

三、推广立体化栽培,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多年来,当地双孢菇栽培方式一直是传统的简易地棚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虽然投入小,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但也存在着产量偏低,抗风雪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缺点。为此镇政府先后16次组织了267名有影响力菇农代表前往河南参观学习,通过参观考察,菇农们大开了眼界:同样是500㎡的栽培面积,立体栽培的产量是15000市斤,而地棚栽培只有5000斤。辛勤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的思想通了,服了,参观回来后在小涧迅速掀起了建双孢菇立体大棚的热潮,并迅速辐射到周边乡镇,一下子建起了1000多座标准化立体菇房,实现了双孢菇生产由简易地棚向标准化立体栽培模式的转变,一座标准化立体菇房长17米,宽10米,高4米,占地仅170平方米,可利用栽培面积达500平方米,而简易地棚一亩地667平方米仅能利用500平方米。由于协会技术服务,管理措施得当,当年便实现了每平方米30市斤的高产,是简易地棚的3倍。同样是5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简易地棚地产量是5000市斤,产值15000元,而一座立体菇房产量是15000市斤,产值是45000元,实现纯收入30000元。广大菇农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发自内心地在思考一个问题:170平方米的土地种什么能收入3万多元呢?真是寸土寸金啊!在小涧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双孢菇协会带动农户2000户发展双孢菇生产,小涧及周边乡镇已建标准化立体菇房600座,种植地棚双孢菇1460亩,年产双孢菇7000多吨左右,实现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四、完善过程服务,扩大双孢菇产业种植规模。

一是服务带动。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专门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双孢菇种植技实用人才专业协会、双孢菇种植技术协会,在产前技术、产中管理、产后销售等各个环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让种植户放心、放手、放开发展。二是科技牵动。和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农业局结成了帮扶对子,并聘请到食用菌专家到该镇进行专题讲座,为种植户传授双孢菇种植技术。聘请菌种培育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及时帮助解决双孢菇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了一批接受技

术快、转换运用能力强的农民技术力量,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掌握到人、科研成果到棚,为发展双孢菇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三是政策推动。在资金上,积极为种植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支持。资金上积极为种植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在用地上,帮助协调土地,建双孢菇场房及有关设施不收取任何税费。镇政府还为菇农聘请技术员,免费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四是协会联动。成立了双孢菇生产协会。协会联合农户统一种植时间、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生产销售,在产销衔接、信息服务、科技应用等方面架起了从大棚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五是奖励促动。为鼓励全镇干群积极发展双孢菇种植,小涧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奖励规定,该镇对新建标准化场房,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同时对行动快、效果好的行政村和个人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极大调动了全镇上下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展望未来,努力做大做强双孢菇产业。

虽然小涧双孢菇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仍以鲜菇原料销售为主,为了双孢菇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小涧镇党委、政府将加大引资力度,引进集双孢菇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进行双孢菇深加工,把农民所产的双孢菇等食用菌加工成休闲保健食品,延长产业链加工增值,做强食用菌产业,努力形成初中高产品结合、产业化链条延伸、多元化互促共赢的产业格局,让种菇户享受加工增值带来的受益,稳妥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产业和创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蒙城县小涧镇政府

2010年7月2日

第二篇: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精)

发展种植产业基地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蒙城县小涧镇先进事迹材料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生产力中最先进、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近年来,小涧镇党委、政府以党的富民政策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 场为导向,以科技作先导,以创办双孢菇协会为载体,积极探索培育农村 实用人才的新途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农村实用人才 在新农村建设中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环境,搭建了有效工作平台。工作中紧 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农村这个核心,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 牛粪资源,引导农民按照“公司 +协会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致力双 孢蘑菇生产,带领农民闯出了一条发展双孢菇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之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政府搭建产业链,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蒙城县小涧镇地处淮北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麦草、牛粪、饼肥等资源十分充足,但长期以来麦草、牛粪资源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开 发与利用。很多农民在麦收后为了耕种方便而焚烧麦草,既浪费了资源, 又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生态结构。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变废为宝,增加农 民收入,一直是镇党委、政府的一块心事。一个偶然的机会,镇党委、政 府主要领导从报刊上了解到双孢蘑菇生产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入高,农村家家户户都适宜种植的好项目。随后,通过外出考察,走访 调研以及通过当地种植食用菌能手袁顺试种孢菇成功后,镇党委、政府认 识到发展双孢菇产业在当地大有可为。就把双孢菇产业推荐给农民,让农 民来认识这个产业,发展这个产业。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 求绿色、健康食品,发展双孢菇正好适合这一市场需求,而沿海东部发达 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生产资源性短缺,双孢菇生产呈现萎缩状态, 双孢菇产业正从东部向中部转移又为当地提供了发展双孢菇产业的良好机 遇;二是双孢菇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也是高效产业、优势产业,发展 双孢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当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本镇有得

天独厚发展双孢菇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双孢菇所需要的原料稻草、牛粪 等资源非常丰富;四是双孢菇产业可以利用闲田、闲草、闲劳,符合农业 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是经营方式灵活。既可以一家一户经营,又可以集约 式经营。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发展双孢菇、实施本 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部署。为此,镇党委、政府成立专门工作组,走村 入户,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户从事双孢菇生产的积极性,组织农户 搭建大棚, 并协调信用社对每建一个蘑菇大棚给予 3万元信贷支持。同时, 发动村干部、能人、明白人带头搞示范,干给大家看。由于各单位大力支 持,宣传发动到位,群众认识程度高,当年就发展立体式蘑菇大棚 100多 个,产量达 300万公斤,收益 700多万元。

二、积极成立协会,进一步扩大农村种植业人才总量。

随着双孢蘑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 上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为此,镇政府借鉴外地经验,动员并帮助食用菌 种植能手创办了蒙城县双孢蘑菇协会,并把双孢菇种植技术向周边乡镇辐 射,吸纳会员 2000余农户,并制订了章程,为菇农提供产前、产中及产后 的优质全程服务。

首先是创新服务方式, 强化技术指导。协会成立之后, 强化了技术服 务措施,在生产实践中总结推广“双孢蘑菇——草菇双季标准化栽培法”、“地面拱棚双孢蘑菇栽培法”、“蒸汽二次发酵法”、“太阳能二次发酵 法”等实用技术,为菇农提供系统而具体的技术指导。其次是赊销菌种。鼓励协会先把菌种赊销给农民,待收获后再统一结算。对部分特困户,还 无偿提供菌种及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第三是保护价收 购鲜菇。规定协会要依据市场波动的规律,确定最低保护价不低于 4元 /公斤,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收购价上 浮,不让农户因市场波动而受损失,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第四 是协调办理支农小额贷款。由镇政府协调,协会出面与信用社、农业银行 协调并担保,给农民种植双孢蘑菇提供小额贷款专项支持,一户可贷款 30000元,解决了部分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五是代购双孢蘑菇生产必 需物资。要求协会本着自愿的原则,统一组织采购竹杆、饼肥、农膜等生 产物资,以最低的价格向农户供应,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

三、推广立体化栽培,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多年来, 当地双孢菇栽培方式一直是传统的简易地棚栽培方式, 这种 栽培方式虽然投入小,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但也存在着产量偏低,抗 风雪自然灾害能力差的缺点。为此镇政府先后 16次组织了 267名有影响力 菇农代表前往河南参观学习,通过参观考察,菇农们大开了眼界:同样是 500㎡的栽培面积,立体栽培的产量是 15000市斤,而地棚栽培只有 5000斤。辛勤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的思想通了,服了, 参观回来后在小涧迅速掀起了建双孢菇立体大棚的热潮,并迅速辐射到周 边乡镇, 一下子建起了 1000多座标准化立体菇房, 实现了双孢菇生产由简 易地棚向标准化立体栽培模式的转变,一座标准化立体菇房长 17米,宽 10米,高 4米 , 占地仅 170平方米,可利用栽培面积达 500平方米,而简 易地棚一亩地 667平方米仅能利用 500平方米。由于协会技术服务,管理 措施得当,当年便实现了每平方米 30市斤的高产,是简易地棚的 3倍。同 样是 5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 简易地棚地产量是 5000市斤, 产值 15000元, 而一座立体菇房产量是 15000市斤,产值是 45000元,实现纯收入 30000元。广大菇农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发自内心地在思考一个问题:170平方米的土地种什么能收入 3万多元呢?真是寸土寸金啊!在小涧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 双孢菇协会带动农户 2000户发展双孢菇生产, 小涧及周边 乡镇已建标准化立体菇房 600座,种植地棚双孢菇 1460亩,年产双孢菇 7000多吨左右,实现农民增收 4000多万元,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 伐。

四、完善过程服务,扩大双孢菇产业种植规模。

一是服务带动。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发展服 务中心和专门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双孢菇种植技实用人才专业协会、双 孢菇种植技术协会,在产前技术、产中管理、产后销售等各个环节为群众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让种植户放心、放手、放开发展。二是科技牵动。和省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农业局结成了帮扶对子, 并聘请到食用菌专家到该镇进行专题讲座, 为种植户传授双孢菇种植技术。聘请菌种培育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及时帮助解决双孢菇种植过程 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了一批接受技

术快、转换运用能力强的农民技术力量,做到了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掌握 到人、科研成果到棚,为发展双孢菇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三是政 策推动。在资金上,积极为种植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支持。资金上积极 为种植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在用地上,帮助协调土地,建双孢菇场房 及有关设施不收取任何税费。镇政府还为菇农聘请技术员,免费为群众提 供技术服务。四是协会联动。成立了双孢菇生产协会。协会联合农户统一 种植时间、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生产销售,在产销衔接、信息服务、科技应用等方面架起了从大棚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实现了风 险共担、利益共享。五是奖励促动。为鼓励全镇干群积极发展双孢菇种植, 小涧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奖励规定,该镇对新建标准化场房,政府给予一 定的经济补助。同时对行动快、效果好的行政村和个人给予大张旗鼓的表 彰奖励,极大调动了全镇上下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展望未来,努力做大做强双孢菇产业。

虽然小涧双孢菇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仍以鲜菇原料销售为 主,为了双孢菇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小涧 镇党委、政府将加大引资力度,引进集双孢菇研发、生产、加工于一体的 食用菌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进行双孢菇深加工,把农民所产的双孢菇等食 用菌加工成休闲保健食品,延长产业链加工增值,做强食用菌产业,努力 形成初中高产品结合、产业化链条延伸、多元化互促共赢的产业格局,让 种菇户享受加工增值带来的受益,稳妥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产业 和创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蒙城县小涧镇政府 2010年 7月 2日

第三篇:双孢菇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XX县有机双孢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内容提要

1、项目名称:XX县有机双孢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实施地点: 实施单位:XX乡人民政府 实施地点:XX村。

3、项目技术支承单位及技术咨询单位:XX县科技局、南京环球有机食品咨询中心。

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双孢菇大棚500棚,10万米。建设内容主要有:建棚、制种、技术服务、购买药品及辅助材料,自筹麦秸、牛粪等。

5、项目投资概算:总投资100万元。

6、项目资金筹措: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

7、项目实施时间:2003年。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XX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临汾地区东山,介于北纬36。02,~36。34’,东径lll。48’~112。ll’之间,全县辖7个乡镇,1l1个行政村,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7万人。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其中旱地3l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境内山多川少,地形地貌以丘陵、旱垣地带为主,属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0℃的积温为4001.4℃,无霜期187天。境内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降雨适中。全县以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核桃为主,兼种棉花、豆类、薯类、瓜菜、油料等作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

县。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42111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8ll5万元,财政总收入60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XX县是一个省级贫困县,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县33万亩耕地中,有31万亩是旱地农业,多数是低产田。粮食平均亩产处于较低水平,常年平均亩产粮食仅在l50—200公斤之间,丰欠年粮食产量波动更大,特别是在灾年旱地减产在80%以上,农民收入微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并大力推广各种旱作农业新技术,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农民人均收入逐渐增加,截止2002年底,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尽管达到2128元,但这仅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48%和54%。全县仍有2.72万余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加入WTO之后,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迫在眉睫。1998年,由县、乡政府、县科委组成考察组,赴山东济南等地进行了全方位综合考察和论证,于当年8月,引进技术,在原下冶乡建造了11个塑料大棚温室,试栽双孢菇2000平方米,获得成功,每平方米产量达6公斤以上,所产鲜菇品质优于南方各省及北方产地山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县政府把双孢菇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并与山东莘县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同时与福建客商取得联系,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双孢菇原料主要为秸杆和畜禽粪便,通过生产双孢菇既可使作物副产品增值,同时又可通过实施有机旱作提高作物产量和带动养牛业的发展,为此县委、政府决定把发展双孢菇作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来抓。目前,已建成双孢菇5000棚,年产菇8000吨,年产值3000万元,其产品已取得绿

色食品标志,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双孢菇基地县。

在发展双孢菇产业上,为了解决好菇农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山西天力生物有限公司于2000年新建双孢菇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解决了菇农销菇难的问题,加快了双孢菇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新格局,为我县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形势看,我县的双孢菇生产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要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产品质量将面对严重挑战,如不居安思危,超前发展,双孢菇市场前景将不容乐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们追求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双孢菇的质量,发展有机双孢菇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对进一步提高双孢菇经济效益,增加菇农收入,稳定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也十分必要。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自然条件优越

XX县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立地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无环境污染,为生产有机双孢菇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2、原辅材料充盈

双孢菇栽培的原材料主要为牛粪与麦秸,XX县属山区农业县,黄牛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小麦是种植业的主导产业,可以满足双孢菇生产需求。双孢菇栽培的辅料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当地市场均有销售,能够满足需求。

3、技术力量雄厚

我县经过近几年双孢菇生产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县上成立了专门的食用菌科研所,并先后聘请了山大生命科学系杜复教授和福建省食用菌协会会长林杰等专家教授来我县传授双孢菇栽培和科学管理技术,采用传、帮、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了懂栽培、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3l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23人,初级287人,他们已成为双孢菇生产管理的主力军,为发展双孢菇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为了搞好我县的有机双孢菇生产,我县已于去年同南京环球有机食品咨询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该中心为有机双孢菇生产提供技术咨询。

4、市场前号看好

双孢菇是一种可食、可补、可药的著名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健康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国目前双孢菇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诸省,我省仅有零星栽培,不成规模,仅我省大中城市日消费量在l万公斤以上,加之周边省份需求,年消费量在3000万公斤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双孢菇加工产品在市场上更是紧俏,1999年,我县通过福建客商与日本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产品的销售将以出口为主,发展双孢菇潜力很大,市场前景看好。尤其是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不仅销售好,而且价格比普通产品高50--150%。

5、交通条件便利

我县地理位置优越,309国道横穿全县,全县7个乡镇,乡乡镇镇通油路,ll1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西邻霍候一级公路,产品调运方便,信息灵通。

6、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近年来,XX县县委、政府把发展双孢菇作为农民脱贫致富 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县、乡、村分别成立了双孢菇生产领导组,明确一把手为组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双孢菇产业健康发展。县上近几年来,累计拿出500万元作为双孢菇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补助,大力扶持双孢菇产业的发展。

7、群众基础较好

由于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双孢菇生产,当地农民看到双孢菇是一项投资小、收益高、风险小的好项自,发展早的菇农年人均纯增收入1200元,他们尝到了甜头,对发展双孢菇积极性越来越高,建设双孢菇基地县是XX县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项目实施地点

XX乡6个村:陈香村、店上村、何家岭村、燕河村、东池村、佐村.

六、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目标

新建双孢菇大棚500棚,10万米。建设内容主要有:建棚、制菌种、技术服务、购买药品及生产辅料,自筹麦秸、牛粪等。

七、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l、投资概算

经测算,项目总投资l00万元。其中:建棚:500棚×500元/棚=25万元菌种:500棚×200米/棚×2元/米=20万元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费:500棚×50元/棚=2.5万元药品及辅助材料费500棚×50元/棚2.5万元原材料(麦秸、牛粪等)费:500棚×5000斤/棚×0.2元/斤=5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农民

自筹50万元。

八、效益分析 l、经济效益:

建设双孢菇大棚500棚,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产鲜菇8公斤,总产达160万公斤,按普通产品每公斤2.5元计算,每平方米收入20元,l0万平方米年收入200万元,纯收入可达100万元,受益菇农人均增收500元,大硼可使用三年,第二、三年收入会更高。如按有机产品计算,年纯收入将达到l50—250万元。

2、社会及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1)可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500大棚占地250亩,亩纯收益4000元,是种植粮食收入的l0倍以上,变废为宝,解决了焚烧秸杆及乱堆麦秸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麦秸、牛粪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旱区发展大棚带动集雨节灌,一棚一井,河谷区“人字闸”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500棚双孢菇残渣可增5万担有机肥,培肥500亩耕地。(2)可为市场提供双孢菇产品,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3)可以安置500个劳动力就业。(4)可带动运输、商业、饮食服务、购销等相关产业发展。

九、项目实施措施

1、组织措施

为了把此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县上成立双孢菇基地县领导组,由县上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科技局和相关乡镇一把手组成。项目区内的乡镇、贫困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强

有力的领导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2、技术措施

由县科技局会同有关乡镇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服务组,编印技术资料,对菇农进行集中培训,培养1000名农民技术人员,技术组要派专人包村蹲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负责双孢菇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真正做到技术指导到村、到户、到人。委托南京环球有机食品咨询中心制定有机双孢菇生产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

3、资金管理措施

该项目资金到位后,实行报帐制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加强资金的检查监督,严格核算制度,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4、经营管理措施

双孢菇生产严格按照“四统一”经营管理,即统一制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确保菌种质量,科学栽培,保障菇农的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双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十、结论

本项目实施后,不仅为项目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可以加快XX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全县经济的发展,项目切实可行。

第四篇:申报市文明单位先进事迹报材料

靖边县席麻湾小学创建县级文明校园工作总结

席麻湾小学地处席麻湾乡南部中心得带,1935年建校,学校占地面积4340平方米(6.5亩),建筑面积848平方米,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7名,教师11人。

席麻湾小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七十多个春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理念,本着“团结、勤奋、求实、奉献”的校风,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坚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努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四有”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我校领导和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每个学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了全面发展,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反映教育本质,体现教育方向。我校把每周星期三作为政治理论学习日,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要有专门的学习笔记,学期结束后要写出学习心得体会。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教育活动,以学校或班为单位,邀请司法局的同志给全体师生做法制报告;邀请学校退休教师作“祖国文明史”的报告;邀请交警作安全知识报告;邀请科委同志作石油、天然气和全县经济发展的形势报告。这些教育宣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师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努力净化育人环境

为了加强学校的主题教育作用,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本着校园环境建设的科学性、艺术性、激励性的原则。我们在教室外按规定悬挂了伟人、科学家、英雄模范的肖像,张贴了名言警句,校风校训和指导师生言行的警示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室内张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期、名人名言条幅等。让校园每块墙壁、每一处地方都会说话,成为活的教育阵地。我校每天早晨安排十分钟的晨会课,每周安排一节专门的教育课,要求班主任一方面根据《小学生常规要求》进行系统地教育,另一方面就出现的各种不良倾向,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或通过其它形式让学生明辨是非,识别好坏,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通过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三月,我校都要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介绍雷锋以及其他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我校结合雷锋活动,先后开展了学曹伟、徐洪刚、王思明、孔繁森、高鹏、李素丽、徐虎等活动。引导、提倡学生自觉组织“学雷锋”、“送温暖”等活动小组,坚持向困难户定点服务。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5.12大地震,对此我校开展了“献爱心”活动,师生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几年来,学校给有困难、有病师生、灾区人民捐款1545元。通过这些活动,既很好地教育了学生,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虽然小学生很少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不良网站,但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要爱读书,同时提高了他们识别善恶的能力。

近年来,我校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了全面管理的力度。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常规要求》对学生制订了《小学生德育化管理条例》,各班建成立了《违纪学生登记薄》、《班务日志》、《值周生职责》等。近几年,我们结合

实际,开展了校纪校风整顿活动。对于存的问题,在周工作总结会上纠正,利用板报进行通报。鉴于学生放学离校后难管理的情况,“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在学生中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检查、管理以及反馈学生的表现,便于学校随时掌握,及时教育。

对于教职工的管理,我校制定了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从校长到教师以及工作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目标量化管理条例》,每学期期末,根据完成任务情况,通过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估,并予以奖惩。通过全面的量化管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争取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既有文明与进步,也混杂着愚昧和落后。社会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所以加强社会教育,使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方面。对此,我校积极主动地和社会各方面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首先我们注重了法制教育,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我们和司法局取得联系,他们每学期来我校进行一次法制知识讲座。还在县交警大队的配合下,举办了“交通规则”、“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另外,还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影,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配合,实现综合教育网络化。为了使家庭教育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我校于05年成立了“家长学校”,主要是教给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同时也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我们每学期活动二至三次,每次都有专人进行专题讲座。总之,由于我校狠抓文明校园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几年来从未出现事故,收到社会各界的表扬信达45封之多。在教师中,从来没有赌赙、酗酒等违纪行为,学生中好人好事比比皆是,拾到现金、实物等无论价值大小,总是主动交回学校或交还失主。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席麻湾小学

二00九年九月十九日

第五篇:市先进事迹

孙国园同志于1974年6月调入市外经贸局工作,现任办公室副主任。先后11次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7次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979年、1980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1992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干部;2003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被评为2001年—2003市劳动模范。孙国园同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显赫的丰功伟绩,但他坚守后勤保障工作第一线,赤诚奉献三十多年,为我市外经贸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一、勤勤恳恳,乐当机关的后勤兵

孙国园同志坚守后勤工作岗位数十年如一日,工作踏踏实实,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出色。特别是在近几年举办的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中,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大量的精力。每逢重大经贸活动,对来宾在甬的重要活动日程安排和来宾的吃住行,他总是认真负责地去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去年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更是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外经贸局作为全市的重点防治单位之一,承担着对人数众多的广交会返甬人员的疗防工作,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且随时有被感染的危险,他二话没说,告别家人奔赴东钱湖疗防中心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导致他累倒了,但他休息两天后,又返回东钱湖防“非典”第一线,直至疗防中心工作结束,为这次疗防中心的顺利运作作出了贡献。

二、精打细算,做名副其实的红管家

孙国园同志长期分管机关的钱、财、物,做到勤政廉洁、勤俭办事。每年经他采购的物资达数十万元,他总是精打细算,认真把关。在负责装修机关办公室和会议室过程中,他与多家施工单位联系,采取招标的形式,选择经营规范、资质可靠的施工单位,并且在施工前订立完备的书面合同,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力争少化钱多办事、办好事。每当机关采购物品,他都先跑几家商店,了解行情,对每家商店定价有个比较,然后再置办,真正把机关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能省就省,为机关节约了大量的经费。

三、不厌其烦,成为干部公认的协调员

孙国园同志能设身处地为基层着想,协调好单位之间的关系,努力为基层同志提供最大的方便。对各处室需要他协助的工作也总是有求必应,服务仔细周到。对待局机关工作从不计较份内份外,只要工作需要,都能主动地去做,带头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他还担任机关工会副主席,热心做好机关工会工作,认真组织干部职工的疗休养,建立健身房、图书阅览室,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干部职工患病住院亲自上门慰问,把组织的关怀送给机关每个同志,在机关同志中有较好的口碑。

四、扶贫帮困,愿做弱势群体的有心人

作为宁波慈善总会理事,他始终把帮贫扶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做。为帮助结对的贵州省兴仁县,他深入乡镇,访贫问苦,寻找扶贫突破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本地的扶贫结对单位,他带领系统有关负责人,多次走访象山县的三乡镇8个村庄,出谋献策,帮助结对单位形成“造血功能”。2002年下半年,筹集5万元经费,为某乡建造了一条通往县城的“便民路”。2003年10月,为抗击50年未遇的干旱,为某乡筹集10万元帮助解决村民的饮用水困难。今年春节前,又率系统8家企业,走访了象山县结对的8家贫困户。

孙国园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为人诚恳,踏实肯干,被人誉为默默奉献的“老黄牛”。

双孢菇基地先进事迹材料(报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