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
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
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
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
秒表
温度:
温度计。
电:
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
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
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
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
米(m)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
m。
1m
=
dm
=
cm
=
mm
=
um
=
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
认
“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
放
“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
读
“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
“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Ø
a
累积法
:
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
页
纸的厚度,再除以
就是一
张纸的厚度了
Ø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Ø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Ø
d:
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
A、B、C
都影响
D,我们研究
B
对
D的影响,就保持
A
和
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
V=
(S=Vt
t=)
(S--m
t--s
v--m/s)
国际单位:
m/s(米每秒)。
如
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
10m。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
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V
平
=
=;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
V
平
=
10、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
11、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
12、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
(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运动、天体运动)
✓
a
宏观:
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天体运动,。
✓
b
微观:
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
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
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手机,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
1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并假定不动的物体。
注意:
一旦选定后就假定其静止不动;
有任意性,但不能选呗研究的物体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不同则研究结果可能不同;一般选
自己、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
为参照物
14、宇宙中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故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相对静止的条件: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
相对静止的应用: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太空维修等
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就是相对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
15、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由于物质具有多种运动形式,能量也具有相应的多种形式: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正在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电具有电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原子内部具有核能。常见的能量有六种: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电能、光能(太阳能)内能、化学能、核能等,其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16、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只会从
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声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以
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
V
固
>V
液
>V
气。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
传声效果:固>液>气
速度:
固>
液>
气
空气
=340m/s
(15
℃)
一般讲,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5、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6、响度
(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
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
决定的。振幅越小,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7、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f
(振动的快慢)
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f
越高,音调越高。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小孩比大人音调高。
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
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
例:
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是靠音色实现的。
9、噪声定义: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危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
中减弱;
(3)
在人耳
处减弱
1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
(S>17m)。
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
a
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
t
≦
0.1s
或者离反射物的距离
S
≧
17m,否则使原声加强。
b
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
S=1/2
声
t,其中
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声
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这个公式只能用在静止声源上
18.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
小于
20Hz的叫
次声
波,如地震、海啸、台风、大象、水母。
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小,因此
a
能传播很远距离;
b
穿透能力极强,破坏力极大
高于
20000Hz的叫
超声
波,如海豚、蝙蝠。
特点: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如声呐测距离;有较强的能量,如医学碎结石;有较强的穿透力
12、超声定义: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密集。
超声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
应用:
B
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结石(能量)
等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
天然光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使用中的电灯、使用的手电筒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形成、激光准直、排队列、射击时的三点一线等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一样,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
m/s
=
×
10的5
Km/s
4、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光年
=
9.46
×
m
=
9.46
×
Km
5、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6、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常见的反射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等。
8、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像和物左右相反
像是虚像
注意: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选两只大小一样蜡烛的原因: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9、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10、平面镜的作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11、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w
w
w.xk
b
.c
om
1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最大)。
13、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
0
度。光反射和折射时光路均可逆。
14、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①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
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15、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复印机
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f
无像
U
<
f
物像同侧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注意:
倍焦距点是实像、虚像分界点。
倍焦距点是放大、缩小分界点。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近像远像越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越大)
1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光屏上不能成像,但可透过镜子用眼睛看到像。
17、眼睛是一台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18、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射太强,会聚太早、成像在视网膜前,应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射太弱,会聚太迟、成像在视网膜后,应戴凸透镜矫正。
19、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次放大。
18、光的色散:白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
19、各种色光中,红光最不容易偏折,紫光最容易偏折
20、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者混合为白光)。
颜料三原色:品红、黄、蓝(三者混合为黑色)。
21、白色表面的物体反射任何光(所有色光),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任何光(所有色光)。
22、透明体颜色由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颜色由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24.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和物体形状相同的实像,像的大小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成三点一线
激光准直
日月食。
25.光可以传递信息(如验钞机、路口的红绿灯、光纤)和能量(如太阳灶)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
=
3x10
m/s
或者
3x10
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和真空中的类似,在水中的为真空的3/4,在玻璃中的为
2/3
27.光的反射定律:认清一点二角三线
平面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居两侧(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角定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反过来说)
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分界面的垂线,就是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
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
和法线的夹角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分为球面镜反射和平面镜反射
a
球面镜有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会聚,如太阳灶;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扩大视野,如汽车观后镜。
b
平面镜反射:平行的入射光射到
光滑镜面
上,反射光仍然是平行光
漫反射
:
平行的入射光射到
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
上,反射光可射向各个不同方向
不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实验
:
※※※
选材: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点燃的蜡烛
A=
未点燃的蜡烛
B=A的蜡烛的像,等效替代法)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更方便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用较薄的玻璃板
玻璃板越厚光线偏折较大,误差较大
操作: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外界光线越充足,平面镜成的像越不清晰,对实验有影响
平面镜要垂直于白纸
镜面不垂直,不容易找到重合的像
成的像是虚像
在光屏上显示不出来
结论:
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左右相反:像和物的左右是相反的线面垂直:物体和像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
※※※
距离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为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30.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作图法:实际光线相交得到的像为实像;虚线相交得到的像为虚像。
实验法: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的像为实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得到的像为虚像。
31.光的折射规律:一点二角三线
平面同(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居两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角不等(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注意:
不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这是光的可逆性
不论光是从空气射入水还是玻璃,还是反过来入射,都是空气中的角度大于其他介质的※※※
不论光是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像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要高一点
例:河水看上去更浅;海市蜃楼;水中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一点;水中的物体“分
32.33.三条特殊光线:
3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和焦距
f的像距
v
和焦距
f的关系
像的性质
生活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大小分界)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幻灯机 u=f (虚实分界) 平行光线不成像 探照灯 u v>u 正立 放大 放大镜 透镜规律简记 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成立),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实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物理距焦点越近像越大(虚、实像都成立),且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物体不论距凹透镜多远,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5.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还有睫状肌 症状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眼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睫状肌拉紧,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减弱 视网膜前方 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老花眼)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加强 视网膜后方 佩戴凸透镜 36.望远镜和显微镜都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靠近眼睛一端的叫目镜,靠近物体一端的叫物镜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相对于物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左右也相反)。由于视角变大了,我们感觉像变大了。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相对于物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左右也相反)。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目镜倍数的乘积。 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 O 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 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视角有关,视角越大,物体越清晰,视角的大小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自身越大,离人眼睛越近,人观察该物体的视角也就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清楚 37.白光(太阳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只由一种色光组成的光叫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光叫复色光 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第一,白光是复色光;第二,不同的色光其折射能力不同,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第三,光谱排列顺序为 红、橙、黄、绿、蓝、靛、紫。 38.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变成白色 。不同比例可混合成各种色彩; 颜色的三原色: 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变成黑色,不同比例可混合成各种颜色。 39.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吸收和它本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反射或透过相同的色光;无色透过所有色光,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 第五章 物态变化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温度为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 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原理: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进行工作。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2 ℃,分度值是 0.1 ℃。体温计有缩口,使用前用力向下甩。 4、温度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 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5、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壁 或容器底;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6、熔化定义:物体从 固态 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金属) 7、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8、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9、凝固 : 物质从 液态 变成固态 叫凝固。 10、晶体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11、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14、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5、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6、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上方 空气流动快慢。 17、蒸发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18、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9、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温度达到 沸点 。⑵继续吸热。 20、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1、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热气遇冷液化放热) 22、液化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液化 好处 :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 :液化放热。 23、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 24、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5、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识别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发生形变 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随容器而变,且易流动 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6、地球上的水循环: 水 (汽化) 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放热 (液化) 变成小水滴或 (凝华) 变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成了云,当云到达一定程度,承受不了它们的重量,就下落,小冰晶直接下落就是冰雹和雪,如果下落时遇到暖空气流吸热 (熔化) 就变成了雨;同样,小水滴直接下落也就成了雨。 27、晶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过程的条件:到达熔点,不断吸热。 凝固点和熔点类似,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28、汽化分为 种类型:蒸发和沸腾 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任何条件限制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a 液体的温度 b 液体的表面积 c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液体蒸发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 沸腾:可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沸腾即停止 现象: 液体沸腾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29、使气体液化的2 种方法: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液化的几种表现形式: “白气”、雾、露水、“冒汗”、“出汗”、“冒气” 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是 高温的水蒸气 遇冷 放热 液化 形成的小水珠。 霜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30、温度(t)表示液体的冷热程度。温度高低不能依靠感觉,必须用温度计测量猜准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分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三种。 实验室温度计内径是个直管,因此使用时不能脱离液体读数。且 测量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体温计内径有个 细而弯的“缩口”,所以可以脱离人体读数。且 体温计在使用时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使用前必须要甩一甩 。要在玻璃凸面的那侧读数,那面相当于放大镜,使示数更清晰。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1、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主单位: kg 常用单位: t、kg、g、mg 1t =10 Kg 1Kg =10 g 1g =10 mg。 3、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 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一只鸡约 2kg 4、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量程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③“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天平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 盘中砝码总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果放反) 6、密度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7、公式: 变形: m= ρv 8、单位:国际主单位 kg/m 3,常用单位 g/cm 3。 单位换算关系: 1g/cm = kg/m 1kg/m =10 g/cm 水的密度: 1.0 × kg/m 3,读作: 1.0 × 千克每立方米,物理意义: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 × 千克。 9、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10、利用图象比较密度:右图所示:ρ 甲 ρ 乙 11、测体积 —— 量筒(或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排水法、针压法等)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 厘米 (cm 3)、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方 =1 立方米 升 =1 立方分米 毫升 =1 立方厘米 12、测固体密度:(测小石子的密度)(调好天平后)(排水法测小石子体积) 用天平测出小石子质量 m; 石子放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 v 1; 石子放入后量筒中水的体积 v 小石子体积 v=v -v 1; 小石子密度ρ =。 13、测液体密度:(剩余法) ① 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m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 =。 14、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对不便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可测出体积,再用公式 m = ρ V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对不便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可测出质量,再用公式 V = m/ 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物体空心或实心。 46.质量:表示物体里含有物质的多少。表示符号为: m 国际单位:千克(kg) 换算单位:吨 千克 克 毫克 我国常用的1 公斤 =2 斤 =1000g 1t = kg = g = mg 单位换算 即 斤 =500g 47.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正确使用如下: 放:把天平放在谁水平台上。 拨: 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调:若天平没平衡,则 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为止 。(若不小心移动了位置,则需要重新调节平衡,所以当天平调平后就不允许移动了) 测 : 先估测物体质量,然后用镊子按照 左物右码、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知道天平平衡。 读: m 物体 = m 砝码 + m 游码 (若天平放置成了左码右物,则 m 物体 = m 砝码 m 游码) 收 :完毕后,先拿物体,再用镊子取砝码,并把游码拨回“ 0 ”刻度线处。 注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中(可用容器和很薄的纸张) : 两个易误: 测量前平衡(第一次调平)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实现的; 测量时平衡(第二次调平)是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实现的,切记测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49.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点、温度无关。 50.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有的质量;用符号 ρ 表示; ρ =m/V (比值定义法) 变形为 m= ρ V 和 V=m/ ρ V的单位: 1m =10 dm =10 cm 1L=10 mL 1mL=1cm 即 1L=1dm 也就是 1m =10 L 密度的国际单位: kg/m 换算单位 : 1g/cm =10 kg/m ※※※ 即 1g/cm >1kg/m 51.物质的特性就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性质。密度就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它只与 种类、状态、温度和压强有关它有三层含义: 每个物质都有它确切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可用来 鉴别物质)一般来讲,固体的密度比较大,气体的密度比较小;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如 ρ 水 ρ 冰; 由 ρ =m/V 不能推出 ρ 与 m 成正比,与 V 成反比,ρ 与 m 和 V 无关,ρ =m/V 只是密度的计算式,而非决定式。 ||||||| 平时习 惯说的水比油重,铁比木头重指的就是前者的密度比后者的大。 52.密度可用来鉴别物质和辨别物体是不是空心的,还有求质量和体积。 初二物理上期计算注意: 1、计算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2、速度计算: 1、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 2、平均速度的计算 3、回声问题 4、比例问题 3、密度计算: 1、密度公式的理解 2、比例问题 3、空瓶问题 4、空心问题 5、固体测量 6、液体测量 4、金榜VIP已享免费阅读及下载 打开百度APP阅读全文 VIP全新升级 买1得3 本文立即免费保存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100W文档免费下载 5100W文档VIP专享 立即升级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新客立减2元 试读结束 文章已购买,您可以发送到邮箱查看剩余内容 发送到邮箱 试读结束,剩余内容购买后可下载查看 本文仅一页,购买后可获取全文 试读结束,购买后可阅读全文或下载 试读结束,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券后价¥${shopVoucherInfo.shopConfirmPrice/100}${payPrice/100} ${voucherDetailTagText} ${getVoucherTagText} ${voucherByeBtnText} 试读结束,剩余内容购买后可下载查看 本文仅一页,购买后可获取全文 试读结束,购买后可阅读全文或下载 试读结束,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下载文库客户端,离线文档随时查看 超出复制上限 现在开通VIP,还可获得 免费下载文档 付费文档8折 点亮专属身份 开通VIP,享无限制复制特权 本文配套内容 含${item.docNum}篇文档 ${item.title} ¥${item.price} 立即购买 查看文集 相关推荐文档 ${searchSpecial.title} ${v.docTitle} 推荐 热门 好评 ${btnText} 打开百度APP 精品课程 ${item.title} 免费 ¥${item.price}¥${item.oriPrice} ¥${item.oriPrice} ${item.orgName} ${item.videoCount}课节 返回百度搜索 下载原文档,方便随时阅读 下载文档 2亿文档资料库 涵盖各行课件、资料、模板、题库、报告等 多种记录存储好工具 提供图转文字、拍照翻译、语音速记等 APP端内容永久保存 随时阅读,多端同步 立即下载 文档售卖收入归内容提供方所有,文库提供技术服务 看视频广告,获取20元代金券礼包 看视频,立领券 视频大小约3.7M 恭喜!您收到一张 文档优惠券 有效期:24小时 ${layerInfo.voucher_price / 100}元 优惠券 满${layerInfo.min_pay_amonut / 100}可用 立即领取 您是老用户,送您2张代金券 5元 适用除连续包月外的其他VIP 24小时内有效 10元 限百度文库VIP-12个月适用 24小时内有效 领取优惠券 您已成功领取老用户福利 已转存到百度网盘 存储在文件夹【来自:百度文库】 去看看 文库新人专享礼包 限时免费 价值¥500+ 去文库APP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