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范文大全]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36-819250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12-01 15:26: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

通过立德树人好老师的学习,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在此分享心得体会总结。下面是小文档下载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篇1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篇2

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_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篇3

20_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 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第二篇: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优秀

培养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学_,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下面是学_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1

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__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_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2

20_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 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_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_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_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_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_,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_,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_。从别人的经验中学_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_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_、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_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_、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_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_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_,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_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_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_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_,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_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_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_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_,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_,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_,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_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_,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

第三篇: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感想-精选

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感想

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感想篇1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感想篇2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10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感想篇3

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习XX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第四篇: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一)

通过学习《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的讲话材料,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在今后要不断扎实学识,以仁爱之心,积极争做幼儿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现将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视政治学习,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本领。

今后工作还要养成习惯于观察幼儿的主动意识,在观察到某种现象后,结合理论加以思索、分析、总结,找出隐藏在现象后的实质。这种观察分析,会使我能更深刻地向家长反映问题,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为正确地解决处理班里问题、纠正或发扬幼儿的优缺点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三、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我园的不断发展,我们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我园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在一线教师中,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形象。

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幼儿。我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教育每一名幼儿。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天职,有爱才有责任。

总之,要想成为好老师,我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爱心,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师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也很幸福,因为我们是在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我将从幼儿的成长中得到收获。

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二)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师

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思想的差异,而思想则主要来源于思考。一个人是否喜欢思考,做到常态思考,取决于他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和格局视野。

教师的思考力,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达到目标;其次,常时间集中关注在某一主题的研究上,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还有就是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为每一次的发言做准备,为每一节课做设计,为每一次阅读做整理,为每一次实践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思考不同,才能有创造。做为一名有创造力的教师,他所做的,都是经过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简单有效的。不仅如此,他还要善于整合资源。他能够认识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我们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创造。一节教案讲了五年,教材都变了,教案还在用。一篇讲稿,反复改了几遍,听众都变了,还在讲,内容仍停留在最初那个年代。经验永远是创造的羁绊,我们却舍不得扔。我们的工作质量需要通过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境遇需要创造去点亮。没有创造,就没有不同,没有创造,就没有杰出的表现。

三、做一名有执行力的教师

任何事只有做,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停留在计划和想的层面,永远也实现不了突破。执行力,是推进事物进展的关键,是实现由质变到量变的飞跃。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执行力是一种行动意识,是主动发展的反应。如果时间还充足,我们常常是拖延,并不是先将事情办好,然后优化质量。到了必须得干的时候,然后再不得不做,整个过程的心理负担都会很大。与其那样,真不如早点将事情办好。上级领导交待的事情,我们要第一时间完成,这就好比编辑约稿,早点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况早完成对于后期改进有回还、修正的余地。

性急的人容易锻造成具有执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将时间安排得有条不紊,就可以变性急为执行力。性稳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识,要为后期完善争取时间。

四、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

一个教师的最大影响力在于给学生以人生的影响,帮助他们完善知识、塑造性格、关注成长、懂得贡献、体味价值,要培养更多能够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后,教的学生身上隐约可见他的影子,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

在一个地理老师的影响下,有一些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地质、水文、旅游等专业;在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一位英语老师多年以后听到了他的学生熟练标准的同声传异的声音。我们说,这样老师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教学已经在学生中建立了影响,已经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建议。一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正向引领。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让时光虚度,一直在做好“有意义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价值的人生”。

教师的发展理念决定了他对别人的影响程度,一个视野开阔的人,绝不会犯低级错误,这就好比登高望远。远识是由站位决定的。当然,目光短浅者也很难看得远,因为他既近视,又远视,别人看着难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响最简单的方式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你不仅会收获友谊,更会得到同等份额的快乐!

经营需要时间,成长需要过程。让我们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寻,成长自己,坚信选择,收获快乐!

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三)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一代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幼儿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幼儿,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呼声,和幼儿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幼儿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

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当冬天来临时,我们三位老师给他送去暖暖的棉衣,六一儿童节时,我们买了他最喜欢的书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幼儿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幼儿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幼儿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幼儿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幼儿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幼儿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幼儿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幼儿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时孩子的启蒙老师,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勿庸置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幼儿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规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幼儿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幼儿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幼儿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幼儿的尊重和爱戴。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幼儿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幼儿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幼儿纯洁心灵的塑造!

四、用丰富的知识,浇灌每个幼儿的心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我们的路还很长,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磨练,你会为你比别人的经历丰富而自豪,你会为自己经受得住磨练而骄傲。

今天,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处,要坚强,要进步,要合作,更要快乐。让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携手共进!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幼儿,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幼儿,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幼儿,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幼儿,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幼儿,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幼儿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幼儿,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其次,它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又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被视为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师爱”,一是教师对自身事业的爱;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以自己的生命维系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整个身心付给教育对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奠定教育成功的基矗

师爱必然表现为“师风”。所谓师风,即教育作风。现代教育倡导教育民主作风。教育民主作风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师生人格平等,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此,要善于与学生作学术思想的平等切磋,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虚心向学生的长处学习;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这是育人的根本保证和基本途径。

师德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教师的崇高人格首先体现为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境界。爱岗敬业首先是一种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其次是一种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顽强精神;又是一种勤奋务实、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具体地说,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爱岗敬业的人格精神尤其体现为严谨的教风和科学精神。古人云:“人之情,心服于德而不服于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每讲一句话,每一投足、一举手,每一个脸部表情,都能体现出其思想作风、道德涵养及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而严谨的科学精神,指教师的讲课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追踪学科前沿,体现出治学的严谨性。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知识信息量激增,知识创新周期性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反映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包括一些学科基本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因而,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有了崇高的人格,确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同时又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践履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奉献教育,建功立业。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立德树人,奉献教育,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广大教师献给每一届教师节的最好礼物

立德树人好老师心得体会总结[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