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2020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5篇)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36-825551 其他总结 发布时间: 2023-12-06 09:23: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0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中心工作,立足县情企情,主动谋划,倾力作为,切实做到“两手硬、两战赢”,在助发展、保安全、夯基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获省、市、县领导批示肯定。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疫情防控,奋力实现“两战赢”

一是全员投入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1月26日(正月初二)开始近2个月,全局取消休假,积极投身防疫一线,第一时间终止取消全县各类集聚用餐,关停各类非民生行业经营户,从快从严查处涉疫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二是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出台服务企业复工复产15条工作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支撑。入企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解决口罩、用工等难题,线上餐饮复工率位居全市前列。全力帮助明丰公司获准全省首个“医用防护服”应急注册,实行“三专”服务、“住”厂监督,助力防护医疗器械生产工作得到省药监局徐润龙局长批示肯定。我局获县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先进集体。

三是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以口罩等防疫物资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处疫情防控商品(口罩、手套、消毒液)无明码标价案件11起,销售三无口罩8起,移送公安2起。其中奚秀珍销售不合格口罩案件涉案口罩39万只,案值78万元。同时,根据省市部署,迅速启动防疫物资专项整治,立案查处防疫物资案件15起。

四是全心助企纾困减负。全速推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工作,经过自主申报、线上线下核查和公示等流程,共补助8980户,兑付两直资金5632.2万元。同时,积极落实减租减费和转供电降价政策,减免国有资产房租1043.53万元,水电气降费3583.8万元,清退转供电多收电费89.92万元。与人民银行**支行建立市场主体金融服务合作机制,累计发放首贷户贷款11.3亿元。

(二)立足精准服务,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是助推小微企业成长。打好第二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收官战,新增小微企业5211家,八大产业小微企业505家,“个转企”154家。新增小微企业培育库企业640家,开展小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10场次,参加培训1050人次,向小微企业开放实验室服务302批次,完成“浙里检”服务小微企业171单。推荐2家小微企业、1家机构参加全省“小微企业成长之星”、“十大优秀机构”评选。

二是夯实质量标准基础。持续推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发布《**县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国家乌药种植与加工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发文通过验收。“国家‘中黄1号’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被列入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配套新增2个市级地方标准制修订立项。国家级全域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稳步推进,配套新发布县级地方规范1个。新增“浙江制造”标准发布2个,“品字标”认证证书4张,有效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3个。

三是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省内开发**县专利云服务平台,自8月底上线以来,累计审核账户155家,审核奖励354件。新增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6件,pct国外专利申请14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2家、贯标人才10名。全县拥有发明专利53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4件。专利导航项目、地理标志促进运用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红石梁乌药“**乌药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成功获市级立项,获100万资金扶持。持续推进知产转化,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融资3.5亿元。

(三)守牢安全底线,推进高水平监管

一是维护市场秩序。持续开展食品药品、防疫物资、保健品乱象、农村假冒伪劣等各类专项整治,查处违法案件487起,其中万元以上大要案115起,移送公安15起。加大涉传线索排查挖掘力度,检查市场主体120余家,开展联合执法7次,行政约谈15家。审查存量政策措施文件109件,废除4件,调整3件,防止出现排除、限制竞争情况。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牵头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全县设置抽查任务250项,部门联合抽查任务率9.6%,抽查各类市场主体3075家,抽查事项覆盖率100%,检出问题率27.06%,任务完成率、抽查结果公示率、掌上执法检查率均达100%。

二是强化食安监管。先后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冷链”食品专项检查等各类专项整治30余次,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57起,移送公安11起,其中利用微信网络生产销售添加药品的壮阳保健品、减肥食品系列案件,移送公安7起,会同公安部门联合追踪溯源,刑拘35人,捣毁地下生产窝点2处。有序推进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完成各类监督抽检1450批次,主要食品合格率97%,散装餐饮具合格率为62%。抽检公示率、不合格处置率100%。成功创建11家三星级和1家四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首家黄精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取证考核。完成10家小作坊和小微食品生产企业5s现场管理创建,77家小作坊完成整规提升,整规率达75.5%。抓实“冷链”物防,“精密智控”得分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持续开展6轮科所联动,发现问题全部限期整改到位。推出8期餐饮食品安全“红黑榜”,在祥生综合体试点打造“食品安全共同体”。

三是紧盯药械保化。深入开展“药剑”打假治劣专项行动,针对中药饮片质量、无菌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专项检查等,查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案件26起。持续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有效运行三个精密智控系统,实现企业分类别监管、产品分品种监管,药品分类分级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全县药品医疗器械全环节监管覆盖面、药械化生产企业质量抽检合格率、药械化流通环节质量抽检均为100%。

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开展橡塑制品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风险排查,排查各类企业100余家,无集中性隐患存在。开展民用口罩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对各企业生产的所有型号、规格产品进行全覆盖抽查,4家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均已完成。开展生产领域专项监督抽查118批次,31批次合格,其余87批次正在检测中;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120批次,不合格13批,均已立案查处。

五是保障特设安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互帮互助、互查互纠”、“**电梯人”沙龙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组织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检查督查和整治17次,检查单位300余家,设备707台,发现隐患88个,立案10起,封停隐患设备7台。特种设备定检率、注册登记率和隐患整治率持续保持在100%。全面落实重点行业重点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全县住宅小区电梯投保率93%,公共聚集场所电梯、在用大型游乐设施和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投保率均为100%。

(四)紧扣民生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民生实事有效落实。超额完成4家“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4家24小时网订店送药店建设。完成40家智能“阳光厨房”和18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平镇中心菜场和白鹤国际袜业城高分通过“五化”市场改造验收,坦头镇中心综合农贸市场和平镇中心菜场成功创建省放心农贸市场,白鹤国际袜业城创建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等待验收。创建放心消费单位213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659家,放心工厂218家)和1个放心消费商圈后评价,建设7家放心消费城市示范单位,3家长三角异地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

二是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围绕“凝聚你我力量共促放心消费”年主题,开展“云”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参与“特色产品伴手礼评测”活动,4个产品入选首届浙江特色伴手礼,占全市66.67%。全年共受理投诉举报12011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7.67%,其中职业投诉举报10339件,占86.08%,比去年同期增长91.43%,办理诉转案33件。强化企业消费纠纷自我化解制度,新建消费争议快速处理绿色通道企业2家、先行赔付单位1家、odr企业2家。

三是技术支撑不断夯实。开放实验室受理企业46家次,提供检测服务266批次,组建专家团队2个,帮扶企业35家次,减免检测服务费31.72万元。指导天铁股份、新银象生物工程等企业2项计量建标。持续加强软硬件建设,下属计量质检所获全市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能力竞赛团体第二名。食药检测中心检测项目扩项100余项参数,新增设备68万元。

四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从“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入手,暂停实施药品经营筹建程序,实现药店新开办减材料、减时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5个事项实现当场即办,减少13项申请材料。提升“网上办”可操作性,实现食品经营许可“全流程网办”与“全省通办”,执业药师注册“全流程网办”。政务服务跑0次100%,办件网上受理率100%,承诺压缩比95%。

(五)着眼队伍建设,不碰纪律高压线

一是深化党建工作。以“和合市监、红盾先锋”党建文化展厅建设为中心,搭建党建交流平台,先后接待县内外20余个单位参观交流。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推出“一支部一品牌”系列展播,目前已通过局微信公众号展示了9期基层支部的战“疫”实录和3期支部党建品牌展播。牵头社会事业党建联盟,成功组织了“联盟党建论坛主题沙龙”、“党建示范阵地参观见学”等活动,在全县机关党建联盟中处于领先位置。

二是强化廉政防控。创新开办“党风廉政微故事云课堂”,推出10个廉政微故事,第一期云课堂一经推出,两天阅读量就超3000人次,并先后被省市多家媒体刊登推送。建立党风廉政共享书吧,推行“全员推书、共享书单”模式,打造学习型、廉洁型机关队伍。同时,以落实巡察反馈回头看为目标,推行“督查—寻因—整改—落实”的监督工作机制,顺利通过县委巡察组巡察回访并得到了高度评价。全年共开展作风效能督查4次,警示通报1次,督查通报5次,各类廉政约谈75次。

三是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做到系统公示率、及时率和准确率100%。加强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把关,审核行政处罚案件311起。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对全局9个办案机构2019年的607起案件进行案件巡查。严格自由裁量规定,对市场内外熟食经营者突出的“三白”问题、常见的广告类行政处罚等形成统一处理意见。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共收到行政复议9件,行政诉讼12起,目前无败诉。组织开展学法考法活动,在职干部参与率达100%,课程平均分高达92分。

四是夯实组织建设。事业单位改革与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改革逐步落实到位,下属原7个事业单位整合为5个事业单位,三定方案已发文并完成人员转隶。综合行政执法队三定方案已发文。8个市监所已全面完成规范化创建,坦头所创建四星级市监所。组织开展中层后备干部竞争选拔,通过民主测评和面试竞聘,共选拔中正职后备6人,副职后备15人。组织参加全省基层所长轮训、基层一线干部轮训等各级各类培训18期。实行全员办案模式,通过挂职提高年轻干部的办案技能和执法水平。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以服务发展为导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小微企业成长。2021年是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开局之年,及时总结前几轮工作经验,为第三轮开好局,争取2021年新增“个转企”80家。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实行“一企一策”,分行业有重点地加强培育,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同时,继续完善“个转企”培育库,为第三轮小微企业工作储备不少于300家的“个转企”培育对象,实行梯度培育。

二是全力建设质量强县。按照国家总局拟下发的创建标准和工作流程,继续推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夯实质量基础,落实创建人员班子,开展前期资料整理归档。加强标准化项目建设,发挥标准化学会作用,推动企业制修订国家标准,对标达标国际标准。重点跟进天铁股份国家标准制定发布,争取新增行业标准为主制定立项1项。继续推进“国家“中黄1号”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完善工作方案,建立标准体系,持续跟踪项目落地实施。持续跟进“品字标”认证和对接工作,积极发动符合条件农业企业申报农产品“品字标”。

三是深化知识产权工作。积极筹建国家快速维权中心,结合县创新中心建设,做实做强**县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发挥专利纠纷调解作用。与省内高校探索共建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对基础站所知识产权业务培训,争取通过1年时间,让基层站所具备纠纷处理能力。顺畅与省保护中心的案件协助机制,充分利用省局资源开展专利侵权鉴定,为专利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借鉴沙龙、学会模式,建立重点知识产权企业交流新机制。引进代理服务机构,提升全县知识产权保护便利度。

(二)以保障安全为根本,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一是维护市场秩序。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督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做到闭环管理。切实发挥综合执法震慑作用,严格执法,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价格、民生计量、广告、网络市场领域违法行为治理,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环境。继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力抓好执法监管平台应用,将数字化监管向末端延伸,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二是聚焦食品安全。围绕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分阶段地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做好省级食品安全县复评迎检,确保顺利通过。创建四星级食安办1家、三星级食安办3家,100%完成乡镇(街道)星级食安办创建。继续完善“抽检分离”和“双随机”相结合的食品监督抽检模式。持续开展食品生产小微企业(小作坊)“5s”管理创建,树立5家样板企业,并优先在白酒作坊进行全面推广,逐步延伸至其他行业。牵头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提升全县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抓好“浙冷链”物防工作,进一步规范流通环节冷链管理。逐步推进“众食安”一体化平台建设,2021年完成3000家餐饮单位纳入平台监管,建设餐饮监管“数字仓”,加快餐饮监管转型升级。

三是护航药械化。以基本药物、疫苗、高风险医疗器械、特殊用途化妆品等产品为重点品种,以批发、网络销售为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净化药械市场。逐步完善精密智控监管系统,覆盖8家药企18个品种的药品和125家药品流通单位,充分发挥“图码”风险分析管控作用。建立药品流通追溯电子系统,从药品批发、连锁总部试行,再全面推向零售、使用环节,实现药品追溯全程电子化。深入学习《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即将出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药品监管系列部门规章,广泛开展全行业的宣贯。

四是保障产品质量。全面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审批制度,做好取消许可的产品和转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后续工作。做好工业产品、食品相关产品许可证企业证后监管。继续开展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风险排查和工业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推广。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指数代表品产品覆盖率达100%。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工业生产企业各类重点关注产品专项抽查。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认真做好各类抽查的不合格后处理工作。

五是加强特设监管。围绕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重点设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充分运用“四个平台”与多元共治平台,分类、有序推进特种设备三年整治专项行动。抓好“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分级分类评价,推动企业完善制度、档案和工作规范,并形成常态。

(三)以民心民意为指向,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一是抓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市场品味,将**县梨园商城纳入2021年省五化市场、星级市场创建。积极开展放心消费建设,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将创建对象拓宽到金融、快递行业,在居然之家开展放心消费商圈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奖励资金,对放心消费单位创建适当予以奖励。全力推进“阳光厨房”建设,新增100家餐饮经营“阳光厨房”,打造学校“阳光厨房”的升级版,建成40家学校智能“阳光厨房”。推进农村家宴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二是加强消费维权。继续做好投诉举报处置,加强诉转案、投诉公示、投诉举报等情况分析。组织开展放心消费单位消费体验活动,加强动态社会监管,建立退出机制。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诉热点,加强部门和行业协会间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消费维权工作。持续推进放心消费“七进”活动,开展省市级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新增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消费教育示范基地。

三是做好技术支撑。切实抓好民生计量、能源计量等工作,发挥计量在服务民生、服务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优化计量、提质增效”千家民企帮扶活动,帮助新银象、天铁股份、奥锐特药业等公司新建2项以上计量标准。继续深化“开放实验室”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免费服务,为产业规范提供保障。继续加强对全县检验检测机构的证后监督管理,规范检验检测行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公正、有效。

(四)以能力素养为基本,打造市监铁军队伍

一是深化党建氛围。牵头做好党建联盟工作,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实现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服务联抓,确保事业组联盟在全县机关党建联盟工作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继续通过“一支部一品牌”系列展播的形式,将各支部品牌建设的创新做法、成果影响、特色亮点等进行宣传推广,形成品牌凝聚力。结合每月工作重点对支部党建开展质量督查,排出支部名次,形成奋力追赶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廉政约谈及谈话提醒工作,确保做到约谈全覆盖,筑牢广大党员干部遵章守规的思想防线。打造廉政教育文化长廊,按照“一层一主题”开设不同形式的廉政文化展示,让党员干部时刻做到随看随想随悟,潜移默化接受廉政教育。同时,加大作风效能督查,严格上下班、着装等各项规章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三是提升能力水平。大力抓执法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完善全员办案机制,通过实务、培训、案件评查等形式,以培训、案例分析、案卷评查等方式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积极开展复议诉讼应诉。加强案件质量监督,启用法制监督意见书,加强执法监督。开展学法普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二篇: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xxxx年,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四大安全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有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奋力完成x区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的x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1.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在疫情防控初期,局党组敏锐意识到防疫物资重要性和紧缺性,组织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专班,多方协调,艰辛努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全力保障全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防疫物资需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积极作用。共采购防疫物资xx余批次,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隔离衣、消毒酒精等共计xxx万余件。

2.阻断疫情传播路径。严格落实疫情期间退烧药购药人员实名登记工作,及时报送属地街道进行处理。紧抓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及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三必四禁五到位”要求,全面禁止活禽宰杀和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交易,禁止餐饮服务单位举办群体性聚餐等行为。印发张贴各类“通告”“告诫提示”“告知书”xxxx余份,劝导取消群宴xxxx余桌。紧盯外卖配送这一关键环节,提出构筑“资质关口、过程防控、末端配送”三道屏障的监管闭环,有效护航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紧扣疫情防护用品、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和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打好“促供应、强防控、稳物价”组合拳,全力保障民生供应,维护市场稳定和城市运行。累计检查农贸市场xxxx家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xxxxx家次;检查商超xxxx家次;检查药店xxxxx家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xxxx家次;受理疫情相关投诉举报xxxx件;累计立案调查xx起,结案xx起,罚没款xx.xx万元。

4.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积极指导农贸市场、零售药店、商超等企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经营,确保疫情期间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药箱子”“有料又安全”。开展“送服务、送政策、解难事、促发展”行动,走访猪八戒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帮助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联合“x巴巴本地生活”平台共同搭建集体用餐配送服务“饿了么企业订餐安心送”专区,为我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无接触配送”团餐服务,“保供给,保平价”,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用餐需求。

(二)精准纾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质量强区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扬“质量至优、诚信至上”的城市质量精神,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组织牢固树立“品质x”质量发展理念。积极组织x航天信息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申报“x天府质量奖”。深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推进“x市x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和“xx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两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省级“x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区建设。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完善消费纠纷快处机制,进一步拓展智能服务平台功能等智慧监管手段,提升消费维权服务效能,受理各类投诉举报xxxxx件,发放投诉举报奖励xx件。推进消费环境建设,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引导新消费,倡导经营主体实施线下无理由退货和赔偿先付,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完善消费预警、消费警示机制,开展第三方评议工作,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通过组织来话(信)人、市民代表、人大代表、律师等人员召开第三方会议,与群众面对面协商以解决相关问题,不断提升消费满意度,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创建工作,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行动,以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xxxxx-xxxx)》为抓手,引导优势企业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争创国家、省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及优势培育企业。广泛宣传《x省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x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引导创新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破解融资难题。梳理企业需求,对接x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国知识产权大数据与智慧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做好驰名商标监测预警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及时化解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三)守好底线,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党政同责”,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持续推进《食品安全管理职责“两表一单一书”制度》常态化,倒逼食品经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街道办事处责任落实,形成监管合力。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突出抓好特殊食品、网络经营食品等监管。推广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建设,继续在大型食品连锁超市开展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活动。关口前移,完成食品抽样检测xxxx批次、快速检测xxxxx批次,有效将食品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2.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互联网+”智慧监管和远程审方、电子处方试点。完善医疗器械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开展医疗器械智慧监管,加强医疗器械冷链监管。以进口化妆品为重点品种,梨花街、染坊街及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及美发场所、跨境电商为重点区域,坚决打击化妆品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中药饮片、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使用环节及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净化药械化市场环境。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施动态化风险管控、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压力容器等重点领域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积极推广“保险+服务+物联网”电梯维保维修新模式。防范化解本区域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风险为主题,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锤炼队伍、完善机制、科普特种设备安全常识教育。共检查特种设备xxx家,特种设备xxxx台件。

4.加强重点商品质量监管。以消费品、重点工业产品、食品相关产品为着力点,突出抓好钢铁建材、成品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xC产品、儿童学生用品等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围绕近年来各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问题产品,以媒体关注、消费者反映问题集中、有不良记录或违法生产行为的生产企业为重点,聚焦问题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四)创新举措,倾力维护市场秩序

1.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清理纠正行业准入、资质标准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或无法律依据的差异性规定做法。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按照宽严相济的思路,坚持过罚相当和综合裁量的原则,除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外的违法行为,依据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合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坚持将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监管理念运用于市场监管工作中,对企业的一般违法行为,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涉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对企业轻微失信行为给予包容审慎监管,杜绝“一刀切”“一律化”纳入失信企业名单。

2.推行新型监管模式。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区级“一单两库一细则”工作,全区已建成xxx个监管对象库和xx个执法人员名录库,开展xx个部门联合双随机任务,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我局完成单部门双随机抽查任务xx个,抽查共xxxx户,检查结果公示率xxx%。探索市场主体风险预警分类监管,组织开展春熙路地域信用积分较低企业定向双随机抽查,抽取xxx户。持续开展“网剑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本地电商平台等网络经济新业态的行政指导和监管。

3.聚力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春雷行动xxxx”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行动、春熙路经营乱象整治行动等活动,围绕“重拳出击治乱象,凝心聚力护民生”主题,聚焦商标侵权、仿冒混淆、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着力解决民生诉求,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市场秩序。以清费治乱减负、优化价格环境为重点,着力开展转供电、中介机构收费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企业”活动,强化企业价格自律、规范市场价格,实现价格公共服务常态化。强化依法行政和行刑衔接,始终坚持高压态势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严格规范办案流程,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xxx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x件,被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为“春雷行动xxxx”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行动先进集体。

(五)锤炼队伍,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1.加强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全体会议精神,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及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整改区委巡察反馈问题工作,按照区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和巡察组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认真落实巡察整改工作任务,局党组成立局巡察整改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印发整改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整改工作。突出重点抓好党建引领发展工作,切实抓好xxxx年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规范支部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开展。拓展宣传渠道手段,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服务建设“国际营商环境典范区”工作主线,为“三大攻坚计划”落实落地保驾护航。

2.强化队伍建设。结合市委“创新提能年”要求,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全局“每周讲堂”干部培训,邀请专家或科所长围绕职责范围内各项业务工作的具体规范流程、操作方法等向全局干部授课,有效提升依法行政的实际操作能力。依托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组织全局在岗干部参学“濯锦讲堂云课堂”、“蓉城先锋党员e家”党员教育、“学习强国”app推广应用等网络学习任务。加强法制建设,落实会前学法制度、法律顾问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组织召开案审会xx次、听证会x次,处理行政复议xx件、行政诉讼xx件,新形势下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

3.狠抓廉政建设。加强干部廉政警示教育提醒,落实提醒谈话制度,加强全局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促进作风转变,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大力抓好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工作,通过发放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学习材料,引导督促干部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班子及成员在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全面开展对照检查。局领导班子成员、各所负责人按要求落实每季度报告制度,确保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七届十二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五大行动”,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守住安全底线,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水平,为打造“天府x·品位x”贡献力量。

(一)以抓科学防疫为遵循,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防疫用品质量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防范次生风险。加大对辖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疫情防控产品的质量安全。持续加强防疫物资和重点商品价格监管,做好粮油、蔬菜、肉、蛋、奶、水果、食盐等重点民生商品价格的日常监测和检查,打好“促供应、强防控、稳物价”组合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防疫物资的市场价格秩序。落实“三必四禁五到位”要求,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大检查行动,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路径。

(二)以消费满意提升行动为依托,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满意提升行动,推进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创建,优化完善消费维权工作制度机制,深化消费维权多元共治,着力破解消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消费维权领域监管执法,不断提升消费维权服务效能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切实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确保消费者投诉举报按时办结率xxx%。积极助力良好消费环境建设,持续提升x消费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消费引领行动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区建设。

(三)以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行业管理责任、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及属地管理责任,着力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加强餐饮服务单位风险管控,强化食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参与意识,确保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xx%以上。

(四)以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为驱动,进一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质量强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组织)积极申报“x天府质量奖”和“x市市长质量奖”。扎实推进“x市x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及“xx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两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做好事项梳理、标准体系搭建、标准实施,逐步形成基本社会服务高质量、便利化、均等化供给的“x模式”,助力营造更有品位的美好生活场景。

(五)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水平。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县)建设,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能力,全区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达xx件以上。推进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建设,及时处置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依法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完善专业服务链条,助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掌握核心技术专利权、竞争力强的重点专利产业,形成覆盖全面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法制健全的自主创新环境,促进知识产权与新经济融合发展,以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升级。

(六)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凝聚干事合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解放思想、持续改革创新,主动学习发达地区、兄弟城区先进思路做法,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冲破惯性思维束缚,正确理解新形势下市场监管与服务发展的关系,探索将监管与服务相统一的新办法新路径。强化责任担当、优化考评机制,引导干部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落实新要求,弘扬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奋力争先的精神,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浓厚氛围。

第三篇:2015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思路

2015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思路

(一)创新载体、改进方式,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一是落实探索登记便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构建“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市场准入环境。归并整合城区三个所的注册窗口,成立XX县个体工商户登记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二是保量提质“个转企”。将“个转企”工作主动融入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升级等方面有作为。完善个转企培育库,建立培训辅导、跟踪联络等长效服务机制,为已转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实现“个转企”质、量双提升。三是持续深入助推发展。引导企业股权资本化运作,综合运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债转股等多种融资手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化品牌培育,加大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力度,以品牌指导站为载体实施“三名工程”,助推企业做强做大。四是着眼长远提升市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提质扩面,争取年内启动星光菜场改造项目;深化星级市场、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打造“透明市场”,推进市场的监控联网,对市场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远程监管,服务“两美武义”发展;邀请专业机构编制《XX县2015-2020年市场发展规划》,合理设置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规划,为全力推进我县生态景区全域化服务;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市场管理团队参与我县农贸市场管理,完善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市场,帮助华东工业材料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五是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以建设网上诚信系统、企业信用联合监管平台为契机,推进全县各部门信用信息交换,扩大数据征集范围,进一步推动许可、监管、司法、金融等相关部门单位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构建社会信用监管大网络。

(二)紧扣职能、聚合优势,全力维护食药安全。

一是强化综合协调。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功能,健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制度,推动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二是完善常态监管。落实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强化药品新版认证后的跟踪检查。三是推进社会共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黑名单”制度,兑现奖励措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争取突破基层责任网格员编制和薪酬保障瓶颈,加快建立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四是强化技术支撑。积极推进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购置先进设备,做好实验室改造,努力提高食品检测能力。五是严格管控风险。积极推广“透明厨房”,实现餐饮单位厨房远程监控;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继续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高风险行业和企业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排摸风险控制点,重点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三)强化监管,立足实际,确保质量安全。

一是创新基层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创新基层质量监管新模式,明确监管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人员培训、现场检(巡)查等八项工作机制,全面施行“执法下移、管理上提”工作方式,强化基层质量监督行政执法。二是切实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使用主体的操作技能。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气瓶充装单位、重点监控单位安全管理自查,有计划地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三是开展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抽查后处理工作。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对不符合规定的提出整改要求,跟踪整改情况,实施闭环管理。四是开展质量强县、标准强县示范创建工作。在确定培育质量强镇、强企、强业示范点基础上,争先创强。做好标准化制订人员的发动培训工作,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联盟标准的制订;落实“生态立县”战略,加大农家乐标准化推广示范力度,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和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两个示范区创建为抓手,通过示范作用全面带动和促进我县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牢守“三大安全”底线,高举高质量发展高线,结合实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市场监管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十四五”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2020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疫情防控,扎实推进措施落实和复工复产

一是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之后,成立了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市场管控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对各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酒店宾馆、“三小”行业、药店等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排,督促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到“日排查、日报告”。疫情期间,共报送函件97份、信息40余期、工作会汇报20余份,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严格落实“网格化”防控责任体系和“一严格六必须两严禁”工作流程,抽调19名执法人员驻点监督服务28家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检查超市、便利店1.2万家次,检查农贸市场882家次、活禽经营户1214户次。督促关闭综合交易市场、活禽销售店、个体水产店265家,劝退婚宴283家,取消集体聚餐3254桌。排查住宿类企业944家(次),排查重点省市来(返)固入住人员201人。查办疫情相关违法案件32件,查封不合格口罩4995个、护目镜173幅。二是复工复产服务到位。先后5次建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梯次放开经营性场所,积极支持经营性场所复工营业,对人员聚集性小的个体经营者恢复营业免予登记备案,简化防控措施,减轻防控成本。突出7家为1260多名工作人员及集中隔离人员供餐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供餐食品及配送过程安全。督促指导27家商超成立了防控工作机构,确保安全有序复工营业。三是“六保”“六稳”执行到位。结合“六保”任务落实,督促水、电、气等供应部门全面落实复工复产涉企收费减免措施,为金昱元广拓能源等25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5件融资1.56亿元;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47.3万元支持13家企业开展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知识产权开发,为10家企业减免衡器检定费用1.3万元。四是冷链食品监管和秋冬季防控到位。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印发了《固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对全市农贸市场、水产品经营单位、商场超市、冷冻冷藏库、餐饮单位进行进一步摸排检查,对冷冻冷藏肉品及相关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整治,确保排查整治无死角、无漏洞、全覆盖。检查大型冷链企业、农贸市场、餐饮单位521家(其中冷库172家),张贴《关于对冷链食品经营者疫情防控的一封信》1000份,召开经营者疫情防控约谈会5次,配合疾控中心对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外卖行业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574份(全部阴性)。封存进口冷冻水产品12268.15kg,封存冷冻食品核酸检测325份(其中,产品97份,环境204份,人员24份,全部阴性)。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有2名同志被授予“全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聚焦“三大安全”底线,积极开展市场集中整治

一是狠抓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把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监管工作重中之重,实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把全市监管区域划分为9片区31大块75个网格,聘请协管员信息员900余名,实现乡镇(街道)“两员”(信息员、协管员)全覆盖。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一老一少”“两大三小”、农村食品、砖茶等系列专项整治,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76起,罚款47.89万元。检查茶制品专营单位87家,其他茶叶经营单位2569家。责令下架退市、停止销售不合格砖茶经营单位291家、3936.4公斤。全力完成政府民生实事,共完成各类抽检7410批次,完成任务5534批次的133.9%,合格率99.38%。开展了宗教领域突出问题大摸排、大起底、大筛查、大治理,排查出的4大类84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检查冷库172个,封存进口冷冻水产品12268.15kg。结合日常监督检查积极推动“文明餐桌”行动,发送手机宣传短信30万条、公众号平台链接14条,发放宣传展示牌800个、各类宣传资料7000份。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零事件,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51场(次)、保障24752人(次)。二是狠抓“两品一械”安全集中整治。集中开展了高风险药品(疫苗、特殊药品及含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中药饮片、执业药师挂证、“两小一院(小药店小诊所民营医院)”、网络违规销售药品等专项整治。共检查涉药单位1468家,特管药品经营使用单位790家,督促上报执业药师自查报告220余份,完成药品抽样260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82份,医疗机构占比55%,创建“阳光药店”58家,办理药品类案件34起。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512家次,核查处理医疗器械投诉举报7起,查处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起,罚没款5万元。检查化妆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528家,责令整改36家,没收假冒化妆品58盒(瓶),立案查处5家,完成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任务109批次。三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整治。制定了2020年特种设备监督检查计划,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329人。开展了气瓶充装企业、旅游景区及游乐场所特种设备专项治理,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530家(次),抽查各类特种设备980台(部),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50份,立案查处5起(办结2起),罚没款9万元。四是狠抓消费市场集中整治。检定各类计量器具、表具8751台件,对31家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分类评价及备案。开展了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摸底调查,检查获证企业12家。重点开展了防疫用品、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防护产品、车用汽柴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领域安全专项检查,全市共抽样工业产品751批次,不合格88批次,合格率88.3%。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1起,罚没款16.51万元。受理各类投诉举报4090件,已办结4037件,办结率98.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2.48万元。五是狠抓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整治。围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对商贸集市、批发市场、餐饮酒店等场所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问题持续进行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共移交涉黑涉恶线索64件,查办各类扰乱市场秩序案件1107件,罚没款805.5万元,2次集中销毁价值22.1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品12126kg,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20余项。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高线,不断夯实市场监管基础

一是做实做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修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文件4件、废止29件、适用例外规定保留2件。强化价格监管,督促涉企收费单位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有关政策,查办价格违法案件25起。开展了互联网广告整治行动,规范广告经营秩序,专项整治网络直播带货,举办了6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培训班,培训人员268人(次)。二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兑现2019知识产权补助经费13.3万元(市辖区),给予被评定为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企业每家4万元的补助。推动5家企业分别获得固原胡麻油、彭阳红梅杏、彭阳朝那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权。全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51件,每万人口发明量为0.41件,同比增长率为50%,查办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4件,罚没款3.9万元。三是全力抓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汇集市场监管领域各相关部门67项随机抽查事项,15个部门均制定了执法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及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全市企业年报率达到97.98%,位居全区第一。完成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内部抽查55项、跨部门联合抽查22项,清理吊销“僵尸企业”249户。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评为“2020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四是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将质量工作纳入了固原市直部门效能目标考核之中,召开质量工作考核部署会议,对县(区)、各成员单位考核重点内容、考核资料收集整理等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对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随后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区)、各单位质量考核材料的准备情况实地指导,提出整改意见,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召开全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暨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推进会,通报了2019满意度监测结果,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积极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联合27家成员单位参加启动宣传活动,设置拱门1个,悬挂横幅门头电子屏循环播放“质量月”活动宣传标语346条(次),摆放展板163块,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五是以示范创建提升监管效能。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等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得到了国家验收专家组成员的认可与表扬,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认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微信公众平台被评为固原市“十佳政务微信”。

(四)聚焦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干部理论教育。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干部理论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了14个专题,推荐了46篇学习篇目,干部理论教育安排了“理论大讲堂”10期,推荐了干部学习篇目51篇。开展“我来讲”学习研讨活动33场次,专题党课活动2次,干部理论学习25次。二是加强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修订完善《固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从严治党“三个责任”清单》,严格“三会一课”和党建“六必谈”制度。排查整治党风廉政风险点,坚决整治“四风”问题,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修改完善局领导和科室廉政风险防范点及防控措施清单25份,建立廉政档案193份。由党组成员2次带队督查整改各支部存在的问题18条,组织各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党员谈心谈话28次。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疫情期间,成立临时党支部4个,在一线锻炼干部,锤炼党性,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抓好“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紧盯时间节点和创建内容,细化措施,全力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组织党员捐款31960元,动员群众捐款6900元,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各3名,安排186名干部帮扶结对帮扶1143户帮扶户,向1个未脱贫贫困村支持产业发展资金1万元、捐赠价值10万元物资支持党支部加强阵地建设。发展中共预备党员2名,确定发展对象9名。

二、存在的问题及2021年工作打算

2020年,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干部队伍业务知识架构不够合理、专业储备不足,与新形势下完成市场监管任务要求有一定差距,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监管手段相对传统,监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存在监管效率不高、不够精准的问题。三是联合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联合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各执法部门多头执法、重复监管的问题依然存在,统一执法、统一标准的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监管实际,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以“融合提升”为主线,按照“4321”工作思路,即筑牢食品安全、“两品一械”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四道防线”;健全完善责任机制、联动机制、应急机制“三个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竞争环境“两个环境”,突出党的建设这个统领,全力推进市场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一)筑牢“四道防线”,坚守安全底线

一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紧盯重点环节安全,聚焦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大宗食品,持续开展乳制品、肉制品及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食品标签标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络订餐、非法添加等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完善食品安全抽检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力争达到4份/千人,其中针对农兽药残留的检验量不低于2份/千人。强化抽检结果运用和后处理,对不合格食品严查到底,确保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紧盯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突出“一少一老”(少年儿童、老年人)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保健食品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严格婴特食品质量管理授权、全链条信息记录、质量管理自查、配方动态监测、质量体系检查等制度落实。积极开展“校(园)长陪餐”“随机查餐厅”活动,落实“四查五制”“明厨亮灶”等措施,压实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规范提升校园餐厅、养老机构等集中用餐安全。紧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督促企业落实自查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监督抽查考核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历年食品安全先进创建情况,包括示范县、示范乡镇、放心肉菜超市、先进店进行“回头看”。充分发挥食安办统筹作用,健全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协调推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促进社会共治。

二是筑牢“两品一械”安全防线。规范重点品种,深入贯彻新修订的《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突出抓好疫苗、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监管,着力完善疫苗监管体系、长效管理机制和安全责任制,持续抓好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严格落实不良事件监测和监督抽验。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严防特殊药品流弊。规范重点环节,推进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区域性智慧处方审核监管平台建设,规范第三方远程诊疗、远程审方服务。开展网络违法违规售药、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净网”“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重典治乱”,确保不发生重大药械质量安全事件。规范重点区域,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问题易发多发区域,严厉查处非法渠道购药、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药品经营秩序。

三是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织好排查整治网,坚持“把隐患当事故处理”的观念,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治理行动,突出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危化品相关特种设备等,严厉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织好智慧监管网,强化各级各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设备、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监管力度,层层筑起安全防线,切实织密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网,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加快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步伐,推进电梯、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织好多元共治网,推进建立以多元共治为特征,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突出部门联动,强化主体责任,探索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建立特种设备维保、检验和事故等信息公示机制,倒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

四是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强化产品质量抽检,围绕群众关切的儿童用品、老年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开展定向抽检。加大以钢筋、保温材料、消防产品、成品油等为重点品种的抽检范围和频次。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依照新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产品质量的监管责任和处置流程,实现产品质量从抽检到后续处理的闭环监管。强化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充分利用监督抽查检测结果,加强对我市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回头看”,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联合技术检验机构,指导企业加强质量把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三项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健全责任机制。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压实“三个责任”:督促协调落实属地责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要求,督促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政治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部门责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和行刑衔接机制,实现权责清晰、力量统筹、资源共享;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企业承诺制,加强对企业主体的教育培训,承诺必兑现、背诺要惩罚,筑牢市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健全联动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夯实市场监管法治基础,重点做好“三个完善”: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科室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部门、科室联合执法,实现信息共享,发挥一线执法力量的最大效率。完善消费投诉核查处置机制,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建立全员消费维权责任制、投诉举报事项限时核查处置及反馈等制度,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投诉举报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及针对性监管、靶向性抽检提供参考。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健全案件审核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开展以案释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健全应急机制。牢牢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扎实做好“三个加强”:加强应急制度建设,整合食品、药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3个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应急能力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开展食品应急演练1次、联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少于30次。加强应急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反应、快速稳妥处置。加强舆情应对,加强对“三大安全”的分析和研判,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控分办处置平台,做到反应“快”、处置“稳”、回应“准”,为市场监管工作营造清朗的舆论空间。

(三)优化“两个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加强监管审批衔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程序和措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加强对企业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的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模式,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作用,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引导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强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竞争环境。加大公平竞争政策审查力度,强化竞争性政策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出台我市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开展存量政策清理和增量文件审查,严格审查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确保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市场待遇。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特别是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有奖销售、互联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做好反垄断相关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强化价格监管,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村市场、保健市场、直销传销等市场整顿工作,规范网络交易、格式合同、拍卖等市场行为,严厉查处医疗、“两品一械”、房地产等重点违法广告行为。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对各类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引导、有效管控。加强群众诉求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把握和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监管针对性。发挥“12315”热线作用,强化节假日期间政务值班与市政务服务热线的无缝衔接,确保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答复,确保紧急类、敏感类群众诉求迅速、有效解决。

(四)突出党建统领,夯实队伍基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是压实“两个责任”。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意识,落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意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中央、区、市党委决策部署,完善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守好清廉底线。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层层传递压力压实责任。加强廉政教育,结合系统内外违纪违法案例,以案示教、以案示警。不断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筑牢廉政高压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抓好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四是注重专业能力提升。聚焦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化重点监管领域,加强专业领域培训,以“理论大讲堂”为平台,丰富“我来讲”内容,提升干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逐步实现从“一专多能”到“一精多专”转变。突出专业化、市场化,加强直属单位的队伍建设。统筹全局岗位资源,盘活“一盘棋”,突出实践、实干、实绩,让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篇:2021年市场监督管理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1年市场监督管理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省、市工作大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发展,为台州“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作出了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21项工作受到市厅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通报,XX成为全省唯一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激励支持的地市。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一是从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台州市局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察、信息报送、人员统筹等各项工作机制,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近3000多人投身防疫一线,放弃春节休假时间,连续作战,累计检查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商家20万户次,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市场领域,全面禁止城乡农贸市场活禽和野生动物宰杀交易,全省率先实施“七个一律”工作方法,做到全覆盖,日报告,零容忍;食品领域,全面停止集体聚餐活动,防范群体性聚餐风险,加强餐饮供应和外卖配送两个环节的监管,并启动疫情期间食品安全保障抽检,把控食品安全;药械领域,实施“五个必须”“五个严查”,持续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药品购买“信息化登记系统”,严格落实购买发热退烧药登记报告制度;价格领域,全省率先建立了“告诫警示+商家承诺+案件查处”的三位一体的防疫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累计告诫警示商家4.8万余户,引导3万余家商家作出公开承诺,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82个,维护价格稳定。二是全力帮扶。及时了解个体户和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推动市防指将个体户纳入《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政策享受范围,草拟《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减税降费、金融扶持、补贴激励等方面推动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协调市行政服务中心为相关企业“特事特办、容缺受理、全程网办”,台州从零起步发展至拥有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2家、医用红外体温计生产企业3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24家、医用隔离眼罩(面罩、衣)生产企业47家,成为全省防护服、医用隔离眼罩、医用口罩的重要供应和出口基地。实施重点企业驻厂帮扶,帮助台州伊蔓工贸有限公司加强质量管控,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向省防控指挥部提供了全省首批医用防护服,得到省委书记车俊高度肯定;全程助力海正药业法维拉韦片注册投产,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实行专项指导+专员进驻+专家帮扶“三专”服务,仅用10天完成了法维拉韦片的注册审批流程,审批时间缩短约98%,成为全国疫情期间最先获批的潜在抗新冠病毒药物。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第一时间建立全省首个地市级口罩检测实验室并获得国家检验资质认定,为全市口罩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认证政策宣贯,举办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出口认证对接会,已有5家企业取得欧盟CE认证。三是强化监管。扎实开展防疫物资专项整治行动,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查处防疫物资及其重要原辅材料生产经营领域存在的各类违法行为,并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综合监管职能优势,在加强监督抽查、规范原材料采购合同、完善熔喷布质量标准等方面开展监管帮扶工作。目前,全市共查处各类案件74起,其中查办的浙江欧非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虚假宣传案,成为全省首个认证领域违法案件;开展防疫物资质量专项抽检,推动37家企业制定完成企业标准并进行自我声明;规范原材料采购合同,组织制订口罩用熔喷布采购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中增加质量保证条款,列明产品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加强质量管控,组织开展指导培训,通过“云课堂”开展专题讲座,为企业完善生产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破解技术升级难关。

(二)一以贯之推动改革创新,服务经济发展。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制定事项清单,在省级基础上新增优化审批服务项目17项,并对标先进,制定《台州市实行“告知承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建议清单》,力争“告知承诺”事项取得突破,全市“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办理顺利,截至5月底,已办理10590件。推行商事登记“全市通办”服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打破地域限制,建立“异地申请、属地审核、协同办结”的行政审批服务新模式。推进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工作日(8个工作时),实现企业注销登记实现当场办结,手续压减到2个、材料精简到3份以内、零费用。二是知识产权创新。全省首创“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融资,设立首期金额35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池,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浙江省委改革办《领跑者》专题刊登《台州市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截止5月底,全市办理商标质押登记40件,融资金额10.78亿元,专利质押登记28件,质押金额6.54亿元。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围绕台州市重点产业集群启动专利导航和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培育项目;加快推进“一港九站”建设,确定美国大卫雷文、杭州杭诚等6家服务机构入驻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进台州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建设,拨付建设经费260万元,支持知识产权学院培养本土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三是全面提升质量。强化标准引领,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推动智能马桶、泵与电机、汽车零部件、塑料与模具等产业801家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形成达标结果2284条,成绩居全国首位,相关做法在2021年标准化工作省部联席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全省率先设立台州市标准创新贡献奖,组建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积极探索“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发展路径,争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强化“浙江制造”标准研制,上半年,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1项,新增立项18项,获批2个国家级标准化项目。开展特色产业质量提升,椒江缝纫机、玉环水暖阀门2个产业入围全省十大重点提升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突出品牌建设,健全“品字标”梯队,在做深做实制造业基础上,拓展服务业和农产品,截止5月底,全市已新增“品字标”企业30家,其中,“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5家(完成省局任务的94%),“丽水山耕”获证企业5家(完成省局任务的160%)。四是夯实技术基础。建成椒江智能马桶、黄岩塑料模具、温岭水泵等8个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初步实现质量基础服务“一个大厅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全力建设温岭水泵国家质检中心,并积极申报黄岩模具国家质检中心。主动对接省局,加快推进省级模塑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建设进度,明确申报路径。深化实验室管理,推动全市系统实验室对外开放,今年以来,全市16个系统内实验室常态化开放,帮扶企业4521家次,解决质量技术难题263个,减免检测服务费用1552万元,台州市食药院通过“浙里检”平台受理开放实验室1311次,在所有检测机构中排名全省第一。

(三)持之以恒强化安全监管,守牢安全底线。一是紧盯数字化转型。食品领域,开展全省食品销售经营单位风险分级工作试点,建设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信息系统,在全市4个试点县(市、区)进行试用。以农批市场为核心,集成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监管信息,建设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今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进行展示。药品领域,建立药品安全双码精密智控系统,通过整合医保局、卫健委、各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建设药品生产企业品种质量码+药品流通企业企业监管码+药品研究院智能药物警戒系统等三大子系统,全面降低我市药品安全风险。目前,全市62家企业1756个药品品种已全部完成“质量码”赋码,药物智能警戒系统整合数字检验和检测数据分析应用,推进顺利。特种设备领域,积极应用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推广“物联网+互联网”监管应用,同时,进一步完善液化石油气瓶、车用气瓶信息化系统,制定工业气瓶信息化管控方案,年底前在全市推行。产品质量领域,探索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系统,畅通来自相关部门、系统内相关业务条线、第三方等产品质量风险信息收集渠道,指导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及产品质量监管,目前已经形成风险预警处置系统业务逻辑图。二是开展常态化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应用执法监管平台,截至5月底,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现场掌上执法应用率达99.83%,双随机到期抽查任务完成率100%,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为96.29%,应用信用规则占比73.80%,跨部门联合抽查占比17.93%。深化党政同责,协助市政府制订领导调研督查方案,推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市县乡三级党政一把手关注关心食品安全工作,督查春节期间、疫情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高风险餐饮单位、校园食品安全、肉品质量安全、小作坊整规提升、第二类精神药品、特种设备“四率”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实施闭环管理。全面完善抽检检测工作机制,上半年,完成食品抽样8063批次、药品抽样659批次、医疗器械抽样37批次、化妆品抽样409批次;扎实推进全省食品抽检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完成食品抽检分离专项抽检任务300批次。三是狠抓全领域执法。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目前已正式印发三定方案,内设2个科室、2支执法队和4支直属执法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案源线索统一管理机制,统一监管执法文书、执法程序和执法要求,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落实。建立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强化线索通报、信息反馈、协同会商等各项机制,推动履职到位。截至5月底,全市共查办各类案件2132起,大要案387起,罚没款达2459万元。台州市局查处的酒类生产企业问题原料大米系列案件经省局推荐入围总局督办案件名单,智能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价格违法案件入围全省巡回演讲典型案例。

(四)以人为本关注热点难点,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全面加强放心消费单位创建的覆盖面和达标率,截至5月底,已完成22985家放心消费单位培育信息的录入,超额完成阶段性任务;突出椒江、临海放心消费建设试点县(市、区)创建,椒江在全省率先推出26个行业创建标准和承诺“双样本”,临海在全国率先制定《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规范》,并申报省级标准立项。全省放心消费工作部署暨“放心消费城市”建设试点视频会议在椒江顺利召开。二是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开展星级食安办建设,全市已有91家基层食安办申报三星级评定,10家申报四星级评定,达到考核任务数的155%。深化“送药上山进岛”行动,在2019年的基础上扩增点位、扩大范围、扩展模式、扩充功能,已完成35家服务点的选点布点工作,并对服务功能不强、实际作用发挥不够、设置不尽合理的服务点予以取消。推进“网订店送”药店建设,遴选一批质量管理规范、信用等级良好的连锁药店,升级为全天候“网订店送”药店,已完成64家“网订店送”药房的选点布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共申报建设59家,完成建设27家,完成考核任务的81.8%。推进学校“阳光厨房”建设,已完成建设188家,完成考核任务的62.7%。深入推动化妆品百千万创建,已完成创建放心商场12家、放心经营单位67家,完成率分别为60%和67%。三是破解热点难题。以“十大”破难项目为载体,全力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题。针对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教育培训、母婴行业、汽车销售及服务、互联网领域等开展消费安全执法整治;牵头起草《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积极对接商务、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商业预付卡专项整治;强化对涉农电商网站的监测力度,开展互联网企业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已有一起案件因涉及合同诈骗移送公安调查。加强消费投诉受理,全市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函、来人来访、上级交办等途径共接收投诉举报1875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0.69万元。

(五)一如既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的建设。部署开展“五强五提”创模范机关主题实践活动,每月印发党建工作清单,创新活动载体。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和抓手,举行系统行业党委成立仪式,推动行业党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以“学党章、锻党性”为主题,举办市场监管局党校第一期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党性锻炼,传承垦荒精神。二是抓好队伍建设。着眼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333”目标,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调整,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4.4岁,比机构改革前下降2.5岁。深化基层规范化所建设,全市系统共建有87个基层所,已创建星级规范化所81个(五星级所9个、四星级所17个、三星级所31个、达标所24个),规范化率达到93.1%。深化基层干部能力提升,专门设立培训学校,计划举办6个专题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实施“951检查能手”培养工程,分步建设具备药械化综合培训功能的“1+X赋能”基地,为省级“双百尖兵”工程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抓好法制建设。定期邀请系统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及业务骨干,集中研讨疑难负责问题,形成法律意见,为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创新案件巡查制度,改变以往每年1-2次的集中评查,探索下沉式交叉检查的巡查模式,成立工作组每月赴县(市、区)局集中一次,定点检查,有效解决常规做法量小面窄的问题,上半年已开展三期活动。四是抓好作风建设。每月开展日常机关效能检查,针对上下班纪律、食堂就餐、着装、在岗情况等对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进行作风效能明查暗访,共检查5次,查纠47人次,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并形成作风效能指数,与年底考核相挂钩。打造“一图二表四指数”晾晒平台,通过每月晾进度、晒成效,在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台州市局将按照省局“知重就重、知紧就紧、知难克难、知短补短”工作要求,坚决把“50200”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完成、提前完成、超额完成、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一)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管好单位小门,确保干部队伍安全。加大防疫物资监管力度,及时开展各类监督抽查,掌握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持续打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攻坚战,力争查处一批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案要案。重点做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工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相关市级部门,建立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健康发展,确保中央补助资金更快、更准、更好地直达市场主体。按照要求,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库,确定中央财政资金直补市场主体范围。进一步更新和汇总相关政策,推动市政府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打好有效政策组合拳。

(二)持续聚焦改革创新。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提质升级,重点推进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加快对全市审批系统数据的归集,确保符合“证照分离”改革的数据共享需求;加快制定办事指南、告知承诺办法等改革事项配套制度范本,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确保审批与监管的无缝对接。加大知识产权创新力度,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继续推进“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融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业务,争取全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43亿元以上,其中混合质押融资金额5亿元以上;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一港九站”建设,争取2021年建成5个三类以上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园;对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台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分平台建设。

(三)持续抓好数字化转型。主动对接,全面落实并完成全省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等重大平台的业务梳理、数据归集共享等工作。全面完成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信息系统省级试点工作,对全市75%以上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销售者实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深化药品安全双码精密智控系统建设,争取成为省级数字化转型“观星台”项目。继续建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体系,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四)持续扩大示范样板。继续按照“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质量提升,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轮动推进”的思路,围绕台州“7+33”个块状产业,抓细抓实质量提升工作,重点抓好椒江缝纫机、玉环水暖阀门等两个传统产业的质量提升,完成“品字标”企业40家以上。加强“浙江制造”标准研制,确保发布55项以上,继续探索专利与标准融合发展,助推质量提升。持续推进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参与行动,保持全国领跑地位。

(五)持续提升科技支撑。以国务院质量提升激励政策为契机,加快质量技术设施建设布局,重点加快无人机和模塑产业2个计量测试中心申报;高标准建设温岭水泵国家质检中心;推进黄岩塑料模具及制品国家质检中心的申报,争取今年能获批筹建;在路桥区、温岭市谋划建设省级质检中心,完善省级质检中心布局。持续推进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争取省级现场会在台州召开。深化实验室开放,争取全年开放实验室4000批次上,实验室开放减免400万元以上。

(六)持续做好安全监管。全力抓好执法监管平台应用,确保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掌上执法系统应用率超过99%。强化食品、药械、特种设备、重点产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督促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做到闭环管理。切实发挥综合执法震慑作用,严格执法,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价格、民生计量、广告、网络市场领域违法行为的治理,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环境。

(七)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继续深化乡镇(街道)食安办分类分级管理,推动各地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地推进星级食安办建设,力争三星级强基层全达标、四星级创亮点创特色。确保完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阳光厨房”、放心消费单位、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网定店送药房等民生实事创建任务。

(八)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五强五提”模范机关建设,全面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发挥业余党校作用,加强支部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推进乡镇(街道)食安办和规范化基层所建设,争取三星级以上乡镇(街道)食安办创建达60%以上,规范化所创建率达100%。积极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搭建教、学、练、检一体化的检查员培训平台,建立全省实训示范基地。

2020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