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2.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4.(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6.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7.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8.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9.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0.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1.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12.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13.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14.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同时,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15.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国家设立宪法日具要重要意义。
16.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1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但是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传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20.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树根给枝叶输送营养,枝叶在树根支撑下成长。宪法就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21.宪法是国家(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其他法律只规定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内容。
22.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23.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任何公民的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24.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最高的法律权威,任何人都必须在这个权威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权威就是(宪法)。
25.树立宪法权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如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我们就能体会它在国家和国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它是我们行动的根本(依据)。
26.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从事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没有超越宪法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追究)。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1.在家里我们都是孩子,在学校里我们都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都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2.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出生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有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4.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持社会秩序,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公民身份号码)——每个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
5.国民身份号码有(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一6位是(地址)码,第7一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一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检)码,如果校检码为10,用(x)代替。
6.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求,依法有权查验居民的(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7.村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的或家庭的利益。
8.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9.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公民不仅应当在中国境内遵守(法律),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工作和旅游时也应当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0.(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
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当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1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13.宪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14.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15.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权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要求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1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国际人权交流和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1.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2.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宪法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
3.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内行使职权。
4.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委员会,简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6.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人民政府包括政府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政府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8.任何社会都有争议存在。(司法)是解决社会争议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9.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地方人民政府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法院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11.在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12.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宪法,“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1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14.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
15.(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体选民行使选举权重要体现,每一张选票都应当认真对待和珍视。
16.每年的(三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会聚(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共商国是。
17.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18.人大代表要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19.关心国家大事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其他公民也可以积极建言,参政议政。这既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也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20.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它不仅有利于政府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更好地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管理好国家事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1.参政议政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22.我国国家国机关的职能是什么,行使哪些权力,如何行使权力,(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我们熟悉的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等行政机关,都在行使(行政)权力。
23.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24.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服务)于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
25.一站式服务,就像一个“政务超市”,不同区域代表不同的(行政)机关,承担着办理不同业务的(职能),人们到这里办理业务时,到相应的区域就可以了。
26.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2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
28.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29.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30.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关,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
31.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合法的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和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监督行政机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3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33.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权益造成损失。
34.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5.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既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老师们需要各科各年级教案、课件的请加陈老师微信:110794075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9)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1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4.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以健康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15.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16.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
18.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0.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22.(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反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23.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24.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25.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26.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
27.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摸。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28.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29.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30.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
第一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1、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共性,都是社会规范 ;
2、从“制定者、内容、违反后的结果”等维度认识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了解三种法律:
刑法——惩罚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
民法——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
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
3、知道法律的作用:
指南针——行为指引(能为/不能为)
尺 子——评价(合法/违 法)
武 器——保障(敢于维权/理性/合法的方式)
学习重点:了解三种法律
学习难点:知道法律的作用。
学习准备:采访家长,家庭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我能行:
一、填空:
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享有人身权、()、()等权利。
2、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如过马路,要();借了别人的东西,要()等。
3、纪律、道德与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法律不同,法律由()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
4、刑法是规定()的法律。民法是维护人们()的主要法律。
5、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法律援助可以为所有公民无偿提供法律服务。()
2、人人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3、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只有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4、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5、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6、道德和法律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7、尊老敬老不只关系道德,更是法定义务。()
8、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生活照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行人和驾驶员都要遵守()。
A、劳动法 B、刑法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2、()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A、刑法 B、婚姻法 C、民法 D、劳动法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①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②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③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
④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行为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①捐款献爱心 ②爱护公共财物
③向工商局提建议 ④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四、对应连线:
家庭 人身自由权
学校 抚 养 权
社会 受教育权
五、实践题:
1、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2、回家了,与父母一起讨论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在维护家庭和睦?
3、假期与父母一起外出旅游,有哪些法律在保护我们平安?
参考答案:
第一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一、填空
1、财产权 受教育权 2、遵守交通法规 及时归还
2、国家 权威性 4、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日常生活秩序
5、行为的方向 行为的对错 坚强盾牌
二、判断:1-----8错对错对对对对对
三、选择:1-----4DCAD
四、连线:略
五、实践题:
1、《教育法》--------------保证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受侵犯
《教师法》--------------规范了老师的言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学校保护
2、《婚姻法》 《反家庭暴力法》 《未成年保护法》
3、《道路交通安全法》 《刑法 》 《民法》 《旅游法》等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
第二课 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法律体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宪法权威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简单地分析 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
学习重点: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宪法权威等基本知识。
学习难点:树立宪法权威。
学习准备:查找或购买现行宪法单行本
知识窗: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神圣性表现)?
答: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③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④宪法有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2、如何理解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
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②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④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3、我国先后颁布了几部宪法?
答: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
4、公民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答:(1)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我能行:
一、填空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2、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月()日颁布的。2014年,我国将()设为国家宪法日。
3、我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年。
二、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了社会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2、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国家宪法日。()
3、宪法如同树根,其他法律就好比繁茂的枝叶。()
4、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5、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7、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8、青少年要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三、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2018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扶按宪法、紧握右拳,依照宪法规定,庄严宣誓,体现了()
A、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宪法具有最高权威
D、领导人的示范作用
2、()是国家的总章程,规定国家和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行政诉讼法
3、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
A、9月17日 B、12月12日
C、12月4日 D、4月12日
4、人民通过()管理国家。
A、法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权利 D.宪法
5、以下能体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有哪些?()
①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宪法是国家总章程 ③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④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⑤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在学习宪法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宪法主要规定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民通过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7、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因为宪法是()
A.一切法律的总和 B.国家的根本大法
C.普通法律的具体化 D.个人基本活动准则
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依据宪法修订,这表明宪法()
A.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化
B.规定了我们消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C.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严格9、2013年10月,新《旅游法》正式实施。下列关于宪法与该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以替代旅游法 B.宪法与旅游法地位相同
C.宪法是旅游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旅游法和宪法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
四、简答:
1、国家设立宪法日有何重大意义?
2、你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3、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请编制2条宣传宪法的标语。
4、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和了解宪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读图并回答问题。
(1)上图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合上图,用一句话或画图表述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参考答案:
第二课 宪法是根本法
一、填空
1、法律效力 法律权威 法律地位2、12月4日 12月4日3、1945
二、判断:1-----8错错对对 对对对对
三、选择:1-----5 ABCBC 6---9 DBCCC
四、简答:
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2、(1)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增强宪法观念,并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3、(1)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2)学宪法 讲宪法 用宪法
4、(1)根本法(2)宪法是母法 其他法律是子法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
第三课 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理解公民的内涵
2、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
3、熟悉和保护身份信息,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学习重点:理解公民的内涵。
学习难点:如何做到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学习准备:从家里户口本上抄下自己的身份证号。
我能行:
一、填空题:
1、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
2、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我”是以()取得的中国国籍。
3、凡具有()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4、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第1---6位是()码;第7----14位是()码;第15------17位是()码;第18位是()码。
二、判断对错:
1、中国公民可以具有双重国籍。()2、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
3、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6---18位数字组成。()
4、小刚说等他办到身份证了才是中国公民。()
5、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
6、华侨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7、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名片。()
8、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等信息,要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9、张三的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是X,则可判断其校验码为10。()
10、“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三、说一说,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
参考答案:
第三课 公民意味着什么
一、填空
1、公民
2、出生的方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4、地址 出生日期 顺序 校验
二、判断:1-----5错对错错对 6-----10 对对对对对
三、说一说:略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含答案)
第四课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知道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相统一
3、了解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取得的成就。
学习重点;了解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难点:理解权利行使与义务承担相统一
知识窗:
1、宪法规定了公民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
⑤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2、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还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行使者,又是义务承担者。
3、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我能行:
一、填空: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
2、()月()日是世界人权日。
3、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4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观念。
二、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列宁曾经把宪法说成“写满人民权利的纸”这句话表明我国宪法()
A、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是全体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下列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①受教育权 ② 人身自由权 ③平等权
④休息权 ⑤ 宗教信仰自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下面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B.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C.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D、权利是义务的前提
4、对漫画《厚此薄彼》中人物的做法,你的认识是()
A.正确的,他充分享有了权利
B.错误的,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C.正确的,充分享有权利才能更好履行义务
D.错误的,他应该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
5“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宪法规定充分说明()
A.宪法与国家培养人才息息相关 B.宪法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C.宪法与全体公民生活关系不大
D.宪法就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6、右图漫画中的人()
A.做到到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的有机统一
B.具有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C.只想多享受权利,不愿多履行义务
D.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7、下列选中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选项是()
A、受教育和劳动 B、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
C、受教育和计划生育 D、劳动和信仰自由
三、判断题(请在题目后的括号中画“√”或画“×”)1、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4、小明18岁了,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5、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
四、连线
纳税
领取高龄补贴 权 利
人身自由
参加选举 义 务
维护国家安全
受教育
参考答案:
第四课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填空
1、保障书2、12 103、基本权利 基本义务
4、义务
二、选择:1-----7 DBABACA
三、判断:1-----5对对对错对
四、连线:
权利:领取高龄补贴 人身自由 参加选举 受教育
义务:纳税、维护国家安全 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