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合集5篇)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0-75169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6 07:05: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

如何学习公文写作,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说。从广义的角度说,它涉及到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等;从狭义的角度说,则是就写作谈写作,重点指提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前者是一个大话题,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研究,本文不拟讨论;后者则相对集中而单纯,本文主要从这个角度谈八种公文写作的具体方法,目的是帮助初涉公文写作的人尽快入门。

一、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公文写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倘若想一锨掘出口深井,一锤打成把镰刀,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绝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策略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慢慢积累,逐步实现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转变。一是可以先从通知、公告、大事记等相对来说内容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体学起,逐步向工作意见、工作规划、工作汇报等相对复杂的文体拓展。在这方面,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幻想一鸣惊人。二是可以先从办法、规定、条例等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学起,逐步向领导讲话、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非规范化、模式化的文体拓展。因为前者便于借鉴成例,有较多可以省劲的地方,不像后者那样综合性较强,难以把握。三是可以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写起,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这样可以发挥自己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优势,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要是一开始就涉足陌生的领域,即使搜肠刮肚,也会无话可说,不仅于学习无益,反而可能会动摇学习写作的信心。

二、照猫画虎

所谓照猫画虎,就是套写和模仿。小学生学写毛笔字,一般从临摹字帖开始,初学公文写作的人,也可以找范文来套写和模仿,在模仿中体会奥妙,摸索门道。模仿多了,就会逐步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就可以扔掉拐棍,自己行走了。套写和模仿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况:一是适用于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程度较高的文体。如起草一个会议通知,往往就可以找一个原有的通知来套写,因为它只要把会议时间、地点、期限、内容和参加人员、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一般没有更多、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内容。二是适用于相同的文体。三是适用于相同或相近内容的文稿。套用和模仿,通常情况下主要着眼于文章的体例和结构,有时也套用文中的一些观点、素材和语言。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之道或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写作。一个立志在公文写作上长出息、有作为的人,必须练就一手锤炼文稿的真本领、硬功夫,千万不能总是套用和模仿。

三、熟中取巧

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这是千百年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就公文写作而言,由生而熟、由熟而巧的媒介和桥梁就是多写多练。写作的规律,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不断加深认识;写作的能力,只有在多写多练中才能逐步提高。不通过多写多练的长期积累,写作理论懂得再多也无济于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问题,必须把数量和质量、效益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每写一篇都要有相应的收获和长进。为此,要注意四点:一要有计划地练,不要盲目地练。对先练什么文体、后练什么文体,什么时候练什么文体,要有安排、有路数,不能随心所欲。二要集中地练,不要分散地练。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在一定时期相对集中地练习一两种文体,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然后再转入新的文体,这比同时交叉、分散地练习多种文体效果会好一些。三要思考着练,不要无所用心地练。每篇文章,从立意到结构,从选材到语言,都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力求最佳,不能胡乱挥洒,潦草从事。四要有目标地练,不要单纯地为练而练。比如,信息类、经验类、调研类的材料,可以把目标定在供内部刊物选用或向新闻媒体投稿上,这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和动力。文稿一旦被选用,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写作的热情。这比漫无目的的练习,效果往往会好得多。

四、改中求精

学习公文写作,修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文章来完美地反映客观事物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谁也不可能做到一稿写下来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有毛病就得修改,改一次不行,还要改多次。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学文杂感》),“不经过改,写的能力不会提高”(谢觉哉《不惑集•写文章的关》)。学习公文写作,必须具有“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的耐性、毅力和行动。

修改,改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所有要素都在修改的范围之内。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一旦发现毛病,无论大小,都要严肃对待,认真修改。修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静思默改法。就是初稿写成后,自己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让整个文稿从头至尾、从大到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细细品味,从中发现毛病。二是边读边改法。就是对写成的文稿,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修改。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不通顺的句子极其有效。三是冷却修改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翻一些相关的资料,开阔一下思路,冷静一下头脑,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这样,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也会发现毛病。

五、比较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是拿自己写的初稿同领导修改后或报刊发表后的定稿进行比较,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一些门道,以供今后借鉴。二是拿自己的习作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内容、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是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内容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四是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六、虚心请教

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苦苦探索而解不开的疙瘩,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苦思苦练是重要的,虚心请教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国ABC人历来把虚心视为美德,学习公文写作同样要讲究“三人行,必有我师”。

虚心请教可以有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一是带着问题求解。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或解决不了的矛盾,要主动向高手请教,也可以请身边的同事一起研究讨论。有的时候,高手的几句话就可以点拨清楚;在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也常会受到深刻的启发。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二是带着文章求改。就是自己写了文章以后,要多请高手帮助修改。有的时候,人家改动几句关键的话,可以使文章上一个档次;提出几条修改意见,可以使你受益匪浅,甚至受益终生。除此以外,也可以向同事们征求修改意见;如果是以基层工作情况为素材的文章,还可以再回到基层,听听一线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要特别注意从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抓取有用的信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千万不要忽视向并非写作高手的人们求教。三是向书本求知。书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言的老师。特别是一些有关公文写作的专业性刊物,常常发表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推介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和体会,经常读一读,会大有好处,有些文章甚至会使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七、参与其中。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时重要的文稿并不只交给一人起草,而是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来集体起草。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则是学习公文写作的极好机会。因为写作班子的人必定是本机关、本单位的写作高手,至少要由高手来领衔,参与其中,便自然成为向高手学习的极好机会。所以,凡有这样的机会,就要积极主动地挤进去,即使不能成为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也要尽可能参与(哪怕是列席或旁听也好)他们的一些集体活动。一要参与正式起草前的集体讨论。这时的讨论一般侧重于研究写作背景、弄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章主题、理顺文章思路、搭起文章框架、选好文章角度。参加这样的讨论,对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构思文章的能力和水平极有好处。二要参与文章的写作。一般来说,集体讨论中明确了文章的思路和框架以后,写作班子成员就要分块来写,然后由一人主笔,把分写的各部分串联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全程、深入地参与其中。即使不是写作班子的正式成员,不承担正式的写作任务,自己也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写一写,用以同其他人员起草的文稿相比较,看人家好在哪里,自己差在何处,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三要参与集体修改。初稿写成后,往往还要集体讨论修改,有时一个稿子要讨论修改若干次。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它既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活跃思维,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八、勤于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无论在语言和素材的运用上,还是在整体结构和格式上,公文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不同体裁的公文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讲话与条例、通知与总结、决议与大事记、批复与调查报告,差别很大。因此,不论是公文的总体规律还是不同体裁公文的个体规律,都要努力去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写起公文来才能得心应手,至少可以做到写什么像什么。而要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就要勤于实践,勤于总结。每写一篇文章要总结,每看一篇文章也要总结,还要经常把一些相同体裁的文章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孜孜以求,才能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时,也只有这时,才能由公文写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篇:公文写作学习总结怎么写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我非常喜欢公文写作这门课,公文写作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例文分析方法,让我对公文不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较准确的掌握了公文写作的格式特点及其应用。一直以来我也在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实际写作能力,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有老师的辛勤教导和平常的不断付出,我认为自己收获很多,并且在今后也会更严格督促自己去更好的学习公文写作。

一.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从字面意义上讲,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写作,是文件的拟稿工作,它是机关制发文件的第一个工作环节。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公文是一种专业的写作文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国家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和形成的,一般指具有特定体式并经过特定程序处理的任何书面文字材料;狭义的则是指通用公文和专业公文。万能写手之家专业为客户提供文稿代写。

公文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通知”、“批复”、“请示”“意见”等,此外,每一类公文中有很多精确细致的分类,比如“通知”这类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文种,它下面就有分:发布指示的通知,颁布规章的通知,晓谕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了解掌握它们尤为重要,因为这对写好公文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让我特别注意的是上述文种虽有相似之处,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不能相混淆。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远非这些,还有公文的行文规则,作用,特点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公文写作课的学习,我对于公文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一学期,各类公文的写作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课下我进行了一些练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认真完成。因此,我对它们的概念,分类,写作方法有了进一步形象化的了解。以“申请”为例,通过做练习,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小的东西需要我们注意,像“你系关于请批复”这句话在申请中是不可以出现的,还有落款的时间是要用汉字写的,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所以我认为学习公文一定要细心,如果不仔细,就会出现小的错误。企鹅:811-034-323

一般而言,公文的写作都分成3部分:标题,正文,落款。尤其是正文部分,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它需要依据,需要理论,要说清楚事项,它所使用的文字是严肃,庄重的,不允许有口语或歇后语出现。在刚开始练习时,我写的公文就是作文,没有理论依据,用词模糊,表达不清晰,经过训练后,我会很自觉的运用像“根据,为了,决定”等这些公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而且能比较准确的运用公文。当然我做的练习离正规的行政公文还有些距离,我会继续努力学习。

三.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学习

通过学习公文写作,不但增加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对我的实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对“计划”的学习,使我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也对自己的工作制定计划安排,它能够使我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掌握应变主动权。我保持了拟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在以前,我只是大约定个时间,可以说是草稿的形式,而现在,我有意识的地去训练“计划”的写作手法,会在学习计划中写明确切的目标,列出具体的事项,让我知道怎么做,便于操作落实,并且有具体的时间,这样出来的成品要比以前的具体,而且可行性也高了很多。

学习公文写作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还会完善自己公文写作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把自己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相信公文写作会带给我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常用公文写

常用公文写作

一、报告: 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都广泛采用的重要上行文,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报告的文种特征

“报告”属陈述性的上行文种。

它与“请示”虽同属上行文,但两者之间却有着严格的区别。比如,“报告”对上级没有肯定性的批复要求,而“请示”则相反;在行文时间上,“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请示”是事前行文;上级对下级报送的“报告”,可做批示也可以不做批示,一切全由上级酌情处理。如确需要批示时,只能使用“批示”这个文种来批,而“请示” 则不然,不论所请示的事项上级同意与否,按理都应及时做出批示,但批示时所使用的文种是“批复”而不是“批示”。

“报告”与上行的“意见”,不仅在行文方向上完全一致,且内容也很近似,均含有陈述行的内容,有时在陈述情况的基础上均有相应的今后工作意见。但这两个文种之间也有一定的不同。“报告”则重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多数情况下不涉及今后具体工作意见,也不要求上级做出批示,只有所反映的情况涉及工作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往往顺势针对问题提出今后的解决办法,要求上级加以批转,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呈转性报告”。“意见”(上行的)虽然也要陈述情况,但这里的情况具有特定的内容,它通常是对工作中遇到的某一重要情况或问题做出了分析与见解,而不像“报告”那样是对工作情况的综合与归纳,“意见”陈述情况的目的在于给意见的提出做铺垫,所提的意见,不是要求上级给予批示,就是请求上级加以批转,不像“报告”在多数情况对上级没有批示或批转的请求。

2、适用范围

“报告”是所有相对下级机关都可以使用的文种。

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报告”可以分为汇报工作报告、反映情况报告、答复询问报告三种,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汇报工作报告,是就本部门、本单位的日常工作情况向上级机关作出的报告,内容包括工作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以及对于今后的打算等等。如《关于我县作情况的报告》就是一个汇报工作报告。

反映情况报告,用来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特殊事件、灾害性事故等情况,作用是引起领导重视,以便上级机关及时制定或调整政策,或对问题的处理给予指示。如(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就是一篇反映恶性事故的情况报告。

答复问题报告,是针对上级机关的询间而汇报有关情况的一种上行公文,如《关于我校工会干部有关待遇的报告》。

3.报告的类型

从性质和内容上划分,报告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工作报告。这类报告在向上级机关汇报例行工作或临时性工作情况时使用。工作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上级了解下级的工作关系。工作报告又可分为例行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例行工作报告主要用于定期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情况,最常见的是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等。专题报告则是在一重要临时性工作完成之后或正在进行之中,专门就这一项工作的情况向上级机关汇报时使用。

(2)情况报告。情况报告在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中发生或发现某些情况和问题时使用。情况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的作用差不多,不同的是,情况报告的内容比工作报告更具体,更有特定的意见。情况报告往往是就某一突发情况、某一问题或某一项工作、某一次会议的一部分事项向上级提出报告。情况报告突出工作中的“情况”,工作报告则注重工作的“全过程”。

(3)建议报告。这种报告的侧重点在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所以其性质与请示接近。所不同的是建议性的报告中提出的意见是供上级机关参考和研究的建议,而不是请求,上级机关对这些建议可以答复,也可以不答复。

(4)答复报告。从内容上看,也属于工作报告或情况报告。这类报告和前面介绍的报告不同,它是被动报告,即答复上级的询问,汇报有关情况,答复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能答非所问。

(5)递送报告。这类报告在递送文件、物件时使用,因是下级对上级行文,习惯上用“报告”而不用“函”行文。它的写法较为简单,写清趁报送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结尾用“请审阅”、“请收阅”收束。4.报告的写作

报告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等部分构成。(1)标题:报告的标题,通常只写事由和文种。也有的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公文三部分。有的报告内容紧急,则在标题中的“报告”前冠以“紧急”字样。

(2)主送机关:行政机关的报告,主送机关尽量要少,一般只送一个上级机关即可。但行政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情况比较多见,只报送其中一个上级机关显然不妥,因此,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作为党的机关公文的报告,要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卜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

(3)正文:各种报告的正文写法有所不同,但一般都由报告目的、报告内容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说明报告的目的,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之类的惯用语过渡到下文。报告内容包括主要情况、存在问题。

结束语的写法,呈报性报告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等,呈转性报告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等。

(4)落款:在正文后写上发文机关和日期。5.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1)情况要确定。要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核实。切不可掺水造假,情况要确定。要从实际。文过饰非。切不咐呻(2)要语言简明,直陈其事,突出重点,篇幅短小。(3)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6.报告的写作要领

(1)切实把握“报告”的写作规则

“报告”的内涵决定了它在写作上的通用规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三段式”。

“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必然由于不同的内容表现为多变状态:

①情况——做法——问题(意见); ②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③情况——问题——今后意见; ④精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⑤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⑥情况——问题——建议,等等。

写“报告”要切实把握“三段式”的基本要求,这对提高撰文效率且达到眉目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时效,情况真实

注重时效是指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必须及时迅速,不能拖沓。报告承担着向上级执关反映信息及决策的反馈作用,上级机关要通过报告及时掌握各方百的动态及变化,掌握决策的运行情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报告是决策的基础条件之一。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如果不注重时效性,就很有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3)语言简洁,篇幅短小

“报告”的篇幅要短。要做到短,就要充分运用概述和突出重点的表达方法。

要使“报告”做到短小精悍,就应“避繁就简”。这里讲的“繁”主要是指现象拼凑、事实罗列,也就是通常讲的“流水帐”;这里讲的“简”,是指注意综合分析、寻求规律、讲究提炼,显示本质。还应当坚持“厚积薄发”,所谓“厚积”是指占有材料多,这样写起“报告”来才能“以一当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这就是“薄发”。最后,还要“舍得删削”,草稿写成后,要通过修改,把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字、词特别是句子删掉;删削叠床架屋的用语;化冗长的名子为短小精悍的句子;要“脱靴摘帽”,削减开头的“套话”和结尾的“空话”。总之,要字堪句酌、力求精练、以少胜多。

7.报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重点。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矛盾,突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材料详略要得当,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2)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并顾及与重点相关的“面”,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3)一事一报。专题报告要突出体现其专一性,不可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情和问题。

(4)直陈其事。报告是陈述性、报请性上行公文,主要用来向上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所以应以直陈事实为主要表述形式,切忌兜圈绕弯。

(5)抓准时机。应不失时机地向上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否则就失去了报告应有的含义和使用价值。

二、请示

1、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请示某项工作中的问题,明确某项政策界限,审核批准某事项时使用的请示性的上行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可见请示是下级机关写给上级机关的上行文,请求上级对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的处理给予指示或者批准是它的两项基本功用。

2、请示的文种特征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个上行文种。

“请示”与上行的“意见”非常近似,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它们都是要求上级对自己所提的事项或问题,或给予批示,或加以认可,即这两个文种的行文方向与目的性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同一性。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离散性,主要表现在所提的事项与内容不尽相同。“请示”的内容较多沙及的是“人、财、物、机构、编制、出境出国”以及工作中遇到需上级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或应由上级加以审批的事项等具体问题;而上行“意见”的内容则多是多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要求上级给以指示或支持。“请示”按其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基本分作两类:一是直请性的请示,即直接向自己的上级领导或指导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二是批转性的请示,即把有关某一方面工作的意见,以“请示”上报给上级机关,要求批转有关单位予以办理。

3、适用范圈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两者的区别在于,报告只是客观地将有关情况汇报给上级机关,无需上级机关答复,而请示则是将自己无权或无力处理的事项及相应的对策主张反映给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必须明确予以答复。常用的有请求批准的请示、解答性请示、请求指示的请示、批转性请示、请求解决问题的请示。

请求批准的请示是下级机关遇有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请示上级机关批准自己要求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市体育学校的请示”。

解答性请示又可称“求示性请示”。解答性请示是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或对上级机关的某个文件的理解存在疑点,或对某一问题因本机关意见分歧、无法统一执行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如: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

请求指示的请示是请示单位对管辖区域的变更、机构设置、人员定编、人事安排、资产购置、财款动用等问题向上级机关请示办理的一种上行公文。如“**省财政厅关于企业库存涤棉布调整价格差额大于国家流动资金部分能否增拨的请示”。

批转性请示是请求上级对自己单位给下属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的同级机关的指示、文件予以批准,并转发的一种公文文种,如“关于对执行经济合同法若干倒题的意见的请示。”

请示解决问题的请示是请示单位呈报因工作中遇到无力解决的困难,要求上级提供具体帮助的一种上行公文,如“**省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帮助解决**半岛严重干早缺水问题的请示”。

4、请示的特点及分类(1)特点

①请求性请示的撰写目的是向上级机关请决求准、所以、请求性是请示作为公文的最基本特点。请示的事项,大多数是比较重要而又自己无权娜决或自己要解决但没有把握的事项、只有请求上级机关决断、指示、批准、支持才能解决,因此决定了请求具有请求性特点。

②事前行文性_ 请示必须是事前行文,这是请示的时间性特点。不能事中或事后行文。

③内容单一性

请示的内容必须是:“一文一事”或具有.“一事一请”性。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上级机关处理、批复,提高请示的效率。

(2)分类

请示根据目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请求指示的请示 主要是在工作中遇到重大的疑难问题,或者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请求上级机关作出指示或加以解释说明的;或对上级指示和有关政策领会不透不明、有疑问和有不同理解,需要请求上级机关进一步加以明确的阐析、指导、裁决的请示。

②请求审批的请示

为了使某一事顶的解决办法得到上级机关的审批认可而写的一种请示,即因权限关系,对涉及及经济、物资和人员编制问题,下级机关自己不能作主,需要上级机关审批的请示。

③请示帮助的请示

本单位办理或上级交办的事项,需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本单位难以解决,请求上级机关帮助。

④请求批转的请示

需要办理的重大事项,带有普遍性,牵涉全局,而又超出本机关职权范围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请求上级机关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此外,请求批转的请示,结尾要写明“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5、请示的写作(1)标题和主送机关 ①标题

请示的标题可以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也可以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②主送机关 请示的主送机关就是负责受理和答复请示的机关。请示在确定主送机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国务院办公厅规定: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中共中央办公厅也规定:“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请求如果多头行文,很可能得不到任何机关的批复。

第二,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个人,国务院办公厅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中共中央办公厅规定:“不应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第三,不得越级。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加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规定:“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未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不得越过本级党委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2)正文

请示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①开头

开头主要表述请示的缘由,是上级机关批复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这部分要写明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间题,或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困难,要写得充分、恰当、具体。②主体

主体是表明请示事项的部分,也是请示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请求指示的请示,主体要写明想在哪些具体问题、哪些方面得到指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要把要求批准的事项分条列款一一写明。如果在请求批准的同时还需要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把编制、数量、途径等表达清楚、准确,以便上级及时批准。

③结语

请示的结语比较简单,在主体之后,另起一段,按程式化语言写明期复请求即可。

6、请示的写作要领

(1)要准确理解“请示”的行文对象

“请示”的行文对象必须是自己的上级机关。这里所讲的“上级机关”是指与自己有着领导或指导关系的直属上级,比如一个县的教育局,县政府对它存在领导关系,市教育局与它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县委与县教育局党组又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县里的某一个局,需要一笔经费,它在给县财政局行文时用了“请示”;二是某县的县委,就县委学习中心组领导成员调整一事行文给市委宣传部,也使用了“请示”。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确定“请示”的行文对象,不可把“请示”与“申请函”、“告知函”混为一谈,更不要把上级机关里的一些职能部门与“上级机关”等同。

(2)要把握“请示”的内在逻粗 一份“请示”不论文长短,其内在逻辑均是由“为什么要请示”和“请示什么问题”两大层次组成。所谓“为什么要请示”通常包括请示的依据、背景和缘由;所谓“请示什么问理即,即要通常包括请示的依据、背景和缘由;所谓“请示什么问题”,即要求上级机关为我们解决什么及怎样解决。

“请示”的结尾用语,按照惯例,通常是写“可否,请批示”、“是否可行,请批示”;要求上级加以批转的“请示”,一般写作“以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一些涉及工作重大问题解决措施的“请示”,也有的把“请批示”一语写作“请指示”;申请资金、物资设备的“请示”,多将“请批示”写作“请核示”。

(3)“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

即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一个问题,以便上级机关及时、专一地进行处理。“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多头请示易使主办与协办者之间相互推倭、扯皮,延误审批时间,或者由于两个上级机关的批示意见不一致,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力批谁这一问题就主送给谁,可将另一个上级单位列为抄送,以便了解或支持。如果是行政关系在中央、省、市,而党的关系在省市、地县的,不能把党政上级机关一并列为主送,应当按照党政各自的分工范围,或以党委、党组的名义请示上级党委,或以行政名义切示上级行政机关。

三、意见 1.意见的概念 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针对当前即将进行的主要工作和和成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处理办法,并直接发至下级机关或转发到有关部门遵照执行的一种具有指示作用的公文,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适用范圈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过去没有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为一个公文文种列出,因其形式相对灵活,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补救行政机关在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上的不足,故最新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其正式确定为一个机关公文文种。

第四篇:精选公文命令怎么写

什么是命令(令)呢?命令(令)是法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发布的一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指挥性公文。它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措施、批准和授予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文种特性】

命令(令)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它是公文中最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文种。一经发出,其下级机关必须坚决遵照执行,绝无通融的余地。

2.制发机关的规定性。这是由命令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决定的。它是一种下行文,但不是所有上级机关或领导都可以对下级机关或个人发布命令(军事部门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所属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法定机关和人员,才有发布命令的职权。

3.篇幅的简短性。它是所有公文中最简短的文种。全文有时常常只有一句话或一段文字。4.很强的时间性。时间性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布性命令,均标明实施时间;二是针对某种特殊且重大的事项而采取的强制性行政措施时发布的命令(令),一旦完成任务应自动失效。

【要素内容】

命令(令)的结构通常由标题、编号、正文、签署、日期等几部分组成。1.标题

命令的标题有四种形式。第一种,由发令机关和文种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二种,由发令人的职务和文种组成。第三种,由发令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例如《国务院、xx关于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第四种,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戒严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编号

命令的编号不同于其他公文。它不按编排,而是从国家领导人任职开始依次编排的流水号,第一号,第二号&&第二十六号直至任职期满为止。下届新的领导人任职开始,重新编号。国家机关令文的编号同样如此。3.正文

命令正文的写法,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公布令一般由公布对象、公布根据、公布决定和执行要求几部分内容组成;行政令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发令原因(目的、根据);二是命令的事项;三是执行要求。任免令可以直接写出任免的根据、任免事项、任免人的姓名及职务。嘉奖令与前两种又不相同。从总体上看,不论哪种命令(令),其正文均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命令的原因。命令的原因即发布命令的原因。说明为什么发布命令以及发令的根据。常用为&&特命令,或为此,发布命令如下,或根据&&为&&特发此令。

二是命令的事项。这是正文的主体部分。不同类型的命令,主体有不同的内容。有的简单到全文只有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如公布令;但有的较为复杂的命令,如行政令、动员令、戒严令、嘉奖令的正文,可以采取分段或者分条列项的形式进行表述。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

(1999年12月19日)的第一部分,先说明解放军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使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有关规定,随即提出进驻的要求:命令你们进驻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开始履行防务职责。接着另起一段文字阐明了解放军进驻澳门担负防务的重大意义: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政主权,是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标志着中国人民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担负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内的防务,是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主权的重要象征,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最后对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提出的要求:你们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后,要坚持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忠实履行职责,遵纪守法,把部队建设成‘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威武文明之师,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澳门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执行要求。是指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在执行命令时必须遵守的规定。发布令,常写出从××××年×月×日起施行;行政令常用以上各项,希遵照执行。

4.签署和成文日期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其余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依次向下编排,与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上下对齐;每行只编排一个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签发人职务应当标注全称。【要点提示】

1.要严格按照发文权限行文。根据《宪法》规定:只有xx、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使用命令文种,省以下机关的职能部门不能使用。

2.撰写和签发命令必须严肃认真。既不得滥用命令(令),也不得朝令夕改,使下级无所适从。制发机关及签发人必须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在命令体公文中,使用最多的是公布令,它的制发者必须是具有制定、发布法律、法规、规章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而发布的内容又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无法规、规章制发权的机关制定的类规章性文件不得使用公布令的形式发布,而应用通知。

行政令的制发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从建国以来的情况看,包括中央政府在内,除非涉及全局性的重大行政措施(如人口普查,解放军进驻特别行政区,统一计量单位,保护野生动物,中美两国相互解决资产要求、部分地区实行或解除戒严等),一般是极少使用行政令的。由此可见,对行政令的发布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3.用语要准确果断。命令是指挥性公文,语言应当准确,不能使人产生歧义;语气应坚决果断,斩钉截铁,切忌使用商量语气。

4.结构要严谨精悍,篇幅要短校这是由命令文体的特质所决定的,要通过命令的发布,使人易读易记,便于理解和执行。

第五篇:写公文小标题经典汇总

写公文小标题经典汇总

公文小标题也叫撮要句,在公文中恰当使用小标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公文主旨的显明性,使其突出醒目;它可以增强公文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它可以增强公文的易读性,使其易于阅读。小标题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炼出一些符合公文主旨、准确简明的小标题呢?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法,阐述提炼小标题的常见角度及句式。

一、小标题常见提炼角度

(一)围绕“措施”提炼小标题。当本单位在做某专项工作或日常工作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创新的举措,这时在写总结、报告、经验材料、工作研究等文章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

如:【例一】

(一)抓力度,领导重视到位。

(二)抓指标,目标考核到位。

(三)抓合力,综合协调到位。

(四)抓制度,责任追查到位。

(五)抓素质,队伍建设到位。

这篇公文的小标题就是围绕措施展开提炼,通过这“五抓”就能鲜明地把本单位一年来工作的主要措施呈现在受众面前。

(二)围绕“措施+目的”提炼小标题。每项工作都有不同的目的,目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措施的不同。此时就可 将二者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讲话稿、总结、报告等大型材料写作。

如:

(一)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确保重点工作对象。

(二)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三)全面组织考察验收,确保评议党员质量。这篇总结从措施和目的入手,提炼出了三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前半句是措施,后半句是实施措施的目的,这样一写,很容易让上级领导知道该单位采取的措施以及采取此项措施的目的。

再如: 【例三】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

二、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

三、强化整改,重在落实,推进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发展。

这篇公文也是围绕措施和目的展开提炼,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小标题形式可以概括出一个模式:“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三是强化整改,重在落实……。”对于这个形式,如果没有“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等补充内容就是空话、套话,但是加上后文就显得充实、实在。

(三)围绕“措施+成效”提炼小标题。在工作中,由于措施得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时在经验性的总结、调查报告、讲话及汇报材料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 小标题。

如:【例四】

一、以干部“三讲”为龙头,搞好党性党风教育,形成了“率先示范”效应。

二、以师生员工多层面“三讲”为主体,抓住关键性环节,形成了“同频共振”效应。

三、以“系列三讲”教育为动力,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形成了“核心辐射”效应。

这篇公文就是将措施和成效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使措施和成效相互照应,彼此印证,给人的印象是该单位的措施有效,成效显著。

(四)围绕“成效”提炼小标题。获得成效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完成工作的最好体现。所以在一些材料诸如成绩总结、报告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用以突出成效。

如:

一、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新突破。

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三、规范执法,依法治育实现新突破。

四、注重特色,生育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强基固本,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新突破。

六、奖扶并举,计生利益导向实现新突破。

七、爱岗敬业,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新突破。

八、创新载体,计生协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该文小标题虽然也有措施的阐述,但以突出成效为主,连续用了八个“新突破”,使上级领导一看小标题就知晓了 下级单位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五)围绕“问题”提炼小标题。公文是为事而做,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公文的本质体现,而及时发现和认识问题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随着形势政策的变化、工作的深化,问题也逐渐出现,这时可以将问题归类拉条列举出来作为小标题。

【例六】批评自己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批评他人拐弯抹角,浮光掠影。批评领导巧言粉饰,阿谀奉承。批评中讲成绩多,摆实际问题少。

该文就是从工作中分析和挖掘问题,并将问题作为小标题置于显要的位置,直曝问题,针对性强。

二、小标题常用句式

(一)“抓”字句。常见句型有:(1)抓××,在××××上实现新突破(措施目的)。(2)抓××,在××××方面下功夫(措施)。(3)抓××,××××(措施成效/目的)。“抓”字句常用于围绕“措施、目的、成效”中的任意组合为对象提炼小标题。

如:【例七】一抓认识统一,使师生员工都能从相应的“三讲”中找到“思想道德坐标”。二抓方案实施,把全局性活动化为全体性“积极创意行动”。三抓阶段督导,使各层面活动产生“联动互促作用”。四抓典型引路,发挥身边榜样的“可比可学效能”。五抓成效巩固,以“系列三讲” 活动促进“全员素质优化”。

该文小标题的形式是“抓+措施,目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目的,作者将措施和目的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给人的感觉是措施不是凭空而设,提出的目的也不是空喊口号。

再如:【例八】抓学习培训,在“活”字上下功夫。抓工作保障,在“实”字上下功夫。抓接访活动,在“深”字上下功夫。抓“事要解决”,在“情”字上下功夫。抓宣传引导,在“正”字上下功 夫。

该文的小标题紧密围绕措施的内容再针对措施的特点,提炼出了五个小标题。这种小标题的突出之处在于将每条措施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二)“以××为××”句。常见句型有:(1)以××为××,××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措施成效)。(2)以××促进(带动)××工作开展(措施)。(3)以××为××,在××上下功夫(措施)。

如:【例九】一是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二是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三是以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为目标,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四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上下功夫。五是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六是以实施“五个一百” 工程为基础,在抓好人才工作上下功夫。

该公文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和措施提炼小标题。“抓落实”、“提高干部素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等都是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要想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所以针对工作任务、目的和措施提炼小标题,让受众一看,就知道该单位今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再如:【例十】1.以稳定为中心,带着感情解决好灾民的生产生活问题。2.以节水挖潜为重点,不断提高抗旱能力。3.以优结构、促增收为核心,努力增强综合抗灾实力。4.以多元筹集为手段,切实解决好抗旱救灾资金问题。

该公文是以目的为主、以措施为辅来提炼小标题的。在写这种小标题时一定要注意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核心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否则容易犯都是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的毛病。

(三)“正确把握××与××的关系,着力于……”。常见的句型有:(1)做好××工作,需正确处理××与××的关系。(2)正确把握××与××的关系,在××上搞突破/搞创新。(3)围绕××,在××上下功夫。(4)着眼于××,××。

如:

【例十一】

一、正确把握统与分的关系,着力坚持服务 发展。

二、正确把握纠与建的关系,着力坚持关注民生。

三、正确把握惩与防的关系,着力坚持统筹推进。

四、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着力坚持突出重点。

五、正确把握破与立的关系,着力坚持改革创新。

哲学上的辩证统一思想适用于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在写作时,如果能从哲学层面上去概括文章小标题则可以增加公文的深度和高度。上例就是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既看到主流,又不忽视支流,使认识不陷入形而上学,使工作开展不发生偏差。

再如:【例十二】第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第二,围绕全市大局履行职责,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和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第三,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第四,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正确处理继承好传统和开创新局面的关系。第五,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 发挥常委会职能作用与发挥代表和人民群众作用的关系。

这篇公文的小标题也是基于对工作的辩证分析,使受众的认识趋向辩证和科学。在提炼这种小标题时需要作者首先要选择和确定需要辩证思考的内容。

(四)“在××上,力求(实现了)××××”。常见句型有:(1)在××上,力求××××。(2)在××上,实现 了××新突破(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效、新成绩、新进展、新步伐、新提高、新台阶、新局面等)。

如:【例十三】

一、在经营环境上,力求新格调。

二、在经营模式上,力求新品味。

三、在经营成效上,力求新亮点。这种句型多用于提炼成效,围绕工作的几个大方向(如例文中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去总结工作成效或目标,如“新格调”、“新品味”等。

(五)“数字+文字”组合。有时在提炼小标题时,一些秘书人员愿意从“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角度提炼。在提炼时,往往需要针对工作的特点、措施以及成效的共性进行。这种小标题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明快好记。但是提炼时要注意内容概括得准确适用,不能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而一味硬靠强编。

如:【例十四】(1)坚持“三心”、狠抓“三力”、突出“三要”。(2)坚持“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市场”,建立“三个体系”。(3)提供“四个服务”,采取“三项措施”,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

【例十五】(1)突出“三建”,加强信访基础工作。(2)注重“三多”,广泛收集信访信息。(3)抓住“三点”,提高信访信息质量。

这两例公文就是采用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提炼小标题。采用这种方法介绍工作经验、阐述问题等,一是利于 记忆和传讲;二是条理清晰,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较系统的把握。另外,“数字”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或递增、或递减、或相同。

关于如何学习写公文的具体方法(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