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阴阳五行”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最终版)
长期以来,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式微,人们接触“阴阳五行”的概念,多是在“算命看风水”等领域。“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屡屡遭人诟病,被归入迷信之流。且不说“风水”学说本身也含有一定科学道理,退一步讲,仅仅因为应用于这些领域,就能够否定“阴阳五行”理论吗?其实应用于“算命看风水”之类,只是“阴阳五行”理论的末流,其本身实在包含有人类的大智慧。
“阴阳五行”理论,起源于中国古人对天文学的认识。现分别剖析之。
何谓“阴阳”?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太阴),这是人们对“阴阳”最直观的认识,也是古人“阴阳”理论的源头。但一般人知“日夜”而已,古圣人却有更多的发现。早晨太阳出来,绝大部分生物开始活动;傍晚太阳落山,绝大部分生物又归于沉寂,进入休息状态。即便是非生物,对日夜也有反应,只是不如生物明显罢了。可见“阴阳”与万物有密切联系,并有如下对应关系:阳→动,阴→静。世间万物,无非动与静两种状态,于是皆可以“阴阳”统之。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阴阳”是什么呢?阴阳就是日夜。日夜如何形成?地球的自转。可见,“阴阳”理论其实是对地球自转的一种认识。
何谓“五行”?来源于古人对四季的认识。春季植物返青,动物苏醒;夏季植物繁茂,动物活跃;秋季植物结实,动物繁衍;冬季植物凋零,动物潜藏。四季寒暑变化,万物生长收藏,存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对应关系。但万物四季的变化,必须依赖于大地,离此不能生存。故四季与大地的统一才能揭示万物变化。但四季为时间概念,大地为空间概念,不好统一,所以古人便取四季及大地的特性来达到统一的目的。体现春季生发特性的是树(古时叫木),体现夏季炎热特性的是火,体现秋季肃杀特性的是金(古时兵器用金属做),体现冬季潜藏特性的是水,体现大地生化特性的是土。此即“五行”,就是用大地四季的变化来揭示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五行”是什么呢?“五行”是大地四季的变化。四季变化如何形成?地球的公转。可见,“五行”理论其实是对地球公转的一种认识。
但现代人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认识,仅仅有天文学的意义。而中国古人却从中发现了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即万物皆动(阴阳消长),万物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五行生克),并由此指导了各个学科的创立,指导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并历数千年而不衰,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古文明。孰高孰低,自有公论。
第二篇:妥协是种大智慧
妥协是一种大智慧
孔子说:四十不惑,这个不惑,说的就是妥协。
首先是不惑于命运,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我而设计。妥协是面对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处之泰然,不呼天抢地,不怨天尤人。
其次是不惑于自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妥协是认可一生平庸的现实。工作时要事无巨细,过日子少不了柴米油盐。天才几百年才出一个,你当然不是,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很喜欢这几句诗: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还有不惑于友谊,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妥协是原谅朋友无心的伤害,不要指望别人事事照顾你的情绪。
妥协与放弃无关,因其一波三折,反更显执着。好比眼前一汪水,跨过去、跳过去、或者干脆淌着过去都可以。可想想跨度不够大、跳的不够远的风险,不如绕过去。绕过的美妙在于把投入风险降到最低而获得同样的回报。
只是,妥协难免带有无奈的苦涩。如果可以选择,妥协是我们最不愿接受的现实。可惜在这个世界上,妥协,是我们不得不学会的功课。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妥协,但智者必定是善用妥协之人。妥协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时的云卷云舒,是绝处逢生后的喜悦,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辰美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虚,其用不尽。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止躁,寒胜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才是最后的赢家。
妥协是一种心理成熟,有人冲撞了一辈子,事事不顺心,到老了还愤世嫉俗。这样的人像一块生铁,拒绝被生活的烈火百炼成钢。妥协是钢的坚韧、钢的顽强、钢的百折不挠,需要在一次次历练中成就。
妥协是人生的风雨冲刷后留下的鹅卵石,是岁月的河流沉淀出的金沙。妥协因其平和而美丽,因其从容而动人,妥协需要大智慧。
第三篇: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为阴阳五行正名,为中华文化、中医文化证本
刘明武
提要:民族复兴也好,文化强国也好,都绕不开《周易》与《黄帝内经》这两部经典。解释这两部经典,绕不开“阴阳五行”这四个字。《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作,《黄帝内经》是中医文化的代表作;《周易》的基础在阴阳,《黄帝内经》的基础在阴阳五行;可以这样说,阴阳五行玄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玄了;阴阳五行死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死了;阴阳五行活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活了。源头文化中,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认识了天文历法,才能真正认识阴阳五行。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
关键词:苗族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华夏十二月太阳历;阴阳五行;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一、阴阳五行真的是“玄学”吗?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学术争论,这就是“科玄之争”。科,科学也。玄,玄学也。孰为科学?孰为玄学?当时给出的答案是:西方文化为科学,中华文化为玄学。玄学之玄,玄在何处?玄在阴阳五行上,玄在阴阳五行的不可重复,不可实证上。不可重复,不可实证,所以是迷信,所以是玄学。
辩论的双方,均为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流学者。“中华民族有病!”这是双方的共同结论。“拯救中华民族!”这是双方的共同目的。“如何拯救?” 双方则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西化派主张抛弃中华文化,进行“全盘西化”;本土派则主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信守中华文化。全盘西化派的领军人物是胡适先生,本土派的领军人物是梁启超先生。
“科玄之争”中两派学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被众多的研究者所熟知,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又非常奇怪的现象被众多研究者忽略了,这就是:西化派与文化本土派,均视阴阳五行为玄学。“科玄之争”之时与之后,本土派与西化派,仍然一个腔一个调地批五行批阴阳。下面选择几例,供读者鉴赏:
1.梁启超先生批阴阳批五行。1923年5月,梁启超先生在《东方杂志》发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一文,他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梁启超先生认为,以五行学说“支配关乎病人生死的医学,是学术界的耻辱”。
在“科玄之争”中,梁启超先生是坚定的本土派。“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清华大学这两条校训,就是梁先生从《周易》中摘录出来的。《周易》的基础在阴阳,但这并不影响梁启超先生反阴阳。
2.章太炎先生批五行。1926年,章太炎先生在《医界春秋》发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一文,主张废除五行。章先生认为五行学说为愚学而非哲学,他说:“五行之论亦与哲学何与?此乃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文章引起了争论,有人批评他的观点,章先生又撰文反驳,说:“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夫中医不可废也。”
众所周知,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国学大师 章太炎先生只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与五行,在章太炎先生这里,是分割而论的。
3.严复先生批五行。严复在讲演中说:“中国隆古之人,已分一切物为五行也。五行曰金、木、水、火、土。意欲以此尽物。则试问空气应归何类?或曰空气动则为风,应作属木。《易〃巽》为木,而亦为风。则吾实不解气之与木,有何相类之处?矿质金石相伴,血肉鱼骨,自为一部。凡此皆将何属?……中国人不通物理,五行实为厉阶。”
严复先生是《天演论》的翻译者,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中华民族由先进到落后的看法是:祖先开其头,子孙没有续其尾。严复先生临终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是:“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先生在《天演论〃译序》中高度地赞扬《易》,认为欧洲学术基础的“名、数、质、力”,中华先贤在《易》里已全部解决。高度地赞扬《易》的严复先生,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五行,严复先生也是分割而论的。
4.梁漱溟批阴阳批五行。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中这样说:“中国人无论讲什么总喜欢拿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去说。医家对于病理药性的说明,尤其是这样。这种说法又是玄学的味道。他拿金木水火土来与五脏相配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据灵枢素问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青黄赤白黑五色,酸甘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及什么五声、五谷、五数、五畜等相配合。虽看着是谈资文料,实际似乎用不着,而不料也竞自拿来用。譬如这个人面色白润就说他肺经没有病,因为肺属金,金应当是白色,现在肺现他的本色就无病。又姜若炮黑了用,就说可以入肾,因为肾属水其色黑。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种奇妙的推理,异样的逻辑,西方绝对不能容,中国偏行之千多年!”
梁漱溟先生,儒学大师,佛教徒,儒家文化的坚定信守者,梁先生既否定阴阳又否定五行。
5.余云岫先生批阴阳批五行。与前几位大师相比,留日归来的余云岫先生属于后生,但余先生在“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上对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的破坏,其作用远远超越了大师级所有先生。
理论层面上,余云岫先生彻底否定阴阳五行,彻底否定中医经典《黄帝内经》。1916年,余先生著《灵枢商兑》一书批《黄帝内经》,批判其“一无明确之实验,二无巩固之证据”。他批评阴阳学说:“彼所谓阴阳者,神秘不可思议。”他批评五行学说:“至于五行之说,尤属不根。其在印度、欧西则分四行,曰地,曰水、曰风、曰火。中夏则别为五行,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是东西已不相同,孰得其真?已不可辨。”余云岫先生坚信,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基础是虚妄的,能击破它,中医学整个体系也便崩溃。
实际层面上,余云岫先生于1929年推出了“废除中医”案。在当时,这一提案震惊了全国中医界。余云岫先生属于西化派,他是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中医文化的第一人。
否定五行,否定阴阳的学者、大师们,忘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先秦诸子百家,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老子以阴阳论物理,孔子以阴阳五行论人礼,管子以阴阳五行论政理,孙子以阴阳五行论兵法,庄子以阴阳五行论自然哲理,《黄帝内经》 以阴阳五行论养生论病理……
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都是光照千秋的人物,他们会以玄虚之理为立论的依据吗?!
但是,在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这里,也存在根本性缺陷,这就是:他们并没有清晰地介绍阴阳五行的重要性与根本性,他们并没有清晰地介绍阴阳五行的出处与来源。
阴阳五行,真的是不可重复,不可实证的玄学吗?真的是毫无价值的迷信吗?阴阳五行,可以分割而论吗?所有这些,在中华大地上,至今仍然是个问题。
回顾先秦典籍中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看法:只有找出阴阳五行准确出处,千年的疑难一定会得出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二、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究竟源于何处呢?经过10多年的追溯,笔者追溯出的答案是:阴阳五行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具体的源头在太阳历。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请看以下证据:
1.苗族太阳历论阴阳。苗族文化中的阴阳,源于天文历法,具体源于太阳。
善于种植稻谷的苗族同胞,保存、运用了一种十二月太阳历,今天称之为“苗族古历”。苗族古历中有两个重要的节日——冬至与夏至。冬至与夏至,在苗族文化中还有两个雅称,叫做“阳旦”与“阴旦”,冬至称阳旦,夏至称阴旦。旦,有初生之义。阳旦, 阳气初生;阴旦,阴气初生。阳旦,是阳气初生的第一天。阴旦,是阴气初生的第一天。阳旦阴旦,与太 阳相关,与太阳、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相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冬至阳旦;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夏至阴旦。
为何以冬至夏至论阴阳?因为冬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暖变热,夏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凉变寒。
冬至夏至,阴旦阳旦,年年重复,千古不易,万古不变。重复的根源,在于太阳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无限循环。与太阳相关的阴阳,是可以重复的。“阴阳不可重复”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立竿测影下的冬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长。立竿测影下的夏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短。阴旦阳旦,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阴阳不可定量”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苗族太阳历中的阴阳,由太阳所决定。由太阳决定的阴阳,可以重复,可以定量,没有丝毫的玄虚。“冬至阳旦,夏至阴旦”,苗族古历中的这八个字,足可以让所有以阴阳为玄学的文化批判,化为荒唐。
苗族文化保存了多种史前历法,这里有阴阳有五行,有天干有地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全部出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所表达的是时间中的节令,空间中的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表中里“立体方位”,以及四面八方“平面方位”。
2.蚩尤五行历论五行。《管子〃五行》篇记载了一种黄帝时代的“五行历”。五行即五季,五季命名为金木水火土。一季一行,一行统领72天。其顺序依次是:木行72天,火行72天,土行72天、金行72天、水行72天。72天×5=360天,五行共360天。治理天下的君王,按照五行顺序发布政令。政令有两大基本内容:在每一行的72天里,“应该干什么” 与“不应该干什么”。例如在木行的72天里“禁民斩木”,因为这一时间段是草木生发的时间段。例如在水行的72天里“令民出猎”,因为在这一时间段禽兽最肥,而且还不是繁殖季节。
五行历,就是把人的生活生产之序与太阳之序连接在了一起。五行历,就是将太阳法则引入人则——生活之序与生产之序。
黄帝时代的五行历,是蚩尤帮助黄帝制定的。这一历史事实,《管子〃五行》篇的记载是:“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中的蚩尤与黄帝是合作关系,这一点有异于《史记〃五帝纪》。
72天这一数据,在《黄帝内经》、《鶡冠子》、《淮南子》中均有出现,由此可见五行历影响的广泛。
五行历中的五行,有着严格的规定性。这里的五行,与玄学无关,与迷信无关。
3.华夏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周髀算经》记载了太阳历、太阴历以及太阳历、太阴历合二而一的阴阳合历这三种历。本文这里,关注的重点是十二月太阳历。
与苗族古历一样,十二月太阳历是以冬至夏至论阴阳的,冬至论阳,夏至论阴。十二月太阳历的冬至夏至,一对应于后天八卦中的坎离两卦,二对应于十二支中的子午两支,三对应于气候中的寒暑。请看原文:
“故冬至从坎阳在子……,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故曰暑。”(《周髀算经〃天文历法》)
《周髀算经》以太阳历论寒暑,以寒暑论阴阳。寒暑即阴阳,阴阳即寒暑,寒阴而暑阳。将阴阳对应12支中的子午两支,是《周髀算经》的一大贡献。子午两支在空间的连线是子午线,子午两支在时间的两点是阴阳转换点。冬至夏至,是一年中的阴阳转换点。中午子夜,是一天中的阴阳转换点。冬至夏至、中午子夜,均可以用子午两支来表达。子午两支界定出阴阳转换点,一具有千古不易、万古不易的永恒性;二具有千古不易、万古不易的规律性;三具有就在你我身边的常青性。
在众多经典中,唯有《周髀算经》记载了冬至夏至的日影长度:冬至,日影长1丈3尺5寸;夏至,日影长1尺6寸。冬至夏至的定量,实际上也是阴阳起点的定量。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而不论五行。
4.彝族十月太阳历论阴阳五行。笔者在追溯中发现,能够完美完整解释阴阳五行的,中华大地上只有彝族文化。彝族同胞保留了一种汉族已经失传了的十月太阳历。这种十月太阳历中出现了阴阳五行,出现了天干地支,出现了文学名著中广泛出现的“72”与“36”,在十月太阳历这里,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一系列“有其然,无所以然”的问题,均可以找到源头,均可以找到答案。本文讨论的问题在阴阳五行,其它暂不讨论。
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前一截为阳,后一截为阴。两截之分,分以冬至夏至为界。冬至到夏至,为前一截;夏至到冬至,为后一截。如果说苗族古历的阴旦阳旦,量化出的是南北回归线上的两个点,那么,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两截,量化出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两条线。点,既是空间点,也是时间点。线,既是空间线,也是时间线。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既可 以在空间中验证,也可以在时间中验证。
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太阳回归年分五季,五季称五行。一季一行,五季五行。与春夏秋冬命名四时一样,彝族先贤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五行。五行一行一季72天,五行360天。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是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去尾数,然后一分为五的结果:
(365-5)÷5=72(天)(366-6)÷5=72(天)中华先贤立竿测影,将太阳之动量化在了这样四个数字里:365;366;1461;365.25。竿下测量,太阳之动四年之中有三年的回归周期(从日影最长点回归到日影最长点)为365天,有一年为366天,四年总的回归周期为1461天,四年平均数365.25天。这四个数字,是中华先贤对太阳之动量化的共同认识。因为,这四个数字是在苗族太阳历、华夏太阳历、彝族太阳历中共同出现的。
360÷5=72(天),尾数的5~6天如何安排?彝族先贤安排用于过大小两个年节。365天的回归年为平年,平年过大年,节日用3天,小年用2天。366天的回归年为闰年,闰年的大年节、小年节均用3天。冬至为大年,夏至为小年。年节所用的时间,不计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
五行有一定的顺序:以木为始,以水为终。一行接一行,循环不休。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一行生一行,接连不断,循环不休,如环无端。五行在平面的状如圆环,运动状态是周而复始、原始反终。
“有五行”与“为什么有五行”,或者说“有五行”与“五行从何处来”,这两个问题,彝族十 月太阳历解释得清晰而准确。
据彝族典籍《土鲁窦吉》(宇宙生化)介绍,十月太阳历是用“鲁素”表达的。鲁素,音近洛书,汉语译为龙书,图形完全吻合于汉族洛书。洛书的其然与所以然,彝族文化用天文历法做出了解答。
阴阳五行,在十月太阳历中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而论。
从先后顺序上看,十月太阳历在先,十二月太阳历在后。十月太阳历论阴阳五行,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论六气六律,后者的进步但仍然保留了五行结构。《黄帝内经》在夏季之末又分出了一个长夏,在四时之末又化出了最后18天,就是在十二月太阳历中对五行结构的保留。
空间的东西南北中五方,人体中的五脏,音律中的五音,色味中的五色五味,五谷的区别,乃至孙悟空的72变、梁山好汉的72天罡,其根源全部与五行相关。流不告别源,花叶不告别根本;一源而百流,一树开百花;这两点,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永不退色、永葆青春、永放光芒的奥秘。
三、与阴阳五行相关的天文
阴阳五行之理,是太阳之理;阴阳五行之数,是太阳之数。阴阳五行这一千古疑难,放在天文中来认识了,几分钟之内可以变成一个轻松的常识。
1.两条空间天文线。赤道南北,平行着两条与太阳相关的空间线,这就是南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空间方位是南纬23°26′,北回归线的空间方位是北纬23°26′,太阳就循环在这两条天文线之间。往返一次,即一个太阳回归年。此处敬请谨记,站在地球看太阳,如同乘坐车船看青山。认识这两条天文线,对 于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非常重要,因为一系列基础性问题的解答,均与这两条天文线有关。
其一,阴阳学说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即是太阳回归年的一阴一阳。南来为阳,北往为阴。彝族文化中的阴阳,母源在此。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阳旦;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阴旦。苗族文化中阴阳,母源在此。
其二,四时划分源于此。南北回归线之间,又出现了赤道线。“赤道”之名,虽然出于《汉书〃天文志》,实际上《周髀算经》界定出的中衡线,就是赤道线。太阳,循环往返于两线(南北回归线),相交于三线(南北回归线加赤道线),三线上有四个交点,四个交点区分出春夏秋冬。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冬至;相交于北回归线,夏至;南来相交于赤道,春分;北往相交于赤道,秋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相交点,被《黄帝内经》界定为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点。冬至阳气升,夏至阴气降,春分阳气出,秋分阳气入。升于黄泉之下,降于九天之上,出于地上,入于地下,一年之中阴阳(寒暑)二气的转换,被三线四点界定得完美而精致。
四时的精确化分,晚于五行。
其三,五行学说源于此,天干地支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去尾数)一分为五,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行72天,一行两个月,五行十个月。十个月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达。十天干源于此。
一月36天,36天分三旬,一旬12天。12天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来表达。十二地支源于此。
一行72天,一月36天。文学家广泛运用的72 与36这两个数,源于十月太阳历。
四,八节划分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一分为八,即是八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其五,十二月划分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一分为十二,此处即十二月的母源。
其六,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日影会发生由长而短、由短而长的变化,按照日影长而短、短而长的变化,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两条回归线之间距离一分为二十四的结果。
其七,六气的划分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一分为十二,即是十二月。十二月也可以称之为阴阳十二气。以冬至点为界,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为阳六气;以夏至点为界,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为阴六气。
其八,十二律的发现源于此。天籁之音源于天地之合。太阳南来由冬至点到夏至,这里可以划分出六个月,太阳北往由夏至点到冬至,这里可以划分出六个月。在十二个月中,天籁之音、地籁之音会有十二种变化。中华先贤从十二种变化抽象出了十二律。《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同和,就和在太阳与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上。
其九,十二经络的根源源于此。创造《黄帝内经》的中华先贤,以十二月、十二律为依据,论出了十二经络。十二月属于时间,时间是无形的;十二律,属于音乐,音乐有声而无形。以无形的时间为依据,以 有声无形的音乐为依据,中华先贤论证出了无形之经络。
一个太阳,两条天文线,中华先贤以此为基准,先后制定出了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从十月太阳历中,中华先贤抽象出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从十二月太阳历中,中华先贤划分出了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所有这些,全部是指导生产生活的依据。所有这些,全部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养生与治病)的依据。
其十,时空一体的时空观源于此。两条天文线的南北位臵是固定的,两条天文线之间的间距是一定的。间距,属于空间;太阳在间距之间的往返,需要时间;空间与时间,在两条回归线这里融合在了一起。《后汉书〃律历下》:“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太阳在天运行,以度计算;历中记载,以日计算。日行一度,历中一日。太阳在南北两条回归线之间运行365.25°,历中记载365.25天。度,属于空间;日,属于时间。空间与时间的融合,形成了时空一体的时空观。时间与空间,构成了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来的理论基础。
2.两个永恒的时令点。岁首起点在冬至,转折点在夏至。起点与转折点,是太阳南来北往所决定的。点,确定在两条回归线上。点,可以进行三方面的严格定量:1.空间日影长度上的严格定量;2.日出方位上的严格定量,冬至日出东南方,夏至日出东北方;3.历中天数(时间)上的严格定量。
岁的起点与转折点,解答了文化中一系列基础问题: 其一,阴阳发生的解答。前有论述,此处不赘。其二,阴阳转换的解答。冬至阴极,阴极生阳。夏至阳极,阳极生阴。
其三,奇偶之数的解答。冬至夏至,确定在文字之前。文字之前的冬至夏至,是用奇数一与九表达的。只有知道一与九在天文历法中的地位,才能知道针经《灵枢》之纲纪为何在于一与九。
其四,生死两极的解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枯与荣,既是原上草的生死两极,也是万物生长与收藏的生死两极。万物的生死两极,在冬至夏至,在阴旦阳旦。
其五,升降两极的解答。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降。”升,升于黄泉之下;降,降于九天之上。《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牛顿万有引力,解答升降之降,并没有解答升降之升。一阴一阳,合理地解答了自然界的升与降。从升降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就是现代物理学一个重大基础问题的解答。
其六,寒暑两极的解答。冬至,寒;夏至,暑。冬至夏至、阳旦阴旦解答了寒暑两极。寒与暑,属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背后的决定因素在太阳。太阳,在两线之间的变化,决定着天气变化。正常是天气,异常是天灾。从寒暑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西方文化不能解答的天灾规律问题,可以清晰地得到解答。
其七,循环两极的解答。太阳揭示出的天体运动,是螺旋式循环运动。这里不存在牛顿力学所描述的平面、直线、匀速运动,这里的运动是圆周、曲线、不 匀速运动。从循环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就是现代物理学一个重大基础问题的解答。
循环的轨迹是一个椭圆,与开普勒发现的天文椭圆一样。椭圆上有两个焦点,开普勒只发现了一个焦点,这就是太阳。中华先贤发现两个,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太阴。从循环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就是现代物理学一个重大基础问题的解答。
其八,成语来源的解答。源头文化出现的众多的、具有永恒性、常青性成语,大都与太阳相关,大都与太阳月亮相关。
《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日影长短的变化,可以以“损”“益”二字论之。这一论断告诉后人,“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至理名言,与太阳相关,与冬至夏至相关。
《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吕氏春秋〃去私》:“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这两个论断告诉后人,“无私”之品德,与天地相关,与日月相关。
《鶡冠子〃王第》:“天者诚其日德也。日诚出诚入,南北有极。”这一论断告诉后人,人文中的“诚信”之“诚”与太阳相关。《鶡冠子〃泰鸿》:“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这一论断告诉后人,人文中的“诚信”之“信”与太阳相关。
其九,黄钟大吕的解答。《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阴六吕阳六律,在冬至夏至这里,中华先贤发现并区分出了黄钟大吕之声。
四、从太阳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上看阴阳 1.从地球公转角度上看阴阳。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即是一个太阳回归年。公转的轨迹(黄道),是一个椭圆。椭圆一分为二,一半逐渐接近太阳,一半时间逐渐远离太阳,这里形成了自然之寒暑,中华先贤从这里抽象出了与太阳相关的一阴一阳。彝族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符合地球公转周期中远日与近日的基本规律。苗族太阳历的阴旦阳旦,符合一年之中日影变化的长短两极,实际上也是符合地球公转周期中远日与近日的基本规律。
太阳历中的阴阳,一符合地球公转周期,二符合地球公转轨迹,三符合地球公转规律。太阳历中的阴阳,是周岁之阴阳。周岁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
以太阳论阴阳,精密而准确者,在中华大地上,当推苗族文化与彝族文化。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是自然之阴阳。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则是人为的划分。
2.从地球自转角度上看阴阳。公转之外还有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有日往月来之变。日往月来,即一昼一夜,中华先贤从这里抽象出了阴阳合历中的阴阳。
华夏文化论阴阳,是以日月而论。《周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昼者阳,夜者阴。”又:“阴阳之数,日月之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日为阳,月为阴。”以日月论出的阴阳,是周日之阴阳。周日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
以日月论阴阳,精密而准确者,在中华大地上,当推华夏文化。
3.自转、公转中的倾斜。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一个反复性倾斜,倾斜有两个极限。两个极限一在南 回归线,一在北回归线。两条线决定了距离太阳的近与远。离太阳的远近,决定了自然而然的一寒一暑。一寒一暑即自然而然的一阴一阳。
4.简要述评。地球公转周期,有严密的时间性。地球公转轨迹,有严密的空间性。严密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可以通过精密的数学来界定。从这一点上说,阴阳五行既是一个严密的时空体系,也是一个严密的数理体系。在《周易》、《尚书》、《黄帝内经》以及诸子百家这里,严密的时空体系、数理体系化为可以论证一切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体系。
一切从时空中来,所以时空可以论一切。阴阳五行可以论证一切的奥秘,就在这里。
六、永恒的思路,常青的方法
以太阳论之,论出了十月太阳历,论出了十二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是中华文化的成熟点,因为这里是阴阳五行的发源地,这里是奇偶之数的发源地,这里还是直角三角形的发源地。十二月太阳历,是中华文化的精美点,因为这里是阴阳十二律的发源地,这里是十二经络的发源地。太阳历之外还有月亮太阴历,还有北斗历。以太阳论之,以月亮论之、以北斗论之,最终是以天文论之,这是中华先贤书外创造的基本思路。以阴阳论之,以五行论之,以天干地支论之,以时间空间论之,终极的论证方式是以道论之,这是中华先贤书内论证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华先贤的思路,是永恒的思路。中华先贤的方法,是常青的方法。请看以下两方面的实例:
例一,在远古、中古、先秦时期的中华大地上,道是论证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人理、物理、医理、音律、养生之理、无一不是以道论之。这里产生了河 图洛书,太极八卦,这里产生了统帅群经的《周易》,这里产生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论网罟论弓矢论舟车论臼杵,论茶论剑论兵法,论琴棋书画,论解牛之理,无一不是以道论之。这里产生了一项项技术,这里产生了一件件器具。与太阳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在中华大地上,仍然光采夺目。
例二,源于太阳历的十二平均律,被当今世界所采用。阴阳太极图,会出现在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惠勒演讲集的第一页。胎于表达十月太阳历(洛书)的四阶幻方图,作为代表地球人智慧的标志,会刻在美国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上。与太阳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在美国在西方,仍然光采夺目。
以道论之,永恒的思路,常青的方法。何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界定很多人知道。何谓阴阳?“阴阳之义配日月。”“道之在天者,日也。”日月可以论道,太阳单独可以论道,这一界定很多人不知道。
书中的道理在书外,阴阳的道理在日月,首先在太阳。从根本上说,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是以太阳为根文化。太阳崇拜与太阳研究,产生了节日节令,产生阴阳五行,继而产生了伟大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完全可以这样说,只要天上的太阳还在,只要天上的日月还在,中华先贤的思路与方法就不会过时。同理,只要天上的太阳还在,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仍然会光芒万丈。问题是,先贤的后人完全忘记了太阳,完全忘记了太阳月亮,完全忘记了以道论之的思路与方法。试想,假如永恒的思路、常青的方法得以延续,世界的东方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出现新的辉煌吗?!
参考文献:
[1]吴心源著,《苗族古历》,北京:民族出版社202_年
[2]王子国翻译,《土鲁窦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8年 [3]西汉张苍邓编撰,《九章算术》《周髀算经》,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_年
[4]张善文等译注,《十三经》,广州:广东、广西、陕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
[5]彭文辑,《百子全书》,湖南:岳麓书社1993年 [6]东汉班固撰,《汉书》,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7]南朝范晔著,《后汉书》,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_年 [8]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9]区结成,《当中医遇上西医》,北京:三联书店
第四篇:随缘,是人生大智慧美文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藉口。
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就在世间上做人,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持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随缘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意境。随缘是用出世的眼光看事,用入世的双手做事;随缘是举重若轻、轻描淡写、游刃有余的潇洒风度;随缘是“知其不可为”则果断放弃,审时度势、自出机杼、另辟蹊径的处事态度。随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从更深的层次看,随缘更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缘动则心动,心动则缘起;缘来好好珍惜,缘去淡淡随缘。随缘一世,一世随缘。《菜根谭》上说,“万事皆缘,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种安详恬淡的心态,是一种处变不惊的风范。
第五篇: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公就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梁(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以武圣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数千年来倍受海内外华人推崇敬仰。关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义诚信品质,是中华民族心仪向往和追求的典范,历来为官方、民间,儒、道、释所敬仰推崇。从下故事对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可知一二。土山三约
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
一、今降汉不降曹;
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约体现了关公对汉室,对刘皇兄的忠诚,在文字上约法三章,表明他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夜读春秋
关公《夜读春秋》是关公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 “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他故事
1、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她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汽车维修店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4、.宋庆龄有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赴约了,但宋庆龄仍冒雨前往。
5、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6、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