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毛中特心得体会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10-891217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16:11: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毛中特心得体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7个年头,历史的脚步和时代的洪流在中国的这37年来流转得惊人的迅速,改革开放给我们全中国的经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藉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亲历改革发展”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决定开展一次围绕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变化的民间走访调查,通过从别人口中了解到的感受结合自己的体会更深刻的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答案,我们小组决定探寻主城区内的老街以及至今居住其中的老人,一方面他们的年岁较高,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前后几十年的不同的生活,可以说他们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所以对于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中带来哪些变化,他们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另一方面,具有历史沉淀的老街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也是非常直观明了的。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对老街居民的采访。

我们走访调查的路线是:黄桷古道—磁器口—十八梯。沿途将乘坐轻轨,索道,汽车等交通工具,穿越繁华的渝中半岛,在路上,我们也将一路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队伍集合完毕后就出发,第一站便是位于学校不远处的黄桷垭街道,此地是黄桷古道的终点,黄桷古道乃是当年进入重庆主城、前往贵州的必经之地,由于交通的不断发展、发达,这一条路也逐渐的落寞下去,变为了人们周末休闲健身、锻炼身体的一处步道,从上新街一路沿古道拾级而上,穿过茂密的树林,便是到了黄桷垭街道。我们从公路一旁的斜坡向上而行,一排排的年代略显久远的老房子豁然出现在了眼前,房前的门旁上钉着“黄桷垭街道XX号”。

我们将走访对象选择为那些正在闲聊或者稍作休息的老婆婆老爷爷。我们走访的第一位是一位老婆婆,看到我们的突然出现,一开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在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也还是不知道回答我们什么,我们试着用浅显的语言问了几个问题,希望能把对方带入进来,老人家这才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当我们问到改革开放给她带来什么变化的时候,她很肯定的告诉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起居还是饮食方面,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吃饭要粮票,买肉要靠肉票,生活质量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同时她也指出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经济飞速的发展了,人们的腰包也渐渐的鼓起来了,可以经常出境旅游,可以吃大餐,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在一点一点的变淡,她举出了现在很多人在街上遇到小偷不会选择见义勇去制止偷窃行为,而是看热闹一样的围观。的确如此,正如唯物辩证所支持的那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的经济虽然是大步稳健的上升了,物质生活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但人们的道德素养的进步却在这飞速的发展中被忽视了,或者说被耽搁了;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年事很高的老奶奶,也许是早已看遍人生,老人家一见到我们就是笑盈盈的,十分大开爽朗的接受我们的采访,她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让她们这些老人家生活得到了很大的补助,虽然早已退休,但老人的社保福利还是能够让她们不用愁吃穿,这些让她感到很满足。

中途我们乘坐索道从南岸区跨越长江到达渝中半岛,又立即换乘轻轨前往磁器口,一气呵成。若是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是十年前,这样一趟路程得花上多久的时间,翻山越岭、跨江钻洞。而如今,只需在网上事先查询好路线,了解起点和终点站即可,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改变,不就是体现在这些上面么。

来到了古镇磁器口,如今已是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每天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此处旅游业的发展也拖动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我们采访了都是当地居民的一位环卫工人大妈和一位摆售小商品的大叔,大妈表示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政府提供了这份工作,让自己能养活自己,并且社区也非常关心她们;大叔也有相同的回答,当问到对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他们搬迁和对从小生活的故居的留恋的矛盾冲突时,大叔沉思了一下,还是希望能够一直住在老家。我想这便是国人的故乡情结吧,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面对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人又会是怎么不同的看法呢。

最后我们前往了十八梯,这个老重庆的下半城,现在已经被打满了“拆”的痕迹,许多稍有内涵的外地游客亦或是重庆本地人会来到这儿,看一看曾经的老重庆的风光。我们采访了一位号称有百年历史的老茶馆的老板,大约60多岁,有着作为茶馆老板所特有的豪爽性格与见多识广,他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改革开放,肯定了带来的巨大飞跃,同时也透露出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很大程度上隔绝了人们之间的情谊,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起来,同样我们问了他关于老街拆迁与故居情结的矛盾,他则表示理解与支持旧房拆迁,认为这是历史发展所必须经历的。

三条老街的访谈调查给我的印象颇深,每位无论是依然悠闲如初的黄桷垭街道,还是处于经济开发与老街留守博弈的磁器口,亦或是已经在拆迁衰落的十八梯,老人家对于改革开放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或者有针对自己生活所提出的不足之处,就像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一般,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肯定了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改变与进步。而我们采访途中的一路所见也亲历着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巨大变化。通过这次为其一整天的走访调查,使我们小组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拥护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和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决心。

第二篇:毛中特心得体会

毛中特心得体会

俗话说: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这本书后,我们有必要也很需要进行社会实践,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理论去指导生活实践。在本次实践中,我们进行了题为“贵州大学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分析”的社会调查。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组五个人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因此每个人既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的工作,又能相互配合完成团队任务,高速有效的完成了本次实践,因此大家都从中收获了很多,也有颇多的感悟。

一,选题的必要性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许许多多的学生怀着对象牙塔的憧憬来到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怎样过才能将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多姿多彩,风生水起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组织活动的学生组织。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多种选择,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通过参与各种学生组织活动或参加社团组织,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与宽度,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而现状却不如我们想象那般,我们校园中的往往有一些 名存实亡的社团,往往存在着一些“僵尸社团”,完全无法达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更有一些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往往没有什么创意和很有趣的点子,学生自然就对其渐渐失去兴趣。在贵州大学数目纷繁的社团中当然不乏那些官僚风气严重盛行的学生社团,往往对学生没有什么帮助,反倒是会让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影响校园的社团发展。因此我们有感于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能得到学生和学生社团的发展的契合点。运气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用真诚的付出于这次艰辛又富有意义的调查,我们得到了我们前面虽然片面但却真实有效的结论与建议。

二,实践感悟

1.寻求帮助,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万事开头难就像一魔咒,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也一不小心就遭遇到了更换选题的厄运。困难会有的,化解困难的勇气我们同样拥有。我们五人小组积极思考,再给出的选题中进行遴选,终于一致同意选择“贵州大学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分析”这个题目。我们还参考了陈中老师的意见,让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安排,让老师帮助我们不断地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思考。2.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进行团队工作。

还记得我们在一起设计问卷和访谈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了能够设计出较为合理的问卷,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翻阅了无数前辈的鸿篇巨制,最后进行小组内的模拟调查,不断优化问卷题目的设置,不断的对问卷进行浅斟慢酌,最终形成了如下的问卷(详见附录)。当然进行人物访谈的时候我们也颇费精力,为了能够得到较权威的数据,为了得到较为客观真实的情况,我们在寝室把访谈问题进行了不下十余次的修改,但在访谈过后,大家还是觉得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值得我们反思,这也印证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以后得引以为戒。在团队工作往往比一个人工作艰难,因为你考虑到的不止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你需要照顾别人比你睿智的思维,你需要认真聆听别人对自己和对问题的见解,你需要将自己的工作与团队紧密围绕在一起。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这次的调查的题目是“贵州大学学生对社团的态度及社团发展状况调查分析”。调查的主体是贵州大学在校大学生。我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参与网上问卷调查的有125人,访谈社团负责人,校社联相关人员,校团委相关老师等若干人。收集到数据后我们进行到了详实的统计和认真的分析。最后我们也基本得到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次小组彻底完成了本次实践活动。这次的调查,虽然这只是一次小的调查,但我们小组齐心协力一起把它设计好,各司其职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共同体验到了未曾收获的感觉,共同经历了大大小小很多困难与挫折。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们也确实了解了我们校园社团的相关工作以及我们学生的自身对社团的态度以及社团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我们得到了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了部分的解决方案,感觉这次实践课程除了对自身有所提升外,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改善有所帮助,即使再辛苦,所有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第三篇:毛中特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毛中特的心得体会

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几乎每家每户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总会看到一幅长得一摸一样的墙画——毛泽东画像,那时候搞不懂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受崇拜,后来明白了。他不仅是一个满腹谋略的军事家,更是一个才气纵横的思想家。

曾经多次读过一本外公留下来的《毛泽东传》,书本有点泛黄,散发着陈年的味道,里边有不少外公写的笔记,令我惊异的是,一篇不到200字的文章,竟然可以挖掘出如此多的东西,他的创见及战略远非常人所能及的,怪不得当时都把学习毛泽东思想看成必修课,掀起了一股思想热潮。几十年后的我们,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仍然在学习着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可见它的价值非同一般。

今日和同学们讨论学习过后,更是体会尤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继承先辈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用有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承担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则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和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之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令我感慨颇多的是我们的课堂也不是一味的是枯燥乏味的讲述大道理,而是结合实际更多的将生活中的事情与书本中的知识相结合,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我们都可以参与进去,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冷静的聆听与思考书本中的内容,对我影响很深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同学们更多的讨论时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其实在当代物质丰富的社会我们讨论这个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指引,不要把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当做是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拥有高尚的灵魂,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每个公民都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学子们的行为,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 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 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党把振兴民族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篇二:毛中特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接触了《毛中特》这门课程后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理论型课程的明显特点一样,也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虽然老师在授课 的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知识点和相关的事迹有机结合来进行讲解。但是,仍旧没有达到良好的习得效果。自我反思,大致上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中学阶段已经对其中大部分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简略地学习,大学的深入学习,便面临着没有新鲜感,而失去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与目前较为散漫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也和社会中不断凸显的现实问题常常脱节,导致对此类政治理论的合宜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这也是我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省。

在课堂活动方面,我想,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等环节。适当地课堂讨论发言,可以更好地将学习知识进行一个现实条件的交流。有利于较好的发展知识思维。巩固所学知识。而课堂的小组报告,可以更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的同时,培养同学们对理论研究的能力,锻炼知识交流能力。

我认为这门课是在为我们以后进入社会提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对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门课程里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性的习得,还学到许多人生问题。人的一生从点滴的积淀自我到重大的人生抉择,是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现自我的价值.篇三:学习毛中特的体会 ——期中作业

学习毛中特的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谈我的学习收获:

1.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纠正了我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以前,我一直想当然地把毛泽东思想也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容上是相互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

2.在宏观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知识的整合,较以前系统化、体系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从内在上把握各个具体问题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我对课程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建议:

1.我想建议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这样我们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地更全面一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某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在某时某地发生、此事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及对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等。

2.我想建议老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多讲一些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这样一来,其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枯燥、索然无味,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与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二来,小故事可以充当历史背景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更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某一历史事件;三来,小故事可以辅助我们进行记忆,其情节常常能够提示我们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信息,且由于故事的情节性,更方便记忆,并且相对来说不容易淡忘。

3.我想建议老师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在讲“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章时,可以让学生编排以爱国为主题的情景剧,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的同时,还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再次,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我认为自己以后应该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思想上重视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著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用知识武装头脑,并通过各种学习和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重视实践创新,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在活动中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篇四:毛中特心得体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7个年头,历史的脚步和时代的洪流在中国的这37年来流转得惊人的迅速,改革开放给我们全中国的经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藉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亲历改革发展”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决定开展一次围绕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变化的民间走访调查,通过从别人口中了解到的感受结合自己的体会更深刻的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答案,我们小组决定探寻主城区内的老街以及至今居住其中的老人,一方面他们的年岁较高,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前后几十年的不同的生活,可以说他们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所以对于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中带来哪些变化,他们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另一方面,具有历史沉淀的老街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也是非常直观明了的。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对老街居民的采访。

我们走访调查的路线是:黄桷古道—磁器口—十八梯。沿途将乘坐轻轨,索道,汽车等交通工具,穿越繁华的渝中半岛,在路上,我们也将一路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队伍集合完毕后就出发,第一站便是位于学校不远处的黄桷垭街道,此地是黄桷古道的终点,黄桷古道乃是当年进入重庆主城、前往贵州的必经之地,由于交通的不断发展、发达,这一条路也逐渐的落寞下去,变为了人们周末休闲健身、锻炼身体的一处步道,从上新街一路沿古道拾级而上,穿过茂密的树林,便是到了黄桷垭街道。我们从公路一旁的斜坡向上而行,一排排的年代略显久远的老房子豁然出现在了眼前,房前的门旁上钉着“黄桷垭街道xx号”。

我们将走访对象选择为那些正在闲聊或者稍作休息的老婆婆老爷爷。我们走访的第一位是一位老婆婆,看到我们的突然出现,一开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在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也还是不知道回答我们什么,我们试着用浅显的语言问了几个问题,希望能把对方带入进来,老人家这才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当我们问到改革开放给她带来什么变化的时候,她很肯定的告诉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起居还是饮食方面,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吃饭要粮票,买肉要靠肉票,生活质量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同时她也指出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经济飞速的发展了,人们的腰包也渐渐的鼓起来了,可以经常出境旅游,可以吃大餐,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在一点一点的变淡,她举出了现在很多人在街上遇到小偷不会选择见义勇去制止偷窃行为,而是看热闹一样的围观。的确如此,正如唯物辩证所支持的那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的经济虽然是大步稳健的上升了,物质生活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但人们的道德素养的进步却在这飞速的发展中被忽视了,或者说被耽搁了;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年事很高的老奶奶,也许是早已看遍人生,老人家一见到我们就是笑盈盈的,十分大开爽朗的接受我们的采访,她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让她们这些老人家生活得到了很大的补助,虽然早已退休,但老人的社保福利还是能够让她们不用愁吃穿,这些让她感到很满足。

中途我们乘坐索道从南岸区跨越长江到达渝中半岛,又立即换乘轻轨前往磁器口,一气呵成。若是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是十年前,这样一趟路程得花上多久的时间,翻山越岭、跨江钻洞。而如今,只需在网上事先查询好路线,了解起点和终点站即可,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改变,不就是体现在这些上面么。

来到了古镇磁器口,如今已是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每天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此处旅游业的发展也拖动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我们采访了都是当地居民的一位环卫工人大妈和一位摆售小商品的大叔,大妈表示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政府提供了这份工作,让自己能养活自己,并且社区也非常关心她们;大叔也有相同的回答,当问到对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他们搬迁和对从小生活的故居的留恋的矛盾冲突时,大叔沉思了一下,还是希望能够一直住在老家。我想这便是国人的故乡情结吧,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面对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人又会是怎么不同的看法呢。

最后我们前往了十八梯,这个老重庆的下半城,现在已经被打满了“拆”的痕迹,许多稍有内涵的外地游客亦或是重庆本地人会来到这儿,看一看曾经的老重庆的风光。我们采访了一位号称有百年历史的老茶馆的老板,大约60多岁,有着作为茶馆老板所特有的豪爽性格与见多识广,他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改革

开放,肯定了带来的巨大飞跃,同时也透露出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很大程度上隔绝了人们之间的情谊,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起来,同样我们问了他关于老街拆迁与故居情结的矛盾,他则表示理解与支持旧房拆迁,认为这是历史发展所必须经历的。

上完毛概课给我的感想

上完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就是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之所以这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好听一点,华丽一点而已,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并不缺乏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工厂制度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基础工业之中,中国存在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传统手工业,现代化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大混合工业。

综合分析1949年建国之后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段时间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要想迅速在现代社会中崛起,就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先走这种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化的发展道路,其实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作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老大,中国是很有代表性的,也是当代唯一可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走这种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化的道路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也不能太快地向这一中心靠近,靠的太快太过度了,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就是个典型例子,大家啊,包括领导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走。那为什么必须走这种道路呢?

在我看来,在世界历史上,大型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没有,我们建设都没有经验,要想纯粹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大可能的事,而另一方面,世界超级大国几乎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我们不能说资本主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同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怎么会格格不入呢?不过根据不同国家应该实行哪一种制度罢了,如果我们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那么必然落后甚至永远不要想赶上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世界上是先有资本主义而后有社会主义,他们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如果某一项科技在国外已经很盛行了,而自己不愿去学习,自主研发,那等你研发出来了,人家不知道又研发了什么高科技,这样你将永远落后于别国,永远被别人拖着,弱国不外交的道理大家都懂,中国落后的曾经也不是没有过这种经历。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不要搞拿来主义,随便什么都顺手拈来,那迟早我们社会主义将变成资本主义的奴役,适合的有用的才能拿过来,才会有用,如果拿来了一堆垃圾,不但没用,而且还会拖自己后腿,只有这样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像真正的社会主义靠拢,才可实现东方巨龙的再度崛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改革是必须的,但是幅度不能过大,得慢慢探索,幅度太大会偏离原有路线,导致一个国家的迷茫状态。以前感觉社会乱七八糟,到处是问题,我经常怀疑,社会难道就只有这样了吗?还有的救吗?可能是我阅历太浅,不了解社会,不了解国家的缘故,社会发展必然会有问题,不过得先解决

主要问题,次要问题先放一放,不能主次颠倒,以前我总以为中国腐败问题很严重,但是和发展问题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一个国家不发展,不富强,就算消除了腐败问题,那又如何呢?所以现在发展了,有一些富强了,也该搞搞腐败问题,在新一代的领导集体中,我看到了希望,当今中国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发展问题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其他腐败问题之类的,只有让他在发展中慢慢消亡,但是要根治是绝对不可能的,几千年来都有的东西,怎可消除,中国的关系问题已在民族之中根深蒂固,也只能是用法律政策尽量去约束他。我相信,中国迟早会再度崛起,不再让那些以前的西方列强再在我们的国土上猖獗,想当年唐朝时候,他们算什么呢?既然古代能崛起,今天没有不能崛起的说法。国民需努力,要崛起还是得看大众的。

第四篇:毛中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深刻背景

1、国内背景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政治上——混乱状态

经济上——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2、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明显加大。

举例:1949年,我国与美国人均GDP之比为1:19,到了1978年扩大为1:43

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拜托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上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什么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实质和性质(1)改革开放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②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2)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什么是革命呢?一般意义上讲的革命是指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指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空前尖锐的程度时,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先进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阶段。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第三、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第五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_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毛中特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