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合集5篇)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0-88159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1 22:15: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如何重新认识写字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写字教学行为,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只有把写字教学落在实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关键词:新课程 写字教学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从1993年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算起,教育界推行素质教育已有整整11年,202_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有三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核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进一步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开始了从只重视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到注重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中,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还是忽视了作为语文素养基础的文字教学中的(写字)教学。

虽然在教育教学的隐性指挥棒——考试的评分标准中,卷面的书写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近年来语文学科考试中书写的分值比例甚至达到了2-5%,但我们的教师在检查作业,批阅学生作文和各种考试的阅卷中,总有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书写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潦草、不规范,有的字迹甚至让人难以辨认。试想一下,一个学生,从学前班到中学毕业,平均每天至少有5个小时在与汉字打交道,每天都在抄抄写写。整整13年的学习,有的学生写出的字竟然让老师无法辨认,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

认真地对学生写不好字这一现象做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一、虽然部分学生在小学里学写过毛笔字,但学归学,不注重应用,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脱离。

二、只注重了词语、句子的抄写作业,并且作业量大,只强调了抄写的数量,忽视了抄写质量,虽然我省编印了从小学到初中的统一教材,但大多学校和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仅为写好教材中的内容为任务,有的干脆就不写,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导致恶性循环。

三、语文教师自身书法素质不一,虽然有些教师也强调写字的重要,但缺乏写字方法、习惯和技巧的指导和培养。

四、片面理解了书法作用与功能,只是为写字而写字,忽视了写字对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从而造成了学生写字水平不高的现象。

五、长久以来,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名目繁多,学生个人和学校只注重比赛的获奖,把获奖作为书法教学的主要目标,缺少对书法教学的研究,忽视了对教师书法素质的提升和书法教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考核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

六、学生从小学迈入初中,繁重的学业负担,过多的作业量,也极大冲击了写字教学,学生忙于应付作业,所以字也越来越差,越来越糊涂。

一直以来,教育界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和争议就从未间断过,工具性啊,人文性啊、大语文观啊等等,专家、学者过多地从语文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高谈阔论,很少有人从书法这一角度对语文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做过深入的研究。

所以,重新认识初中写字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改变当前写字教学弊端已迫在眉睫。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汉语言的传播和传授的教育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写字教学这一环节呢?我们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对“教师是引导者”的认识

“引导者”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所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写字教学中这一个角色的体现得更加明显,既要有书法功底,又要有一定书法理论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角色切入的载体。

行为引导便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书法作品

练习书法要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兴趣和爱好,把练习书法作为日常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一同练习书法,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与他们交流和切磋技艺,在学习书法中与学生一起进步,一同体验和分享书法带来的快乐。

2、下水作业

师生在信任的基础上做到互相理解,认识到写好字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写好字是人的毅力和品质的体现,所以,教师要有勇气承担起这份任务。做下水作业便是最好的体现和表率。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共同遵守约定的规则,与学生用同样的本子,写相同的作文题目,并且把教师的作文交给学生批改。只要教师有毅力坚持,师生双方的收效都是巨大的。

对写字教学作用多重性的认识

1、写字与审美

书法是艺术,有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和价值内涵,包括形式多样的各种书体、变化丰富的笔法、自身优美的文章内容以及书法家练习书法的故事等等,都是极具审美和教育意义的,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和教育价值,可以说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写字教学中可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是培养热爱祖国情感和陶冶情操的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在语文教学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从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碑帖临摹、书法鉴赏、名家介绍等几个内容入手进行适当、有序地做些尝试,来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能力。

例如: 在楷书鉴赏时,可以选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师碑》,从点面、结构、章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尤其要以线条美为核心,围绕线条的立体感、力度感、情绪方感、节奏感、呼应感等方面做些较详细的点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运笔姿势和方法。

在名家介绍时,可以就某一个书法家进行做些综合学习,如在介绍王羲之时,可以结合《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文章和王羲之学写书法的故事进行综合学习,既可以领略到天下第一行书的神韵和风采,又可以初步学习这篇散文的优美文句,也可体会成功背后的艰辛。„„

2、写字与品质

郭沫若曾说过: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并不因为要成为书法家,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有益的。正所谓“字如其人”,在字里行间,往往可发现一个人的品性。

学生性格多样,或文静、或开朗、或腼腆、或急躁、或孤寂„„学生丰富的个性使班级变得富有生机,但也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难度,而书法往往可以改变学生的某些性格,在学习不同字体和交流过程中可以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练习写字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把坚韧、毅力、精益求精成为自身的一种品质,这恰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写字与作文

学生写作能力不强,作文质量不高,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又一普遍现象,这虽然与诸多因素有关,但据我多年观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字漂亮的学生作文水平和质量也往往会高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学写过书法的学生性格比较沉稳,有耐心,善于思考,二是学写过书法的学生知识面广、富有技巧,在谋篇布局、立意选材、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技高一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思考,能够跳出语文的圈子看问题,不妨从书法这一角度入手做些尝试和探索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者,通过练习书法还可以扩大写作的视野,给作文取材拓宽思路,语文教师可以围绕练字这一主题有目的的进行作文的系列训练:可以写自己临摹字体的特点、结构,可以写自己练字的心得体会,可以记录自己练字的过程等等。只要持之以恒,一个阶段后,学生的写字和作文都会得到进步。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4、写字与阅读

《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有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初中阶段要求阅读包括《朝花夕拾》、《繁星 春水》、《童年》及多部中外名著。新华书店不仅有这样的原著,还有与相配套的由当今中国书法家编写的书法本,在每个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定量的硬笔书法练习作业,由学生自行选取作品和所喜爱的字体,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临摹,古人所说的“勤记性不如懒笔头”,这种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既保证了读书的质量,又保证了练字的质量。

对初中阶段学生练字方法的认识

初中学生作业量多,升学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作为语文教师切不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学生身心负担,这样不但收不到的效果,反而会好心变坏事。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写字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练字也是一样。所以,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活动开展形式的要多样,内容要丰富,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来检验练字的成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书画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不定期邀请一些在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书画老师进行专业指导或开设讲座等等。总之,要通过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2)要有适当的方法指导 没有方法,学生练字会走弯路。尤其要注重临帖的方法指导,比如:对帖,就是按照字帖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要达到“拟之者贵似”,越像越好;背帖,要在临熟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不看字帖,凭着记忆背写下来;意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另外在动笔、选帖等方面同样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3)要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切不可求之过急,不要因为某个学生进步慢、欠认真就随意批评他们,相反,要多鼓励,多去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尤其要耐得住性子。(4)练字要为学习服务 首先教师要重视书法的实用性,学生练字和作业不要两张皮,练归练,作业归作业,要突出平时作业写字的要求,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在作业中把练字的成果自觉运用到平时作业之中,可适当减少语文作业量,来保证书写的质量。其次在学生有一定书写楷体字的基础上大胆提倡学生学练行书,正如《课标》所要求的“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提高学生写作业的速度,为提高学习效率服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也会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写字教学也会迎来一个更美的春天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写字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写字教学之我见 现在,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普及,手机已成了初中学生的交流工具。写信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那么,中学生的写字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作为一个初中一线教学语文的老师就清楚的看到,现在学生的汉字书写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他们的书写优秀率不到20%,大部分学生书写随意,字迹潦草。男生尤其突出,他们有的书写是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有的涂涂改改,面目全非,残迹随处可见。可以说,初中生的汉字书写现状已经到了亡羊补牢,必须扭转的地步了。

而写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近几年来,《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初中生不但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而且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并且还提出,汉字的书写要规范、正确、端正。因此,我认为应把培养“写字”能力作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来抓。

考试时,如果我们初中生在做题时,字迹潦草,形体散乱,粗心大意就会影响卷面分,即便是有的学生字写得工整,但是错别字连篇,仍然会影响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既抓识字教学,又抓写字教学,做到“两手抓”的效果。

首先,要让初中生认清写好字的重要性

先不要急抓写字教学,因为,没识好字也就写不好字,要让学生认清识字的重要性,减少写错别字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一是,学生刚进七年级时,就可以带学生到市场上去考察,让“错别字现象”现身,主要是观察街头巷尾的对联、广告、招牌以及盗版书籍等等。二是,让学生回想电视节目中主播或嘉宾读错的字音,看电视字幕中出现的错别字,参观书画展中潦草的字要求学生辨认。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当然,谈的内容要围绕着写草字、错别字的危害展开,认识到:嘉宾读错字和电视字幕中出现的错别字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书画展中潦草的字常人不认识所造成的后果来谈。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要学好语文,首先要会拼拼音才能认识字,仅仅认识字还远远不够,写字不能潦草散乱,要规范、工整等。并且让学生搜集出现“错别字现象”字迹潦草的源头。总之,只要我们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写字教学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其次、要让初中生对写好字有明确目标

很多学生,在一进初中之时对写字有一股认真劲,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即使有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指导他们定下明确的写字目标,并随时监控。

在使用硬笔,圆珠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字、行书,以便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不间断的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第三、要让初中生对写好字有兴趣,出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写字练字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自觉坚持练字的有效法宝。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练字兴趣呢?首先,得让我们学生知道,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文字中能够作为书法艺术品而为数不多的一种文字,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并利用都德《最后一刻》来教育学生,使其热爱汉字,引发其写好汉字的动机。其次,组织学生参观正楷、行书书法展,让学生体验规范书写汉字的美感。并在初一时多组织办黑板报、手抄报、书法比赛等活动,及时予以奖励,将优秀作品发表在学校网站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感化,使校园逐步形成一股“写好字是优生!”的文化氛围。逐步激发学生的写字热情。

第四,要让初中生受训练,精指导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书写态度和书写功底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没有一桶水——一手规范字,就不能起到示范作用。所以说,教师必须练好“三笔字”(毛笔字、硬笔字、粉笔字),甚至还可以将书写纳入教师的招聘考核中去,促使教师练就一手好字,成为学生的活字帖,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自然就会模仿教师进行规范书写,写字教学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如果只有教师优美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汉字书写知识,并正确的指导学生写字汉字。比如:要让学生会很好的辨认字形,记住字的一些明显笔画特征,当然汉字的细小部位也不能忽视。学生要在正确笔画笔顺基础上,理清运笔方法、运笔节奏,使所写的字结构不松散,形态不呆板,逐步由正楷字训练过渡到规范字、行书的书写,不断提高书写的速度,完成写字教学任务。

第五、转变观念,提供条件

有的学校为了抓教学质量,把课排得满满的,没有专门的写字课,不提供学生写字训练的空间,导致教师们产生紧张感。教师们于是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不去。有的学校是师资配备不合理,无法排写字课。有的教师板书意识不够,在板书时潦潦草草,没起到示范作用,总之,我们教师观念不转变,没有写字训练的空间,都会严重影响初中的写字教学,达不到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当然,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觉得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师的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不妥的。殊不知,初中的写字教学与小学的写字教学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因为,我们老师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写错字的现象,还必须给自己不断地充电。就连我国老一辈著名的播音员夏青是播音界的“泰山北斗”,他都要随身带着一本字典,当遇到拿不准的字就要查一查,而被同行誉为“活字典”,就不要说我们教师了。从夏老身上,我们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含义。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教学态度,抓好写字教学,为提高初中生的素质,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努力。

第三篇:b5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本站推荐)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写字教学一向不大被人们重视。虽然大纲上有要求,课表中也排入了写字课,但实际上常常被挪作他用。至于毛笔字,开设得就更不正常了,有的学校怕学生弄赃了手脸和墙壁,干脆将毛笔字停掉。学生的写字基本功堪忧,写字姿势的正确率很低。

进入新时期,社会上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现在电脑都普及了,让学生花这么大的功夫练字,值得吗?尤其是毛笔字,已经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又不要人人做书法家,何必让小学生去练?

可是恰恰相反,国家不久前公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未因为电脑的普及而降低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相反倒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

“电脑取代论者”只是把汉字看作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殊不知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学生学写汉字,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也就是说,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灵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转变课程功能,要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正是《课程标准》重视写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记得郭沫若先生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总要把字写的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为什么写字可以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呢?因为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体,揣摩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疾徐。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

学生通过写字养成的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品质又能对学习其他课程产生良好影响。上海市内江路第二小学曾对小学生写字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做过测试,其结果是:语文学习成绩优良的85名学生中,写字不符合大纲要求的只有8人,占9.4%,而在17名成绩属于中差的学生中,却有14人写字达不到大纲要求,占82%.在数学成绩优良的69名学生中,有87 % 的人写字达到了大纲要求,在成绩属于中差的学生中,写字达到大纲要求的只占25.6%.(方水浩《小学生写字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写字往往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反应。扬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写字是用线条来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岳飞是个抗金英雄,他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透出一种刚毅挺拔的英雄气概。所以有人评论他是“字如其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写字来表现,反过来说,写字活动对于陶冶人的性格、气质、情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篇:素描教学目标再认识

素描教学目标再认识

对美术基础课教学,大家有这么一个共识: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美术基础课教学的目的。但具体为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教学的重心在哪里?像许多看似明了的共识一样,这一共识也隐藏着许多隐晦不明的东西,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并论证。长期以来,素描教学的目标被设定为: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对视觉经验进行真实再现的能力。这一需要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达到的指标,在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美术学校,特别是艺术设计类学校,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即便实现了,也未必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意义。因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素描作为美术基础课的意义何在?

1培养敏锐的感受力

传统理论把思维和感官的观看划分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这种观点在实践性强的艺术学科中,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没有哪一种知觉活动,可以缺少记忆、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的参与而产生。视知觉其实就是一种整体的认知。同样,“观看”也是包含多种认知方式的思维,所谓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而且相对于其他知觉而言,视知觉还具有更多优势,它不仅能高度清晰地把握对象的外在表象,而且作为媒介它还提供关于各种事物及事物内部之间的信息。由此可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视知觉是一种发现行为,具有积极探索、选择的特征。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对于人来说,他总是在想要获取某件事物时,才真正地去观看这件事物。这种类似无形‘手指’一样的视觉,在周围的空间中移动着,哪儿有事物存在,它就进入哪里,一旦发现事物之后,它就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描绘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索它们的质地。”可以看出,视知觉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对事物的观察,其实也就是对刺激物的重新构建。所以,在素描教学中,不能以千篇一律的客观再现作为素描训练的指标,而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观察时的兴趣差异、角度差异、表现差异,素描教学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而非得到一个大家认可的所谓优秀作业。素描教学应着重改变学生被动观看的习惯,引导学生探索式观察、领悟式观察,培养学生形成有特殊专业角度的“观看意识”。在当前美术高考联考中,大多以默写的考题出现,为适应这一方式,许多学生、老师在静物素描练习中都不再安排写生,而是通过大量的临摹甚至是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考分。可想而知,没有观察的素描训练会是怎样的结果。

2培养洞悉“形”的能力

“形”是构成视觉艺术最本质的因素,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内在的物态现象。艺术家的观察是对物象诸因素的一种整体观照。契斯恰可夫曾经指出,永远不要看笔,而要看形,不要注意线而是看由线组成的形状,要看整个方向和各种关系。这句话提示了整体观察的要领,并企望学习者改变原初的视觉习惯,而获至对整体物象的全面把握。观察的整体性将决定表现的整体性,素描整体观察的全部意义皆贯穿于此。

对形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形的内部――结构的认识。结构是物象形态的内在规定。对视觉艺术来说,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之观看和辨识,而是对客观物象内在规定性的理解。对物象结构的分析,一般以两种结构类型为依据:

⑴骨架型结构。基本特征有三个:由主干部分和支干部分连接而成,枝干部分通过一连串关节系统与主干部分相连;它的外在形状完全由内在组织及运动倾向决定;各结构部分运动打破了它的周围空间,并形成了物体自身的空间结构。

⑵团块型结构。基本特征是积量结构构成物体,如一块石头、一朵云彩、一个瓶子。它们通常是静止的、稳定的,具有“块状”或“粗重饱满”的性质。

对结构认识的关键,是把握结构内部暗藏着的几何构造关系,这些几何构造关系可以通过轴心线、剖面线、切线等来界定。

“形”的第二种存在,形状。众所周知,物体的外表形象是物体轮廓线的直接呈现。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话说:“形状,是被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除了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表形象。”但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物体的外形还受物体内部结构的制约,并且还为观看者视觉经验和兴趣所左右。“在观看的时候,人所具备的关于眼前对象的知识,总是紧密地与‘观看活动’契合在一起,以至于当我们看见一个人的面部时,连他背后的头发也成了我们所接受到的整个图像的一部分。”

“形”的第三种存在,形式。“视觉艺术的形式作为一种表现,是一种非逻辑的抽象形式。”这种抽象可以脱离具象的束缚,把握物象的特征,进而揭示对象的内在属性,形成象征性的形式。大量古代艺术品,充分反映了非逻辑抽象形式的魅力,如彩陶人面纹、青铜兽纹、汉代霍去病墓石雕、埃及金字塔、哥特建筑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种非逻辑的抽象形式代表或象征化一种文明。

形式是视觉艺术的最核心元素,从具象到抽象,或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从内容、语言到形式的发展,即一个艺术家个人作品艺术形象典型化过程的完成,是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作品风格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艺术家的毕生追求。

在素描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形式感的培养和形式思维的训练,扩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用虚构揭示真实的表现能力,而非一味强调视觉经验的机械再现;合理把握专业训练过程中技术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比重,引导学生由技法的学习转向对艺术风格的提炼,也至关重要。

3培养创造意识

构想,顾名思义构思和想象。构想能力的训练体现了设计的本质要求。素描构想练习具有两个特征:一构想的练习要求从对形体与空间的基本性质的多次观察中展开;二是动态的思路发展,即任何“造型”的活动都不可能在瞬间完成,都具有循序渐进性,对于形体潜在的美感反应,以及对这种潜在美的想象是造型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素描训练中摸索,从画面的偶然效果中获得启示。有时一些线条和明暗的“涂鸦”也蕴涵着某种形式意味,蕴藏着发展新形式因素的可能。对这种潜在可能的捕捉往往会产生一些新颖而充实的意象,或变熟悉的物象为想象的结构,进而延展为富于审美意味的图形。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单

一、片面追求“形似”的教学模式,重新审视素描训练的目标,更新教学方法,形成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变学生的被动摹写为主动探索。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情感,体现差异,表达个性。

4结语

从视觉思维特质着眼,素描首先是基于对视觉信息最直接的反应和处理,并因着一定的情感或理念的指向而趋于深化的一种视觉积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注重从整体角度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大脑,即多方位,多角度地处理视觉信息。它涉及从观察、洞悉、想象,乃至个人审美反应的整体造型过程。素描这一特征构成了艺术特有的造型思维方式,同时也决定了需要具有与之相关的基本素质,要求学习者在一种基于自然的能动性观察中渐渐生成新的认识,进而迈入对形式的构想。随着主客体的不断相互作用,素描的学习过程成为潜移默化地开拓主体的内在素质和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江西省景德镇洪源中学)

责任编辑:王芸

第五篇: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设计思想: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应用,解决与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是五年级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这节课既要对以前的知识的重点回顾,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这节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认识吗?(出示分数二分之一)提问:看到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用二分之一说一句话。

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都是我们以前学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2、师:请你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课件出示)①全班交流。

②讨论: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质疑: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3、师:同学们对分数了解到真多!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发现。(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由“根据1/2说一句话”和“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进一步唤醒学生以往对分数的认识,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抛弃以往切入课题的浮华,通过两个知识复习,让时隔一年的分数知识再次明朗,轻松的谈话,使分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一步步清晰起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彩笔

1、全班分成八个组。每组从彩笔盒中拿出彩笔总数的1/2。

2、汇报、展示:小组汇报所分铅笔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

3、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生: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4、学生验证。经过验证是对的。

5、各组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附近同学交流。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同学们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生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3、质疑: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看书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活动三:画一画 一个图形被两张纸遮住了,只露出了这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来。

[设计意图:开展“拿彩笔”的活动,通过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彩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彩笔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一样。“拿彩笔“是直观操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学生对分数的朦胧经验抽象成理论知识;”画一画“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活动,由直观到抽象,遵循学生知识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三、反馈提升

1、分数小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467人)、全校总人数(2863人)的几分之几。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发散: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估一估

出示题目:一个整体的2/3是(8个圆),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哪个图形? 请学生先估计,然后再算一算,说说思考过程。

3、辩一辩

导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定这样一个节日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们,你们现在窗明几净、桌凳整洁的教室里读书,你们真幸福。而在我国西部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要读书有何等困难。请看屏幕。课件播放“西部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图片”。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反馈提升设计了“分数小游戏、估一估、辩一辩”三个环节,力求体现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利用新颖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提高的目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大家分享。请你选择:(1)我感触最深的是……(2)我学会了……(3)我发现……中任选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

五、拓展延伸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你知道吗? 课件播放录音。

课后,大家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络等形式去了解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全课,重温本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孩子们利用网络资源继续学习,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也符合新课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相同的1/2,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体验整体“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数量的不同。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拿彩笔、画一画、分数小游戏、辩一辩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3、让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如“分彩笔”、“猜本数”、“分数小游戏”、“估一估”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分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休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世界读书日”引入,观看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图片,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进而引出捐款。课尾,又介绍了分数的历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整节课由“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反馈提升→回顾反思→拓展延伸”五部分组成,环环相扣,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宽松和谐,富有挑战力的情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合集5篇)
TOP